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晖,字维明,原名叫福兴。他特别爱学习,各种经史典籍都读得很熟。他继承了他父亲益都尹郑家塔割剌讹没谋克的职位。大定十五年,他被选拔当了符宝祗候,后来升迁为笔砚直长,又升任近侍局直长,之后调任中都右警巡使。章宗当皇太孙的时候,他被选为侍正。章宗即位后,他又升任近侍局使。

说起来,这承晖还真有点骨气。当时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因为犯了罪,在世宗时期被赶出朝廷。有一天晚上,皇帝下令打开宫城大门召见他。承晖却没执行这个命令。第二天,他直接向皇帝汇报说:“吾也蓝之前得罪了先帝,不应该召他回来。”章宗皇帝说了句:“很好!”没过多久,承晖就被提升为兵部侍郎,还兼任右补阙。

一开始,他被任命为九路提刑司的官员。后来,他担任东京咸平等路提刑副使,之后又改任同知上京留守事。御史台有人上奏说:“承晖以前担任提刑官时,那些豪强恶霸都吓得不敢作恶了。” 所以,他升迁为临海军节度使。

他先后在利涉、辽海军任职,后来又升任北京路提刑使。他还做过咸平府和临潢府的知府,以及北京留守。当时,副留守李东阳权势很大,但承晖除非是公事,否则一句话也不和他来往。之后,他调任大名府知府,接着被朝廷召回,担任刑部尚书,还兼任知审官院。

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升迁为织染署直长,承晖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痕都只是靠荫蔽得到官职,并没有什么才能。以前在大阳渡被考察,才八个月就被提拔为惠民司都监,这已经太快了,按照规定,应该再在监察部门历练一段时间才能升迁,现在却直接授予他从八品官职,这太不合适了。况且痕都还是平章镒的侄子,这样任命难免会引起议论。”皇上采纳了承晖的意见,召见徒单镒严厉斥责了他。

随后,承晖被任命为大兴府知府。当时有个宦官叫李新喜,很受宠信,而且经常仗势欺人,他借用大兴府的妓女和乐器。承晖坚决不答应他的要求,李新喜因此很没面子。章宗皇帝听说这件事后,非常赞赏承晖。

有个富豪和别人争夺稻田的水利,因为理亏,就重金贿赂元妃的哥哥,左宣徽使李仁惠。李仁惠就派人让承晖偏袒那个富豪。承晖却当着众人的面痛打那个富豪,然后把他赶走,并对他说:“你可以把这件事告诉宣徽使(李仁惠)。” 后来,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大名府知府。

那年雨水过多,庄稼受灾严重,承晖想了个办法,把积水引到护城河里,解决了水患。

话说,打宋朝的时候,他被调到山东当统军使。山东当时贼寇四起,他上奏说:“抓贼不能立刻抓到,等上报朝廷,说不定官儿都升了或贬了,不如先让我自己拿主意,先处理了再说。” 朝廷的尚书省商量了一下,决定:“猛安(一种军事组织)还是按照老规矩,抓到贼寇可以赎回,谋克(另一种军事组织)要上报,其他的钤辖、都军、巡尉,先自行处理,等事情平息了再恢复原来的规矩。” 就这样办了。

等战争结束后,那些贼寇头目大部分都投降了,但还是有一些躲藏在泰山山洞里。按察司建议派几万人去砍光泰山的树木,这样贼寇就没地方藏了。 但他上奏说:“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叫岱宗。古代天子受命于天,都要到泰山封禅祭天,虽然现在国家不搞这个了,但也不能把泰山毁了呀!齐地百姓容易激动,把他们赶到山里,肯定会冻饿死很多人,这等于教唆盗贼,哪里是止住盗贼呢?天下山那么多,难道都要毁掉吗?” 最后,这个建议就搁置了。

那时候,朝廷实行限钱令(控制货币发行)。他上书批评说:“钱财都集中在上层,怨气都积压在下层。” 但朝廷没理他。后来,他被调到兴中府当知府。卫绍王即位后,把他召回朝廷,当了御史大夫,后来又升任参知政事。当时驸马都尉徒单没烈和他爹在朝中干政,大肆贪污受贿,他直接当面指责他们的错误行为。 他又升任尚书左丞,到宣德行省任职。 后来,参知政事承裕在会河堡打仗失败,他也因此被罢官。 直到宁宗元年,他才重新被任命为横海军节度使。 贞祐初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尚书右丞。他当天就进京了,把妻子留在了沧州。结果沧州被攻破,他的妻子都死了。 纥石烈执中被杀后,他被提升为平章政事,兼任都元帅,还被封为邹国公。

中都被金兵围困了,承晖建议议和。皇上迁都汴梁,提拔承晖为右丞相,兼任都元帅,还封他为定国公,让他和太子一起留守中都。承晖觉得尚书左丞抹捻尽忠经验丰富,很懂军事,就完全信任他,把军事上的事情都交给他负责,自己只把握大方向,希望能保住都城。

过了不久,太子离开了中都,右副元帅蒲察七斤带着他的军队投降了,中都的形势非常危急。皇上赶紧任命抹捻尽忠为平章政事,兼任左副元帅。第二年二月,皇上命令元帅左监军永锡率领中山、真定两地的军队,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率领大名军一万八千人、西南路步骑一万一千人、河北兵一万人,御史中丞李英负责运送粮草,参知政事兼大名行省长官孛术鲁德裕负责调遣后续部队,前去救援中都。承晖期间还派人用矾石写信上奏皇上说:“七斤投降了,城里人心涣散,就算我拼死守城,也坚持不了多久。如果丢了中都,辽东、河朔地区都会丢掉,现在各路援军正在赶来,希望能有所帮助。”皇上回信说:“中都非常重要,祖庙社稷都在那里,我怎么可能一天忘记呢?我已经命令各路军队和粮草一起前往,你很快就会知道。”皇上还给中都的官员、军队和百姓下诏说:“我想减轻你们的负担,所以才暂时迁都到陪都,上天还没有放弃我们,形势还很危险,道路被阻断,消息很难传递。你们日夜奋战,冒着风霜,一心报国,没有二心,等战事稍稍平息,我会重重赏赐你们。现在各路军队已经集合起来救援了,所以特此鼓励你们,希望你们知道。”

永锡、庆寿等人的军队到达霸州北边。三月乙亥日,李英喝醉了酒,军队纪律涣散,被金兵打了个大败仗。这时候,高琪在朝中当权,嫉妒承晖立功,其他将领也都观望不前。后来,朝廷任命刑部侍郎阿典宋阿为左监军,把元帅府迁到清州;任命同知真定府事女奚烈胡论为右都监,把元帅府迁到保州;户部侍郎侯挚负责尚书六部的事务,来回奔波供应物资,最终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到达中都。庆寿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溃散了。

承晖和尽忠在尚书省开会,商议国事。承晖跟尽忠说,咱们一起为国家死吧!结果尽忠却计划南逃,承晖一听就火了,直接回家了,但也拿尽忠没办法。

承晖把尽忠的心腹,元帅府的经历官完颜师姑叫来,质问他:“我当初觉得平章(指尽忠)懂军事,所以才把权力交给他,还答应和他一起赴死。现在他突然改变主意,打算什么时候跑?你肯定知道!”师姑说:“今天傍晚就要走。”承晖又问:“你的行李收拾好了吗?”师姑回答:“收拾好了。”承晖脸色大变,怒吼道:“那国家怎么办?”师姑答不上来,承晖一怒之下,把他杀了。

承晖起身,去家庙辞别祖宗,然后叫来左右司郎中赵思文一起喝酒,说:“现在这情况,只有死了才能报效国家!”他写了一份遗表,交给尚书省的令史师安石,让他送出去。遗表里,他分析了国家大事,辨明了君子小人、治乱的根本原因,还指出了当时几个人的是非善恶,说:“平章政事高琪,这个人阴险狡诈,报复心强,窃取权力,心怀叵测,最终会害了国家!”然后,承晖在遗表中引咎自责,说自己没能保住都城。他还提到,他的妻子死在沧州,并立下遗嘱,让他的从兄子永怀继承家业。

承晖跟平时一样平静,把家产都分给了家人,根据每个人服务的年限和劳苦程度分配,还给他们写了休书,让他们各自另谋生路。全家人都哭成一片,承晖却神色自若,跟师安石喝酒,还说:“我读过《五经》,都是名师教导,我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不是虚头巴脑的。”喝醉后,承晖拿起笔跟师安石告别,最后倒着写了两个字,然后扔下笔,叹息道:“我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是不是神志不清了?”他对师安石说:“你走吧。”师安石出门后,听到哭声,又回来问,这才发现承晖已经服毒自尽了。家人赶紧把他埋在了庭院里。当天傍晚,尽忠逃跑了,中都城失守了。这是贞祐三年五月二日。师安石把遗表送到了皇帝那里。宣宗皇帝在相国寺为承晖设灵堂,痛哭不已。追赠承晖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尚书令、广平郡王,谥号忠肃。皇帝还下令让永怀担任器物局直长,永怀的儿子撒速则做了奉御。

承晖出生就富贵,但他生活作风却像寒门士子一样简朴。他经常把司马光和苏轼的画像放在书房里,说:“我的老师是司马光,我的朋友是苏轼。” 当时权势显赫的完颜守贞非常敬重他,和他结为了忘年之交。

扶捻尽忠,原名叫彖多,是上京路猛安人。大定二十八年他考中了进士,先后在高阳、朝州做过主簿,在北京、临潢做过提刑司知事。御史台表彰他廉洁能干,于是他升任顺义军节度副使。后来因为忧伤而辞官,之后又复职,担任翰林修撰,还做过德昌军节度副使、北京按察司签判、滑州刺史,后来又调到恩州。他曾经上奏说:“买卖军械武器的,都应该登记备案,以防盗贼私下交易。”尚书省讨论后决定:“只允许有户籍的工匠买卖,如果发现有人知情包庇不应存留的武器,就和私造武器一样论处。”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升任山东按察副使,但因为虚报丰收,谎称去采购常平仓的粮食,被降职为虢州刺史,后来又调到乾州。

泰和六年,金国攻打南宋,他担任元帅右监军完颜充的经历官,因为奏报迟延,被打了五十大板。八年,他回到朝廷担任吏部郎中,后来升迁为中都、西京的按察使。当时纥石烈执中担任西京留守,他和尽忠关系不好,私下里很不和睦。尽忠暗中寻找执中的过失,然后上奏朝廷。虽然执中很跋扈,但他善于管理下属,秘密地在居庸关、北口安插心腹,窃取按察司的文书。等到执中从紫荆关逃回中都,朝廷任命尽忠为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因为保全了西京的功劳,他升了三级官职,还赏赐了金子一百两,银子一千两,精美丝绸一百匹,绢二百匹。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管理西京行省。贞祐初年,他升任尚书左丞。皇帝下诏说:“你总领行省,镇守陪都,守卫有功,百姓都依靠你。我刚刚继位,想到你这样的重臣,希望你更加努力,来实现我的愿望。”贞祐二年五月,他从西京回到朝廷,又加官晋爵,被封为申国公,赏赐了玉带、金鼎和大量的财物。同年,他又被任命为都元帅,尚书左丞的职位依旧保留。

皇上宣宗搬到汴京去了,留下右丞相承晖守着中都(今北京)。承晖当上了都元帅,后来因为尽忠职守又升了左副元帅。十月的时候,皇上又给他升官,让他当平章政事,还让他负责修国史,左副元帅的职务照旧。皇上还下令让尽忠好好安抚军队,结果尽忠没搞清楚情况,就杀了几个士兵。

后来中都城被围困了,承晖觉得尽忠在军队里待了很久,经验丰富,就把军事上的事情都交给他了。他们俩之前还约定过要同生共死,保卫社稷呢。“同生共死,保卫社稷”!结果乌古论庆寿他们那边的军队打败了,外援也来不了,中都危在旦夕。承晖偷偷地跟元帅府里他最信任的经历官完颜师姑商量,打算放弃中都,南逃。他们都收拾好了行李,约定五月初二傍晚出城。

这天,承晖和尽忠在尚书省开会,承晖实在看不惯尽忠的做法,直接回家了。他把完颜师姑叫来问清楚,得知尽忠打算当天晚上逃跑,承晖二话不说,先杀了完颜师姑,然后自己也服毒自杀了。就在当天,中都的妃嫔们听说尽忠要逃跑,都收拾好东西跑到通玄门去了。尽忠跟她们说:“我先出去,给你们开路。”妃嫔们都信以为真。结果尽忠带着他的小妾和几个亲信先跑出城,然后就跑没影了,根本不管其他人死活。

就这样,中都城失守了。尽忠逃到中山的时候,跟他的亲信说:“要是带着那些妃嫔一起跑,咱们能跑到这儿吗?”

耶律尽忠在南京尽职尽责后,皇帝宣宗赦免了他之前在中都犯下的过错,仍然让他担任平章政事。尽忠建议说:“负责记录和起草奏章的官员,在处理奏章时不应该回避,可以让他们兼任左右司的官职。”宣宗觉得他的建议很有道理。

尽忠又建议说,完颜素兰可以担任近侍局的官员。宣宗说:“近侍局的官员一般都是从本局和宫中选拔的,如果掺杂其他人,恐怕会不和谐。”尽忠解释道:“如果只是让他们负责传达命令,那就可以只从本局挑选。但如果让他们参与政事,就必须谨慎选择人才。”宣宗问:“什么叫参与政事?”尽忠回答:“能够参与讨论和调查内外事务,那就是参与政事。”宣宗说:“从世宗、章宗时期就开始允许官员考察外事,这并不是我开始的。如果有人请求官职营私舞弊,或者拟定任命不当,台谏官员失职,如果不是近侍仔细观察,怎么能知道呢?” 尽忠于是向皇帝谢罪。

参政德升接着说:“确实应该谨慎选择人才。”宣宗感叹道:“我对官员的选拔难道不谨慎吗?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可用,实际上却没有才能;有些表面上忠孝,实际上却包藏祸心。蒲察七斤凭借在刺史任上的功劳,迅速升官,就起了异心;蒲鲜万奴被委以辽东重任,结果又造反。知人难啊!我哪敢轻易用人呢!你们推荐蒲察五斤为官,我就任命他为副使;你们推荐斜烈为官,我就任命他为提点;至于乌古论石虎,也是你们共同推荐的,我难道没有尽心尽力吗!”德升说:“最近调查的一些事情,比如开决河堤、水灾损害庄稼等等,后来发现都不属实。”宣宗生气地说:“从今以后,我都不问你们这些事了,外面的事情我一概不知,我还能管什么?我每天就坐在这里,听你们汇报就行了!我犯错的时候,你们不劝谏,现在却当面指责,这哪里是做臣子的道理!”德升也向皇帝谢罪。

纥石烈执中被杀害的时候,近侍局提前向皇帝报告了此事,因此立了功,暗中掌握朝政。高琪依仗这些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等到尽忠、德升当面指责他们,他们更加肆无忌惮。不久,德升被罢免相位,尽忠被下狱。从那时起,内外隔绝,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张尽忠和高琪本来就关系不好,他觉得皇帝对他有点冷淡,怀疑是高琪在从中作梗。高琪还真的在皇帝面前说了张尽忠的坏话。张尽忠的哥哥张吾里当时在许州做酒监,任期满了,想调到南京去。张尽忠就跟他哥哥说起在中都发生的事,说:“最近皇上对我有点疏远,这都是高琪搞的鬼!如果我再掌管军队,他肯定不会放过我。胡沙虎那件事,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纵?”张吾里说:“是啊!”

结果九月,尚书省上奏章说:“遥授武宁军节度副使徒单吾典告发张尽忠谋反。”皇上叹了口气说:“朕对他有什么亏欠呢?他放弃了中都,连祖宗的画像和道陵诸妃的灵位都不管,只带着他的小妾跑来,这本身就是有罪的!”于是就下令有关部门审理此案。审问过程中,查到了张尽忠和他哥哥张吾里私下谈话的事,于是就把兄弟俩都杀了。

仆散端,原名叫七斤,是中都路火鲁虎必剌猛安人。他很孝顺父母,被选入护卫队,先后担任太子仆正、滕王府长史、宿直将军、邳州刺史、尚厩局副使、右卫将军等职务。章宗皇帝即位后,仆散端升任左卫将军。章宗皇帝在隆庆宫的时候,护卫花狗拦驾,说:“仆散端的叔父胡睹参与了弑杀海陵王的事件,仆散端不应该在侍卫身边。”结果皇帝下令杖责花狗六十大板,还把代写奏章的人也打了五十大板。仆散端因为丁忧(父母去世)离职,后来又复职,担任东北路招讨副使,然后升任左副点检、都点检,又历任河南、陕西统军使,最后再次被召回担任都点检。承安四年,皇上到蓟州秋山打猎,仆散端射鹿时误入了皇上的狩猎范围,被皇上杖责,解除了职务。泰和三年,他又被起用,担任御史大夫。第二年,升任尚书左丞。

公元1186年,皇上要大臣们商量要不要打宋朝,大家都说没什么好担心的。宰相宗浩和贾铉也说:“宋朝那些人也就是偷鸡摸狗的小贼,根本不值得兴师动众。” 但是,完颜亮却说:“小毛贼通常都是白天躲着,晚上出来偷东西,哪敢大白天摆开阵势,攻打灵璧、涡口、寿春这些地方呢?这是宋朝故意迷惑我们,拖延时间。咱们要是不早点动手,等他们真的大举入侵,我们就掉进他们的陷阱里了!”皇上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没过多久,完颜亮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之后又重新被任命为左丞。

后来,仆散揆带兵打宋朝,从南京出发,皇上让完颜亮负责后方事务。仆散揆已经渡过淮河,到达卢州。宋朝派皇甫拱来求和,完颜亮把他的求和信呈递给皇上。朝廷里大家觉得各路军队都已经出征了,怀疑宋朝是故意拖延时间,于是皇上又让完颜亮把皇甫拱送回宋朝。到了1187年,因为天气太热又下雨,仆散揆撤兵了,完颜亮也回朝了。

早些时候,有个叫阿鲁的女人,没嫁人,就给武卫军的士兵当了妻子,生了两个女儿后就成了寡妇。她经常说自己做梦梦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还常常应验,有人觉得她很神。她自己说,她梦里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指着她的两个女儿说:“这两个孩子都有福气。要是能进宫侍奉皇上,一定能生下皇嗣。”当时,章宗皇帝已经当了很久的皇帝了,还没立太子,完颜亮就建议把阿鲁的两个女儿送进宫。章宗同意了。可是后来京城很久不下雨,阿鲁又说:“我梦见那个白发老头让我去祈雨,三天后一定会下大雨。” 可是三天过去了,雨还是没下,章宗怀疑阿鲁是骗子,就让有关部门调查她。阿鲁没承认自己说谎。皇上责备完颜亮说:“你当初推荐她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以后别人会说朕相信妖言惑众,其实都是你开的头,朕心里很郁闷,想起来就难受。你应该好好反省自己过去的错误,努力弥补将来的过失,认真做事,别让我失望!”完颜亮上表认罪,皇上最终没追究他的责任。没过多久,完颜亮被提升为平章政事,还被封为申国公。公元1188年,宋朝请求和谈,完颜亮又升了一级官。

皇上(章宗)临终前留下一道遗诏:“内人有娠者两位,生子立为储嗣。” 意思就是说,皇后身边有两个怀孕的,生的孩子就立为太子。卫绍王继位后,就让端和尚书左丞孙即康一起看着那两个怀孕的妃子。泰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章宗驾崩了。两天后,太医副使仪师颜来汇报说:“我给范氏诊脉,发现她胎气受损了。”

到了第二年四月,有人告发元妃李氏指使承御贾氏假装怀孕。结果,元妃和那个承御都被处死了。 后来,端被升为右丞相,还被授予世袭的谋克爵位,这可是个很高的荣誉啊!

贞祐二年五月,端被任命为南京留守,他和河南统军使长寿、按察转运使王质一起上书三次,请求南迁。皇上(宣宗)这才下定决心。当时朝中百官和老百姓都反对,还有太学生赵昉等四百多人上书,极力陈述南迁的坏处。皇上虽然安慰了他们,但还是下诏迁都了。 结果,第二年中都丢了。皇上到了南京后,就让端去开封府当知府。没过多久,端又升任御使大夫,紧接着又升任尚书左丞相。三年后,他又兼任枢密副使,没多久又升任枢密使。

过了几个月,他又被任命为左丞相兼都元帅行省陕西,还配给他三十个步兵、三百个骑兵做卫队,连他儿子宿直将军纳坦都跟着他去陕西。皇上还给了他一张特殊的信符,上面写着:“缓急有事,以此召卿。”意思是说,有紧急情况就用这个信符召他。端利用这个机会,把通远军节度使完颜狗儿给招回来了,然后奏请皇上让他去平凉府当知府。 其他的将领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感动。

端还派纳兰伴僧去招降临洮祇黎五族都管青觉儿、积石州章罗谒兰冬及铎精族都管阿令结、兰州葩俄族都管汪三郎等人,这些人也都相继归顺了。 皇上还赐汪三郎完颜这个姓氏,后来这汪三郎还成了西线有名的将领。

四年过去了,他因为生病请求退休,但皇上没批准,还派了贴身侍卫和太医给他检查身体。虽然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但只要朝廷派人来,他总是远远地迎接,热情款待,从不懈怠,所以那些造谣中伤他的人,最终也没得逞。皇上宣宗听说这事后,就下令以后专门派人给他敬三杯酒,表示特别的尊重,在仪门外送别,其他事情经过仪门的人,只要看见他,就不用再行礼了。

一开始,同州和华州驻扎在陕西的军队,还有河南的步兵骑兵,一共九千多人,都归陕西宣抚副使永锡管辖。他上奏说:“潼关以西,都是陕西的地盘,请把这些军队划归行省管辖,这样紧急的时候可以用得上。”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元军攻破潼关,永锡被处死了,但罪责没有牵连到他。

兴定元年,朝廷任命临洮府知府承裔为元帅左都监,把元帅府设在凤翔。他又上奏说:“陇山以西的十个州,地处宋夏之间,和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应该先在巩州设立元帅府来镇守。现在承裔把陇山以西的万余军队迁到凤翔,我担心万一发生战事,救援来不及。请求让承裔把元帅府设在巩州。如果觉得凤翔靠近宋朝边境,那么当地驻军已经很多了,只需要让总管代理元帅职务,和京兆、巩州互相策应,足以应对紧急情况。”皇上又同意了他的建议。这一年,他去世了。皇上宣宗听到噩耗后非常震惊和悲伤,停止了上朝。追赠他为延安郡王,谥号忠正。正大三年,他被配享在宣宗的庙廷里。

纳坦出当上了定国军节度使。天兴元年十一月,他儿子忙押门和哥哥石里门、护卫颜盏宗阿一起喝酒。结果忙押门装作有事,跑去投奔北兵了。刑部郎中赵楠就把他全家和一起喝酒的人都抓起来审问。当时上上下下都跟着起哄,非要说是他们知情才这么做的,甚至连忙押门的妻子都被拷打审问。他母亲完颜氏说:“忙押门和他父亲的小妾有私情,他父亲杀了那个小妾,忙押门心里不安,所以才叛变,是想保住性命而已。” 仔细审问,根本没发现他们知情。刑部有人把这事悄悄告诉了赵楠的上司,上司就派了个小吏郭从革去跟赵楠说明情况。郭从革把上司的意思告诉了赵楠。赵楠当时正在吃饭,他把筷子和汤匙扔在桌上,大声说:“宁可让我赵楠被革职,也不能冤枉无辜的人!” 于是他就上奏说他们不知情,并且把忙押门他父亲杀小妾的事也报告上去了。皇上说:“纳坦出父子都是朝廷的功臣,都受过国家的恩惠,我已经相信他们不知情了。” 立刻下令把他们释放。赵楠字才美,是进士出身,高平人。

耿端义,字忠嗣,是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考中了进士。他先是在滑州当军事判官,后来又当过上洛县令,安化、顺义军节度判官,然后又到尚书省当令史,接着被任命为汾阳军节度副使,后来又调到都转运司当户籍判官,之后又升任太常博士,然后是太常丞兼秘书郎,再后来又当了左司员外郎,之后历任太常少卿兼吏部员外郎,还参与修撰国史,后来又当了户部郎中,河北东路按察副使,东平府同知,最后还当上了山东安抚使。宣宗当汾阳军节度使的时候,耿端义是他的副使。宣宗即位后,召见了他,询问了一些政事,然后提拔他做了翰林侍讲学士兼户部侍郎,没过多久,就让他当了参知政事。贞祐二年,中都城被围困,将领们都不肯出战。耿端义上奏说:“现在的危机,都是卫王引起的。就算士兵们不肯打仗,城里从都统到谋克的军官也有上万,派他们出战,说不定能成功。” 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中都城解围后,耿端义请求迁都到南京。后来仆散端等大臣都上奏建议迁都,宣宗皇帝最终决定迁都。同年,耿端义去世了。宣宗皇帝为此辍朝,并且厚葬了他,还派人去祭奠。

李英,字子贤,祖上是辽阳人,后来搬到益都去了。明昌五年他考中了进士,先后被任命为淳化县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县令。他父亲去世后,他回家守孝,服丧期满后,又被调到通远县当县令。

那时候,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经常抢夺百姓的财物,还不给钱。李英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刻抓捕这些强盗,依法惩处。后来,他被调到尚书省当了个小官——令史。

大安三年,朝廷召集三品以上的大官讨论军事,李英上了一份奏章。奏章里说:“军队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将领来操练,像术虎高琪、乌古孙兀屯、纳兰亻瓜头、抹捻这些人都曾在先帝时期担任要职,非常忠诚,可以跟他们好好商量一下作战策略。其他的将领,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我担心他们会误大事。”

他还说:“最近朝廷加紧修筑城墙,加固城楼箭塔,这形势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山东、河北那边不积极支援,那京城就成了孤城了!” 可惜,他的奏章没有得到采纳。之后,李英被任命为吏部主事。

贞祐初年,他担任左司都事,后来升迁为监察御史。右副元帅术虎高琪把他招为幕僚,他就给高琪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中都城有居庸关,就像秦国的函谷关、崤山,蜀国的剑门关一样重要。最近居庸关的守军撤了,我们的实力就大大削弱了。现在只有当地一些土豪在守着,朝廷应该派官员去节制他们,要是我们不重视这事,那些忠义之士,恐怕就要投奔别处了。”他又说:“可以安抚宣德、德兴两地剩下的百姓,让他们参军。各地都有储存的粮食和物资,足够供应军队,这样国家不用花一粒粮食、一寸布匹,就能收复失守的关隘。居庸关就在中都城边上,是北面的门户,我们却不能守护好它,这真是太丢脸了!” 高琪把他的信呈报上去,他就立刻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负责宣抚,居庸等关隘都归他管辖。

两年正月,他趁着夜色,带着李雄、郭仲元、郭兴祖等四百九十名壮士偷偷出城,沿着西山走到佛岩寺。他让李雄他们下山招募军队和百姓,十天的时间就招募到了一万多人。他从中挑选那些大家都服气的人来领导他们,对外谎称是当地土豪,经常带兵出战。后来他受伤了,就被召回京城。他升迁为翰林待制,并且献上了十条计策,大致意思是:“要以中原为中心来控制四方,要委任亲近贤能的人来守护中都,要设立屏障来巩固关隘,要聚集人力以防万一,要养好战马以增强军威,要爱护庄稼以团结民心,要明确赏罚来激励百官,要选拔好的地方官来恢复郡县的秩序,要合并州县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这些计策有不少被采纳并实施了。

宣宗皇帝南迁的时候,他和左谏议大夫把胡鲁一起担任皇帝身边的幕僚。皇帝下诏说:“扈从的军队,朕亲自统领,事情如果有利害关系,可以经由近侍局来报告。”宣宗皇帝到了真定,就让他担任国子祭酒,并负责宣抚陇右地区的事务。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京城,担任御史中丞。他上奏说:“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很多事情都荒废了,关键在于整顿吏治,提拔人才。近年来,制定的那些‘四善二十七最’的考核办法,只是些空话。大定年间,经常派使者分头考察廉洁能干的官员,当时号称选拔到了合适的人才。我希望废除以前那些徒有虚名的制度,沿用大定年间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才能激励人人努力,为国家效力。”宣宗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朝廷就频繁地用官爵来赏赐有功之臣。程陈僧在龛谷打败了敌军,就派伪统制董九去招降西关堡都统王狗儿,结果王狗儿当场把董九杀了。皇上就下诏任命他为通远军节度使,加封荣禄大夫,还赐给他完颜氏的姓氏。耶律英却上奏说:“名位和爵位不能随便给人,皇上恩宠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的难得。最近赏赐太频繁了,真是让人震惊。国库空虚,朝廷只能依靠爵位来赏赐,现在又如此轻率地赏赐,怎么还能激励人呢?你看王狗儿,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守将,因为一点微小的功劳被朝廷录用,最近更是坚守关城,诱杀敌使,论其忠诚和节义,确实值得嘉奖。如果给他个五品官职,让他管一个州,也足够了。现在为了鼓励他,一下子就把他提拔到节度使,加封二品官,还赐给他国姓,如果他再攻下兰州,那又该如何奖赏他呢?陕西的名将多如牛毛,像曹记僧、包长寿、东永昌、徒单丑儿、郭禄大等等都是很有名的。王狗儿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普通士兵,一朝之间就位居众人之上,做了统领,恐怕大家都会不服气,他也很难尽心尽力。”宣宗皇帝把耶律英的奏章拿给宰相看。宰相奏道:“王狗儿如此奋勇,赏赐他特殊的恩典,大概也不算过分。”皇上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中都城被围困很久了,丞相承晖派人用矾石写信奏报紧急情况。皇上就下令元帅左监军永锡、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带兵增援,而耶律英则负责从清州收集河间、沧州义军的粮草,运送去救援中都。耶律英到达大名府后,聚集了数万兵马,但是这些士兵素来没有军纪。贞祐三年三月十六日,耶律英喝醉了酒,在大名府北边与金军遭遇,结果大败,运送的粮草全部丢失。耶律英战死,士兵们也死伤殆尽。庆寿、永锡的军队听说后,都溃逃回去了。五月,中都城失守,宣宗皇帝仍然对他加恩,追赠通奉大夫,谥号刚贞,还派人料理后事,并录用他的儿子耶律云。

孛术鲁德裕,原名叫蒲剌都,是隆安路猛安人。他一开始在枢密院尚书省当个小官吏,后来当了右三部检法、监察御史,又升了少府监丞。金朝明昌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负责修筑北方的城壕和堡垒,因为工作出色,连升三级,当上了大理正。他母亲去世后,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重新被任命为广宁府治中,之后又先后担任顺州、滨州刺史。在顺州当刺史的时候,因为一些物资上的账目问题,后来遇上大赦才没事,改任沈州刺史。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北京路按察使、太子詹事、元帅左都监,后来又升任左监军,同时兼任监潢府路兵马都总管。 但是,因为军队里的马匹和士兵损失很多,而且都统私自带领官兵去保护家属,德裕包庇了他,结果被御史弹劾,下狱。后来遇赦,被贬到宁海州当刺史,之后又慢慢升迁,当上了泗州防御使、武胜军节度使。

贞祐二年,他被任命为临洮府知府,同时兼任陕西路副统军。后来被朝廷召回,担任御史中丞,又升任参知政事,同时兼任签枢密院事,负责大名府的行省事务。朝廷下令调动河北的军队去救援中都。真定、中山、保定、涿州等地的军队,由元帅左监军永锡统领;大名、河间、清州、沧州、观州、霸州、河南等地的军队,则由德裕统领,他还负责护送清州、沧州的军粮。可是德裕没有及时发兵,结果李英在霸州战败,粮草也全部丢失了。因为延误军机,他被降职为沂州防御使,后来又改任益都府知府。兴定元年二月,他去世了。

乌古论庆寿,是河北西路猛安人,他最初担任知把书画,后来被任命为奉御,之后又升任近侍局直长,再次升迁为近侍局使。他在边疆地区立下了功劳,升了一级,还被赏赐了金带。泰和四年,他升任近侍局提点。当时朝廷正计划开通通州漕河,朝廷就派庆寿去视察。漕河建成后,朝廷赏赐给他一百五十两银子和十端重币。

公元1186年,金国攻打南宋,我跟着右副元帅完颜匡去唐州和邓州,当先锋部队的统帅,皇上还赏赐了我两把御制弓箭。带着八千骑兵,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枣阳。没过多久,完颜匡的军队驻扎在白虎粒,他派都统完颜按带兵去攻打随州,又派我带着五千兵马守住赤岸,切断宋军在襄阳和汉中之间的道路。跟宋军打了一仗,砍了他们五百个脑袋,宋军的随州将军雷太尉吓得逃跑了,我们顺利拿下随州。这下子,宋军在邓州和樊州的守军都吓破了胆,溃不成军。我们趁胜追击,渡过汉江,包围了襄阳。元帅完颜匡向皇上推荐我说,我的计谋非常出色。皇上很高兴,把我升了一级官,任命我为拱卫直都指挥使,原来的职务还是照旧。

一开始,我上书皇上说:“汝州的襄城县离汝州比离许州远得多,建议把襄城县划归许州管辖,这样比较方便。”尚书省讨论后决定:“汝州南部有旧军营四千人,其中三千人在襄城县,现在把襄城县划给许州,路程确实近了,而且还能继续用解盐,这三千驻军还是归汝州总管。”皇上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公元1188年,金军撤兵,我又升了两级官,皇上还赏赐了我二百五十两银子和十匹上等丝绸,我生病的时候,皇上还赏赐了我御用的药。卫绍王即位后,又把我任命为左副点检,近侍局的职务还是照旧。没过多久,因为我跟黄门李新喜一起评议诸王的品行,犯了错,被免职,还被除名了。过了很久,我又被起用,做了保安州刺史,后来又历任同知延安府,西北、西南招讨副使,棣州防御使,兴平军节度使。

公元1214年,他升任元帅右都监,因为保卫平州有功,连升五级,还得到了金银财宝和十匹上等吐鹘马作为赏赐。没过多久,金宣宗迁都汴京,他又被任命为右副点检兼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一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大兴府知府。还没等他上任,就又被改任为左副点检兼亲军副都指挥使。几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彰德府知府。

1215年,中都(今北京)告急,他被任命为元帅左都监,率领大名军一万八千人、西南路步骑一万一千人、河北军一万人前去救援。部队行至霸州北面时,遭遇溃败。没过多久,中都失守,他又被任命为大名府权宣抚使。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河中府知府,兼任河东南路宣抚副使。1216年,他升任元帅左监军兼陕西统军使,驻军延安,在安塞堡打败了西夏军队,并在鄜州仓曲谷取得了战功。

公元1217年,他跟签枢密院事完颜赛不一起出征伐宋,在泥河湾石壕村打败宋军,斩首三千,缴获战马四百匹、牛三百头以及大量军械。之后又在樊城县打败宋军七千人。但是,由于很多士兵受伤,他上报战果时有所隐瞒,结果被朝廷追究责任,经过调查后才被释放。后来,他历任镇南集庆军节度使,最终去世。

评论说:承晖在中都坚守了一年,为中都的存亡付出了全部努力,临终之时也忠于职守,这在古人中也是少见的。总的来说,自从宣宗迁都汴京后,中都就注定守不住了,中都失守,整个金朝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仆散端和耿端义看似忠诚,其实愚蠢,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保卫中都上,这有什么好说的呢?高琪嫉妒承晖的功劳,孛术鲁德裕故意拖延军期,这些奸邪小人,应该受到严惩。李英因为酗酒而导致军队战败,即使死了也无法赎罪。乌古论庆寿却没受到惩罚,贞祐年间的刑罚制度,由此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