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琼,字国宝,是相州临漳人,做过州里的学生。宋宣和年间,盗贼四起,郦琼就改学起了武艺,练习射箭骑马,后来加入了宗泽的军队,驻扎在磁州。没过多久他就回家了,又拉起了一支七百人的义军,重新回到宗泽手下,宗泽任命他当这七百人的队长。宗泽死后,郦琼被调到滑州戍守。那时候金兀术带兵攻打宋朝,眼看就要渡过黄河了。驻军哗变,杀了他们的统制赵世彦,推举郦琼当领导。郦琼就趁机鼓动大家,打着勤王的大旗,开始整顿军队。等到渡过淮河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万多兵马了。康王任命他为楚州安抚使、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后来又不断升迁,做到武泰军承宣使。没过多久,他就率领着十多万步骑投奔了金朝的齐王,被封为静难军节度使,还担任拱州知州。齐国灭亡后,他又被任命为博州防御使。因为他为人清廉,后来又升迁为骠骑上将军。金兀术再次攻占河南后,又任命郦琼为山东路弩手千户,负责亳州的事务。后来他母亲去世,郦琼就辞官回家守孝去了。

金兀术又来打江南了,因为他知道张浚熟悉南方的地形,就把他叫到军营里商量作战计划。张浚不慌不忙地跟大家说:“我以前跟着大军南征过,每次都看到元帅金国皇帝亲自上阵督战,箭矢像雨点一样飞来,但他却连头盔都不戴,指挥三军,神情自若,用兵打仗,跟孙子、吴起一样厉害,真是天生的将才啊!他甚至亲自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将士们看到他这样,谁还敢怕死呢?所以他才能战无不胜,一天就能攻占千里土地。而江南那些主帅,能力连中等都算不上。每次出兵,自己都躲在几百里外,美其名曰‘持重’;或者派人去催促军队,随意更换将领,只派个小兵拿着空头文书去传达命令,说是‘调兵遣将’。至于打仗的关键决策,都交给下面的偏将小吏,所以有才能的人都被搞垮了,没才能的人就损失惨重。要是侥幸取得一点小胜利,就赶紧发捷报,夸大战果,把俘虏的士兵人数往上涨,以此邀功请赏,还埋怨自己的士兵。就算他们亲自上阵,也是先逃为妙。而且金国朝政混乱,只要有点小功劳就重重赏赐,即使犯了大错,也置之不理。江南没灭亡,已经是幸运的了,还想振兴起来?简直痴人说梦!” 大家都觉得张浚分析得非常到位。“元帅”指的是金兀术。

后来金兀术问张浚,江南有没有人敢抵抗,张浚说:“江南的军队战斗力很弱,都是被打败剩下的残兵败将,又没有好的将领,怎么抵挡我们?我听说秦桧当权执政,秦桧,一个老学究,就是那种亡国的奸臣,整天提心吊胆,就怕自己被推翻。我们大军压境,他们君臣肯定吓得魂飞魄散,哭都来不及,简直就是惊弓之鸟,随便用点计策就能让他们乖乖就范。”后来江南果然投降了,金兀术很高兴,夸张浚说得对。

话说,张琼刚离开亳州没多久,宋军就攻陷了亳州,但没守住又撤走了。后来,就让亳州本地人宋超守城。等到金军大军到达的时候,宋超又把州里的事情交给他的部下卫经就逃跑了。金军元帅派人去招降卫经,卫经不肯投降。等到城池被攻破,百姓都惶恐不安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张琼就向元帅请求说:“这座城之所以没投降,是因为卫经那个坏家伙劫持了它。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我希望您能安慰他们。”元帅考虑到张琼之前曾经守过亳州,于是就下令杀了卫经,赦免了亳州的百姓,并且再次任命张琼守卫亳州。张琼在亳州一共待了六年,亳州百姓都很感激他。后来,他被提升为武宁军节度使。八年后,又升任泰宁军节度使。九年后,又升任归德尹。贞元元年,张琼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最终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岁。

李成,字伯友,是雄州归信人。他武力超群,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宋朝宣和年间,他参加弓箭手的选拔考试,拉弓的力气比其他人强得多。后来官至淮南招捉使。李成后来聚集了一伙人当了土匪,在江南地区抢劫,宋军派兵去剿灭他,李成于是投降了金朝。他后来被多次提拔,官至开德府知府,并跟随大军征讨宋朝。金朝灭亡后,他又被任命为安武军节度使。

李成在投降金朝的将领中是最勇敢、最凶猛的,他军纪严明,部下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作战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士兵没吃饭,他也不先吃;士兵生病了,他亲自去看望。他从不带雨具,即使淋湿了也泰然自若。曾经有人告发李成要造反,完颜宗弼查明是诬告,就让李成自己处理这件事,李成只打了告密者一顿就放了他,他就是这样宽宏大量。正因为如此,士兵们都很乐意为他效力,他所到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完颜宗弼再次攻打河南,宋将李兴据守河南府。李成率军进入孟津。李兴率领军队逼近城下,擂鼓呐喊请求作战,李成却不予理会。等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李兴的士兵又累又饿,李成这才打开城门,迅速出击,大败李兴的军队。李兴逃往汉南,李成于是攻占了洛阳、嵩县、汝州等地。河南平定后,完颜宗弼奏请朝廷任命李成为河南尹,兼管押运本路兵马。李成曾经用收缴的官府余粮充作军费,因此被降了两级,免去了官职。正隆年间,他又被起用,担任真定尹,被封为郡王,例行封为济国公。最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孔彦舟,字巨济,是相州林虑人。这哥们儿,怎么说呢,有点不靠谱,不务正业,还因为犯事逃到汴京,混进了军队。结果呢,又因为犯事儿被关进大牢,他竟然跟看守说好话,趁夜逃跑了! 之后,他还犯了杀人案,成了亡命之徒,当起了强盗。

宋朝靖康年间,他居然应募参军了,官职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京东西路兵马钤辖。后来听说大军要打山东,他竟然率领自己的部队,抢劫百姓,烧杀抢掠,然后渡过黄河跑了!宋朝又把他招安了,让他当沿江招捉使。可这家伙太嚣张跋扈,根本不听命令,宋朝要派兵抓他,他又逃到金国去了,跟着刘麟打宋朝,官做到行军都统,后来又升任行营左总管。

金国灭了齐国后,孔彦舟当上了淄州知州。后来又跟着完颜宗弼攻打河南,攻克郑州,活捉了守将刘政,又在登封打败了孟邦杰,被封为郑州防御使。他还平定了太行山车辕岭的贼寇。后来又参加了攻打江南的战争,渡过淮河,打败了孙晖的万余大军,攻下了安丰和霍丘。攻打濠州的时候,孔彦舟当先锋,乘船进攻城池,活捉了水军统制邵青,最终攻克了濠州。战争结束后,他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河南尹,还被封为广平郡王。正隆年间,他又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的称号,改任西京留守。

孔彦舟这人啊,生活作风极其糜烂,简直禽兽不如。他有个妾生女儿长得漂亮,他竟然狠心虐待孩子的母亲,逼着她说是别人的女儿,然后就把女儿纳为妾! 他的下属贪污公款,他还包庇,甚至把下属的妻子也霸占了,还销毁了欠款的凭证。不过,也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儿,就是攻打濠州的时候,其他军队抓到的俘虏都被杀了,只有孔彦舟下令不准滥杀,因此救活了几千人,很多人因此称赞他。 但说到底,他从小到大都在军队里混,对军事很在行,知道怎么才能获利。金海陵王想让他当征南将佐,正隆五年,任命他为南京留守。

孔彦舟生病了,朝中有人传他死了,结果他还没死,海陵王把那些乱传消息的人狠狠地惩罚了一顿,以此来激励他。没多久,孔彦舟真的死在汴京,享年五十五岁。他临终前上奏说:“要打宋朝,应该先拿下淮南。”

徐文,字彦武,是山东莱州掖县人,后来搬到胶州。他年轻的时候靠卖盐为生,经常在沿海好几个州跑,为人又勇猛又讲义气,同辈的人都挺怕他的。宋朝末年,各地盗贼四起,朝廷招募士兵,他就去了密州板桥,当了个左十将。他力气特别大,舞动五十斤重的巨刀,冲锋陷阵,无人能挡,大家都叫他“徐大刀”。后来,他跟着王龙图将军,跟西夏人打仗,还活捉了一个西夏将领,升官做了武校尉。回师东进后,他又打败了杨进等一伙盗贼,官职又升了一级,成了承信郎。

宋朝的康王渡过长江后,召他去枢密院当准备将,参与平定苗傅和韩世忠的叛乱,因为立了大功,升任淮东、浙西、沿海水军都统制。可是,很多将领都嫉妒他的才能和勇猛。那时候,李成和孔彦舟都投降了金国,宋朝朝廷也怀疑徐文想投降金国,大将阎皋又跟徐文有矛盾,就从中挑拨离间。宋朝派统制朱师敏来攻击徐文,徐文就率领几十艘战船,出海投奔了金国。金国任命他为海州、密州沧海都招捉使兼水军统制,后来又升任海道副都统兼海道总管,还赏赐给他金腰带。徐文曾经向金国皇帝刘豫献计,想从海上偷袭临安,但是刘豫没采纳他的建议。金国灭亡后,元帅府任命他为南京步军都虞候,同时兼任马步军都指挥使。天眷元年,他又打败了太行山的贼寇梁小哥,并且兼任水军统制。朝廷因为要跟宋朝争夺河南,就让他担任山东路兵马钤辖。

金兀术重新夺回了河南,他打败了宋朝将领李宝在濮阳,又打败了孟邦杰在登封。宋朝的蒋知军据守河阳,兀术天亮时到达城下,派别的将领攻打城东北,自己则率领精锐部队悄悄地袭击南门。城里的人都去支援东北方向,兀术就从南门杀进去攻破城门。宋军溃败,兀术一路追击,打败了郭清和郭远在汝州。郑州叛乱,兀术又重新夺了回来,打跑了宋朝将领戚方。河南平定后,兀术犒赏了将士们,给了他银子、赏赐和马匹。兀术提拔他做了行军万户,跟着兀术一起攻取了庐州、濠州等地,又升迁为武义将军。他担任济州知州,在任七年后,调任泰安军知军。海陵王即位后,记起了他的旧功,多次升迁,最终做到中都兵马都指挥使,还赐给他金带,又改任浚州防御使。没过多久,海陵王计划攻打宋朝,就让他担任都水监,在通州监造战船。

东海县的徐元、张旺造反,县里的房真等三人逃到海州,又跑到总管府告状。海州和总管府都派人跟着房真他们去东海查看贼人的情况,结果都被贼人杀害了。海州和总管府联合军队攻打他们,打了几个月都没拿下。海陵王正准备攻打宋朝,讨厌听到这件事,就下令让他和步军指挥使张弘信、同知大兴尹李惟忠、宿直将军萧阿窊率领九百艘战船去讨伐叛乱,对他们说:“我的目的不在于一个小小的县城,是想试试水师而已。”他们到达东海后,和贼人作战,打败了他们,斩首五千多级,活捉了徐元、张旺,其余的人都投降了。在这场战役中,张弘信走到莱州就称病留下,每天和妓女、乐师喝酒作乐。海陵王听说后,就下令军队返回,杖责张弘信二百下。他被提升为定海军节度使。房真三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奖赏。战死的贼人,都追赠官职三级,并赐给他们的家人一百两银子、一百匹绢。

大定二年,他到京城自陈年老眼花,请求退休。皇帝准了他的请求。因为皇帝的恩典,他又被提升为龙虎卫上将军,最终在家中去世。

施宜生,字明望,是邵武人。他知识渊博,记忆力超群,还没成年就通过乡试考入太学。宋徽宗政和四年,他考中了上舍第一名,被任命为学官,后来又当上了颍州教授。金兵攻破汴京后,施宜生逃到了江南。后来因为犯了罪,又跑到金国去,还上书献计给金国,被任命为大总管府议事官。不过后来他跟刘麟闹翻了,被贬官到彰信军当节度判官。金国灭亡后,他又被提升为太常博士,后来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再升任尚书吏部员外郎,最后当上吏部郎中。没多久,他又调到礼部,之后外放去隰州当刺史。

天德二年,参知政事张浩向金熙宗推荐施宜生,说他可以做顾问。金熙宗于是召他进京,任命他为翰林直学士,让他撰写了《太师梁王宗弼墓铭》,之后还升了两级。正隆元年,他出任深州知州,后来被召回朝廷,任命为尚书礼部侍郎,之后又升任翰林侍讲学士。正隆四年冬天,他被任命为出使南宋的正旦使。施宜生觉得自己以前得罪了金国才逃到南方,现在很耻辱地要回去见宋朝人,于是极力推辞,但金国皇帝不准。宋朝派张焘在都亭招待他,想借机试探他的心思。施宜生见张焘的随从不在身边,就用含糊其辞的话说:“今天北风真够大的啊!”他又拿起笔在桌子上敲了几下说:“笔来,笔来。”这下宋朝人才意识到不对劲。他的副使耶律辟离剌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金国,结果耶律辟离剌被处死了。

施宜生年轻的时候,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很苦闷。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很会看相的和尚,和尚对他说:“你面相有权贵之相,将来可以做官也可以做卿相。但是我看你身上的汗毛都倒着长,而且手腕也反着,一定有什么事能让你符合这个相,然后才能发达。”施宜生听了和尚的话,非常高兴,于是就跟着范汝为去建康和剑门。后来范汝为战败了,施宜生就改扮成佣人,在吴翁家做了三年。吴翁觉得他很奇怪,有一天把其他人支开,问他的姓名。施宜生说:“我做佣人一向很认真,主人您怎么还怀疑我呢?”吴翁坚持问,施宜生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吴翁。吴翁给了他很多钱,他趁夜渡过淮河回家了。后来他参加考试,凭借一篇《一日获熊三十六赋》一举夺魁,他后来的经历,正如那个和尚所说。

张中孚,字信甫,祖上是从安定迁到张义堡的。他父亲张达,在宋朝当官做到太师,被封为庆国公。张中孚靠着父亲的关系,当上了承节郎。金国的宗翰围攻太原,他父亲战死了,张中孚哭着请求寻找父亲的遗体,就独自带着十几个手下冲进金军阵营,最终找到了父亲的遗体带了回来。后来他官职越来越高,做到镇戎军知军兼安抚使,多次跟随吴玠、张浚带兵抵抗金军。张浚逃到巴蜀后,张中孚就暂时负责统帅军队的事务。

天会八年,金睿宗作为左副元帅驻扎在泾州,张中孚率领将领和官员投降了金朝。金睿宗任命他为镇洮军节度使,兼任渭州知州和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齐国建立后,实行什一法,收刮百姓的田地,并征召青壮年当乡兵。张中孚认为泾原地区土地贫瘠,没有好田地,而且保甲法已经实行很长时间了,现在突然改变,百姓一定会逃亡,只会看到坏处,看不到好处。所以他坚决不执行。当时齐国的政策非常严厉,没有人敢违抗,大家都替张中孚担心,但他一点也不在乎。不久齐国灭亡了,只有泾原地区免受了搜刮勒索的灾难。

天眷初年,张中孚担任陕西诸路节制使兼知京兆府,朝廷赏赐他在江南的土地,于是他投奔了南宋。金国的宗弼再次攻占了河南、陕西,给南宋朝廷写信,要求南宋把张中孚送还给他。张中孚到了汴京后,被任命为行台兵部尚书,之后升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贞元元年,他升任尚书左丞,被封为南阳郡王。三年后,他因病请求退休,做了济南尹,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宿王。后来又担任南京留守,再次被晋封为崇王。他去世时,享年五十九岁,追赠邓王。

张中孚天性孝顺友爱,刚强果决,他和弟弟张中彦住在一起,从没有过争吵。他喜欢读书,并且擅长书法。他对士兵既严格又慈爱,西边的人都很敬畏和爱戴他。他下葬那天,老老少少扶着灵柩哭泣的人有几万人,甚至到了停止买卖的地步,可见他多么得到西边百姓的拥戴。正隆年间,追封他为崇进、原国公。

张中彦,字才甫,是他哥哥张中孚的弟弟。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在宋朝做官,他也跟着到宋朝当官,先是在泾原当副将,后来又担任德顺军事知事。后来宋睿宗在陕西搞军事行动,张中彦投降了,被任命为招抚使。他跟着军队走遍了熙州、河州、阶州、成州,后来被授予彰武军承宣使,还担任本路兵马钤辖,最后升迁为都总管。

宋朝大将关师古包围了巩州,张中彦和秦凤路的李彦琦一起带兵攻打巩州。宋军攻下了饶风关,夺取了金州、洋州等地,朝廷任命张中彦为兴元尹,负责安抚新归附的百姓。战事结束后,张中彦接替李彦琦担任秦凤经略使。秦州地处要冲,但是城池难以防守,张中彦就把治所迁到了北山,利用险要的地形修筑营垒,现在的秦州就是那时候建成的。他还修筑了腊家等城池,用来扼守蜀道。张中彦在秦州当了十年的老大,后来被调任泾原路经略使,兼任平凉府知府。

朝廷把河南、陕西割让给了金朝,张中孚因为官职在身,按照规定应该留在关中地区。这时,熙河经略使慕洧打算偷偷进入西夏,准备袭击关中和陕西,张中彦和环庆路的赵彬一起带兵讨伐他,结果慕洧战败逃回了西夏。后来,张中彦和哥哥张中孚一起到了临安,被金朝朝廷留了下来,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等职务。

金朝皇统年间,金朝收复了河南,朝廷下诏命令张中彦兄弟北归,任命张中彦为静难军节度使,后来又先后担任彰化军节度使、凤翔尹,之后又改任庆阳尹,同时兼任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有一次,金朝宗室宗渊殴打致死僚属梁郁。梁郁是远方人,家里穷,没有人能帮他伸冤。张中彦竭尽全力为梁郁伸张正义,最终将宗渊绳之以法。后来,张中彦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使,他公平地征收赋税,整顿吏治,奸邪豪强再也不敢作恶,大家都佩服他的清正廉明。

话说,当时要修建汴京的新宫殿,需要从关中运送大量的木材。青峰山上的木材最多,可是山高路险,自唐宋以来都没能运出来。这位中彦,他可厉害了,他让人在悬崖峭壁上架桥修路,修建了十多里长的长桥,这样就能像在平地上一样用车运木头了。他还开辟了六盘山到洛阳的路,最终把木材运到了汴梁。第二年,他又负责在河上修建浮桥。刚开始造船的时候,工匠们找不到合适的办法,中彦就亲自动手,做了个只有几寸长的小船模型,不用胶水和漆,船头船尾自己就能互相连接,他叫它“鼓子卯”。工匠们都惊呆了,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浮桥建成后,要将巨型木船运到水里,需要很多人拉。中彦召集了几十个民夫,先把地面整理平整,让它顺着河水倾斜,然后铺上厚厚的秫秸秆,再用大木头挡住两边,天刚蒙蒙亮,他就带领大家一起拉,一点都不费力就把船拉到水里了。

后来,他被调到平阳。金海陵王要攻打南宋,紧急召他进京,授予他西蜀道行营副都统制,还赐给他精良的铠甲,让他先去占领散关,等待下一步的命令。世宗皇帝即位后,赦免令传到了凤翔,众将士都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中彦给他们讲解利害,大家这才明白过来,接受了朝廷的命令。皇上召见中彦,让他统领军队,并把军队交给了统军合喜。见面后,皇上赐给他自己用的犀牛皮腰带,封他为宗国公。不久,他又做了吏部尚书。他上书皇上说:“古代关口市场虽然收税,但不会过分苛刻,现在掌管关口市场的人,不仅收税,还各种刁难,甚至搜刮行人的钱财,比抢劫还过分,有损国家形象,请求皇上禁止这种行为。”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他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正在打仗,当地百姓和驻军混杂在一起,各种诉讼纠纷不断,有关部门都推诿扯皮,拿不定主意。中彦发现有驻军士兵犯了罪,就依法处置了他们。帅府的人对他擅自做主很不满,弹劾了他,但朝廷没有理会。任期满了,他又调任真定尹,兼任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没过多久,他就退休了,回到家乡京兆。第二年,他又被起用,担任临洮尹,兼任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的刘海造反,被平定后,抓获了数千名参与叛乱的百姓,中彦只处死了为首的那些人。

西羌的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个部落仗着地势险要不服管,朝廷就派侍御史沙醇去请张中彦商量对策。张中彦说:“这些羌族人反复无常,要是没有我亲自去,肯定不行。”他就直接去了积石山南寺,四个部落的首领来了,和他约定投降,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朝廷赏赐了他们之后就让他们回去了。张中彦回朝后,皇上非常高兴,派张汝玉快马加鞭地去慰劳他,还赐给他球文金带,并用郊祀的恩典提升他为仪同三司。他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老百姓都非常悲痛,停止了买卖,还给他立了塑像祭祀。

赞扬道:自古以来那些厉害的将领和武夫,那些不称职的,遇到时代变迁,就卖国求荣,害怕落后。这是他们的常态,君子是不会责备他们的,郦琼、徐文就是这样。施宜生反复无常地欺骗百姓,李成带领盗贼横行霸道,孔彦舟沉迷女色,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又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张中孚、张中彦虽然有一些小的功劳值得称赞,但是他们毕竟是宋朝大臣的儿子,他们的父亲都战死在金国手里,无论是金国还是齐国,都是与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金国把土地给了齐国,他们就心甘情愿地臣服齐国;金国把土地给了宋国,他们就忍辱负重地臣服宋国;金国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他们又转头臣服金国,就像赶集一样,只看利益所在,在这个时候,他们哪里还知道什么纲常伦理呢!唉!

宇文虚中,字叔通,是四川人。他一开始在宋朝做官,后来官做到资政殿大学士。天会四年,宋少帝已经和金国结盟了,金兀术班师回孟阳,宋朝的姚平仲趁夜袭击金军,第二天又继续进攻,包围了汴京。宋少帝派宇文虚中去金兀术军营,说袭击金军的都是将领自己干的,再次请求像以前一样议和,并且询问康王的安危。过了一段时间,朝中的台谏官员把议和的责任归咎于宇文虚中,把他罢官,贬到青州,后来又降职为祠部官员。建炎元年,他又被贬到韶州。建炎二年,康王请求让他担任使者,宇文虚中自己主动请命,接受了诏令,重新担任资政殿大学士,作为祈请使。当时,金国已经兴兵伐宋,金国扣留了王伦、朱弁,宇文虚中也被扣留,那是天会六年。金国朝廷正在讨论礼仪制度,金国很欣赏宇文虚中的才艺,给了他官职爵位,宇文虚中就接受了,他和韩昉等人一起掌管词令。第二年,洪皓到了上京,见到宇文虚中,非常鄙视他。

话说金熙宗天会十三年,熙宗皇帝登基了。当时宗翰当上了太保,还管着三个省的政务,被封为晋国王,结果他请求退休。皇帝虽然没答应,但语气还挺客气,算是给面子了。后来到了天眷年间,宗翰官位越来越高,做到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还被封为河内郡开国公。他还写了《太祖睿德神功碑》,官职也升到了金紫光禄大夫。

到了皇统二年,宋朝来求和了,他们递交的誓表里写着:“以前流落在南方的金国百姓,只要他们向官府说明情况,愿意归顺的,我们绝不禁止。贵国对我们这些小地方,也请遵守同样的约定。”于是,金朝就下令让尚书省给宋朝发文,要求宋朝把张中孚、张中彦、郑亿年、杜充、张孝纯、宇文虚中、王进的家属送回来,同时把李正民、毕良史送回宋朝,至于孟庾嘛,就看他自己想留还是想走了。当时,宇文虚中的儿子师瑗在宋朝做官,做到转运判官,后来带着全家搬回金国来了。

皇统四年,宇文虚中升任承旨,还加了特进的荣誉称号。后来又升任礼部尚书,承旨的职务也继续保留着。宇文虚中这个人啊,恃才傲物,说话又爱讽刺人,看见女真人就爱用“矿卤”来称呼他们,那些达官贵人们心里早就憋着一肚子火了。有一次,宇文虚中负责给宫殿写匾额,写的都是些好听吉利的话,但是那些讨厌他的人,就故意曲解他的字句,说他在诽谤朝廷,就这样,别人抓住机会给他安了个罪名。

皇统六年二月,唐括酬斡家的奴仆杜天佛告发宇文虚中谋反。朝廷派人调查,没查出什么证据,于是就翻出宇文虚中家里的书,说那些书是反贼的证据。宇文虚中说:“死就死吧,这是我的命。至于这些书,南边来的读书人,家家都有,那些高士谈论兵书策略的,比我家还多,难道他们也谋反吗?”但那些办案的人,为了讨好上面,不光杀了宇文虚中,还把高士谈也杀了,这事儿到现在还让人觉得冤枉呢。

高士谈,字季默,是高琼的后代。宣和年间,他在忻州做户曹参军。后来进京做官,做到翰林直学士。宇文虚中和高士谈,两人都有文集流传于世。

王伦,字正道,是宋朝宰相王旦弟弟王勉的玄孙。他年轻时不务正业,四十多岁了还跟汴京的市井小混混混在一起。金天会五年,金国居然任命王伦当假刑部侍郎,让他和阁门舍人朱弁一起当通问使去宋朝。当时金国正准备打宋朝,像王伦、宇文虚中、魏行可、顾纵、张邵这些宋朝使者,都被金国扣留不让回去。几年过去了,王伦被困住了,就开始主动提议议和,想回去了。金国的元帅府的人质问他:“这可不是江南的真实情况,是你自己编的吧?”王伦说:“要是有别的目的,我干嘛要来呢?还请元帅明察!”

天会十年,刘豫连续几年带兵打仗都没什么成果,挞懒当了元帅左监军,负责南边战事,他暗中想议和,就派王伦回去了。在此之前,宋朝已经派人请求议和,但是金朝朝廷没答应。王伦见了康王,跟他说议和的事,康王非常高兴,升了王伦的官,还把王伦的子弟也一起提拔了。但是当时宋朝和齐国还在打仗,还不能议和。

天会十五年,康王听说天水郡王死了,就让王伦当个假直学士,去吊唁。顺便让王伦去跟挞懒说:“河南这地方,上国自己又守不住,与其封给刘豫,不如还给赵家(宋朝)。”那年,刘豫被封为王已经八年了,自己也撑不起一个国家,还得经常驻军,金朝朝廷对他很厌烦,就废了他。挞懒当了左副元帅,镇守汴京,这时候王伦正好到了。这挞懒,是金太祖的叔伯兄弟,对金熙宗来说是祖辈。金太宗的长子宗磐,当了太师,还管着三个省的事,地位比宗干还高。宗翰已经死了很久了,宗干一个人斗不过宗磐。

第二年,也就是天眷元年,挞懒和东京留守宗隽一起进京,熙宗任命宗隽当左丞相。这宗隽是金太祖的儿子。挞懒、宗磐、宗隽这三个人都蛮横霸道,贪得无厌,暗中都有自己的打算,于是他们一起商量着把齐国的土地送给宋朝。从宗干以下,很多人争着想得到这好处,都没成功。最后他们任命侍郎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派王伦先回去了。

明年,宋以伦升官了,当上了端明殿学士,还兼任签书枢密院事,朝廷赏赐了他好多金银,足足有金子一千两,银子一万两!然后他又来请求把天水郡王的灵柩运回去,顺便把他的母亲韦氏和兄弟宗族都接回去。保信军节度使蓝公佐跟着他一起去的。这一年,宗磐、宗隽、挞懒这三个家伙都因为谋反被抓了。金熙宗皇帝把宗磐和宗隽杀了,而挞懒因为地位比较高,被赦免了死罪,改任行台尚书省事左丞相,不过把他的兵权给收缴了。金国的右副元帅宗弼还告状说:“挞懒和宗磐暗地里跟南宋勾结,把河南和陕西的地盘都送给南宋了!”结果,挞懒又谋反了,被抓到祁州给杀了。宋以伦到了上京,金国的官员仔细审查了他递交的康王表文,发现上面没写年份,又看他的进贡清单,发现上面写礼物却没写是进贡的,于是皇帝让宰相责问宋以伦:“你只知道有元帅,难道不知道有我们金国吗?” 最后金国皇帝没放他走,只让他的副手蓝公佐回去了。

三年五月,宗弼又把河南、陕西的地盘夺了回来,接着就打南宋,军队已经渡过淮河了。到了皇统元年,南宋求和了。第二年二月,南宋的端明殿学士何铸和容州观察使曹勋送来了誓表。三月,金国派左副点检赛里和山东西路都转运使刘祹把天水郡王的灵柩送回南宋,还把宋高宗的母亲韦氏送回江南。五月,李正明、毕良史回南宋了。七月,朱弁、张邵、洪皓也回南宋了。

四年,金国任命宋以伦当平州路转运使,宋以伦接受了任命,却又推辞,金熙宗皇帝说:“这人真是反复无常!” 最后,宋以伦在上京被杀了,享年六十一岁。

赞曰:孔子说:“为人处世有羞耻之心,出使四方也不辱没君主的使命,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士人啊!”宇文虚中早上到上京,晚上就得到了官爵。而宋以伦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市井无赖,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重任呢?这两个人死的虽然冤枉,但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