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金朝的睿宗钦慈皇后,她姓蒲察。是睿宗的结发妻子,她母亲还是太祖皇帝的妹妹呢!睿宗当左副元帅的时候,天会十三年就去世了,追封为潞王,皇后也就被封为潞王妃。后来皇统六年,晋升为冀国王妃,天德年间,又升了等级。到了正隆年间,亲王只能封一个字的王号,睿宗被追封为许王,皇后也就成了许王妃。等世宗皇帝即位后,睿宗被追尊为皇帝,皇后也被追谥为钦慈皇后。朝廷还追赠了皇后的曾祖、祖、父官职,分别是司空、韩国公;司徒、郑国公;太尉、曹国公。大定二年,她被合葬在景陵。

世宗皇帝曾经说过:“现在的女真人,和以前不一样了,即使是亲戚关系,也搞不清楚了。太后的母亲,是太祖皇帝的妹妹,很多人也不知道。” 然后世宗问宗叙:“你知道她也是你父亲谭王的妹妹吗?” 宗叙回答说:“我不知道。” 世宗皇帝说:“连你父亲的妹妹你都不知道,那更远的亲戚就更不用说了。” 大定十九年,皇后的族人、劝农使莎鲁窝请求退休。宰相觉得莎鲁窝没做过外官,建议给他安排个外官的职位,好让他劳逸结合。世宗皇帝说:“莎鲁窝不擅长处理政务,不能让他去治理百姓。虽然他是太后的亲戚,但富贵就行了,没必要让他再操心。” 所以没答应莎鲁窝的请求。

李氏,就是后来的贞懿皇后,是辽阳人,她老爸叫雏讹只,在辽国当官,做到桂州观察使那么高。那会儿,天辅年间,辽国选拔东京那些名门望族里长得漂亮又有德行的姑娘,送到上京去。皇后娘娘就这样进了睿宗的府邸。七年后,生下了世宗皇帝。天会十三年,睿宗驾崩了,世宗当时才十三岁。皇后娘娘教育世宗非常严格,还偷偷跟身边亲近的人说:“我儿子相貌不凡,将来肯定不得了!”

她在上京的时候,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家里的下人个个规规矩矩,从穿衣吃饭到用的器皿,都讲究得一尘不染。她对亲戚很照顾,还经常接济穷人,所以宗室里的人都非常尊敬她。皇后娘娘为人聪明敏捷,性格刚正不阿,长得也漂亮,说话从不乱说。以前辽国的风俗,女人死了丈夫,一般会由家族安排再嫁。可皇后娘娘不一样,她剃度出家做了尼姑,法号通慧圆明大师,还被赐了紫衣。她回到辽阳,修建了清安禅寺,并在寺里住下。贞元三年,世宗被任命为东京留守。正隆六年五月,皇后娘娘去世了。世宗非常悲痛,为了守孝辞去了官职。没过多久,他又被重新任命为留守。同年的十月,皇后的弟弟李石帮助世宗在东京登基,世宗尊封她为贞懿皇后,她的陵墓叫做孝宁宫。

公元1162年,金世宗将睿宗(金海陵王)重新安葬在了景陵。话说皇后生前在辽阳给自己建了一座佛塔,也就是垂庆寺。临终前,她对世宗说:“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我已经按照佛教的仪式在辽阳建了塔,不用把我合葬了。我死后,别忘了我的话。”世宗一直记着皇后的遗言,所以在东京的清安寺里修建了一座神御殿,还下令扩建了原来的佛塔,把神御殿建在了塔前面。他还让礼部尚书王竞写了一篇塔铭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同时,世宗还追赠了皇后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爵位,分别追封为参君司空潞国公、波司徒卫国公和雏讹只太尉隋国公。

四年后,世宗封皇后的妹妹为邢国夫人,还赏赐了她一千两银子、二十匹锦缎和五百匹绢。九年后,神御殿改名为报德殿。世宗又让翰林学士张景仁写了一篇《清安寺碑》,但觉得写得不好,于是又让左丞石琚一起修改。十三年的时候,东京的垂庆寺也修建了神御殿,但是寺庙地方太小了,世宗就下令征用寺庙周围百姓的土地,并且给予优厚的补偿,不愿意卖地的人,就用官家的土地与他们交换。二十四年,世宗来到东京,还特意去清安寺和垂庆寺祭拜。

这位世宗昭德皇后,名叫乌林荅氏,她的祖先住在罗伊河,世世代代都是乌林荅部的首领。后来,她带领族人归顺金朝,居住在上京,并与金朝皇室联姻。她的曾祖父胜管,在金康宗时期多次出使高丽。她的父亲石土黑,骑射技术高超,曾跟随金太祖征讨辽国,担任行军猛安。虽然身处军营,但他并不嗜杀。凭借战功,他被授予世袭谋克的官职,并担任东京留守。

皇后聪明贤惠,孝顺慈爱,仪容端庄。在她父母家的时候,家族里的人都非常尊敬她。嫁给世宗后,她侍奉公婆孝敬谨慎,管理家务井井有条,是一位非常贤淑的女子。当年睿宗伐宋时,得到了一条白玉带,那是帝王才能穿戴的。睿宗去世后,世宗一直珍藏着它。皇后对世宗说:“这东西不适合放在王府里,应该献给天子。”世宗觉得她说得对,就把白玉带献给了熙宗,悼后因此非常高兴。熙宗晚年酗酒,唯独对世宗没有丝毫怨恨。

海陵王篡位后,心里特别害怕宗室成员。乌带就诬陷秉德皇后,说她心里想着葛王。秉德皇后因此被杀害。后来,皇后劝世宗皇帝多送些珍奇异宝给海陵王,讨好他。比如辽国的骨犀佩刀、吐鹘的良玉茶器等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宝物。海陵王见世宗皇帝这么恭敬害怕自己,心里忌惮的念头也就稍微消减了一些。

后来皇后一点也不嫉妒,还为世宗皇帝选妃纳妾,广开后宫,延续香火。即使世宗皇帝有了其他妃嫔,她心里也没有改变。有一次皇后生病了,世宗皇帝亲自照顾她,好几天都没离开。皇后说:“大王您对妾身太好了,知道的人会说您是尽心照顾我的病,不知道的人一定会怀疑您专宠我,而嫉妒其他人。”她又说:“女人最大的责任就是把家管好,只是我德行浅薄,帮不上什么忙,怎么能像其他妃嫔那样争宠呢?我只希望自己能做好本分。”

世宗皇帝在济南的时候,海陵王把皇后召到中都。皇后心想,如果自己死在济南,海陵王一定会杀了世宗皇帝。所以她只有遵旨前往中都,即使自己死掉,也能保住世宗皇帝。皇后对世宗皇帝说:“我应该自己努力,不能连累大王您。”她还召来王府的臣仆张仅,嘱咐他说:“你,是王最信任的人。帮我向东岳大帝祈祷,我没有对不起大王,希望上天地下都能明察我的心意。”她又召来家人,对他们说:“我从年轻嫁给大王到现在,从来没有见过大王做过什么违背道义的事。现在宗室里很多人被怀疑,都是因为奴仆们不好,对主子心怀怨恨,才诬陷他们的。你们都是大王以前的老臣,应该记住过去的恩情,不要胡思乱想。违背我这话的人,我死后会在阴间看着你们。”大家都哭了起来。皇后离开济南后,随行的人知道她一定不会去见海陵王,一定会自己想办法,所以保护得非常严密。走到良乡,离中都还有七十里路的时候,随行人员的警惕性稍微放松了,皇后抓住机会自杀了。海陵王还怀疑是世宗皇帝指使的。

话说世宗皇帝从济南调任西京留守的时候,路过良乡,就下令把鲁国公主葬在了宛平县的土鲁原。大定二年,追封她为昭德皇后,还给她单独建了一座庙。 世宗还追赠了皇后的祖宗三代:曾祖胜管司空、徐国公;曾祖母完颜氏徐国夫人;祖术思黑司徒、代国公;祖母完颜氏代国夫人;父亲石土黑太尉、渖国公;母亲完颜氏渖国夫人。皇帝下令有关部门重新安葬皇后,并让太子亲自去祭奠。 后来,还把皇后的哥哥晖的儿子天锡提拔为太尉,并且把石土黑的猛安职位世袭下来。世宗对天锡说:“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和皇后定亲了,当时她的祖父太尉把我抱在膝盖上说:‘我有七个女婿,这个女婿年纪最小,将来一定能光大门楣。’现在要重新安葬皇后了,他当年的话果然应验了!”

大定六年,利涉军节度副使乌林荅钞兀因为抓捕逃兵受贿,罪该处死。有关部门上奏说,钞兀是皇后的亲戚,应该从轻处理。皇帝下令依法处置。

大定八年七月,章宗皇帝登基了,世宗皇帝非常高兴,对显宗皇帝说:“有了继承皇位的社稷之主,我心里有多高兴啊!这是皇后在冥冥之中保佑你的功劳啊!”

大定十年十月,要重新安葬太尉石土黑,有关部门上奏说应该按照唐朝葬送太尉李良器、司徒马燧的礼仪办理,百官穿着便服送到都城门外五里处。世宗皇帝说:“以前重新安葬皇太后父母的时候,并没有采用这种礼仪。就按照咱们金朝的礼仪安葬吧,只是让亲戚朋友都去送送。”皇帝下令太子亲自去祭奠。

大定十一年,太子过生日,世宗皇帝在东宫设宴庆祝。酒过三巡,皇帝让豫国公主跳舞。世宗皇帝流着泪说:“这个孩子的母亲,皇后啊,她的品德真是高尚啊!我之所以没有立皇后,就是因为念着皇后的恩德,到现在也没找到能和她相比的人啊!”

话说十二年四月,皇帝在太庙东北角给皇后修建了另外一座庙。同年五月,皇帝亲自去士鲁原祭奠皇后。后来到了十九年,又把皇后的陵墓选址改到了大房山。十一月甲寅这天,皇后的梓宫(棺材)到了京郊,百官都去迎接。第二天乙卯,皇帝又去了杨村祭祀。丙辰,皇帝亲自登车送葬,哭得特别伤心。戊午这天,皇后梓宫暂时安放在磐宁宫。庚申,才正式下葬在坤厚陵,其他的妃子也陪葬在那里。到了二十九年,又把皇后和太祖合葬在了兴陵。等到章宗当皇帝的时候,有人建议说太祖的谥号里应该有“昭德”二字,于是就把皇后的谥号改成了明德皇后。

元妃张氏,她父亲是张玄征,母亲是高氏,跟世宗的母亲贞懿皇后是亲戚。世宗把张氏纳为次室,生下了赵王永中,后来张氏就去世了。大定二年,追封张氏为宸妃。同年十月,又追封她为惠妃。到了十九年,再次追封她为元妃。

大定二十五年,皇太子死了。永中是世宗诸子中最年长的,但是世宗和徒单克宁商量之后,决定立章宗为太孙。世宗曾经说过:“克宁和永中是亲戚,但他却建议立章宗为太孙,这真是个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好臣子啊!” 当时有个尚书左丞叫汝弼,他是张玄征的儿子,也是永中舅舅。汝弼的妻子高陀斡经常用邪恶的言语吓唬永中,还画了元妃的画像,每天早晚供奉,想以此求得福气,甚至还搞一些旁门左道。明昌五年,高陀斡被处死了,这件事还牵连到了汝弼和永中。虽然汝弼是因为死后才被查出问题,所以没有被追究官爵,但章宗还是对永中起了疑心,好几年都没消除。谏官贾守谦、路铎上书想劝解皇帝,结果章宗更不高兴了。平章政事完颜守贞也不愿意轻易下结论,章宗因此生气,把守贞贬到济南府做官,那些谏官也都外放了。最后,章宗赐死了永中。金朝因为外戚而引起的祸乱,张氏算是开端了。

李元妃是南阳郡王李石的女儿,她生了三个儿子:郑王允蹈、卫绍王允济和潞王允德。豫王允成呢,他母亲昭仪梁氏早早去世了,皇上就把他交给李元妃抚养。大定元年,李元妃被封为贤妃;两年后,晋封贵妃;七年后,又晋封为元妃。后来世宗皇帝即位,念着昭德皇后的好,就没再立皇后。他还说过:“我不立皇后,是因为后宫里没有配得上皇后之位的人。”所以李元妃的地位虽然在皇后之下,却比其他妃子都高。李石当年可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世宗皇帝对他恩宠有加,给了他尚书令的高位。但同时也严格规定,所有事情都得由左右丞相以下的官员负责,即使元妃再尊贵,也不能干预朝政,只管好后宫就行了。

大定二十一年二月,皇上到长春宫来“春游”。戊子日,元妃因病去世了。皇上下令,允成、允蹈、允济、允德这几个儿子都要穿孝服守丧。己丑日,皇太子和随行的官员们到芳明殿去慰问。辛卯日,留守的平章政事唐括安礼、曹王允功等人也上表慰问。御史中丞张九思负责监督丧事,少府监左光庆、大兴少尹王翛典负责仪仗队。宫籍监另设灵堂,把元妃的灵柩送回京城。乙未日,灵柩从崇智门入城,百官出城迎接,亲戚朋友也沿路送殡,最后安放在兴德宫西边的一间偏殿里。庚子日,皇上回到京城,到兴德宫去祭奠。这葬礼,皇上三次亲自致祭,规格很高啊!皇上还任命平章政事乌古论元忠监督葬礼的各项事宜。癸未日,要开棺重新安葬了,皇上为此还停朝一天。皇太子、诸位亲王、宗室、百官都送葬去了。甲申日,元妃最终葬在了海王庄。丙戌日,皇上又到海王庄去烧香祭奠。到了二十八年九月,元妃和贤妃石抹氏、德妃徒单氏、柔妃大氏一起,陪葬在了坤厚陵。

卫绍王即位后,追封李元妃为光献皇后,还追封她弟弟李献为特进。可是到了贞祐三年九月,她的皇后称号又被取消了。

显宗孝懿皇后,是徒单氏,祖上是忒里辟刺人。她曾祖父抄,跟随太祖打下辽国,立了大功,被封为猛安,世袭罔替。她祖父婆卢火,也因战功累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追封为司徒、齐国公。她父亲贞,娶了辽王宗干的女儿梁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死后追封为太师、广平郡王。

皇后在皇统七年出生在辽阳。她母亲曾经梦见神人送给她一颗宝珠,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梦醒后她就生下了皇后,产房里红光一片。皇后从小就性格庄重,不怎么说话。她父母让她管理家务,大小事情她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比几个儿子都强。

世宗皇帝刚登基的时候,皇后的父亲贞担任御史大夫,从南京赶来觐见。世宗皇帝高兴地说:“你虽然是前朝皇帝的心腹大臣,但从没帮他做过坏事,况且你家风很好,就把你的女儿许配给我儿子做妃子吧!”等到显宗当上太子,大定四年九月,世宗皇帝就隆重地把公主迎娶到太子府。世宗皇帝设宴庆祝,大家都很开心。同年十一月,显宗过生日,皇后被册封为皇太子妃。

八年七月,皇帝派宣徽使移刺神独斡送名马、宝刀和御膳给太子和太子妃,还特意嘱咐说:“太子妃现在要临盆了,希望母子平安,生个男孩。孩子出生后,可以用这把刀放在身边。”后来皇孙出生了,就是后来的章宗皇帝。当时皇帝正在金莲川,途径冰井,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往探望,设宴庆祝,还赏赐了御用衣物和佩刀,对显宗说:“这是祖上积攒下来的福气,而且皇后积德行善,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是国家的大幸啊!”皇帝又对李石、纥石烈志宁说:“我的儿子虽然多,但皇后只生了太子一个。现在又幸运地有了嫡孙,看他骨相不凡,而且出生在麻达葛山,那山势雄伟,灵气充沛,我很高兴。”于是就用麻达葛山给章宗取了小名。

她从小就为人谦逊谨慎,总是担心自己家族的显赫地位会招来祸患。她常常哭着对父母说:“显贵之家,是古人所忌讳的,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地维护好自己的名声。”后来,她家果然因为海陵王的事件而败落,可见她当时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皇上曾经对众位王妃和公主说:“皇太子妃举止端庄得体,衣着打扮也恰到好处,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章宗皇帝即位后,尊她为皇太后,并将她居住的仁寿宫改名为隆庆宫。朝廷每年赐给她金子一千两,白银五千两,珍贵的丝绸五百匹,绢二千匹,棉花二万斤,布匹五百匹,以及五万贯钱。至于她其他的所需,内库都会随时供应,数量不限。

她每月或者每隔五天、六天就上朝一次,之后更是更加勤俭节约。即使是面对诸位大长公主,她也和平时一样恭敬有礼,对九族宗亲都非常和睦友爱,恩泽都恰如其分。她尤其厌恶听到别人的坏话,阿谀奉承的话根本就进不了她的耳朵。她宽容待人,从不轻易表露喜怒。然而,她在治理下属方面却非常公平公正,即使是对自己的亲属也从不徇私枉法。她曾经告诫她的侄子们说:“皇上因为我的缘故,才对我的外家施恩,你们应该尽忠报国。不要认为小善小事无关紧要而不去做,也不要认为小恶小过无关痛痒而不改正。不要仗着我的权势,就任意妄为,违反国家的法纪。”

有一天,她的妹妹并国夫人和嫂子泾国夫人等人在她身边侍奉,她就对她们说:“你们家族一向显赫,但家底并不丰厚,应该节俭用度,不要依赖我。我享受着天下的供养,哪里能私下积攒钱财呢?况且,钱财是天下人的钱财,我最终不可能多取来丰富你们的私房。”家里有人进献玉盂,她拒绝了,并且说:“追求珍奇异物而耗费钱财,这不是我想要的。况且,朝廷对我的赏赐是有定数的,你们现在以此为献,以后又该如何自给自足呢?这只会徒然浪费你们的钱财,而我却用不上,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明昌元年,礼官商议在五月为她奉上册宝,但她没有同意。皇上多次为此事请求,她说:“现在世宗皇帝的丧期还没有结束,就穿着锦绣华服,佩戴珠玉,这于礼不合。应该等到服丧期满后再行此事。”皇上于是告诉有关部门说:“太后坚持己见非常坚决,这件事就等到明年吧。”明昌二年正月,她在隆庆宫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谥号孝懿,与世宗合葬裕陵。

话说这位昭圣皇后,姓刘,是辽阳人。她从小就喜欢读《诗经》和《尚书》,尤其爱读《老子》和《庄子》,为人清淡高雅,行为举止都符合礼仪规范。她当了嫔妃后,对人和气,那些生下孩子却死了母亲的孩子,她都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慈爱地教导他们。皇上有时问候她,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一定会严厉地告诫。

天眷二年九月己亥夜里,皇后娘家好像看到有个穿黄衣服的女子进了她母亲的房间,不一会儿,她就出生了。她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刚开始读《孝经》,十几天就读完了。她最喜欢读佛经。世宗当东京留守的时候,一次打球,看见了她,觉得她很奇特,就让她去府里见贞懿皇后。她进退得体,落落大方,一点也没有骄横跋扈的样子。大定元年,她23岁的时候被选入东宫。

三年三月十三日,宣宗皇帝出生了。那天,大雨倾盆,电闪雷鸣,皇后受惊吓得了病,不久就去世了。承安五年,追赠她为裕陵昭华。宣宗皇帝即位后,追尊她为皇太后,把她和显宗一起供奉在太庙,追谥为昭圣皇后。

接下来说说章宗钦怀皇后,她姓蒲察,是上京路曷速河人。她曾祖父是祖太神,建国初期立下过功劳,官至光禄大夫,死后被追赠为司空、应国公。她祖父阿胡迭,官至特进,死后被追赠为司徒、谯国公。她父亲鼎寿娶了熙宗的郑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中都路昏得浑山猛安、曷速木单世袭谋克,后来官至金吾卫上将军,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越国公。

皇后刚出生的时候,身上有红光笼罩,好一会儿才散去。她从小在姨母冀国公主家里抚养长大,长大后,对姨母孝顺恭敬,就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大定二十三年,章宗还是金源郡王的时候,向她求婚。世宗皇帝派近侍局使徒单怀忠送去一百两黄金、一千两白银、六匹马和三十匹上等丝绸。就在下聘礼的时候,太阳旁边出现了祥瑞的庆云,观看的人都很惊奇。同年十一月,章宗按照礼仪迎娶了她。皇上诏令亲王、宰执、三品以上官员和命妇们参加婚礼,封她为金源郡王夫人,后来又晋封为妃,之后去世了。

话说这位皇后啊,性情温柔善良,举止端庄优雅,还懂得读书写字。皇帝登基后,追封了她皇后,还昭告天下,把她神主牌位供奉在坤宁宫,每年都祭祀。大安年间,又把她合葬在了道陵。

元妃李氏,小名叫师儿,她家以前犯过罪,所以她被没入宫中当宫女。她爹叫李湘,她妈叫王氏,都是很普通的人家。大定年间,师儿作为宫女被送进了宫。当时宫里有个教书先生叫张建,师儿和其他宫女都跟着他学习。那时候宫里的规矩是,老师用青纱帘子隔开内外,老师在帘子外面教,宫女们在帘子里面学,不能见面。要是哪个宫女不认识字或者不懂意思,就隔着帘子指着字问老师,老师再隔着帘子回答。所有宫女里,就师儿理解得最快,张建也不知道师儿是谁,只觉得她的声音特别清脆。后来章宗皇帝问张建,宫里哪个宫女比较好教,张建说:“声音最清脆的那个最好教。”章宗皇帝就根据张建的推荐找到了师儿。有个叫梁道誉的太监觉得师儿长得漂亮又有才华,就劝章宗皇帝纳她为妃。章宗皇帝喜欢有文化的人,而师儿聪明伶俐,能写字,懂文义,尤其擅长察言观色,很会讨皇帝欢心,所以章宗皇帝非常宠爱她。明昌四年,师儿被封为昭容;第二年,又晋封为淑妃,她父亲李湘也被追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公,她爷爷和曾祖父也都被追赠了官爵。

师儿的哥哥叫喜儿,以前是个贼,后来和他弟弟铁哥都官至显要职位,权势熏天,名声远播,那些贪图钱财的人纷纷巴结他们。南京的李炳、中山的李著跟他们家有亲戚关系,也因此飞黄腾达。胥持国依附他们,最后当上了宰相。他们父子俩贪图钱财,巩固自己的地位,上下都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奸邪之徒,却没有人敢去弹劾他们,就算有人弹劾,也奈何不了他们。纥石烈执中这个人贪婪暴虐,不守法纪,章宗皇帝知道他嚣张跋扈,多次斥责他,可又多次启用他,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自从钦怀皇后去世后,皇后之位空缺很久了,章宗皇帝心里想立李氏为后。可是按照咱们金国的祖制,皇后一般都选自徒单、唐括、蒲察、拏懒仆散、纥石烈、乌林荅、乌古论这些大部落首领的家里,世代通婚,娶公主、嫁公主,都是常事。而李氏家族呢,在这些家族里,地位就比较低了。

到了这个时候,章宗皇帝真的想立李氏为皇后,可是大臣们坚决反对,谏官们也纷纷上奏反对,皇帝没办法,只好先把李氏封为元妃,虽然只是元妃,但她的地位和权力,跟皇后差不多了。有一天,章宗皇帝在宫里设宴,有个戴着玳瑁头饰的优伶在皇帝面前表演。有人问他:“咱们国家有什么祥瑞之兆啊?”优伶说:“您没听说凤凰出现了么?”那人说:“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情况。”优伶说:“凤凰飞翔有四种情况,每种情况预示着不同的吉兆。如果凤凰朝着天上飞,就预示着风雨调和,五谷丰登;如果凤凰朝着地下飞,就预示着五谷丰登;如果凤凰朝着外面飞,就预示着四国来朝;如果凤凰朝着里面飞,就预示着加官进禄。”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宴会就结束了。

钦怀皇后和其他的妃嫔们曾经生过孩子,但那些孩子有的两三岁,有的才几个月就夭折了。承安五年,因为皇嗣没有着落,皇帝就在太庙和皇陵祈祷。少府监张汝猷趁着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机会,建议说:“皇嗣没有着落,请求圣上亲自去祭祀之后,再派近臣去各地的山岳庙宇祈祷。”皇帝下令让司空襄去亳州的太清宫祈祷,后来又改变主意,派刑部员外郎完颜匡去了。

泰和二年八月丁酉日,元妃生下了皇子忒邻,群臣都上表祝贺。五品以上的官员在神龙殿设宴庆祝,五品以下的官员在东庑下设宴。皇帝下令,让平章政事徒单镒去太庙报谢,让右丞完颜匡去皇陵报谢,还派使者去亳州的太清宫报谢。孩子满月后,皇帝赐名,封为葛王。葛王这个爵位,是世宗皇帝时期才有的,大定年间以后,就不再封给臣下了,所以三等国号里没有葛国。尚书省上奏,请求在瀛王的封号下,再加一个葛国,皇帝同意了。十二月癸酉日,忒邻满三个月了,皇帝下令放出三千张僧道度牒,在玄真观设醮,为忒邻祈福。丁丑日,皇帝在庆和殿为皇子洗澡,下令百官用元旦的礼仪进酒祝贺,五品以上的官员还要进献礼物。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哥哥喜儿,官做到宣徽使、安国军节度使这么大的官儿。弟弟铁哥,也做到近侍局使、少府监。

八年的时候,皇上的两位妃子,贾氏和范氏,都怀孕了,还没到哺乳期呢,章宗皇帝就得了咳嗽病,病得很厉害。这时候,卫王永济从武定军来京城朝见。章宗最疼爱他这个弟弟,想让他继承皇位,这事儿《卫绍王纪》里都写着呢。卫王想辞别回去了,当天,章宗硬撑着病体跟卫王打球,还问他:“叔王,你不想当这个家,就想这么快走吗?”皇后在旁边,就说:“皇上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啊!”

十一月乙卯,章宗病危了,卫王还没走呢,皇后和黄门李新喜商量着要立卫王为帝,就派内侍潘守恒去叫卫王。这潘守恒挺有文化,也懂事,就跟皇后说:“这事儿太大了,得跟大臣们商量商量。”于是派潘守恒去请平章政事完颜匡。完颜匡是显宗皇帝时的侍读,是老臣子了,而且还有打仗的功劳,所以皇后只请了他一个人。完颜匡来了以后,他们就一起决定立卫王为帝。丙辰这天,章宗驾崩了,遗诏里写着:我的妃子,有两个怀孕的。如果其中有儿子,就立他为储君;如果都是儿子,就选一个合适的立为储君。 “朕之内人,见有娠者两位。如其中有男,当立为储贰。如皆是男子,择可立者立之。”

卫绍王刚上任,大安元年二月,他下了一道圣旨,说:“章宗皇帝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这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临终前还特意交代,掖庭里有两个宫女怀孕了,如果生的是男孩,就立为储君。这事儿他反复强调过,光明正大,大家都知道的。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既然接受了这个重任,就必须尽力完成先帝的遗愿。我特意为她们选了安静的地方居住,还派了皇室宗亲看护。钦怀皇后的母亲郑国公主和乳母萧国夫人更是日夜守护着她们。前几天听说她们身体不太舒服,我就非常担心,立刻派大臣去专门照顾。现在,平章政事仆散端和左丞孙即康上奏说,贾氏宫女应该在十一月份断奶,现在都三月了,她能不能生孩子还不知道。范氏宫女的预产期是正月,可是太医副使颜仪师说,从去年十一月份起就诊出范氏胎气受损,虽然调理到现在脉象平稳了,但胎儿已经发育不良了。而且范氏自己也愿意在神灵面前削发为尼了。一想到先帝把这么重要的事托付给我,结果却发生这样的事,我心里真是难受啊!现在范氏的情况已经不太乐观了,但贾氏或许还有希望,我会向先帝禀报,希望上天保佑,让她顺利生下皇子。我还担心大家不明白事情的原委,所以把这事儿公开说明,让大家都能理解我的想法。”

卫绍王这道圣旨的意思是,先帝临终前交代,两个宫女怀孕了,如果生下皇子就立为储君。他对此事非常重视,亲自安排了最好的住所和看护,但现在其中一个宫女范氏胎儿发育不良,自己也决定出家为尼了;另一个宫女贾氏断奶时间已过,能否顺利生产还不好说。卫绍王为此忧心忡忡,希望上天保佑贾氏能顺利生下皇子,并公开说明此事,以消除大家的疑虑。

四月,皇上下了道旨,说最近有人告发元妃李氏,暗中算计,忘恩负义。从泰和七年正月开始,章宗皇帝身体不太舒服,李氏就和她的侍女李新喜偷偷商量,因为皇位继承人还没定下来,想让宫女假装怀孕,找个别人的孩子冒充皇嗣。

然后,就在那年闰月十日,因为贾承御(贾氏)生病呕吐,肚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李氏就和她母亲王盻儿以及李新喜合谋,让贾氏假装怀孕,等到快要临盆的时候,从李家抱个孩子送进宫来,如果日子不对,就再想办法另找一个,当作皇嗣。结果章宗皇帝驾崩了,她们的阴谋还没来得及实施。

皇上临终前,下令让平章政事完颜匡负责处理朝中内外事务,还明确下达了旨意:“我有两个宫女怀孕了”,还特意让召见平章政事。当时在场的人都听到了这句话。可是李氏和新喜竟然敢违抗圣旨,想找李氏的哥哥喜儿和弟弟铁哥帮忙,事情没办成,就偷偷地跟近侍局提点乌古论庆寿商量,还讨论应该立哪位皇子为继承人,但一直没决定下来。

近侍局副使徒单张僧派人去请完颜匡,完颜匡已经到了宣华门外,才开始调查此事。完颜匡进宫后,完全按照先帝的遗旨行事,来确定继承人。

皇上病重的时候,好几次召见李氏,李氏都不去。后来皇上要衣服穿,李氏接到旨意后也不马上过去,还跟她的母亲私下商量。先帝在世的时候,有时候会临幸其他的妃嫔,李氏就嫉妒,让女巫李定奴制作纸人、木偶和鸳鸯符来诅咒其他妃嫔,导致先帝没有其他的子嗣。

李氏做的那些坏事,实在太多了,说不完。事情败露后,皇上派大臣审问,她们都承认了罪行。皇上又让宰相去审问,结果也是一样。有关部门认为,按照法律应该处以极刑。但是考虑到李氏侍奉先帝多年,想饶她一命。可是朝中大臣都坚决要求处罚她。

现在,赐李氏自尽。王盻儿、李新喜都处以极刑。李氏的哥哥安国军节度使喜儿、弟弟少府监铁哥也要按照法律处罚,并且追究他们的责任,把他们发配到边远地区。其他牵连的人也都按照法律处置。贾承御也赐自尽。

章宗皇帝驾崩三天后,就有人说范氏(指李师儿)怀孕了,胎儿受损。章宗病危的时候,也没有下旨让完颜匡负责处理朝政。有人说完颜匡想独占稳定江山的功劳,所以才故意这么做。从那以后,大家都不再称李师儿为元妃了,直接叫她李师儿。

后来,胡沙虎杀了卫王,拥立宣宗皇帝。胡沙虎请求处罚卫王,把他降为东海郡侯。 当时的诏书是这么写的:“大安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下令全国,说李氏和她母亲王盻儿以及李新喜合谋,让贾氏假装怀孕,每个人都应该按照法律接受惩罚。朕认为章宗皇帝圣明英明,怎么会容忍这种欺骗行为呢?最近经过大家商议,武卫军副使兼提点近侍局的完颜达和霍王傅大政德都说贾氏的事情里面有冤情。当时,完颜达在近侍局任职,大政德保护着贾氏,所以他们知道内情。朕亲自调查核实,发现此事证据模糊不清,当时被处罚贬官的人,都可以让他们回家了。” 就这样,李氏家族的人都得以回家了。

卫绍王的皇后徒单氏,在大安元年被立为皇后。到了宁宗至宁元年,胡沙虎造反,她和卫王一起被软禁在卫王府。卫王被杀后,宣宗即位,卫王被降为东海郡侯,徒单氏被废除了皇后称号。贞祐二年,朝廷迁都汴京,下令所有卫绍王和鄗厉王的家人都迁到郑州,并且被软禁,不准他们外出。他们的子女十九年内都不准结婚。直到天兴元年,才下令解除他们的禁锢。那时候,河南已经守不住了,卫绍王和鄗厉王的后人们,下落不明。

话说宣宗皇后的王氏,是中都人,是明惠皇后的妹妹。她父亲年轻时曾经梦到两把玉梳变成了月亮,后来就生下了这两个皇后。她父亲去世后,坟上还长出了灵芝。一开始,宣宗被封为翼王的时候,章宗皇帝下令让各位王爷到民间寻找女子,好扩大后宫,以延续皇室血脉。那时,王氏和庞氏一起进了翼王府。后来,宣宗看到王氏的姐姐长得漂亮,也把她纳入了府中。贞祐元年九月,王氏被封为元妃,她姐姐被封为淑妃,庞氏被封为真妃。淑妃生下了后来的哀宗皇帝,真妃生下了守纯,而王氏自己没有孩子,她把哀宗当成自己的儿子来抚养。贞祐二年七月,王氏被赐姓温敦氏,并被立为皇后。同时,追封她的曾祖为得寿司空、冀国公,曾祖母为刘氏冀国夫人;追封她的祖上为璞司徒、益国公,祖母为杨氏益国夫人;追封她的父亲为彦昌太尉、汴国公,母亲为马氏汴国夫人。

三年后,庄献太子去世了,哀宗被立为皇太子。宣宗皇帝驾崩后,哀宗皇帝继位。正大元年,哀宗尊王氏为皇太后,并将她的宫殿命名为仁圣宫,还晋封王氏的父亲为南阳郡王。

有人说,宣宗还是王爷的时候,庄献太子的母亲是正妃,宣宗即位后,尊她为皇后。贞祐元年九月,皇帝下诏说:“元妃某氏长期侍奉于藩王,已经赐封于国号,可以立为皇后。” 但这位元妃具体是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也有人说,自从王氏姐妹入宫后,宣宗对之前的妃子宠爱就减少了,那些妃子后来都出家当了尼姑,王氏因此才被立为皇后,这一切都是王氏姐姐明惠皇后的计策。

王氏姐妹受封的那天,刮起了大风,天昏地暗,黄色的雾气弥漫天地。后来,王氏梦见几万个乞丐跟在她后面,心里非常不安。算命先生说:“您将来是天下之母,百姓贫困,他们将向谁诉苦呢?”于是,王氏下令在京城设立粥棚,施舍粥和冰药。到了壬辰年和癸巳年,河南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金国大元兵包围汴京,又爆发了大瘟疫,汴京死了上百万人,这些惨状,王氏都亲眼目睹了。

金哀宗脱下丧服,准备去太庙举行祭祀大典。之前,主管礼仪的官员奏报说祭祀用的冕服已经准备好了。哀宗就请仁圣太后和慈圣太后到内殿,试穿冕服给两位太后看看。两位太后都很高兴。哀宗又换上便服,敬酒祝两位太后长寿。仁圣太后对哀宗说:“咱们祖宗当初打天下多么不容易啊!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你才能穿着这身祭祀的衣服,在中都的祖庙举行祭祀大典呢?”哀宗回答说:“阿婆您有这个心愿,我也一直没忘记啊!”慈圣太后也说:“你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那实现它也指日可待了。”然后,两位太后又敬酒祝哀宗长寿,大家都很高兴,就散了。

天兴元年冬天,哀宗迁都到归德府。第二年正月,哀宗派近侍徒单四喜和术甲荅失去迎接两位太后。两位太后在仁安殿,拿出金铤和七宝金洗,赏赐给随行的忠孝军将士们。当天晚上,两位太后和柔妃裴满氏等人骑马出宫,走到陈留,城里四处起火,她们怀疑有埋伏,不敢进城,赶紧下令返回宫中。第二天,她们进城后在四喜家暂住了一会儿,很快就有人用轿子把她们迎进了宫里。正准备再次启程的时候,京城就被攻破了,两位太后和其他的妃嫔都被迫北迁,后来就不知去向了。只有宝符李氏跟着到了宣德州,住在摩诃院。李氏自从住进摩诃院后,就一直住在佛殿里,整天忙着做幡旗。等到要和其他的后妃一起北迁的时候,就要出发了,她在佛像前自缢身亡,还在门纸上写下“宝符御侍此处身故”几个字。

宣宗的明惠皇后是王皇后的姐姐,她生下了哀宗。宣宗即位后,封她为淑妃。等到妹妹王皇后被立为皇后后,她就晋封为元妃。哀宗即位后,下诏尊她为皇太后,并将她的宫殿命名为慈圣宫。

话说皇后性情端庄,见识广博,通晓古今。哀宗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皇后就经常严厉地批评他,直到他登基当了皇帝,才算结束了这种严格的管教。有一天,宫里吃饭,摆上了三只玉碗,一只给太后,另外两只分别给皇帝和皇后。荆王的母亲,真妃庞氏,却用玛瑙碗吃饭。皇后见了很生气,把负责摆碗的人叫来训斥道:“是谁让你乱搞区别对待的?荆王的母亲怎么就比我的儿媳妇低一等呢?要不是因为只是饮食上的小事,我早就让人杖毙你了!”从那以后,宫里对真妃更加尊重了。

后来有人告发荆王图谋不轨,荆王被关进监狱,判决就要下来了。皇帝跟皇后说了这事,皇后说:“你只有一个哥哥,怎么能听信谗言要害他呢?章宗皇帝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叔叔,结果没活多久,皇位还断了传承,你难道想学他吗?赶紧把他赦免了,让他来见我。要是过一会儿还没来,我就不见你了!”皇帝起身,皇后就站在那儿等着,荆王来了,皇后就哭着安慰他。

哀宗皇帝特别宠爱一个宫女,想立她为皇后。皇后觉得那个宫女出身低微,坚决反对,硬是把她赶出宫去。皇帝没办法,只好下令把她放出宫,还对送她出宫的人说:“你出了东华门,别管遇见谁,第一个遇见的人就把他赏赐给她做丈夫。”结果,她碰上一个卖布的,就把他赏赐给了她做丈夫。有一次,点检撒合教皇帝骑马球,皇后下令警告撒合说:“你身为臣子,应该辅佐皇上走正道,怎么反而教他玩这些游戏呢?要是再让我听到这事,一定重罚你!”

这几年小胜了几仗,国家形势有所好转,一些文人写文章歌颂皇后的圣德,说这是中兴的景象。皇后听了很不高兴,说:“皇帝年纪轻轻,又很有锐气,没有畏惧之心就会骄傲怠慢。现在只不过是侥幸赢了几场仗,算哪门子中兴?那些人却这么阿谀奉承!”

正大八年九月丙申日,皇后去世了,她遗命自己的陵墓制度一定要简朴。十二月己未日,葬在汴梁城迎朔门外五里庄献太子墓的西边。谥号为明惠皇后。

哀宗皇后是徒单氏。皇上宣宗和皇后生病的时候,皇后曾经割下自己的肉给皇上吃,宣宗知道后很感动。兴定四年,皇后的父亲,镇南军节度使顽僧犯了罪,因为皇后孝顺,宣宗就网开一面,赦免了他,准许他退休。正大元年,皇上册封她为皇后。后来哀宗皇帝迁都归德府,派皇后的弟弟四喜等人去汴京迎接她,晚上到了陈留,他们不敢进城,又返回汴京了。没过多久,汴京城破了,他们就北迁,后来皇后就不知去向了。

这段话讲的是哀宗皇后的事迹,她很孝顺,为了皇上甚至割肉进膳。她父亲犯了错,皇上因为她的孝顺而赦免了她的父亲。后来她被立为皇后,但最终在战乱中不知所终,令人惋惜。

赞扬说:《周礼》里说“九嫔掌管妇女教育的法则,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班昭曾经论述说:“妇德,不需要特别的聪明才智;妇言,不需要口齿伶俐;妇容,不需要貌美如花;妇功,不需要技艺超群。清静贞洁,守规矩,做事有羞耻心,行动有章法,这就是妇德。说话选择时机,不说坏话,该说的时候才说,不让人厌烦,这就是妇言。洗漱干净,穿着整洁,按时沐浴,保持身体清洁,这就是妇容。专心纺织,不嬉戏玩闹,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这就是妇功。”可是后世的妇女都不注重这些,只注重漂亮的外表互相攀比,用巧言令色互相倾轧,用才能换取恩宠,逢迎拍马以巩固宠爱。所以,悼平、掣顿导致皇统中断,身败名裂;海陵王被奸臣蛊惑,差点亡国;道陵李氏专宠乱政,最终导致家族覆灭。唉,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这段话总结了古代对女性品德的要求,并以史为鉴,批判了那些只注重外貌和权术的女性,告诫后人要注重内在修养,避免重蹈覆辙。 “《周礼》‘九嫔,掌妇学之法,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句是原文引用,不必翻译。 班昭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论述也都是原文引用,不必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