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五年正月,有人提议说:“叶鲁和谷神两位贤人创造了女直文字,请求皇上给他们追封爵位,并为他们建立祠庙,让女真和汉族学生在祭拜孔子之后,也祭拜他们。” 相关部门觉得这事儿有点难办,说:“叶鲁已经去世,难以祭祀;至于金源郡贞献王谷神,他已经配享太庙了,也不好再单独给他立庙。”皇上听了,就让大家再商量商量。

礼部官员又说:“以前也没有创制文字就进孔子庙的先例,如果在孔子庙后面或者旁边另建个小庙,让学生们顺便祭拜一下,也没什么问题。” 可是尚书省觉得这样不行,说:“这样做,恐怕不能体现国家对功臣的厚待之情。” 最后,皇上决定按照为仓颉立庙的先例,在上京纳里浑庄为叶鲁和谷神立庙,委派当地官员和千户春秋两季去祭祀,祭祀所需的一切物品,都由官府负责供应。

大定四年五月,一直不下雨。皇上就命令礼部尚书王竞去北岳祈雨,并派定州的官员担任副手和祭祀人员。 还在都城北郊选择吉日,祭祀山川河流之神。相关部门按照程序办理,祭祀用的酒、肉、酱等祭品都准备齐全。过了七天还没下雨,又去祭祀社稷神。 又过了七天,又去祭祀宗庙,还是没下雨,于是又像之前一样去祭祀山川河流之神。祭祀时摆放神位,摆放盛酒的器皿,都按照常规礼仪进行。盛酒的器皿用瓢制作,选择甘甜的葫芦去掉蒂作为酒杯。祭祀的祝文只有五岳、宗庙、社稷等,其他的神祇则没有。

又过了十天还没下雨,皇上就下令关闭市场,禁止杀生,禁止使用伞和扇子,还让人制作土龙来祈雨。等雨下了之后,要举行报答神灵的祭祀活动,并将土龙送入水中。十七年夏六月,京畿地区下了很久的雨,皇上按照祈雨的仪式,命令各寺庙道观举行法事祈求雨停。

金朝沿袭了辽朝的旧俗,在端午、中元节和重阳节都要举行祭天仪式。端午节的祭天仪式在鞠场举行,中元节在内殿,重阳节则在都城外。祭天用的祭台,是用木头挖空做成盘子形状,像一条小船,红色为底,上面画着云鹤图案。祭台架高五六尺,把盘子放在上面,祭品摆在盘子里,然后全家一起祭拜。如果皇帝祭天,会在常武殿搭建祭台。

端午节那天,天一亮,祭祀用品摆放完毕,百官就在球场乐亭南列队等候。皇帝穿着朝服,乘着辇车,由宣徽使引导,从球场南门进入,到达祭天台,下辇走到铺着褥子的位置。太子以下的百官都走到褥子旁,宣徽使高喊:“拜!”皇帝行两次叩拜礼。然后上香,再次行两次叩拜礼。祭品吃完,酒杯抛掉后,又再次行两次叩拜礼。喝完福酒,跪着喝完后,又再次行两次叩拜礼。百官陪着皇帝一起行礼。仪式结束后,先引导太子以下的百官出去,顺序和来时一样。皇帝回到帐篷,换衣服,然后进行射柳和击球的游戏,这也是辽朝的旧俗,金朝沿袭了下来。

端午节祭天仪式结束后,球场上插上两排柳枝,射柳的人按照尊卑顺序排列,每个人用帕子标记好自己要射的柳枝。柳枝离地大约几寸高,削去树皮露出白色的部分。先由一人骑马在前引导,然后骑马的人用没有羽毛的横镞箭射柳枝。射断柳枝后,还能用手抓住柳枝继续骑马跑的人,成绩最好;射断但接不住的,次之;射到柳枝的青色部分,或者射到中间没射断,以及没射中的,都算失败。每次射箭,都要击鼓助威。射柳结束后,就开始击球。大家骑着平时训练的马,拿着球杖。球杖有几尺长,前端像弯月。大家分成两队,争夺一个球。球场南边立着两个木桩,上面放着木板,木板下开一个孔作为球门,并在球门上加网做成球囊。能把球击进对方球囊的人获胜。也有人说,两队分别站在球场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互相击球,先把球击进对方球门的一队获胜。球的大小像拳头一样,是用轻便柔软的木头挖空,然后涂成红色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训练大家的骑射技巧。活动结束后,皇帝会举行宴会款待大家,年年如此。

金国的跪拜礼,先把手袖子挽起来,微微低头弯腰,然后稍微往后退一点,跪下左膝盖,左右摇晃胳膊,就像跳舞一样。每次跪下,都要摇动袖子,袖子下摆拂过膝盖,上摆则要到达左右肩膀,这样要重复四次。这样四次跪拜之后,再把手按在右膝盖上,只用左膝盖单膝跪地,就算完成礼节了。金国话里,这种摇手行礼叫做“撒速”。

承安五年五月,皇帝下旨给有关部门说:“女真人和汉人的跪拜次数,可以互相参考一下,商量个折中的办法。”礼部官员上奏说:“《周官》里记载了九种跪拜礼,其中‘稽首’是最隆重的,是臣子拜见君主的礼节。我们请求从现在开始,穿官服的时候就用汉人的跪拜礼,如果穿便服,就各自用本民族的跪拜礼。” 主管官员陈松说:“我们金国的跪拜礼,沿用很久了,这本来就是便服时的跪拜礼。可以规定,穿官服的时候行朝拜礼,穿便服的时候就用我们金国的跪拜礼。” 平章政事张万公认为,跪拜礼就按大家习惯的来,不用改了。司空完颜襄说:“现在大家的发型和衣着都遵循金国的制度,跪拜礼也应该遵循金国的礼仪,陈松说的对。” 皇帝最后决定,穿官服的时候行朝拜礼,其他人穿便服的时候都用金国的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