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说说金朝皇帝的皇后们吧,从始祖明懿皇后、德帝思皇后,一直到太宗钦仁皇后、熙宗悼平皇后,还有海陵王的嫡母徒单氏、生母大氏和皇后徒单氏,以及海陵王那些宠爱的妃嫔们,名单可长了!
古时候,天子娶皇后,还会从别的国家迎娶三个陪嫁的女子,也就是媵(yìng),她们的姐妹侄女也可能跟着来,加起来总共十二个女子。诸侯娶妻,一般也会娶九个女子。这其中的道理,是为了让正妻和妾室都能有自己的位置,广延子嗣,减少嫉妒,防止淫乱,避免祸乱发生。如果皇后去世了,陪嫁的女子就可以依次成为继室,没有三个陪嫁女子的,就由姐妹侄女依次成为继室。不过,继室只能管理后宫事务,不能拥有皇后的名号。古代礼仪规定,宗庙里不能同时祭祀两位皇后,这是为了避免尊卑不分。但是,鲁成公时期开始出现同时祭祀两位皇后的现象,宋国有三个陪嫁女子,齐国的管氏三次嫁人,《春秋》都对此进行了批评。按照《周礼》的规定,后宫的官员等级分明,内宰是最高级别的,下面依次是内小臣、阍人、寺人,再下面是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典妇功、典丝、典枲、内司服。而《昏义》里说的是“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和《春秋》和《周礼》的记载并不一致,后世就沿用了《昏义》的说法,导致后宫嫔妃人数越来越多,甚至达到几千人。
金朝的情况和以前不太一样,金朝皇帝不娶平民女子,跟皇室有亲戚关系的女子,就像周朝的周姬和齐国的齐姜一样。金朝初期,妃嫔们都没有固定的位号,到了熙宗时期,才有了贵妃、贤妃、德妃等称号。海陵王特别宠爱妃嫔,后宫人数也越来越多,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一共十二位!到了大定时期,后宫人数比较少,到了明昌时期才逐渐增多。
咱们先说说金朝后宫的等级制度。那些妃子们,地位最高的诸妃,相当于正一品,比三夫人还高。然后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这些都算正二品,和九嫔的品级一样。再往下是婕妤,九个人,正三品;美人,九个人,正四品;才人,九个人,正五品,这三级加起来,相当于二十七个世妇。接下来是宝林、御女、采女,每级二十七人,分别对应正六品、正七品、正八品,合起来就是八十一御妻。除了这些妃嫔,还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这些内官,也是后宫的重要人物。
接下来咱们说说金朝历代皇帝的皇后们。太祖的嫡后圣穆皇后生了景宣帝,光懿皇后生了宗干,她们都有立下大功劳,钦宪皇后也有保佑江山的功劳,所以从熙宗开始,圣穆、光懿、钦宪三位皇后都和太祖合葬。宣献皇后生了睿宗,也在大定年间合葬。所以太祖庙里合葬了四位皇后,睿宗、世宗、显宗、熙宗的庙里都合葬了两位皇后,只有太宗、景宣帝、熙宗、章宗的庙里只合葬了一位皇后。贞懿皇后、慈懿皇后、光献皇后、昭圣皇后虽然不是皇族出身,但都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才尊贵的。说到这,不得不提宣宗皇后温敦氏,她是被宣宗赐姓的,这可是打破了以前的规矩,变化太大了!从金朝建立到灭亡,这些皇后的世系和籍贯都可以查到,方便我们研究。至于那些跟朝政无关的,就不用细说了。
最后,咱们简单说说金朝几位比较重要的皇后。金朝的开国皇帝的皇后,明懿皇后,是完颜部人,六十多岁才嫁给开国皇帝,天会十五年追谥。德帝的思皇后,具体是哪部人,史书上没记载,天会十五年追谥。安帝的节皇后,也是一样,不知道是哪部人,天会十五年追谥。献祖的恭靖皇后,同样没记载是哪部人,天会十五年追谥。昭祖的威顺皇后,徒单氏,名字叫乌古论都葛,是活刺浑水敌鲁乡徒单部人,她父亲叫拔炭都鲁海。这位皇后性格刚毅,很少有人敢娶她。后来献祖要为昭祖选妃,说:“这个女子勇敢果断,非常人能比,柔弱的女子配不上她。”于是就娶了她。天会十五年追谥。
景祖昭肃皇后,是唐括部水隈鸦村人,名叫唐括多保真。她爸爸石批德撒骨只是个巫师。皇后从小就很有见识,待人接物非常周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她经常摆酒设宴款待邻居和过路的行人。她老公景祖饭量特别大,当时的人都叫他“活罗”,《景祖纪》里也有记载。昭祖曾经说过:“一个吝啬的女人会小气到连酒食都不舍得,这样的女人不能做我的儿媳。”乌古听说皇后为人大方,这才娶了她。
辽国使臣同干带兵来攻打五国浦聂部,景祖让皇后和劾孙去拔乙门当人质,然后他趁机袭击辽军,结果辽国皇帝任命景祖为节度使。
皇后虽然喜欢招待客人,但她自己却不喝酒。景祖和客人喝酒的时候,皇后就在旁边听着。第二天,她能把昨天每个客人的言行举止都复述一遍,没有一句不对的。要是有人喝醉了吵闹,她就自己唱歌来化解矛盾。军中有士兵受罚,她总是用酒食来安慰他们。景祖出巡的时候,她总是陪同前往,政务和诉讼案件也都参与决断。
景祖去世后,世祖和他的兄弟们每次用兵,都要先征求皇后的意见才能行动,战役的胜负,皇后都会给予相应的奖惩。到了农忙季节,她亲自下地指导耕种收割,路远就骑马,路近就拄着拐杖,勤劳的人她会鼓励,偷懒的人她会训斥。
皇后去邑屯村视察,世祖和肃宗都跟着去了。碰巧桓赧和散达也来了,当时他们俩之间已经有了矛盾。酒过三巡,两人互相辱骂,甚至拔刀相向。皇后赶紧上前,拉住两人的手,说:“你们都是我丈夫生前的老部下,怎么可以这样忘记我丈夫的恩情,跟小孩子一样争吵呢?”然后她自己作了一首歌,桓赧和散达这才消了气。后来桓赧兄弟起兵造反,当时肃宗已经接连两次战败了,世祖退回了乌春的军队,在北隘甸与桓赧交战。部下溃败逃回,脱掉盔甲跑来报告:“军队打败了!”皇后当时非常忧虑,这时康宗传来捷报,皇后这才高兴起来。不久,桓赧和散达都投降了。
这位皇后啊,她不嫉妒别人,对女工活儿也比较马虎,但是特别擅长处理家族内部关系,当时大家都觉得她很有大将之风呢!天会十五年的时候,追封了她的谥号。
接下来这位是世祖翼简皇后,姓拿懒。她在公元1123年去世,天会十五年追封了谥号。
肃宗靖宣皇后,姓蒲察。当初太祖要起兵的时候,还特意去跟皇后禀报。皇后说:“你是国家的领导人,觉得可以就去做吧!我已经老了,别让我担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太祖就敬酒祝寿,然后送皇后出门,还一边喝酒一边祈祷上天保佑。皇后又让太祖正襟危坐,然后指挥众将士。从那以后,每次太祖出征回来,都会带着将士们去拜见皇后,并将俘获的战利品献给她。天会十五年,她也追封了谥号。
穆宗贞惠皇后,姓乌古论,天会十五年追谥。康宗敬僖皇后,姓唐括,也是天会十五年追谥。
太祖圣穆皇后,姓唐括,天会十三年追谥。 同时,她父亲留速也被追封为太尉、荣国公;祖父迭胡被追封为司徒、英国公;曾祖父劾乃被追封为司空、温国公。
太祖光懿皇后,姓裴满,天会十三年追谥。
太祖钦宪皇后,姓纥石烈。天会十三年,被尊为太皇太后,宫号庆元宫。十四年正月初一,熙宗在庆元宫朝见她,之后才去乾元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当月的丁丑日,她在庆元宫去世,二月癸卯日,与太祖合葬睿陵。
太祖宣献皇后,姓仆散,是睿宗的母亲。天会十三年,追封为德妃,大定元年追谥。
这位崇妃,姓萧,熙宗时期被封为贵妃。天德二年正月,被封为元妃,当月又被尊封为太妃。海陵王的母亲大氏对萧氏非常恭敬。海陵王篡位后,尊大氏为皇太后,住在永宁宫。每次有宴会,太妃都坐在上座,大氏则以儿媳的礼节侍奉她。海陵王一直对此很不满,后来杀害宗义等人,还诬陷太妃隐瞒罪行,把她和她的儿子任王隈喝一起杀了。
1185年,皇帝下令重新安葬萧妃。宗正丞宗安负责操持丧事,还派人去祭奠。皇上想恢复萧妃以前的尊号“太妃”,于是去问礼部官员的意见。“以前称‘太妃’的,都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古代入庙祭祀时称‘后’,是因为她丈夫是皇帝;在朝廷上称‘太’,是因为她的儿子是皇帝。萧妃的情况跟这些都不一样,恐怕不能称她为‘太妃’,只能追封她为妃子。”皇上听了这个意见,就决定只追封萧妃为崇妃。
金太宗的皇后,是唐括氏。熙宗即位后,她和太祖的皇后一起被尊为太皇太后,居住在明德宫。皇帝还追封了皇后的父亲阿鲁束为太尉、宋国公,祖父宽匹为司徒、英国公,曾祖父阿鲁琐为司空、温国公。金熙宗即位十四年正月初一,先去朝见两位太皇太后,然后才在乾元殿接受百官的朝贺,以后每年都这样。皇统元年,皇上从燕京回到京城,就去明德宫朝见两位太皇太后。第二年,皇上在太极殿,皇子出生了,皇上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来到太极殿,皇上和皇后亲自迎接她。三年后,太皇太后在明德宫去世了,谥号为钦仁皇后,与太宗合葬在恭陵。
金熙宗的皇后,是裴满氏。熙宗即位时,她被封为贵妃。天眷元年,被立为皇后。她的父亲忽达被封为太尉,皇帝还追封了她的曾祖父斜也为司空,祖父鹘沙为司徒。皇统元年,熙宗接受尊号,册封裴满氏为慈明恭孝顺德皇后。第二年,太子济安出生了。那一年,熙宗才二十四岁,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大赦天下,并向天地宗庙祭告。一个月后,册立济安为皇太子,然而不到一年,太子就去世了。
金熙宗当政的时候,宗翰、宗干、宗弼这哥仨轮流掌握大权,皇帝自己呢,上朝就闷声不吭。虽然刚开始国家事儿挺多,但总算能打胜仗,收复了齐国,宋朝还派人来称臣,官员们办事效率高,政事清明简便,老百姓也过得舒心。后来宗弼死了,那些老臣也大多去世了,剩下的那些大臣就胆子大了,啥事都敢管,甚至还利用这点事儿去争抢宰相的位置。济安皇后死后,好几年都没立皇后,皇后家族的人就处处限制熙宗。熙宗心里憋屈,没事儿就喝酒发脾气,甚至还亲手杀过人。
有一回,左丞相亮过生日,皇帝派大兴国送去司马光画像、玉吐鹘(一种猎鹰)和御马作为礼物,皇后也跟着送了份生日礼物。熙宗听说后大发雷霆,把大兴国给打了板子,还把送出去的礼物都抢了回来。海陵王本来就对皇位虎视眈眈,这事儿更让他疑神疑鬼,害怕起来,皇宫里的政变,从这时候就开始酝酿了。有个近侍叫高寿星,按规矩该调到燕南去,他跑去跟皇后告状,皇后又把熙宗给激怒了,结果左司郎中三合被杀了,平章政事秉德被打了板子,高寿星反而没被调走。秉德和唐括辩这俩家伙就开始搞阴谋诡计了,海陵王抓住机会,把这乱局给搅合起来了。
过了一段时间,熙宗积攒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杀了皇后,把胙王常胜的妃子撒卯接进宫来当皇后。他还杀了德妃乌古论氏,还有妃子夹谷氏、张氏、裴满氏。第二天,熙宗就被杀了。海陵王杀了熙宗后,为了收买人心,就说皇后死得冤枉,把熙宗降为东昏王,追封皇后为悼皇后,还封皇后的父亲忽达为王。到了大定年间,又恢复了熙宗的帝号,追封皇后为悼平皇后,并且把皇后和熙宗合葬在思陵。
海陵王的亲妈是徒单氏,是海陵王他爹宗干的正妻。徒单氏没生儿子,宗干的第二个老婆李氏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当了郑王的那个充;第三个老婆大氏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后来的海陵王。徒单氏人很好,对下人特别慈爱,大氏对她也特别恭敬,俩人相处得非常好。虽然徒单氏把郑王充当成亲儿子养,充和海陵王还一起当过熙宗皇帝的宰相,但她经常因为充爱喝酒而责备他,反倒更疼爱海陵王。海陵王心里一直觉得他妈大氏是妾,而徒单氏是正妻,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后来他弑杀了熙宗皇帝,徒单氏和太祖皇帝的皇后萧氏听说后,都吓傻了,互相看着说:“皇帝虽然荒淫无道,但臣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呢!”徒单氏进宫见海陵王,一句贺喜的话都没说,海陵王心里记恨上了。
天德二年正月,徒单氏和大氏都被尊为皇太后。徒单氏住在东宫,叫永寿宫;大氏住在西宫,叫永宁宫。那一年,徒单氏的父亲蒲带和大氏的父亲都被追封为太尉,还被封了王。徒单太后过生日,酒席上喝高兴了,大氏起身给太后祝寿。徒单太后正跟客人说话呢,大氏跪了很久。海陵王一看就生气了,直接走人了。第二天,他就把所有跟太后说过话的公主和宗妇都叫来杖责。大氏觉得这事儿做得不对,海陵王说:“今天的事,还能像以前那样吗?”从那以后,母子俩的嫌隙越来越深了。
天德四年,海陵王把都城迁到中都,只把徒单太后一个人留在上京。徒单太后整天提心吊胆的,每次宫里来人,她都赶紧换衣服等候旨意。大氏在中都,经常想念徒单太后,就对海陵王说:“永寿宫对我母子俩都很好,你可千万别忘了她。”十二月十四日是徒单太后的生日,海陵王派秘书监纳合椿年去上京给太后祝寿。贞元元年,大氏病重,心里特别想见徒单太后一面,临死前,她对海陵王说:“都是因为你,才没让永寿宫跟我一起到中都来。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把永寿宫接来,好好侍奉她,就像侍奉我一样。”
话说三年后,右丞相仆散师恭和宗正丞胡拔鲁去上京迁葬皇陵,金海陵王顺便让永寿宫太后也一块儿过去。接着,他又派平章政事萧玉去广宁迎接祖宗的梓宫。海陵王对萧玉说:“医巫闾山风景可真好,祭祀完祖宗之后,你带太后去那山水好地方转转。”到了沙流河,海陵王亲自迎接梓宫,顺便也见了太后。
海陵王让人拿来两捆棍子,自己跪在太后面前,认错说:“我这个儿子不孝顺,很久没来看您了,请太后您狠狠地打我吧!不然,我心里不安。”太后赶紧把海陵王扶起来,并呵斥那些拿着棍子的人走开。太后说:“现在老百姓家有个好儿子,攒下了一百贯钱的家产,都舍不得打他,更何况是我自己的儿子,我怎么忍心打他呢?”十月,太后到了中都,海陵王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太后住进了寿康宫。当天,海陵王和后宫嫔妃、宰相以下的官员都敬酒祝寿,大家玩得很开心。
海陵王在宫里侍奉太后,表面上非常孝顺,太后坐或起,他都亲自搀扶;太后坐车,他经常步行跟随;太后用的东西,他有时还亲自拿着。看到的人都觉得他特别孝顺,太后自己也这么认为。可是后来,海陵王计划攻打南宋,太后劝他别打仗,海陵王心里越来越不高兴。每次去见太后回来,他都怒气冲冲的,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
太后住进了汴京的宁德宫。海陵王派了个侍女高福娘去探望太后,结果海陵王看上了高福娘,还让她去打探太后的消息。太后的一举一动,大事小情,高福娘都会添油加醋地告诉海陵王。
有一次,枢密使仆散师恭去契丹征讨撒八,回来后去拜见太后,两人聊了很久。太后大概意思是说:“咱们家以前住在上京,后来搬到中都,又从中都搬到汴京,现在又兴兵打宋朝,把国家搞得民不聊生,我以前劝过皇上,可他根本不听。现在契丹那边又出事,这可怎么办啊!”高福娘把这些话都告诉了海陵王。
海陵王觉得太后这是在暗示他,说自己儿子都长大了,担心仆散师恭在外带兵,太后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于是,他立刻召集点检大怀忠、翰林待制斡论、尚衣局使虎特末、武库直长习失使,让他们去宁德宫杀了太后。他还派了护卫高福、辞勒、浦速斡带着四十个士兵一起去,并警告他们:“见到太后,就说有圣旨,让她跪下接旨,然后立刻杀了她,别让她受苦。太后的同乳妹妹安特也在那儿,人多嘴杂,一起杀了算了。”他还点名要杀掉太后身边的几个人。
太后当时正在下棋,大怀忠他们就到了,命令太后跪下接旨。太后一脸懵,刚要跪下,虎特末就从后面打她,太后被打倒了又站起来,两次都是这样。最后,高福他们把太后勒死了,太后享年五十三岁。 除了太后,她的同乳妹妹安特,还有郡君白散、阿鲁瓦、叉察,乳母南撒,侍女阿斯、斡里保,宁德宫护卫温迪罕查刺,直长王家奴、撒八,小底忽沙等等也都一起被杀了。海陵王下令在宫里烧了太后的尸体,然后把骨灰扔进了水里。他还杀了太子的三个儿子檀奴、阿里白、元奴,耶补儿迩匿则逃到了世宗那里。
海陵王从军中把仆散师恭召回来后,也把他杀了。他还杀了阿斯、撒八、忽沙的子孙。然后,海陵王封高福娘为郧国夫人,把特末哥封为泽州刺史,还答应等高福娘从南方回来就立她为妃,并赏赐她二千两银子。最后,海陵王还警告特末哥:“不许喝酒打高福娘,要是打了她,我就杀了你!”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金朝大定年间,追封徒单氏为哀皇后,但后来却因为她跟特末哥和福娘一起被从泽州押解到中都处死了。之后,海陵王被废为庶人,宗斡也失去了皇帝称号,被封为辽王,而徒单氏的封号也降为了辽王妃。
海陵王的母亲是大氏。天德二年正月,大氏和徒单氏一起被尊为皇太后。大氏住在永宁宫。她曾祖父坚嗣被追赠为司空,祖父臣宝被追赠为司徒,父亲昊天被追赠为太尉、国公,哥哥兴国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同年十一月,昊天又被追封为王。
天德三年正月十六日是海陵王的生日,他在武德殿设宴款待宗室和百官。大氏非常高兴,喝了很多酒,喝醉了。第二天,海陵王派宦官向太后禀报说:“太后您年纪大了,平时喝酒也就几杯,昨天却喝得酩酊大醉。儿子我当了皇帝,当然高兴,但如果您的身体不适,我这个做儿子的心里也会不安,哪来的快乐呢?真正的快乐在于心,不在于酒。”等到迁都中都后,永寿宫被留在了上京,大氏常常为此念叨。
贞元元年四月,大氏生病了,海陵王下令拨款十万贯为她寻找治疗的药物。临终前,大氏嘱咐海陵王要善待永寿宫。戊寅日,大氏去世了。海陵王下令尚书省:“所有随朝的官员要等到五月一日才能处理公务。中都从四月十九日开始,禁乐一个月。其他地方从诏书到达之日起,官府三日内不得办公,禁乐一个月,停止鸣钟七天七夜。”
贞元三年,举行大祥之礼,海陵王率领后宫嫔妃在菆宫为大氏哭祭。因为海陵王打算把大氏的陵墓迁到房山,所以大氏的灵柩还停放在菆宫。九月,太祖、太宗、德宗的梓宫运到了中都。大氏被尊谥为慈宪皇后,海陵王亲自主持册封仪式,并将大氏与德宗合葬于大房山,并将其祔入太庙。大定七年,大氏被降封为海陵太妃,并被削去皇后谥号。后来宗干被废帝号,封为辽王,徒单氏也被降封为辽王妃,而大氏、顺妃李氏、宁妃萧氏、文妃徒单氏都被追降为辽王夫人。
话说海陵王的皇后,是徒单氏,太师斜也的女儿。她一开始是岐国妃,天德二年被封为惠妃,同年九月,册立为皇后。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皇后过生日,朝中大臣都在武德殿给她祝寿。可是时间久了,海陵王后宫佳丽越来越多,皇后渐渐失宠,很少能见到皇帝了。有个叫沈璋的妻子张氏,曾经是太子光英的保姆,而耶律彻(他本名神涅,欠着官府两千六百多万钱)跟海陵王关系不错,海陵王就让张氏和耶律彻的妻子侯氏进宫侍奉皇后。 海陵王还把耶律彻欠的巨款全部给免了。正隆六年,海陵王到南京去,六月癸亥这天,左丞相张浩带领百官迎接他。海陵王乘坐华丽的玉辂,和皇后、太子光英一起进了城。后来海陵王去打宋朝,皇后和太子留守后方。结果海陵王被杀,陀满讹里也杀了太子光英在汴京。皇后回到中都,住在海陵王母亲大氏的旧宫里。没过多久,世宗皇帝看她孤苦无依,就下令让她回上京父母家,每年还给她赏赐两千贯钱,奴婢的口粮都由官府供应。大定十年,皇后去世了。
海陵王这个人很会伪装,刚当宰相的时候,妾侍也就三五个。可是一当上皇帝,就变得贪图享乐,不知节制。后宫妃嫔有十二位,还有从昭仪到充媛九位,婕妤、美人、才人三位,以及地位最低的殿直,其他的更数不清了。他刚登基的时候,封岐国妃徒单氏为惠妃,后来立她为皇后。他的第二位女子大氏被封为贵妃,第三位女子萧氏被封为昭容,耶律氏被封为修容。后来大氏又升为惠妃,贞元元年又升为姝妃,正隆二年又升为元妃。萧氏天德二年被特封为淑妃,贞元二年又升为宸妃。耶律氏天德四年被封为昭媛,贞元元年升为昭仪,三年又升为丽妃。刚开始的时候,后宫只有这三位,她们的等级和地位划分得清清楚楚,还算井然有序。可是后来海陵王越来越放纵,后宫也变得混乱不堪,再也无法恢复之前的秩序了。
话说这位昭妃阿里虎,本姓蒲察氏,她老爹是驸马都尉没里野。她一开始嫁给了宗盘子阿虎迭。后来阿虎迭被杀了,她就改嫁给了皇室宗亲南家。南家也死了,当时南家的老爹突葛速是元帅都监,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当差。金海陵王完颜亮也跟梁王完颜宗弼在南京,想把阿里虎弄到手,但突葛速不同意,这事儿才算完。
等到完颜亮篡位才三天,就下令让阿里虎回娘家。过了两个月,他又大张旗鼓地把她娶进宫。没过几个月,就封她为贤妃,后来又升为昭妃。阿里虎这个人爱喝酒,完颜亮曾为此责备她,但她根本不听,所以宠爱渐渐就淡了。
阿里虎第一次结婚时,跟阿虎迭生了个女儿叫重节。后来,完颜亮竟然跟重节搞到一起去了,阿里虎为此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重节一巴掌,还骂了她一顿。完颜亮听说后,更不高兴了。阿里虎还把衣服送给前夫的儿子,完颜亮想杀了她,幸好皇后徒单氏和其他的妃嫔一起求情,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宫里那些妃子,她们的侍女都得穿男装,叫做“假厮儿”。阿里虎有个侍女叫胜哥,两人关系特别好,跟夫妻似的,整天腻歪在一起。有个厨娘叫三娘,把这事儿告诉了完颜亮。完颜亮倒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警告阿里虎别打三娘。结果阿里虎一气之下,把三娘给打死了。完颜亮听说昭妃的房间里死人了,估计就是三娘,就说:“如果真是她,我一定要杀了阿里虎!”一问,果然是三娘。
那月正赶上光英节,完颜亮忌讳这个日子,所以没动手。阿里虎听说完颜亮要杀她,吓得不吃不喝,天天烧香拜佛,祈祷能逃过一劫。过了一个多月,阿里虎已经瘦得不成人形了,完颜亮让人把她勒死了,还把打死三娘的那个侍婢也给杀了。
唐括氏,人称定哥,长得挺漂亮,是崇义节度使乌带的老婆。海陵王以前就跟她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了,定哥的侍女贵哥也知道这事儿。乌带在镇子上当官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海陵王生日,都会派家奴葛鲁、葛温进宫祝寿,定哥也让贵哥去打听打听海陵王和两位太后的情况。
有一次,海陵王就通过贵哥给定哥传话:“历史上皇帝纳几个老婆的多了去了,你能不能杀了你老公,然后跟我?”贵哥回去把海陵王的话告诉了定哥。定哥说:“我年轻的时候长得不好看,这事儿已经够丢人了。现在孩子都长大了,我可不能干这种事。”
海陵王听说后,就派人警告定哥:“你要是舍不得杀你老公,我就灭你全家!”定哥吓坏了,就拿儿子乌荅补当挡箭牌,说:“他一直伺候他爹,走不开。”海陵王一听,就立马把乌荅补招进宫当了符宝祗候。定哥心想:“这事儿没法儿善了了。” 于是,趁着乌带喝醉了酒,她指使葛温、葛鲁把乌带给勒死了,这事儿发生在天德四年七月。
海陵王听说乌带死了,装模作样地悲痛了一番。等乌带下葬后,立马就把定哥接进宫里当了娘子。贞元元年,封她为贵妃,特别受宠,海陵王还打算立她为皇后呢!每次海陵王和定哥一起坐辇车去瑶池玩,其他妃子都得步行跟着。可是,海陵王宠爱的女人越来越多,定哥见他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有一天,定哥一个人在楼上,看见海陵王和别的妃子坐辇车从楼下经过,定哥就又哭又喊地要离开皇宫,还破口大骂海陵王。海陵王装作没听见,就走了。
定哥以前还是她丈夫的妻子时,就和家奴阎乞儿搞到一起了,还经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后来她当了贵妃,阎乞儿就凭借着是贵妃家以前认识的人,在宫里当差。定哥心里怨恨海陵皇帝疏远她,又想和阎乞儿私会。当时有三个尼姑经常出入宫中,定哥就让这三个尼姑去跟阎乞儿要回以前送他的衣服,以此试探他。阎乞儿明白她的意思,笑着说:“妃子您现在富贵了,把我忘了?”
定哥想找个办法把阎乞儿弄进宫,但又怕守门的拦住,于是就让宫女拿个大箱子,把自己的贴身衣物装进去,让人抬进宫。守门的拦着要检查,看到箱子里全是贵妃的贴身衣物,吓得赶紧后悔害怕。定哥就派人责问守门的:“我可是天子的妃子!我的贴身衣物,你居然敢随便翻看,为什么?我这就去告你!”守门的吓得脸色惨白,赶紧说:“罪该万死!以后再也不敢了!”定哥这才让人用箱子装着阎乞儿抬进宫,守门的果然不敢再拦了。阎乞儿在宫里待了十多天,打扮成宫女的打扮,混在宫女堆里,晚上才被放出去。贵哥把这事告诉了海陵皇帝。后来定哥被勒死了,阎乞儿和那三个尼姑都被处死了。贵哥被封为莘国夫人。
一开始,海陵皇帝让定哥杀了自己的丈夫乌带,还派了个叫药师奴的小官去给定哥传话,说要纳她为妃。药师奴知道定哥和阎乞儿有私情,定哥就给了他十八个奴婢做贿赂,让他别把这事说出去。定哥事发后,药师奴被打了150大板。之前,药师奴曾经偷过玉带,按律当死,但海陵皇帝饶了他,把他赶出宫了。后来迁都中都,又把他召回来当小官。
药师奴因为隐瞒定哥的私情挨了打,后来他又和秘书监文某以及灵寿县主搞到一起,文某被打了200大板,革职,药师奴按律当斩。海陵皇帝想打他,跟身边的大臣说:“药师奴对朕有功,再打他就要死了。”丞相李睹等人坚持奏请,说药师奴触犯了法律,罪不容赦,最后药师奴也被处死了。海陵皇帝还重用过葛温、葛鲁兄弟俩做护卫,葛温后来当上了常安县令,葛鲁当上了襄城县令,大定初年,他们都被罢官免职了。
丽妃石哥,是定哥的妹妹,秘书监文家的媳妇儿。海陵王看上她了,想把她弄进宫里。于是就派按都瓜去文家施压。海陵王跟按都瓜说:“必须把这女人交出来,不然我就要采取别的行动!”按都瓜把海陵王的意思告诉了文家,文家当然很难办。按都瓜说:“皇上说‘别的行动’,那就是要杀你啊!难道为了一个老婆,连命都不要了吗?”文家没办法,只能跟石哥抱头痛哭告别。那时候,海陵王迁都到中京,就把石哥也一起接到中都,都纳入宫中。海陵王把文家叫到便殿,还让石哥说些粗俗下流的话逗他开心。定哥死了以后,海陵王把石哥放出宫了。过了没几天,又把她召回宫里,封为修容。贞元三年,晋封昭仪。正隆元年,晋封柔妃。两年后,又晋封丽妃。
柔妃弥勒,姓耶律氏。天德二年,海陵王派礼部侍郎萧拱去汴京把她接来。路过燕京的时候,萧拱他爹萧仲恭是燕京留守,一看弥勒这姑娘,身形不像处女,就叹了口气说:“皇上肯定要因为这事儿怀疑萧拱,然后杀了他!”到了宫里,果然发现弥勒不是处女,第二天就被赶出宫了。海陵王怀疑萧拱,最后把萧拱给杀了。弥勒出宫几个月后,又被召回宫里,封为充媛,她妈张氏被封为莘国夫人,她伯母萧氏被封为巩国夫人。萧拱的媳妇儿择特懒,是弥勒的姐姐。海陵王抢了文家的老婆石哥,结果又把择特懒嫁给了文家。后来,海陵王找了个借口,把择特懒也召进宫,跟她乱来。之后,弥勒也晋封为柔妃。
昭妃阿懒,是海陵王的叔叔曹国王宗敏的妻子。海陵王杀了宗敏,把阿懒纳入宫中,贞元元年,封她为昭妃。大臣们上奏说:“宗敏是皇上的近亲,身份尊贵,这事儿不行!”于是海陵王只好把她放出宫去。
高氏是修仪,嫁给了德弟糺里。海陵王杀了好多皇族宗室,但是把他们的女人都放了。宗本的儿子莎鲁的妻子、宗固的儿子胡里剌的妻子、胡失来的妻子,还有糺里的妻子,都被海陵王想纳入宫中,他还暗示宰相去奏请这事儿。
海陵王让徒单贞去跟萧裕说:“我后代子嗣还不多,这些皇族宗室的女人里,有不少是我的亲戚,把她们纳入宫中怎么样?”萧裕说:“您刚杀了皇族宗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的,怎么能再干这事儿呢?”海陵王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同意。”于是,他又让徒单贞自己去劝说萧裕,一定要让萧裕他们来请求这件事。徒单贞跟萧裕说:“皇上已经决定了,您要是再拦着,可就得罪人了。”萧裕说:“他要是铁了心要这么做,那就只能由着他自己选了。”徒单贞说:“他非要你们上奏不可。”萧裕没办法,只好上奏了,于是高氏就被纳入宫中。没过多久,高氏就被封为修仪,她父亲高耶鲁瓦被封为辅国上将军,她母亲完颜氏被封为密国夫人。后来,高氏因为家里的事儿去跟海陵王告状。海陵王从熙宗的时候就对悼后干政很不满,心里一直记恨着,所以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就不让自己的母亲和皇后参与政事。于是,他把高氏打发回娘家了,还下令尚书省,以后后妃要是有什么事要跟宰相说,必须把使者抓起来,然后报告给他。
昭媛察八,姓耶律氏,本来已经答应嫁给奚人萧堂古带了。结果海陵王把她抢了过来,封为昭媛。萧堂古带是护卫,察八让她的侍女习捻用软金鹌鹑袋送了几枚给萧堂古带。这事儿后来被发现了。当时萧堂古带请假在河间驿,海陵王把他叫来问话。萧堂古带如实说了,海陵王就放了他。后来,海陵王登上宝昌门楼,当着所有后妃的面,亲手杀了察八,察八从楼上掉下来死了,她的侍女习捻也被一起杀了。
海陵王那个时候啊,跟好多女人都有私情,这些女人身份都不低,都是皇亲国戚。比如寿宁县主什古,是宋王宗望的女儿;静乐县主蒲刺和师姑儿,是梁王宗弼的女儿;还有师姑儿,是宗隽的女儿,她们都是姐妹。再有就是混同郡君莎里古真和她妹妹余都,是太傅宗本的女儿,是什古她们的再从姐妹;还有郕国夫人重节,是宗磐的外孙女,是什古她们再从兄的女儿。 什古的丈夫已经去世了,其他的女人,比如什古母亲大氏的表兄张定安的妻子奈刺忽,还有丽妃的妹妹蒲鲁胡只,她们都有丈夫。
海陵王一点都不避讳,让高师姑、内哥、阿古这些人给他传话,跟这些女人私通。那些被他宠幸过的妃嫔、公主、宗妇,都被安排到其他妃子的宫里出入,比如奈刺忽出入元妃的宫殿,蒲鲁胡只出入丽妃的宫殿,莎里古真和余都出入贵妃的宫殿,什古和重节出入昭妃的宫殿,蒲刺和师姑儿出入淑妃的宫殿。 海陵王还专门让内哥去叫什古,提前在暖阁的小殿里摆好琴和阮,然后才让人去请她。什古那时候已经老了,海陵王还经常拿她的衰老开玩笑。不过,他最宠爱的还是习撚和莎里古真,这俩人仗着海陵王的宠爱,还敢打骂自己的丈夫。海陵王甚至还让习撚的丈夫去押护卫,莎里古真的丈夫撒速去近侍局值班。他还特意跟撒速说:“你老婆还年轻,你值班的时候,别让她回家住,让她住在妃子的宫殿里。” 每次召见莎里古真,海陵王都亲自在廊下等候,等久了,就让莎里古真坐在高师姑的膝盖上。高师姑说:“皇上您何必这么辛苦呢?” 海陵王说:“我当皇帝容易,但跟她们这些女人幽会可不容易,所以才珍贵啊!” 他还经常在卧室内铺满地毯,然后跟她们裸体嬉戏。
莎里古真在外面也乱搞男女关系,海陵王知道后大发雷霆,质问她说:“你爱当官?有比我皇帝还尊贵的官吗?你爱人才?有像我这样文武双全的人吗?你爱玩乐?有比我更奢华、更壮观的吗?” 他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缓和语气说:“别因为我知道了,你就感到难堪。以后参加宴会的时候,要自然一些,别让人看出来,免得被人笑话。” 后来,海陵王还多次召见莎里古真。对了,余都是牌印松古刺的妻子,海陵王曾经说过:“余都虽然长得不漂亮,但是皮肤白皙细嫩,很可爱。” 后来,蒲刺被封为寿康公主,什古被封为昭宁公主,莎里古真被封为寿阳县主,重节被封为蓬莱县主。重节是昭妃蒲察氏生的女儿,蒲察氏因为重节和海陵王私通,打了重节的耳光,海陵王因此大怒,最后杀了蒲察氏。
宫里的女人,只要结了婚的,都得轮流值班,才能出入宫门。海陵王想随便宠幸她们,就把她们的丈夫都发配到上京去了,想让她们乖乖听话。可这些女人就是不肯出宫门。于是,海陵王就命令教坊司的乐队在宫里值班,每次宠幸宫女的时候,都得奏乐,还要把帐子掀开,甚至让别人在她们面前说些下流话。有一次,他想要宠幸一个处女,结果没成功,就让元妃帮忙。有时候,妃嫔们都一起坐着,他就随便乱来,还让她们一起看着。甚至还让人模仿她们的样子取乐。只要在座的有妃嫔,海陵王就会故意把东西扔在地上,让近侍去捡,其他人要是敢看一眼,就杀头。他还命令宫里的男侍,只要敢在妃嫔面前抬头,就挖掉眼睛。宫里的人出入都不能单独行动,要随时回来,必须四人一起走,主管的人还要拿着刀子看着,要是走偏了路,就砍头。太阳下山后,要是有人在下台阶走,就杀掉,告密的人赏赐二百万钱。男女要是不小心碰到了,先说话的人赏三品官,后说话的人就死,要是同时说话,就都放了。
海陵王看上了一个叫辟懒的女使,她丈夫在外地。海陵王封她为县君,想宠幸她,但发现她怀孕了,就给她灌麝香香水,还亲自动手揉她的肚子,想让她流产。辟懒苦苦哀求,只想保住性命,只要能保住孩子,她就什么都答应。但海陵王根本不管,最后还是让她流产了。
蒲察阿虎迭女的女儿叉察,是海陵王的姐姐庆宜公主生的,嫁给了秉德的弟弟特里。后来秉德被杀,叉察本来要被株连,但太后派梧桐去求海陵王,这才免了她的罪。后来,海陵王跟太后说想纳叉察为妃。太后说:“这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先帝还亲自抱到我家来抚养,直到她长大成人。虽然皇上是她的舅舅,但对她来说,就像父亲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后来,叉察嫁给了宗至安达海的儿子乙刺补。海陵王多次派人暗示乙刺补把叉察送给他,最后终于得逞,纳了叉察为妃。叉察和完颜守诚有奸情,守诚本名叫遏里来,事情败露后,海陵王杀了守诚,太后又为叉察求情,这才把她放了。后来,叉察家的奴仆告发叉察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海陵王亲自审问她,质问她说:“你因为守诚死了,就骂我吗?”最后,还是杀了叉察。
大宗正府里有个叫阿虎里的官员,他老婆浦速碗是元妃的妹妹。因为去宫里探望元妃,结果被海陵王给强迫了。从那以后,浦速碗就再也没进过宫。
这事儿发生后,咱们再说说世宗皇帝。他当济南尹的时候,海陵王召他的夫人乌林荅氏进宫。他夫人跟世宗说:“我不能去,去了皇上肯定要杀你。我得自己想办法,不能连累你。”结果,夫人在去良乡的路上自杀了。所以,世宗当了二十九年皇帝,都没再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