话说这人的灵性啊,怎么就表现在吟诗作歌上,咱也不知道;内心的感动,怎么就牵动着四肢百骸,咱也搞不清楚。心里产生的想法,咱们叫它“道”,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咱们叫它“用”。就像天地之间,气象万千,互相影响,百兽都能随着节奏起舞,何况是人呢!人嘛,喜欢和平,讨厌战乱,于是就凭着这种情感,创作出音乐来表达。

从远古的农瑟、羲琴,到后来的倕钟、和磬,这些乐器,都是为了表达人的灵性,模拟万物,歌颂功德,由此可见,音乐的起源是很久远的了。可是到了殷朝,朝政混乱,以前的优良传统也逐渐衰败,淫靡的音乐盛行,正统的乐章却散失殆尽,《英》《茎》这些乐曲的制作方法,也差不多失传了。孔子说过:“人能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弘扬人。”周朝初期有两首《南风》,《诗经》里则包含了六朝的音乐。

以前黄帝创作了《云门》,尧创作了《咸池》,舜创作了《大韶》,禹创作了《大夏》,殷朝创作了《大濩》,周朝创作了《大武》,这些乐曲都是继承前代帝王的礼乐制度,表现出恭敬谦逊的态度,内在和谐,外在光辉灿烂。《尚书》里记载,夔是主管音乐的官员,他教导贵族子弟,所以《周礼》里提到演奏大吕、歌唱黄钟。上天赐予的恩泽降临人间,人们都肃然起敬,音乐的抑扬顿挫,都遵循着周朝的规范,以此来弘扬雅正的音乐。

可是后来,因为褒姒的艳色导致了国难,平王又遭遇了战争,礼乐制度废弛,亲疏关系混乱,音乐也随之衰落。所以,延陵季子听到《小雅》的歌声后感叹道:“哎,周朝的道德衰败到这个地步了!不过还好,还能听到先王时代遗留下来的音乐啊!”各个地方各自为政,都开始创作自己的歌曲。魏文侯听到古代的音乐,都害怕得睡不着觉;晋平公听到新的音乐,都忘记吃饭了。先王时代的音乐,渐渐地衰落了。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各地的音乐也各不相同。秦朝统一全国后,就只重视刑法,至于那些《诗经》《颂》的歌曲,以及那些用于祭祀的乐器,统统都被烧毁了,一点儿都没留下。

汉高祖刘邦挥剑平定天下,文治方面虽然不算特别出色,但在建设方面还是很有功劳的。但是,当时的太后不喜欢儒家思想,大臣们也排斥贾谊的主张,那些有地位有学问的士大夫们为此长吁短叹,就连董仲舒和公孙弘也对此无可奈何。

后来汉朝中兴,明帝刘庄即位后,大兴礼乐,隆重地举行祭祀仪式,还亲自参与其中。他祭祀祖先,还召见桓荣到太学,亲自袒露上身,参与祭祀活动。那场面,真是盛大又隆重,非常值得一看!从那时起,汉朝的礼乐制度就更加兴盛了。

永平三年,官方主管音乐的部门改名为“大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广礼乐制度。他们广泛搜集图谶(古代占卜用的文字),学习研究《诗经》的《雅》、《颂》等篇章,力求达到和谐的中和之境。 他们演奏的音乐种类很多,比如“大乐九变”,据说可以用来祭祀天神;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庄严肃穆,好像祖先都在聆听;社稷祭祀用的音乐,则以琴瑟击鼓,迎接田祖(土地神);辟雍(古代教育场所)的音乐,可以用来移风易俗,可见音乐的作用之大;宫廷宴会的音乐,则用来款待群臣,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军队凯旋的音乐,则用来庆祝胜利,奏响凯歌。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心想要统一全国,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各种典章制度都遭到破坏。直到他平定了刘表之后,才得到音乐家杜夔,于是便开始整顿军乐,并参考之前的典籍。曹操家族三代人都擅长诗歌创作,虽然在声乐方面有所增减,但都非常注重辞藻的华丽。所以像王粲这样的文人,就创作了许多新诗,精心雕琢词句,歌颂神灵,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

武帝啊,他学习汉魏时期的优秀经验,参考景帝、文帝的治国方略,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但基本原则没变。泰始九年,光禄大夫荀勖开始制作标准的乐器,用来调整音律,还把张华他们创作的优秀乐曲拿出来演奏。

永嘉年间乱成一锅粥,乐官都少了,以前的演奏台、凉亭都荒废了。虽然还有一些《象舞》的乐工,是从胡地逃难到晋朝的,但像孤竹的笛子、云和的瑟、空桑的琴、泗滨的磬这些乐器,能凑齐的太少了,一百件里都找不到一件齐全的。

人啊,都是天地之精华,有刚强的,也有柔弱的,有喜有悲,这是很正常的。春天来了就高兴,秋天来了就有点伤感。人的情感就像金石之声,又超越了管弦乐器的范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水流一样,不会逆流而上。所以楚王在彭蠡湖上乘着轻便的船游玩,汉顺帝在樊门外的路上听鸟叫。圣人功成名就后会创作音乐,天下太平了就创作一些平和的乐曲,通过音乐来表达喜怒哀乐,抒发内心的情感。

总而言之,音乐的根本规律,就是五声音阶、八音、六律、十二管,这些都是音乐的框架。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宫就像君主,代表着和谐,和谐之道,处处都适用。商就像臣子,代表着刚强,就像金属一样坚硬。角就像百姓,代表着冲动,就像万物生长一样充满活力。徵就像事情,代表着停止,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停止。羽就像万物,代表着舒展,意思是阳气复苏,万物生长。古人说得好:“礼乐不能片刻离开自身。” 所以,听宫音让人温和宽厚;听商音让人正直守信;听角音让人同情仁爱;听徵音让人乐于奉献;听羽音让人恭敬谦逊。

八音,代表着八个方向的风。乾卦对应石,风势强劲;坎卦对应革,风势广阔;艮卦对应匏,风势温和;震卦对应竹,风势明朗;巽卦对应木,风势清明;离卦对应丝,风势绚丽;坤卦对应土,风势凉爽;兑卦对应金,风势强盛。

古人把一年分成十二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也就是十二辰。他们用十二律吕来表示,阳律有六个: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吕也有六个: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律”指的是规律、法则,说明阳气运行生长都有它的规律;“吕”指的是辅助,是帮助阳气完成它的作用。

正月是寅月,寅就是“津”,意思是万物生长的通道;二月是卯月,卯就是“茂”,意思是阳气生长繁茂;三月是辰月,辰就是“震”,意思是万物开始震动生长;四月是巳月,巳就是“起”,意思是万物都开始生长起来了;五月是午月,午就是“长”和“大”,意思是万物都长得又高又大了;六月是未月,未就是“味”,意思是万物成熟,有了滋味;七月是申月,申就是“身”,意思是万物都长成了;八月是酉月,酉就是“緧”(sù),意思是万物开始收缩;九月是戌月,戌就是“灭”,意思是万物开始衰败;十月是亥月,亥就是“劾”(hé),意思是阴气开始压制万物;十一月是子月,子就是“孳”(zī),意思是阳气开始重新生长;十二月是丑月,丑就是“纽”,意思是连接的意思,代表着一年结束,又将开始新的一年。 所以说,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十一月对应的管叫做黄钟,黄,是阴阳调和的颜色。天有六种气,地有五种物质,天地之数就全在这里了。也有人说,冬至的德气是土,土的颜色是黄的,所以叫黄钟。正月对应的管叫做太蔟,蔟就是聚集的意思,意思是万物随着阳气聚集而生长。三月对应的管叫做姑洗,姑就是枯萎,洗就是洗涤,意思是万物焕然一新,洗去枯萎,枝叶更新。五月对应的管叫做蕤宾,葳蕤是下垂的样子;宾是敬意,意思是这时候阳气下降,阴气开始上升,阴阳互相尊重。七月对应的管叫做夷则,夷是平坦,则是有规律,意思是万物将要成熟,一切都平稳有序。九月对应的管叫做无射,射是射出,意思是这时候阳气上升,万物都收藏起来不再出来。十二月对应的管叫做大吕,吕是辅助,意思是阳气开始主导,阴气辅助。十月对应的管叫做应钟,应是应和,意思是这一年的功劳都完成了,应和着阳气的功劳,收敛聚集起来。八月对应的管叫做南吕,南是承担,意思是这时候万物都长得茂盛,有承担的景象。六月对应的管叫做林钟,林是茂盛,意思是这时候野外万物茂盛。四月对应的管叫做仲吕,吕是辅助,意思是阳气旺盛生长,阴气辅助成功。二月对应的管叫做夹钟,夹是辅助,意思是这时候万物还没完全长出来,阴气辅助阳气使万物生长。

汉朝自从东京大乱之后,就完全没有金石之乐了,乐章都丢失残缺,无法得知原来的样子。等到魏武帝平定荆州的时候,得到了汉朝雅乐郎河南人杜夔,他能够辨识旧有的乐律,魏武帝就让他担任军谋祭酒的职位,让他重新制定雅乐。当时还有散骑侍郎邓静、尹商擅长雅乐的训导,歌师尹胡能够演唱宗庙祭祀的乐曲,舞师冯肃、服养都了解前代的各种舞蹈,杜夔把他们都统领起来。他广泛查阅典籍,又收集当时的乐曲资料,考证古代的乐律,才开始设置演奏雅乐的轩、悬、钟、磬等乐器。但是,黄初年间柴玉、左延年这些人,又凭借新声得到皇帝的宠幸,改变了原来的声韵。

晋武帝刚登基的时候,百废待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泰始二年,他下诏书说,郊祀明堂的礼乐制度,就采用魏国的旧制,沿袭周朝的开创,效法殷商的礼仪,只是修改一下乐章的歌词而已。于是就让傅玄来写这些歌词。

傅玄写的歌是这样的:

【祀天地五郊夕牲歌】

天命在晋朝,光明正大。我们应该早晚勤勉,恭敬侍奉上天。遵循时令,完成祭祀。献上黑色的公牛,在傍晚进行祭祀。崇尚德行,创作乐曲,神灵一定会聆听。

【祀天地五郊迎送神歌】

宣扬教化,蒸蒸日上,天下太平。永远地守护它,日夜不敢懈怠。承载着上天的旨意,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美好的乐曲,丰盛的祭品,祈求神灵保佑,国运昌隆。神灵降临,赐予我们无穷的福泽。

【飨天地五郊歌】

上天保佑晋朝,它的统治是全新的。继承魏国的基业,统领着万民。仰慕皇天,怀着和睦之心对待百神。光大先祖的遗德,纯正而美好。享用黑色的公牛,以此开始祭祀。神灵降临,福禄自然会到来。

时代在进步,这是上天的旨意。上天保佑晋朝,让百姓都敬仰它。敬畏上天的威严,遵循季节的规律。光大继承先祖的业绩,不断地思考。皇权已经确立,各项事业都兴盛繁荣。希望我们日夜勤勉,保佑晋朝的福祉。

宣扬教化,皇后贤德,能够辅佐天子。安抚天下,拥有长久的太平盛世。勤勉治理,从而安定百姓。制定典章制度,修订礼仪法度。为百姓谋福祉,一切都要从根本做起。使国家兴盛,永远地守护它。

【天地郊明堂夕牲歌】

伟大的晋朝,时代发展,德行高尚。承载着上天的旨意,光照万国。万国都繁荣昌盛,神灵保佑吉祥。虔诚地进行郊祀,恭敬地侍奉上天。恭敬地侍奉上天,各种福气都会降临。巍峨的祖先,能够与上天相配。美好的祭品,不是为了取悦,而是为了表达敬意。接受上天的恩泽,神灵保佑四方。

【天地郊明堂降神歌】

伟大的晋朝,应天顺时,吉祥如意。两位帝王德行高尚,宣扬着这盛世的光辉。我皇受命于天,统领着四方。郊祀祭奠,礼乐庄严。神灵享用祭品,祖先庇佑。国家兴盛,保佑无疆。

【天郊飨神歌】 (此句无内容,无需翻译)

话说这祭祀大典,先是在泰坛上祭祀皇神。歌声唱道:“整泰坛,礼皇神。精气感,百灵宾。”意思是说,整洁了泰坛,隆重地祭祀皇神,精气感应,百灵前来朝拜。接着,“蕴朱火,燎芳薪。紫烟游,冠青云。”描写了祭祀的场景:点燃朱红色的火,烧着芬芳的柴薪,紫色的烟雾飘游,直冲云霄。神灵的形体我们看不见,“神之体,靡象形。旷无方,幽以清。”神灵的存在是无边无际,幽深而清净的。神灵降临的时候,“神之来,光景昭。听无闻,视无兆。”虽然我们听不见,也看不见,但神灵的光辉却昭然可见。 神灵临在,大家心里都充满了敬畏和喜悦,“神之至,举歆歆。灵爽协,动余心。”神灵就座后,大家同享欢乐,“神之坐,同欢娱。泽云翔,化风舒。”神灵的恩泽像云一样飘洒,像风一样舒缓。

接下来是隆重的祭祀仪式,“嘉乐奏,文中声。八音谐,神是听。”美好的乐曲演奏着,歌词优美动听,八音和谐,神灵都在聆听着。祭品丰盛,“咸絜齐,并芬芳。亨牷牲,享玉觞。”祭品洁净齐全,香气扑鼻,烹煮好的牲畜,以及玉制的酒杯,都摆放在祭坛上。神灵享用了祭品,接受了我们的祭祀,“神悦飨,歆禋祀。祐大晋,降繁祉。”神灵愉悦地享用了祭品,接受了我们的祭祀,保佑大晋国,降下美好的福泽。最后,祈求国泰民安,“作京邑,广四海。保天年,穷地纪。”祈求国家繁荣昌盛,疆域辽阔,国运长久,年成丰收。

然后是明堂的祭祀,歌声响起:“整泰折,竢皇祇。众神感,群灵仪。”意思是说,整修了泰坛,等待着皇祇(指神灵)。众神感应,群灵都来参与仪式。“阴祀设,吉礼施。夜将极,时未移。”阴祀已经设置完毕,吉利的仪式正在进行,夜幕将尽,时间还未推移。神祇的形体也是无形的,“祇之体,无形象。潜泰幽,洞忽荒。”神祇潜藏于幽深之处,神秘莫测。神祇的出现,“祇之出,薆若有。灵无远,天下母。”虽然隐约可见,但神灵无所不在,如同天下母亲一般。神祇降临,“祇之来,遗光景。昭若存,终冥冥。”虽然看不见神祇的具体形象,但神祇的光辉依然存在,却又深不可测。

大家虔诚地进行祭祀,“祇之至,举欣欣。舞象德,歌成文。”神祇降临,大家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歌颂神祇的恩德。神祇就座后,大家同享欢乐,“祇既坐,同欢豫。泽雨施,化云布。”神祇就座后,大家一起欢庆,神祇的恩泽如同雨露般滋润万物,如同云彩般普照大地。“乐八变,声教敷。物咸亨,祇是娱。”八种乐器演奏出不同的乐章,教化万物,万物都欣欣向荣,神祇也因此而感到快乐。“齐既絜,侍者肃。玉觞进,咸穆穆。”祭品洁净齐全,侍者恭敬肃穆,玉制的酒杯端了上来,气氛庄严而肃穆。“飨嘉豢,歆德馨。祚有晋,暨群生。”享用丰盛的祭品,感受神祇的恩德,保佑大晋国以及所有生灵。“溢九壤,格天庭。保万寿,延亿龄。”恩泽遍及九州大地,直达天庭,祈求国运昌隆,万寿无疆。

最后是祠庙的祭祀,歌声唱道:“经始明堂,享祀匪懈。于皇烈考,光配上帝。”意思是说,明堂建成之后,祭祀从未间断,先皇的光辉与上帝同在。“赫赫上帝,既高既崇。圣考是配,明德显融。”伟大的上帝,地位崇高,先皇与上帝同享荣耀,德行光辉灿烂。“率土敬职,万方来祭。常于时假,保祚永世。”天下臣民都尽职尽责,万方前来祭祀,祈求国运昌隆,江山永固。

还有祭祀的迎送歌,唱道:“我夕我牲,猗欤敬止。嘉豢孔时,供兹享祀。”意思是说,我们今晚祭祀,恭敬谨慎,丰盛的祭品,用来供奉神灵。“神鉴厥诚,博硕斯歆。祖考降飨,以虞孝孙之心。”神灵鉴察我们的诚意,一定会接受我们的祭祀,祖先们降临受享,这是我们孝顺子孙的心意。

哎,日子过得真快啊,祭祀的日子又到了。按时祭祀,希望神明保佑我们。神明啊,您降临了,保佑我们吧!愿我们的国运绵长,得到上天的庇佑!太上皇和圣祖皇帝,功德赫赫;先帝,承继皇位,功勋卓著。

【祠征西将军登歌】 开始修建宗庙,神明降福于此。愿您赐予我们无疆的恩泽,让我们永远祭祀您。伟大的祖先啊,保佑您的子孙后代。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得到您的恩泽,繁荣昌盛。

【祠豫章府君登歌】 盛大的祭祀仪式开始了,我们正在堂上祭祀。伟大的宗庙,供奉着我们的祖先和帝王。各位大臣们,一起参与祭祀。祭祀仪式隆重而庄严,愿上天降下丰收的福泽。

【祠颍川府君登歌】 追溯到遥远的祖先,他们都受命于天。显赫的祖先啊,您的恩泽降临了。家族枝繁叶茂,都源于您的开创。您恩泽无疆,让我们子孙后代永远享有这份福泽。

【祠京兆府君登歌】 我们的曾祖父,品德高尚,光明磊落,谦逊仁慈。他保佑社稷,以天命为准则。他生下圣祖皇帝,光耀了四国。

【祠宣皇帝登歌】 伟大的祖先啊,您的圣德令人敬仰。您勤政爱民,日夜操劳。您传播教化,扬武立威,巩固了国家,执行天罚,开创了伟大事业,奠定了帝业的基础。您敬畏天命,始终守护着国家。

【祠景皇帝登歌】 景帝英明睿智,恭敬谨慎,畏惧上天。他继承先帝的事业,巩固了功业,安定了天下,平定了叛乱。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遵循天命,国运昌盛。

【祠文皇帝登歌】 伟大的晋文帝,文治武功,聪明睿智,圣明神武。他处理国家大事,政通人和;他平定叛乱,安定天下;他善待远方诸侯,提拔贤才;他开创基业,传承皇统,功勋盖世。

【祠庙飨神歌二篇】

话说晋朝的祭祀活动,那是按时按节进行的,非常隆重。祭祀祖先的宗庙里,气氛庄严肃穆,礼仪乐器都齐全了。前来祭祀的人,那可是来自全国各地,普天之下,响应号召。祭品摆好了,美酒也准备好了,还有和羹之类的美味佳肴,各种祭品应有尽有。大家心里都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感慨万千,思绪万千。于是,人们载歌载舞,演奏着庄严的祭祀乐曲,场面十分和谐。祖先的英灵似乎也来到了现场,保佑着我们的国家和百姓,天下太平,一片祥和。

接下来,看看祭祀现场的官员们,一个个正襟危坐,文武百官济济一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参加祭祀,场面宏大,礼仪周全。你看,钟鼓齐鸣,管弦奏乐,舞者翩翩起舞,歌声悠扬,真是热闹非凡!“钟鼓振,管弦理,舞开元,歌永始,神胥乐兮!” 官员们个个正襟危坐,文武百官济济一堂,从上到下,从大到小,都恭敬地参与祭祀活动,井然有序,礼仪周全。“理管弦,振鼓钟,舞象德,歌咏功,神胥乐兮!”

最后,你看,官员们个个正襟危坐,场面庄严肃穆。威严的天子,以及辅佐他的大臣们,都在现场。祭祀活动有严格的礼仪规范,音乐也有相应的乐章,舞者表演着歌颂功德的舞蹈,歌声赞美着祖先的功绩。“礼有仪,乐有则,舞象功,歌咏德,神胥乐兮!” 整个祭祀过程庄严肃穆,又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

杜夔以前创作过四首雅乐,分别是《鹿鸣》、《驺虞》、《伐檀》、《文王》,都是古风的词曲。到了太和年间,左延年把杜夔的《驺虞》、《伐檀》、《文王》这三首改编了,重新谱了曲,虽然名字没变,但曲调完全不一样了。只有杜夔的《鹿鸣》一首没动。每年元旦朝会,太尉拿着玉璧,大臣们行礼的时候,东厢演奏的雅乐就是这首《鹿鸣》。后来,又改编了这三篇行礼的诗歌。第一篇叫《于赫篇》,歌颂武帝,曲调跟原来的《鹿鸣》一样;第二篇叫《巍巍篇》,歌颂文帝,用的是左延年改编的《驺虞》的曲调;第三篇叫《洋洋篇》,歌颂明帝,用的是左延年改编的《文王》的曲调;第四篇又用了《鹿鸣》。所以《鹿鸣》这曲子被反复使用,而杜夔原来的《伐檀》却被淘汰了。晋朝初期,宴会庆功也用《鹿鸣》。

到了泰始五年,尚书上奏,让太仆傅玄、中书监荀勖、黄门侍郎张华分别创作元旦朝会、王公祝寿、宴会庆功的乐歌诗词。荀勖说:“魏朝的朝会和宴会庆功,都是用周朝的《鹿鸣》诗作为乐章。但是,《鹿鸣》这首诗是用来宴请宾客的,不适合在朝会上使用,查阅以前的资料,也找不到合适的依据。” 于是荀勖就取消了原来的《鹿鸣》歌,重新创作了四篇行礼的诗歌,先阐述了三朝朝拜的意义。他还创作了元旦朝会、王公祝寿和宴会庆功的歌诗,一共十三篇。又因为魏朝的歌诗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的,跟古诗不一样,所以荀勖去问司律中郎将陈颀。陈颀说:“用在金石乐器上演奏,不一定都要符合古诗的格律。”所以荀勖创作的晋朝乐歌,都是四言诗,只有王公祝寿酒的一篇是三言和五言的。

张华认为:“魏朝的祝寿和宴会庆功的诗歌,以及汉朝使用的那些,句子的长短不一,不符合古诗的规范。不过,因为乐曲的弦律本来就有沿袭下来的传统,只有懂得音律的人才能制定乐曲的音调和节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随便改动的。两代三朝,一直沿用下来,虽然诗歌的辞藻有所改变,兴衰也随着时代变化,但是韵律、曲调的起伏变化,都跟以前的一样,是有原因的。” 所以张华也都是沿用旧的,不敢随意更改。这是张华和荀勖不同的观点。当时朝廷又让中书侍郎成公绥也创作乐歌。现在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

哎,皇上驾到啦,万国来朝!你看这满朝文武,个个都是人才啊,真是人才济济!皇上的恩德广被天下,治理国家有方,这盛大的宴会,宾客满座,好不热闹!你看那旗帜鲜艳,乐声震天,场面真是宏大壮观!百官朝拜,仪式隆重,那场面,金光闪闪,玉佩叮当,气势恢宏!

这宴会准备得真周到,宾客们尽情享乐!祝愿皇上福寿绵长,国运昌盛,天天都有新气象!各位诸侯都来朝贺了,场面非常热闹,大家互相敬酒,献上礼物,礼仪周全,丰盛的菜肴摆满了桌子,美酒佳酿更是数不胜数!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共享这盛大的宴会,福禄共享!

太好了!天下太平,社会风气纯正,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你看,《韶》乐奏响,歌颂着盛世太平,年年丰收,国泰民安,这盛世,真是让人乐享无穷啊!皇上英明神武,大臣们个个忠心耿耿,皇上恩泽天下,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真是祥瑞之兆啊!你看,麒麟出现了,凤凰在飞翔,甘甜的泉水涌出,丰收的稻穗装满了粮仓,这些都是上天赐予皇上的福泽!皇上继承天位,统领万国,应天命而受禅,继承了圣明的德行,皇室四世同堂,光宗耀祖,开创了伟大的基业,国运昌盛,文治武功,德行彰显!皇上开创了晋朝的辉煌,这盛世将会绵延不绝!

泰始年间,凤皇龙兴,这真是盛世之兆啊!皇上拥有广阔的疆域,教化黎民百姓,史书光辉灿烂,金石为证,皇上的德行光辉伟大,道义昌隆,恩泽遍及天下,上达天庭!子孙后代将继承皇上的基业,国运昌隆,盛世长存!

皇上治理天下,顺应天意,人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皇室三代同堂,光辉灿烂,泰始年间奠定了国家的基业,皇上的功德如同日月星辰般光明,恩泽如同四季变化般有规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真是太平盛世啊!善哉!雍熙!

老天爷注定要让仁义的圣明君主出现,你看那三皇五帝,德行多么盛大!他们掌握着天体的运行规律,光辉照耀着七曜星辰。一年四季的时序井然有序,治理国家就像神仙一样神奇。天下百姓都遵从同一个风俗习惯,兴盛的仁义之治啊,救济百姓,培养万物,就像陶渊明那样,造福百姓,恩泽后代。那些贤能之士,一个个都才华横溢,德行广布,芳香流传后世,绵延不绝。

清庙多么庄严肃穆,皇宫大殿敞开四门,处理国家大事,没有一件不周全的。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即使疲惫不堪,也顾不上休息,即使饥饿难耐,也来不及吃饭。盛大的祭祀典礼结束后,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没有尽头。

登上了昆仑山,来到了最高的山城,乘坐飞龙,升上清净的天空。戴着日月星辰做成的冠冕,佩戴着五颗闪耀的星星。扬起彩虹旗,树立起彩旗,披着祥瑞的庆云,笼罩着繁荣昌盛的景象。巡视八方极远之地,游览天庭。顺应天地运行规律,调和阴阳,安排四季,使日月星辰光芒四射。张开天网,整顿国家纲纪,传播仁义的风气,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发展洪大的教化,彰显神圣的威严。怀抱天下万方,接纳九夷各族。在宫殿里朝见,在紫微宫里宴饮,竖起五面旗帜,排列钟磬,悬挂四面宝镜,演奏《韶》乐和《武》乐。金石之声铿锵,旌旗飘扬,八佾舞和巴渝舞翩翩起舞,吟诵雅颂,和谐律吕,大家一起快乐地庆祝,歌颂圣明的君主。

这盛世景象,如清风般荡涤人心,汇聚了所有的英雄豪杰,开创了宇宙洪荒,扫清了四面八方。光辉灿烂,圣明英武,超越了历代帝王,扬名后世,流芳百世,光宗耀祖,万世流芳。

皇皇显祖,辅佐当世,安定天下,应天命而执政。英勇威武,大治盛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奠定了帝业的基础。

光光景皇,功绩卓著,匡正时局,拯救百姓,功勋盖世。天下太平,九州安定,天命所归,开启了明智的统治。

穆穆烈考,明智英俊,天生德行,应天而生,建立帝业,开创了晋朝,德行世代相传,恩泽后世子孙。

明明圣帝,像龙一样飞翔在天,与神灵相通,德行深远莫测,仰承天恩,俯瞰大地,受到上天的庇佑,万世流芳。

好家伙,这可是荀勖写的歌,咱们一句句来翻译成大白话。

第一段是正旦大会上唱的祝寿歌:“践元辰,延显融。献羽觞,祈令终。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奋百世,休祚钟圣躬。” 意思就是说:值此元旦佳节,普天同庆,我们敬献美酒,祝愿皇上万寿无疆!皇上福寿绵长,国运昌盛,皇室子孙兴旺发达,皇上的功德将永远流传下去!

第二段是宴会上的歌,名字叫《食举乐东西厢歌》:“煌煌七曜,重明交畅。我有嘉宾,是应是贶。邦政既图,接以大飨。人之好我,式遵德让。” 这意思是说:你看这天上星光灿烂,明亮通透,今天我们有这么多贵客来参加宴会,真是荣幸之至!国家政事顺利,所以才能举行这么盛大的宴会,大家都很喜欢咱们,我们也要以谦让的态度对待大家。

接下来这部分继续是宴会歌:“宾之初筵,蔼蔼济济。既朝乃宴,以洽百礼。颁以位叙,或庭或陛。登傧台叟,亦有兄弟。胥子陪寮,宪兹度楷。观颐养正,降福孔偕。” 宾客们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先上朝,再设宴,以此来完成各种礼仪。按照官位安排座位,有的在庭院,有的在台阶上。连年纪大的侍从也带着兄弟们一起参加,大家遵守礼仪规范,其乐融融,祝愿皇上福寿安康。

这部分接着说:“昔我三后,大业是维。今我圣皇,焜燿前晖。奕世重规,明照九畿。思辑用光,时罔有违。陟禹之迹,莫不来威。天被显禄,福履是绥。” 想当年,咱们的三位先帝都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如今我们的圣上更是光辉灿烂,超过了先帝。一代又一代继承先帝的遗志,圣上的恩泽遍及全国各地。圣上勤政爱民,从不违背时令,效法大禹治水,威望远播,上天也保佑皇上,赐予他福禄。

最后一段歌颂先帝的功德:“赫矣太祖,克广明德。廓开宇宙,正世立则。变化不经,民无瑕慝。创业垂统,兆我晋国。烈文伯考,时维帝景。夷险平乱,威而不猛。御衡不迷,皇涂焕景。七德咸宣,其宁惟永。” 太祖皇帝功勋卓著,开阔了疆土,安定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他开创了基业,奠定了晋国的根基。文帝陛下,在艰难的环境下平定叛乱,威严而不残暴,治理国家有方,使国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七德齐备,国泰民安。

最后一段总结先帝的功德:“猗欤盛欤!先皇圣文。则天作孚,大哉为君。慎徽五典,帝载是勤。文武发挥,茂建嘉勋。修己济治,民用宁殷。怀远烛幽,玄教氤氲。善世不伐,服事三分。德博化隆,道昌无垠。” 哎,先帝真是圣明啊!他以德服人,是位伟大的君主!他认真执行五典,勤于政事,文治武功,功勋显著,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百姓安宁富足,他关心边疆,提倡玄学,以德化民,不轻易发动战争,深得民心,他的德行广博,教化兴隆,他的功德将永垂不朽!

隆化洋洋,帝命溥将。登我晋道,越惟圣王。

(隆化盛世啊,这是皇帝的恩德啊!咱们走上了晋朝的道路,这都是圣王的功劳啊!)

龙飞革运,临焘八荒。睿哲钦明,配踪虞唐。封建厥福,骏发其祥。三朝习吉,终然允臧。其臧维何,总彼万方。

(龙飞腾,革新了时代,治理着八荒,睿智明达,堪比虞舜和唐尧啊!分封诸侯,带来福祉,祥瑞不断,三朝积攒下来的好运气,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这好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治理好了天下!)

元侯列辟,四岳藩王。时见世享,率兹有常。旅揖在庭,嘉客在堂。宋卫既臻,陈留山阳。有宾有使,观国之光。贡贤纳计,献璧奉璋。保祐命之,申锡无疆。

(诸侯列位,四方藩王,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常态啊!宾客们在庭院里互相作揖,贵客们坐在堂上,宋国、卫国都来了,还有陈留、山阳,宾客使者云集,来观赏我大国的盛世景象,进献贤才,献上计策,奉上珍宝,保佑皇帝的统治,恩泽无穷无尽!)

振鹭于飞,鸿渐其翼。京邑穆穆,四方是式。无竞维人,王纲允敕。君子来朝,言观其极。

(振鹭齐飞,鸿雁展翅,京城庄严肃穆,四方效仿。没有竞争,只有和谐的人民,王法得到遵守,君子们来朝拜,表达对盛世的赞叹!)

廙廙大君,民之攸暨。信理天工,惠康不匮。将远不仁,训以醇粹。幽明有伦,俊乂在位。九族既睦,庶邦顺比。开元布宪,四海鳞萃。协时正统,殊涂同致。厚德载物,灵心隆贵。敷奏谠言,纳以无讳。树之典象,诲之义类。上教如风,下应如卉。一人有庆,群萌以遂。我后宴喜,令问不坠。

(伟大的君主啊,百姓都仰赖于他!他遵循天道,施恩泽于民,没有穷尽。远离不义,以醇厚教化百姓。幽明有别,贤才都在朝廷任职,九族和睦,各邦顺服。开元盛世,天下太平,遵循正统,殊途同归。以厚德载物,以灵明的心智尊贵无比。进献直言,皇帝虚心纳谏,树立典范,教化百姓,上行下效,一人之福,百姓共享。皇帝宴饮欢庆,圣明的旨意永垂不朽!)

既宴既喜,翕是万邦。礼仪卒度,物有其容。晢晢庭燎,喤々鼓钟。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八音克谐,俗易化从。其和如乐,庶品时邕。

(宴会结束,万邦欢庆,礼仪周全,井然有序,庭燎明亮,钟鼓齐鸣,笙磬奏乐,歌舞升平,八音和谐,风俗淳厚,其乐融融,百姓安居乐业!)

时邕斌斌,六合同尘。往我祖宣,威静殊邻。首定荆楚,遂平燕秦。亹亹文皇,迈德流仁。爰造草昧,应乾顺民。灵瑞告符,休徵响震。天地弗违,以和神人。既禽庸蜀,吴会是宾。肃慎率职,楛矢来陈。韩濊进乐,宫徵清钧。西旅献獒,扶南效珍。蛮裔重译,玄齿文身。我皇抚之,景命惟新。

(盛世繁荣,天下归一,追溯先祖,威名远播,首先平定荆楚,继而平定燕秦。文皇帝勤政爱民,德泽广被。开国之初,顺应天意,治理百姓。祥瑞不断,休徵震动,天地顺应,人神和谐。平定蜀地,吴越归附,肃慎尽职,进献贡品,韩濊进献乐舞,西域进献獒犬,扶南进献珍宝,边疆少数民族进献贡品,皇帝恩泽天下,盛世更新!)

哎,这聚会可真热闹,虽然没啥大声喧哗,却处处透着喜庆。酒已经斟上了,祭祀用的东西也摆好了。仪式隆重,音乐也演奏得完美,九成《韶》乐奏响,气氛热烈极了!大家开开心心地喝酒,喝得尽兴,却不会喝醉。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欢乐祥和之中,国家自然也就太平了。皇上英明神武,国家才能这样稳定,万世永固!

【冬至初岁小会歌】(张华)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四季循环往复。节日一个接一个地来,全国上下都共享太平盛世。各地的官员都来朝拜皇上,祝皇上万寿无疆。我准备了寿礼,宴请百官。丰盛的菜肴摆满了桌子,美酒如同泉水般清澈。笙、镛等乐器演奏出和谐的乐曲,磬、管等乐器奏出悠扬的乐声。皇上对百姓的爱戴深厚,百姓也尽心尽力地效忠。皇上借此机会宣扬教诲,传播德行。通过宣扬和教诲,国家才能和谐稳定,仁义之风长盛不衰,恩泽普照天下。

【宴会歌】(张华)

我们的皇上真是英明啊,德才兼备,如同上天一样光辉灿烂。皇上勤政爱民,日理万机,处理政务不知疲倦。即使在早朝之后,皇上也抽出时间召见臣子们。官员们纷纷前来朝见,场面盛大,如同星光般璀璨。各种美味佳肴琳琅满目,珍馐美味轮番上阵。美酒一杯接一杯,大家尽情享乐,欢庆盛宴。歌声婉转动听,舞姿翩翩起舞,动作优美,节奏和谐,丝竹管弦齐奏,热闹非凡。皇上借此机会宣扬礼乐,展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大家尽情欢乐,却始终不忘礼仪。皇上爱好音乐,但从不沉溺其中,秩序井然,盛况空前。

【命将出征歌】(张华)

就像尧舜禹那样伟大的帝王,治理国家,让那些不服管的蛮夷部落都归顺。夏朝的徐夷、商朝的鬼方都曾经叛乱,现在我们国家正值盛世,但边境地区却有一些叛乱分子,四处作乱,危害百姓,如同豺狼一样凶残,老百姓苦不堪言。元帅统领大军,出征讨伐,平定凉州和秦地。将士们一定遵守军纪,赏罚分明,才能取得胜利。用强大的威信感化那些蛮夷部落,让他们归顺朝廷。区区美酒算什么,比起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忠诚,那点酒算不了什么。将士们为了国家,甘愿赴汤蹈火,体现了他们的仁义之心。我们希望用武力来停止战争,用七德来教化百姓,让天下太平。只要我们努力,就能让边境地区永远远离战乱。

【劳还师歌】(张华)

话说那玁狁(xiǎn yǔn)不遵天理,搞得国家四分五裂,天下大乱。他们的战车轰隆隆地冲进北方边境,各路将领都齐心协力,拥护皇帝的英明领导。将士们团结一心,为了国家大义,忘记了个人私利。他们积蓄力量,像拉满的弓弩一样蓄势待发,一接到命令就立刻行动。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山谷都为之颤抖,金戈铁马闪耀着光芒,照亮了天空。将士们挥舞着兵器,猛烈攻击敌人,踏着敌人的尸体前进。敌人一个个都投降了,北方边境终于恢复了平静。想当初出征时,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如今凯旋归来,却是白雪纷纷,寒风凛冽。征战的士兵们真是辛苦啊,自古以来就有《采薇》这首歌来表达征人的思乡之情。如今,他们带着荣誉和爵位回到家乡,喜气洋洋,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接下来是中宫的歌声,歌颂先王的丰功伟绩:先王继承了伟大的事业,他的德化恩泽遍及八方。他的行为感化了万邦,宫廷内训也因此更加兴盛。皇上的英明圣智继承了祖先的帝业,《大雅》里也歌颂了历代贤德的皇后和妃子。他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宣扬教化,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皇后和妃子们都温柔贤淑,以礼仪为准则,谦逊恭谨。《螽斯》歌颂了皇室的慈爱和兴旺,《樛木》则赞美了皇室的和谐和兴盛。皇室的德行和教化如同清风般美好,高尚的品德无人能及。他们的功德如同日月一般永恒,后世子孙将永远仰慕他们的光辉。

宗亲们也唱起了歌,歌颂家族的和睦与兴盛:家族成员都遵循礼仪,和睦相处,兄弟姐妹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家族成员之间感情深厚,共同庆祝喜庆的日子,《棠棣》这首歌就歌颂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情深。在圣明皇后的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皇上尊崇礼仪,重视亲戚关系,并推广到整个家族和姻亲。宴会热闹非凡,大家尽情享乐,御膳丰盛美味。整个宴会洋溢着和谐快乐的气氛,上下同乐。皇上的德政恩泽遍及天下,家族的和睦也影响深远。

泰始九年,光禄大夫荀勖(xún xù)发现杜夔(dù kuí)所制的律吕与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不符,于是他制定了新的标准,制作了新的律吕,用来调整音律。这件事详细记载在《律历志》里。律吕制定完成后,就下发到太常,让太乐、总章、鼓吹、清商等乐队使用。荀勖从此主管乐事,并邀请朝中懂音律的官员一起管理。他还委托郭夏、宋识等人创作了《正德》、《大豫》两支舞蹈,舞蹈的乐章也是张华创作的。

(此处应为正德舞歌,但原文未提供)

话说皇上啊,上天鉴察,光明磊落。皇位像天体一样周而复始,五德相继更迭。晋朝的江山社稷,代代都有贤明的君王。皇上弘扬教化,泽被天下,像陶冶万物一样,治理着四方百姓。大明的恩泽普照,光芒无边无际。黎民百姓,都沐浴在皇恩之下,国泰民安。皇朝清明,礼乐兴盛,金石之声在空中回荡,万民在朝廷上载歌载舞,场面盛大隆重,乐声和谐,这景象真是无比的喜庆啊!这舞蹈胜过《武舞》和《濩舞》,节拍取自《六英》。进退有序,和谐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百姓。天下太平,祥和之气直达幽冥。

【大豫舞歌】(张华)

这都是上天注定,符合天命运行的规律。晋朝的辉煌,如同三代帝王的光辉再次出现。继承先帝的明德,光辉普照四方。我皇上继承先帝的遗志,如同北极星一样,高高在上,指引方向。万民都归顺于皇上,天下臣服。皇上谨慎地遵循着五典,教化遍及远方。天下万方都遵循着同样的准则,四海之内都安定团结。皇上特地创作了《大豫》舞蹈,来宣扬皇上的功德。教化深入人心,王道昌盛,仁爱遍及草木,恩泽惠及昆虫。亿万百姓,都敬仰皇上的恩德,皇上开创的大业将永远流传下去。

荀勖又新造了十二支律笛,用来调整律吕,规范雅乐,在宫殿里演奏,他自己觉得宫商和谐,但一些评论家却认为荀勖对音乐的理解不够透彻。当时阮咸精通八音,人们都说他理解音乐的造诣如同神明一般。阮咸常常暗地里批评荀勖新造的律笛声音太高,认为声音太高亢接近哀伤,不符合中和之音。每次宫廷演奏,荀勖总觉得阮咸演奏的不合调,认为阮咸故意与自己作对,于是就将阮咸外放,做了始平县令。后来有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意外发现了一把周朝的玉尺,荀勖用它来校正自己制作的钟鼓金石丝竹,结果发现都比玉尺短了一米。这下荀勖才彻底服了阮咸的精湛技艺,又把他请了回来。荀勖用新律制作了两支舞蹈,之后又修改了钟声。可惜荀勖去世后,他的事业还没完成。元康三年,朝廷下令让他的儿子荀藩修订金石乐器,用于郊庙祭祀。后来碰上战乱,这些事情就都没人记载了。

刘邦从蜀地打败了三秦,阆中的范因带着賨人跟着他,当先锋部队。 秦地平定后,刘邦封范因做了阆中侯,还把賨人的七个姓氏都封了爵位。賨人这帮人喜欢跳舞,刘邦觉得他们又勇猛又厉害,就经常看他们跳舞,后来还让乐师学习他们的舞蹈。阆中有条渝水河,因为范因住在那儿,所以这舞就叫《巴渝舞》了。这舞的曲子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一共四首。歌词特别古老,谁也搞不懂它到底唱的是啥。

魏朝初期,就让军谋祭酒王粲重新创作歌词。王粲去问巴渝的将领李管和种玉这歌的意思,还让他们唱给他听,仔细研究了之后,才把歌词改成了《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其中《行辞》这首是歌颂魏国的功德的。黄初三年,又把《巴渝舞》改名叫《昭武舞》。到了景初元年,尚书上奏说,要考察一下夏商周三代遗留下来的礼乐歌曲,根据功绩和德行来创作新的舞蹈,于是创作了《武始》《咸熙》《章斌》这三种舞蹈,都是拿着羽和籥(yuè,古代乐器)跳的。

到了晋朝,又把《昭武舞》改名叫《宣武舞》,把《羽龠舞》改名叫《宣文舞》。咸宁元年,朝廷确定了祖宗的称号,庙里的音乐就停用了《宣武舞》和《宣文舞》,改用荀勖派郭夏、宋识等人创作的《正德》和《大豫》两种舞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