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保衡,字宗尹,是云中人,他老爸苏京是辽国的进士,当过西京留守。后来宗翰带兵打到西京,苏京投降了。过了很久,苏京病重了,临终前把苏保衡托付给了宗翰。苏京死后,宗翰向朝廷推荐了苏保衡。朝廷赐苏保衡进士出身,让他当了太子洗马,后来又调到解州当军事判官。 当时左监军撒离喝驻军陕西,就请苏保衡到幕府里帮忙,参议军事,苏保衡官职也一步步升到同知兴中尹。

天德年间,要修缮中都,张浩推荐苏保衡负责督工。后来苏保衡又当了大兴少尹,负责督造皇陵。之后又升任工部尚书。海陵王带兵打宋朝,苏保衡跟徐文等人一起在通州造船。海陵王在郊外打猎,顺便去通州看看造船的进度。战争爆发后,苏保衡被任命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率领水军出海,直奔临安。结果宋军的袭击,在海上打败了,副统制郑家战死了。

大定二年,苏保衡被召回中都。当时山东盗贼四起,契丹人攻打临潢等州郡,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就派苏保衡去山东安抚百姓,同时派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去安抚临潢,还拨发粮仓的粮食救济灾民,没衣服穿的给钱,官府粮食不够的,就收购粮食来补充,没老婆的,要登记造册上报。 安抚完山东后,苏保衡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他又和工部尚书宗永、兵部侍郎完颜余里一起,去河南、山东、陕西调查屯田的士兵,那些曾经打败过强敌,或者在攻城野战中立过大功的士兵,都要登记造册上报。 对那些以少胜多,或者实力相当却能率先登城击败敌人的士兵,正军和穿盔甲的阿里喜,官职都升一级;猛安谋克根据功劳上报尚书省;那些曾经跟随海陵王军队到淮河打仗的,也允许上报升迁奖励。

仆散忠义带兵攻打宋朝的时候,保衡在关中担任户部尚书,还兼任纠察使,皇帝授权他可以便宜行事,处理政务。他罢免了十多个不守法的州县长官。邠州刺史傅慎微得罪了当权者,被诬陷下狱,差点被处死,保衡极力营救才让他免于一死。后来保衡升任太常卿,又升任礼部尚书。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宋朝请求议和,皇帝下令保衡前往南京,与仆散忠义一起商议和议的具体事宜,并执行和议。回京后,他被提升为右丞。四年后,宋朝再次请求议和,军队班师回朝,保衡也回到了京城。早些时候,宫中有个叫称心的宫女纵火,烧毁了十六座宫殿,因为当时正值用兵,国库空虚,所以没有修复宫殿。等到和议达成后,皇帝下令保衡负责监督宫殿的修缮工作,并派少府监张仲愈去南京取回宫殿的设计图纸。皇帝听说后,对保衡说:“把张仲愈叫回来。民间会说朕效仿正隆年间的奢靡之风啊!”

六年冬天,保衡生病了,请求退休,皇帝没同意。皇帝派敬嗣晖传达旨意说:“你因为忠直被提拔到执政的地位,年纪还不大,头发也没白,就因为小病请求退休。好好调养身体,等病好了再回来处理政务。”没过多久,保衡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世宗皇帝当时正在郊外放鹰,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返回宫中,并且为保衡辍朝,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并下令有关部门为他举行祭祀。

翟永固,字仲坚,是中都良乡人。金太祖和宋朝约定一起攻打辽国,事情成功后,燕地归还宋朝。宋朝用经义和策论考试选拔人才,翟永固考中了第一名,被授予开德府仪曹参军。金国灭掉宋朝后,翟永固回到金国。天会六年,他参加词赋科考试,被授予怀安丞,后来又升任望云令,接着补任枢密院令史,被调到左副元帅宗翰的幕府做幕僚。翟永固家里很穷,请求外放做官,宗翰很欣赏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还给了他三千贯钱,并向朝廷推荐他,让他代理左司郎中。后来他被任命为定武军节度副使,又历任同知清州防御使,最后进入朝廷担任工部员外郎。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又被起复为礼部郎中,最后升任翰林直学士。

海陵王篡位后,宋朝派使臣来金国贺新年,到了广宁府。海陵王就派使者把废立的事情告诉宋朝使臣,然后把他们送回去了。他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完颜思恭去告诉宋朝使臣这件事,永固当副使,还让永固暗中观察宋朝人的动静。使者回来后,永固被升为礼部侍郎。过了一段时间,永固负责管理燕京宫室的修缮工作。他建议在殿墙上画《无逸图》,但是海陵王没同意。

不久,永固升任太常卿,负责考试。贞元二年,考进士,出的题目是《尊祖配天赋》。海陵王觉得永固是在揣测他的心思,就把他叫来问:“这赋题不合朕的心意啊。我祖宗在世的时候祭天会行礼吗?”永固回答说:“会。”海陵王说:“难道活着的时候行礼,死了之后还要一起配享祭祀吗?”永固说:“古代有这样的例子,典籍里都记载着呢。”海陵王说:“像桀、纣那样也做过,你也想让我这样做吗?”于是,永固和张景仁都被打了二十杖。而进士张汝霖在赋中第八句写道:“方今将行郊祀。”海陵王质问他:“你怎么知道我要举行郊祀?”也把他打了三十杖。

过了一阵子,永固升任礼部尚书,还被赐予了笏头球文金带。后来又改任永定军节度使。正隆二年,朝廷规定二品以上官员降级,但是永固官阶是光禄大夫,却没降级,这是对他的一种特殊恩宠。之后,他被提升为翰林学士承旨,和直学士韩汝嘉一起被召进内殿,海陵王问他们要不要亲征宋朝的事。永固回答说:“宋朝和我们朝廷本来没有冲突,打仗名不正言不顺。就算可以打,也不用皇上您亲自去,派个将帅就行了。”这话就惹恼了海陵王,永固于是请求退休。正隆四年正月丁巳日,海陵王在永寿宫设宴款待四品以上官员,永固走到殿门口,海陵王就当着大家的面宣读了批准他退休的诏书,永固就回家养老了。

大定二年,他被重新起用,担任尚书左丞,他请求按照旧例设立廉察官吏,整顿正隆年间官吏的污吏,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第二年,他上表请求退休,皇上没同意。他被免职,改任真定尹,并被赐予通犀带。尚书省奏请,永固身为前执政官员担任真定尹,他的伞盖应该用什么制度,皇上说:“用执政官员的制度。”于是就定为法令。五年后,他又恳求退休,皇上准许了。六年后,他去世了。

魏子平,字仲均,是弘州人。他考中了进士,先是在五台当主簿,后来一步步升迁,当上了尚书省令史,大理丞,左司都事,还做过中都转运使同知和太府监。正隆三年,他被派去给宋朝皇帝祝寿。当时金海陵王正计划攻打南宋,魏子平回朝后,海陵王问他南宋的情况,还问:“苏州和咱们大名府,哪个更好?”魏子平回答说:“江南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夏天穿蕉葛衣服都觉得热,怎么能和大名府相比呢?”海陵王听了很不高兴。

后来金世宗继位,魏子平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大定二年,丞相仆散忠义攻打南宋,在南京设立了元帅府,魏子平负责后勤运输,皇上还给了他一面金牌和六面银牌,让他全力以赴。之后他升迁为户部尚书。大定六年,他又一次被派去给宋朝皇帝祝寿,金世宗说:“派你去宋朝,以后就别再去了。你以前在河南负责军需,立下了功劳,所以这次破格提拔你。”

过了一段时间,魏子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问他:“古代实行‘什一税’(收取十分之一的税)老百姓就能生活富足,现在收取百分之一的税,老百姓却还是生活贫困,这是为什么呢?”魏子平回答说:“古代的‘什一税’是收取公田的收入,现在没有公田,而是向私人田地收税,这方法不一样。古代还有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的区别,中等田一年可以休耕,下等田两年可以休耕。现在却把所有田地都按上等田的标准收税,所以老百姓才这么穷困。”

皇上又问:“现在边防士兵逃亡或死亡,就按照家产多少来让富户补上,这样可以吗?”魏子平回答说:“富家子弟大多愚笨懦弱,根本派不上用场。那些戍卒每年都无休止地索要钱财,富户的家产很快就会被掏空。如果按照家产多少来征税,不如招募那些勇敢善于骑射的人,不够的话再从富户子弟中补充,这样既能保证军队有可用之才,也能避免有人失职。”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海州抓捕了八十多个盗贼,贼首是海州人,他的哥哥现在是南宋的军官。皇上听说后,对宰相说:“和南宋的友好关系,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宿州、泗州一带的汉军,应该用女真兵来替换。”魏子平说:“当初签订的盟约上写着,边境州县除了原有的射粮军和巡逻士兵外,不得再增兵驻守。”皇上说:“这是换防,不是增加驻军。”

皇上说:“前几天我下令,内朝六品以上官员,外朝五品以上官员,都要举荐人才。到现在还没听说有人举荐,难道是没有人才吗?我看啊,是知道人才却没举荐。” 子平说:“请您下令,凡是负责举荐官员的,每次任职都必须举荐一人。”

泽州刺史刘德裕、祁州刺史斜哥、沧州同知讹里也、易州同知讹里剌、楚丘县令刘春哥,因为贪污受贿而获罪,皇上想把这件事昭告天下,丞相守道认为这样做不妥,皇上就问子平:“你怎么看?” 子平说:“我听说,惩罚一个就能警示一百个,陛下您当然应该这样做。”皇上说:“对。”于是就下了诏书。

宋朝人在襄阳汉江上建造了三座浮桥,南京统军司知道了这件事就上报了朝廷,皇上问宰相们:“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子平说:“我听说襄阳的柴草,都是从江北运过去的,大概就是为了这个吧。”皇上说:“我和你们一起治理天下,应该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治理。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去治理,那就太晚了。” 河南统军使宗叙请求觐见,奏报边境的情况,皇上让负责记录起居的粘割斡特剌去询问情况。宗叙说:“从边境来的报告和宋朝投降的人说,宋国正在调兵遣将,招募百姓,运输粮草,修缮城池,建造战船和浮桥,军队也转移到了江北。自打和议之后,就撤销了制置司,现在又重新设立了。商州、虢州、海州都有奸细出没,这不得不防。我曾经向枢密院报告过,他们却当成一般的公文处理,所以我想亲自来向皇上禀报。”斡特剌召集所有报告边境情况的人来询问,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到了边境上,才知道襄阳的浮桥原来是用来运送柴草的,正如子平所料。回来后就向皇上做了汇报。皇上下令,凡是谎报边境军事情况的,处以两年徒刑,告发属实者,赏赐五百贯钱。

皇上问宰相们:“祭祀宗庙要用牛,牛辛勤耕作,对人有功,杀牛祭祀合适吗?” 子平回答说:“只有天地宗庙才用牛祭祀,这是为了区别其他祭祀的礼仪。”

十一年,子平被罢免,改任南京留守,不久就退休了。十五年,他又被起用为平阳尹,不久再次退休。二十六年,子平在家中去世。

孟浩,字浩然,是滦州人,在辽朝末年考中了进士。金朝天会三年,他当上了枢密院的令史,后来又调到平州当观察判官。到了天眷年间,他被选进了元帅府当差,然后升任归德府少尹,还做过行台吏部郎中,最后进了户部,当上了员外郎,后来又升了郎中。

韩企先当宰相的时候,提拔了一批当时有才能的人,都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孟浩和田瑴都在尚书省工作,田瑴做了吏部侍郎,孟浩当了左司员外郎。孟浩负责选拔官员,他很擅长衡量人的能力,能区分贤才和庸才,他提拔的都是好人。但是,蔡松年、曹望之、许霖这三个人都是小人,他们想巴结田瑴,但田瑴看不上他们,拒绝了他们。蔡松年是蔡靖的儿子,蔡靖带兵守不住燕山,最后导致宋国战败,田瑴经常因此批评蔡松年。蔡松年以前在行台省的时候,很会拍马屁,很讨宗弼的喜欢。后来宗弼当权了,就提拔蔡松年当了刑部员外郎。曹望之在尚书省当都事,许霖在尚书省当令史。他们都怨恨田瑴等人,经常在宗弼面前说田瑴的坏话,凡是和田瑴关系好的人都成了他们攻击的目标。

韩企先生病了,宗弼去探望他。那天,田瑴也在韩企先那里,听说宗弼来了,知道宗弼讨厌自己,就躲了起来。宗弼问韩企先:“丞相您年纪大了,还生病了,谁可以接替您当宰相呢?”韩企先推荐了田瑴。但是,宗弼事先听信了蔡松年的谗言,对韩企先说:“这些人应该杀掉。”田瑴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身冷汗。韩企先死后,田瑴被贬到横海军当节度使。

有个叫龚夷鉴的人,因为犯了错被开除了官职,后来遇上大赦,就去吏部请求恢复官职,想得到赦免。田瑴那时已经被贬到横海了,吏部官员把龚夷鉴的事告诉了田瑴,田瑴就擅自改了日期盖章给他赦免。许霖当时在尚书省负责大赦的事务,行台省工部员外郎张子周以前和田瑴有仇,因为事到京城,偶然知道了龚夷鉴赦免的事,就唆使许霖揭发田瑴,说田瑴擅权专政。朝廷下令审问,最后判田瑴、奚毅、邢具瞻、王植、高凤庭、王效、赵益兴、龚夷鉴等人死刑,他们的家属和来往密切的孟浩等三十四人全部被流放到海边,大赦令也不管用了。天下人都觉得这件事很冤枉。

后来,金世宗在熙宗当皇帝的时候,才知道田瑴的案子都是蔡松年等人陷害的。天德年间大赦,孟浩等三十二人得以回到家乡,很多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孟浩、田瑴的哥哥田谷、王补、冯煦、王中安还活着。大定二年,他们被朝廷召见,恢复了官职。孟浩当了侍御史,田谷当了大理丞,王补当了工部员外郎,冯煦当了兵部主事,王中安当了火山军事知事,孟浩后来又当了右司员外郎。

老张啊,为人特别实在,有什么话都直说,从不藏着掖着。皇上特别欣赏他的忠诚,经常在大臣们面前夸他。后来老张生病了,就请求外放,结果被任命为祁州刺史,然后就退休回家了。过了七年,皇上又起用他当御史中丞。那时候老张年纪已经很大了,皇上破格提拔他。仅仅过了两个月,皇上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按照惯例,从来没有人能直接从御史中丞升到执政大臣的,老张就推辞说:“皇上破格提拔我,我实在不敢当啊!”皇上说:“你从刺史退休后,朕又任命你为中丞,国家用人,哪能拘泥于官阶次序?你公正忠诚,勤于职守,即使年纪大了,还能为国家效力几年,朕考虑这件事很久了。”老张就叩头谢恩。

就这样,老张从一个退休的刺史,一路被皇上破格提拔,最终成为了参知政事。皇上对他的器重可见一斑,也体现了皇上知人善用的能力。 老张的忠诚和正直,也赢得了皇上的信任和敬重。 这真是个令人敬佩的故事啊!

皇帝世宗下令要给太子在东宫凉楼增建宫殿,孟浩谏言说:“太子既是儿子又是臣子,如果他的住所和皇上的宫殿一样气派,恐怕不太合适,应该给他树立节俭的榜样。”皇帝说:“好!”于是就取消了修建计划,然后对太子说:“我想到汉文帝的节俭,心里一直很敬佩,你也可以效仿他。”没过多久,太子生日,皇帝在东宫宴请群臣,赏赐丞相志宁大玉杓和五百两黄金,然后对大臣们说:“你们能立功,朕也会这样重重赏赐。”他又说:“参政孟浩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从监察御史做到宰相。你们要是也能这样,朕也会破格提拔你们。”

世宗皇帝曾经说过:“女真人本来崇尚质朴,如今的风俗却一天不如一天,我很担忧啊。”孟浩回答说:“我四十年前在会宁的时候,那时的风俗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正如圣上所说。”皇帝说:“你是老臣了,当然知道。”皇帝对宰相们说:“宋朝的前废帝叫他叔父湘东王‘猪王’,还拿猪肉喂他,把他扔进泥里,以此取乐。这些都记载在史书上,就是为了劝诫人们向善,惩罚作恶。金海陵王让近臣负责史书的记录和注释,那些记录和注释都不清楚,当时发生的事情,正史里都没记载,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事还要去查访书写。”孟浩回答说:“好的史官应该秉笔直书,该记载的都要记载。如果皇帝自己不看史书,那些负责记录和注释的臣子才能做到秉笔直书。”

孟浩又上奏说:“自古以来,没有赏罚分明就能治理好国家的,没听说过。国家赏罚的事情也很多,但天下人都不知道。请求以后凡是赏功罚罪的事,都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公布出来,让好人知道应该继续做好事,坏人知道应该害怕而自我警惕。”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孟浩升任尚书右丞,兼太子少傅。后来他被罢官,做了真定尹,皇帝说:“你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头很好,善于治理军民,不要轻易说退休。”还赏赐给他一条犀牛皮带。十三年后,孟浩去世了。田谷从大理丞做起,官至同知中京留守,最后做到利涉军节度使。

公元1208年,金章宗皇帝下令尚书省说:“以前吏部侍郎田瑴他们都是正直的官员,却被小人用结党营私的罪名陷害,因此获罪。世宗皇帝重用孟浩当右丞,当时在职的都被重用了,但去世的还没追封,这件事你们来讨论一下,把意见报上来。”

张汝霖上奏说:“田瑴专权结党,上上一朝就已经定罪了,大家都觉得判决很公正。现在要追赠官爵,恐怕起不到警示作用。”张汝霖是前朝的大臣,曾经参与顾命大臣辅政,章宗刚即位的时候,还不敢轻易违背他的意见,所以章宗对他说:“既然你认为不行,那就先放一放吧。”其实,张汝霖和蔡松年是朋友,所以他故意刁难田瑴。

张汝霖死后,章宗再次下令尚书省说:“自从田瑴结党事件之后,做官的人都以此为戒,只顾着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先帝知道田瑴他们没有罪,就重用了活着的人,有的甚至提拔到宰相的位置,其次还有当节度使、防御使、刺史的。那些已经去世的人却还没追封,他们的子孙还在编户齐民里,朕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为了表彰贤能,彰显善行,无论存亡都要一视同仁,应该继承先帝褒奖忠直之人的做法,同时给予抚恤,以激励风俗。根据田瑴一案,除了已经叙用的人之外,那些未曾任职就去世的人,都恢复他们的原官爵。他们的子孙如果因为父祖被牵连而被罢官的,也一并恢复官职。那些应该追复爵位的人的子孙,如果还没得到荫叙的,也都要给予相应的恩典。”

梁肃,字孟容,是奉圣州人。从小就特别爱学习,夏天晚上读书,经常到天亮才睡觉,他妈妈葛氏经常把蜡烛吹灭阻止他。金天眷二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平遥县主簿,后来又升迁到望都、绛县当县令。因为为人清廉,被调到尚书省当令史。之后又升任定海军节度副使,接着改任中都警巡使,最后升迁为山东西路转运副使。

在参与汴京宫殿的修建工程时,梁肃负责管理劳役事务。他还曾经代理大名府少尹的职务。正隆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大名府境内盗贼四起,很多老百姓被牵连卷入其中,无法自证清白,被关进大名府监狱的有好几千人。梁肃到任后,认真调查核实案情,最终释放了大部分人,大概有八九成吧。

大定二年,宛平人赵植上书皇帝说:“前些日子,正隆年间重用宦官,少府少监兼上林署令胡守忠凭借运气和关系,巧取豪夺民财。而以前的蓟州刺史完颜守道和以前的中都警巡使梁肃,他们勤勤恳恳,清正廉洁,希望皇上能提拔他们。”结果,胡守忠被免去了少监的职务,完颜守道从滨州刺史被召回朝廷,担任谏议大夫,梁肃则从山东西路转运副使升任大兴府少尹。

梁肃上书皇帝,说:“现在国家财政困难,这可不是仅仅因为边防军队的开支大。吏部按照常规调派官员到漕运部门担任僚属,都是一些年老资历高的官员,大多不称职。我认为,凡是军功出身、进士出身或者凭荫封当官的人,只要他们了解钱粮的利害关系,能够让国家财政充裕而不损害百姓利益的,都应该允许他们自己上书自荐。然后从中挑选可用之才,委以职务。每五年,就让吏部全面检查各地有没有水旱灾害和屯兵情况,根据增减情况来考核官员的升降。从汉武帝时期启用桑弘羊设立酒专卖制度开始,民间粮食每年被酿酒消耗的比例,往往达到十分之二三。应该禁止全国酿酒,从京城到州郡的官府,仍然禁止私酿私卖酒出城。至于县镇乡村,暂时停止酿酒。” 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三年过去了,梁肃抓蝗虫的事没完成目标,结果被贬到川州当刺史,还降了一级,直接免职了。皇上在便殿召见了左谏议大夫奚吁、翰林待制刘仲诲和秘书少监移剌子敬,跟他们聊聊古今大事。过了一会儿,奚吁不慌不忙地说:“梁肃这个人挺有才能的,降职处分太重了。”皇上说:“你说的对。”于是就重新任命梁肃为河北东路转运副使。那时候,金国窝斡之战刚结束,军队缺粮少饷,皇上就下令让梁肃负责解决边境的军粮问题。他给肇州、北京、广宁的盐场发了公文,允许老百姓用米换盐,这样一来,军民都得到了好处。

第四年,梁肃检查了东平、大名两路的人口户籍和物力资源,他的报告很公正合理。其他官员去检查的时候,都喜欢故意刁难,多收税,多要东西,好邀功请赏,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就下令,以后各地检查都得按照东平、大名两路的标准来,这才算稳定下来。

第七年,梁肃的父亲去世了,他丁忧离职。后来朝廷又起用他做都水监。黄河在李固决堤了,皇上派梁肃去看看情况。梁肃回来后上奏说:“决口那边的水占六成,老河道的水占四成。现在如果堵住决口,恢复老河道,那河水就成一股了,要是再决堤往南,南京就危险了;要是再决堤往北,山东、河北都得遭殃。不如就在李固决口南边筑堤,让黄河分两路流,这样就能减缓水势。”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大理卿的位置空出来了,就让他来担任吧。尚辇局(负责皇宫车辆制造的机构)的石抹阿里哥和钉铰匠陈外儿,合伙偷了宫里造车的银钉。因为石抹阿里哥是监工,所以他被认为是主犯。其他官员都说是陈外儿是主犯,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皇上说:“罪行还算轻,都免死吧,判五年苦役,并且开除公职。”

那时候,东京城很久都没好好治理了,皇上亲自挑选他担任东京留守的副职。后来又升迁为中都转运使,之后又当上了吏部尚书。他上书皇上,谈论台谏官的选拔问题,主要意思是说:“从大夫到监察御史,从大夫到拾遗,这些台谏官员,陛下您应该亲自挑选,不能交给宰相去办,否则可能会因为徇私情而堵塞言路。”皇上很欣赏他的建议,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又请求皇上禁止奴婢穿戴丝绸衣服,皇上说:“最近我已经禁止奴婢穿戴金饰了,这件事可以逐步实行。”

他推荐同安县主簿高旭担任平阳酒务使,但是他上奏说:“明君用人,一定要根据他们的才能来安排职务。高旭是读书人,擅长治理百姓,让他去酒肆里管酒税,他可做不来。我认为各道的盐铁使还是应该像以前一样,文武官员共同担任,而酒税使的副手,应该从那些在三场考试中都取得优异成绩的官员中选拔。”皇上说:“很好!”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宋朝皇帝多次请求免除接受国书的繁文缛节,金世宗就是不同意。后来,大兴尹璋担任正旦使,宋朝皇帝竟然派人到驿馆强行索要国书,并且重金贿赂他。尹璋回国后,被杖责一百五十下,革职除名。这事儿闹得挺大。

为了弄清楚这事儿,金朝派梁肃去宋朝详细询问情况。梁肃在国书里大概这么写道:“咱们两国盟约里写得很清楚,宋朝皇帝只用在国书上加上‘皇’字,免去上表称臣、自报家门、再三叩拜这些繁琐的礼仪,岁贡也减少一些,就按以前的规矩来,金朝皇帝亲自接见使者,接受国书。这些礼仪约定下来已经十年了。现在知道宋朝元旦的使者到了金朝,却没按照礼仪接见,反而在驿馆强行索要国书,这符合一个侄国应有的礼仪吗?我们特来详细询问此事,希望宋朝能如实相告。”

梁肃到了宋朝,宋朝皇帝果然按照约定,亲自接见了使者并接受了国书。梁肃回国后,带回了宋朝皇帝的回信,信里大概写道:“侄国宋朝皇帝谨致敬意,写信给叔父大金应天兴祚钦文广武仁德圣孝皇帝。十年来,我们一直遵守盟约,没有丝毫违背,只是在礼仪方面,希望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更何况,您还亲自接受了我们的国书,这让我们非常感动。鉴于舆论压力,我们多次恳切请求,趁着元旦使者来访的机会,我们协商后决定妥协。感谢您派人来询问,我们先表达一下我们的诚意,其余的事情就由使者梁肃来向您禀报了。”

梁肃回到泗州,先派都管赵王府长史驼满蒲马进宫奏报。金世宗非常高兴,想提拔梁肃当执政大臣,但是左丞相良弼说:“梁肃可以当宰相,但是如果因为宋朝退让就提拔他,以后宋朝人就会轻视我们了。”金世宗听了良弼的话,打消了这个念头。

过了很久,梁肃担任济南尹,上书朝廷说:“历代的刑罚轻重不一,汉文帝废除了肉刑,犯了徒刑的人戴着脚镣服役,服役期满释放,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丁,可以减轻刑罚,改为杖刑。现在沿用辽朝的旧法,判处一年徒刑的要杖责一百下,这是一种罪两种刑罚,刑罚之重,莫过于此。现在天下太平已久,应该采用适中的刑罚,但是有关部门仍然沿用严厉的刑法,我对此深感痛心。从现在起,判处徒刑的人,只让他们服劳役,不再加杖责。”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没过多久,梁肃就退休了。可没过多久他又被起复,当上了彰德军节度使,后来又升任参知政事。皇上对身边的官员说:“梁肃凭借清廉的政绩升迁到如此重要的职位,也算是给那些清廉的官员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啊!”

梁肃上奏道:“汉朝的羽林军,个个都通晓《孝经》。现在咱们的亲军,就相当于汉朝的羽林军。我想请求皇上,每百户亲军赏赐一部《孝经》,让他们学习诵读,这样他们就能明白臣子的道理,他们的行为举止,也能反映到他们的工作上。”皇上说:“很好!人的行为,没有比孝顺更大的了,这还得靠教育才行。”于是下令,把《孝经》赏赐给护卫军。

梁肃接着又上奏说:“现在一斗米要三百钱,百姓都快饿死了,主要是因为钱太难得了。照理说,全国每年收入超过两千万贯,每年剩余的也有上千万贯。那些官府作坊和百姓上缴的钱,可以减少几百万贯。官府作坊可以接受粮食布匹抵税,用来支付官兵的俸禄,这样钱就能流入民间,让钱稍微好弄一些。”皇上说:“那些欠款的官府作坊,允许用实物抵债,可以。”

皇上,我给您上奏章,说说怎么增加收入,合理开支,一共八件事。第一,裁撤随司通事这个职位;第二,裁撤酒税司的那些看守关卡的人;第三,天水郡王的本族人都已经不在了,剩下的都是远亲,可以停止对他们的供养;第四,精简随司契丹籍的官员;第五,取消盐醋专卖,让老百姓都能从中受益;第六,适当降低盐价,这样私盐就卖不出去了,老百姓也不会犯法了;第七,允许各地酒税可以用其他物品抵缴;第八,今年丰收,请求大量收购粮食,让钱财流通起来。

皇上说:“赵家皇族供养这件事,是国家的美好政策,不能取消。其他的七件事,你们宰相好好商量商量,再告诉我。”皇上又说:“我在位二十多年了,吸取了海陵王的教训,多次进行改革,难免也会有错误的地方,你们要认真地向我提出来。”

我说:“正职官员被派出去办事,代理官员犯了错误,正职官员回来后,以往都是直接免职了事,这样一来,那些人往往就敷衍了事,根本不认真工作。我建议在县令中留下十个人,专门负责临时差遣,不要再派正职官员出去了。”皇上说:“从今以后,如果代理官员犯了错误,即使正职官员已经回来,但他的本职工作还没安排好,就不要免他的职。”我说:“是,我明白了。”

我跟宰相汇报完工作,出来后,我跪下说:“春秋季节打猎,虽然是古代的礼仪,但圣人也告诫过要节制。陛下您年纪大了,现在又是寒冷的季节,却经常在山林间驰骋狩猎。在宫殿里好好休息,也足够舒心养神了,希望您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多加保重啊!”皇上说:“我的几个儿子正年轻力壮,让他们练习武艺,所以才经常去狩猎。”

邓秉钧跟皇帝说了四件事,其中一点是说很多官职空缺,按资历提拔又选不上合适的人。皇帝就问宰相张汝弼:“按资历提拔已经很久了,就这样吧?”张汝弼说:“不行啊!比如辽国灭亡,这不算什么大事,但他们用人的方法是,一个人做了四十年的官,没犯过错,就让他当节度使,哪一定要按资历来呢?”皇帝说:“做了四十年的官,人都老了。应该考察他们的政绩,好的就提拔,过段时间再考察,好的再提拔,这样就能选到合适的人,也不会耽误事情。”张汝弼说:“您说的对。”

张汝弼还跟皇帝说,盗贼一直没断,建议不要禁止百姓拥有兵器。皇帝问:“到处都有兵器,利害关系怎么样?”张汝弼说:“其他地方另说,中都到路上,农民自己有兵器好像也没什么害处。”皇帝说:“朕会考虑的。” 每次派使臣去宋朝,宋朝都会送礼物,大宋使者能收到二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银,副使就一半,其他的布匹之类的礼物也很多。后来要筹措这些礼物的费用,张汝弼自己担任过使臣,知道以前收到的礼物很多,就带头多出了六十多贯钱,大家都很赞扬他。

二十三年,张汝弼请求退休,皇帝对宰相说:“梁肃说话直率,是个正直的人。你们知道却不说,朕很看不起你们。不过,肃老了,应该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张汝弼再次退休。皇帝还把他的儿子张汝翼安排到宫门当个小官。二十八年,张汝弼去世,谥号“正宪”。

移剌慥,原名叫移敌列,是契丹虞吕部人。他契丹文和汉文都通晓,被尚书省聘为契丹文书吏,后来升迁很快,当上了右司都事。正隆年间南征时,他还兼管契丹文和汉文两个部门的事务。大定二年,他被任命为真定少尹,后来进京当了侍御史。他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又被起复为右司员外郎,后来官至陈州防御使。后来左丞相纥石烈良弼退休了,皇帝问:“谁可以代替他?”纥石烈良弼说:“陈州防御使移剌慥,为人清廉干练,忠诚正直,我比不上他。”于是皇帝就召见移剌慥,让他当了太府监,后来又改任刑部侍郎。

十九年的时候,朝廷把包括“按出虎”在内的八个猛安部落,从河南迁到了大名、东平一带。 后来他又当上了大理卿,皇上还下令让他负责修订法律条文。

一开始,皇统年间,人们参考了隋、唐、辽、宋的律令,制定了皇统律。后来海陵王那个暴君瞎改法律,搞得乱七八糟,有的罪名处罚不一样,有的轻重不分,有的条文重复出现,有的内容空洞冗余,官员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钻空子、玩弄法律。 他就把皇统年间的旧律和海陵王后来加的那些条文都找出来,认真地整理、校对,把不通顺的地方理顺,把繁琐的地方简化。 有些该有的规定条文中没写,他就用案例补充进去;有些地方完全缺失,他就用律法补充;那些律法没规定或者难以决定的问题,他就直接向皇上请示,然后确定下来。 那些皇上特别批示的,以及临时性的条例里,那些可以长期执行的,他就收录进去作为永久性的规定。 剩下的那些暂时还不能删掉的,就另编成一卷。 总共修订了一千一百九十条,编成十二卷。 书稿上交后,皇上就下令颁布施行,还赏赐了他不少银子和财物。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把山东的八个猛安部落迁到了河北东路,安置在酬斡、青狗儿这两个猛安部落以前住的地方,皇上还下令,那些没有牛耕地的,就给它们配发耕牛。 之后他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没过几个月,就升任御史中丞,同时兼任国史修撰,后来又升任刑部尚书,之后又改任吏部尚书。 没多久,他又被调任大兴尹。 皇上到上京去巡视,显宗留守京城,皇上还派人传话给他:“自从朕东巡以来,你治理京城治理得很好啊!朕过段时间要到春水那边去,你更要勤勉工作啊!” 皇上回来后,还赏赐给他一些鹅和鸭子。 后来他生病了,就告假在家,皇上还派御医给他看病。 病好后,他又当上了刑部尚书。 皇上从上京回来后,任命他为西京留守,后来又改任临洮尹,最后在那里去世了。

移剌子敬,字同文,原名叫屋骨朵鲁,是辽国五院人。他曾祖父霸哥当过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级别的高官;他父亲拔鲁也准备出任使官。后来,都统杲克在中京作战,辽国皇帝西逃,留下拔鲁负责押运辎重。结果辎重被抢了,拔鲁自剃头发,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子敬从小就爱学习,金朝皇统年间,著名学者移剌固修撰《辽史》,就把他招来当助手。 《辽史》完成后,子敬被任命为同知辽州事,相当于辽州的副行政长官。

辽州衙门原本就有自己的土地,每年能收几百贯钱的租子。历任州官都照例收取这笔租子,地主们也习以为常,从没想过要反抗。但是子敬却说:“咱们已经有公家的田地了,为什么还要再收百姓的田地呢?” 所以他坚决不收这笔租子。任期满了之后,辽州百姓想把他留在行台省,但没成功。天德三年,他被调到中央,担任翰林修撰,后来又升任礼部郎中。

正隆元年,金国派将领们去边境巡逻,皇帝下令让子敬监察战事。那些将军们打仗胜利后,按惯例会把战利品分给士兵,也会分一部分给监军。但子敬一分也没要。 回朝后,他去见海陵王,海陵王说:“你家境贫寒,却从不贪图小利,不接受战利品,朕非常欣赏你!”那些跟着子敬一起出征的官员,收到的战利品都被没收充公了。后来,皇帝又下令让子敬宴请各部门官员,并对他说:“一般宴请各部门官员都是由宰相来负责的,因为你之前工作出色,所以朕特地指派你。” 宴请结束后,子敬被升为翰林待制。

大定二年,子敬被任命为待制,参与修撰国史。当时,窝斡的余党散布在各猛安谋克(金朝军事组织)中,皇帝派子敬去安抚他们,同时还让他向猛安谋克以及州县的汉人宣告:不要再因为以前的战争互相残杀,怀恨在心,去伤害契丹人。 任务完成后,子敬被任命为秘书少监,兼任修撰起居注,继续参与修史工作。皇帝下诏说:“你博通古今,所以朕才委任你。” 皇帝经常召见子敬,和他讨论古今大事和国家政务,有时甚至会谈到半夜。子敬有一匹好马,平章政事完颜元宜想要这匹马,但子敬因为元宜是宰相,所以没给他。后来,完颜元宜请求退休,被调到东京,子敬这才把这匹马送给他作为饯行礼物。 大家都认为子敬的做法很正确。

那时候,仆散忠义攻打南宋,宋朝请求议和,但是和约的格式和疆界还没确定下来。耶律子敬和秘书少监石抹颐、修起居注张汝弼一起侍奉在皇帝身边。皇帝说:“宋朝皇帝求和,反复无常,说话喜欢夸大其词。”耶律子敬回答说:“宋朝人一向都是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来信里说海陵王在采石矶战败,大军北撤,按兵不动,好让全军安全退回。海陵王根本就没在采石矶战败,他们的欺骗手段就是这样。回信应该告诉他们,如果当初我们的军队渡过长江,宋国的领土,就一定是我们的了。”皇帝说:“他们用诡计欺骗,我们用诚实,就应该用道理来驳斥他们。”于是,耶律子敬被提升为右谏议大夫,起居注官职不变。

皇上到西京,州县官员都来朝见,而猛安谋克(一种军事组织)却不能按顺序排列入列。耶律子敬奏请说,军民应该同等对待,应该让猛安谋克也按顺序入列朝见。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责备了宣徽院。到了端午节朝会的时候,皇上就按照耶律子敬的奏请执行了。耶律子敬又说,山后的禁猎区太大了,妨碍了百姓耕种,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就把四面禁猎区划给百姓耕种。耶律子敬升任秘书监,谏议大夫和起居注官职依然不变。

耶律子敬推荐同知宣徽院事移剌神独斡、兵部侍郎移剌按答,以及太子少詹事乌古论三合来代替自己担任要职,皇上没有同意。耶律子敬和同签宣徽院事移剌神独斡一起侍奉皇上,皇上说:“亡国后的辽国人没有忘记旧俗,我认为这是对的。海陵王学习汉人的风俗习惯,这是忘本。如果按照我们国家的旧风俗,四境就可以没有忧患,这是长久之计。”世宗皇帝将要前往凉陉,耶律子敬和右补阙粘割斡特剌、左拾遗杨伯仁一起奏请说:“车驾到达曷里浒后,西北招讨司被限制在行宫附近。请求把他们迁到边境上,以加强防御。”皇上说:“很好。”于是下诏书给尚书省说:“招讨司可以迁到边境上,负责治理蕃部事务。都监撒八仍然在燕子城负责治理猛安谋克事务。”

皇上跟大臣们讨论古代帝王贤明与否的事儿,子敬就上奏说:“皇上您跟宰相商量事情,绝对不能不让史官知道。”皇上说:“你说的对。” 然后子敬就升迁了,当了枢密院签书枢密院事,还参与修撰国史,后来外放当了河中府尹,之后请求退休。河中地热,皇上担心子敬受不了暑热,就把他调到兴中府当府尹。子敬的女儿从懿州来兴中省看他,路上遇到了强盗,把她的行李几乎都抢光了,但后来又都还给了她,强盗还道歉说:“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这是府尹家的人,府尹对百姓有恩德,我们怎么忍心去侵犯呢?” 后来子敬又先后被调任咸平府尹和广宁府尹。二十一年的时候,他退休了,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子敬曾经出使宋朝,还负责接收各部门进贡的物品,收到的礼物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他死的时候家里一点余钱都没有,他儿子还把房子抵押出去才凑够钱办丧事。

这段话是后人对子敬的评价:金朝的制度里,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这些职位被称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这些职位被称为执政。大体上是沿袭了唐朝的官制,但略有不同,制度的变革不同,这没什么好怀疑的。《尚书》里说:“领导者英明啊,辅佐大臣贤能啊,那么各种事情都能顺利进行啊。”又说:“领导者糊涂啊,辅佐大臣懒惰啊,那么所有事情都会失败啊。”宰相和执政,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苏保衡、翟永固、魏子平、孟浩、梁肃都是当时贤能的执政大臣。移剌慥和子敬都有才能,也赶上了好时候,但是官位却没那么高,这也都是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