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沿袭辽朝的旧俗,在端午、中元节和重阳节都要举行祭天仪式。端午节在鞠场举行,中元节在内殿举行,重阳节则在都城外举行。祭天用的祭台,是用木头挖空做成像船一样的盘子,红色为底,上面画着云鹤图案。把这个盘子架高到五六尺,摆上祭品,然后全家人一起祭拜。如果皇帝祭天,就会在常武殿上筑台作为祭天场所。
端午节那天,天一亮,祭祀用品就摆放完毕了,百官列队等候在球场乐亭的南边。皇帝穿着朝服,乘坐辇车,由宣徽使引导,从球场南门进入,到达祭天台,下辇走到铺着褥子的座位上。皇太子以下的百官都来到褥位前,宣徽使高喊:“拜!”皇帝行两次跪拜礼。然后上香,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祭祀的食品和酒杯撤下后,又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皇帝饮用福酒,跪着喝完后,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百官陪同皇帝行礼。仪式结束后,由宣徽使引导皇太子以下的百官先退场,顺序与入场时相同。皇帝回到幄次更衣,然后进行射柳和击球的活动,这也是辽朝的旧俗,金朝也沿袭了下来。
端午节祭天仪式结束后,在柳树和球场之间各插上两排柳枝,参加射柳的人按照身份高低依次排列,每个人用自己的手帕标记好自己要射的柳枝。柳枝离地大约几寸高,削去树皮露出白色的部分。先由一人骑马在前面引路,后面的人骑马用无羽的横镞箭射柳枝。射断柳枝后,还能用手抓住柳枝并骑马飞奔而去的人,成绩最好;射断但抓不住的人,成绩次之;射到柳枝的青色部分、射到中间但没射断,以及没射中的,都算失败。每次射箭,都要击鼓助威。
射柳之后就是击球。大家骑着自己平时练习用的马,拿着球杖。球杖有几尺长,前端像弯月一样。大家分成两队,争夺一个球。球场南边立着两根柱子,柱子上装有木板,木板下开一个孔作为球门,并在球门上加网,能把球击入对方球网的人获胜。也有人说,两队在球场两端相对而立,各设一个球门,互相击球,先把球击入对方球门的一方获胜。球的大小像拳头一样,是用轻而韧的木头挖空,然后涂成红色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练习骑射技巧。活动结束后,皇帝会举行宴会款待大家,年年如此。
金国的跪拜礼,是这样的:先把手袖子拢起来,微微低头弯腰,然后稍微往后退一点,跪下左膝盖,左右摇晃胳膊,就像跳舞一样。每次跪下,都要摇动袖子,袖子下摆拂过膝盖,上摆则要到达左右肩膀,这样要重复四次。 四次跪拜之后,再把手按在右膝盖上,只用左膝盖单膝跪地,礼毕。金国话里,把这种摇手跪拜叫做“撒速”。
承安五年五月,皇帝下令给有关部门说:“女真人和汉人的跪拜次数,能不能统一一下,你们好好商量商量。”礼部官员上奏说:“《周官》里记载了九种跪拜礼,其中‘稽首’是最隆重的,是臣子拜见君主的礼节。我们建议,以后穿官服的时候就用汉人的跪拜礼,如果穿便服,就各自用本民族的跪拜礼。” 有个叫陈松的主事官说:“咱们金国的跪拜礼,沿用很久了,那是便服时的礼节。可以规定,穿官服时行朝拜礼,穿便服时就用咱们金国的跪拜礼。”
主管政事的张万公认为,跪拜礼就按大家习惯的来,不用改了。司空完颜襄说:“现在大家的发型和衣着都按照金国的制度来了,跪拜礼也应该用金国的,陈松说的对。” 皇帝最后决定:穿官服的时候用朝拜礼,其他人穿便服的时候都用金国的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