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字屈孑,是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也是刘元海的族人。他曾祖武,在刘聪时期被封为楼烦公,还担任过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势力强大,占据着肆卢川地区。后来被代王猗卢打败,就跑到塞外去了。

他爷爷豹子又重新聚集起各个部落,再次成为各部族的首领,石季龙还派使者封他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他爸爸卫辰后来住进了塞内,苻坚任命他为西单于,让他统领河西地区的各个胡族部落,驻扎在代来城。苻坚的国家乱了以后,卫辰就占据了朔方地区,手下有整整三万八千个弓箭手。后来后魏军队来攻打,卫辰让儿子力俟提去抵抗,结果被打败了。魏军乘胜追击,渡过黄河,攻克了代来城,抓住了卫辰并杀了他。

赫连勃勃就逃到了叱干部落。叱干他斗伏把赫连勃勃送给了后魏。他斗伏的侄子阿利当时驻守在大洛川。听说要送赫连勃勃,赶紧骑马赶来劝说:“鸟雀落到人手里,尚且应该想办法让它逃脱,更何况赫连勃勃国家灭亡,家破人亡,投奔我们?就算不能收留他,也应该让他自己逃走。现在把他抓住送出去,这可不是仁义之举啊!” 他斗伏害怕被魏国责怪,没听他的。阿利偷偷派了精兵强将,在路上把赫连勃勃抢了回来,送给了姚兴手下的高平公没奕于,没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

话说这勃勃,个子高大,足足八尺五寸,腰围十围那么粗,又聪明又漂亮,看着就让人觉得不一般。姚兴一看,就觉得这小子挺厉害的,对他特别好,直接封他做骁骑将军,还加了个奉车都尉的官职,经常让他参加朝廷的重要会议,比那些有功的老臣还受宠。

姚兴的弟弟姚邕却看不下去了,他对姚兴说:“大哥,这勃勃啊,天性不好,根本靠不住,您对他太好了,我心里真是有点犯嘀咕。”姚兴却说:“勃勃有本事治理天下,我正想用他的才能,和他一起平定天下呢,有什么不行的!”于是,他又把勃勃升为安远将军,封他为阳川侯,还派他去高平协助没奕镇守边疆,给了他三万兵马,其中包括三城、朔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卫辰部族的人马,让他去侦察魏国的动向。姚邕极力劝阻,说这绝对不行。姚兴问他:“你怎么知道他品性不好?”姚邕说:“勃勃对上级傲慢无礼,对下属残暴,贪婪成性,没有亲情可言,见风使舵,您对他太好了,迟早会成为边境的祸害!”姚兴这才打消了念头。

过了一段时间,姚兴又任命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给了他两万多鲜卑族人和其它部落的兵马,让他镇守朔方。当时,河西鲜卑首领杜崘献了八千匹马给姚兴,渡过黄河,来到大城。勃勃把杜崘扣留了下来,召集了他手下三万多人,假装在高平川打猎,然后突然袭击,杀死了没奕,并吞并了他的军队,兵力一下子增加到几万人。

义熙三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大赦天下,改元为龙昇,还设立了各种官职。他自称是匈奴夏后氏的后代,建立了大夏国。他把自己的大哥任命为丞相、代公,二哥任命为大将军、魏公,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梁公,弟弟阿利罗引为征南将军、司隶校尉,若门为尚书令,叱以鞬为征西将军、尚书左仆射,乙斗为征北将军、尚书右仆射,其余的兄弟也分别被授予了官职。

那一年,咱们打败了鲜卑薛干等三个部落,抓了好多俘虏,足足几万。接着又去攻打姚兴在三城以北的那些守军,还把他们的将领杨丕、姚石生给杀了。手下的大将们劝说:“这地方太危险了,咱们别去了!” 他们还苦口婆心地劝勃勃说:“皇上,您想统一全国,将来南下攻取长安,应该先把自己的地盘巩固好,让老百姓安心,这样才能成功。高平地势险要,山川肥沃,很适合当首都。”

勃勃说:“你们只看到了一点,没看到另一点。咱们的事业才刚起步,军队还不够多,姚兴也是一时豪杰,现在攻打关中时机还不成熟。再说,他那些城池的守军都听他的话,如果我们只守着一座城,他们肯定会集中兵力来打我们,咱们打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完蛋。我要用骑兵像云一样快速,像风一样迅猛,出其不意地攻击他们,他们救前面,我就打后面;他们救后面,我就打前面,让他们疲于奔命,而我们却可以轻松自如地生活,不用十年,岭北、河东都将是我的!等姚兴死了以后,再慢慢地去取长安。姚泓那小子软弱无能,怎么拿下他,我已经有计策了。以前黄帝也迁徙过二十多年,这有什么稀奇的!” 于是勃勃就带兵去抢掠岭北,岭北的城门白天都不敢开了。姚兴叹息道:“我不听黄儿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 这黄儿,是姚邕的小名。

话说这勃勃刚称王,就跑去向秃发傉檀提亲,结果人家根本看不上他。勃勃一听,火冒三丈,立马带着两万骑兵杀过去!从杨非打到支阳,三百多里地,杀伤了一万多人,抢走了两万七千口人,还有成堆的牛羊马匹,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秃发傉檀带着人马追了上去,他手下的将军焦朗赶紧劝他:“勃勃这小子,天生的雄才大略,带兵又厉害,咱们不能轻敌啊!现在他抢了这么多东西,手下那些士兵都想着回家,各自为战,咱们很难和他硬碰硬。不如咱们绕道北边渡河,到万斛堆那边,在河边扎营,卡住他的咽喉,这样稳操胜券!” 另一个将军贺连怒却不同意:“勃勃就是靠着侥幸才活下来的,现在带着乌合之众来犯,运气好才有点战功。现在他抢了那么多牛羊财宝,士兵们都想着分赃,根本没心思打仗,咱们大军压境,他肯定溃不成军!现在撤兵,反而会让他觉得咱们怕了他。咱们士气正盛,应该赶紧追击!” 傉檀拍板:“我的主意已定,谁敢反对,就杀无赦!”

勃勃听说傉檀要追来,高兴坏了,赶紧在阳武陕县凿冰埋车,堵住道路。傉檀派神射手射勃勃,结果一箭射中了勃勃的左臂。勃勃这下更怒了,立刻反击,把傉檀打得大败,追杀了八十多里,杀伤无数,还砍了十几个将军的人头,堆成京观,取名“髑髅台”,然后才回岭北。

后来,勃勃又和姚兴的将军张佛生在青石原打了一仗,又赢了,俘斩了五千七百人。姚兴不服气,派将军齐难带两万人来攻打,勃勃就退到河曲。齐难见勃勃跑远了,就放松警惕,带着兵到处抢东西。勃勃暗中埋伏,打了个伏击,俘获了七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兵器战马。齐难灰溜溜地逃走,勃勃又追到木城,攻破了木城,抓住了齐难,俘虏了一万三千多将士和一万匹战马。 岭北很多少数民族都来投降,勃勃就派人管理这些地方,安抚百姓。 之后,勃勃又带两万骑兵去了高冈,到了五井,抢了平凉的七千多户胡人,充实后方,然后驻扎在依力川。

姚兴带兵来打,到了三城,赫连勃勃见姚兴的军队还没完全集合,就带着骑兵冲上去打。姚兴吓坏了,派大将姚文宗去抵抗。勃勃假装撤退,其实埋伏好了等着他们。姚兴又派姚榆生他们去追,结果中了埋伏,全都被抓了。

姚兴把大将王奚和三千多户羌胡人聚集在敕奇堡,勃勃又去攻打。王奚这个人特别勇猛,力气大,近身肉搏,勃勃的很多兵都被他打伤了。后来勃勃断了堡里的水源,堡里的人没办法了,就把王奚交出来投降。勃勃对王奚说:“你是个忠臣啊!我正想和你一起平定天下呢!”王奚说:“要承蒙您的恩惠,那就让我痛快地死了吧!”然后就和几十个亲信一起自杀身亡了。

勃勃接着又攻下了姚兴的大将金洛生守着的黄石固,还有弥姐豪地守着的我罗城,都拿下来了,把七千多户人家都迁到大城里,还让姚兴的丞相右地代管幽州,派他去镇守。

勃勃派他的尚书金纂带一万骑兵去攻打平凉,姚兴来救援,结果金纂被姚兴打败了,战死了。勃勃的侄子,左将军罗提,带了一万步骑去攻打姚兴的大将姚广都守着的定阳,攻下来了,还坑杀了四千多将士,把姚广都的女儿赏赐给士兵们。然后勃勃还把姚广都封为太常。勃勃又攻打姚兴的大将姚寿都守着的清水城,姚寿都逃到了上邽,勃勃把一万六千户人家从清水城迁到了大城。这一年,齐难和姚广都还密谋叛乱,都被勃勃杀了。

姚兴的大将姚详放弃了三城,往南逃到大苏。勃勃派大将平东鹿奕去追击,抓住了姚详,俘虏了他所有的人马。姚详被带到勃勃面前,勃勃数落了他一顿,然后把他杀了。

那一年,勃勃带着三万骑兵去攻打安定,跟姚兴的大将杨佛嵩在青石北原打了一仗,把杨佛嵩打败了,俘虏了他的四万五千士兵,缴获了两万匹战马。

接着,他又去攻打姚兴的另一个将领党智隆,地点在东乡。 把党智隆也打败了,还任命党智隆当光禄勋,并且把党智隆的三千多户人家都迁徙到贰城。这时候,姚兴的镇北参军王买德投奔了勃勃。

勃勃对王买德说:“我可是大禹的后代,我们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幽州和朔州。祖宗们英明神武,一直跟汉朝、魏朝是敌对国家。中间几代人没啥本事,总是受制于人。到了我这一代,我实在是不争气,没能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基业,结果国家灭亡,家破人亡,四处流亡,像个难民一样到处漂泊。现在我要顺应天命兴起,恢复大禹的事业,你认为怎么样?”

王买德回答说:“自从东晋失去统治,皇权南迁之后,各路英雄豪杰都像山峰一样高耸,人人心里都想着争夺天下,更何况陛下您是世代积累功德,要再次光复北方,您的英勇神武胜过汉朝的皇帝,您的圣明策略超过魏朝的祖先,您难道不应该抓住天赐良机,成就一番大业吗!不过现在秦国的政权虽然衰弱,但是各地的藩镇势力还很强大,我建议您先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谨慎再谨慎地行动。”

勃勃觉得王买德说得很有道理,就封他为军师中郎将。

好家伙,他赦免了境内所有的人,改年号为凤翔,还让叱干阿利当上将作大匠,也就是负责修建宫殿的最高官员。然后,他调集了岭北的夷夏各族十万人马,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开始修建新的都城。勃勃自己还嘚瑟地说:“我这是要统一全国,君临天下啊,所以这新都城就叫统万!” 阿利这哥们儿手艺是真不错,但为人残暴至极,修城的时候,他用蒸土筑城,要求土夯实到一寸深,要是达不到标准,直接把工匠杀了,然后继续夯土。勃勃竟然觉得这是忠心耿耿的表现,所以把修建都城这么大的事都交给他了。

接下来,阿利又开始造兵器,那叫一个精良!做好了呈给勃勃看,要是箭射不穿铠甲,弓箭手就完蛋;要是射穿了,做铠甲的匠人就得死。他还打造了一把百炼刚刀,刀柄是龙雀形状的大环,取名“大夏龙雀”,刀背上刻着:“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这把刀,当时可是宝贝疙瘩。 他还铸造了巨大的铜鼓,还有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类的铜像,都用黄金装饰,摆在宫殿前面。为了这些精美的器物,他杀了数千名工匠。

然后,勃勃就打算攻打乞伏炽磐。大臣王买德赶紧劝谏说:“大王您带兵打仗,应该以德服人,不能靠蛮力啊!再说,乞伏炽磐跟我们是友好邦交的国家,他们刚刚经历了丧事,现在您去打他们,这哪里是乘势而动,上天也会降下灾祸的!就算靠着人多势众,趁人家国丧去打仗,一个普通人都觉得丢人,更何况您是皇帝呢!”勃勃听了之后,说:“您说得太对了!要不是您提醒,我还真没想到这些!”

话说那一年,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大意是说:“我皇祖先,是从北方迁徙到幽州、朔州的,姓氏改成了姒氏,这发音跟中原地区不一样,所以就跟着母亲的姓,叫刘氏。但是,儿子跟着母亲姓,这可是不合礼法的。古时候,人们的姓氏并没有固定的规矩,有的就以出生地为姓,有的就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我现在要改换一个更合适的姓氏。皇帝是受天命而生的,是天之子,这身份尊贵无比,跟上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决定改姓赫连氏,希望以此来顺应天意,永远享有无穷无尽的太平盛世。而天子的尊贵地位,是不能让旁支子孙共享的,那些不是嫡系正统的,就都姓铁伐氏吧!希望我的子孙后代都能像铁一样坚强刚毅,个个都能征善战,所向披靡!” 然后,他立梁氏为皇后,立儿子璝为太子,还封了几个儿子为公爵,分别是延阳平公、昌太原公、伦酒泉公、定平原公、满河南公、安中山公。

接着,他又率兵攻打姚兴的将领姚逵,在杏城打了二十天,终于攻克了杏城,俘虏了姚逵以及他的将领姚大用、姚安和、姚利仆、尹敌等人,还坑杀了敌军两万人。

之后,他派御史中丞乌洛孤去跟沮渠蒙逊结盟,信里写道:“自从东晋灭亡以来,天下大乱,祸乱遍及全国各地,赵国、魏国变成了蛇虫鼠蚁的巢穴,秦地、陇地则成了豺狼虎豹的栖息地,曾经繁华的两京,如今都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该依靠谁。现在上天要改变这种局面,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两家身上。我们的疆域相邻,道路相通,理应亲善友好,共同克服眼前的困难。自古以来,国家也好,家庭也好,没有盟誓就无法表达对神明的敬意,没有像割断金石一样坚定的承诺,就无法保证长久的友好关系。然而,晋国和楚国曾经结盟,吴国和蜀国也曾经立下盟约,但他们的盟约还没过多久就破裂了。而我们两家,情况跟以前不一样,我们还没开口说话就有了深厚的友谊,一见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我们应该一起消除战乱,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天下。如果天下有战事,我们就一起举起义旗;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一起学习鲁国和卫国的礼仪制度,互相帮助,互通有无,这份友谊要世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沮渠蒙逊派了他的将领沮渠汉平前来结盟。

我听说姚泓派姚嵩去跟氐王杨盛对峙,于是率领四万骑兵去袭击上邽。结果还没到,姚嵩就被杨盛给杀了。 我攻打上邽,二十天就拿下了,杀了姚泓的秦州刺史姚平都还有五千将士,然后把城毁了就走了。接着又攻打阴密,又杀了兴将姚良子以及一万多将士。 我把我儿子昌任命为使持节、前将军、雍州刺史,让他驻守阴密。

姚泓的将领姚恢丢下安定城跑了长安,安定城的胡俨和华韬带着五万户人家占据了安定,投降了我。我封胡俨为侍中,华韬为尚书,让他们留守东羊苟儿镇,还给他们配了五千鲜卑兵。 然后我又去攻打姚泓的将领姚谌,在雍城,姚谌也逃跑了长安。我继续前进,到了郿城附近,姚泓派他的将领姚绍来阻挡我,我就退回安定了。 结果胡俨他们反过来杀了苟儿,带着城池又投降了姚泓。

我撤兵回到杏城,笑着对大臣们说:“刘裕攻打秦国,是水陆并进的,而且刘裕还有高明的战略,姚泓怎么可能守得住呢!我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来判断,一定能拿下他。更何况他兄弟之间还内乱,怎么可能抵挡住别人?刘裕拿下长安后,肯定要赶紧回去,正好可以让我儿子和将士们守住关中。等刘裕一走,我拿下关中就像捡根草一样容易,根本不用再费兵力了。” 于是我们就养精蓄锐,休整军队。

不久之后,我又进兵占据了安定,姚泓在岭北的驻军和郡县都投降了,这样一来,整个岭北地区就都归我所有了。

话说刘裕灭了后秦之后,进了长安,就派使者给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写信,想跟他搞好关系,结为兄弟。赫连勃勃就让中书侍郎皇甫徽起草回信,还让皇甫徽背下来,然后当着刘裕使者的面,口述给他的秘书写,然后密封好回给刘裕。刘裕一看信,觉得写得特别好,使者还说赫连勃勃长得特别威武,英气逼人,刘裕不禁感叹道:“我比不上他啊!” 后来赫连勃勃回师统万,刘裕留下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自己就回去了。

赫连勃勃听说后,非常高兴,就问王买德:“我想攻打长安,你说该怎么打?”王买德说:“刘裕灭了秦国,那是以乱平乱,根本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日子。关中地理位置那么好,却让一个能力不足的小孩子守着,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刘裕狼狈地撤兵,是想快点篡位,没空管中原的事。陛下您是正义之师,讨伐的是逆贼,老百姓都盼着您的军队来解救他们呢,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青泥、上洛是南军必经之地,应该派兵把守,切断他们的交通要道。然后堵住潼关,封锁崤山和陕山,断绝他们的水陆运输。陛下您只要在长安发布讨伐檄文,宣布您的恩泽,关中百姓都会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的。刘义真孤零零地守着空城,到时他跑都跑不掉,不出十天,他肯定得乖乖投降,这叫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赫连勃勃觉得王买德说得对,就派他儿子赫连璝率领两万骑兵作为先锋,担任抚军大将军,南下攻打长安;同时派前将军赫连昌驻守潼关,任命王买德为抚军右长史,负责切断青泥的交通线;他自己则率领大军随后跟进。赫连璝到了渭阳,沿途不断有人投降。刘义真派龙骧将军沈田子率兵抵抗,结果打败了,退到刘回堡。沈田子跟刘义真司马王镇恶关系不好,趁王镇恶出城,就把王镇恶杀了,刘义真又杀了沈田子。于是刘义真把城外的军队都召进城里,闭门死守。关中的郡县都投降了。赫连璝夜袭长安,没攻下来。赫连勃勃进驻咸阳,长安的柴草供应都被切断了。

刘裕听说后,非常害怕,就召回刘义真东镇洛阳,任命朱龄石为雍州刺史,继续守长安。刘义真抢掠一番后,逃到灞上,百姓们赶走了朱龄石,迎接赫连勃勃进入长安。赫连璝率领三万大军追击刘义真,晋军大败,刘义真只身逃跑了。王买德在青泥俘虏了晋宁朔将军傅弘之、辅国将军蒯恩和刘义真司马毛脩之,还把他们的首级堆起来做成京观。于是赫连勃勃在长安设宴犒劳将士,举起酒杯对王买德说:“你当初说的那些话,现在都应验了,真是料事如神啊!就连宗庙社稷的神灵,也要感谢你的计策啊!这杯酒,非你莫属!”于是赫连勃勃封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加冠军将军的称号,封他为河阳侯。

赫连勃勃攻下了潼关,也就是曹操当年驻扎过的地方,抓住了龄石和龙骧将军王敬,把他们押送到了长安。大臣们就劝他称帝,勃勃说:“我没有平定乱世的才能,不能够拯救百姓,我披甲戴盔,枕戈待旦,已经十二年了,天下还没统一,叛贼还很猖獗,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啊!我打算把帝位让出去,然后回朔方老家,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弹琴看书,安度晚年。皇帝这个称号,可不是我这种德行的人能承受的!”大臣们再三请求,他才答应了。

然后,他在灞上设坛,僭越称帝,大赦天下,改元为昌武。他还派将军叱奴侯提率领两万步骑去攻打晋朝并州刺史毛德祖,地点在蒲坂。毛德祖逃到了洛阳,勃勃就封侯提为并州刺史,让他镇守蒲坂。

勃勃回到长安,就派人去请隐士京兆韦祖思。韦祖思来了以后,表现得过于恭敬谨慎,勃勃勃然大怒,说:“我把你当成国士才请你来的,你却用这种不合适的态度对待我!你以前不拜姚兴,为什么偏偏拜我?我现在还没死,你都不把我当皇帝,等我死了以后,你们这些只会舞文弄墨的人,打算把我放到什么位置去?”于是勃勃就把韦祖思杀了。

大臣们劝他迁都长安,勃勃说:“我当然知道长安是历代帝王的都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荆州和吴地离得太远,构不成威胁。东魏和我们接壤,离统万只有几百里,如果迁都长安,统万恐怕守不住。我留在统万,他们就不敢渡河,你们只是没看到这一点罢了!”大臣们都说:“我们没考虑到这些。”于是勃勃在长安设立了南台,任命璝为大将军、雍州牧,兼管南台尚书的事务。

勃勃回到统万,宫殿建成了,他又大赦天下,改元为真兴。他在都城南面刻石,歌颂自己的功德,碑文如下:

……(此处为诗词对联,原文引用)……

话说啊,德行高尚的人,一定能建立不朽的功业;积德行善的人,一定能享受到无穷的福泽。想当年尧舜时代,天下遭遇多次灾难,咱们的祖先大禹,凭借着至圣的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凿通龙门,开辟伊阙,疏通三江,治理九河,平息了巨大的灾难,拯救了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他的功绩可以比拟天地,神通广大,超过了自然造化,所以上天降福,神灵赞助,他禅让而退位,开创了夏朝的基业。夏朝传了二十世,历时四百年,贤明的君主和大臣相继出现,继承了夏禹的业绩,他们的功德冠绝古今。

然而,天道无常,有时也会出现险峻的局面。夏桀暴虐无道,导致夏朝灭亡,商朝也因此衰落,使得夏朝的辉煌在中天陨落,国家的统治也因此中断。可是,夏朝的兴盛并没有就此终结,它的福泽绵延了万代。夏朝的后裔,有的在漠南繁衍生息,有的在朔北建立家园,势力范围广大,西边到达昆仑山之外,东边延伸到大海的彼岸。从夏朝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虽然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秦国、雍国都曾发生过篡权杀戮的事件,周朝、豫国也曾发生过争夺土地的战争,但是咱们夏朝的后裔,在幽州和朔方地区一直保持着安宁,统治者始终尊贵;在沿海地区也一直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所以,咱们夏朝的后代能控制的军队,数量超过百万,他们骁勇善战,多次进军秦国和赵国,让中原地区疲于奔命,各诸侯国都不得安宁,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因此,即使是派出一支小部队,也能在泾阳击败周朝的军队;即使是短暂的奋起,也能在平阳挫败汉朝祖先的锐气。即使是那些继承霸王之业的人,也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万丈;即使是那些英勇豪杰,也如同夜晚的月亮一样,光辉短暂。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盛况!如果不是因为夏朝的统治时间长久,基础稳固,又怎么能够枝繁叶茂,光辉灿烂,历经寒霜而更加繁荣,经历重重困难而更加辉煌呢?! “夫庸大德盛者,必建不刊之业;道积庆隆者,必享无穷之祚。”

皇上发布征讨命令,大事将要成功。皇上应天命而生,顺应天意,响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愿望。皇上亲临北京,威名远播全国;皇上巡视全国,威名传遍四海。正值群雄割据,奸邪并起之时,皇上日理万机,勤政爱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亲自统帅军队,战无不胜。所以,伪秦国三代积累的家底,最终在关中和陇西地区灰飞烟灭;河源地区望见皇家的旗帜就归顺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慑服于皇上的威名而进贡称臣。皇上的恩德遍及四海,威严震慑叛逆,文治武功并行,祭祀与战争同时进行。五年之内,社会风气大为好转,七年之后,皇上的统治更加巩固。

皇上远观周文王建国的基础,近察山川形势,最终选址营建都城。都城背靠名山,面临大河,左有渡口,右有险关。高耸的城墙隐蔽着阳光,高大的城墙直插云霄,城墙绵延千里,如同天池一般。这城池的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远胜于咸阳,也比周洛更加雄伟壮观。皇上遵循着古代帝王祭祀郊外的礼制,完善了七庙的祭祀制度,修建了左社和右稷的祭祀场所,在太一神庙举行祭祀仪式,效仿古代帝王的寝宫样式建造宫殿,宫殿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华林苑的灵沼,高大的宫殿和秘密的房间,相通的房屋和走廊,宽阔的道路和园林,可以庇佑万邦,光照四海,所有建筑都井然有序,气势恢宏,宛如紫微星环绕着北极星,阆风台耸立在后土之上。

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都认为这皇宫气势恢宏,超过了前代帝王的宫殿。于是,皇上启用王尔这样的奇才巧匠,以及班输这样的能工巧匠,从邓林选取上好的木材,从恒山采集精美的玉石,全国各地进贡金银财宝,皇上亲自参与设计和建造,在露台的南边建造了离宫,在永安宫的北边建造了别殿。宫殿高耸入云,地基深厚无比,黑色的屋梁雕刻精美,如同彩虹般飞扬;飞檐翘角,如同展翅翱翔的雄鹰。宫殿的内外两部分建成之后,五时之坐得以设立,宫殿的四个角落布置完毕,皇上的御座也得以安置。温暖的宫殿和凉爽的宫殿交相辉映,装饰着珍珠和金镜,虽然太阳的光芒从外面照射进来,但宫殿内部却感受不到昼夜的差异;虽然宫殿外部的阴阳变化,但宫殿内部却感受不到寒暑的变化。所以,善于观察的人也无法用言语形容它的宏伟,博学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它的壮丽,这完全是神明所创造的奇迹,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如果要寻找类似的建筑来比喻它,根据它的形貌来推测它的真实情况,根据它的材质来推断它的名称,它的奇特之处难以形容,即使是如来佛祖在须弥山上的宝塔,帝释天在忉利天的天宫,也无法与之相比拟,更不用说它的装饰了。

话说周宣王那会儿,就喜欢在书房里吟诗作赋,宫里一有啥喜事,就赶紧让乐师们写歌颂扬。更何况现在咱们这太微宫刚建好,清都也刚落成,文昌帝君的制度也刚刚确立,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百官齐整,万国来朝,老百姓都看得眼界大开,天下都在歌颂太平盛世,这能不奏乐歌唱,刻在金石上流传后世吗?所以啊,咱们就立个碑文,好好夸夸这盛世,让这盛世的美好一直流传下去,让圣上的功德万古流芳!碑文是这样写的:

《碑文》

于赫灵祚,配乾比隆。巍巍大禹,堂堂圣功。仁被苍生,德格玄穹。帝锡玄珪,揖让受终。哲王继轨,光阐徽风。道无常夷,数或不竞。金精南迈,天辉北映。灵祉逾昌,世叶弥盛。惟祖惟父,克广休命。如彼日月,连光接镜。玄符瑞德,乾运有归。诞钟我后,应图龙飞。落落神武,恢恢圣姿。名教内敷,群妖外夷。化光四表,威截九围。封畿之制,王者常经。乃延输、尔,肇建帝京。土苞上壤,地跨胜形。庶人子来,不日而成。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晃若晨曦,昭若列星。离宫既作,别宇云施。爰构崇明,仰准乾仪。悬薨风阅,飞轩云垂。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雕虬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称因褒著,名由实扬。伟哉皇室,盛矣厥章!义高灵台,美隆未央。迈轨三五,贻则霸王。永世垂范,亿载弥光。

这碑文的意思是说,咱们皇家的气运兴盛,与天地齐隆!想想大禹治水,那可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皇上仁慈爱民,恩泽遍及天下,德行高尚,直达九天!皇上继承了尧舜的禅让制度,光大了先祖的优秀传统。虽然天道有时会变化莫测,但咱们国家却越来越兴盛发达。祖先们都勤政爱民,所以才能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就像日月一样,光芒万丈,永世长存!上天赐予了咱们皇上,应验了龙飞九天的预言。皇上英明神武,气度恢弘,施行了仁政,邪恶势力都被清除干净了,皇上的恩泽遍及四海,威名远扬!修建都城,是历代帝王的常事,现在咱们也修建了这雄伟的帝都,地势优越,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百姓们齐心协力,没几天就建成了!宫殿高耸入云,亭台楼阁美不胜收,数不清的宫殿连成一片,辉煌壮丽,如同清晨的阳光,又像夜空中闪耀的星星!不仅主宫殿宏伟,其他的宫殿也各有特色,都按照天上的规律建造,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宫殿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装饰着珍贵的宝石和奇珍异宝,真是名副其实!皇家的伟大,功绩卓著,这都城更是光辉灿烂!这都城的伟大,将永远流传下去,超过了三皇五帝,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榜样,让这盛世的光芒永远照耀后世!

胡义周给赫连勃勃的宫殿起的名字是这样的:南门叫朝宋门,东门叫招魏门,西门叫服凉门,北门叫平朔门。他还追尊赫连勃勃的祖先:高祖训儿为元皇帝,曾祖武为景皇帝,祖豹子为宣皇帝,父亲卫辰为桓皇帝,庙号太祖;母亲苻氏为桓文皇后。

赫连勃勃这个人啊,天生就凶狠暴躁,特别喜欢杀人,根本没有一点儿仁义道德可言。他经常坐在城墙上,身边放着弓箭,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的事,就立刻动手杀人。大臣们要是敢看他一眼不顺眼,他就把人家眼睛弄瞎;要是敢冲他笑,他就把人家嘴唇割掉;要是敢劝谏他,他就说人家诽谤,先割掉舌头再砍头。老百姓吓得都瑟瑟发抖,日子根本没法过。他当了十三年皇帝,后来被宋文帝刘义隆禅位,在宋元嘉二年死了。他儿子赫连昌继承了皇位,没多久就被北魏给抓了。他弟弟赫连定在平凉称帝,结果也被北魏灭了。从赫连勃勃到赫连定,前后一共才二十六年就完蛋了。

史书上这么说:赫连勃勃是胡人的后代,住在边疆地区。当时中原王朝正处于分裂时期,他趁机作乱,拿起武器,占据了朔方地区。他模仿中原王朝的制度修建宫殿,建造宗庙社稷,盗用先王的称号,沿用中原的礼仪制度,驱使那些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企图统一全国。说起来,他确实很有才能,气度不凡,长得也特别有气势,姚兴见到他都非常欣赏,宋文帝刘裕听说他的事也感到震惊。这难道是阴山山脉孕育出的奇才?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物呢?虽然他才能出众,但残暴的本性却始终没改,他掩盖自己的过错,拒绝别人的劝谏,残忍地杀害朝臣,搞得朝中人心惶惶,忠臣良将个个噤若寒蝉。他灭亡的命运,本来就注定了,就连他的儿子也跟着遭殃,这也不能说是运气不好。

赞曰:淳维远裔,名王之余。啸群龙漠,乘衅侵渔。

爰创宫宇,易彼毡庐。虽弄神器,犹曰凶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