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代啊,负责记录国家历史和世系、辨别姓氏和辈分的史官,他们的记录都丢了不少。金朝刚建立的时候,有完颜十二部,后来这些部族就都以部为姓氏了。史书上记载,有的叫“宗室”,有的叫完颜。这“完颜”呢,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同姓完颜,他们跟皇室关系比较远,比如石土门、迪古这些人;还有一种是异姓完颜,是各个部族的人,比如欢都这些人。大定年间以前,都叫“宗室”;到了明昌年间以后,为了避开睿宗的讳,就改叫“内族”了,其实都是一回事儿,史书上写名字的时候不写姓氏,就这么个规矩。到了宣宗皇帝的时候,下令所有宗室都改称完颜,不再区分了。
大定、泰和年间,皇室里那些有爵位的亲戚,都有自己的户籍,用来安排官职。那些立有大功的宗室成员,去世后朝廷还会停朝一天表示哀悼,可见当时皇室内部关系有多亲密。可是到了贞祐年间以后,家谱啊、族谱啊之类的都散失了,能留下的就很少很少了,根本没法完全弄清楚。我现在呢,就挑那些能按顺序排列的写出来。那些上头没记载、下头也没记载的,我就没办法都写进去了。(此处省略部分族谱)
上面这些能整理进族谱的宗室,一共十一族。虽然他们都说是某个皇帝的后代,但是具体是哪一代、怎么传下来的,我们都搞不清楚,所以不敢把他们都安排到各个皇帝的下面,得谨慎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