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续,字嗣祖,是魏郡安阳人。他老爸是散骑侍郎。邵续为人质朴,很有志气,而且特别能干,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还特别擅长辩论,对天文也很了解。一开始,他在成都王颖手下当参军。成都王颖准备去打长沙王乂,邵续就劝他说:“我听说兄弟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重要,现在您要对抗天下英雄,却想放弃一只手吗?我实在不明白您的用意。” 颖王没听他的。后来,邵续又给苟晞当参军,之后被任命为沁水县令。

那时候天下越来越乱,邵续辞官回家了,然后拉拢了一帮流氓无赖,手下聚集了几百号人。后来王浚任命邵续为绥集将军、乐陵太守,让他驻扎在厌次,还让邵续的儿子邵乂当督护。邵续安抚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很多人就投奔他了。后来石勒打败了王浚,就派邵乂去劝邵续投降他。邵续当时孤立无援,就暂时依附了石勒,石勒也让他儿子邵乂当督护。

过了一段时间,段匹磾在蓟城,派人请邵续一起回去投奔元帝。邵续的手下劝他说:“现在您抛弃石勒投奔段匹磾,您儿子会有危险啊!”邵续哭着说:“我出来做官是为了国家,怎么能为了儿子而当叛徒呢!” 于是邵续和石勒彻底决裂了,石勒就杀了邵续的儿子邵乂。邵续害怕石勒来攻打他,就先向段匹磾求救,段匹磾派他弟弟段文鸯去救邵续。

段文鸯还没到,石勒就带着八千骑兵包围了邵续。石勒一向害怕鲜卑人,听说段文鸯来了,就丢下攻城器械逃跑了。邵续和段文鸯追着石勒一直追到安陵,虽然没追上,但他们抓获了石勒的很多官员,还俘虏了三千多户人家。他们还派骑兵去石勒的北方地区抢掠常山,又带回来两千多户人家。

话说这邵续,杀了刘琨之后,惹得晋朝很多人怨恨背叛,于是就带着手下投奔了石勒。 南和县令赵领他们,带着广川、渤海一带一千多户人家,也跟着背叛石勒投奔了邵续。 皇帝就封邵续为平原、乐安两郡太守,还给他加官右将军、冀州刺史,后来又升为平北将军,给他假节权,还封他为祝阿子。

邵续派他侄子,也就是武邑县令邵存,还有文鸯,带着那些从刘琨那儿投奔过来的士兵,去平原吃粮,结果被石季龙给打败了。 之前邵续和曹嶷一直互相抢地盘,曹嶷趁着邵存他们被打败的机会,直接端了邵续的屯田,还抢了他的百姓,邵续来回救火,忙得不可开交。

到了太兴年间,邵续派邵存和文鸯驻守济南黄巾固,以此来威胁曹嶷,曹嶷害怕了,就求和。 没过多久,刘琨又带着人马去攻打段末杯,石勒知道邵续孤立无援,很危险,就派石季龙趁机去围攻邵续。石季龙的骑兵到了城下,抢掠城里的百姓,邵续带兵出城救援,石季龙埋伏骑兵断了邵续的后路,结果邵续就被石季龙抓住了,让邵续投降。邵续喊着他哥哥的儿子邵竺等人说:“我一心想为国家雪耻,报答朝廷的恩情,没想到落到这个地步。你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就跟着刘琨吧,不要有二心!”

皇帝听说邵续死了,就下诏说:“邵续忠心耿耿,为国尽忠,义气凛然,慷慨激昂,在荒乱的时期安定百姓,忧国忧民,最终为国捐躯。他的功劳还没完成,不幸战死,朕心里非常悲痛。他手下的人很多,需要及时有人接替他的位置。他的部下文武官员,已经共同推举他的儿子邵缉为营主。邵续的忠诚,对国家对个人都有贡献,现在立他的儿子为继承人,可以安抚众人,就让邵缉接替邵续原来的职位,让他统领军队,为国效力,报仇雪恨!”

石勒派人把俘虏的续于勒送回来。勒对使者徐光让说:“咱们国家响应天命,平定叛乱,四面八方都归心,连晋朝都害怕我们的威势,远远逃到扬州去了。而续于勒却像蚂蚁一样占据着海边的小地方,违抗王命,难道是因为觉得我们这些胡人当不了他的君主吗?这也太不知好歹了!国家有法律,难道你还能分一杯羹不成?”

续于勒回答说:“晋朝末年,天下饥荒战乱,我无处可逃,只能保护乡里宗族,好让老弱妇孺活下去。碰巧赶上大王您开始起兵的时候,我就投降了,献上人质,一心一意效忠,却没得到您的仁慈宽恕。后来我回到晋朝,又得到您的重用,我发誓要尽忠效力,绝对没有二心。再说,我已经享受了晋朝的厚待,如果我再三心二意地投靠别人,恐怕晋朝也不会容忍我。周文王出生在东夷,大禹出生在西羌,帝王的兴起,全凭天命所归,德行所感召,哪有什么常理可言呢!我希望大王您能像虞舜、夏禹那样,圣明武功,恩泽天下,所有活着的生灵,谁不仰慕您的神威,谁不以追随您的王化而感到光荣,更何况是像我这样的俘虏呢!如果让俘虏离开真正的君主而投奔假冒的,那就不能早日叩拜天门了,那大王您对不起我,我没对不起大王您啊。被杀头这种事,是俘虏常有的命运,我只是遗憾上天注定如此,又能说什么呢!”

勒说:“他的话真是感慨至深,我感到非常惭愧。忠于自己的君主,这正是我所看重的啊!”于是下令让张宾把续于勒安置在宾馆里,好好款待他,不久就把他任命为从事中郎。并且下令,以后所有俘获的敌人将领,都要送到续于勒那里,不准擅自杀害,希望能找到像续于勒这样的人才。

一开始,石勒攻打续于勒的时候,朝廷正被王敦逼迫,没时间顾及他。续于勒被石勒俘虏后,自己种菜卖菜,来维持生计。石勒多次派人暗中观察他,感叹道:“这真是个高尚的人啊!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高贵呢!”石勒欣赏他的清贫高洁,多次赏赐他粮食布匹。每次上朝,石勒都会叹息此事,以此来激励朝廷官员。

续被抓之后,剩下的竺、缉他们跟匹磾一起坚守城池抵抗敌人,皇上又给了续扬武将军、武邑太守的官职。石勒多次派石勒攻打他们,打仗防守都非常辛苦,他们坚持不住了。过了很久,匹磾和他的弟弟文鸯,还有竺、缉等人全部被抓了,只有续冲破包围往南逃跑了,结果在路上被贼人杀害了。后来续也死了。

李矩,字世回,是平阳人。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就当他们的头头,出主意,指挥大家,已经有成年人的样子了。长大后,他当了官,送前任县令去长安,征西将军梁王肜看中他,让他当牙门。在跟氐族打仗,攻打齐万年的时候立了大功,被封为东明亭侯。 回到家乡后,他担任本郡督护。太守宋胄想用他亲戚吴畿取代他,李矩就假装生病辞职了。吴畿害怕李矩回来,暗中派人刺杀他,结果有人救了他,所以才逃过一劫。后来刘元海攻打平阳,百姓四处逃窜,李矩平时很受乡亲们爱戴,大家推举他当坞主,他在荥阳东边驻扎,后来又搬到了新郑。

李矩勇敢果断,很有计谋,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他为汝阴太守。永嘉年间初期,派李矩和汝南太守袁孚带兵修建洛阳千金堤,方便漕运。洛阳城失守后,太尉荀藩逃到阳城,卫将军华荟逃到成皋。当时闹大饥荒,贼帅侯都等人经常抓人吃肉,荀藩、华荟的部下很多都被他们吃掉了。李矩讨伐侯都等人,把他们消灭了,然后安顿荀藩、华荟,给他们盖房子,送粮食给他们吃。后来荀藩代理朝廷政事,建立行台,任命李矩为荥阳太守。李矩招揽安抚流散的人民,远近很多人归附他。

石勒带着一大帮人马去打张矩,张矩呢,就让老弱病残都躲到山里去,还命令大家把牛马都放了,自己则埋伏起来等着敌人上钩。

那些贼兵一看到散落的牛马,就蜂拥而上抢夺起来。这时,张矩一声令下,埋伏的兵马一起冲出来,喊杀声震天动地,山谷里都回荡着喊杀声,结果把石勒的军队打了个大败,杀死的俘虏的贼兵可不少,石勒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逃跑了。

张矩赶紧把战况报告给皇帝,皇上龙颜大悦,给他升官加爵,封他为冠军将军,还配上了华丽的仪仗和车盖,又晋封他为阳武县侯,同时兼任河东和平阳两郡太守。那段时间,正好赶上连年饥荒,还流行瘟疫,张矩特别关心百姓疾苦,尽力安抚他们,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

后来,长安那边来了很多盗贼,一路向东抢掠,张矩就派兵去打,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还救回了被抢走的上千名妇女。手下的将领觉得这些妇女不属于张矩管辖的地区,想把她们留下。张矩却说:“她们都是国家的子民,哪有什么彼此之分!”于是,他马上把这些妇女都送回去了。

当时刘琨借给河内太守郭默,结果郭默被刘元海逼得很紧,请求投奔邵续。邵续打算派他的外甥郭诵去迎接郭默,但又不敢贸然行动。正巧这时,刘琨派参军张肇带领鲜卑族范胜等五百多骑兵前往长安,郭默被围困,道路也被封锁了,打算返回投奔邵续。走到邵续的营地,邵续对张肇说:“郭默是刘公(指刘琨)委任的,是刘公家的事,我知道的都会帮他。” 屠各族以前就害怕鲜卑族,于是就邀请张肇一起声援郭默。张肇答应了。敌人看见鲜卑骑兵,没打就跑了。郭诵暗中派轻舟渡过黄河,让勇士们夜袭怀城,偷袭敌人的留守营地,又大败了敌人。郭默于是就率领他的部下投奔邵续。

后来,刘聪派他的堂弟刘畅率领三万步骑来讨伐邵续,在韩王故垒安营扎寨,距离邵续只有七里地,还派使者招降邵续。当时刘畅的军队已经到了,邵续还没来得及准备,就派使者拿着牛酒假装投降刘畅,暗中却把精兵强将藏了起来,只让刘畅看到一些老弱士兵。刘畅没有怀疑,大摆宴席款待将领们,大家都喝得醉醺醺的,吃得饱饱的。邵续计划夜袭敌营,但是士兵们看到敌军人数众多,都害怕起来。邵续就让郭诵去郑子产祠祈祷,说:“您当年辅佐郑国,连恶鸟都不敢鸣叫,这些凶恶的胡羯,怎么敢跑到您面前来呢!” 又让巫师对外宣称:“东方有神灵降临,将会派遣神兵来帮助我们!” 将士们听到这些话,都兴奋地争先恐后地要上战场。于是邵续就派郭诵和督护杨璋等人挑选了一千名勇敢的士兵,夜里偷袭刘畅的营地,缴获了大量的铠甲和战马,斩杀了数千敌军,刘畅只身逃脱。

先前,郭默听说邵续被攻击,就派他弟弟郭芝率领军队前来支援。后来又听说邵续打败了刘畅,郭芝又飞快地赶来投奔邵续。邵续于是给了郭芝五百匹马,把军队分成三路,夜里追击敌人,再次大获全胜后才返回。

一开始,石勒让赵固镇守洛阳,结果他的长史周振跟赵固合不来,就偷偷地告赵固的状。石勒打败了张畅之后,在帐篷里发现了石聪写给张畅的信,信里命令张畅平定张矩之后,路过洛阳,把赵固抓起来杀了,然后让周振顶替赵固。张矩把信拿给赵固看,赵固二话不说,立刻把周振父子都杀了,然后带着一千骑兵来投降张矩。张矩又让他继续守洛阳。

过了几个月,石聪派他儿子石粲,带着刘雅生等人,率领十万步骑在孟津北岸扎营,还派刘雅生去攻打洛阳的赵固。赵固逃到了阳城山,赶紧派弟弟去求救。张矩就派郭诵带兵驻扎在洛口去救援。郭诵派他的部将张皮,带着一千精兵,趁着夜色渡过黄河。石粲的哨兵报告说有敌军来了,但是石粲仗着人多,根本没放在心上。结果郭诵他们突然杀到,从十个方向同时进攻,石粲的军队一下子乱了套,四处逃窜,死伤了一大半。张矩的军队趁机占领了他们的营地,缴获了无数的武器装备和军资。

第二天早上,石粲看到张皮他们人少,又和刘雅生一起,用剩下的所有兵力进攻,打了二十多天都没能拿下。张矩亲自带兵来救援,派了三千精兵乘船去接应张皮。敌军在河边列阵,还用长钩钩船,打了几天都没能渡过河。张矩晚上偷偷地派部将格增,悄悄地渡过河,进入张皮的营地,和张皮一起挑选了一千多精锐骑兵,然后把缴获的牛马都杀了,把武器装备都烧了,趁着夜色突围而出,逃到了武牢。石聪追赶,没追上就回去了。石聪气得不行,最后病死了。“**帝嘉其功,除矩都督河南三郡军事、安西将军、荥阳太守,封修武县侯。**”皇上很赏识张矩的功劳,任命他为河南三郡军事都督、安西将军、荥阳太守,封他为修武县侯。

刘粲当上皇帝后,越来越昏庸暴虐,他手下的将领靳准就起兵造反,把刘粲和他全家都给杀了。靳准还挖开了刘聪的坟墓,把刘聪的尸体砍了,然后派人去告诉刘矩说:“刘元海(刘聪)那个屠各族的小丑,趁着东晋内乱的时候,在幽州和并州作乱,假装奉天命行事,结果害得两位皇帝都被虏到胡人那里去了。我率领大家保护着皇陵,特地来向朝廷报告。”

刘矩赶紧把这事儿上报给皇帝,皇帝就派太常韩胤等人去迎接皇陵。结果还没等他们到,靳准就被石勒和刘曜给干掉了。刘矩觉得手下人太少,成不了大事,经常唉声叹气,心里很窝火。后来皇帝登基了,就封刘矩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还改封他为平阳县侯,将军的职位不变。

那时候弘农太守尹安、振威将军宋始等四支军队都驻扎在洛阳,互相猜忌,谁也不肯出力。刘矩和刘默各自派了一千骑兵到洛阳去稳定局势。结果尹安他们串通一气,跑去告诉石勒,石勒就派石生率领五千骑兵到了洛阳,刘矩和刘默的军队都撤了回去。没过多久,那四个将领又反悔了,派人请求刘矩和刘默来保护他们。刘默又派了五百步兵进洛阳。石生见这四个将领互相勾结,心里不安,就抓了宋始的一支军队,渡过黄河往南去了。老百姓都纷纷投奔刘矩,洛阳城里就空了。

刘矩就上表推荐郭诵担任扬武将军、阳翟县令,在河边修筑工事,一边种地一边防守,想办法消灭敌人。正赶上赵固死了,石生就派骑兵去袭击郭诵。郭诵很有计谋,敌人一来,他就设下埋伏打败了他们,没捞到什么好处。石生很生气,又亲自率领四千多骑兵到各县抢掠,然后攻打郭诵的营垒。双方交战一会儿,石生就撤兵到堮坂去了。郭诵率领五百精兵追赶石生到磐脂故亭,又狠狠地打败了他。刘矩因为郭诵立了大功,就上表请求给他加官进爵,赏赐赤幢曲盖,封他为吉阳亭侯。

郭默想背叛祖约,郭矩极力阻止他,但最后还是没拦住,祖约被郭默打败了。石勒派他养子石悤去攻打郭默,郭默害怕以后还会遭到报复,想投降刘曜,就派参军郑雄去跟郭矩商量这事儿,郭矩坚决不同意。后来石勒派大将石良带着五千精兵去攻打郭矩,郭矩反击,但没打赢。郭矩的弟弟郭元被石勒的人抓了,石勒就让郭元写信劝郭矩投降,信里说:“去年东平的曹嶷和西宾的猗卢都投降了,你郭矩就像牛角一样孤立无援,为啥不投降呢?”郭矩把信给郭诵看,郭诵说:“以前王陵他娘都被敌人抓了,王陵都没改变主意,我弟弟又算什么!”石勒又给郭诵送去麈尾和马鞭,表示友好,郭诵根本不理他。石勒派大将石生驻扎洛阳,大肆抢掠河南地区,郭矩和郭默都饿肚子了,郭默又劝郭矩投降刘曜。

郭矩被石良打败后,就听从了郭默的建议,派使者去投降刘曜。刘曜派他弟弟刘岳带兵到河阴,想和郭矩一起攻打石生。石勒派兵包围了刘岳,刘岳不敢出来。后来郭默被石悤打败了,就偷偷地跑到建康去了。郭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派郭诵等人带着信去追郭默,还特意嘱咐郭诵说:“你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吧?迎接郭默,都是因为你,关键时刻他却逃跑了,一定要把他带回来!”郭诵在襄城追上了郭默,郭默自知对不起郭矩,就丢下妻儿跑了。郭诵带着剩下的士兵回到郭矩身边,郭矩还像以前一样对待郭默的妻儿。刘岳因为等不到援兵,投降了石季龙。

郭矩手下的将士中,有些人暗地里想投降石勒,郭矩知道这事儿,但没办法收拾他们,于是就率领剩下的兵南下,准备投奔朝廷。路上很多人逃跑了,只有郭诵、参军郭方、功曹张景、主簿苟远、将军骞韬、江霸、梁志、司马尚、季弘、李瑰、段秀等一百多人,放弃家业,跟着郭矩。到了鲁阳县,郭矩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葬在襄阳岘山。

段匹磾,是东部鲜卑人。他们家族强壮有力,世代都是部落首领。他爸爸务勿尘,曾经带兵帮助东海王司马越打仗,立了大功。后来王浚上表推荐务勿尘,让他做了晋朝的亲王,封他为辽西公,还把女儿嫁给他,以此来巩固邻邦友谊。等到怀帝登基后,就封务勿尘为大单于,而段匹磾则被封为左贤王,他们都率领军队帮助朝廷作战,段匹磾还被授予了抚军大将军的职位。后来务勿尘死了,他弟弟涉复辰继承了务勿尘儿子的单于称号,这个儿子叫疾陆眷。

刘曜攻打洛阳,王浚就派王昌他们,带着疾陆眷和他的弟弟文鸯、堂弟末杯去攻打石勒的襄国。结果石勒打败了他们,退回营垒。末杯追击进去,结果被石勒俘虏了。石勒拿末杯当人质,派人向疾陆眷求和。疾陆眷想答应,文鸯赶紧劝说:“咱们是奉命讨伐石勒,难道为了一个末杯,就放过这个已经抓住的敌人?这样不仅违背了王浚的意图,而且以后还会留下隐患,绝对不能答应!”疾陆眷没听他的,用二百五十匹战马、一箱金子和一箱银子赎回了末杯。石勒把末杯放了,还给了疾陆眷很多金银财宝和丝绸作为回报。疾陆眷竟然还让文鸯和石勒(石季龙)结盟,认兄弟,然后就带兵回去了。王昌他们也因为兵力不足,只能跟着一起撤军。

建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段匹磾推举刘琨为大都督,联合起来讨伐石勒,还同时给涉复辰、疾陆眷、末杯他们下命令,让他们三面合围襄国。刘琨和段匹磾驻扎在固安,等待其他军队到来。石勒害怕了,就派人送重金贿赂末杯。但是末杯既想报答以前的恩情,又因为段匹磾不在国内,想趁机夺取他的地盘,于是就在涉复辰、疾陆眷面前说段匹磾的坏话:“你们跟着自己的侄子,却要听从叔叔的命令?就算将来立了功,好处也全被段匹磾一个人拿走了!”涉复辰他们信以为真,就带兵回去了。段匹磾也只好停止行动。这时,疾陆眷又病死了,段匹磾从蓟县赶回老家奔丧,到了右北平。末杯就到处宣扬段匹磾要篡位,带兵打败了他。末杯随后杀死了涉复辰和他的子弟、党羽二百多人,自己自立为单于。

王浚战败后,石崇就当上了幽州刺史。刘琨从并州跑来投奔他,和石崇结盟,一起打石勒。结果石崇又被末杯打败了,兵都散了,石崇害怕刘琨会害他,就把刘琨给杀了,这下晋朝的人就都散了。

石崇自己也保不住自己,就跑到邵续那里去寻求庇护。结果末杯又打败了他们。石崇受了伤,对邵续说:“我这个蛮夷,是因为仰慕正义才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您要是还记得咱们之前的交情,就跟我一起出兵反击,这可是您的恩德啊!”邵续说:“多亏了您的威名和恩德,我才得以效忠朝廷。您现在有难,我哪敢不跟您一起并肩作战!”于是他们俩就一起追击末杯,把末杯的军队杀得差不多了。

石崇还派文鸯去蓟城打末杯的弟弟。文鸯打完仗回来,距离蓟城还有八十里地的时候,听说邵续死了,士兵们都害怕了,军队又散了,又被石季龙给堵住了。文鸯就带着他身边几百个亲兵死战,才杀出一条血路冲进城里。石季龙又来攻城,文鸯登上城楼,看见石季龙想冲出来跟他决战,但是石崇不让。文鸯说:“我靠着我的勇猛出名,所以老百姓都信任我。看见老百姓被抓走却不救,那不是大丈夫的行为!让大家失望了,还有谁会为我拼命呢?”于是,文鸯就带着几十个壮士杀出去跟石季龙的军队拼杀,杀了很多胡人。

结果马累死了,文鸯也累得倒在地上起不来了。石季龙喊着说:“大哥,我们都是戎狄之人,我早就盼着咱们能合作。老天爷也不违背我的愿望,今天咱们见面了,你为什么还要打仗呢?求你放下武器吧!”文鸯骂道:“你作恶多端,早就该死了!我大哥不用我的计策,才让你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宁愿死,也不会被你抓去!”于是文鸯下马继续苦战,长矛断了,就拿着刀继续拼杀。石季龙的军队四面八方地用马匹和盾牌围住文鸯,上前抓捕文鸯。文鸯从早上打到下午,实在是累坏了,这才被抓住了。城里的人都很害怕。

段落一:

匹磾想一个人骑马回朝,他弟弟乐安内史司马洎带兵拦住了他,不让他走。司马洎还想让朝廷使者王英送匹磾去石勒那儿。匹磾严肃地责备司马洎说:“你连哥哥的遗愿都不遵守,逼得我回不了朝,这已经够过分了,你还想抓着天子的使者,我虽然是胡人,但也没听说过这种事!”然后他对王英说:“我匹磾世代蒙受朝廷大恩,从没忘记忠孝。今天形势所迫,想回朝请罪,却被你们逼迫,忠心无法实现。如果能让我休息一下,我活着一天,心里都不会忘记故国。”说完就渡过了黄河。

段落二:

匹磾穿着朝服,拿着节杖,带着随从去见石勒,说:“我受过国家的恩惠,一心想消灭你。可惜我们国家自己乱了,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既然不能战死,我也不能对你恭敬。”石勒和匹磾以前是结拜兄弟,石勒站起来给他行礼。匹磾到了襄国,也不给石勒行礼,一直穿着朝服,拿着晋朝的节杖。过了几年,国内有人密谋拥立匹磾当皇帝,事情败露后,匹磾被杀害了。文鸯也因为喝毒酒而死,只有他们的后代留存下来。匹磾死后,他弟弟牙继位。牙死后,他的族孙辽继位,辽是匹磾的从祖陆眷的孙子。

段落三:

从务勿尘之后,正赶上晋朝内乱,他自称皇帝,占据了辽西地区,但臣服于晋朝。他的地盘西边到幽州,东边到辽水。他统辖的胡人和晋人加起来有三万多户人家,能拉弓射箭的有四五万骑兵,他和石勒互相攻打,战争不断,最终被石勒打败,几万户人家被迁徙到司雍地区。他的儿子兰又聚集兵马,长期与石勒作对。石氏灭亡后,匹磾的后代末波聚集了上万胡羯人,占据了枉人山,自称赵王,投靠了慕容儁。不久就被冉闵打败,逃到绎幕,又僭称皇帝。慕容儁派慕容恪去攻打他,末波害怕就投降了。

魏浚,是东郡东阿人,住在关中。一开始只是雍州一个小小的官吏,河间王颙造反失败的时候,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后来当上了度支校尉,表现得很能干。永嘉年间末期,带着几百户人家往东逃难,躲到河阴的硖石。那时候京城又穷又乱,魏浚抢了一些粮食,献给了怀帝,怀帝就封他为扬威将军、平阳太守,度支校尉的职务也保留着。但是因为天下大乱,他也没怎么去上任。洛阳城破之后,他在洛阳北面的石梁坞驻扎下来,收容流民,逐渐修造兵器。那些投靠他的贼寇,他都先好好劝说一番,解释说大晋王朝气数未尽,复兴就在眼前,劝他们归顺,结果很多人就真的投靠了他。那些仗着距离远就阳奉阴违不肯听话的,他就派兵去讨伐,对方一服软他就罢手,从不滥杀无辜。这样一来,远近的人都对他很敬佩,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家当投奔他。刘琨奉皇帝的旨意,任命魏浚为河南尹。当时太尉荀藩在密县设立行台,魏浚去向荀藩请教军事,荀藩对他非常满意,还邀请李矩一起见面商议。李矩打算晚上就去赴约,可是他的属下觉得魏浚不可靠,劝他不要晚上去。李矩说:“忠诚的人志同道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见面之后,宾主尽欢,魏浚和李矩因此结成了盟友。

刘曜嫉妒魏浚势力越来越大,就带兵包围了他。刘演、郭默派兵来救援,刘曜就分兵去河北阻击他们,暗中埋伏兵力,结果大败刘演、郭默的军队,把刘演他们骑兵全俘虏了。魏浚趁夜逃跑,被刘曜抓住了,最后死掉了。死后被追赠为平西将军。他的族子魏该继承了他的军队。

魏该,字亥,本来住在京兆阴磐。河间王颙攻打赵王伦的时候,魏该被任命为将兵都尉。等刘曜攻打洛阳的时候,他跟着魏浚一起抵抗,先率领军队守卫金墉城,所以安然无恙。刘曜撤兵后,剩下的军队都归顺了他。

话说杜预的儿子杜尹,当上了弘农太守,驻扎在宜阳附近的一个叫泉坞的地方。这地方经常被山贼抢劫,杜尹实在没办法,就向上司请求支援。上司派了将军马瞻带三百士兵去帮他。马瞻知道杜尹毫无防备,就趁着夜里偷袭,杀了杜尹,自己占领了泉坞。泉坞的老百姓吓得够呛,只能乖乖听他的。

然后马瞻就跟李矩、郭默结盟,一起抵抗山贼。朝廷一看马瞻这么能打,就封他为武威将军,让他统领城西雍凉地区的军队,去讨伐刘曜。皇帝还特批,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冠军将军、河东太守,让他负责河东、河南、平阳三郡的防务。

刘曜曾经攻打李矩,结果被马瞻打败了。后来李矩要迎接郭默,马瞻又派兵去支援。他还跟河南尹任愔联合起来,共同抗敌。可是时间长了,军队也渐渐缺粮少衣,刘曜的军队又天天来骚扰,马瞻想带着大家往南搬迁,但是大伙儿都不愿意。没办法,马瞻只好一个人骑着马逃到了南阳。皇帝又给他升官,封他为前锋都督、平北将军、雍州刺史。 马瞻手下的士兵,大部分都投降了刘曜。刘曜征兵太狠,马瞻又骄横跋扈,他的部下就派人去请马瞻回来。马瞻偷偷地去了,他的部下杀了马瞻,拥立他为首领。

马瞻被调到新野,率领军队帮助周访平定了杜曾的叛乱。朝廷任命他为顺阳太守。

后来王敦造反,梁州刺史甘卓没跟着起事,想看看马瞻的态度,就试探着给他送去了王敦的命令。马瞻说:“我本来就是为了抵抗叛贼,一心一意忠于朝廷。现在王公举兵攻打天子,这可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他坚决拒绝了王敦。

等到苏峻造反的时候,马瞻又带兵去救援朝廷,军队驻扎在石头城,听从陶侃的指挥。苏峻叛乱还没平定,马瞻就病重了,回军驻扎,最后在路上去世,葬在了武陵。他的侄子马雄继承了他的兵权。

郭默,是河内人。他小时候很穷,因为长得壮实又勇敢,就跟着太守裴整做事,当上了督将。后来永嘉之乱爆发了,郭默带着剩下的士兵自己当起了坞主,开着渔船打劫往东走的商队,几年下来就积累了巨额财富,跟着他的流民也越来越多。他对待士兵很好,大家都非常拥护他。

郭默的姐夫,同郡的陆嘉,曾经拿了几石官府的粮食给他妹妹送去,郭默认为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就要杀了他。陆嘉害怕了,赶紧逃到了石勒那里。郭默为了表明自己公正无私,竟然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妻子!之后,他派人去拜见刘琨,刘琨任命他做了河内太守。

刘元海派了他的侄子刘曜去讨伐郭默,刘曜摆出三路大军把他围了起来,想把他活活饿死。郭默把妻子送出去当人质,同时请求买粮食。粮食买回来以后,他就加强了防御。刘曜很生气,把郭默的妻子扔进河里淹死了,然后开始进攻。郭默派弟弟郭芝去向刘琨求救,但刘琨觉得郭默这个人太狡猾了,就把他留下来,慢慢地才派兵去救。郭默又派人去紧急求援。这时郭芝出城去给马洗澡,有人强行把他带了回去。郭默干脆把郭芝送去当人质给石勒。石勒觉得郭默这个人太会耍手段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交给刘曜。郭默派人偷偷地把石勒的信弄到手,立刻就突围投奔了李矩。后来他和李矩一起抵抗刘曜和石勒,这些事李矩的传记里都有记载。

太兴年间初期,郭默被任命为颍川太守。他和石悤打了一仗,结果战败了,李矩也越来越弱势,郭默非常担心害怕,就解下印信交给自己的参军殷峤,对他说:“李使君对我恩情很深,我现在要离开他了,实在没脸去感谢他,三天后你就宣布我走了。”说完就逃跑了,去了阳翟。李矩听说后,非常生气,派他的将领郭诵去追郭默。追到襄城的时候,追上了。郭默丢下家人,只身一人骑马逃跑了。

郭默到了京都,晋明帝封他为征虏将军。刘遐死后,郭默被任命为北中郎将、监淮北军事,并被授予假节的权力。刘遐原来的部下李龙等人谋反,朝廷命令郭默和右卫将军赵胤一起平定叛乱。

朝廷要派兵去征讨苏峻,担心他会造反,就召见谢尚,让他当后将军,负责统领屯骑校尉。第一次战斗就立了功,可是后来大军战败了,谢尚就往南逃跑了。郗鉴(xī jiàn)建议在曲阿(qū ē)北面的大业里修筑营垒,来分散敌人的兵力,让谢尚去守卫。苏峻派韩晃等人猛攻谢尚,营垒里缺水,谢尚很害怕,就派一部分人马出去寻找水源,然后自己偷偷地从南门溜了出去,留下其他人坚守营垒。正好赶上苏峻死了,包围也就解除了,谢尚被朝廷征召为右军将军。

谢尚喜欢当边疆的将领,不愿意在京城当侍卫。等到他去赴任的时候,对平南将军刘胤说:“我能抵御胡人入侵,却一直没被重用。右军将军主要负责禁卫军,如果边境发生战事,我被派去征战,那时才配给兵员,将士们之间没有默契,恩信也没有建立,带着这样的军队去打仗,能不失败吗?现在应该是朝廷根据人才来选择官职,怎么能让臣子自己选择官职呢?这样国家能不乱吗?”刘胤说:“你说的这些道理虽然很对,但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谢尚要出发的时候,向刘胤请求一些资助。当时刘胤因为被皇上免官,还没来得及认罪,反而还在为自己辩解,而且更加骄奢淫逸,弄得远近的人都很奇怪。

一开始,陶侃因为苏峻之乱被征召,路过寻阳的时候,见到了殷浩。殷浩和他的幕僚张满等人轻视陶侃,甚至当面嘲讽他,陶侃心里一直记恨着。后来,殷浩在腊日送陶侃一壶酒和一头猪肉,陶侃直接把酒肉扔进了水里,气愤之情更甚。另外,有个侨民盖肫,之前抢走了祖涣杀死的孔炜的女儿做妻子,孔炜家人找上门来,张满等人让盖肫把妻子送回去,盖肫不肯,因此和殷浩、张满结下了梁子。

到了后来,盖肫告诉陶侃说:“刘江州(刘渊)表面上接受了朝廷的赦免,实际上暗中另有图谋,他跟长史司马张满、荀楷等人日夜密谋,要造反了,只是忌惮郭默一个人,说要先除掉郭默再起事。大祸将至,你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陶侃本来就对殷浩怀恨在心,于是就率领手下,等到天亮城门打开后,袭击了殷浩。殷浩的将领想要抵抗陶侃,陶侃呵斥他们说:“我奉诏讨伐叛逆,反抗者,满门抄斩!”就这样,陶侃冲进了殷浩的内寝。殷浩当时还和他的妾室睡在一起,陶侃直接把殷浩拖出来杀了。然后,陶侃又抓了殷浩的僚佐张满、荀楷等人,诬陷他们犯了谋反的大罪。

陶侃把殷浩的首级送到京城,伪造诏书,向内外宣告。他还抢走了殷浩的女儿和妾室,以及金银财宝,然后回到船上。一开始说要去下都,一会儿又回来了,停在了殷浩的府邸,招揽桓宣和王愆期。王愆期害怕被逼迫,劝陶侃去平定南、江州,陶侃同意了。王愆期趁机逃到了庐山,桓宣则坚守不出。

司徒王导害怕陶侃无法控制,就下令大赦天下,并且把殷浩的首级在长江大船上示众,任命陶侃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武昌太守邓岳赶紧把这事儿报告给太尉陶侃,陶侃一听,猛地站起来,拍着桌子说:“这肯定是假的!”他立刻率领军队讨伐陶侃,并上书陈述陶侃的罪行。王导听说后,收回了殷浩的首级,下令庾亮协助陶侃讨伐陶侃。陶侃想南下占据豫章,但陶侃已经带兵到了城下,筑起土山来攻城。各路军队都聚集起来,重重包围了陶侃。陶侃觉得陶侃骁勇善战,想留他一条活路,派郭诵去劝降,陶侃答应投降。但是陶侃的将领张丑、宋侯等人害怕被陶侃杀掉,所以一会儿想投降,一会儿又犹豫,迟迟不肯出来。

进攻越来越猛烈,宋侯最终绑了陶侃来投降。陶侃随即在军门被斩首,同党四十多人也被处死,首级被送往京城。

史书上说啊,邵、李、魏、郭这些将军们,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在四处征战的年月里,他们威望足够服众,勇猛和谋略足够震慑敌人,这才得以坚守险城,指挥千里作战,招募义勇,抵抗仇敌。虽然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忠心耿耿,一心为了朝廷。而且邵将军他们还能以少胜多,打了很多胜仗,搞得玄明和世龙那些人又气又恼,连连败退。可惜他们人太少,功亏一篑,真是可惜了!跟这几位比起来,谁才是最优秀的呢?

默将军呢,虽然逃过了战乱的危险,参与朝政,但因为一时冲动,惹祸上身,最后被杀,这可不是一个理智的人该干的事儿啊!段匹磾将军,他本来是远方来的,却一心想着朝廷,一开始就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抵御外敌,最后甚至在敌人的朝廷上,也坚持自己的节操,从苏武之后,就只有他这么一位了。越石夫人的被杀,是因为段氏的威名;段匹磾的被杀,也是因为众人的期望,这祸福来得也太快了!《诗经》里说:“无言不酬,无德不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赞扬邵李等将军,他们真是忠义勇敢啊!冒着巨大的危险,奔波在各个关卡。他们力量微薄却承担重任,最终功亏一篑,牺牲了性命。段匹磾将军刚毅果决,为了保全节操而牺牲了自己。而默将军却残暴凶狠,最终自食其果,受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