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定八年正月,要册封皇太子了,负责礼仪的官员们开始准备奏章。皇太子乘坐车驾来到翔龙门,东宫的官员们跟随在旁,皇太子没骑马。
在册封皇太子前三天,就派人同时向天地和宗庙禀告这件事。册封的前一天,宣徽院和仪鸾司的人,在大安殿正中央摆好御座,座位的朝向是南边。皇太子的座位设在殿门外东边,朝向西边。文武百僚和负责仪式的官员们,则分别在殿门外东西两侧的廊檐下站好。另外,在殿后东厢房里,还摆放着装有册宝的帷帐,帷帐的朝向也是南边。最后,在殿前的台阶南边,还设好了皇太子接受册封的地方。
工部官员和负责制作册宝的官员都穿着正式的官服,从制造场所引导着装有册宝的宝床,从宣华门进入宫殿,大概和宣徽院的人一起把册宝呈献完毕后,再把宝床放到帷帐里。大乐令带着手下的人,在大殿庭院里摆好了乐器,准备奏乐。
那天,兵部的人把他们的队伍布置好,在大安殿内外摆上了黄色的旗帜和仪仗。
一大早,文武百官和负责仪式的官员都穿着朝服,按照规定的位置站好。东宫的官员也都穿着朝服,从东宫骑马过来,到左翔龙门外下马,然后走到自己的位置。通事舍人(负责引导的官员)把百官引领进去,让他们面对面站成两排。接着,引导侍中、中书令、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以及负责捧着册宝的官员,到殿后帷帐前站着。
一会儿,册宝从帷帐里拿出来,从大安殿东边下来,放到庭院里的铺着垫子的位置上,暂时放好,然后负责捧着册宝的官员就站在册宝后面。皇太子穿着远游冠、朱红色的衣服出来,拿着圭(玉器),三师三少(古代高级官员)等官员跟在他后面,站在殿门外。侍中(高级官员)奏报:“仪式开始。”符宝郎(负责保管符节和印章的官员)拿着八宝(象征皇权的八种宝物)从东西侧门分别进入,放到皇帝御座的左右两边。侍中奏报:“外部准备完毕。”内侍(皇帝身边的侍从)奉旨取来扇子,合上扇子,皇帝穿着通天冠、绛纱袍出来了,仪仗队和侍卫按照正常的仪式排列,鸣鞭,宫廷乐队奏乐。
皇帝从东边出来,登上御座,香炉冒着烟,扇子打开,帘子卷起,乐声停止。典仪官引导皇太子进殿,宫廷乐队奏乐,皇太子到位置后乐声停止。三师三少等官员跟着进去,站在皇太子位子的东南方向,面向西边。典仪官宣读:“皇太子行再拜礼。”皇太子拿着圭,行舞蹈礼,再次行再拜礼,奏报:“祝圣上万福金安。”再次行再拜礼,然后走到东边靠近的地方,面向西边站立。三师三少以及负责捧着册宝的官员等,都走到百官东边的队伍里,乐队奏乐,到位置后乐声停止。通事舍人引导百官一起横向站成一排,面向北边。典仪官宣读:“行拜礼。”在位的官员都行再拜礼,拿着笏板,行舞蹈礼,再次行再拜礼,起身,再次行再拜礼,礼毕,百官回到东西两边的队伍里。三师三少以及负责仪式的官员都回到自己的位置。
典仪官引导皇太子再次到受册的位置,乐队奏乐,到位置后乐声停止。侍中奉旨宣读:“有诏书。”皇太子以及其他在位的官员都行再拜礼,弯腰行礼,侍中宣读诏书说:“册立某王为皇太子。”再次行再拜礼。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导中书令上前宣读册立皇太子的诏书,中书侍郎拿着册匣放在前面,捧着册宝的官员面向西跪着捧着册宝,皇太子跪下,读完后,皇太子俯伏在地,起身。皇太子再次行再拜礼。中书令上前捧着册宝,交给皇太子,皇太子拿着圭,跪着接受册宝,然后交给右庶子,右庶子跪着接受,皇太子俯伏在地,起身,右庶子拿着册宝起身,放在床上,中书令等人回到原来的位置。
然后,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导侍中上前奉上宝器,门下侍郎拿着宝盒放在侍中右边,侍中把宝器交给皇太子,皇太子拿着圭,跪着接受,然后交给左庶子,左庶子跪着接受,皇太子俯伏在地,起身,左庶子拿着宝器起身,放在床上,侍中等人回到原来的位置。典仪官宣读:“行再拜礼。”礼毕,引导皇太子退下。开始退下时,乐队奏乐,左右庶子带领属下,抬着册宝和宝盒出来,出门后,乐声停止。侍中奏报:“仪式完毕。”内侍奉旨取来扇子,合上扇子,帘子放下,鸣鞭,乐队奏乐,皇帝下御座,从西边下去回到后阁,侍卫按照来时的仪式排列,扇子打开,乐声停止。侍中奏报:“仪式结束。”负责此事的人奉旨,收起仪仗和卫队,依次撤出。皇太子回到自己的位置,换上公服,回到东宫,随从人员按照来时的仪式排列。
两天后,兵部在仁政殿内外摆上了黄色的仪仗,摆设跟大安殿一样隆重。百官都穿着朝服。太子殿下先穿了普通的朝服,然后换上了远游冠和朱红色的朝服。通事舍人带领百官走到台阶下站好,东西两边相对而立。典仪官引领太子殿下拿着圭玉走出来,站在殿门外。侍中大臣奏报:“内廷准备完毕。”过了一会儿,又奏报:“外廷准备完毕。”皇帝从东边出来,坐上御座,帘子拉开了。通事舍人带领百官一起横着排成一列,面向北方。典仪官喊:“行礼!”在场的官员都行了两次跪拜礼,拿着笏板,然后舞蹈,再次行两次跪拜礼,起身,最后再行一次跪拜礼,礼毕,官员们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
太子殿下捧着祝贺的表章走进来,走到拜表的地方站定,等到阁门使官走到跟前,太子单膝跪下,双手捧上表章,阁门使官接过表章,太子殿下伏地叩拜,然后起身。典仪官喊:“行两次跪拜礼!”太子拿着圭玉,舞蹈,然后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等到读完表章,侍中大臣领旨退下,说:“圣旨已下。”典仪官喊:“行两次跪拜礼!”太子起身,躬身行礼,侍中大臣宣读完毕,典仪官喊:“行两次跪拜礼!”太子拿着圭玉,舞蹈,然后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然后引领太子殿下退下。侍中大臣奏报:“仪式完毕。”合上扇子,鸣鞭,皇帝从西边回到后宫,侍卫的仪仗跟来时一样。侍中大臣奏报:“解除戒严。”收起仪仗,百官依次退场。两天后,百官再次进宫奉表祝贺,仪式跟之前一样。
大定二年,世宗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商议亲王、百官以及妃嫔命妇参见太子的礼仪。有关部门参照唐宋旧制,拟定亲王宗室祝贺太子,按照册立太子后的礼仪接受祝贺。但是唐朝的礼仪在元旦还规定了向伯叔行降阶礼,以及群臣再拜的礼节,而且没有妃嫔命妇参见太子的礼仪。查阅古代典章制度,对于应该互相致敬的官员见面,无论地位高低,还是长幼亲疏,都可以采用私下会面的礼仪。从现在开始,如果在东宫拜见太子,穿着便服,那就应该按照私下会面的礼仪进行。如果三师以下的官员在御前遇到太子诞辰,那就应该等太子殿下先敬酒完毕,百官向太子殿下行两次跪拜礼,然后班首跪下敬酒,再次行两次跪拜礼。如果皇帝赐酒,就应该在殿上跪下饮酒完毕,再次行两次跪拜礼。以此作为定制,命令大家遵行。
腊月三十那天,太子上了一份奏章,说:“按照礼仪规定,亲王和所有一品宗室都要朝北跪拜,而我只能回个礼。虽然说是尊崇宗室子弟,但这样一来,长幼尊卑的顺序就显得有点乱,我心里实在不安。当时皇上突然下旨,我没来得及推辞。明天元旦,有关部门就要举行这个仪式了,恳请皇上恩准我回拜,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的意义。” 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命令尚书省把这个旨意传达下去。
如果太子过生日,官员们都要穿正式的衣服,站在露台栏杆外面。首先要行两次跪拜礼。然后,两个阁使一起走到栏杆里面,跪下祝寿。祝寿完毕,太子起身,回到原位,再次行两次跪拜礼。接着,有人端酒上来,太子跪着接酒,然后起身。酒喝完后,太子接酒杯,回到原位,把酒杯交给侍者,再次行两次跪拜礼。宣徽使拿着酒敬献给太子,皇帝也会亲自赐酒,太子接酒杯,稍微退后一点跪着喝酒。喝完后,宣徽使接过酒杯,太子回到原位,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然后,阁使再次进入栏杆内,跪着拿着笏板接受赏赐。赏赐完毕,放下笏板,起身,回到原位,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然后退下去换衣服。换好衣服后,进入大殿稍偏东的位置,面朝西站立。
皇妃等人来敬酒祝寿,太子跪下,皇妃等人也跪下。酒喝完后,大家再次行两次跪拜礼。群臣要祝贺太子生日,一大早,大家都穿戴整齐聚集在大门外。少詹事奏报:“请允许内廷准备完毕。”又奏报:“外廷准备完毕。”典仪官引领太子升座,文武百官入殿,在庭院下再次面向北方站好。典仪官说:“行再拜礼!”所有在位的官员都行两次跪拜礼,然后班首稍微上前跪着奏道:“元正首祚。”如果是生日,则说:“庆诞令辰,伏惟皇太子殿下福寿千秋。”祝贺完毕后,回到原位,典仪官说:“行再拜礼!”宫臣们都行两次跪拜礼,然后坐下接受祝贺,文武官员分列东西两侧站立。
接下来,典仪官引领东宫的三师在殿上站好,三少在殿柱外,面向北方,朝东站立。太子走到南边铺着垫子的位置,典仪官说:“行再拜礼!”三师、三少都行两次跪拜礼,班首像刚才一样致贺,然后回到原位。侍者斟满一杯酒,班首呈上,奏乐,太子喝完酒,乐声停止。然后,太子回敬三师、三少,大家都回到原位。典仪官引导三师、三少行再拜礼,太子回拜。三师、三少退下,太子就坐。接下来,引领亲王进入栏杆内,一品宗室在栏杆外,其余宗室按品级在庭院下站好,行礼祝贺,敬酒的仪式和刚才一样。太子回拜完毕后,就坐。
然后,再次引领朝中三师三公宰执在殿上站好,三品以上官员在露台上站好,四品以下官员在庭院下站好,面向北方,每一等级都以东边为尊,站好。太子走到铺着垫子的位置。典仪官说:“行再拜礼!”所有的人都行两次跪拜礼。完毕后,班首稍微上前致贺,然后回到原位。侍者斟满一杯酒,班首呈上,奏乐,太子喝完酒,乐声停止。如果有进献的礼物,按照常规的仪式进行。然后,太子回敬三师三公,殿上其余官员则由侍者用盘子分酒,喝完酒后,典仪官说:“行再拜礼!”所有的人都行两次跪拜礼。然后太子回拜,引领群臣依次退场。少詹事跪着奏报:“礼毕。”从此,每年都按照这个仪式进行祝贺。
好家伙,这规矩可真多!先说金朝大定二年(1162年)定的那些礼仪:那些一品大员,比如三师三公,得在栏杆里面冲着北边,弯着腰行个大礼,然后走到前面问候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呢,得从座位上站起来,稍微往前走走,冲他们回个礼。宰相和那些一品官,也是在栏杆里面冲北边行礼,回礼的方式跟刚才一样。二品官就在栏杆外面冲南边行礼,太子殿下得站起来回礼。三品官就在台阶稍南边行礼,太子殿下坐着回礼就行。四品以下的官员,就在院子里面行礼,得跪下问候,太子殿下坐着接受就行了。太子太师、太傅、太保这些,跟朝廷里的三师礼仪一样;东宫的三少,跟朝廷里的二品官礼仪一样;詹事以下的官员,都在院子里面朝北站着,按品级高低,东边站的比西边站的级别高,得先拜两次,然后上前问候,再拜两次,太子殿下坐着接受。
大定七年(1167年)又改了规矩,规定太子上朝的时候,可以跟亲王、宰相见面,其他的官员和宗室成员都要回避。后来又改了,允许太子跟枢密使副、御史大夫、判宗正、东宫三师见面。
大定九年(1169年)又改!规定太子殿下出门,在城门三里外的地方要设个坐垫,三公宰相以下的官员穿朝服站好,太子殿下穿便服,三公宰相以下的官员要鞠躬,领头的官员要说:“青宫万福!”然后拜两次,太子殿下回拜,然后就散了。迎接和送别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