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祭祀的时候,要按照唐朝的规矩来斋戒。要是祭祀比较大的神,那就要提前四天开始散斋,然后三天正式斋戒。如果祭祀规模中等,那就提前两天散斋,然后正式斋戒一天。
皇帝祭天,提前七天就开始准备。先在宫里,由摄太尉主持宣誓,亲王和皇族成员参加。皇族成员十五岁以上,即使官职不到七品,也要参加祭祀和宣誓仪式。百官也在尚书省宣誓。宣誓时,摄太尉朝南站,司徒朝北站,监祭御史在西边,监礼博士在东边,大家互相面对着。太常卿和光禄卿站在司徒后面,也朝北站。司天监、光禄丞、太庙令丞、大乐令丞、太官令丞、良酝令、廪牺令、郊社丞、司尊、太祝、奉礼郎、协律郎以及其他相关官员,都站在西边靠上一点的地方,朝北站。负责宣誓的官员把誓文交给摄太尉,然后宣誓说:“某年某月某日,皇帝将在南郊祭天,大家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有不敬,将依国法处置。” 宣誓官员接着说:“七品以下官员都退下。”其他人就都行二拜礼,然后退下。宫里的宣誓仪式都一样。
接下来,皇帝在偏殿斋戒。祭祀前一天开始斋戒,在尚舍的大安殿设御座,皇帝面向南方而坐。御座两侧设东西厢房,室内设御幄,柱子下挂着帘子。祭祀前三天,开始摆放祭祀用品。祭祀前一天,摆放拜垫,以及皇帝的牌位、皇帝饮福的器皿,还有黄色的毡垫,从玉辂到升舆的地方都铺上。到了斋戒日,通事舍人带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入座,按照规定的位置就坐。侍卫官员都穿着规定的服装,佩带饰物,到阁楼迎接皇帝。
上午十点左右,侍中奏报:“外面准备完毕。”皇帝穿上衮冕,佩带饰物,乘车出发,警卫和侍卫按照常规仪仗护送。皇帝到达御座,面向东方坐下。通事舍人传达旨意,殿内官员都行礼,礼毕,面向西方,通事舍人说:“各就各位等候。”过了一会儿,侍中跪奏:“臣某奏请皇帝开始斋戒。”说完伏地,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皇帝下座,进入内室,群臣都退下。所有相关官员都在正寝过夜,处理日常事务,不吊丧问疾,不批阅涉及刑杀的公文,不处罚罪犯,不参与不洁之事。斋戒日,只进行祭祀活动,其他事情全部禁止。如果斋戒期间有空缺,就由代理官员处理。
五天前就开始准备了,仪鸾司和尚舍局负责在斋宫里摆设祭祀用品。相关部门安排侍卫,在宫殿东西两侧站岗。陪祀的亲王们,座位安排在宫殿东边稍偏南的地方,坐西朝北,宗室子孙们就坐在他们后面。
司徒、亚献、行事、执事等官员,他们的位置设在祭坛南门外濆门西边,坐东朝北,跟平常不一样,位置有所调整。 天名房设在祭坛南门外濆门东边,坐西朝北。大礼使就安排在天名房后面,也都是坐西朝北。 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雪天气,还在祭坛西北角搭了个大棚子,停放车辂。
祭祀前三天,先在东门外的路北边,朝南方向搭了个大帐篷。又在祭坛下面的卯位(祭坛方位)北边,朝南方向搭了个小帐篷。相关部门在东门北边,朝南方向搭了帐篷放吃的喝的。还安排了士兵站岗,每个人都穿着制服,每道门两个人看守。郊社令带着手下的人,把祭坛内外都打扫干净了。然后设置了燎祭的场所,在东门东边,祭坛的巳位(祭坛方位)。又挖了个埋祭品的坑,在祭坛内的戌位(祭坛方位)。
祭祀前两天,太乐令带着手下的人,在祭坛南边稍远的地方,朝北方向摆好了祭祀用的乐器和乐工的位置。玉磬放在午位(祭坛方位)西边,金钟放在午位(祭坛方位)东边,柷放在钟前面稍北一点,敔放在磬前面稍北一点,柷和敔东西相对,歌者在乐器后面,其他乐工在县(乐器架)后面。琴瑟在前面,匏竹在后面,都在祭坛下第一层台上,都按照规定的位置摆放,朝北。还在东门外边,摆好了宫县乐,八佾舞在乐队前面表演。还在应天门前准备了《采茨》的乐舞。
祭祀前一天,奉礼郎升设好了皇帝的牌位,在祭坛的辰巳之间,朝北。又在皇帝牌位的左边稍远一点,也朝北设好了皇帝祭祀用的酒器。然后,他带着礼仪官员,在卯位(祭坛方位)东北方向,朝西北方向摆好了亚献的祭位。司徒的座位在卯位(祭坛方位)东边,路南边,朝西。礼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礼部侍郎的座位依次排开,太常丞、光禄丞的座位又排在后面。又在小帐篷左边稍远一点的地方,设好了大礼使的座位,朝西。又把分献官、司天监、读册中书侍郎的座位设在东门外的路北边,朝西。郊社令、廪牺令、太官令、良酝令的座位在他们后面。郊社丞、太祝、奉礼郎以及其他官员的座位也依次排在后面,都朝西,按照规定位置站好。
从一品到五品的文武官员,在东门内路南边,朝西站好,也按照规定位置站好。助奠祝史斋郎的座位在东门外路北,朝西。陪祀的皇族在路南,朝西。六品到九品的官员,在他们南边,都朝西,按照规定位置站好,根据品级依次排列。还安排了两名监祭御史,一人在午位(祭坛方位)西南,一人在子位(祭坛方位)西北,都朝东。又安排了两名监礼博士,一人在午位(祭坛方位)东南,一人在子位(祭坛方位)东北,都朝西。太乐令的座位在乐器中间偏东一点,朝西。协律郎的座位在乐器西边,朝东。奉礼郎的座位在祭坛南边偏东一点,朝西。赞者在他后面。司尊的座位在斟酒的地方,都朝北。还在东门外边,设好了牲畜的牌位,朝西。酒食的牌位在它北边稍西一点,朝南。牲畜牌位东边是牲畜的位置。太史、太祝的座位都在牲畜后面,都朝西。礼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的座位在牲畜牌位南边稍北一点,朝西。太常丞、光禄丞、太官令的座位在他们后面。监祭御史、监礼博士的座位在礼部尚书座位西边稍远一点,朝北。廪牺令的座位在牲畜位置西南,朝北。最后,把祭祀用的酒食摆放在牌位前的案桌上。
差不多下午一点半的时候,摆好祭祀用的东西,礼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坐在案子前面偏东一点的地方,面向西边,北边朝上。太常丞、光禄丞、太官令就站在他们后面,也面向西边。然后,监祭御史、监礼博士坐在案子前面偏西一点的地方,面向东边,北边朝上。 宫殿西北角摆放着珍奇异宝和吉祥瑞物,太府少监站在宝物的后面。各州上贡的物品放在宫殿东北角,户部郎中站在后面。天子八宝放在宫殿西南角,符宝郎八个人分别站在各自宝物的后面。被攻破的国家进贡的宝物放在宫殿东南角,少府少监站在后面。大乐令站在宫殿北边偏东一点的地方,两个协律郎分别站在大乐令的南边,东西相对。
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司天监和郊社令一起在祭坛上北边,面向南边,摆放了昊天上帝和皇地祗的神位,地祗的神位在东边稍微靠后一点,他们的席位都用稻草和麦秸铺设。太祖的配位设在东边,面向西边,席位用蒲草和席草铺设。五方帝、日、月、神州地祗、天皇大帝、北极神的神位设在祭坛第一排,席位都用稻草和麦秸铺设;内官五十四位神位、五神、五官、岳镇海渎二十九位神位设在祭坛第二排;中官一百五十八位神位、昆仑、山林川泽二十一位神位设在祭坛第三排;外官一百六位神位、丘陵坟衍原隰三十位神位设在内圈里面;众星三百六十位神位设在内圈外面,他们的席位都用莞草铺设。每个神位的牌位都放在座位前面。还摆放了祭祀用的玉器。
等到祭祀前的净身仪式结束后,就把祭坛上和第一排的神位撤掉,等到第二天凌晨一点之前再重新摆放。
好家伙,这祭祀场面够隆重的!首先,给上天、大地和配享的神位,左边摆了十一排笾(bēn,古代盛放祭品的器具),右边摆了十一排豆(dòu,也是盛放祭品的器具),一共三排,整整齐齐的。祭祀的人就站在笾豆之间。在祭祀台的前面,还放着一个簠(fǔ)和一个簋(guǐ),簠在左边,簋在右边。这些东西都放在神座前面,底下垫着席子。
然后,在祭祀台上,给上天、大地和配享的神位,都分别摆放了两种不同等级的尊(zūn,古代盛酒器):太尊各两个,著尊各两个,牺尊各两个,山罍(léi,古代盛酒器)也各两个。在坛子东南角,给配享的神位,也摆了两个著尊、两个牺尊和两个象(xiàng,古代盛酒器)用来盛放祭品。这些酒尊都放在上天、大地的酒尊的东边,都朝着北边,酒从西边往东倒。每个酒尊下面都有个坫(zhì,酒尊的底座),上面还盖着勺和幂(mì,酒尊的盖子),准备用来斟酒。
此外,上天、大地的神位,还分别摆放了两种不同等级的尊:象尊各两个,壶尊各两个,山罍则多一些,各四个。这些都放在祭坛下台阶的南边,也是朝着北边,酒从西边往东倒。配享的神位的壶尊有两个,山罍有四个,放在西边的台阶北边,朝着东边,酒从北边往南倒。这些酒尊下面也都有底座,虽然摆在那儿,但不用来斟酒,左边放着清水,右边放着黑色的酒。
好家伙,这祭祀仪式可真讲究!先说最尊贵的那些神明,比如五方帝、日月、神州地祗、天皇大帝、北极这些大神,他们的祭祀用品那叫一个豪华!左边八个笾,右边八个豆,祭品就摆在笾豆之间,前面还摆着簠和簋各一个,神座前放着爵和坫。
接下来是第二等级的官员,一共54个座位,祭祀五神、五官、岳镇海渎等29位神灵。每个座位上都有两个笾、两个豆、一个簠、两个簋、一个俎、一个爵和一个坫,东西可不少。第三等级的官员就更多了,158个座位,祭祀昆仑、山林川泽等21位神灵,还有内外的官员和众星,一共360多个座位。每个座位上都有两个笾、两个豆、一个簠、一个簋、一个俎、一个爵。
除了这些祭品,还有一些特别的摆设。第一等级的神位,每个都有两个太尊和两个著尊,每个尊上都加个勺子。第二等级的每个座位上放两个山尊,第三等级的每个座位上放两个蜃尊,内外的每个辰位上也放两个尊,这些尊上也都要加勺子。从第二等级开始,用的都是匏爵,祭祀前都要先洗干净,放在尊的左边。所有的祭器都得垫上席子,笾豆上还要盖上巾。
另外,还准备了祭祀天地和配位用的祭器,包括笾、豆、簠、簋各一个,俎四个,还有毛血豆各一个。第一等级神位每个还要加两个俎,这些都放在馔幔里面。皇帝的盥洗台设在卯陛道的北边,朝南,东边是盥洗的地方,西边是洗爵的地方,匜在东,巾在西,盛着玉爵和坫的篚放在南边。
亚终献的盥洗台设在小次的东边,朝南,盥洗在东,洗爵在西,也加勺子。篚在西边,南边放着,上面盖着巾。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分献官的盥洗台和洗爵台,都设在他们各自辰陛道的左边,罍在洗台的左边,篚在洗台的右边,都朝里,执罍和篚的人站在后面。
这祭祀规模,真是盛大无比啊!
祭祀的前一天下午两点左右,太府监和少府监带着手下,上祭坛摆放玉币。昊天上帝用青色的璧和币,皇地祗用黄色的琮和币,配位用青色的币,黄帝用黄色的琮,青帝用青色的珪,赤帝用红色的璋,大明用青色的珪和璧,白帝用白色的琥,黑帝用黑色的璜,北极用青色的珪和璧,天皇大帝用黑色的珪和璧,神州地祗用黑色的两块珪,都放在匣子里。五帝的祭品颜色都和他们的方位相对应。所有的祭品都摆放在祭器里。摆放完毕后,等到祭祀人员洁净完毕,就撤走祭品,等到祭祀当天再重新摆放。
祭祀当天凌晨一点五刻,礼部在神座的右边摆放祝文和册子,都垫着案几。太常卿点亮明灯。户部郎中在宫殿的东北方向摆放各州的岁贡,金子放在最前面,玉帛其次,其他的依次排列,都垫着席子,放在岁贡的后面,朝北。太府监和少府监在宫殿的西边,朝北摆放珍宝奇瑞,瑞祥之物放在前面,中等物品其次,都垫着席子,放在贡品的后面,朝北。少府少监在宫殿的东南方向摆放被敌国缴获的宝物,都垫着席子,放在宝物的后面,朝北。符宝郎在宫殿的西南方向摆放八宝,分别放在宝物的南面,都朝北。司天监、太府监、少府监、郊社令、奉礼郎一起摆放昊天上帝、皇地祗、配位以及坛上第一等神位的祭座,并在各自的位置上摆放玉币。太祝取来埋在地下的玉器,放在祭品上,把祭祀用的玉器放在神座前面,然后退下。光禄卿带着手下开始摆放祭祀用的器皿。
昊天上帝、皇地祗、配位的每个祭位,都有三行笾,右边为上,最上面一层是盐,鱼干、糗饵其次;第二层是榛子在前面,干桃、干裛、干枣其次;第三层是干菱在前面,干芡、干栗、鹿脯其次。豆也有三行,左边为上,芹菹在前面,笋菹、葵菹其次;第二层是韭菹在前面,菁菹、鱼醢、兔醢其次;第三层是豚胉在前面,醓醢、酏食、鹿臡其次。簠里装黍,簋里装稷,都配有大羹。第一等坛上的十个祭位,每个祭位都有三行笾,右边为上,最上面一层是盐,鱼干其次;第二层是干裛在前面,桃枣其次;第三层是干芡在前面,榛实、鹿脯其次。豆三行,左边为上,芹菹在前面,笋菹其次;第二层是菁菹在前面,韭菹、鱼醢其次;第三层是豚胉在前面,醓醢、鹿臡其次。簠里装黍,簋里装稷,都配有大羹。第二、第三等每个祭位有两行笾,里面是鹿脯、干枣;两行豆,里面是鹿臡、菁菹;还有羊腿。内濆内、内濆外每个祭位都有笾装鹿脯,豆装鹿臡,还有羊腿。良酝令带着手下开始摆放酒器。昊天上帝、皇地祗用大尊作为最尊贵的酒器,盛放泛齐;著尊其次,盛放醴齐;牺尊其次,盛放盎齐;壶尊其次,盛放醍齐;象尊其次,盛放沈齐;山罍最后,盛放三种酒。配位用著尊作为最尊贵的酒器,盛放泛齐;牺尊其次,盛放醴齐;象尊其次,盛放盎齐;壶尊其次,盛放醍齐;山罍最后,盛放三种酒。第一等每个祭位用大尊盛放泛齐,著尊盛放醴齐。第二等用山尊盛放醍齐。第三等和内濆内用蜃尊盛放泛齐。内濆外和众星用概尊盛放三种酒。
祭祀前一天下午两点,祭坛周围二百步内禁止通行。下午三点,郊社令丞带着手下人打扫祭坛内外。负责祭祀器皿的官员和工作人员把祭祀用的器皿搬进去,摆放在指定位置。天文官员摆放神位,太府寺和少府寺的官员把玉币放在盛放祭品的器皿里。下午四点,礼仪官员带着负责祭品的官员和所有祝官、史官把祭祀用的牲畜带到指定位置。然后,礼仪官员分别引导礼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礼部侍郎、太常丞、监祭御史、监礼博士、以及负责祭品的官员、太官令、太官丞,前往内城东门外指定的牲畜检查地点。
站定后,礼仪官员引导礼部尚书、侍郎、太常丞、监祭御史、监礼博士从东侧的台阶上去查看牲畜是否清洗干净。负责清洗的人全部举起遮盖牲畜的布,报告已经清洗完毕。所有程序完成后,他们再回到原位。礼仪官员上前说:“清洗完毕,请检查牲畜。”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卿、太常丞上前检查牲畜,检查完毕后,退回原位。接下来,引导光禄卿、光禄丞巡视牲畜一圈,光禄卿退下,光禄丞面向西,弯腰行礼说:“准备完毕。”然后回到原位。
接下来,引导负责祭品的官员巡视牲畜一圈,面向西,弯腰行礼说:“牲畜已备好。”然后引导所有祝官、史官巡视牲畜一圈,第一个官员面向西,弯腰行礼说:“牲畜肥壮。”所有程序完成后,都回到原位。礼仪官员上前说:“请检查祭品。”然后引导礼部尚书以下的官员各就各位,站定后检查祭品。检查完毕后,礼仪官员引导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卿、太常丞回到斋所。其他官员、负责祭品的官员以及所有祝官、史官依次牵着牲畜去厨房,交给太官令、太官丞。然后,引导光禄卿、光禄丞、监祭御史、监礼博士去厨房检查鼎和镬,查看清洗是否完毕,然后回到斋所。下午五点,太官令带着厨师用鸾刀宰杀牲畜,祝官取下牲畜的毛和血,放在盛放祭品的器皿里,然后烹煮牲畜。祝官取下牲畜的血,装在盘子里。
好家伙,祭祀日丑时之前五个刻钟,司徒以下的官员都到齐了,按规矩穿着各自的官服,站好位置。天文部门的人在祭坛上和最重要的神位前又摆设了一番。主管财政的太府监和少府监摆上了玉币。太常卿和郊社令丞点燃了蜡烛。主管饮食的官员摆好了祭祀用的器皿,等着监祭官和监礼官检查完毕后,再把盖巾撤掉。管音乐的官员指挥乐工在宫殿里摆好位置,文舞八佾在宫殿前面,武舞八佾则分列在宫殿左右,领舞的和执旗的走在前面。然后,唱歌、演奏的乐工从卯门登上祭坛,各就各位。唱歌、击乐、弹奏的坐着,吹奏的站着。负责赞礼的奉礼郎先进去站好位置,其他的礼仪官员分头引导分献的官员进入宫殿。监祭御史、监礼博士、以及其他参与祭祀的官员,包括太祝、祝史、斋郎、助奠、执尊罍、举幂等等,都从宫殿中壝东门进去,沿着祭坛南面绕到西边,然后面向北站定。
奉礼郎喊:“拜!”司徒以下的官员都行了两次跪拜礼。拜完后,奉礼郎又喊:“各就各位!”赞礼的官员和礼仪官员分别引导监祭御史和监礼博士检查祭坛,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符合礼仪的地方,检查完后就回到原位。礼仪官员引导司徒入座,面向西站立。礼仪官员又引导博士,博士再引导亚献官,从东边的偏门进入,面向西站立。然后,礼仪官员又引导终献官,让他站在相应的位置。
天还没亮的时候,负责传达旨意的官员就带着侍中去祭祀的殿堂,跪下禀报说:“请开始祭祀的内部仪式。” 说完就趴下,然后起身。过了一会儿,又跪下禀报:“外部准备工作完成了。” 等着皇帝乘坐轿子过来,就跪下禀报说:“臣某某,请求皇帝下轿,上御轿。” 皇帝到达大殿,就跪下禀报说:“臣某某,请求皇帝下御轿。” 皇帝进入大殿,就在大殿外面就坐。天亮了,走到大殿前跪下禀报:“请开始祭祀的内部仪式。” 一会儿工夫,又禀报:“外部准备工作完成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太常卿就在大殿前跪下禀报说:“臣某某,请求皇帝开始祭祀仪式。”说完就趴下,然后起身。所有跪下禀报的事,都是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的。
皇帝走出大殿,官员们引导他走到中濆门,殿中监呈上大圭(一种玉器),太常卿禀报说:“请皇帝执持大圭。” 皇帝从正门进入,来到小殿,面向西站立,太常卿和博士分立左右站好,然后禀报说:“一切准备就绪,请开始祭祀仪式。” 开始祭祀,六次乐舞之后,音乐停止。太常卿的另一位官员,开始焚香埋血,结束后,禀报说:“请皇帝行礼。” 行礼完毕,等侍中登上祭坛,就请求皇帝去盥洗的地方。到达盥洗处,禀报说:“请皇帝执持大圭,洗手。” 洗手完毕,禀报说:“请皇帝擦手。” 皇帝擦完手,禀报说:“请皇帝执持大圭。” 然后引导皇帝到祭坛上,殿中监呈上镇圭(一种玉器),禀报说:“请皇帝执持大圭,执持镇圭。” 皇帝执持镇圭,走到昊天上帝神座前,禀报说:“请皇帝跪下,奠献镇圭。” 皇帝奠献完毕,执持大圭,趴下,起身。侍中呈上玉币,禀报说:“请皇帝执持大圭,跪下奠献玉币。” 奠献完毕,禀报说:“请皇帝执持大圭。” 趴下,起身。稍稍后退,又禀报说:“请皇帝再次行礼。” 然后到皇地祇及配位神位前,奠献镇圭和玉币,程序都一样。只是对配位神只禀报奠献镇圭和玉币。
奠献玉币完毕,皇帝回到原位,禀报说:“请皇帝回到小殿,放下大圭。” 皇帝回到小殿,站在小殿南边稍偏东的地方等待。皇帝要奠献给配位神的祭品时,赞者分头引导一等分献官去盥洗处,执笏、洗手、擦手、执笏,各从自己的台阶上去,唯独不走午门台阶。到神位前,执笏、跪下,太祝把玉币交给分献官,奠献完毕,趴下,起身。再次行礼,完毕后,各从自己的台阶下来,回到原位。开始,分献官要下来的时候,礼仪官员引导诸祝史、斋郎、以及协助奠献的人行礼,祝史们各自拿着盛着毛血的豆子进去,各从自己的台阶上去,诸太祝在祭坛上迎接,奠献完毕,退到尊位处站立。
好了,祭祀正式开始了,把玉币放好之后,我就退回休息的地方了。
负责祭祀仪式的官员们先把祭品摆好:三个牛鼎、三个羊鼎、三个猪鼎、三个鱼鼎,都放在大锅的右边。太官令丞(主管祭祀饮食的官员)带着送菜的人去厨房,用勺子把牛、羊、猪、鱼从大锅里盛到鼎里。每种牲畜都得有肩、臂、臑(ròu,大腿肉)、肫(zhūn,内脏)、胳(gé,胳膊)、正脊各一块,长胁两块,短胁两块,一共十一块肉。牛和猪每只三十斤,羊每只十五斤,鱼十五条共十五斤。装满之后,盖上盖子。
两位祝史(负责祭祀仪式和祝辞的官员)一人拿一个鼎盖的把手,一起抬着一个鼎,牛鼎在最前面,羊鼎和猪鼎其次,鱼鼎最后,负责仪式的官员拿着勺子跟着,把鼎放在每个祭位前的帷幔旁边。从祀坛上祭祀的第一等神祇——五方帝、大明、夜明、天皇大帝、神州地祇、北极,他们供奉的羊和猪的摆放方式都一样。
光禄卿(主管宫廷饮食的官员)带着祝史、斋郎(负责祭祀仪式的官员)、太官令丞,一起用勺子把牛、羊、猪、鱼盛到祭器俎上。肩、臂、臑放在上面,肫、胳放在下面,脊椎和肋排放在中间,鱼就横着放,头对着尊位,然后把鼎盖揭开。光禄卿和他的副手,以及太官令丞一起把笾(bīn)、豆、簠(fǔ)、簋(guǐ)这些祭器装满。笾里装的是粉餈(fěn guī,一种米糕),豆里装的是糁食(sǎn shí,一种混合的谷物食品),簠里装的是稻米,簋里装的是粱米。
皇帝回小殿休息一下,音乐停了。礼仪官员领着司徒去祭祀的场所,摆上祭祀用的各种器皿和祭品,分别供奉天地和配享的神位。司徒带着太官令按照顺序进入内宫正门,音乐奏响,走到祭坛下等候。祝史献上祭祀用的毛血和豆子,从卯位台阶下来,依次送出,完毕后,司徒和负责奉献器皿和祭品的官员,将供奉昊天上帝和皇地祇的祭品,从午位台阶上去。太官令丞和负责奉献器皿和祭品的官员,将供奉配享的神位和第一等神位的祭品,从卯位台阶上去。各位太祝在坛阶的路上迎接。在昊天上帝的神位前,司徒拿着笏板,面向北方跪着献祭,粉餈笾放在糗饵前面,糁食豆放在醓醢前面,簠在左边,簋在右边,都在登台上,牛俎在豆子前面,羊豕鱼俎依次排列,右边在上。司徒俯伏在地,起身后,奉献祭品的人献祭完毕,都放下笏板回到自己的位置,行一拜礼。
司徒接着去皇地祇神位前献祭,仪式和上面一样。配享的神位也一样。司徒和奉献天地配享神位祭品的人依次下来。太官令带领奉献第一等神位祭品的人,都到各自的神位前,仪式和前面一样。所有仪式都完毕后,音乐停了。司徒、太官令以下的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完毕后,侍中从卯位台阶上来,站在昊天上帝的酒尊旁边等候。太常卿走到前面俯伏在地,跪着奏道:“请皇帝去盥洗的地方。”俯伏在地,起身。皇帝出来,殿中监献上大圭,奏道:“请执大圭。”到盥洗的地方,奏道:“请拿着大圭,洗手。”皇帝洗手完毕,奏道:“请擦手。”皇帝擦手完毕,奏道:“请执大圭。”然后去洗爵的地方。到那里,奏道:“请拿着大圭,接受酒爵”,又奏道:“请洗酒爵。”皇帝洗酒爵完毕,奏道:“请擦酒爵。”皇帝擦酒爵完毕,奏道:“请执大圭。”然后把酒爵交给负责酒的官员。
皇帝走到昊天上帝的酒尊处,拿着酒爵,良酝令掀开酒尊上的盖子,侍中跪着斟酒到太尊的酒器里,斟完酒后,皇帝把酒爵交给侍中。皇帝然后走到昊天上帝的神座前,侍中献上酒爵,奏道:“请拿着大圭,跪着拿着酒爵三次祭酒。”完毕后,奏道:“请奠酒爵。”奠酒爵完毕,奏道:“请执大圭。”俯伏在地,起身。又奏道:“请稍退。”站着等候。中书侍郎读祭文,完毕后,奏道:“请再拜。”到皇地祇神位和配享的神位前,仪式和上面一样。献祭完毕,皇帝回到版位,奏道:“请还小殿,放下大圭。”皇帝回到小殿,太常卿站在小殿的东南方向。礼仪官员领着博士,博士领着亚献,去盥洗的地方,拿着笏板,洗手,擦手,完毕后,去洗爵的地方,拿着笏板,洗酒爵,擦酒爵,完毕后,把酒爵交给执事的人,拿着笏板从卯位台阶上来,到昊天上帝的酒尊处,面向西站着。执事的人把酒爵给他,然后拿着笏板拿着酒爵。执尊的人掀开盖子,良酝令跪着斟酒到尊贵的酒器里,斟完酒后,又把酒爵交给执事的人,拿着笏板到昊天上帝的神座前。
一开始,亚献到盥洗的地方时,文舞退下,武舞上场,音乐奏响。亚献到昊天上帝的神座前,拿着笏板跪下,执事的人把酒爵给他,然后拿着酒爵三次祭酒,奠酒爵,拿着笏板,俯伏在地,起身,稍退,再拜。然后到皇地祇和配享的神位前,仪式和上面一样。献祭完毕,下来回到自己的位置。礼仪官员领着博士,博士领着终献,去盥洗的地方,洗手,洗酒爵,上坛献祭,仪式和上面一样。
一开始,献祭仪式快要结束了,负责引导的官员先带第一批献祭官员去盥洗的地方。他们扶着笏板,洗了手,擦了手。然后拿着笏板,各自从不同的台阶上去,就是不走正中间的台阶,走到神位前,把酒杯里的酒倒进祭器里。负责帮忙的人把酒爵递给他们,他们倒上酒,完成祭祀的仪式后,把酒爵还给帮忙的人。一起走到神位前,扶着笏板跪下,帮忙的人又把酒爵递给他们,他们拿着酒爵三次祭酒,然后把酒爵放好,拿着笏板,伏地叩拜,起身,稍微后退,再次行礼,完毕后,各自回到原位。
一开始,第一批献祭官员要上去了,引导官员就带第二批、第三批,还有内外的其他人员,按照各自的位次,都去盥洗的地方。扶着笏板,洗手,擦手,倒酒,行礼,都跟刚才一样的流程。负责祝祷和斋戒的人依次辅助献祭,结束后,各自回到原位。然后,太祝们依次献上祭品,稍微挪动到原来的位置,乐队开始演奏。祭品撤下后,音乐停止。
献祭仪式结束后,官员们回到原位,太常卿上前伏地跪着奏报:“请皇上移驾到饮福位。”皇上起身。殿中监献上大圭。然后奏报:“请皇上执爵,三次祭酒。”又奏报:“请皇上啐酒。”皇上啐了酒,完毕后,把酒爵交给侍中,然后奏报:“请皇上受胙。”侍中再次用酒爵献酒,然后奏报:“请皇上饮福酒。”皇上饮福酒完毕后,奏报:“请皇上执大圭。”伏地叩拜,起身。又奏报:“请皇上再次行礼。”完毕后,引导皇上回到原位,面向西方站立,等待送神乐曲演奏完毕。然后奏报:“请皇上移驾到望燎位。”到达望燎位后,面向南方站立,等到柴火烧到一半,跪下奏报:“臣某某奏,礼毕。”皇上回到大殿,走出中门,奏报:“请皇上放下大圭。”皇上回到大殿。
献祭仪式结束后,司徒、侍中、太祝们各自从卯位台阶上去,太祝拿着盛放胙肉的器皿,把祭祀天地和配享神位的肉,也就是前腿的第二节肉,和黍稷饭一起放在一个盛器里,献给司徒和侍中,然后面向北方站立。等到皇上到达饮福位,太常卿奏报:“请皇上执大圭啐酒。”完毕后,司徒献上胙肉,皇上接受胙肉,完毕后,奉礼郎宣读:“赐胙。”赞者高呼:“再拜!”在场的官员都再次行礼,送神,乐队演奏一曲后停止。皇上回到大殿后,换上天冠和绛纱袍,登上御辇,前往斋宫,乘坐金辂。通事舍人引导门下侍郎在御辇前跪下奏报:“臣某某请车驾启程。”到达侍臣上马的地方,跪下奏报:“臣某某请车驾稍作停留,敕令侍臣上马。”侍中说:“可以。”然后退下,传达旨意:“侍臣上马。”侍臣上马完毕后,跪下奏报:“臣某某请敕令车右升起。”千牛将军升起完毕后,跪下奏报:“臣某某请车驾启程。”车驾启动,前中后三部鼓乐队,共十二队同时演奏。参加祭祀的陪祀官员先到应天门迎接,行再拜礼。大乐令先到应天门外,准备按照仪式演奏音乐。完毕后,择日庆祝。
承安元年,要举行郊祀大典了,负责礼仪的官员跟皇帝说:“按照规矩,祭祀神灵要用上好的真玉,焚烧的玉要用次等玉。想当年大定十一年的时候,天地之玉都用次等玉代替了,我们觉得这不太妥当。祭祀讲究一贯性,做不到的就不敢献上。如果用真玉来焚烧,平时祭祀用的真玉恐怕会不够,反而违反了礼制。如果按照近些年的典章制度和本朝的仪礼来看,用真玉祭祀神灵,用次等玉焚烧埋葬,才是符合礼仪的。近些年来举行郊祀大典,从第二等升天皇大帝、北极星到第一等,以前八位神祇各有祭祀用的玉和焚烧用的玉,而这两位却还没有。根据《周礼·典瑞》记载:‘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近些年祭祀九宫贵神、大火星,用的还是《周礼》的说法。所以天皇大帝和北极星这两位,理应也配上祭祀用的真玉和焚烧用的玉。”皇帝听后,下令全部用真玉。
然后,主管政务的大臣又上奏说:“以前举行郊祀大典的时候,天地和配祀的神位各用一头小牛犊祭祀,五方帝、日月、神州、天皇大帝、北极这十位都是大祭祀,也应该用小牛犊,当时却只用羊代替了。第二等以下的从祀神位,就分着献上羊和猪。我认为,祭祀天地,祭祀用的器皿很多,是为了体现阴阳之物的丰富;但祭祀用的鼎和俎却很少,是因为人的烹调祭品无法完全表达对天地神的敬意,所以贵在祭品本身的品质。因此,祭祀天地日月星辰都只用一个俎,以前第一等神位却偏用两个俎,显得不协调。现在第一等神位也应该各用一头小牛犊,其余神位就分着献上羊和猪,至于朝廷祭祀太庙,就用十二头小牛犊。”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夏国来了个使团,大使、副使和参议各一人,这就算一个使团,另外还有三个都管,以及上节、中节各五人,下节二十四个人,这些人加起来就叫“三节人从”。消息传到行省,行省就派接伴使和书表人去边境迎接他们。使团一进入边境,就先安排好驿站的行程和住宿地点。
到了京兆行省,第二天就设宴款待,到了河南行省也是一样,这叫“来宴”。快到京城的时候,宫里派了一个内侍,拿着油布包着三个银盒子,里面装着二十六种乐器,在尉氏县迎接他们。到了恩华馆(以前叫燕宾馆,承安三年改的名),使臣们先换衣服,然后从宜照门进去。早就安排好了馆伴使、副使各一人,书表人四人,以及三十个牵拢官(负责引导和协助的官员)在那儿等着。
夏国使团的三节人从到了会同馆(相当于接待处),先由馆伴使报上自己的官衔,使臣也报上自己的官衔,然后大使、副使、都管、上中节的人依次向馆伴使行礼。接伴使初次见面也是同样的礼仪。接下来,馆伴使把书表交给使臣,馆伴使带来的牵拢官和使臣的下节人互相见礼。礼节完毕,就请馆伴使、接伴使、大使和副使都穿上正式官服,到上厅栏杆外面站好,馆伴使在北边,相对而立。先由接伴使行礼,然后副使和馆伴使互相交换名帖,行礼,互相传阅,再行礼。
大家都站好位置后,请他们放下笏板坐下,先上汤,再上三杯酒,然后摆上水果和菜肴。茶喝完后,他们拿着笏板,一起走到前面站好,这时馆伴使在南边,相对而立。先由馆伴使行礼,然后拿出接伴辞行的名帖,互相行礼,互相传阅,再行礼,然后互相行礼告别,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当天,皇帝还派使者去慰问。天使(皇帝的使者)到馆后,行礼的程序和馆伴使初次见面一样。馆伴使、天使和副使都穿着正式官服,走到各自的位置站好,相对而立。然后请副使到拜褥(跪垫)上,面向宫殿站立,再请天使到拜褥稍前站立。副使鞠躬,天使说:“奉旨”,然后副使再次鞠躬。天使宣读完圣旨,回到原位。副使再次行礼,跳舞,三次行礼,然后站好。使臣和天使互相交换名帖,行礼,然后馆伴使行礼。使臣让人传阅名帖,然后请馆伴使、天使和使臣到上厅,各自坐在椅子上站好,互相行礼。放下笏板坐下,汤、酒、菜、茶都和刚才一样,结束后,拿着笏板,走到前面,一起起身,走到拜褥前,相对而立。请副使到拜褥上,呈上谢恩的表文,再次行礼,副使站着,大使跪着呈上表文,天使上前接过表文,放下笏板回到原位,使臣行礼,然后退回原位。使臣让人把写好的东西交给馆伴使,按照惯例送土特产给天使,结束后,交换辞行的名帖,互相行礼,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此后,每天早晚都要互相传达信息,牵拢官也按礼仪行礼。
到馆的第二天,宫里派人送酒和水果,天使初次来时行礼的程序和慰问时一样,副使单膝跪下,酒和水果从他身边递过去,然后行礼,跳舞,按礼仪进行。上厅喝完汤酒茶后,走到拜褥前,跪下呈上谢恩的表文,赠送土特产给天使,都和慰问使者一样,押送酒和水果的官员也赠送土特产。然后命令阁门副使到馆学习礼仪,初次见面和馆伴使见面一样,汤茶结束后,馆伴使和阁门副使把第二天入宫见面的礼仪告知副使,副使回话,学习礼仪完毕。第二杯酒后,当面劝请学习礼仪的人喝一杯酒,先行礼,喝酒,然后再次行礼退下。三杯酒和茶结束后,拿着笏板走到前面一起起身,栏杆外面南边为上,相对而立。因为第二天要入宫,所以只行礼,不交换名帖,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把入宫的牌子交给阁门,交给礼部。副使把书信和土特产交给引进使,以及负责进贡的官员,阁门副使和学习礼仪的人也都收到土特产。
第三天,使臣进宫朝见。一大早,天刚亮,都管和三个节级的人,都穿着便服,腰里系着带子;馆伴和来使的副使则穿着官服,一起前往马台。馆伴的牵马官喊:“排马!”来使的牵马官喊:“牵马!”大家都上马,撑起了伞盖。都管骑马走在使臣前面,到了宫门的中门外,按照礼仪,外边的人站位靠上,双方相对而立。首先,来使的牵马官行两声喏(拱手行礼),然后馆伴的牵马官也一样行两声喏,双方互相行礼,然后各自传达文书,再次行礼,之后请求启程。
走到左掖门外五百步的地方,馆伴和使臣副使就交换了左右位置同行。行礼完毕,离宫门一百步的地方,下马收起伞,拿出笏板,并排而行。后面进宫祝贺、参加宴会,都是同样的礼仪。来使随从携带的东西,不能带进宫门,由牵马官暂且保管。客省的两位官员传达文书,馆伴和来使都派人回传文书。到了客省的幕帐前,馆伴呈递的奏表立在前面,双方行礼,然后进入幕帐。先传达馆伴的奏表,再传达来使的奏表,按照之前的规矩,站在栏杆外,先行礼,当面敬酒一盏,再次行礼,然后退下。
接着引导馆伴和来使进入客省的幕帐,里面的人站位靠上,双方相对而立,行礼完毕,请求分列站立。馆伴先行礼,然后展开客省的起居状,行礼,双方传达文书,再次行礼,互相行礼。请求到指定位置站立,再次行礼,请求收起笏板坐下。先上汤,然后是三盏酒,每盏酒都配有水果和菜肴。第二盏酒喝完后,客省就传达来使的旨意,请都管和上中节来敬酒。回传旨意完毕,就引导都管和上中节到幕帐前的台阶下站好,先行礼,喝酒,再次行礼,然后退下。第三盏酒喝完,茶喝完后,拿着笏板,靠近前面一起起身,在幕帐前站立,行完礼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幕帐。
等到殿上小起居完毕,宰执大臣上殿,其他官员分班退下,阁使奏报来使觐见。于是先请馆伴入班。等到阁门招引,就请客省和来使副使在幕帐前相对而立,外面的人站位靠上。使臣呈上奏表,行礼完毕,并排而行,走到三门门外,与引领的阁副行礼。使臣呈上奏表,副使拿出笏板跟在后面,走到左边的露台殿檐柱外,呈上奏表单膝下跪(旧的礼仪是在丹墀内呈上奏表),阁使接过奏表,使臣副使就叩拜,然后站立。阁使进入栏杆内,奏报:“封全。”(奏表全部呈上)看完后(按照惯例,奏表内容一般不宣读),引导使臣副使进入殿内栏杆内,行礼,使臣副使鞠躬再拜,引导使臣上前跪下奏报:“弟大夏皇帝致问兄大金皇帝,圣躬万福。”再次叩拜,起身,回到原位。
皇帝就询问大夏皇帝的情况,使臣副使鞠躬接受旨意,完毕后,引导使臣上前跪下奏报:“弟大夏皇帝圣躬万福。”叩拜,回到原位,站立。双方一起退下,走到左边的台阶下,在丹墀北面站立。礼物从右边搬进去,从左边搬出来,搬完后,使臣副使向两边行礼,回到队伍中。再次引导到丹墀,跳舞,五拜,不出班代奏:“圣躬万福。”完毕后,再次叩拜。引导使臣副使上前,双膝跪下,皇帝派人慰问,回到原位,谢恩,跳舞,五拜。再次引导使臣副使出班,感谢见到天颜,回到原位,跳舞,五拜。再次引导阁副鞠躬,引导使臣出班,感谢远道而来接伴,并赐予汤药等物品,回到原位,跳舞,五拜。喊:“各祗候!”引导从右边出去,到三门台阶下,与阁副告别,与客省一起走到幕帐前行礼,各自回到幕帐。
引导都管和上中节从左边进入,在丹墀站立,下节在门外台阶下站立,一起鞠躬通报姓名,先两次叩拜,不出班奏报:“圣躬万福。”再次叩拜。下节鞠躬声喏,第一次叩拜呼“万岁”,第二次叩拜呼“万岁”,起身时呼“万万岁”。喊:“各祗候!”站直,引导从右边出去。然后赐给使臣衣服,叩拜跳舞的礼仪与赐酒赐果的礼仪相同,完毕后,使臣和天使相对而立。然后请都管和三个节级的人在宫门外站立,天使稍微往前站立,都管等人鞠躬,天使传达敕令,叩拜谢恩的礼仪与使臣相同,叩拜完毕,谢恩再次叩拜。下节鞠躬声喏,如同入见时的礼仪,然后再次引导进去,赐予酒食,阁门招引、客省的礼仪都如同入见时的礼仪。
到了丹墀,感谢赐予衣物,再次叩拜,跳舞,三拜,鞠躬。赞:“有敕赐酒食。”跳舞,五拜。喊:“各祗候!”引导从右边出去,如同之前的礼仪,回到幕帐。然后请他们出去,馆伴和使臣副使在幕帐前相对而立行礼,各自传达文书,再次行礼,请求启程。到了下马的地方,再次交换左右位置同行,行礼完毕,各自收起笏板,上马到馆驿。再次交换左右位置进门,里面的人站位靠上,相对而立。先来使的牵马官,然后馆伴的牵马官,各行一声喏,再次叩拜行礼,完毕后,请求分列站立。然后由押伴使在馆驿设宴款待。押伴到达馆驿,通报姓名完毕后,与馆驿伴、来使穿着官服,一起到褥位前相对而立,押伴稍微往前站立。先请押伴、馆伴上褥位,面向宫殿叩拜,感谢赐座,再次叩拜,跳舞,三拜,起身。先请押伴上副阶上站立,然后引导使臣副使上褥位,面向宫殿也感谢赐座,礼仪同上。然后与馆伴并排走向大厅。押伴在副阶上,与使臣副使展开参状。来使副使先派人向上禀报,押伴回传旨意,再次行礼。请押伴先进去,在桌子前的椅子上站立。馆伴和使臣副使互相行礼,各自就位站立,互相行礼,请求端起笏板坐下
第四天,皇上命令押宴官和赐宴官在馆驿设宴款待使臣。先是赐宴天使按照之前的礼仪传达圣旨,大家穿戴好官服,请馆伴、天使和使臣分别就座,相对而立。先请使臣副手就座,面向宫门站立。然后请赐宴天使稍往前一些就座,使臣副手鞠躬,天使宣读圣旨,使臣副手谢恩,这些程序都和以前一样。使臣副手和天使互相递交文书,起身,互相作揖。然后馆伴作揖,使臣副手让人告诉馆伴,按照惯例请赐宴天使喝茶喝酒,馆伴暂时回到幕后。使臣副手和天使作为主宾一起进入正厅,在西侧房间各自走到椅子旁作揖,收起笏板坐下。先上汤,然后是三杯酒,还有水果和菜肴。茶喝完后,使臣副手拿着笏板,走到天使面前请求起身,赐宴天使悄悄退下。请押宴使走到座位站立,然后请馆伴一起就座,面向宫门再次行礼。起身,插好笏板,鞠躬,三次舞蹈,跪下左膝三次叩头,拿出笏板行礼,起身,再次行礼回到原位,相对而立。请押宴官上厅。然后请使臣副手走到座位,谢坐,再次行礼,舞蹈,三次行礼,请分阶而上进入正厅,栏杆外为下,内为上,相对而立。先馆伴作揖,然后互相递交押宴官的起居文书,见面,作揖。各自传阅,再次作揖,互相作揖,请就座,走到椅子旁站立。互相作揖,请端着笏板坐下,因为是御宴,不敢用踏脚凳。汤送来了,都管和三节人从在拜席上列队站立。汤撤下后,押宴官起身作揖,都管和人从鞠躬,下节人从低声说“喏”,高呼“万岁”,如同觐见时的礼仪,然后大声喝道:“各位就坐。”请押宴官等就座。请都管、上中节分列左右进入正厅,北面进入,南面为上,站立。下节从西侧走廊南面进入,北面为上,站立。等到押宴官等人第一杯酒喝完,音乐声结束,才坐下。到第五杯酒后开始吃饭,第六杯、第七杯酒之间上演杂剧。第八杯酒喝完,酒宴结束。押宴官告诉使臣副手,按照惯例请都管、上中节当面劝酒。使臣回复说会禀报皇上,然后再次请都管、上中节到栏杆外的台阶下列队站立,先作揖,喝酒,再次作揖,退下。到第九杯酒喝完,酒宴结束,教坊乐队退下。然后请赐宴天使到幕后。等到茶送来,都管和三节人从在拜席上列队站立。茶撤下后,作揖起身,押宴官等起身站立,作揖,都管和人从鞠躬,大声喝道:“谢恩。”行礼,下节人从低声说“喏”,高呼“万岁”,如同觐见时的礼仪,并且鞠躬,大声喝道:“各位请候着。”请押宴官等一起出去,分阶下厅,和天使一起走到拜褥前站立。请使臣副手就位面向宫门谢恩,再次行礼,舞蹈,三次行礼,完毕,按照原来的位置站立。请押宴官、馆伴一起走到座位谢恩。使臣然后呈上谢恩的御宴表,先再次行礼,起身站立。使臣跪着捧着表,天使上前插好笏板接受奏表,收起笏板回到原位。使臣行礼,退回原位,站立。使臣副手禀报皇上,按照惯例将土特产送给天使,接受完毕,天使立即回赠礼物,然后展开天使的辞行文书,再次作揖,然后馆伴作揖,互相作揖,请分位。当天,使臣对宴席上负责斟酒的官员和教坊乐队的人员都赠送了礼物。
第五天,是庆贺的日子。双方代表在客省的幕帐外相对而立,行礼如同正式朝见一样。等都坐好后,先上汤,然后是三杯酒。酒喝完后,客省的人把话传给使臣,说:“请都管和上中节过来敬酒。” 传话回来后,就请都管和上中节到幕帐前的台阶下站好,先行一揖,喝酒,再行一揖,然后退下。三杯酒喝完,茶也喝完后,拿出笏板走到前面,一起请求离开幕帐。客省的人在外面站着,双方相对而立,互相行礼,然后各回各的幕帐。
等到宫门的人来招呼的时候,就请客省的人和使臣副手在幕帐前站好,外面的人站前面,双方相对行礼。走到宫门外台阶下,和引领的人互相行礼。使臣副手从左边进入宫殿,和朝臣们一起站好队伍,在丹墀北面站定。大家先一起行两次跪拜礼,然后起身,拿着笏板,鞠躬,三次舞蹈,跪下左膝三次叩头,拿出笏板再次行跪拜礼,起身,再次行跪拜礼,然后站直。等到进酒祝辞完毕,再次行跪拜礼,宣徽使宣读:“有制。” 又再次行跪拜礼,宣读完毕后,先再次行跪拜礼,舞蹈,站直,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
等到皇帝举杯的时候,再次行跪拜礼,全体人员再次行跪拜礼,然后上殿,使臣副手在御座右边第二排的北端站立。接着引领都管和上中节从左边进入,在丹墀站好,下节的人在宫门外台阶下站好,一起鞠躬,通报姓名完毕后,先再次行跪拜礼,鞠躬,不出队列奏道:“圣躬万福。” 皇帝下令:“拜!” 又再次行跪拜礼,下节的人高声呼喊“万岁”,礼仪和刚才一样。皇帝下令:“各就位!” 完毕后,站直,再次鞠躬,皇帝下令:“赐酒食。” 高声呼喊“万岁”,再次行跪拜礼,礼仪和刚才一样。引领他们到左廊站立。等到皇帝入座后,进酒。皇帝喝酒的时候,所有侍立的人都要行跪拜礼。等到进酒的官员到位后,所有坐着的官员都行跪拜礼,然后坐下。
然后开始敬臣使酒,遍传宣旨,立着喝酒,行跪拜礼,然后坐下。下一个人按照鞠躬、高声呼喊“万岁”、行跪拜礼的礼仪依次进行。大家都坐下。到第三杯酒的时候,传旨立着喝酒,完毕后,行跪拜礼,然后坐下。下一个人依次进行,完毕后坐下。等到致辞,听到鼓乐声时,臣使们都站起身,等到乐声停止,臣使们行跪拜礼,坐下,下一个人依次进行,然后坐下。到第五杯酒,乐曲将要结束的时候,大家依次站起身,再次按照之前的礼仪进行,完毕后,先引领他们出去。臣使们起身行跪拜礼,退到丹墀,全体人员一起,谢宴,行跪拜礼,舞蹈,三次跪拜,皇帝下令:“各就位!” 引领他们出去,到三门台阶下,和阁门副使互相行礼告别,和客省的人一起,走到幕帐前相对而立,先行一揖,互相传话,再行一揖,请求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回到幕帐。
过了一会儿,请馆伴和使臣副手离开幕帐,外面的人站前面,双方相对而立,先互相行礼,互相传话,再行一揖,引领他们走,走到元使下马的地方,请双方交换位置,相对行礼,收起笏板骑上马,到馆驿,高声呼喊,互相行礼,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和初次见面时的还礼一样。
第六天,皇上赏赐了食物,还赏赐了酒和水果以及礼品。天使来驿馆,跟第二天赏赐酒果礼品的情况一样。这天,把分发的食物、酒、水果和军需物资都登记造册了,驿馆里也按照官职高低,给相关的官员和服务人员发了例行赏赐。从里里外外的大门将军,到负责厨房的官员、驿馆的总管、负责酒食的官员、负责服务的侍卫、所有的厨师、驿馆的工作人员、巡逻的士兵、以及驿馆随从人员,全都得到了赏赐。
第七天,是音乐宴会,仪式跟以前一样。第八天,是送别仪式。等到皇上早朝结束,小憩完毕,阁臣先奏报来使的辞行文书。然后引导使臣从左边进入,沿着规定的路线,走到丹墀(宫殿前的台阶)前再次行大礼,然后不离开队伍,高声奏报:“圣上万福金安!”又再次行大礼。然后,使臣向副使行礼,躬身致谢,然后走出队伍,在宫殿门口致辞,回到原位,再次行大礼,最后高喊:“各位请回!”然后引导使臣从右边出去,接着引导宰执官员下殿,仪式到此结束。
第九天,在聚厅送别使臣,送到恩华馆,让他们换上便装再走。使臣到达边境,就要向朝廷报告,朝廷会派人迎接;使臣到达京城,就派驿馆人员接待;使臣离开时,就派人送行。这些接待人员都有副手,并且都会带上传达朝廷旨意的文书。凡是各行省来京赴宴、回宴时负责宴请的官员,都是由行省确定派遣,通常会借用文武高官的职位,以提升宴请官员的规格。来京赴宴和回程时负责传达旨意的天使,都是由宫门侍卫担任,诏书和口头宣旨都要经过都察院的批准,由翰林院负责起草。
话说夏天的时候,外国使臣来了,大概在咱们这儿待了俩天,进行贸易。使臣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那阵容,啧啧!
首先,有馆伴使和副使各一人,负责接待和辅助使臣;还有监察、奉职、省令史各一人,负责监督、执行任务和记录;此外,还有四份国书;再有总领提控官、酒食官、监厨、称肉官各一人,分别负责统筹、饮食、厨房监督和肉食称量;牵马的官吏就有三十个;尚食局的直长、知书、都管、接手、汤药直长、长行各一人,负责皇家的饮食起居;厨子五个人;负责饮品的直长一人,长行二人;负责珍馐的官员二人;仪仗队的直长一人,长行十人;看门的官吏二人;馆外的巡逻兵三十人;驻守使馆的士兵六十二人;杂役士兵六十人;还有十个不懂汉语的杂役,这些人穿的都是粗布衣服;负责伙食的官员八十人;街上的厨师四十人;还有各种科目的医生各一人,兽医一人;马匹二十四匹,备用八匹;押马的官员一人。另外,还派了个专门负责礼仪和接受礼物的官员。
使馆里摆设的各种器皿什物,都是户部官员和东上直阁的人一起清点核对的。使臣经过的桥梁道路,都提前让工部修缮好了。
使臣的赏赐,那也是相当丰厚!使臣和副使每人各赏赐三套衣服,随从每人赏赐两套衣服;使臣和副使还分别赏赐一百四十匹丝绸;以前还赏赐貂皮大衣两件,如果没有的话,就用三锭银子代替,副使就用六十匹丝绸代替,后来这个赏赐又减少了。只有贡品方面,改成了赏赐三十九匹绫罗、六十二匹丝绸、四匹布。此外,还有三条金腰带,三条镀金银束带,三套镀金银的鞍辔,一个镀金银的书匣,一个镀金银镶嵌黑漆的诏书匣,以及相应的书匣套和诏书匣套各一个。
使臣回国的时候,每位随从还赏赐了二百三十五两银子和二百三十五匹绢。至于赏赐给宋朝和高丽使臣的东西,数量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