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字子隐,是义兴阳羡人。他爸爸周鲂,是吴国的鄱阳太守。周处从小没了爹妈,还没到二十岁,力气就大得惊人,特别喜欢骑马打猎,但是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整个州的人都讨厌他。

周处自己也知道大家讨厌他,就痛快地决定要改过自新,跟乡里的父老乡亲说:“现在正是太平盛世,年景又好,为什么大家都不开心呢?”父老乡亲们叹了口气说:“三个祸害没除掉,哪来的开心啊!”周处问:“什么祸害?”他们回答说:“南山上的白额猛虎,长桥下的蛟,还有你小子,这三个!”周处说:“要是这些是祸害,我能把它们都除掉!”父老乡亲们说:“你要是能把它们除掉,那可是全郡的大喜事,不只是去除了祸害那么简单!”

于是周处就进山射杀了猛虎,然后又跳进水里去搏斗蛟龙。那蛟龙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上来,周处跟它搏斗了几十里路,持续了三天三夜,大家都以为周处死了,都互相庆祝。结果周处竟然杀了蛟龙回来了!他听到乡里人都在庆祝,这才知道大家以前有多讨厌他,于是他就去了吴地,去找陆抗和陆云两位名士。可惜没赶上时机,就见到了陆云,把自己的情况都告诉了陆云,说:“我想改过自新,但是年纪已经耽误了,恐怕来不及了。”陆云说:“古人讲究‘朝闻夕改’,你还有时间,关键是你要立下决心,不要担心名声不好。”

周处于是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开始有文采了,并且立志行侠仗义,说话也变得忠诚守信,克己奉公。一年后,州府都来请他做官。他在吴国做了东观左丞。孙皓当政后期,周处做了无难督。吴国灭亡后,王浑在建邺宫里摆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对吴国人说:“诸位,国家灭亡了,你们心里是不是很难过啊?”周处回答说:“汉朝末年天下大乱,三国鼎立,魏国先灭亡,吴国后灭亡,国家灭亡的悲伤,岂止一人能体会!”王浑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到了洛阳,没多久就升迁到新平太守。在那里,我安抚那些蛮夷戎狄,那些叛乱的羌族都归顺了,雍州的人都夸我干得好。后来我又调任广汉太守。广汉郡积压了很多官司,有些案子甚至拖了三十年都没判决,我仔细查明案情,区分是非曲直,一天之内就把这些案子都处理完了。因为母亲年纪大了,我就辞官回家侍奉母亲。没过多久,朝廷又任命我为楚国太守,但我还没上任,就被征召为散骑常侍。我说:“古人辞去大的官职,却不会辞去小的官职。”所以我先去楚国上任。

楚国当时刚刚经历战乱,新旧居民混杂居住在一起,风俗习惯也还没有统一,我就在那里大力推行教化,还把那些没有身份的尸体和野外白骨都收敛起来安葬了。我刚到任不久,远近的人都称赞我的善政。

周处在朝廷做近侍的时候,经常劝谏皇帝,直言不讳。后来升迁为御史中丞,他弹劾官员,从不因为对方是权贵亲戚就手下留情。梁王肜违反法令,周处就把他狠狠地治罪。

后来氐人齐万年造反,朝中大臣都不看好周处,觉得他太刚直了,都说:“周处是吴国名将的儿子,虽然忠诚勇敢,但过于刚烈。”于是朝廷派夏侯骏去西边征讨。伏波将军孙秀知道周处这次很可能战死,就劝他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可以找个理由推辞这次任务。”周处回答说:“忠孝两难全啊!既然已经决定为国家效力,父母那边又怎么能顾得上呢?今天就是我死战的地方!”

齐万年听说周处要来,说:“周府君以前在临新平的时候,我就了解他这个人,文武双全,如果他全力进攻,我们根本挡不住。如果我们让他牵着鼻子走,那我们就完蛋了。” 后来梁王肜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统领关中地区的军事。周处知道梁王肜心胸狭窄,一定会陷害自己,但他认为作为臣子应该尽忠职守,不应该畏惧退缩,于是悲壮地踏上征程,决心赴死。中书令陈准知道梁王肜要报复周处,就上奏朝廷说:“夏侯骏和梁王都是权贵,根本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他们进退失据,毫无担当。周处是吴国人,忠勇刚强,现在孤立无援,一定会战死沙场。应该命令孟观率领一万精兵作为周处的先锋,这样才能消灭叛军。不然的话,梁王一定会让周处当先锋,周处肯定要失败。”但是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当时叛军在梁山屯兵,有七万人马,而夏侯骏却只给了周处五千兵马让他去攻打。周处说:“军队没有后续支援,一定会全军覆没,即使我战死,也是为国家丢脸。”梁王肜又命令周处继续进攻,于是周处就和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一起在六陌攻打齐万年。快要开战的时候,周处的士兵还没吃饭,梁王肜却催促他们赶紧进攻,并且切断了他们的后路。周处知道自己必败无疑,就吟诗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说完就开始战斗,从早打到晚,斩杀敌军上万。

等到弓弦断裂,箭矢用尽,卢播和解系却没来救援。左右的人都劝他撤退,周处拔出剑说:“今天是我为国捐躯的日子,为什么要撤退?况且古代名将受命于国,都是奋勇杀敌,决不后退。现在这些军队失信于我,肯定士气低落。我作为朝廷大臣,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于是他奋力拼杀,最终战死沙场。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赐予他百万钱,一百顷土地作为墓地,在京城赐给他五十亩地建府邸,又赐给他的家人五顷田地。朝廷下诏说:“周处母亲年老,而且是远方来的,朕一直很同情她,特地赐给她医药、酒米,让她安享晚年。”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陆机写了三十篇《默语》和《风土记》,还编撰了《吴书》。那时候,潘岳奉命写了首《关中诗》,诗里说:“周朝军队听从将令,战死沙场。虽然人死了,但忠贞节义却流芳百世。”西戎校尉阎缵也写诗说:“始终保持节操,忠心耿耿。虽然死了,但史书上会留下他的好名声。” 后来元帝当了晋王,要给陆机上谥号,太常贺循建议说:“陆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先后担任过四个郡的太守,安抚百姓,政绩显著;在朝廷做官,忠贞不屈;在边疆保家卫国,危急时刻献出生命;这些都是忠臣贤士的优秀品质,是烈士的崇高节操。《谥法》里说,‘执德不回曰孝’, ”于是就用“孝”来给他上谥号了。陆机有三个儿子:陆玘、陆靖、陆札。陆靖早逝,陆玘和陆札都很有名。

陆玘字宣佩,他刚毅果断,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但文学才华不如他父亲。他闭门自守,不随便和人交往,士人都对他敬畏有加,所以他在当地名望很高。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州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答应。直到刺史刚到任,请他做别驾从事,他这才虚心接受,恭敬地赴任。后来他多次被推荐到朝廷,考中了秀才,被任命为议郎。

太安年间,张昌、丘沈等妖贼在江夏起兵造反,老百姓纷纷响应,就像回家一样。惠帝派监军华宏去讨伐,结果在障山战败。张昌等人势力越来越大,杀了平南将军羊伊、镇南大将军、新野王歆等人,各地都沦陷了。张昌又派封云攻打徐州,派石冰攻打扬州,扬州刺史陈徽逃跑了,石冰很快占领了扬州的大片土地。陆玘暗中想讨伐石冰,偷偷地和前南平内史王矩联系,一起推举吴兴太守顾秘为扬州九郡军事都督,并联合江东人士一起起兵,杀了石冰安插在吴兴的太守区山和其他的长史。石冰派他的将领羌毒率领几万人马抵抗陆玘,陆玘在战场上斩杀了羌毒。这时,右将军陈敏从广陵率领军队来支援陆玘,在芜湖斩杀了石冰的将领赵驡,然后和陆玘一起攻打建康的石冰。石冰向北逃到封云,封云司马张统斩杀了封云和石冰,投降了朝廷,徐州和扬州都平定了。陆玘不提自己的功劳和赏赐,解散军队回家了。

陈敏在扬州造反,朝廷任命陆机当安丰太守,还给他加了四品将军的官职。陆机说自己生病了,不去赴任,暗地里派人告诉镇东将军刘准,让他带兵到江边,自己里应外合,一起消灭陈敏。他甚至剪下一撮头发作为信物。刘准当时在寿春,就派督护衡彦率领军队往东去。那时候,陈敏的弟弟陈昶是广武将军、历阳内史,手下还有吴兴人钱广当司马。陆机暗中示意钱广杀了陈昶。 之后,陆机和顾荣、甘卓等人一起带兵攻打陈敏。陈敏的军队溃不成军,他只身一人骑马往北逃,最后在江乘边境被抓获,在建康被斩首,全家三族都被灭了。

东海王司马越听说陆机的名声,就把他招来当参军。朝廷又下诏书让他当尚书郎、散骑郎,但他都没去。元帝刚开始镇守江左的时候,任命陆机当仓曹属。 早些时候,吴兴人钱璯也起兵讨伐陈敏,司马越封他为建武将军,让他率领部下到京都会合。钱璯到了广陵,听说刘聪攻打洛阳,就害怕了,不敢继续前进。皇帝催促他按时到达,钱璯于是就起了反叛之心。那时王敦升任尚书,应该要一起西征,和钱璯同行。钱璯暗地里想杀掉王敦,好借此起事,王敦知道了,赶紧跑去告诉皇帝。钱璯就杀了度支校尉陈丰,放火烧了官署,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还劫持了孙皓的儿子孙充,立他为吴王,没多久又杀了他。然后,钱璯就来攻打陆机所在的县城。

皇帝派将军郭逸、都尉宋典等人去讨伐他,但是因为兵力不足,不敢轻举妄动。陆机又再次联合乡里百姓,和郭逸他们一起进攻,讨伐钱璯,把他斩首,并将首级送到建康。陆机三次平定江南,恢复了王室的统治,皇帝很赏识他的功劳,就让他担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他为乌程县侯。吴兴地区在经历战乱之后,百姓又饿又穷,盗贼横行,陆机施政非常仁慈,百姓都很敬爱他,不到一年时间,境内就恢复了安宁。皇帝因为陆机多次带兵平叛,功劳显著,就将阳羡以及长城以西的乡县、丹杨的永世县划出来,设立义兴郡,来表彰他的功绩。

王浚家族势力强大,大家都拥护他,皇帝开始对他起了疑心,有点害怕他。当时很多中原人都帮助皇帝打天下,可王浚觉得自己没得到重用,心里很委屈,又觉得刁协看不起他,心里更加生气。 那时候镇东将军、祭酒东莱王恢也受了周顗的侮辱,于是就偷偷跟王浚合计,想干掉那些当权的官员。他们计划推举王浚和戴若思,还有其他南方官员,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早些时候,流亡的军队首领夏铁等人住在淮河、泗水一带,王恢偷偷写信给夏铁,让他起兵造反,说自己会和王浚一起在江南地区响应他。建兴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夏铁已经聚集了几百人了,结果临淮太守蔡豹把夏铁杀了,然后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王恢听说夏铁死了,害怕受到惩罚,就逃到王浚那里。王浚把王恢杀了,埋在了猪圈里。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但没声张,还召王浚当镇东司马。王浚还没上任,皇帝又改任命他为建武将军、南郡太守。

王浚南下,到了芜湖,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王浚家族世代忠诚英勇,他的忠义之心非常明显,我很欣赏他。现在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将军的职位不变,晋升为公爵,俸禄和属官都按照开国功臣的标准来。”王浚因为皇帝反复无常的态度感到愤怒,而且他知道自己的阴谋败露了,于是忧愤成疾,背上长了毒疮,就死了,那年五十六岁。临死前,他对儿子王勰说:“杀害我的是那些中原人,如果你能为我报仇,你才是我的好儿子!”吴地人把中原人叫做“伧子”,所以王浚这么说。死后,朝廷追赠他辅国将军的称号,谥号为忠烈,他的儿子王勰继承了他的爵位。

这位叫周勰的,字彦和,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当时,很多失去官职的亡国之臣逃难来到吴地,不少人凭借旧日身份占据要职,颐指气使地对待吴地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周勰就瞅准了这个机会,想举兵造反,暗中联系了吴兴郡功曹徐馥。徐馥家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周勰就让他假借叔父周札的命令来招兵买马。那些喜欢冒险、渴望混乱的人纷纷响应,打着讨伐王导、刁协的旗号。就连孙皓的族人孙弼也在广德起兵响应。徐馥杀死了吴兴太守袁琇,手下聚集了数千人马,准备拥立周札为首领。可周札因为生病回家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坏了,赶紧向义兴太守孔侃报告了这件事。周勰一看叔父不同意,不敢轻举妄动,徐馥的同伙们害怕了,反过来攻击徐馥,把他杀了。孙弼的军队也溃败了,宣城太守陶猷把他们消灭了。晋元帝考虑到周家世代显赫,在吴地影响很大,所以没有严厉追究,还是像以前一样优待他们。周勰因为被周札责备,理想破灭,灰心丧气地回家,过起了放荡不羁的生活,经常对人说:“人生能有几时,就应该痛快地享受!”最后当上了临淮太守。

周勰的弟弟周彝,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晋元帝曾征召他担任丞相掾,可惜英年早逝。

周札,字宣季,为人性格骄矜,为人险诈又贪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年轻时就自恃豪门,州郡的征召他都不接受。后来被察举为孝廉,担任郎中、大司马齐王冏的参军。之后外放担任句容县令,升迁为吴国上军将军。东海王越征召他为参军,他也没去。因为平定钱璯的功劳,被赐爵漳浦亭侯。晋元帝担任丞相时,推荐周札为宁远将军、历阳内史,但他没去上任,改任从事中郎。徐馥被平定后,周札被任命为奋武将军、吴兴内史,朝廷表彰了他之前的功劳,改封东迁县侯,又升迁为征虏将军、监扬州江北军事、东中郎将,镇守涂中,但他还是没去上任,之后又改任右将军、都督石头水陆军事。周札得了脚疾,无法上任,一再推辞,长达一年之久,结果被官吏弹劾,无奈之下才去上任。后来又加封散骑常侍。

王敦带兵攻打石头城,戴逵打开城门投降了王敦,导致朝廷军队战败。王敦后来把戴逵升为光禄勋,没多久又提升他做了尚书。过了一段时间,戴逵又升任右将军、会稽内史。那时候,戴逵的哥哥戴靖是晋陵太守、清流亭侯;戴逵的弟弟戴莚是征虏将军、吴兴内史;戴莚的弟弟戴赞是大将军从事中郎、武康县侯;戴赞的弟弟戴缙是太子文学、都乡侯;戴逵哥哥的儿子戴勰是临淮太守、乌程公。戴逵一家五侯,都位居高位,在吴地的权势无人能及,王敦心里非常忌恨他们。

后来戴莚死了母亲,前来吊唁的人有上千,王敦更加害怕戴家。王敦病重的时候,钱凤因为周氏家族势力强大,和沈充的权势不相上下,想依附沈充,谋划消灭周氏家族,好让沈充独揽江东的权力,于是就劝王敦说:“拥有国家的人最怕的就是强势的势力逼迫,自古以来,祸乱的根源总是这样产生的。现在江东最强大的家族就是周氏和沈氏,将军您百年之后,这两个家族一定会不安分。周氏家族势力强大,人才辈出,应该先把他们解决掉,这样您的后代才能安稳,国家才能保全。”王敦听信了他的话。

那时候有个道士叫李脱,用妖术迷惑百姓,自称活了八百岁,所以人们叫他李八百。他从中原来到建邺,用所谓的鬼道给人治病,还给别人封官,当时很多人相信他。他的弟子李弘在灊山培养门徒,说应验了某种预言,将要称王。所以王敦就派庐江太守李恒告发戴逵和他的兄弟子侄们与李脱密谋造反。当时戴莚是王敦的谘议参军,王敦就在军营里杀死了戴莚、李脱和李弘,又派参军贺鸾去沈充那里,把戴逵的兄弟和子侄们全部杀掉。之后,王敦带兵攻打会稽,袭击戴逵。戴逵一开始并不知道,等到听到兵临城下,才率领几百名部下出城抵抗,结果兵败被杀。戴逵为人贪财好色,只顾着积累财富。兵临城下那天,他的库房里有很多上好的兵器,外面漆成白色,可以用来装备士兵,但他舍不得拿出来,只给士兵一些破旧的兵器,他如此吝啬,所以士兵们都不为他卖命。

周札死后,他的同僚和下属一起上奏朝廷,请求为周札追赠谥号,平反冤屈。这事儿被提交到八个部门讨论。尚书卞壸认为,周札在石头城之战中打开城门,让敌人进来,导致贼寇作乱,这是周札的责任,所以不太赞成追赠谥号,还建议把周札的兄弟恢复原来的官职。

司徒王导却认为,周札在石头城守城,忠心耿耿,为国捐躯,至于以前的事,我们这些有见识的人当时都跟周札一样,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这番话完全符合圣上的圣明判断。现在那些人,看到奸贼的罪行昭彰了,就想追究周札以前可能存在的“不臣”迹象。就算当时真有那些事,当时大家也都不知道啊!等大家看清了奸贼的阴谋,周札和我们这些大臣,都把性命交给国家,战死沙场,周札最后也被杀头了。朝廷的命令都下达了,大事已定,才说他是叛逆,这邪正不分,进退失据,实在应该引起朝廷重视。我认为应该和周顗、戴若思一样,恢复他的名誉。

尚书令郗鉴则说:褒奖和贬损,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通行的例子。现在周顗、戴若思因为死节而恢复官职,周札因为打开城门而被同样对待,情况不同,赏罚却一样,这让我很疑惑。按照司徒王导的说法,说以前的事,我们这些有见识的人当时都和周札一样,没看出什么问题,这说明邪正分明,各有各的道理。 以前宋文帝失礼,华乐被处罚;齐灵公宠信奸臣,高厚因此被杀。 照此类推,谯王、周顗、戴若思都应该受到这样的处罚,怎么还能追赠和恢复官职呢?现在既然周顗、戴若思都恢复了名誉,那周札就应该受到谴责,这是很清楚的。

王导再次反驳说:尚书令您说的,一定是认为周札打开城门和谯王、周顗、戴若思的情况不一样。周札打开城门,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只是谣言?如果仅仅根据谣言来决定褒贬,不如仔细调查,查明真相。有人说周札知道隗褒、协乱政,相信苏峻,帮助他,如果真是帮助苏峻,除掉了奸佞,那不就是像古代那些人一样,除掉四凶,拥立明君的大功劳吗?这样说来,周札也是忠于社稷的。后来苏峻反叛,周札也闭门不出,不同流合污,最后被灭族,这是因为他坚持正义啊!相信苏峻,帮助他,只是当时的情况,没想到后来会发生这么大的逆乱。 反对隗褒、协的乱政,这并没有失去臣子的节操,当时朝中的大臣,难道只有周顗、周札吗?如果都说是他们不忠,恐怕会冤枉谯王、周顗、戴若思。他们都为国家而死,这也是臣子的节操啊。只是他们所见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忠心都是一样的,所以应该说明白。就说您说的宋华、齐高,他们也是因为隗褒、协的事。 以前子纠被难,召忽为他而死,管仲却没死。如果说死才是贤能,那管仲就应该被贬斥;如果说不死才是贤能,那召忽就死错了。古代的典故怎么会有两种说法呢? 是因为他们的忠心是一样的。死虽然是忠义的一种表现,但也不是所有忠义之人都应该死。汉高祖有遗训,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违抗命令,天下人都会诛杀他。后来吕后立诸吕为王,周勃顺从了,王陵却反对,这难道不算忠义吗?周勃诛杀吕氏,拥立文帝,安定汉朝的社稷,忠义到了极致,那王陵又算什么呢? 史书却对他们两人都称赞有加。所以说,死与不死,争与不争,只要查明真相,了解他们的用心,就不能一概而论。再说,周札已经死了,追赠谥号,他违抗叛逆,顺从正义,被杀害,这并没有辜负他的忠义。

郗鉴继续反驳,但朝廷最终采纳了王导的意见,追赠周札为卫尉,并派使者祭祀他。

周莚他大哥周札,在太宰府当个小官。他二弟周稚呢,考中了孝廉,但是没去上任。

周莚这个人啊,能力很强,后来当上了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最后还升了黄门侍郎。后来徐馥造反,周莚的族兄周续也跟着起兵响应。皇上想派兵讨伐,王导却说:“兵力少,镇压不住叛乱;兵力多,又会造成后方空虚。黄门侍郎周莚忠心耿耿,深受吴兴百姓爱戴,我觉得就派他去,足够收拾周续了。”于是皇上就派了百名壮士给周莚,让他轻骑回阳羡。周莚接到命令,立刻出发,日夜兼程。到了郡里,正要进城,就碰上了周续。周莚对周续说:“咱们一起去拜访孔太守,有些事情要商量商量。”周续不肯进城,周莚硬是把他拉了进去。坐下后,周莚对孔太守孔侃说:“太守大人,您怎么把这个贼人留在府里?”周续身上藏着把小刀,立刻拔刀逼向周莚,周莚大喝一声,对郡里的传教官吴曾说:“还不动手!”吴曾胆子够大,直接用刀柄砸向周续,把他杀了。周莚本来还想杀周勰,但周札拦住了他,最后把罪责推到了他堂兄周邵身上,把周邵杀了。周莚事后没回家看望母亲,直接就走了,他母亲急得团团转,追着他而去。他这忠义之心,真是令人敬佩!

后来周莚升任太子右卫率。王敦造反的时候,周莚被加封为冠军将军,负责统领会稽、吴兴、义兴、晋陵、东阳五郡的军事,率领三千水军去讨伐沈充,结果还没出发,朝廷军队就战败了。周莚听说周札打开城门投降了王敦,气得又急又怒,脸色都变了。没多久,周莚就遇害了。王敦平乱后,周莚和周札都被恢复了官职。

早年间,周莚在姑孰盖房子,盖了五间,结果六根梁柱同时从空中掉下来,横梁就卡在独立的柱头上,危危乎乎的,这要是人工操作,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后来,周家最终还是败落了。

周莚的弟弟周缙,年轻时行为不检点,一次在建康乌衣道上,他和两个同事坐一辆车,看到一个孔家的婢女,就让手下把婢女抓上车,真是蛮横霸道!

周访,字士达,是汝南安城人。汉朝末年,他们家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江南,到周访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国统一后,他们家就定居在庐江郡寻阳县。他爷爷周纂,是吴国的威远将军;他爸爸周敏,是左中郎将。周访从小就沉稳果敢,谦虚礼让,做事果断,经常接济穷人,家里一点余钱都没有。他做过县里的功曹,当时陶侃还是个小官,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两人成了好朋友,还把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评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郎中和上甲令,但他都没去上任。 有一次,乡里有人偷了他家的牛,在坟地里把牛杀了,周访发现后,偷偷地把牛肉埋了,没让任何人知道。

元帝渡江后,让他参与镇守东方的军事行动。当时有个和周访同名同姓的人犯了死罪,官吏弄错了,抓走了周访。周访奋起反抗,把抓他的人打得落花流水,几十个人都跑掉了,然后自己去见皇上。皇上没怪罪他。不久,周访被任命为扬烈将军,统领一千二百兵马,驻扎在寻阳的鄂陵,和甘卓、赵诱一起讨伐华轶。周访手下厉武将军丁乾和华轶手下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在一起,周访把他们俩都抓起来杀了。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打败了他。冯逸逃到柴桑躲起来,周访乘胜追击。华轶派他的手下王约、傅札等人,带着一万多人去支援冯逸,双方在湓口发生了一场大战,结果王约等人又被打败了。周访和甘卓等人汇合在彭泽,与华轶的水军将领朱矩等人作战,又打败了他们。华轶的手下周广放火烧城来接应周访,华轶的军队溃败,周访活捉了华轶,把他杀了,于是平定了江州。

皇上任命访为振武将军、寻阳太守,还赐予了鼓吹乐队和曲盖车盖,规格很高啊!后来,皇上又命令访和各路军队一起征讨杜弢。杜弢用一种叫桔槔的工具来破坏官军的船只,访就发明了一种叫长岐枨的东西来对抗它,结果杜弢的计策没成功。 但是,贼军却从青草湖偷偷摸摸地袭击官军,还派将领张彦攻打豫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时王敦镇守湓口,派督护缪蕤和李恒听从访的指挥,一起对抗张彦。缪蕤在豫章和石头与张彦交战,打得张彦军队四处逃窜。访率领着手下将领李午等人追击张彦,最终大获全胜,还把张彦给当场斩杀了。战斗中,访被流矢射中,甚至打掉了两颗门牙,但他面不改色,依然指挥若定,真是个英雄!

到了晚上,访和敌军隔河相望,敌军人数是己方的几倍,访知道自己兵力不足,难以取胜。于是,他偷偷派人扮成樵夫出去,然后才下令军队列阵,擂鼓呐喊,大喊:“左军到了!”士兵们都欢呼万岁!晚上,他还命令军队多生火做饭,让敌军误以为官军增援到了,结果敌军在天亮前就撤退了。访对将领们说:“敌人一定会撤退,但他们最终会知道我们没有援军,一定会回过头来偷袭我们,我们应该赶紧渡过河到北岸去。”

军队渡过河后,访立刻下令拆毁桥梁,果然,敌军随后赶到,却因为河水阻隔无法前进,只能灰溜溜地回湘州去了。访又率领水军攻打湘城,军队到达富口,杜弢就派杜弘从海昏出兵。这时,湓口那边情况很乱,访就悄悄地从柴桑步行偷渡过去,与敌人作战,斩杀了数百敌人的脑袋。敌人退守庐陵,访率军追击,又打败了他们,敌人只好躲在城里死守。

后来,因为军粮被敌人抢走了,访的军队退守巴丘。等粮草运到后,访又包围了庐陵的杜弘。杜弘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扔出城外,官兵们争先恐后地去抢,杜弘趁着军队混乱的时候突围而出。访率军追击,缴获了大量的马匹、铠甲和武器,简直是堆积如山!杜弘逃到南康,南康太守率兵抵抗,又被访打败了,杜弘一路逃窜到临贺才算躲过一劫。皇上又提升访为龙骧将军,王敦上表推荐访担任豫章太守,还加封他为征讨都督,并赐给他寻阳县侯的爵位,真是荣耀啊!

梁州刺史张光死了,皇上就派侍中第五猗当征南大将军,管着荆州、梁州、益州、宁州四州,让他从武关出发。杜曾、挚瞻、胡混这些贼头子都去迎接第五猗,拥戴他,聚集了几万兵马。他们先在石城打败了陶侃,又去攻打驻守宛城的平南将军荀崧,没攻下来,就带兵去江陵。

王敦派他弟弟王廙当荆州刺史,让他指挥征虏将军赵诱、襄阳太守朱轨、陵江将军黄峻等人去讨伐杜曾,结果在女观湖打了个大败仗,赵诱和朱轨都战死了。杜曾乘胜追击,赶走了王廙,直奔沔口,到处烧杀抢掠,江州和沔州都吓得够呛。皇上就派陶访去打他。陶访带了八千兵马,到了沌阳。杜曾他们气势很盛,陶访说:“抢占先机,这是军队用兵的妙计啊!”

他让李恒将军管左翼,许朝管右翼,他自己领中军,高高地打起了旗帜。杜曾果然害怕陶访,先去攻击左右两翼。杜曾可是个勇猛的家伙,陶访很讨厌他,就在阵后射野鸡来稳定军心。他还告诉士兵们:“一翼败了,就敲三下鼓;两翼都败了,就敲六下鼓。”赵胤带着他父亲的残兵败将加入左翼,拼死抵抗,虽然被打败了,但又重新组织起来。赵胤飞马向陶访报告,陶访很生气,骂他,让他继续冲锋。赵胤哭着又冲了上去,从早上打到下午,两翼都败了。

陶访听到鼓声,挑选了八百精兵,自己给他们喝酒,命令他们不要乱动,听到鼓声再冲锋。敌人还没冲到三十步,陶访亲自敲响了战鼓,将士们都奋勇向前,杜曾的军队溃不成军,死了上千人。晚上,陶访追击敌人,将领们都请求第二天再追,陶访说:“杜曾骁勇善战,他今天战败了,是因为他们疲惫,而我们士气正盛,所以才能取胜。应该趁他们疲惫的时候乘胜追击,才能彻底消灭他们。”于是擂鼓前进,很快平定了汉水和沔水流域。杜曾等人逃到了武当山。

陶访因为立功被提升为南中郎将,督管梁州各军,还当了梁州刺史,驻扎在襄阳。陶访对他的部下说:“当年城濮之战,晋文公虽然打赢了,但是因为他的爱将没死,还忧心忡忡,现在我不杀杜曾,恐怕后患无穷啊!”于是他出其不意地再次进攻,又打败了杜曾,杜曾逃跑了。陶访的部将苏温抓住了杜曾,把他押送到军营,还抓到了第五猗、胡混、挚瞻等人,送给了王敦。陶访又向王敦报告,说第五猗是被杜曾逼迫的,不应该杀他。王敦不听,杀了第五猗。陶访被提升为安南将军,持节,都督、刺史的职位不变。

一开始,王敦害怕杜曾作乱,就跟周访说:“抓住了杜曾,就应该商量着让你当荆州刺史。”可是后来王敦并没有这么做。等到王廙被免职了,朝廷就下诏书任命周访为荆州刺史。王敦觉得周访是名将,功劳很大,心里有点犹豫。他的从事中郎郭舒就劝王敦说:“荆州虽然因为战乱和荒废而贫困,但它实际上是个可以发挥军事才能的地方,如果把它交给别人,将来可能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您应该自己管辖,周访去梁州就足够了。”王敦听从了他的建议,周访非常生气。王敦亲笔写信解释,还送去玉环玉碗表示歉意。周访把碗摔在地上说:“我难道是贪财的市井小民,可以用宝物来讨好吗!”心里暗自想办法对付王敦。

到了襄阳之后,周访致力于发展农业,训练士兵,勤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地方官职有空缺就马上补上,然后再向朝廷汇报。王敦为此感到担忧,但又害怕周访的强大势力,不敢对他怎么样。周访的威望越来越高,远近的人都敬服他,他的智谋和勇武都超过常人,是中兴名将。他为人谦虚,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有人问周访说:“有些人有一点小功劳,就忍不住自己夸耀。您的功劳这么大,为什么一句也不说呢?”周访回答说:“朝廷的威严和号召力,将士们听从命令,我有什么功劳呢!”将士们因此更加敬重他。周访训练军队,整顿士兵,想要在中原施展自己的才能,还和李矩、郭默结盟,雄心勃勃地想要平定河洛地区。他善于安抚和笼络人心,士兵们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听说王敦有谋反之心,周访总是咬牙切齿。王敦虽然怀有反叛的阴谋,但最终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

周访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善于看相的庐江人陈训,陈训对周访和陶侃说:“两位都将位至一方诸侯,功名大致相同,只是陶侃能享高寿,周访只能享短寿,优劣只在于年龄而已。”周访比陶侃小一岁,太兴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皇帝非常悲痛地哭悼他,下诏追赠他征西将军的称号,谥号为“壮”,并在他的家乡立碑。他有两个儿子:周抚、周光。

哎,说起来都是家里的事儿。我爹啊,那可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惜我呢,差得远了。皇上看我还有点儿我爹的样子,就让我当了丞相府的小官儿。后来我爹去世了,我辞了官回去奔丧。守孝期满了,我就继承了我爹的爵位,后来又当上了鹰扬将军、武昌太守。

后来王敦看上我了,让我当他手下的从事中郎,我和邓岳一块儿成了王敦的亲信。结果好景不长,甘卓被王敦害死了。王敦又让我当了沔北的军事主官,南中郎将,镇守沔中。后来王敦造反,我带着两千人跟着他去了。王敦失败后,我和邓岳一起逃命。

我弟弟抚光偷偷地给我送钱送物,但心里却想弄死邓岳。我一听就火了,冲着他吼:“我和邓伯山一起逃命,你咋不先把我杀了呢?!” 正好邓岳来了,我赶紧跑到门口,远远地喊他:“你赶紧走吧!现在连亲兄弟都想着害对方,更何况其他人呢!”邓岳一听,赶紧划船跑了。 我和邓岳就一起躲进了西阳蛮人的地界,蛮族首领向蚕收留了我们。

早先邓岳在西阳当官的时候,想攻打蛮族,所以蛮人都恨他,想杀了他。可向蚕不同意,他说:“邓府君落难来投奔我,我怎么能杀了他呢!” 多亏了他,我们俩才保住了一条命。

第二年,朝廷大赦王敦的党羽,我和邓岳就进京谢罪去了。结果皇上没放过我们,把我们俩都给禁锢起来了。

话说咸和年间,王导看中了抚的才能,让他当了从事中郎,后来又外放,做了宁远将军、江夏太守。后来苏峻造反,抚跟着温峤一起平叛。苏峻被平定后,抚升职了,当上了监沔北军事、南中郎将,镇守襄阳。结果石勒手下的郭敬带兵来打襄阳,抚守不住,只好带着手下的人逃到武昌,因此被免职。

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振威将军、豫章太守。后来,他又接替毌丘奥,担任监巴东诸军事、益州刺史,还被授予假节的权力,将军的职位不变。接着又升迁为征虏将军,还兼任督宁州诸军事。永和年间,桓温征讨蜀地,抚被任命为督梁州汉中、巴西、梓潼、阴平四郡军事,镇守彭模。

抚打败了蜀地的残余势力隗文、邓定等人,还杀了伪尚书仆射王誓和平南将军王润,因为战功升迁为平西将军。没想到隗文、邓定等人又反了,他们立了范贤的儿子范贲为皇帝。话说这范贤啊,以前是李雄手下的国师,靠着一些旁门左道迷惑百姓,很多人追随他,所以范贲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多人马。抚和龙骧将军朱焘一起出兵,打败并斩杀了范贲,因为这次战功,抚被封为建城县公。

后来,征西督护萧敬文造反,杀了征虏将军杨谨,占据了涪城,自称益州牧。桓温派督护邓遐协助抚去讨伐他,但没能攻下涪城,只好撤兵。桓温又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等人和抚一起再次讨伐萧敬文。萧敬文死守涪城,从二月一直守到八月,才投降,抚把他杀了,把头颅送到了京城。升平年间,抚又升任镇西将军。他在州郡任职三十多年,兴宁三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征西将军,谥号襄。他的儿子楚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这位楚公,祖上可是楚国后代呢!他一开始就跟着父亲参加西征,后来跟着父亲去了蜀地,官儿也越做越大,当上了鹰扬将军,还做了犍为太守。他父亲去世后,楚公接管了梁州和益州,还被朝廷授予了节度权,继承了建城公的爵位。他在梁州和益州待的时间长,跟当地老百姓关系处得特别好。

那时候,梁州刺史司马勋造反了,楚公和朱序一起把叛乱平定了,然后官儿又升了,成了冠军将军。到了太和年间,蜀地出了个土匪叫李金银,广汉那边也有个妖贼李弘,他们拉起了一大帮人造反,还假冒李势的儿子,说要建立圣道王朝,年号都取好了,叫凤皇。更麻烦的是,陇西有个叫李高的人,也假冒李雄的儿子,攻破了涪城。梁州刺史杨亮守不住了,楚公就派他儿子去平叛。可惜的是,这一年楚公就去世了,朝廷追封他为定公。他的儿子楚琼继承了他的爵位。

楚琼啊,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勇猛又足智多谋,在好几个郡当过官。后来,他接替杨亮当了梁州刺史,还被封为建武将军,兼任西戎校尉。早些时候,氐族人窦冲来投降,朝廷把他封为东羌校尉。没想到这窦冲后来反了,想打进汉中。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人竟然还密谋接纳窦冲。楚琼暗中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就把皇甫钊、周勋这些人抓起来杀了。没过多久,楚琼也去世了,他的儿子楚虓继承了他的爵位。

孟威,字虓,从小就很有节操。州里把他召去当祭酒,后来官职一路升迁,做到西夷校尉,还当过梓潼太守。宁康年间,苻坚的大将杨安攻打梓潼,孟威死守涪城,还派了几千步兵骑兵护送母亲和妻子,打算从汉水一路送到江陵。结果半路上被苻坚的大将朱肜给截住了,孟威的家人被俘,孟威自己也投降了杨安。

苻坚想封他做尚书郎,孟威说:“承蒙朝廷厚恩,我才走到今天这一步。但是我母亲被俘了,我这是失节啊!现在母子都能保全性命,这都是秦国的恩惠。就算给我公侯的爵位,我都不会觉得光荣,更何况是小小的郎官呢!”苻坚一听,也就没再坚持。从那以后,每次孟威去见苻坚,都跷着二郎腿坐着,还管苻坚叫“氐贼”。苻坚心里很不高兴。

有一次元旦,孟威打扮得非常正式,苻坚就问他:“晋朝的元旦庆典跟现在比怎么样?”孟威撸起袖子,大声说:“一群戎狄聚集在一起,就像狗羊成群一样,怎么敢跟天子相比!”后来吕光去征讨西域,苻坚设宴饯行,二十万大军,旌旗绵延数百里,他又问孟威:“我的军队实力怎么样?”孟威回答说:“自古以来,戎狄军队还没见过这么强大的呢!”苻坚的那些大臣觉得孟威太不恭敬了,多次请求苻坚除掉他。

但苻坚却越来越器重他。孟威暗中给桓冲写信,告诉他苻坚的奸计。太元三年,孟威偷偷跑到汉中,苻坚派兵追上了他。后来,孟威又和苻坚的侄子苻苞一起密谋袭击苻坚,事情败露了,苻坚把孟威叫来问个明白。孟威说:“古代的聂政、豫让,都是燕国、赵国的微臣,他们都曾为了报主雪耻而甘愿涂炭,不忘忠义。更何况我孟家世代受晋朝的恩惠,我怎么会忘记呢?活着是晋朝的臣子,死了是晋朝的鬼,还有什么好问的呢!”苻坚说:“现在杀了你,反而会让你名垂青史啊!”于是就狠狠地惩罚了他,把他流放到太原。

后来,苻坚又攻陷了顺阳和魏兴,抓住了两地的太守,他们都坚贞不屈,苻坚感叹道:“周孟威以前不屈服,丁彦远后来洁身自好,吉祖冲绝食而死,这些人都是忠臣啊!”

周虓因为生病,最终死在了太原。他儿子周兴把父亲的灵柩迎回,冠军将军谢玄亲自去哭吊,然后上奏朝廷说:“我听说,表彰善行,树立榜样,是为了弘扬教化,流芳百世。西夷校尉、梓潼太守周虓,忠心耿耿,刚正不阿,结果在边疆遭受不幸,悲惨地死去。我每次想到他的志向,都觉得即使是苏武的贤德,也比不上他。之前我下令在并州搜寻周虓的丧事,并寻找他的家人,费了好大力气,跋山涉水,走了好几天,才把他们找到,然后资助他们,送他们回到家乡。我恳请圣上追念他的忠心,表彰他的节操,让他的忠贞不屈的精神永世流传,这样既能慰藉生者,也能告慰死者。” 孝武帝下诏说:“周虓志向远大,品格高尚,毫不逊色于古代的忠烈之士。可惜他还没能建功立业,就英年早逝了。表彰他的义节,是国家的典范。追赠他为龙骧将军、益州刺史,赏赐钱二十万,布匹一百匹。” 皇帝还额外赏赐了他的家人。

周光从小就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秀品质。十一岁的时候,他见到了王敦,王敦问他:“你们郡里没有将领,谁能用?”周光回答说:“您不嫌弃我年幼,问起此事,我认为没有人比我更合适。”王敦笑着任命他为宁远将军、寻阳太守。后来王敦起兵造反,周光率领一千多人前去支援。到了之后,王敦已经死了,周光并不知道,还想去见王敦。王敦的部下王应故意隐瞒,说王敦生病了。周光退出来后说:“我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却见不到王公,难道王公死了?”他立刻去找他哥哥,责问说:“王公已经死了,哥哥你为什么还要和钱凤一起造反?” 大家都惊呆了。当天晚上,众人散去,钱凤逃跑了,到了阖庐洲,周光抓住了钱凤,然后到朝廷请罪,因此没有被处罚。后来苏峻叛乱,周光跟随温峤奋勇作战,立下了功劳。苏峻叛乱平定后,周光被封为曲江男,最终在任上去世。

子仲孙啊,一开始在兴宁年间被任命为宁州军事长官、振武将军、宁州刺史。他在宁州当官贪赃枉法,横征暴敛,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后来桓温觉得梁州和益州盗贼太多,听说周家世代威名远播,又任命子仲孙担任益州、豫州、梁州三个郡的监察官。到了宁康年间,杨安在蜀地作乱,子仲孙没能守住城池,丢了官职。后来他又被征召担任光禄勋,最后去世了。

话说当年,陶侃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家里办丧事,正准备下葬,家里一头牛突然不见了,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碰上一个老人家,老人家说:“我在前面山坡上看到一头牛睡在山沟里,那个地方适合埋葬,将来能位极人臣!”他又指着另一座山说:“这座山也还不错,将来能出个二千石的官。”说完老人家就不见了。陶侃按照老人家说的找到了牛,就在那个地方埋葬了亲人,并且把老人家指的那座山也买了下来。后来,老人家去世了,也葬在了那里。果真,他当上了刺史,在宁州和益州都很有名声。从他开始,他家三代人在益州当官,一共四十一年的时间,就跟老人家说的一模一样。

史官说:仁义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标准呢?践行仁义就是君子,背弃仁义就是小人。周子隐虽然一开始行为放荡不羁,像凶猛的蛟龙猛兽一样,在乡里横行霸道,但他最终能够克制自己,努力进取,一天一个样,轻视生死,重视义气,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可是个有志节的人啊!宣佩凭借着他的忠勇,多次平定叛乱,他的威名在当朝无人能及,功劳也载入了王府的史册。然而,后来他与朝中大臣结怨,暗中策划阴谋,因为愤怒而不考虑后果,这点就太狭隘了。最终因为愤怒而死,真是可惜啊!札和莚他们都很有才华,自认为很了不起,一开始就受到朝廷的怀疑,最终被权贵害死,强者不如弱者,这真是有迹可循啊!而札被委派守城,却打开城门迎接盗贼,放弃顺从而效仿叛逆,这是确实存在的。虽然后来是借助了凶徒的手段,但可以说罪有应得。朝廷要给他加官晋爵,这也太过分了吧!晋朝的刑政败坏,就是因为这种做法啊!周访文武双全,担任要职,平定了湘州和罗州的叛乱,攻克了江州和汉州,辅佐孙翼之子,手持节杖,统领军队,西蜀地区都敬畏他的威名,中兴时期人们都把他推崇为名将,功成名就,不是很完美吗!孟威被困在敌人的朝廷里,却坚决抗拒伪主,即使是史书上记载的,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他的呢!

赞曰:平西将军周访,一开始行为不正,最终走向正道;他的勇猛足以消灭残暴,他的忠诚足以献出生命。宣佩功劳很大,三次平定了江东的叛乱。札虽然打开了城门迎接敌人,莚却始终忠心耿耿。寻阳的将领们,手持节杖和斧钺,英勇善战。子孙后代,要遵循他们的榜样。孟威忠烈刚强,心中始终想着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