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金朝昭祖娶了徒单氏,从此金朝皇室和徒单氏一族就有了亲戚关系。到了金世祖的时候,乌春部族闹事,世祖想和他们联姻来安抚他们,结果乌春部族说:“我们女真和胡里改部族,怎么能联姻呢!” 到了金世宗时期,皇帝又把夹谷清臣家族和其他人一起赐予了国籍。这个清臣是胡里改人。所以说,在金朝的四十七个部族里,也有一些部族之间不能通婚的,至于原因嘛,就说不清楚了。一个国家啊,要是能跟一些部族长期联姻,就能让风气稳定,亲情和义气不会改变,而且贵贱等级和威严也能区分开来,这真是个好办法啊!为此,我还写了一本《世戚传》呢!

接下来,咱们说说石家奴的故事。他是蒲察部的人,祖祖辈辈都住在案出虎水附近。他爷爷叫斛鲁短,是金世祖的外孙。 记得桓赧、散达造反的时候,昭肃皇后的父母兄弟都在敌人的地盘上,是斛鲁短用计策把他们接回来的。石家奴从小就在金太祖家长大,长大后,太祖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军队去攻打宁江州,打败了辽国的皇帝亲军,攻打临潢府也立了大功,后来还继承了谋克的爵位。

后来,山西的齐国王谋良虎死了,石家奴护送他的灵柩回上京,路过兴中府。当时兴中府还在被围攻,还没攻下来。石家奴把灵柩放在驿站,就带着他手下的猛安军去支援军队攻打兴中府,结果很快就攻破了城池。

话说,石家奴(这个人名字就叫石家奴,真没别的说法了)先跟着宗望去打张觉,后来又跟着宗翰去打宋朝。有一次,宗翰听说宗望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汴京,就派石家奴去商量作战计划。结果石家奴到了平定军,碰上几万敌军,打赢了!然后他就去见宗望了。回来后把战况汇报给宗翰,宗翰一听平定之战打赢了,高兴坏了。第二年,他们又打宋朝,石家奴这次跟着娄室将军。娄室去打陕西,久攻不下,石家奴就带兵去支援。后来,石家奴的部队驻扎在西京。碰巧契丹的大石叛逃了,立余睹为元帅,石家奴当副帅,一起平定了叛乱。没多久,石家奴生病了,就回老家休息去了。

天眷年间,他被封为侍中、驸马都尉。后来又当了都统,负责边防,皇帝熙宗还亲笔写信嘉奖他,封他为兰陵郡王。他还当过东京留守,后来因为生病退休了。石家奴去世的时候,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郧王。不过后来正隆年间,他的王爵被取消了,改封为鲁国公。

再说一个人,叫裴满达,原名叫忽挞,是婆卢木部的人。他为人正直,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天辅六年,他跟着蒲家奴去铁吕川追捕叛贼,英勇作战,立下了大功。后来,熙宗皇帝娶了忽挞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悼平皇后。天眷元年,忽挞被授予世袭猛安的职位。第二年,因为女儿当了皇后,他被封为太尉,还被封为徐国公。皇统元年,他被任命为会宁地区的行政长官。做了几年后,以太尉的身份上朝。九年后,悼平皇后去世了。没过多久,海陵王弑杀了熙宗皇帝。为了树立自己的好名声,海陵王故意夸大熙宗的过错,说悼平皇后之死并非罪过,于是就封忽挞为王。天德三年,忽挞去世了。他的儿子忽睹,曾经担任燕京留守,后来因为犯错被免职,住在中都。海陵王还派人快马加鞭地把他叫回去。等忽挞下葬的时候,海陵王还派秘书监纳合椿年去祭奠,还赏赐了五百两银子。

话说这个忽睹,三年的时候是权猛安,到皇统元年就当上了行军猛安。后来还当过横海军节度使和崇义军节度使,但这家伙后来仗着权势,干了不少坏事,贪污受贿,胡作非为。他在横海当官的时候,竟然认富人为父,等那富人死了,他还穿着孝服给他送葬,并且分了富人的家产。到了崇义,他又唆使寺里的和尚做法事,然后收受和尚的供奉。后来他当了中京留守,更是嚣张跋扈,只要能赚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他还专门挑那些猛安里有钱人的子弟当他的随从,以此敲诈勒索钱财,当时人们都叫他“闲郎君”。朝廷发现忽睹和徒单恭这些人贪污腐败到了极点,就派秉德去查处全国的官员,结果忽睹因为贪污被罢官了。金海陵王知道忽睹当官的时候,经常让家奴骚扰百姓,于是就制定了关于外地官员身边闲杂人员的管理条例。天德三年,忽睹又被起用,当上了郑州防御使,后来又改任安国军节度使。最后,他死的时候才三十九岁。

徒单恭,他本名叫斜也。天眷二年,他当上了奉国上将军。因为向朝廷告发了吴十的反叛事件,被破格提拔为龙虎卫上将军。后来又当了户部侍郎,接着外放当了济南尹,之后又升迁为会宁牧,还被封为谭国公。后来他又被派去当了太原尹。这斜也啊,是个贪婪吝啬的人,他让人画了一尊佛像,还自称曾经见过佛祖,说佛祖就是这个样子,必须用金子铸造。于是他就强迫属县交给他黄金,结果黄金到手了,佛像却没铸成,所有黄金都进了他的腰包,老百姓都叫他“金总管”。后来秉德查处官员贪污的时候,斜也因为贪污被免职了。

金海陵王即位后,他的皇后是徒单氏。斜也,一个女子,因为某种原因再次被任命为会宁牧,并被封为王。没过多久,她就升任平章政事。有一次,海陵王在胡剌浑水打猎,斜也负责安排狩猎围场,凡是平时和她关系不好的,她就随便杖责。海陵王对宰相们说:“斜也当宰相,我不是偏袒她。可是我听说,凡是军国大事,只要是斜也说的,你们就完全不采纳,难道她一千个想法就没有一个对的吗?”其他的宰相都没话可说,只有温都思忠举出几件事反驳道:“某件事应该这样做,斜也却偏偏要那样做,都是胡乱提出异议,不懂得处理事情。我侍奉过康宗皇帝,几朝宰相都没有像斜也这样专横跋扈的。”海陵王沉默不语。

斜也曾在都堂里当众杖责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弹劾她,海陵王就杖责了御史二十下。斜也猛安部的人撒合出,告发斜也强迫部民交出财物。海陵王命令侍御史保鲁调查。保鲁调查后没有说实话,海陵王就杖责了保鲁,反而把撒合出提拔为符宝祗候,并调到合紥猛安。

斜也的哥哥定哥娶了太祖的长女兀鲁,定哥死后无子,就让弟弟的儿子查剌继承香火。斜也却想霸占哥哥的家产,强迫兀鲁做自己的妻子,但两人相处不好,兀鲁经常抱怨咒骂斜也。斜也的妾忽挞和兀鲁关系也不好,就向海陵王皇后徒单氏诬告说:“兀鲁怨恨皇上杀了她的哥哥宗敏,说了些怨恨的话。”恰逢韩王亨被任命为广宁尹,各公主宗妇去祝贺他母亲,兀鲁也去安慰韩王母亲,忽挞又借此机会,以怨恨的语气指责诬陷兀鲁。海陵王让萧裕调查此事,因为忽挞得到徒单皇后的宠幸,其他证人都敢怒不敢言,最终兀鲁被杀害,斜也因此夺走了查剌全部家产。大定年间,这些事情都被纠正过来了。海陵王因为兀鲁说了怨恨的话,而斜也对此没有上报,就杖责了斜也,免去了她的官职。不久之后,她又重新被任命为司徒,升任太保,主管三省事务,兼任劝农使。后来又升任太师,被封为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xié yě)去顺州打猎。正在打猎呢,听说斜也死了,皇上立刻就停止了狩猎,赶到他灵前,亲自选墓地,还派人去安排丧葬事宜。等下葬后,皇上赐给他辒辌车(pī yú chē),自己和皇后带着百官去祭奠,还追封他为“忠”。正隆年间,又改封他为赵国王,后来又晋升为齐国公。

他老婆比斜也先去世了,海陵王还亲自去她墓前祭奠呢,并且把他们的儿子率府率吾里(shuài fǔ shuài wú lǐ)提拔为谏议大夫。大定年间,海陵王被降为庶人,徒单氏(tú dān shì)也成了庶人妻,斜也的爵位也降到了特进巩国公。

乌古论蒲鲁虎(wū gǔ lùn pú lǔ hǔ),他爹叫当海(dāng hǎi),建国初期立过大功。蒲鲁虎会契丹文和契丹小字,还娶了宋王宗望的女儿昭宁公主什古(shí gǔ)。熙宗当政初期,他当了护卫,后来又升官加爵,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通进(tōng jìn)。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谋克(móu kè)职位,又升任临海军节度使,后来又改任卫州防御使。海陵王还请他在宫里吃饭,对他说:“卫州的风土人情很好,别因为降职就灰心丧气啊!”蒲鲁虎回答说:“我听说卫州的官署不太好守。”海陵王当天就把他改任为汾阳军节度使,还赏赐了他衣服、玉佩和宝剑。后来他又升任太子詹事,去世时才四十一岁。海陵王亲自去为他哭丧,后宫嫔妃也都去祭奠,赏赐非常丰厚。朝廷为他办理丧事,追赠他为特进驸马都尉。正隆年间又追赠他为光禄大夫。

唐括德温(táng kuò dé wēn),原名叫阿里,是上京率河人。他曾祖石古(shí gǔ),跟着太祖平定了腊醅麻产(là pēi má chǎn),当上了谋克。他祖父脱孛鲁(tuō bō lǔ),继承了他父亲的谋克职位,跟着太祖打辽国,攻打宁江、泰州,战功赫赫。他父亲挞懒(tà lǎn),娶了康宗的女儿,跟着宋王宗望率领两万大军攻打平州,在城东十里左右遭遇了敌军,打败了他们,太祖对他赏赐非常丰厚,授予他行军猛安(xíng jūn měng ān)的职位。皇统年间,他升任龙虎卫上将军,后来又历任兴平、临海等地的节度使。

德温,箭术特别好,是金睿宗皇帝的女儿,楚国长公主。天眷三年的时候,她被任命为宣武将军。皇统元年,她跟着当时的都元帅宗弼南征,因为作战勇敢,被升为广威将军。六年后,又升为定远大将军。七年后,被任命为殿前右副都点检。天德年间,她调任殿前左副都点检,后来又升任兵部尚书。之后,她被外派到大名府做尹,兼任本路兵马都总管,后来又改任横海军节度使,再后来又担任延安府尹,兼任鄜延路兵马都总管。

世宗皇帝即位后,封她为道国公,还让她担任殿前都点检和驸马都尉。大定二年,因为她父亲和祖上的功劳,她被授予按出虎猛安所的世袭谋克。大定三年九月九日,世宗皇帝按照惯例去打猎,对德温说:“这次跟着我打猎的士兵有两千人,吃喝拉撒这些后勤保障,能不能不扰民啊?”德温立刻严加约束,还拿出自己的一万贯钱分发给士兵们,保证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大定四年,她被任命为劝农使,后来又外放西京做留守,皇帝还赏赐给她犀牛角做的弓和玉带。后来,她被召回朝中,担任皇太子太傅,最后去世了。皇帝为此停朝,亲自去吊唁,并且厚葬了她。

十八年后,皇帝追录了她父亲挞懒和她自己的功劳,把驸马都尉的职位世袭给了她的长子鼎,还把西北路没里山猛安的管辖权也给了他,并把他的户籍迁到了泰州。

乌古论粘没曷,是上京胡剌温屯的人,后来搬到河间去了。他爷爷叫唤端,当年太祖打辽国的时候,他爷爷一直跟着太祖,追击辽国皇帝耶律延禧,还打退了西夏的援军,立了不少功劳,被授予世袭的谋克(相当于军事首领)职位。他爸爸叫欢睹,官做到广威将军。粘没曷娶了睿宗的女儿冀国长公主,一开始是做护卫,天德二年继承了谋克的职位。金海陵王攻打南宋的时候,他是押军猛安(相当于军队指挥官)。世宗皇帝即位后,军队回朝,他就担任了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还被加封为驸马都尉。后来又升任左副点检,结果因为喝酒误事,没管好门禁,被打了四十大板。之后升任右宣徽使、劝农使,然后外放担任兴平军节度使。后来又改任广宁尹,还赏赐了他三千贯钱。粘没曷到了广宁后,沉迷于酒,不理政事,皇上就派兵部员外郎宗安去当少尹,让他去劝诫粘没曷。皇上还对宗安说:“你要是能把他的政事做好,朕不会忘记你的功劳,努力吧!”大定年间,粘没曷死了。皇上听说后,派他的儿子,驸马都尉公说,快马加鞭地赶去奔丧,还赏赐了三千贯钱,沿途的祭祀用品和官吏的费用都由朝廷承担。

蒲察阿虎迭,一开始被授予信武将军的职位,娶了海陵王的姐姐,辽国长公主迪钵,当上了驸马都尉。辽国长公主去世后,他又娶了邓国长公主崔哥。皇统三年,他当上了右副点检。五年的时候,他出使南宋祝贺新年,回来后升任左副点检,还担任了礼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广宁尹、咸平尹、临潢尹,武定军节度使,被封为葛王。他二十八岁就去世了。海陵王亲自去参加了他的葬礼,追赠他为谭王。正隆年间,又追赠他为特进楚国公。

乌林答晖,真名叫谋良虎,是明德皇后的哥哥。一开始,他当护卫,因为抓捕了宗磐和宗隽有功,被封为忠勇校尉,后来又升迁为明威将军。跟着宗弼去北方打仗,升了广威将军,还赏赐了他金银财宝和一匹上好的击球马。过了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之后又调到蒲速碗当群牧使,他认真负责地管理牧场,从不游玩享乐,牲畜的数量也因此大量增加,于是升了官,改任特满群牧使。

世宗皇帝即位后,召见了他,任命他为中都兵马都指挥使。后来世宗皇帝到中都,准备派使者去宋朝,就打算让乌林答晖去。结果世宗皇帝说:“我听说乌林答晖私自挪用过五百贯的官钱。”于是就数落了他的罪过,把他给免职了,派高忠建去了。世宗皇帝还对宰相说:“我对奖赏和惩罚,绝对不会有丝毫偏私。如果官员廉洁能干,即使我平时不太喜欢他,也会提拔他;如果触犯了法律,即使是我的亲戚,也不会放过。”

后来,乌林答晖又升任了都点检,还兼任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最后去世了。朝廷派官员去祭奠他,太子、诸王和百官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朝廷还赐予他一千两银子、四十匹上等丝绸和四十匹绢。皇帝下令让乌林答晖的第三个儿子天锡世袭纳邻河猛安亲管谋克的职位。

蒲察鼎寿,原名叫和尚,是上京曷速河人,也就是咱们皇后他爹。这人啊,性格沉稳,眼光独到,契丹文和汉字都精通,尤其擅长处理政务。他娶了熙宗的女儿郑国公主。贞元三年,因为他外甥女庆宜公主的关系,被封为定远大将军,当上了尚衣局使,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器物局使。大定二年,又加封驸马都尉,职位没变。他先后做过符宝郎、蠡州刺史、浚州防御使,政绩斐然,两州老百姓还刻石立碑纪念他呢。后来升任泰宁军节度使,又先后在东平府、横海军任职,最后回到中央当了右宣徽使,后来又升任左宣徽使,还被授予中都路昏得浑山猛安曷速木单世袭谋克的职位,之后又改任河间尹。他做事雷厉风行,那些达官贵人见了他都得老实点儿。当时有个宗室在河间欺压百姓,鼎寿直接奏请皇帝把他们全家迁到平州去,河间郡这才安定下来。后来他死在任上,皇上听说后非常惋惜。他死后葬在香山,太子亲自去祭奠,百官都去送葬,皇上还赏赐了很多银子、绸缎。明昌三年,因为他是皇后的父亲,追封他为太尉、越国公。

鼎寿这家人啊,跟皇室关系紧密,女儿是皇后,大儿子更是厉害,先后娶了定国公主、景国公主、道国公主,足足三次!他家这地位,可真是外戚里的第一名了。可就算这么显赫,他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当时的人都觉得他真是外戚中的典范。

徒单思忠,字良弼,原名叫宁庆。他曾祖赛补,娶的是景祖的女儿。跟着太祖打辽国的时候,在临潢浑河战死了。他爹赛一,娶的是熙宗的妹妹。正隆年间,赛一担任飐碗群牧使,当时契丹的贼寇窝斡在北方作乱,赛一跟他们打仗,也战死了。大定初年,追封他为金吾卫上将军。

思忠这个人啊,聪明又通达,很有才华,而且对经史典籍也很了解。世宗皇帝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特别看重他,把他养在身边。思忠的性格也很宽厚。他十二岁那年,跟着世宗皇帝在济南,有一天,他和一些姻亲家的公子哥儿去郊外玩儿。结果碰上一个喝醉酒的人,拿着弓箭骑着马横冲直撞,那些公子哥儿都气坏了,想拿鞭子抽他。可思忠却说:“他喝醉了,迷迷糊糊的,又有什么好责怪的呢?”于是就放过了那个人。没想到那个人走了几十步,又突然拿起弓箭,思忠怕他伤人,赶紧跑过去,夺下他的弓箭,然后把弓箭还给了他。世宗皇帝听说这事儿后,非常欣赏思忠的识大体、有度量,从此就经常让他侍奉在身边。后来,思忠还娶了皇弟的两个女儿之一,唐国公主。大定初年,世宗皇帝派思忠去辽口迎接南征的万户高忠建和完颜福寿,让他观察他们的动向。思忠看出了他们的真心实意,就和他们一起到了东京。世宗皇帝登基后,前往中都,思忠也跟着去了,在军国大事上,他帮了不少忙,出了不少力。大定元年十月,思忠被任命为殿前左卫将军,两年后,又加封驸马都尉,后来就去世了。世宗皇帝为此还停朝一天,亲自到灵堂祭奠,并下令有关部门妥善办理后事,丧葬费用都由朝廷承担。十九年后,世宗皇帝追念思忠辅佐自己建立功勋,追赠他骠骑卫上将军的称号,还把武功将军的官职世袭授予了他的儿子铎,并让他世袭中都路乌独浑谋克。

徒单绎,原名叫术辈,他祖上是上京按出虎达阿人。他爷爷撒合懑,在国初的时候立过功,被授予隆安府路合紥谋克、夺古阿邻猛安的官职。徒单绎长得很好看,还会说很多国家的语言。他娶了熙宗皇帝的第七个女儿,沈国公主。他最初担任符宝祗候,后来升迁为御院通进,又授予符宝郎的官职。他先后担任宣德、泰安、淄州刺史,政绩清廉,口碑很好。后来被任命为同知广宁府事,但他母亲鄂国公主去世了,他没去赴任。世宗皇帝特许他因为母亲去世而继承父亲的爵位。守孝期满后,他被任命为同知济南府事。二十六年,他升迁为棣州防御使,因为政绩显著,又升任临海军节度使,后来去世了。

绎家世代显贵,从他的高祖照开始,到他娶公主,一共四代人都是显赫人家。

乌林,原名叫阿里剌,是东平人。他一开始是宫廷侍卫,大定七年娶了世宗皇帝的第七个女儿宛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后来又升任引进使兼符宝郎,然后外放去蠡州当刺史,几次升迁后最终做到归德军节度使。明昌三年,他调任兴中府知府,干了很久,之后又当上了曷懒路兵马都总管。承安四年,他被任命为绛阳军节度使,后来去世了。

乌古论元忠,原名叫讹里也,祖籍是上京独拔古。他父亲讹论娶了太祖皇帝的女儿毕国公主。元忠从小就非常优秀,世宗皇帝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这位公主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正隆年间,他跟随海陵王南征。世宗皇帝在辽阳即位,当时太保昂是海陵王的左领军大都督,派元忠去行宫朝见,于是世宗皇帝就授予他定远大将军的职位,又提拔他做了符宝郎。世宗皇帝还对他说:“我刚即位的时候,最亲近信任的就是你,你一直侍奉在朕身边,要时刻警惕,不要出差错。”大定二年,他被加封为驸马都尉,担任近侍局使,后来又升任殿前左卫将军。有一次陪世宗皇帝打猎,皇帝想射老虎,元忠劝他不要射。之后,他又升任殿前右副都点检,还出使南宋贺正旦,回来后升任殿前左副都点检。后来因为家奴贪污民税被牵连,他被免了官。十一年后,他又恢复了原来的职务。第二年,升任都点检。十五年,北方少数民族淮献进贡,皇帝派元忠去接收贡品,回来后,皇帝还特意召见他,说:“每次你值夜班,我都能睡得很安稳。今年夏天我在景明宫住了一段时间,你离开这么久,我很想念你啊。”

大兴府的府尹缺了人,于是就让元忠去当知府。后来有个和尚犯法,官吏刚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皇姑梁国大长公主就派人来求情,想把和尚放了。但是元忠没答应,坚持按律办事。大长公主把这事儿奏报给了皇帝世宗。世宗皇帝召见元忠说:“你能够不徇私枉法,真是太难得了!要是京城里的官吏都能像你这样,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元忠的任期满了以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后来,他的儿子元谊还娶了显宗皇帝的女儿薛国公主。

过了十八年,元忠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还被授予了撒巴山世袭谋克的爵位。有一天,世宗皇帝问左丞相纥石烈良弼:“谁可以当宰相?”良弼推荐了元忠。于是,元忠被任命为平章政事,封任国公,后来又升任尚书右丞相。当时要设立策论进士科,元忠是支持的。后来,世宗皇帝打算去会宁,元忠劝谏他不要去,但皇帝没听。元忠就被外放去当真定府知府,没多久又重新被召回,当上了右丞相。

世宗皇帝想用砖瓦修建上京城,元忠就说:“咱们这地方之前经历了正隆年间的战争,百姓都穷困潦倒,陛下您休养生息二十多年了,国家还没完全恢复元气呢!况且这儿的土质疏松,用砖瓦修建恐怕不容易长久,风吹雨打很容易损坏,每年都要修修补补,老百姓又要受累啦!”皇帝东巡很久都没回来,元忠又上奏说:“皇上您在这儿已经待了一年多了,仓库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物价也越来越贵了,禁卫军和各衙门的官员有很多都逃跑了,如果官府把他们抓起来治罪,恐怕有损陛下的仁爱之名啊!”世宗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先把这个人发配到北京当留守,皇帝还特意训斥了他一顿,说:“你这个人太强硬,太自我,擅自做主,还拉帮结派,居心叵测,赶紧去上任吧!”

后来,左丞张汝弼去给皇帝汇报工作,皇帝嫌他太阿谀奉承,就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这些家伙办事总是瞻前顾后,不敢说实话,给你们高官厚禄,你们怎么胜任?像乌古论元忠那样,当宰相还敢直言敢谏,不怕牺牲,这才叫大丈夫!” 于是,皇帝把乌古论元忠调到真定府当知府,后来又调到河间府。

明昌二年,他做了广宁府知府。因为他在河间府修建球场扰民,赶上大赦天下,他就升任了顺义军节度使。他请求退休,皇帝没同意,还特地给他加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继续让他当北京留守。 接着,他又被调到济南府当知府,路过京城的时候,皇帝还让他参加宴会,座位排在了平章政事之上,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

承安二年,他被调到南京当留守,没多久又被调到彰德府当知府,最后在那里去世了。皇帝听说他死了,还派宣徽使白琬去烧饭为他送葬,赏赐的物品非常丰厚。乌古论元忠这个人本来就地位很高,性格粗犷豪放,内心却很忌讳别人,皇帝曾经训斥过他。而且,他到哪里都管不住自己的仆人,所以人们常拿这个来议论他。他有个儿子叫谊。

他本名叫完颜雄名。金大定八年,他娶了金海陵王的女儿。有一次,金世宗设宴款待宗室和六品以上官员,连官员家眷都参加了。金世宗当时说:“这个女子也是太祖的曾孙女,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她父亲被废黜,这可不是她的错啊。”海陵王的女儿去世后,大定二十一年,雄名又娶了金显宗的女儿广平郡主。雄名在宫廷里当差,为人粗鲁豪放,很像他父亲。

大定二十六年,金世宗对原王完颜元忠说:“元忠啊,别指望他还能再当宰相了。雄名比不上他父亲,朕以前对他多加宽容,可他不知感恩,你应该了解他的为人。”他又对平章政事萧襄说:“雄名可以让他去外地任职。以后宫里当差的官员,只要有旨意让他们外放的,等到朝廷正式任命后,就别再让他们进宫了。”于是,雄名被任命为澄州军州同知。章宗即位后,广平郡主被追封为邺国长公主,雄名升任顺天军节度副使,加封驸马都尉。

承安元年,他一路升迁,做到秘书监兼吏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刑部,最后升任工部尚书。泰和元年,他父亲完颜元忠去世,他因此丁忧。两年后,他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三年后,他被任命为东平府知府,后来又调任真定府知府。六年,金朝攻打南宋,他被提升为元帅左都监。七年,又升任左监军。八年,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大安年间,他担任大名府知府。到了至宁年间,因为谋反被杀头了。

唐括贡,原名叫达哥,是太傅阿里家的孩子。他娶了世宗皇帝的第四个女儿吴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还担任奉御。后来他又被特授为拱卫直副都指挥使,升迁五次,做到刑部侍郎,因为擅离职守被降了一级,外放去德州当防御使。之后又升任顺天军节度使,后来调到横海镇守。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左宣徽使,接着升任兵部尚书,又调到吏部,最后做到礼部尚书,还兼任大理卿。说到这大理卿的职位空缺,世宗皇帝让宰相们推荐合适的人选,左丞张汝弼推荐了西京副留守杨子益,说他精通法律。皇上说:“杨子益虽然懂法,但为人不正派,怎么能让他来判断天下的是非对错呢?大理卿必须得是个公正的人。” 这时左丞粘割斡特剌推荐了唐括贡,说他为人清闲简朴,可以兼任这个职位,于是唐括贡就当上了大理卿。到了二十八年,他被拜为枢密副使。章宗皇帝即位后,他做了御史大夫。

一次唐括贡过生日,右丞相襄、参知政事刘玮、吏部郎中,还有中都兵马都指挥使和喜都去给他祝寿,结果他们犯了夜禁。和喜还派兵把右丞相襄送回了家。监察御史徒单德胜弹劾了这件事,刑部把他们都抓起来审问。皇上念在襄、玮是朝廷重臣,就把他们放了,而唐括贡他们则都被免职了。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大兴府知府,后来又重新当上了枢密副使。他请求退休,皇上没同意,反而把他升为枢密使,封他为莘国公,后来又改封为萧国公。他又上表请求退休,皇上说:“你以前也请求过,朕知道你是想外放,这次请求退休,又是什么意思呢?”最后皇上恩准了他退休。不久,他又被起用,担任真定府知府。泰和二年,他去世了。

乌林答琳,原名叫留住。他娶了郜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贞祐元年,他担任静难军节度使。西夏人侵犯邠州,乌林答琳投降了。当时延安府派通事张福孙去西夏,西夏人让张福孙去见乌林答琳。这时乌林答琳已经中风了,公主让别人把情况告诉张福孙,希望他向朝廷恳求,早日恢复太平,好让他们回家。张福孙把情况都报告给了朝廷,朝廷就赐给了他们一些药物。

徒单公弼,原名叫习烈,是河北东路算主海猛安人。他爸爸,就是他府上的老爷,娶了金熙宗的女儿,被封为驸马都尉,最后做到武定军节度使这么大的官儿。

公弼一开始当的是奉御,大定二十七年,他娶了金世宗的女儿息国公主,官儿也升了,成了定远大将军、驸马都尉,还改任器物局直长。后来又升了副使,还兼着近侍局直长。他爸爸去世后,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又回到器物局当副使。

有一次,章宗在秋山打猎,射中了一只老虎,老虎发怒冲了过来,所有的侍卫都吓得跑开了,只有公弼纹丝不动,结果那老虎也死了。皇帝为此批评了那些逃跑的侍卫,还特意安慰了公弼。之后,公弼被任命为滨州刺史,又升迁为兵部侍郎,最后做到大名府知府。

那时候,金朝正在打宋朝,官府催收欠税和牛头税非常急迫。公弼上奏说:“士兵们正在打仗,老百姓也已经很苦了,可以缓一缓收税,减轻一下老百姓的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大安年间,他担任大兴府知府,审理了一起武清的盗窃案,他觉得案情有疑点,怀疑冤枉了人,后来果然抓到了真正的盗贼。一年多后,他被提升为参知政事,又升任右丞,再升任左丞。到了至宁年间,他被任命为平章政事,被封为定国公。

贞祐初年,他升任右丞相,后来被调任中山府知府。当时中都城被围困,情况危急,根本走不了,等围困解除了,宣宗皇帝说:“中山府刚经历战火,不如河中府情况好。”于是就把他调到河中府任知府。他后来还担任过定国军节度使、太孙太师、同判大睦亲府事等职务。兴定五年,他去世了,宣宗皇帝为此停朝一天,还给了他很多赏赐,并追赠谥号为“恪愿”。

徒单铭,字国本,是显宗皇帝赐名重泰。他祖上贞公的事迹,另有记载。他父亲是特进、泾国公。徒单铭为人沉稳少言,粗通经史,对母亲非常孝顺。金朝大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担任了奉御。章宗皇帝即位后,特别下令让他继承中都路浑特山猛安的职位。

明昌五年,他被任命为尚酝署直长,之后一路升迁,担任过侍仪司令、宿直将军、尚衣局使、兵部郎中。他还和孙人鉴(大理评事)一起担任采访使,负责巡视和检查提刑司的工作。后来又升任右卫将军,接着是左卫将军,之后外放担任永定军节度使,又调任河东北路按察使、转运使。大安三年,他被任命为大名府知府,随后又升任河北东西、大名路安抚使。当时大名府闹饥荒,情况非常严重,徒单铭请求朝廷大量发行交钞赈济灾民。崇庆年间,他又调任真定府知府,再次担任河北东西、大名路宣抚使。至宁元年九月,他奉命到彰德府迎接宣宗皇帝,随后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又外放担任北京留守,但因为路途受阻没能前往赴任。贞祐二年,他去世了。

赞扬说:天子娶皇后,王族公主下嫁,这难道不重要吗?从秦汉以来,就没有出现过世世代代都是甥舅关系的家族。《关雎》的道理缺失了,外戚骄横跋扈,《何彼秾矣》的景象不再出现,王族公主端庄肃穆的品德也少之又少了。古代,异姓的世袭公侯才能与天子联姻,其他姓氏的人不能参与其中。公主成为皇后,自己又娶王族公主为妻,却不能因此而自恃尊贵,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宠荣也没有因此而更多。如果汉唐时期能实行这种制度,就不会出现吕氏、王氏、武氏的乱政,公主下嫁也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了。金朝的徒单氏、拿懒氏、唐括氏、蒲察氏、裴满氏、纥石烈氏、仆散氏都是贵族,天子娶皇后必定从这些家族中选择,公主下嫁也必定嫁入这些家族,这和周朝的齐、纪两家一样,这是婚姻制度最恰当的做法,比汉唐时期还要完善。

徒单四喜是哀宗皇后的弟弟。天兴二年正月辛酉夜,四喜和内侍马福惠从归德回来了。当时河朔地区已经战败了,京城还不知道消息。两个人奉旨去迎接皇宫里的太后和皇帝,就谎称是报捷,拿着小黄旗进宫。到了宫里,就向太后和皇帝禀报说,是来迎接他们的。

当天,皇帝召见两位宰相商议。两位宰相和乌古孙奴都劝谏说这事儿办不得。四喜脸色一变,说:“我奉的是皇帝的旨意去迎接太后和皇帝,谁敢说不行,我就用另外的圣旨来处置他!”两位宰相不敢再说什么了,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皇帝的旨意是:迎接太后和皇帝、柔妃裴满氏,还有宫女张秀蕊、都辖、承御、汤药官和皇乳母巩国夫人等十多人,其他人全部遣散。 还把宫里的宝物拿走,包括马蹄金四百杖、像栗子一样大的黄色大珠七千杖、生金山一个、龙脑板两个以及信瑞御玺。还答应赏赐忠孝军一半随行物品。

第二天,壬寅日,太后在仁安殿,拿出金锭和七宝金洗赏赐给忠孝军。当天晚上,太后和皇帝骑马出城。到了陈留,看到城外好几处着火,怀疑有埋伏,就犹豫起来。乌古孙奴本来就不想走,这时就奉了太后的旨意,骑马回去了。癸卯日,一行人到京城后先去了四喜家,过了一会儿,又回宫了。 大家又商量着当天晚上再出发,可是太后实在太累了,骑马受不了,就作罢了。

第二天,崔立造反了。四喜和塔失不的父亲塔失不等,还有四喜的老婆完颜氏,带着忠孝军九十七个人,硬是从曹门冲了出去,想往归德跑,结果出不去,又跑到陈州门,也被守门的给拦住了。陈州门的指挥官,裕州防御使阿不罕斜合,早就逃跑了,经历官完颜合住临时接管了指挥权,他下令放塔失不等他们走,还说:“责任在我,不是你们犯错。”

第二天,崔立带着几十个骑兵去找完颜合住算账。完颜合住觉得肯定要死,赶紧换了衣服去见崔立。崔立的左右亲信磨刀霍霍,想动手杀了他。崔立远远地看见完颜合住,就问:“你是放忠孝军出去的那个人吗?”完颜合住说:“是的。这是皇上的命令,我确实放他们走了,罪在我。”崔立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转头对身边的士兵说:“这个人我认识,以前修建里城的时候,我们一起干过活。我手下十几个士兵偷了官家的木头,该杀头的罪,这个人却没追究,只打了他们几十鞭子。这个人既能杀人,也能救人。”于是崔立语气缓和地对完颜合住说:“人已经放出去了,我不怪你了。”

四喜他们到了归德,皇上着急地问他们皇太后和皇后怎么样了,两个人回答说京城发生兵变,他们没来得及进宫。皇上问:“你父亲和妻子呢?他们能逃出来吗?”结果把他们关进监狱,最后都斩首示众了。

赞曰:四喜负责迎接皇太后和皇后,却碰上了崔立的叛乱。聪明人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在军队之间周旋,等待局势稳定后再想办法。万一不行,就只能以死殉国了,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是四喜却带着自己的亲人逃跑,还指望皇上能饶他一命,这不是太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