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宣皇帝,原名叫宗峻,小名绳果,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他妈是圣穆皇后唐括氏,是太祖的元妃。在太祖的儿子们里,他身份最正统。

天辅五年,忽鲁勃极烈杲统领大军攻打中京,皇帝单独带兵,领着猛安军,拿着金牌,攻克中京后,就和杲一起追击辽国皇帝到鸳鸯泺。辽国皇帝逃到阴山,耿守忠去救援西京,皇帝和宗翰等人一起把他们打跑了。西京城南有个佛塔,敌人先占领了,居高临下射箭,我方士兵伤亡很多。皇帝说:“先拿下这个佛塔,西京就能拿下!”于是攻打佛塔,攻克后,顺利拿下西京。太祖去世后,皇帝和哥哥宗干一起率领宗室和大臣们拥立太宗。天会二年,皇帝去世了。

熙宗皇帝登基后,追封他为景宣皇帝,庙号徽宗,并且重新安葬在兴陵。后来海陵王弑君篡位,把熙宗降为东昏王,把景宣皇帝降为丰王。世宗皇帝又恢复了熙宗的庙号和谥号,重新尊景宣皇帝为景宣皇帝。景宣皇帝有三个儿子:合剌、常胜、查剌,合剌就是后来的熙宗皇帝。

睿宗皇帝,原名叫宗尧,小名宗辅,最初的名字叫讹里朵,大定年间追尊并改了现在的名字。他身材魁梧,威严十足,人们见了都敬畏他。但他性格宽厚仁慈,喜欢施恩惠,崇尚诚实。太祖征战四方的时候,他的儿子们都统领军队,而睿宗皇帝经常在军中参与谋划。

天辅六年,太祖亲自带兵征战,太宗留守黄龙府,安福哥诱骗新投降的人民叛乱,睿宗皇帝和乌古乃一起平定了叛乱。南路军主帅鹘实答因为贪污受贿被弹劾,睿宗皇帝亲自去调查核实,大家都说他处理得公平公正。

天会五年,耶律宗望死了,完颜宗弼(金太宗)被任命为右副元帅,驻扎在燕京。十一月份,金军分兵攻打南宋,太宗从河间出发,一路攻占了淄州和青州。

到了六年正月,宋朝的马扩率领二十万大军来到乐安,太宗率领军队打败了他。听说宋徽宗在扬州,而且正值春耕季节,太宗就留下大军在黄河边屯田,然后回师驻扎在山西。二月,移剌古打败了宋朝的宗隽和宋忠率领的五万大军,第二天又打了一次胜仗,活捉了宗隽和宋忠。冀州人趁夜袭击了照里营,结果被照里击败。宋徽宗上表求和,还秘密写信想联合契丹人和汉人,金朝下令继续攻打宋朝。太宗从河北出发,攻下滑州,拿下开德府,攻克大名府,平定了河北地区。

一开始攻打宋朝的时候,河北和河东的将领们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先平定河北,有人主张先平定陕西,太宗采取了两个方案同时进行的策略。而宗翰在濮州与太宗会合,河北平定后,金军又攻占了东平府和徐州,缴获了宋朝通过江淮运往徐州官库的大量金银财宝,分发给各路军队,刘豫也因此带着济南投降了金朝。金朝还派拔高速等人去袭击宋徽宗,但宋徽宗听到消息后,在拔高速到达扬州的前一天就渡过长江逃跑了。宋徽宗于是废除了自己的帝号,再次写信请求金朝保全南宋的社稷,这件事记载在《宗翰传》里。后来,完颜宗弼追赶宋徽宗,宋徽宗渡过长江,逃到杭州,又逃到海里去了,完颜宗弼这才返回。

这时,娄室攻占的陕西城邑都叛变了。宗翰等人说:“以前攻打宋朝的时候,西路军和东路军是分开的,而陕西五路兵马强劲,应该集中兵力攻打。现在挞懒平定了江南地区,完颜宗弼率领两万精兵先去洛阳。八月再去陕西,要么让完颜宗弼带兵去,要么从宗辅、宗干、希尹三人中选一人去。”太宗说:“娄室过去所向披靡,现在让他单独征讨陕右,难道是因为厌倦了战争而自保吗?你们要全力以赴啊!”于是下令完颜宗弼前往陕西。

话说那会儿,宋朝的张浚带兵攻打陕西,金国的皇帝跑到洛水边整顿军队。张浚那边,六万骑兵,十二万步兵,在富平摆开阵势,气势汹汹。金帝到了富平,派娄室领兵打左翼,宗弼领兵打右翼,两军一起上,从中午打到晚上,前后打了六次,结果把宋军打败了!耀州、凤翔府都投降了。接着,泾州、渭州也落入金军手中。金军又在瓦亭打败了宋朝的经略使刘倪的军队,原州也投降了。撒离喝更是神勇,攻破了德顺军的静边寨,宋朝泾原路的统制张中孚和镇戎军的知军李彦琦直接把城池献给了金军。 宋朝秦凤路的都统制吴玠的军队在陇州附近被金军打得落花流水,招讨都监马五把吴玠打跑了,还顺便收降了一个县城。

金帝继续进攻,拿下甘泉等三个堡垒,夺取了保川城,大败宋朝熙河路副总管的三万大军,缴获战马一千多匹,又攻克了安西等两个寨子,熙州也投降了。金帝还派左翼都统阿卢补和右翼都统守弼去招降那些还没投降的城邑,结果巩州、洮州、河州、乐州、西宁州、兰州、廓州、积石州等州,以及定远、和政、甘峪、宁洮、安陇等城寨和镇堡,还有四十多个蕃汉营部,都归顺了金朝。这下,泾原路和熙河路都平定了。撒离喝又降服了庆阳府,慕洧也带着环州投降了。

陕西五路都平定后,金帝挑选了六千骑兵,让撒离喝驻扎在重要的战略要地。然后,金帝就班师回朝,和宗翰一起回京师,立熙宗为谙版勃极烈,自己当上了左副元帅。

过了十三年,金帝在妫州驾崩了,享年四十岁。他被葬在睿陵旁边,追封为潞王,谥号襄穆。皇统六年,又追封为冀国王。正隆二年,再次追赠太师、上柱国,改封为许王。等到世宗即位后,又追尊他为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庙号睿宗。过了两年,金帝的陵墓迁到了大房山,改号为景陵。

金世宗的第二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金显宗皇帝,他本名胡土瓦,后来改名叫允恭。他妈妈是明德皇后乌林答氏。皇统六年(公元1146年)丙寅年,他出生了。这孩子长得高大威猛,为人孝顺友爱,做事谨慎厚道。

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十一月,他爸爸世宗皇帝在东京登基。第二年(公元1162年)正月,他被封为楚王,还配属了一批官员。十二月,他跟着世宗皇帝去了中都。

四月,他被赐名允迪。五月,他被立为皇太子。世宗皇帝对他说:“立你做太子,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礼法,你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要友爱兄弟,对待百官要礼貌,千万别因为是太子就骄傲自满。要每天努力学习,没有我的召见,不用来侍奉我吃饭。” 允迪上表谢恩。他专心学习,经常在承华殿和儒臣们一起讨论学问。晚上学习到很晚,经常到深夜还不睡觉,第二天就把不懂的问题交给儒臣们校对验证。九月,世宗下令,三师在皇太子面前要直呼其名,少师以下的官员则要称臣。十一月,是他的生日,百官在承华殿向他祝贺,世宗皇帝赏赐给他衣服和好马,并在仁政殿设宴款待,皇族和百官都参加了。从那以后,每年他的生日,世宗皇帝不是到东宫去,就是设宴在内殿为他庆祝。十二月,他上奏说:“东宫的贺礼上,亲王和一品皇族都要北面跪拜,而我只能回礼。希望父皇恩准我回拜,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亲情和友爱。” 世宗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把这定为制度。

世宗皇帝听说儒者郑松很贤能,郑松之前做过同知博州防御使,退休后,世宗又起用他做了左谕德,还免了他的朝参,让他辅佐太子读书。郑松以朋友的身份辅佐太子,有一次,太子让郑松去取他的衣带,郑松回答说:“我不过是个小小的谕德,不敢奉命。”太子听了很高兴,改变了脸色称赞他,从此更加礼遇他,每次打猎射到鹿,都会分一些给他。

公元1168年九月,皇帝娶了徒单氏为妃,举行了盛大的迎娶仪式。按照规矩,皇帝的仪仗队走玉路,皇太子的仪仗队走金路。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170年,世宗皇帝从西京回京,礼部官员不知道皇太子有自己的金路仪仗队,竟然想让太子跟着皇帝的大驾队伍走,而且走在皇帝前面。皇帝觉得这不对劲,仔细查阅了以前的典籍,礼部官员这才发现自己搞错了。结果,礼部郎中李邦直、员外郎李山被降了一级,太常少卿武之才、太常丞张子羽、博士张榘被降了两级。

过了一段时间,礼部官员讨论给太子受册封后祭拜太庙的事宜,建议太子穿常朝服,骑马前往。世宗皇帝说:“这跟皇后祭拜其他庙宇的礼仪一样,海陵王(金熙宗)一时兴起这么做的,怎么能作为遵循的典范呢?太子受册封和三年一次的宗庙祭祀,都应该按照古代的礼仪来办。孔子说过:‘礼,与其奢也,宁俭。’不能轻易就照这么办。” 皇帝又说:“右丞相苏保衡虽然是汉人,不通经史;参政石琚通经史却不说出来,前些日子礼部官员已经被降职了,难道还不知惧怕吗?你们把前代的典礼规制都找出来给我看看,朕会从中选择合适的方案。” 过了很久,到了要给太子授予册宝的时候,仪注都准备好了,仪仗队也准备去太庙告祭。皇帝说:“我受尊号后祭拜太庙,是按照宋真宗的旧例,穿常朝服骑马去的。皇太子却要搞一套完整的礼仪,前后不协调,太没道理了!” 皇帝对右丞相良弼和左丞相守道说:“这事儿是你们这些大臣不用心造成的。”良弼等人连忙道歉说:“臣等愚钝,考虑不周。”皇帝又说:“这是文臣们因循守旧造成的。” 同年十月甲申日,在太庙举行了宗庙祭祀,太子行亚献礼。

公元1171年,皇帝生病了,下令让左丞相守道侍奉汤药,并搬到琼林苑临芳殿调养。

公元1172年正月甲戌日,皇帝赐太子名允恭。正月庚辰日,太子受皇太子册宝,皇帝还为此上表谢天。

公元九年五月,皇上世宗要到草泺避暑,隋王(也就是我)也跟着去了。所有跟着皇上避暑的人都领到了路费。但我上奏说:“远离京城,只为了去凉快的地方,这可不是臣子应该做的,我想不去。”皇上说:“你身体虚弱,山后的草泺凉快,所以才让你去。” 五月丁丑日,百官在京城北面迎接皇上,行了再拜之礼,皇上也回拜了。这个月,百官还按照皇上的旨意,写了奏章问候皇上的起居。

六月,百官还是像以前一样问候皇上的起居。八月乙酉日,我们从草泺回来了,百官又在京城北面迎接我们,礼仪跟送行的时候一样。丙戌日,我进宫见驾,皇上说:“我儿啊,咱们分开了一个夏天,我可想死你了!”九月,皇上还下旨,皇太后吃的东西不用再用月支的贡品了,每年给皇太后五千万钱。

公元十年八月,我在承华殿参加经筵(皇帝主持的讲学活动),太子太保寿王爽跟我说:“殿下,您对咱们女真话还不够熟练,为什么不把身边的汉族官员都撤了,都用女真人呢?”我说:“谕德、赞善这些侍从官员,我哪敢随便撤掉啊?”寿王就拱手退下了。我心里想:宫里这四个官职,谕德、赞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学习的,他却想撤掉,真是没文化! 这时候,有使者从山东回来,皇上问我民间有什么困难,使者说:“最困难的是缺钱。官库里钱多得都堆出来了,可老百姓没钱用,这就是最大的苦难。”我说:“钱堆在空屋子里,再多么有什么用呢?” 我就跟户部尚书张仲愈说:“天子富裕,天下就富裕,何必把钱都堆在府库里呢?”然后我就上奏说:“钱放在府库里,跟铜矿埋在地下有什么区别?应该把钱流通起来,让朝廷和百姓都受益。”皇上很高兴,就下令让有关部门研究这件事。

公元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日,我在圆丘祭天,我行的是亚献礼。

公元十二年五月,皇上听说德州防御使胡剌要造反,就说:“我对亲戚一向很厚道,他怎么敢这样?”我慢慢地奏道:“胡剌这个人性格放荡,只知道玩乐,又没有儿子,突然这样谋反,希望皇上再查查是不是真的。”十月己未日,在太庙举行大祭,我代替皇上主持祭祀活动。

公元十三年十月,我奉旨和赵王惟中、曹王惟功一起在保州、定州打猎。十一月甲午日,我们回到了京城。

十四年四月乙亥那一天,世宗皇帝在垂拱殿,他和皇子们都在旁边侍候着。世宗皇帝谈到兄弟和他们的妻子时,说:“听信了妻子的说法,兄弟之间却反目成仇,真是太不应该了!” 皇上回答说:“《诗经·思齐》里说:‘要先管好自己的妻子,才能管好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国家。’我们兄弟愚钝,希望能互相勉励,好好改进。” 然后,皇上又引用了《诗经·棠棣》里“华萼相承”和“急难相扶持”的诗句,写了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来告诫兄弟们。

十五年的时候,世宗皇帝下令让五品以上的官员去拜见太子。

十七年五月甲辰,在常武殿参加宴会,负责膳食的官员涅合呈上了粥。皇上正要吃,发现粥碗里有一只蜘蛛,涅合吓得不知所措。皇上却很平静地说:“蜘蛛吐丝在空中飞舞,不小心掉进粥里罢了,这怎么能怪你呢?” 十月己卯,在太庙举行祭祀大典,皇上亲自主持了祭祀仪式。

十九年四月戊申,又在太庙举行祭祀大典,皇上依旧亲自主持。丁巳这天,詹事乌林答想要谢恩,皇上命令拿来幞头和腰带给他。旁边的官员们劝说:“这可是见宰相师傅才有的礼仪啊!”皇上说:“我希望能够长久侍奉陛下,所以才格外恭敬而已。” 大家都说:“我们可不敢受这样的礼遇啊!” 十一月,将明德皇后改葬到坤厚陵,皇上步行为灵车送葬。路上遇到大风雪,左右的人给他送上雨具,皇上都拒绝了。等到到达目的地,衣服都湿透了,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流泪。海陵王虽然被贬为庶人,但宗干仍然被尊称为明肃皇帝,有人认为这样不妥当,皇上就上表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世宗皇帝很欣赏他的意见,于是削去了宗干的帝号,降封为辽王。

公元1224年,世宗皇帝要到上京去,就下令让皇帝(此处指窝阔台)留守国都,还特地制作了“守国之宝”赐给他。世宗派人送信,祭祀祖先,五品以上官员以及重要的事情都派人快马加鞭地报告。六品以下官员和其他的日常事务,就都由窝阔台自己处理决定。每三天,窝阔台要在集贤殿接受尚书省的汇报。京城的官员每逢朔望(初一、十五)都要穿朝服去问候他。世宗皇帝在路上,每二十天派人去问候一次窝阔台;到了上京后,每三十天问候一次。世宗皇帝说:“这次巡幸,可能要待上一两年,让你留守国家。这就像农民种地,商人经商,只要能不丢了祖业,就算是个好儿子了。”

窝阔台回答说:“我在东宫待了二十多年,犯了不少错,陛下因为明德皇后的缘故,从没责备过我。我实在愚笨,担不起这个重任,请求跟随陛下一起前往。”世宗说:“为人父母的,都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我已经留下了太尉、左右丞、参政这些老臣辅佐你,他们都是国家的老人,你可以和他们商量着办。再说,政事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你公正办事,别听信谗言,一个月后,政事自然就熟悉了。”窝阔台哭着坚决推辞,旁边的侍卫们都被感动了。三月,世宗皇帝前往上京,窝阔台留守中都。

早先,窝阔台还在东宫的时候,有时会带着中侍在花园里散步。这些中侍出入宫禁,从来没受过什么限制。这些人看到窝阔台留守国都,都沾沾自喜,窝阔台知道他们的想法,就对这些中侍说:“我以前在东宫,不参与国政,每天和你们聊天说话。现在我留守国都了,你们只有接到我的命令才能进宫。”五月,世宗皇帝到达上京,下诏书说:“我四月初八到达辽阳,五月初二到达上京,第二天祭祀了庆元庙。巡视地方,考察百姓,这是古代的制度。你留守国都责任重大,现在正是盛夏酷暑,更应该爱惜身体,不要让我担心。”

窝阔台对徒单克宁说:“皇上巡幸,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刑名案件最为重要,关系到人的生死。凡是有争议的案件,都要公平处理。等到皇上回都,千万不能留下积压的案件。”从那以后,凡是关于刑名的奏章,窝阔台都亲自阅览,召见有关官员详细询问,反复核实,废寝忘食,有时还赏赐他们食物。近侍报告说瑶池的莲花开了,应该设宴庆祝。窝阔台说:“皇上东巡,让我留守国都,我怎么敢宴饮游乐而耽误政事呢?采几朵花就行了。”七月,窝阔台派儿子金源郡王麻达葛进献奏章,问候世宗的起居,并请求世宗回都。十一月壬寅日,窝阔台去打猎;辛亥日,回到都城。

二十五年正月初一,那天是乙酉朔,皇上免去了所有大臣的拜年礼物。皇上自己勤俭节约,非常谦虚低调,宫里的官员都不用跪拜行礼,上奏章的时候也不用站着等候,就连每月朔望日的例行问候也免了。平时京城的官员在朔望日都要穿朝服去问候皇上,这个也一起免了。到了这个时候,群臣想要祝贺皇上,皇上也不肯接受。

甲寅日,皇上去了春水行宫(此处“如春水”指前往春水行宫)。二月庚申日,皇上又回到了都城。丁卯日,皇上派儿子金源郡王麻达葛进京,去向朝廷呈递贺万春节的表文。四月,很久没下雨了,皇上亲自去祈祷,当天就下起了雨,雨水都打湿了他的脚。

六月初一,皇帝病危了。到了六月初七,皇帝驾崩在承华殿。世宗皇帝从上京赶回来,走到天平山好水川的时候,听到噩耗,就在行宫南边临时设了灵位祭奠,哭了好久好久,悲伤极了。亲王、百官、皇族、命妇和侍卫们都一起哭丧,世宗皇帝哭得泣不成声,回到宫里。等到了中都,他又七次设灵位哭祭。世宗让豳王永成留守中都,来护送灵柩,还派滕王府长史再兴和御院通进阿里剌去保护金源郡王,派左宣徽使唐括鼎去祭奠,并下令让妃子徒单氏和诸位皇孙按照汉朝的制度穿丧服。

皇帝在位时间很长,恩泽深厚,百姓都非常爱戴他。世宗皇帝每天三次去灵前哭祭,侍卫和军士们都争着去承华殿灵前跪着哭,哭声震天动地。中都的百姓,在城门和街巷里也都痛哭流涕,为皇帝的去世而悲痛。七月初一,皇帝被追谥为“宣孝太子”。九月初七,皇帝的灵柩被安葬在南园熙春殿。九月初十,世宗皇帝从上京赶回来,还没进城门,就先到熙春殿祭奠,痛哭很久。到下葬的时候,一共六次亲自前往祭奠。

皇帝生前,世宗皇帝无论去西京、凉陉巡幸,还是去上陵祭祀庙宇、去衍庆宫,以及田猎、观稼、拜天射柳,都寸步不离地侍奉在皇帝身边。皇帝在圆丘祭天,或在太庙祭祀祖先时,世宗就担任亚献官,如果皇帝不亲自祭祀,就由世宗代替。国家有大的庆典,世宗就率领百官上表祝贺;元旦和万春节,世宗总是带头向皇帝祝寿。十月初七,宰相以下的官员在庆和殿朝见,太尉完颜守道向世宗皇帝祝寿,世宗皇帝追忆往事,悲伤了好久。十一月初一,灵柩起运,世宗皇帝在都城西边路祭。十一月初七,皇帝终于安葬在大房山。

世宗皇帝想给皇帝加尊号,就询问群臣。翰林修撰赵可说:“唐高宗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左丞张汝弼说:“这是武则天干的。”于是世宗皇帝打消了这个念头,只在衍庆宫后面建了一座庙宇祭祀,举行三献祭礼,演奏的是登歌乐曲。

公元1192年,章宗立他的儿子璟为皇太孙。三年后,章宗的父亲世宗驾崩了。皇太孙璟继位,这就是章宗皇帝。

五月某一天,章宗追封他父亲世宗为“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同年,把显宗的牌位迁入太庙,他的陵墓叫做裕陵。

章宗这个人啊,天生就心肠软,特别不愿意杀生。记得有一次,有个叫梁檀儿的人偷了金银叶子,章宗知道他母亲年纪大了,就网开一面放了他;还有个叫李福兴的偷了布匹,正赶上坤厚陵祭祀完毕,家令又偷了银器,正赶上元旦佳节,章宗都给轻轻放过,只是让他们把偷的东西赔回去,没再追究责任。听说哪儿闹饥荒了,他就赶紧上奏朝廷,加紧赈灾救济。他每次出巡打猎,都会顺便了解一下老百姓的疾苦。他对大臣很尊敬,对兄弟也很友爱。他把明德皇后葬在坤厚陵,其他妃子也都陪葬。皇后下葬那天,从磐宁宫出发,赵王惟中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先一步用轜车送母亲出发,还派人打着黄伞开路。章宗叫了一声打伞的人,但没人回应,少府监张仅想汇报这事儿,章宗拦住了他。章宗还曾经写过《重光座铭》,并在小玉碑上刻了座右铭,碑的背面也刻了字,内容都很有道理。他特别擅长射箭,但从不滥杀无辜。有一次奉旨去祭祀陵墓,他先去打猎,射中了一只鹿,就立刻下令停止打猎,说:“祭祀用的东西已经够了,还杀那么多干嘛?”可见他爱惜生灵是天性使然。

史书上说:当年辽王耶律杲攻打中京,宗翰、宗望都跟着他,景宣则另外率领合扎猛安。这个合扎猛安啊,是辽太祖时期的猛安军。宗翰建议立熙宗为帝,宗干不敢违抗,太宗也无力阻止,这从情理上讲,都是说得通的。老的史书上说睿宗宽厚仁慈,乐善好施,熙宗没能善终,海陵也暴毙而亡,从那以后,大辽的皇帝都是他们的子孙后代,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显宗孝顺友爱,在东宫住了二十五年,没听说做过什么错事,他潜移默化地教导着朝臣百姓,让天下百姓都受益匪浅。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