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79年,皇上给大房山的神封了个官儿,叫“保陵公”。仪式可隆重了,戴八旒冕冠,穿七章的衣服,还有圭、册、香、币这些东西,派了个副使去主持仪式,就跟以前册封长白山一样正式。

那封官的文书上写着:皇上说:“古时候建国建都,都得找个有名的山川作为依托,显得气派。咱们大金朝定都燕京,往西看,这大房山巍峨挺拔,气势磅礴,云雨都从这儿出来,老百姓都仰望着它,祖宗的陵墓就依傍在这儿。想想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山神,都有祭祀的规矩,更何况这大房山,怎么能不给它封个官呢?所以,咱们给它封个比侯伯还高的爵位,配上相应的服饰,才够得上它的地位。现在派某某官员,带着这些东西去册封它为保陵公。各有关部门要记住,每年都要祭祀它。在大房山的范围内,不准砍柴、采药、打猎,这是命令!”

仪式结束后,派去山陵的使者完成了祭祀,山陵的官员又进行了一次祭祀,算是完成全部仪式。

大定二十五年,有人建议说:当年太祖皇帝征讨辽国的时候,骑马直接渡过了大江,江神帮忙,灵验得很,应该修建庙宇,加封爵位。

于是,就封江神为“兴国应圣公”,祭祀的仪式跟祭祀长白山一样隆重,册封的礼仪也跟当年册封保陵公一样。册文中写道:“当年我们太祖武元皇帝,奉天命,平定了辽国的残余势力,率军出征,到达大江边,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没乘船就渡过去了!即使是穆满渡江用的是大鼋和浮桥,光武帝渡河时河面都结了冰,跟太祖皇帝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在执徐年四月初夏,我巡视旧邦,来到江边,感慨万千,仰慕太祖皇帝开创基业,感谢江神显灵,到达上都后,我考虑如何才能隆重地表彰江神。古代,五岳被比作三公,四渎被比作诸侯,到了唐朝以后,甚至享受帝王般的尊称,这并非后世才有的说法,而是表彰功德的道理使然。更何况,大江发源于长白山,滋养着我们的帝都,实实在在是兴国之运,如果不封以更高的爵位,就无法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现在派某官某人,持节带着祭品,册封江神为‘兴国应圣公’,并命令有关部门,每年都要祭祀。唉!庙宇庄严,爵位已定,礼仪也做到位了!希望江神继续保佑我们国家,万世昌盛,您也能永远享受香火,岂不美哉!”

大定二十五年,皇上又下令,封上京护国林神为“护国嘉荫侯”,戴着七旒的冕冠,穿着五章的服饰,拿着信圭,还派人到庙里,用三献之礼祭祀。祭文写道:“那茂密的森林,真是壮观,方圆百里,都是您掌管的。庙宇已经建好了,侯爵位也封了,我们诚心祭祀,祈求您保佑森林更加繁荣昌盛。”从那以后,每逢七月七日,上京的幕僚官员中要有一人去上香,这成了规定。

大定十九年,有人建议说:泸沟河水势上涨,冲毁了百姓的田地,请求朝廷封神,赐予神号。主管礼仪的官员说,这在祭祀典籍中没有记载,很难办。后来,皇上特地封河神为“安平侯”,并建了庙宇。大定二十七年,皇上又下令,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由本县长官去祭祀,并将其列为法令。

大定十七年,都水监(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说:“阳武(地名)那边要打扫黄河神圣后庙,最好按照唐朝仲春祭祀五龙祠的规矩来办。”

这意思就是说,阳武那边的黄河神圣后庙要打扫了,建议按照唐朝仲春祭祀五龙祠的旧例来进行祭祀活动。

到了大定二十七年春天正月,尚书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又来报告说:“郑州河阴县的圣后庙,以前黄河水灾泛滥成灾,老百姓多次在那里祈祷,都灵验了,庙宇还因此被加封过庙额(庙匾上的题字)。现在因为再次祈祷,黄河才恢复了平静,所以请求皇上对圣后加封褒奖。”

简单来说,就是河阴县的圣后庙,以前每次黄河发大水,大家去庙里祈祷,都挺灵验的,这次也一样,所以请求皇上给圣后加个封号,表示感谢。

皇上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特地加封圣后为“昭应顺济圣后”,庙宇也改名为“灵德善利之庙”。并且规定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由河阴县长官亲自去祭祀,就这么定了。

这地方以前叫旺国崖,咱们太祖皇帝打辽国的时候,曾经在这里驻扎过。大定八年五月,改名叫静宁山,后来还在山上建了庙。

明昌六年八月,皇帝穿着冕服,用玉册册封山神为镇安公。册文中写道:“皇帝说:古时候的名山,都在祭祀典籍里记载着。轩辕黄帝时代,受祭祀的神灵就有七千多个。虞舜时代,对山神的祭祀每五年一次。这是因为山神对国家有益,所以一定要报答它的功劳。到了后来的帝王,就用徽章册封来表彰它们,就连岳镇之外的山神,也可能被加封爵位。所以太白山有了神应的称号,终南山有了广惠的称号。祭祀的礼仪出于道义,祭祀的事务要与时俱进,史书上记载的这些,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借鉴。朕继承了夏朝以来的和睦盛世,祭祀典礼都井然有序。朕特别看重这静宁山,它高耸于北方荒野,山崖和沼泽散发着灵气,暗中辅助着大地之母,它引导风云,与天帝的创造相协调。它是这一方土地的象征,万物都仰望着它,它南面直达都城,北面守护着边疆,绵延广阔,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地势险要,宫殿巍峨。过去辽国就依靠它来富国强兵,到了大定年间,我们才赐予它新的名字。先帝世宗皇帝,功勋昭著,德泽遍及百姓。他曾经在岁时来这里巡幸,不用动用武力,边境就安定了。风调雨顺,物产丰富,这是上天无限恩赐,也是山神灵验的象征。朕遵循先例,修缮祭祀典礼。考虑到先帝曾经驻跸此地,继承历代承平的景象,延续先帝的遗泽,以期得到山神的庇佑,特此赐予它尊号,并举行隆重的仪式。庙宇焕然一新,祭祀典礼庄重隆重。现在朕派遣使者某某、副使某某,持节带着祭品,册封山神为镇安公,并下令每年都要祭祀它。唉!祭祀典礼光辉灿烂,神灵感应灵验,愿它永远保佑我大金王朝的兴盛发达!山神啊,请您接受这份册封,这难道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吗?”

话说这麻达葛山啊,就是章宗皇帝出生的地方。他爷爷世宗皇帝特别喜欢这山,觉得山势雄伟,风水极好,所以就用这山的名字给章宗取名。后来这山又改名叫胡土白山,还在山上建了庙。明昌四年八月,皇帝穿着最隆重的冕服,拿着玉制的册子,正式封山神为“瑞圣公”。还下令抚州的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选个好日子去庙里祭祀,这成了规矩。

皇帝封山神的册文是这么写的:“皇帝说:国家的兴盛,都取决于上天的安排。天地运行的规律,只有顺应时机才能符合天意。山川百神,没有一个不尽职尽责的。精诚的祭祀能感召祥瑞,明智的君主才能继承先祖的基业,让国家兴盛。这麻达葛山,地势优越,灵气充沛,山脉绵延,直插云霄,汇聚了天地之精华,消除了灾难,带来了祥和。先祖的光辉业绩和美德,至今仍令人敬仰,他们在这里避暑纳凉,享受着安宁长寿的生活。我们继承祖先的遗志,遵循时令巡视,感念先祖的恩德,铭记先祖的教诲,从而获得福祉。想想章宗皇帝诞生之初,这山神就保佑着他,可见其灵验。但是以前祭祀没有章法,神灵没有庙宇供奉,这实在辜负了山神保佑我们的恩情。所以,我们特地赐名,修建了这座新庙宇,用精美的玉器记录下这份册封,用龟甲占卜吉日,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彰显神灵的威严。现在,我派使者某某和副使某某,带着祭品和册书,正式册封山神为‘瑞圣公’,并命令当地官员每年按时祭祀。哎!希望山神保佑我们国家昌盛,接受我们的诚心,保佑我们国泰民安!”

明昌五年正月,有人提议说:“叶鲁和谷神两位贤人创造了女真文字,请求皇上给他们追封爵位,并为他们建立祠庙,让女真人和汉人学生在祭拜孔子之后,也祭拜他们。” 相关部门说:“叶鲁不好祭祀,至于金源郡贞献王谷神,他已经配享太庙了,也不好再单独为他立庙。”皇上就下令,让大家再商量商量。

礼部官员说:“以前没有为创造文字的人在孔庙里立庙的先例,如果在孔庙后面或旁边另建个祠堂,让读书人去祭拜,也没什么问题。” 尚书省说:“这样的话,恐怕不能体现国家对功臣的厚待。” 最后,皇上就下令,按照为仓颉立庙在盩厔的先例,在 上京纳里浑庄为他们立庙,委派当地官员一人和当地千户春秋两季去祭祀,祭祀所需的一切物品,都由官方供应。

大定四年五月,很久没下雨了。皇上命令礼部尚书王竞去北岳祈雨,并派定州的长官和次官担任亚献和终献。 还在都城北郊选择吉日,遥祭岳神、镇神和海渎神,相关部门按照礼仪操办,祭品用酒、肉干和肉酱。 过了七天还没下雨,又去祭祀太社和太稷。 又过了七天,祭祀宗庙,还是没下雨,又像之前一样去祭祀岳神、镇神和海渎神。 摆放神位,摆放酒器,都按照正常的仪式进行。 酒器用葫芦做成,选择甘甜的葫芦去掉蒂做成酒杯。 祝文只写五岳、宗庙、社稷,其他的神就不写了。 又过了十天还没下雨,就下令关闭市场,禁止杀生,禁止使用伞和扇子,制作土龙来祈雨。 下雨之后要举行报答神灵的仪式,把土龙送入水中。

十七年夏六月,京畿地区长时间下雨,按照祈雨的仪式,皇上命令各寺庙道观举行法会祈祷。

金朝沿袭了辽朝的旧俗,在端午节、中元节和重阳节都要举行祭天仪式。端午节的祭天仪式在鞠场举行,中元节在内殿,重阳节则在都城外。祭天用的祭台,是用木头挖空做成像船一样的盘子,红色为底,上面画着云鹤图案。把这个盘子架高到五六尺,摆上祭品,然后全家人一起祭拜。如果皇帝祭天,会在常武殿上搭建祭台。

端午节那天,天一亮,祭祀用品就摆放完毕了,百官都列队等候在球场乐亭的南边。皇帝穿着朝服,乘坐辇车,由宣徽使引导,从球场南门进入,到达祭天台,然后下辇走到铺着垫子的位置。皇太子以下的百官都走到垫子前,宣徽使高喊:“拜!”皇帝行两次叩拜礼。然后上香,再次行两次叩拜礼。祭祀的食物和酒杯撤下后,皇帝又行两次叩拜礼。喝了福酒,跪着喝完后,又行两次叩拜礼。百官陪着皇帝一起行礼,然后由宣徽使引导皇太子以下的百官先退场。皇帝回到幄次换衣服,之后进行射柳和击球的活动,这也是辽朝的旧俗,金朝也沿袭了下来。

端午节祭天仪式结束后,球场上插上两排柳枝,射柳的人按照身份高低顺序排列,每个人用布帕标记好自己要射的柳枝,柳枝离地大约几寸高,削去树皮露出白色的部分。先由一人骑马在前引导,然后骑马的人用无羽的横镞箭射柳枝,射断柳枝后,还能用手抓住柳枝并骑马跑掉的人,成绩最好;射断但接不住的人,成绩次之;射到柳枝的青色部分,或者射到中间没射断,以及没射中的,都算失败。每次射箭都要击鼓助威。射柳结束后就是击球,大家骑着自己平时练习的马,拿着球杖。球杖有几尺长,前端像弯月。大家分成两队,争夺一个球。球场南边立着两根柱子,柱子上装有木板,木板下面开个洞作为球门,并在洞口加网做成球囊,能把球击入对方球囊的人获胜。也有人说,两队分别在球场两端,各有一个球门,互相击球,先把球击入对方球门的一方获胜。球的大小像拳头一样,是用轻便柔软的木头挖空,然后涂成红色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练习骑马和球技。活动结束后,皇帝会举行宴会,年年如此。

金国的跪拜礼,先把手袖子挽起来,微微低头弯腰,然后稍微往后退一点,跪下左膝盖,左右晃动胳膊肘,就像跳舞一样。每次下跪,袖子都要晃动,下摆拂过膝盖,上摆则要到达左右肩膀,这样要重复四次。 四次跪拜之后,再用手按住右膝盖,只用左膝盖单膝跪地,就算完成礼节了。金国话里,这种晃动胳膊肘的跪拜礼叫做“撒速”。

承安五年五月,皇帝下令给相关官员说:“女真人和汉人的跪拜次数,可以互相商量着来,你们好好斟酌一下。”礼部官员上奏说:“《周礼》里记载了九种跪拜礼,其中‘稽首’是最隆重的,是臣子拜见君主的礼节。我们请求从现在开始,穿朝服的时候就用汉人的跪拜礼,如果穿便服,就各自用本民族的跪拜礼。” 主管官员陈松说:“咱们金国的跪拜礼,沿用很久了,那是便服时的跪拜礼。可以规定穿朝服时行朝拜,穿便服时就用咱们金国的跪拜礼。”

平章政事张万公认为,跪拜礼就按大家习惯的来,没必要改。司空完颜襄说:“现在大家的发型和衣着都按照金国的制度,跪拜礼也应该用金国的,陈松说得对。” 皇帝于是下令:穿朝服的时候用汉人的朝拜礼,其他各种身份的人穿便服的时候,都用金国的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