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5年闰十二月,有关部门建议在上京修建社稷坛。到了金章宗大定七年七月,又有人建议在中都也建一个。社稷坛的建造是这样的:最外层围墙四面环绕,南边开一个神门,门有三扇。里面再建一圈围墙,东西南北各开一个神门,每个门也都是三扇,每个门前都摆着二十四支戟。四个角上都装饰着罘罳(fú yí,一种古代建筑物上的装饰),没有屋顶。坛位设在里面稍偏南的地方,让三面都比较宽敞,有四层台阶。用五种颜色的土分别装饰四个方位,中央覆盖着黄土,宽五丈,高五尺。主祭用的白石,底部宽两尺,顶部削尖,形状像钟,埋下一半,在坛的南面种栗子来象征它。稷坛在社坛的西边,样式和社坛一样,只是没有白石祭祀物。四个门的旁边各有五间房屋,两边各有三扇门,门前都摆着十二支戟。门旁边有角楼,楼的外墙颜色都跟对应的方位颜色相配。供奉祭品的帐篷有四根柱子,在北门西边,朝北。神厨在西门外面,朝南。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在南墙里面,东西走向。还有一个望祭堂,有三间屋子,在办公室的北边,下雨的时候就在这里遥祭。望祭堂的南北两边各有两间屋子,是举行三献礼和司徒斋戒的场所。望祭堂下面南北相对有二十间斋舍。外门只有一扇,没有装饰鸱尾(chī wěi,屋脊上的装饰)。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社稷坛的建造规格,从外围的围墙、神门、戟,到内层的坛位、五色土、白石祭祀物,再到稷坛、角楼、供奉祭品的帐篷、神厨、办公室、望祭堂和斋舍,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它就像一份古代的建筑设计图纸,精确地记录了社稷坛的布局和各个部分的构造。 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庄严和考究。

祭祀选在春秋两季的仲月上戊日举行,用的是隆重的登歌之乐,派官员去执行。太尉一人,司徒一人,这些都是上面已经任命好了的。亚献官由太常卿担任,终献官由光禄卿担任,省里已经安排好了。太常卿、光禄卿、郊社令、翰林院官员各一人,负责请皇帝御批祭祀用的祝版。大乐令一人,太官令二人,监祭御史二人,太常博士二人,廪牺令一人,奉礼郎一人,协律郎二人,司尊罍二人,奉爵酒官一人,太祝七人,祝史四人,盥洗官二人,爵洗官二人,执巾篚官四人,斋郎四十八人,赞者一人,礼直官十人,以上人员都由部门安排。守卫十二人,每个人都穿着规定的颜色衣服,制服由官府发放。负责埋祭品的四人,穿皂色衣服,从军队里调派,衣服自己准备。

三天前天亮的时候,执行祭祀的官员在尚书省和御史台接受誓戒。太常寺带领众官员就位,礼直官喊:“揖!”大家行揖礼,礼毕,太尉宣誓说:“某月某日上戊日,祭祀太社,大家都要尽职尽责。如有不敬之处,国家有相应的刑罚。”宣誓完毕,大家行拜礼,礼毕,退下。所有参加祭祀的官员都要斋戒两天,最后一天要严格斋戒,如果斋戒期间有缺失的,就由其他人代替,并且在社宫练习祭祀礼仪。各卫队队长带领手下,用各自的器物和服装守护社宫大门。演奏大乐的工匠们都要清斋一夜。三天前,陈设祭祀用品的部门在斋房内为祭祀官员和公卿们准备祭祀用品。同时在社宫西神门外,门的南边,西向摆放祭祀用的帷幔四面。

两天前,郊社令带领手下,打扫祭坛内外。大乐令在坛上摆放乐器。郊社令在壬地挖了两个埋祭品的坑,坑的深度和大小要能容纳祭品,坑口朝南,在台阶外面。又在坑的北边,朝南设置了祭品安放处。一天前,奉礼郎带领礼直官,为祭祀官员从卿以下在西神门内道路南边安排铺位,执事官员在道路北边,每个等级的官员位置都不同,都按照顺序排列,面向东,南边为尊。在坛下设置两个御史的位置,一个在太社东北,朝西;一个在太稷西北,朝东;博士分别在其北边。在稷坛西北设置奉礼郎的位置,赞者一人在北边,朝东。在坛上东北角设置两个协律郎的位置,都朝西。在大乐令的位置设置在两坛之间,朝南。在每个坛的神座前设置献官的铺位。在西神门外设置牲畜的位置。在门前设置牲畜的牌子,两头黑色的牲畜放在前面,另外两头黑色的牲畜稍后一些(三牲都是黑色的),北边为尊。在牲畜东北设置廪牺令的位置,朝南。在牲畜西边,每头牲畜后面设置太祝的位置,祝史在其后陪侍,都朝东。在前面靠近南边设置太常卿检视牲畜的位置,朝北。又在太常卿东边设置御史的位置,朝北。太常卿带领手下,设置酒樽的位置。太樽两个、著樽两个、牺樽两个、山罍两个在坛上北角,朝南。象樽两个、壶樽两个、山罍两个在坛下北台阶西边,朝南。后土氏象樽两个、著樽两个、山罍两个在太社酒樽西边,都朝东南。在太稷、后稷坛上和坛下都设置酒樽,仪式和太社、后土一样。在社坛西北设置两个洗涤用的位置,朝南。罍在洗涤处东边,篚在洗涤处西边,北边为尊。负责管理酒樽、罍、篚和盖子的官员,都位于其后。在坛上樽坫处设置玉帛的篚。设置四个座位,每个座位都有十个笾、十个豆、两个簠、两个簋、三个铏、一个槃、三个俎、四个坫,每个座位里面都有一个笾、一个豆、一个簠、一个簋、三个俎,都放在帷幔里面。光禄卿带领手下,放入祭品。笾里放的祭品是:鱼鱐、干枣、形盐、鹿脯、榛实、干裛、桃、菱、芡、栗,按顺序排列。豆里放的祭品是:芹菹、笋菹、葵菹、菁菹、韭菹、鱼醢、兔醢、豚拍、鹿臡、醓醢,按顺序排列。铏里放的是羹,加了调料。簠里放的是稻、粱,簋里放的是黍、稷,粱在稻前面,稷在黍前面。太官令把酒倒入樽和罍中,每个樽都倒入黑色的酒。

祭祀还没开始五刻钟的时候,郊社令就带着人开始布置太社和太稷的神位,都放在坛子上靠南边,面向北。后土氏的神位放在太社神位左边,后稷氏的神位放在太稷神位左边,这两个都朝东。神位下面的席子都用莞草铺着,上面再加垫子褥子,颜色跟祭祀用的丝织品一样。神位的牌位都放在座位前面。前一天,相关部门就禁止行人通行。郊社令和他手下的人,拿着酒器、盛酒的器皿、洗涤用的器皿、祭品盒和盖子,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到位。负责酒器的人和其他的工作人员,从太社坛西边的台阶上去等候。检查祭祀用的牲畜和器皿,清洗和准备工作,都跟郊庙祭祀的仪式一样。

祭祀还没开始十刻钟的时候,太官令带着厨师用鸾刀解剖牲畜,祝史用豆子盛着牲畜的毛和血,分别放在准备好的地方,用盘子盛着血放在神位前面,然后开始煮牲畜。祭祀还没开始三刻钟的时候,所有祭祀官员都穿戴好祭祀服装。郊社令、太官令把玉币放到酒器里。太官令带着送餐的人把祭品摆放到各种器皿里。祭祀还没开始一刻钟的时候,奉礼郎和赞者先进去就位。礼仪官员带着光禄卿、御史、博士、所有太祝、祝史、负责酒器和祭品盒盖子的人,从西门进去,在太社坛北边站定,然后转身面向南,再往东走,站好位置,奉礼官说:“再拜。”赞者传达命令,御史以下的人都行再拜礼,礼毕,负责酒器和祭品盒盖子的人都就位。奉着血的祝史和太祝从西边的台阶上到坛上,分别站在酒器旁边,祝史等着埋血,太祝依次取玉币。大乐令带着乐工进来。礼仪官员分别引领祭祀官员入场,站好位置,奉礼官说:“众官再拜。”赞者说:“在位者皆再拜。”那些已经拜过的人不用再拜。礼仪官员走到太尉左边说:“各位官员准备完毕,请开始祭祀。”然后退回原位。礼仪官员引领光禄卿到埋血的地方,又引领祝史奉着血盘从西边的台阶下来,到埋血的地方,光禄卿埋了血,礼毕,回到原位。祝史拿着血盘回到放祭品的地方,等着奉上牲畜的毛和血。奉礼官说:“众官再拜。”在位者都行再拜礼。

诸位太祝从祭品盒里取出玉币,分别站在酒器旁边。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到盥洗的地方。协律郎跪下,趴伏着,举起指挥棒,乐队演奏太簇宫《正宁之曲》。后面的盥洗程序一样。到洗涤的地方面向南站立,音乐停止。整理好笏板,洗手、擦手完毕后,到太社坛,乐队演奏应钟宫《嘉宁之曲》。之后上坛的程序一样。从北边的台阶上去,音乐停止,面向南站立。太祝把玉帛朝西递给太尉,太尉接过玉帛。祭祀用的玉器放在神位前面,埋玉放在币上面,配位不用玉。玉器用两块圭,上面有装饰。用盒子装着。埋的玉是用玉石做的。帛用黑色丝织品,长一丈八尺。乐队演奏太簇宫《嘉宁之曲》,太稷的祭祀也一样。礼仪官员引领太尉上前,面向南跪下,在太社神位前献祭,俯伏,起身。引领太尉稍微后退,到垫子那里面向南行再拜礼。太祝把币交给太尉,太尉接过币,面向西跪下,在后土神位前献祭,俯伏,起身。礼仪官员引领太尉稍微后退,面向西行再拜礼,礼毕,音乐停止。礼仪官员引领太尉从北边的台阶下来,到太稷坛,盥洗、献上玉帛的仪式跟太社和后土的仪式一样。祝史奉着牲畜的毛和血进来,分别从各自的台阶上去,毛和血分别用不同的豆子盛着。诸位太祝在坛上迎接,一起献祭到神位前,祝史退到酒器旁边站着。太尉献上玉帛后,太官令出来带着送餐的人,把祭品摆放在西门外。礼仪官员引领司徒到祭品的地方,司徒奉上太社的祭品。诸位太祝献上毛和血后,礼仪官员和太官令引领太社和太稷的祭品从正门进来,配座的祭品从左边的门进来。祭品刚进门,乐队演奏太簇宫《正宁之曲》,祭品到台阶上,音乐停止。祝史一起撤下毛和血,从西边的台阶下去。太社和太稷的祭品从北边的台阶上来,配座的祭品从西边的台阶上来,诸位太祝在坛上迎接,在神位前摆放好,礼仪官员引领司徒下来,从西边的台阶下去,音乐演奏,回到原位,音乐停止。诸位太祝回到酒器旁边。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到洗涤酒器的地方,音乐演奏,到地方,音乐停止。洗手、洗酒器完毕后,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到太社坛,从北边的台阶上去,音乐演奏,到太社的酒器旁,音乐停止。拿酒器的人举起盖子,工作人员把爵交给太尉,太尉拿着爵,太官令斟酒,完毕,乐队演奏太簇宫《阜宁之曲》。太稷的祭祀也一样。太尉把爵交给工作人员。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到太社神位前,工作人员把爵交给太尉,面向南跪下献酒,完毕,把爵交给工作人员,俯伏,起身。太尉稍微后退,音乐停止。读祝的官员和捧祝的官员走到神位前右边,面向西跪下诵读祝文,诵读完毕,读祝的官员行一拜礼,都回到酒器旁边。太尉行礼完毕,到配位的酒器旁。工作人员举起盖子,工作人员把爵交给太尉,太尉拿着爵,太官令斟酒,完毕,乐队演奏太簇宫《昭宁之曲》。太尉把爵交给工作人员。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到后土神位前,工作人员把爵交给太尉,面向西跪下献酒,完毕,把爵交给工作人员,俯伏,起身。太尉稍微后退,音乐停止。读祝的仪式跟上面一样。太尉行再拜礼,礼毕,礼仪官员引领太尉从北边的台阶下来,音乐演奏,到洗涤酒器的地方,音乐停止。洗手、洗酒器完毕后,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到太稷坛,从北边的台阶上去,跟太社和后土的仪式一样,乐曲也一样。完毕,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回到原位。

好家伙,这祭祀仪式还挺隆重!首先,献祭结束,(亚、终献)按照太尉的规格,洗洗手,然后把祭品献上。礼仪官领着献祭的人回到座位,音乐也停了。然后,太祝(祭祀的官员)分别把祭品撤下来,乐队奏起《娱宁之曲》,把酒杯送回去,音乐又停了。撤下来的祭品每种各一份,稍微挪动一下位置。奉礼官喊:“赐胙(分给祭祀人员享用的祭肉)!”赞礼官喊:“各位官员再拜!”在场的所有官员都行了两次跪拜礼。

接下来,礼仪官走到太尉右边,请太尉到埋葬祭品的坑位前,御史和博士跟着,面向南方站好。就在大家要行礼之前,太祝拿着祭品篮走到神座前取玉币,斋郎(负责祭祀事务的官员)用祭器盛着祭牲的左腿肉、稷黍饭和酒,分别从各自的台阶下到祭坛,把玉币和祭品放在坑里。放好后,奉礼官喊:“可以埋了!”坑的两边各两个人把土填到坑里一半。填好后,礼仪官走到太尉左边说:“礼毕!”然后领着太尉出去,其他祭祀人员依次退场。礼仪官领着御史、博士等官员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奉礼官喊:“再拜!”御史以下的官员都行了两次跪拜礼,然后退场。工人们也依次退场。祭祀用的木牌在斋房焚烧。光禄卿(掌管宫廷饮食的官员)拿着分给皇帝的祭肉进献,御史回到座位检查,光禄卿面向宫门行了两次跪拜礼,然后才退下。至于州郡的祭祀,都遵循唐宋旧制。

明昌五年,礼部官员说:“国家的大事,没有比祭祀更重要的了。皇帝祭祀神灵,祈求保佑,都是为了百姓啊。咱们国家,除了祖庙的祭祀之外,只有社稷、山川、河流这些是定期祭祀的,但是天地、日月、风雨雷神这些,祭祀的仪式还缺失,应该下令相关部门制定祭祀的仪式流程,然后报告上来。”

尚书省上奏说:“天地日月,有的皇帝亲自祭祀,有的就让相关部门代劳。至于风雨雷神,属于中等规格的祭祀,应该让相关部门代为祭祀。而且,州县也普遍祭祀这些神灵,应该先把这些祭祀仪式搞起来。”皇帝批准了。于是,就在景丰门外东南,巽位的地方修建祭坛,每年立春后的丑日祭祀风神。祭祀用的牲畜、祭品和祭祀流程,都按照中等规格的祭祀仪式来进行。又在端礼门外西南,坤位的地方修建祭坛,立夏后的申日祭祀雨神,祭祀仪式也和中等规格的祭祀一样,用羊和猪各一只。同一天,在祭祀雨神的地方,祭祀雷神,仪式规格和小型祭祀一样,只献祭一次,用一只羊,不用猪。祭祀的祝词是:“天子特派臣某……”之类的。

大定四年,礼部官员说:“山川和河流,应该在五郊迎气的那天祭祀。”皇帝下令按照典礼的规定,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土王日,到各个山神庙里去祭祀,如果距离太远,就在当地遥祭。立春,在泰安州祭祀东岳,在益都府祭祀东镇,在莱州祭祀东海,在唐州祭祀东渎大淮河。立夏,遥祭南岳衡山和南镇会稽山(在河南府),遥祭南海和南渎长江(在莱州)。季夏土王日,在河南府祭祀中岳,在平阳府祭祀中镇霍山。立秋,在华州祭祀西岳华山,在陇州祭祀西镇吴山,遥祭西海和西渎(在河中府)。立冬,在定州祭祀北岳恒山,在广宁府祭祀北镇医巫闾山,遥祭北海和北渎大济河(在孟州)。这些山川河流的爵位,都沿用唐宋时期的旧制。

明昌年间,采纳了沂山道士杨道全的建议,封沂山为东安王,吴山为成德王,霍山为应灵王,会稽山为永兴王,医巫闾山为广宁王,淮河为长源王,长江为会源王,黄河为显圣灵源王,济河为清源王。

每年都要派人送去祭祀用的东西,坐着驿站的快马赶到各地,通常由郡县的长官和副手来操办这件事。祭祀要用到三献之礼。读祝词的官员一人,捧祝版的人两人,负责盥洗的官员两人,负责洗爵的官员两人,负责奉上酒爵的官员一人,负责管理祭祀器皿的官员一人,还有负责礼仪的官员四人,这些官员都由州府的官吏担任。

祭祀前三天,参与祭祀的官员要斋戒两天,但日常工作照常进行,晚上住在正寝,一切按照常规礼仪来。祭祀前两天,有关部门要在庙门外安排参与祭祀的官员的席位。负责管理庙宇的人要打扫庙内外。祭祀前一天,有关部门要牵着祭祀用的牲畜送到祭祀场所,享官以下的官员穿着常服查看祭品,检查牲畜是否肥壮。

祭祀当天,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前五刻(一刻约为十五分钟),负责祭祀的人员要把祝版放在神位右边,放在专门的器皿里,还要把祭祀用的血和豆子放在祭品旁边。接下来摆放祭器,每个祭器都要垫上席子,负责祭品的人把祭品摆放好。左边十个笾(一种盛放祭品的器皿)摆成三排,右边为上,依次摆放干肉、干枣、腌盐、鱼干、鹿脯、榛子、干桃、菱角、芡实、栗子。右边十个豆(一种盛放祭品的器皿)摆成三排,左边为上,依次摆放芹菜、笋、韭菜、葵菜、菁菜、鱼酱、兔肉酱、猪肉酱、鹿肉酱、鱼酱。左边两个簠(一种盛放谷物的器皿),盛放稻米和粱米。右边两个簋(一种盛放谷物的器皿),盛放稷米和黍米。两个俎(一种盛放祭品的器皿),盛放牲畜的肉。

接下来摆放两个牺樽和两个象樽,放在堂上东南角,朝北,西边在上。牺樽在前面,盛放祭祀用的酒。初献官用牺樽里的酒祭祀。象樽,亚献和终献用。另外还摆放一个太樽和一个山樽,放在神位前面,摆在那里但不倒酒。有关部门要在神位前摆放蜡烛。两个洗(一种盛放水的器皿)放在东阶下,对着东边的屋檐,朝北,罍(一种盛酒的器皿)放在洗的东边,上面放着勺子。篚(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放在洗的西边,朝南,里面装着毛巾。拿着罍和篚的人站在它们后面。还要在庙门外设置揖位,初献在西边,朝东;亚献、终献和读祝词的人在东边,朝南,北边在上。在庙内廷的壬位(八卦方位之一)挖一个埋祭品的坑。

祭祀当天丑时前五刻,参与祭祀的官员各就各位。负责祭品的人带领手下,把祭品摆放完毕。所有祭祀官员都穿着规定的服装,祭祀官员和参与祭祀的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要由赞礼官引导,检查祭祀用品摆放完毕后,退回原位。赞礼官先引导初献官到庙南门外揖位,站定后,赞礼官说:“揖。”然后引导祝官上堂就位。然后引导初献官到盥洗位,朝北站立,整理衣冠,洗手,擦手,拿着笏板,到洗爵位,朝北站立,整理衣冠,洗爵,把酒爵交给负责祭祀的人,拿着笏板,上堂,到斟酒的地方朝西站立。负责祭祀的人把酒爵交给初献官。初献官整理衣冠,拿着酒爵,执樽的人举起酒杯上的盖子,负责祭祀的人斟酒。初献官把酒爵交给负责祭祀的人,拿着笏板,到神位前朝北站立,整理衣冠,跪下,负责祭祀的人把酒爵交给初献官。初献官拿着酒爵三次祭酒,把酒爵放下后,拿着笏板,俯伏在地,起身,稍作停留。然后引导祝官到神位前,朝东站立,整理衣冠,跪下,读祝词,读完后,拿着笏板,起身,回到原位。初献官两次行礼,赞礼官引导初献官回到原位。然后引导亚献官行献酒礼,仪式与初献官相同,然后引导终献官,仪式与亚献官相同。

好家伙,这场景,仪式感十足啊!首先,赞者把献祭的官员带到神位前,让他面向北方站好。然后,负责祭祀的人用爵(古代的酒器)斟上清酒,放到初献官(第一个献祭的人)的右边。初献官跪下,进行祭酒仪式,喝了一口酒,然后把酒爵放在地上。接下来,负责祭祀的人端上祭品,从神座前的祭肉里挑出一块前腿的第二节肉,和其他的祭品放在一个盘子上,递给初献官。初献官又把盘子递还给负责祭祀的人。

初献官拿起酒爵,把酒喝完,然后把酒爵放下。负责祭祀的人上前收起酒爵,放回祭台。初献官起身,行了两次跪拜礼。赞者引导初献官回到原位,并说:“再拜。”(已经喝过福酒、接受过祭品的就不必拜了。)其他的官员,从亚献官(第二个献祭的人)开始,都行了两次跪拜礼。拜完之后,依次引导初献官等人去埋葬祭品的地方,把祭品放在坑里,东西两边各站两个人。赞者说:“可以埋了。”然后填土封好坑,又说:“仪式完成了。”于是,引导初献官等人离开。

主持祝文的祝官和负责端着酒器、盛器、祭品盖布的人,都回到原位站好,赞者说:“再拜。”大家再次行礼后,就都离开了。最后,把写着祝文的木牌在斋所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