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匡,原名叫撒速,是他们家祖宗九代之后。他一开始在豳王允成的府里当老师,教人家孩子读书认字。

大定十九年的时候,章宗皇帝才十多岁,显宗皇帝就让詹事乌林答愿去选一些品德好、学问高的老师,来教章宗和他的兄弟们。找了段时间,乌林答愿跟显宗皇帝说:“豳王府的老师完颜撒速,还有徐王府的老师仆散讹可,这两个人可以教皇孙兄弟们。”显宗皇帝说:“教小孩子,一定要选品德端正的人才行啊。” 然后呢,就把完颜撒速叫到承华殿西边的小殿里见他。

显宗皇帝问完颜撒速多大岁数,完颜撒速回答说:“我出生那年,海陵王从上京迁都到中都,那一年是壬申年。”显宗皇帝说:“哦,你才二十八岁啊,詹事乌林答愿怎么说是三十岁呢?”完颜撒速说:“我确实只有这么大,詹事可能觉得我经常出入皇宫,所以就多说了几岁吧。”显宗皇帝就对身边的官员说:“这个人很实在啊!”然后就吩咐选个好日子,让皇孙们给完颜撒速行拜师礼。

七月丁亥这天,宣宗和章宗都开始上学了,显宗皇帝还特意交代说:“每天先教汉字,到申时(下午五点)汉字课结束,再教女真文字,学习咱们国家的语言。” 说完还赏了完颜撒速酒和彩绸。没过多久,世宗皇帝又下令,让完颜撒速和仆散讹可一起当太子的老师。

寝殿里,小底驼满九住问匡,说:“伯夷和叔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啊?”匡回答说:“孔子夸他们,说伯夷叔齐追求仁德,最终也得到了仁德。”

九住说:“你们这些读书人,就只会死读书,只相信书本上写的东西。伯夷叔齐轻率地抛弃了他们的父母,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这真的是仁德吗?”匡反驳道:“不对,古代的贤人,都是按照自己的道义行事,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伯夷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才离开国家的,叔齐是不苟同父亲的决定才离开国家的。武王伐纣的时候,伯夷叔齐还叩马谏劝。纣王死了,殷商变成了周朝,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君臣的秩序,为天下后世着想,考虑得非常长远,如果不是仁人,怎么可能做到这样呢!”

当时,世宗皇帝像春水一样温和,显宗皇帝跟着他,两个人骑在马上边走边聊。显宗皇帝等九住很久才到,问他:“怎么这么晚?”九住就把刚才和匡的对话复述了一遍。显宗皇帝感叹道:“如果不是用女真文字翻译经史子集,怎么能理解这些道理呢?皇上设立女真科举,教他们学习经史,所以才能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啊!”他夸赞了九住很久,然后说:“《论语》里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故意耍嘴皮子去难为人。从这件事来看,读书人和不读书人,差距可真大啊!”

显宗皇帝曾经问中侍局都监蒲察查刺说:“入殿的小底完颜讹出和侍读完颜撒速,他们是我的族人,你知道吗?”蒲察查刺回答说:“不知道。”显宗皇帝说:“撒速,是我们始祖的九世孙。讹出,是保活里那一辈的。我们始祖的兄弟们个个都是非常杰出的人物,你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呢?”

显宗皇帝让匡先生写了一首《睿宗功德歌》,然后让章宗皇帝唱歌,歌里这么写的:“我祖睿宗,厚有阴德。国祚有传,储嗣当立。满朝疑惧,独先启策。徂征三秦,震惊来附。富平百万,望风奔仆。灵恩光被,时雨春旸。神化周浃,春生冬藏。” 这首歌词的意思是说,睿宗皇帝当初帮助熙宗皇帝登基,并且在富平大败张浚,平定了陕西。

三月初三万春节那天,显宗皇帝又让章宗皇帝唱这首歌助兴。世宗皇帝当时很惊讶,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显宗皇帝就解释说:“我最近在看《睿宗皇帝实录》,想让儿子知道创业的艰辛,所以让侍读撒速写了这首歌教他。”

世宗皇帝听了非常高兴,转头对各位皇子和大臣说:“我一直担心子孙后代不知道睿宗皇帝的功劳,没想到太子竟然能记着这些,还作歌教给自己的儿子,真是太好了!我心里高兴极了!你们也都要好好学习这首歌,别忘了祖宗的功劳啊!” 然后他又让章宗皇帝唱了好几遍,大家喝着酒,非常开心,一直到深夜才散去。

二十五年的时候,匡中考中了礼部策论进士。那一年,世宗皇帝在北京,显宗监国。三月甲辰那天,皇上亲自主持考试。考试的前一天,癸卯日,负责阅卷的官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御使把内刺、国史院编修官夹谷衡、国子助教尼庞古,他们一起向皇上禀报考试的策论题目是:“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今欲兴教化,措刑罚,振纪纲,施之万世,何术可致?” 匡中考完试,第二天进宫面见显宗。显宗问他策论答得怎么样,匡中说:“我仔细看了策论题目,关于教化和刑罚两方面我都答了,但是对‘振纪纲’这一句不太理解,所以只针对教化和刑罚两方面作答,估计考不上。”

显宗让匡中把答卷念给他听,听完后说:“这也算答对了。”匡中却说:“夹谷衡和尼庞古他们都是负责选拔人才的,他们肯定觉得我的答案不行。”结果,匡中果然落榜了。显宗很惋惜,跟身边的侍臣说:“我本来只想考教化和刑罚两件事,结果多加了一句‘振纪纲’,我本来想删掉,可是李晏坚持不肯删,现在倒误了人才。” 他又对侍正石敦寺的家奴唐括曷答说:“你侍读了二十一年,府试都没考中,我本来不想让你再参加侍读考试了,怕伤了他的积极性,现在他却落榜了,真是让人心里不舒服。”那年一共录取了四十五个人,显宗又额外录取了五个人,仆散讹可就在这四十五个人里,后来被任命为书画直长。匡中和仆散讹可都是侍读,显宗对匡中特别器重,对他说:“你不要因为仆散讹可考中了而闷闷不乐,你只要好好教导金源郡王,将来什么官职都能做到!” 同年,显宗去世,章宗继位,担任大兴尹,被封为原王,拜右丞相,最后被立为皇太孙。匡中继续担任太孙侍读。

二十八年,匡中参加诗赋考试,因为漏写了诗题下面的注释字,所以没考中,皇上特地赐他及第,任命他为中都路教授,仍然担任侍读。

话说章宗皇帝登基后,先给金章宗安排了个近侍局直长的差事,后来一步步升迁,当上了副使、正使,然后又管起了太医院,最后还当上了翰林直学士。 后来还出使南宋,宋朝皇帝要求他改名避讳,改名叫“权弼”,这事儿《金史本纪》里都写着呢。 之后他又升任秘书监,还兼着太医院和近侍局的活儿,更厉害的是,他还兼任了大理少卿。 后来又升任签书枢密院事,之前的那些兼职一个都没放下。

承安元年,他被派去抚州办事。当时河北西路转运使温昉负责军队后勤供给,这温昉巴结匡,送礼送钱,甚至还用公款给匡的宴会买单。结果被监察御史姬端修告发了,但皇上当时正让匡处理边境事务,所以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三年后,匡从边境回来汇报工作,在京城待了五天就又回军营了。没多久,他又升任尚书左丞,还兼着修国史的活儿,参与了《世宗实录》的编撰。

章宗皇帝设立了提刑司,专门负责纠察官员的升降,当时人们都管它叫“外台”。匡和司空襄、参政揆一起上奏章说:“与其费尽心思安抚百姓,不如减少冗官。咱们大金以前可没有提刑司这玩意儿,皇统、大定年间,都是隔几年派人去各地巡察,地方上都治理得挺好。现在设立了这个官职,说是为了了解民情,可结果却是是非不分,光让皇上费神。自古以来,也没哪个提点刑狱的官员有推荐官员的权力,如果陛下不想轻易改变,那就别让提刑司兼管考察人才的事儿。每年派监察官去调查,再不定期地派人去巡访就行了。”皇上听取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就只派监察官和巡访使去各地调查了。

一开始,匡在抚州办事的时候,障葛部落要攻打边境。恰好西南路通事黄掴按出使乌都碗部,知道了障葛的阴谋,赶紧跑到抚州报告,匡这才有了准备,迎击了障葛,打败了他们。皇上因为黄掴按的功劳,把他从八品升到了四品,而匡也升了三级。匡上奏说,想把这升的三级官职让给他的哥哥奉御赛一,皇上很欣赏他的这种行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匡又升任枢密副使,还被授予世袭谋克的称号。

韩侂胄当过两次使臣,对朝廷的情况很了解。后来他当了宰相,和苏师旦一起商量着要报仇雪恨,他自己承担责任,开始准备兵器,增加驻军,但一开始不敢公开说要打仗,就让边将先小规模骚扰一下,试探一下金朝的反应。

泰和五年正月,金军进入确山地区抢夺老百姓的马匹。三月,金军焚烧了平氏镇,抢劫了老百姓的财物,还洗劫了邓州白亭巡检的家产,把他的印信也抢走了。之后,金军在平县抓获了宋朝人王俊,在唐州抓获了宋朝的谍报人员李忤。王俊是襄阳的士兵,李忤是建康人。王俊说宋军在江州、鄂州、岳州屯集了大量军队,储备了武器装备,修建了战船,计划五月入侵金朝。李忤说韩侂胄认为金朝在西北用兵多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正是可以得逞的时候,所以下令修建建康宫,劝宋朝皇帝迁都建康,控制各路军队。河南统军司上奏请求增加兵力防备。皇帝下令任命平章政事仆散揆为河南宣抚使,征集各地的军队,搜集战马,在临洮、德顺、秦州、巩州各部署四千弓箭手。皇帝还让仆散揆给宋朝写信,质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兴兵?”宋朝回复说:“都是些盗贼作乱,边境将领失职,我们已经惩罚他们了。”

宋朝将要挑起战争,太常卿赵之杰、知大兴府承晖、中丞孟铸都认为:“江南刚刚战败,自身都难保,恐怕不敢违背盟约。”匡衡却说:“他们设立了忠义保捷军,还沿用先祖开宝、天禧年号,怎么可能忘记中原呢?”大理卿畏也说:“宋军的攻城略地,每次都是几千人,这可不是小规模骚扰。”皇帝问参政思忠,思忠极力陈述宋朝违反盟约的事实,他的观点和匡衡、畏也一致,皇帝也认同他们的说法。后来,河南统军使纥石烈子仁从宋朝回来,奏报说宋朝皇帝对金朝更加恭敬,没有别的企图。皇帝问匡衡:“你对此怎么看?”匡衡说:“子仁说的对。”皇帝很惊讶:“你之前是怎么说的?现在怎么又改变主意了?”匡衡慢慢地回答说:“子仁戍守边疆,不随意挑起事端,这是他的职责。《尚书》上说‘有备无患’,这取决于陛下的决断。”于是,皇帝撤销了河南宣抚司,仆散揆回到了朝廷。

六月份,宋军攻陷了散关,还占领了泗州、虹县和灵璧。四月,朝廷再次任命仆散揆在汴京负责军务,统领各路军队。没多久,就让郭匡担任右副元帅。仆散揆建议郭匡先攻打光州,然后回军驻扎在悬瓠,与大军会合,一起南下。

郭匡上奏说:“仆散揆的大军渡过淮河,宋军集中兵力在襄阳和沔阳,准备进攻唐州和邓州,汴京留守的兵力很少,这样会影响我们作战,所以我请求先攻打唐州和邓州。”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派前锋都统乌古论庆寿率领八千骑兵攻打枣阳,派左翼提控完颜江山率领五千骑兵攻打光化,派右翼都统乌古孙兀屯攻打神马坡,这些地方都被攻克了。

郭匡的军队到达白虎粒,都统完颜按带攻克了随州,乌古论庆寿占据了赤岸,切断了襄阳和汉阳之间的道路。宋军的随州守将雷大尉逃跑了,于是随州就被攻占了。这样一来,宋军在邓州和樊州的守军都溃败了。皇上赐下诏书嘉奖鼓励,并告诫各路军队,不准抢掠,不准焚烧城池房屋。

郭匡继续进兵,包围了德安,又分派将领攻取了安陆、应城、云梦、汉川、荆山等地,副统蒲察攻克了宜城。十二月份,在信阳东面打败了宋军两万人。皇上下了诏书说:“你统帅大军出征,屡次获胜,消灭敌人,安抚降民,每天都在扩大疆土。宋军依仗汉水、长江天险,你却率军渡河,如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一样,攻克荆州、楚州,并非难事,虽然这是上天保佑,也是你精心策划的结果。希望你继续努力,完成我的期望。”郭匡这次俘获了百名妇女。皇上任命郭匡为尚书右丞,继续负责行省军务,右副元帅的职务也保留。

吴曦把蜀地和汉中献给了金朝,金朝皇帝就下令让完颜匡先拿下襄阳,好挡住蜀地和汉中的进攻。完颜福海在白石峪打败了南宋前来救援襄阳的军队,接着就攻占了谷城县。仆散揆生病了,于是就撤兵回朝,到了蔡州的时候,病情加重了,皇帝就下令让右丞相宗浩代替他。第七年二月,仆散揆死了。完颜匡在襄阳城下打了很久的仗,士兵们又累又生病,正赶上宗浩到了汴京,完颜匡这才撤兵回京,皇帝给他升了官,做了左副元帅,还在天香殿设宴款待了他,然后让他回许州驻军。九月,宗浩死了,完颜匡被任命为平章政事,还兼任左副元帅,被封为定国公,接替宗浩统领所有军队,并在汴京设立行省办公。

一开始,仆散揆刚到开封,平定了河南的盗匪之后,就买通了韩侂胄的族人元靓,让他去宋朝当间谍。元靓过了淮河,宋朝负责督视江淮兵马的官员丘灊就把这事儿禀报给了宋朝皇帝。当时,宋朝皇帝和韩侂胄因为军队屡战屡败,心里很着急,想求和,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丘灊的奏报送到了,宋朝皇帝立刻派人护送元靓回北方,顺便提出议和的要求。宋朝还秘密派人刘佑,把议和的条件告诉仆散揆。仆散揆说:“必须称臣、割地,并且献上韩侂胄的首级,这样才能谈。”宋朝皇帝于是秘密指示丘灊,让他把责任推到边将身上来请求议和。

后来,宗浩接替了仆散揆的职位,方信孺也到了。宗浩觉得方信孺轻浮,不可靠,就给宋朝写信,说如果真想议和,就应该派朱致和、吴琯、李大性、李璧来。韩侂胄收到这个消息,高兴坏了,立刻把张岩从建康召回来,免了他的福建观察使的职务,把责任推到苏师旦身上,把他贬到岭南。那时候,李璧已经当了参政,不能派他来;朱致和、吴琯都死了;李大性在福州,路途遥远,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于是,宋朝就派了左司郎中王柟来。王柟到了濠州,仆散揆派人责问他称臣等几件事。王柟就说明了宋朝皇帝和韩侂胄的真实想法,按照靖康二年正月议和的先例,永远做叔侄之国,增加岁币到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苏师旦等人等议和确定后,就把首级送来。

王柟到了开封,把韩侂胄的信交给元帅府,仆散匡又盘问了他。王柟恳求道:“这是朝廷的旨意,不是我个人能决定的。”仆散匡看他说的不假,就把情况上报了。章宗皇帝下令仆散匡给宋朝回信,要求送上韩侂胄的首级来赎回淮南地区,并将犒军钱改为白银三百万两。这时,宋朝吏部侍郎史弥远策划杀死了韩侂胄。史弥远掌握了朝政,从此和议就达成了。

于是,朝廷商议,各路军队已经攻占了关隘,不能再打了。王柟带来了宋朝参政钱象祖的信,信的大意是:

想当初咱们刚建交的时候,金国的先帝答应把淮河划为国界。现在金国遵守先帝的遗愿,从盱眙到唐州、邓州的边界还是老样子,这可是先帝当初的恩惠,现在金国皇帝又把它延续下来了。可是,东南的国家,吴地和蜀地互相依靠,如果金国要占据川陕的关隘,那可就等于拆掉了蜀地的门户,保不住蜀地,又怎么能保住吴地呢?咱们已经把岁币增加到三十万,赔款也达到三百万贯了,加上这些年战争的损失,以及其他的灾祸,这真的很难凑齐。但是既然边境已经开战,和议已经达成,我们也只能勉强遵守,悔恨也于事无补。

金国皇帝还同意修改赔款,改为输送三百万两白银,我们朝廷当然不敢违抗。但是,这可是倾尽国力,榨干百姓血汗换来的啊!恐怕这并不是金国皇帝想要弃旧图新,平等对待南北的意思吧?

皇上仁慈宽厚,一直遵守承诺,根本没想过要打仗。只是因为韩侂胄挑起战争,蒙蔽朝廷,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所以皇上果断地处置了他,整顿朝纲,那些依附韩侂胄的人,一个都没放过。现在金国想要韩侂胄的人头,但你们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韩侂胄其实是个庸碌无能的人,他专权跋扈,轻信谗言,误了国家大事。而导致韩侂胄误国的人,是苏师旦。苏师旦已经被贬官了,韩侂胄还一直庇护着他,还让方信孺谎称苏师旦已经死了。我们最近查清了这件事,苏师旦已经被处决了,他的首级我们也会送去给你们。如果金国最终能把川陕关隘还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力凑齐白银,苏师旦的首级也会一并送去,以表达我们的谢意。

自从我们两国建交以来,就像是一家人,叔侄一样,本来相处得很好,可惜偏偏有几个奴才从中作梗,导致了嫌隙。现在就像这不成器的儿子幡然悔悟,赶走了那些奴才,主动认错,之前的嫌隙自然就消除了,何必斤斤计较,反而伤了骨肉亲情呢?吴地和蜀地唇齿相依,关隘关系着蜀地的安危,我们恳请金国能够体谅,继续主导盟约,让南北双方从此和平相处,天下再无战乱,这才是我们全国上下共同的愿望啊!

当时陕西宣抚司请求增加一万驻守关隘的士兵。王柟上报说,如果能归还川陕关隘,韩侂胄的首级一定会送来,这是遵从朝廷的命令。匡衡上奏说:“关隘的事,我起初也觉得疑惑,现在要增加一万驻军,修筑工事,运输粮草,费用一定很大。祖宗之所以不夺取关隘,是因为关隘只能自保,对作战没有好处。如果敌人真的入侵,我们就放任他们在平原上,用铁骑碾压他们,一个也跑不了。他们不停地哀求,是因为他们以前依仗险要地势尚且被摧毁,现在又失去关隘,他们哪一天能安心呢?他们一定会说兵力是夺取来的,不能归还,但是汉中地区的郡县都是肥沃的耕地,枣阳、光化归顺的百姓有几万户,跟陕右相比轻重可知,这最终还得陛下您来决定。”皇帝下诏说:“韩侂胄是罪魁祸首,既然请求送来首级,宋朝的悔过,可以说是真诚的了。”匡衡就派王柟回去,又写信说:“宋国犯了背弃盟约的罪过,自己陈述悔过,皇上仁德如同上天,不忍心彻底断绝关系,优待地给予训示,允许他们重新修好,所以给予保护和抚慰的恩情,非常深厚。之前奉到圣旨,如果能送来韩侂胄的首级,就商量归还淮南地区。来信说韩侂胄已经死了,想用苏师旦的首级代替,用这种欺骗的言语来蒙蔽我们。至于犒军的银两,想等到归还关隘后再准备,这些都违背了圣旨。及至王柟上报,如果能归还川陕关隘,韩侂胄的首级一定会送来。圣旨命令送来韩侂胄首级,本来是想用来交换淮南地区,陕西关隘并没有包括在内。王柟所陈述的也不是朝廷的本意,我不敢擅自决定,特来奏报。奉旨‘朕以百姓为念,已经赦免了宋朝的罪过,关隘区区小事何必深究,既然能送来韩侂胄的首级,陕西关隘就可以归还’。现在圣恩如此,体现了大国宽宏大量、体恤照顾、曲意顺从的意思,重新修订誓书,派遣使者去宋朝谢恩。”

第二段: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陕西的宣抚司请求朝廷增派一万士兵,加强对关隘的防守。王柟把这个请求汇报给了朝廷。他表示,如果朝廷能把川陕的关隘还给宋朝,那么韩侂胄的首级一定会送来,这完全是按照朝廷的旨意办的。匡衡大人则对这件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奏折里说:“一开始我对这件事也感到很疑惑,现在要增派一万士兵,修建工事,运输粮草,这得花多少钱啊!咱们祖宗都不愿意夺取这些关隘,就是因为这些关隘只能勉强自保,对打仗没什么用。如果敌人真的入侵了,我们就让他们在平原上展开,用骑兵冲杀过去,一个也别想跑掉!他们现在拼命求饶,是因为他们以前依仗险要的地形都扛不住咱们的进攻,现在又失去了关隘,他们怎么可能安心呢?他们肯定会说,这些兵力是我们打下来的,不能还给你们。但是,汉中地区的郡县都是富饶的土地,枣阳、光化等地归顺的百姓有好几万户,跟陕右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最终还得陛下您来做决定!”

第三段:

皇上看了奏折后,下旨说:“韩侂胄是罪魁祸首,既然他们愿意送来首级,那宋朝的悔过之心,应该说是真诚的。”于是匡衡就派王柟回去了,并且又写了一封信给宋朝,信里说:“宋国犯了背信弃义的罪过,他们自己也承认了错误,皇上仁慈宽厚,不忍心彻底和你们断绝关系,所以才给你们机会重新修好。皇上对你们的恩情,真是深厚啊!之前皇上曾下旨说,如果你们能送来韩侂胄的首级,我们就考虑把淮南地区还给你们。可是你们来信说韩侂胄已经死了,想用苏师旦的首级来代替,还编造各种谎话来欺骗我们。至于说犒劳军队的银两,你们想等到关隘还给你们以后再准备,这些都违背了皇上的旨意。后来王柟又来汇报说,如果能把川陕关隘还给你们,韩侂胄的首级一定会送来。其实皇上的旨意是,送来韩侂胄的首级是为了换回淮南地区,跟川陕关隘没有关系。王柟的汇报也和朝廷的本意不符,我不敢擅自做决定,所以特地来向皇上汇报。”皇上最终下旨说:“朕体恤百姓,已经赦免了宋朝的罪过,区区的关隘,又何必斤斤计较呢?既然他们能送来韩侂胄的首级,那陕西关隘就可以还给他们了。”皇上这道旨意,充分体现了大国的气度和仁慈,于是重新修订了誓书,派使者前往宋朝表示谢意。

王柟回来后,匡要先派人送回那些叛逃和被掳掠的人。然后,金国要割让淮南、四川、陕西三地给南宋。但是,金国对南宋送来的誓书草稿,发现里面有犯忌讳的字眼,以及一些文辞不合规格的地方,于是下令让南宋修改。宋朝那些叛逃和被掳掠的人分散在各个州县,要一下子把他们都抓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现在都四月了,农忙季节都快过去了,边民们连续几年流离失所,互相扶持着在路上走,就盼着能回家务农。要是错过了农时,这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而金国要求的岁币和犒劳军队的物资很多,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准备齐全的。

钱象祖又来了一封信,大意是说:“我看到大金皇帝之前的圣旨,只要能送来韩侂胄的首级,淮南地区就按照皇统、大定时期划定的边界归还。我又看到了最近的圣旨,只要送来韩侂胄的首级,陕西的关隘也能归还。由此可见,大金皇帝圣慈宽大,根本没说一定要先把被掳掠的官兵送回去,然后才能撤兵交界。誓书草稿修改的地方,我们已经把修改后的副本送来了,韩侂胄的首级也装箱送来了,那些被押解的纳合、道僧、李全的家属也一起送还了。我们希望您能遵照大金皇帝的圣旨,先把这个消息传达到边境和陕西各地,等韩侂胄的首级送到边境后,就立即撤兵,归还淮南、四川和陕西的关隘。那些被掳掠的官兵,留着他们也没什么用,已经查实并放还了。送人的礼物和岁币等,已经从真州、扬州出发,等待好消息,然后陆续前往边境,等待接收。”

匡要收到钱象祖的信后,立刻上奏朝廷。朝廷的回复是:“为了百姓的安危,朕已经答应了你们的请求,割地称臣这种大事都答应了,区区一些小节,又何必过于计较呢?等韩侂胄和师旦的首级以及其他叛逃人员到达濠州后,就允许使者入境议和,军队立即撤回。至于四川、陕西的关隘,等岁币和犒劳军队的银两运到下蔡后,再确定日期割让。”匡要拿到圣旨后,就告诉宋朝使者,按照圣旨办事。

公元1208年(泰和八年)四月,宋朝献上韩侂胄和苏师旦的首级,送到金国的元帅府。金国元帅完颜匡派人把韩侂胄、苏师旦的首级和战报送回朝廷。

五月,金国朝廷举行隆重的仪式,户部尚书高汝砺、礼部尚书张行简向天地祭告,武卫军都指挥使徒单镛向太庙祭告,御史中丞孟铸向社稷祭告。当天,皇帝在应天门接受宋朝献上的首级,摆上黄色的旗帜和仪仗。尚书省呈上战报,亲王和百官都上表祝贺。然后,在庙宇和社稷祭祀了这些首级,并把战报传遍全国。韩侂胄和苏师旦的首级和画像在闹市区公开展示,让老百姓都看一看,之后才把首级涂上油漆,收藏到军器库里。完颜匡回到京城后,官升两级,还赏赐了玉带、一百两黄金、一千五百两白银和三十匹上等丝绸。元帅府被撤销,恢复了枢密院的旧制。六月,宋朝的谢使许弈、吴衡等人来金国朝见。金章宗下诏书,宣布接受宋朝的求和请求。

十一月,金章宗去世,完颜匡遵照遗诏,拥立卫绍王即位。遗诏的大概意思是:“皇叔卫王,继承了世宗皇帝的遗志,深受元妃的信任,深得民心,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我现在遵照太祖皇帝传下来的公正原则,把皇位传给他,让他在朕的灵柩前即位。按照礼法,有嫡子就立嫡子,没有嫡子就立庶子。现在我的两位妃子都有身孕,我已经下令,如果生的是男孩,就立为储君;如果都是男孩,就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立为储君。”卫绍王在金章宗去世后即位。第二天,章宗的妃子范氏小产了。

大安元年四月,平章政事仆散端和左丞孙即康上奏说:“承御贾氏怀孕已经三个月了,有人告发元妃李氏指使贾氏假装怀孕。”皇帝下令将元妃李氏和承御贾氏处死。其实,金章宗病重的时候,完颜匡和元妃李氏都收到了遗诏,要拥立卫王。完颜匡想独揽立储的功劳,于是就陷害并杀死了李氏。过了几天,完颜匡被任命为尚书令,封为申王。大安元年十二月,完颜匡去世。

匡俊(匡事显宗,指匡俊辅佐章宗皇帝)深受皇帝恩宠。从章宗皇帝小时候起,匡俊就担任他的老师,关系非常亲密,后来官至将相,凭借皇帝的宠信,为所欲为,官位都是用钱买来的。承安年间,皇帝赏赐给他家口土地,结果匡俊自己霸占了济南、真定、代州最好的田地,老百姓的祖业都被他抢走了,甚至还侵占了规定以外的土地。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并没有惩罚他,只是用安州边上一些荒废的围场地和奉圣州一些闲置的官田跟他交换,让他把霸占的土地全部还给老百姓。宣宗皇帝曾经对大臣们说:“撒速(指匡俊)当年曾经收受别人的玉吐鹘(一种珍贵的猎鹰)作为贿赂,然后才给他官职,这哪里是宰相应该做的事情啊!”

完颜纲,本名元奴,字正甫。明昌年间,他担任奉御,后来官至左拾遗。一次,朝廷下令在三叉口设立捺钵(皇帝的行宫)。完颜纲上书劝谏,奏疏里写道:“贼寇出没其间”,结果皇帝让尚书省去质问他,说他所言不实。但是,因为完颜纲是谏官,章宗皇帝最终没有治他的罪。后来,完颜纲升任刑部员外郎,他提出建议说:“那些犯死罪的,要除名后移交给相距二百里以外的地方审理;同时,犯徒罪且牵连二十人以上的案件,也要一并审问;那些已经由所属按察司审理过的案件,要移交给其他路(地区)审理,相关的官员也要按照规定去受审。凡是需要移交审理的人,都应该先在本路按察司审理完毕,然后再移交给其他路。按察司管辖范围很广,比如上京路移交给临潢路,最近的也要往返两三千里的路程;北京留守司移交给西北路招讨司,最近的也要耗费几个月时间。请求恢复旧制,让移交案件的官员去追捕犯人回来审问。”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话说,以前夏国人给朝廷送礼,就看送了多少书和几样东西来判断礼品的多少。泰和元年,张纲被派去给夏国国王祝寿,皇上章宗让他带三道诏书。结果,左司员外郎孙椿年只奏报了一道,后来孙椿年自己也承认了疏忽。皇上就责备宰相们说:“孙椿年这么粗心大意,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也不提醒他呢?” 孙椿年因此被调到工部当郎中。后来他又上书建议说:“太府监的官员兼任尚食局的官职,请求少府监也照此办理,安排一个能干的官员兼任仪鸾局的官职,再安排一个仪鸾局的官员兼任少府监的官职,这样互相监督检查工作。”皇上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四年后,皇上又下令让张纲、乔宇、宋元吉一起整理编纂陈述意见的文书。他们上奏说:“凡是涉及宫廷和大臣的都挑出来单独呈报,其他的就按照省、台、六部分别归类。” 最后整理成二十卷。张纲因此升迁为宣徽院同签。

六年,跟宋朝打仗,陕西各路将领意见不一,皇上就任命张纲为蜀汉路安抚使兼都大提举兵马事,让他参与元帅府的决策,负责调动那些还没归顺的羌族军队。 于是,凤翔府知府完颜昱和平凉府同知蒲察秉铉分别驻守凤翔的各个关隘;通远军节度使承裕和秦州防御使完颜璘驻扎在成纪地区;临洮府知府石抹仲温驻守临洮;临洮府同知术虎高琪和彰化军节度副使把回海负责巩州一带的城镇防务;乾州刺史完颜思忠扼守六盘山;陕西路都统副使斡勒牙刺和京兆府推官蒲察秉彝驻守虢州、华州,并扼守潼关和蒲津关;陕西都统完颜忠本(他原名叫袅懒)和京兆府同知乌古论兖州负责守卫京兆府的要害地区。凤翔、临洮路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弓箭手以及绯翮翅军(绯翮翅,是军队名称)则分散驻守边境要塞,由元帅右翼的右都监蒲察贞统一指挥。

宋朝的吴曦带着六千兵马攻打盐川,巩州的守军将领完颜王善、队校仆散六斤和猛安龙延常一起把他们打跑了,还砍了二百个敌人的脑袋。

七月,吴曦又调集了五万大军,从保坌、姑苏等地进攻秦州。秦州的守将承裕和璘率领一千多骑兵迎战,结果吴曦的军队大败,被追着跑了四十里地。吴曦还派了一万人马去攻打来远镇,结果被术虎高琪给打败了。

青宜可是吐蕃人后代。宋朝占领了河湟地区,夏朝占领了河西四郡,这些部落就散落在西部边境。他们的首领叫冷京,占据着古叠州,手下管辖着四十三族、十四座城池,三十多万户人家。叠州东边是宕昌,北边和临洮、积石接壤,南边走十天就能到笋竹大山,那是蛮荒之地。西边走四十天才能到河的对面。他们那边的人不怎么讲究路程远近,都是用天数来计算的。

冷京死后,他的儿子耳骨延继承了他的位置,宋朝拿他没办法,就用官爵来笼络他。传到第六代,就是青宜可,他特别勇猛,深得人心。因为宋朝的政策朝令夕改,青宜可心里想归顺大宋。当时曹佛留担任洮州刺史。佛留这个人有才能,武艺高强,而且很会笼络羌族人。青宜可很敬佩曹佛留,把他当成父亲一样看待,请求归顺朝廷。朝廷因为宋朝和他们有盟约,所以没答应,就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来安抚他。

明昌年间,属羌首领已彪杀了郡里的官员造反。当时完颜纲是奉御,奉命和曹佛留一起商议此事,于是召集青宜可一起带兵打败了已彪。曹佛留升迁为临洮府同知,兼任洮州刺史。他的儿子曹普贤做了洮州管内巡检使。完颜纲因为公务经常去洮州,曹佛留每次都对完颜纲说青宜可想要归顺,并表达了他的真心实意,完颜纲都把这些情况奏报朝廷,但朝廷始终没有同意。

后来完颜纲被任命为陕西地区的部署,朝廷秘密下令让他负责经略西域事务。这时曹佛留已经去世了,曹普贤担任怀羌巡检使。完颜纲到了洮州,立刻派人召见曹普贤,让他代理洮州同知。曹普贤派人射箭到羌族部落里,青宜可非常高兴,率领各部落首领,带着他们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去见完颜纲,请求归顺朝廷。完颜纲把这件事奏报朝廷,朝廷任命青宜可为叠州副都总管,加封广威将军。

朝廷还下诏书给青宜可说:“你统领着你的部族人民,世代都是首领,现在你向善归顺,背叛伪朝归附朝廷,希望你能效忠朝廷,永远为朝廷效力。我们非常欣赏你的行为,特地给你加官进爵。我们看到你以前接受过伪朝的牌子,朝廷管理各蕃族向来没有这个先例,但我们想让你用这个来镇抚部族,增加其他部落归顺的信心,所以特地改命,赐给你金牌一块,银牌两块,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恩典,永远为朝廷守卫边疆。”曹普贤正式被任命为洮州同知,完颜纲升迁为拱卫直都指挥使,又升了三级,仍然担任安抚使和都大提举。最后,朝廷任命乌古论兖州领、曹普贤押领、青宜可勾当,商州刺史乌古论兖州领、曹普贤押领、青宜可勾当。诏书说:“完颜纲,你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朝廷有青宜可这件事,你却说可以招抚他,一定能成功,结果真的成功了。现在你不要因为青宜可兵力强大就卑躬屈膝,也不要因为他们是蕃族就轻视他们。”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九月,朝廷下令安慰陕西,大概意思是说:京兆、凤翔、临洮这三个地方,因为被宋军逼迫,背叛朝廷投降了敌人,或者逃到了敌人的地盘上,只要你们愿意回来,官职照旧,老百姓也都能恢复原来的生活,朝廷还会把你们之前丢掉的土地还给你们。那些因为宋军吓唬,不得不逃亡,还没被发现的人,可以向当地官府自首,我们会赦免你们,不再追究责任,那些能打仗的,朝廷还会安排你们合适的职位。但是,要是过了期限还不回来,那就要按原来的罪名处罚了。

宋军将领程松派别的将领曲昌世去占据方山原,自己率领几万士兵分几路进攻和尚原、西山寨、龙门等关口。那天,大雾弥漫,又下起了暴雨,和尚原、西山寨、龙门关的守军根本不知道宋军来了,程松就这样轻易地占领了这些地方。蒲察贞派行军副统裴满阿里和陇州同知完颜孛论带一千兵埋伏在方山原下面,又让万户奥屯撒合门和美原县令术虎合沓带着五百精兵,走小路悄悄地爬到山上,从高处袭击宋军。宋军吓坏了,伏兵一起冲上去,打败了宋军。

蒲察贞就分兵,派术虎合沓和将领完颜出军奴带一千兵从黄儿谷进攻和尚原;派同知会州事女奚列南家和押军猛安粘割撒改带一千兵从大宁谷进攻西山寨;蒲察贞自己带七百兵从中间进攻龙门等关口。程松已经烧毁了阁道,蒲察贞一边修路一边前进。到了小关,宋将杨廷占据险要地势抵抗,蒲察贞一时无法前进,就让行军副统裴满阿里做疑兵,暗中派猛安胡信率领五十名士兵绕到杨廷背后偷袭。宋军大乱,杨廷被斩杀在战场上。宋军逃到二里关,又被击败。宋将彭统领率领宋军逃到龙门,被追击,大败。术虎合沓趁夜色悄悄爬上和尚原的最高峰,宋军以为是神兵天降,都吓得逃跑了,宋军两千多人被击败,还有几十人被俘虏。南家砍树开路登上西山,再次遭遇宋军,又把他们打败了,最后,所有失地都被收复了。

宋朝的吴曦带着冯兴、杨雄、李珪他们,率领八千步骑兵进入赤谷,打算攻打秦州。金朝的承裕、完颜璘和河州防御使蒲察秉铉带兵迎战,把宋军打败了。宋军的步兵往西山跑,骑兵则逃回赤谷。承裕分兵追击宋军步兵,宋军步兵依山而战,金军的部将唐括按答海率领二百骑兵冲锋陷阵,一个叫甲士蒙葛的士兵挺身而出,第一个冲进宋军阵营,其他人紧随其后,宋军步兵溃不成军,被杀了几百人,金军追杀到皂郊城,斩首两千多级。猛安把添奴追击宋军骑兵,杀了一千多人,冯兴侥幸逃脱,杨雄、李珪都被金军杀死了。十月,金将纲率领一万蕃汉联军从临潭出发,又调集一万关中兵从陈仓出发,蒲察贞率领一万岐州、陇州兵从成纪出发,石抹仲温率领五千陇右步骑兵从盐川出发,完颜璘也率领本部五千兵马从远处出发,共同围剿宋军。

一开始,吴玠和吴璘都是宋朝的大将,兄弟父子几代人都在西边戍守,深得梁州、益州一带将士的拥戴。吴璘的孙子吴曦官拜太尉、昭武军节度使、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等路宣抚副使,泰和六年他带兵出征兴元,心里一直想窥探关中、陇右地区,还诱骗边民当盗贼,派间谍用好处收买凤翔士兵温昌,并和三个虞候军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温昌跑到府衙告密了。吴曦派将领们到秦州、陇州一带,和金将纲等军队对抗。金朝皇帝听说韩侂胄忌惮吴曦的威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离间他们,而且梁州、益州在宋朝的上游,可以借此削弱宋朝的实力,于是封吴曦为蜀国王,铸造印玺并下诏书,命令纲去讨伐他。金朝皇帝给吴曦的诏书上写着:

宋朝自佶、桓失守之后,跑到长江以南躲了起来,还假装称帝,苟且偷生在吴地。那时候,你的祖先武安公玠在四川地区拼死抵抗。后来,武顺王璘又立下大功,理应世世代代担任大帅,长期镇守西边,保卫国家,发誓要守护好河山。即使后代子孙中有败家子,也应该宽容他们十代。可是,功劳太大震慑了皇帝,反而会身处险境;功劳盖世,却得不到赏赐,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并非现在才有的现象。

你家长期独揽蜀汉大权,时间已久,猜忌已经滋生,进退两难。我让你来朝廷任职,你不来;我召你进京,你也不去。君臣之间的关系,已经如同陌路人一般了。这就像破裂的桐树叶子无法重新粘合,骑在老虎背上又下不来一样危险。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很多次了,每次想起,我都忍不住叹息,而你却依然我行我素,安之若素。再说,你自认为辅佐朝廷的功劳能比得上岳飞吗?岳飞的威名和战功传遍南北,但最终因为被皇帝猜忌而被杀害,难道你不害怕吗?所以,聪明的人会顺应时势而行动,明智的人会抓住时机而有所作为。与其凭借着巨大的功劳而招致别人的猜忌,整天提心吊胆地害怕保不住性命,还不如顺应时势,抓住时机,把祸患转化为福祉,建立流芳百世的功业!

现在赵扩昏庸无能,被奸臣控制,这些年来,他屡次违背盟约,增加军队,招纳叛逃之人。我为了百姓的安危,暂时不想立即出兵讨伐,只是派官员送去文书,又派使者去劝告他,但他却置若罔闻,更加变本加厉地侵犯我边境,攻打我们的城池。因此,忠臣义士们都义愤填膺,个个都摩拳擦掌,恨不得与他决一死战。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即使想要不灭亡,又怎么可能呢?我已经命令精锐部队前往江边讨伐他,大军很快就会渡江,这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你这么英勇,身处这么危险的地方,一定能看清天意,洞察局势。如果你能按兵不动,不理会那些杂七杂八的事,让我军全力进攻敌巢,不用担心后方,那么整个蜀地,本来就是你的,我还会加封你,按照皇室的规矩册封。如果你能顺势东下,帮助我们夹击敌人,那么你军队所到之处,都将归你管辖。我向天发誓,绝不食言!现在送你一枚金印,你可以拿去用了。

接下来,纲次奉命来到江边,一直到水洛,找到了曦族人端,任命他为水洛城巡检使,派他秘密传达圣旨给吴曦。吴曦看到圣旨很感动,但程松还在兴元,他不敢轻举妄动,就谎称杖杀了端,掩盖这件事。程松的军队被打败后,吴曦才派掌管文书的姚圆和端一起进献贡品和表文。纲次派前京北府录事张仔在兴州的置口与吴曦会面,吴曦表示自己真心归顺朝廷,没有其他想法。张仔请求吴曦以自己的官职作为回报,吴曦就把所有官职都交给了他,还献上了阶州。

朝廷觉得吴曦刚投降,依靠我们大宋作为后盾,想先拿下襄阳,作为蜀汉的屏障,于是就下诏让右副元帅匡先攻打襄阳。诏书大概说:“虽然陕西那边已经收复了四州,但吴曦的投降是我亲自经手的。自从大军出征以来,只有你的部队作战最卖力,比以前的人强多了。现在南征的事就交给你们了,区区俘虏不值得炫耀,如果你能为国家建立功勋,那不仅你个人会荣华富贵,你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尽荣华富贵。”匡先接到诏书后,就带兵前往襄阳。十二月,吴曦派果州团练使郭澄、仙人关使任辛献上表文,还有蜀地的地图和吴氏的家谱。

七月份的时候,皇帝召见完颜纲进京,任命他为陕西宣抚副使,还给他升了三级官。完颜纲回到军营后,吴曦派郭澄送来三份奏章:谢恩表、誓表和贺全蜀归附表。亲王和百官都来祝贺,朝廷也下诏书回复,还赐给了吴曦一份誓诏。郭澄朝见皇帝辞行的时候,皇帝对他说:“你们主人归顺朝廷,让整个蜀地都归附了,朕非常高兴。但是你们建国时间不长,担心宋朝军队会来侵犯,人心也不安定,所有应该做的工作我都已经委托宣抚使完颜纲去商量计划了。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立刻派人来报告。大定年间,你们主人曾经来朝见朕,到现在也过去好多年了,朕很欣赏你们主人的忠义,一直念念不忘,想得到他的画像,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现在我已经派使者去送封册了,等使者回来的时候再一起进献。你可以把这些话带回去告诉你们主人。” 皇帝下令任命同知临洮府事术虎高琪为封册使,翰林直学士乔宇作为副使。皇帝对高琪说:“你长期在边境地区出力,又博览群书,蜀地的人都知道你的威名,千万不要被财物贿赂打动,丢了大国的体面。你这次去办事,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要违反规定,胡乱生事。”

过了一段时间,宋安丙杀了吴曦。皇帝听说吴曦死了,就派使者责备完颜纲,诏书上说:“吴曦投降后,应该立刻占据仙人关,来控制蜀地,并且应该好好对待吴曦。你们不仅没有占据仙人关,还撤兵了,让宋安丙没有顾忌,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于是,皇帝追封吴曦为太师,命令德顺州刺史完颜思忠去招魂,把吴曦葬在水洛县,并让吴曦族兄端之子继承吴曦的爵位。皇帝还下诏书安慰陕西的士兵,大概意思是说:“你们从去年冬天开始,就出征作战,披坚执锐,冒着各种危险,攻下了山外好几个州,比起其他军队来说,你们的功劳确实很大。你们在边境驻扎了很久,非常辛苦劳累,但是赏赐还没发放,有关部门上报情况也不清楚,才导致这种情况。我已经下令增加赏赐,来报答你们的功劳。只是剩下的叛贼还没消灭,还需要继续平叛。我很关心你们这些将士,你们在外征战很久了,还没能解甲归田,我心里一直记挂着你们,日夜都睡不着觉。希望你们更加尽忠报国,奋勇杀敌,齐心协力,建立功勋;我会给你们高官厚禄,我一点也不会吝啬。”

宋朝又丢了阶州和西和州,完颜纲到了凤翔,朝廷下令撤回五个州的军队,退守重要关隘。同时,朝廷优待安置愿意迁移到内地去的五个州的百姓。朝廷还任命近侍局直长为四川安抚使。蒲察贞撤掉了黄牛戍的军队,宋军安丙乘机进攻,攻陷了散关,巩州钤辖兀颜阿失战死了。朝廷因此降了完颜纲一级,免去他的兵部侍郎职务,让他暂时担任宣抚副使。又派户部侍郎尼庞古怀忠去调查处理完颜纲以下的将领。怀忠还没到陕西,完颜纲和蒲察贞就偷偷派兵从昆谷西山养马涧潜入,四面围攻,重新夺回了散关,还杀了宋军的将领张统领和于团练。完颜纲派人报告了捷报,朝廷下诏书嘉奖他们,对蒲察贞等人的过失也不再追究。

八年后,宋朝献上了韩侂胄和苏师旦的首级,朝廷下令把陕西的关隘还给宋朝,宋朝就停止了进攻。完颜纲回到了京城。这一年,章宗皇帝死了,卫绍王继位,完颜纲被任命为陕西路按察使,后来官至尚书左丞。到至宁元年,完颜纲在缙山处理政务,徒单镒派人对完颜纲说:“高琪驻扎在缙山,很得人心,士兵们都很想打仗,您不如亲自去前线指挥,增兵作战,比在这里处理政务更有效。”完颜纲没听。徒单镒又派人劝说:“高琪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他取得的战功也就是您的战功。”完颜纲还是没听。完颜纲到了缙山后,结果大败。

胡沙虎杀进中都,把卫绍王软禁在卫邸,并派人给完颜纲的儿子安和写信,让完颜纲的亲信去召他回来。完颜纲回来后,被关押在悯忠寺,第二天,押到集市上,让张霖卿数落他丢失四川、在缙山战败的罪过,然后把他杀了。

贞祐四年,完颜纲的儿子,时任复州刺史的安和上书为父亲申冤,大致说:“我父亲完颜纲在章宗时期,招降了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收复了宋朝的五个州,吴曦也率领全蜀归顺朝廷。胡沙虎无缘无故杀害了他,还夺了他的官爵。”朝廷下令尚书省讨论此事,尚书省查阅了元年的诏书,诏书上说:“胡沙虎多次残害良将,指的就是像完颜纲这样的人。”于是朝廷追复了完颜纲尚书左丞的官职。他的弟弟叫定奴。

定奴和他哥哥完颜纲都很有名,一开始都是护卫,后来定奴被任命为平凉府判官,一路升迁,做到真定府同知。 跟着宰相仆散揆去打宋朝,被封为平南虎威将军。战争结束后,他升任河南东路副统军,又连升三级,当上了武胜军节度使,最后进入朝廷任右副点检。

大安二年,他升任元帅右都监,去救援西京,后来又改任震武军节度使。结果元帅奥屯襄打仗输了,定奴因为没按时到达战场,而且没如实汇报战败情况,被降职为河州防御使。后来他又升任镇西军节度使、河东北路按察转运使。宣宗皇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归德府知府。

贞祐二年,他又被任命为河南府知府,兼任河南副统军。没多久就升任河南统军使,兼任昌武军节度使。他还建议朝廷从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有能力的人去河北各州县做官。之后,他被任命为签枢密院事、殿前都点检,还兼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后来他又重新担任签枢密院事,代理枢密院事,同时兼任归德府知府,又兼任武宁军节度使,在徐州办公。 最后被召回朝廷,担任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兴定三年,他去世了。

章宗皇帝攻打宋朝那次,换了三个主帅,这可是兵家的大忌啊!宋朝居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取得胜利,真是不可思议!韩侂胄心高气傲,见识短浅;苏师旦能力不足却承担重任,他们把燕京、蓟州都丢了,南北朝野都骂他们是奸臣,这是为什么呢?完颜匡、完颜纲都是泰和年间立下大功的人,可是完颜匡在大安年间犯了大错,完颜纲在至宁年间也出了问题,看来荣华富贵真是容易迷惑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