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提调太医院广惠司事臣阿鲁图,跟大家说几句:

我琢磨着啊,汉高祖刘邦进关中,重用萧何整理秦朝的户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就让魏征去写《隋书》。你看,历朝历代,不管是谁当政,都会把前朝的事记下来。国家可以灭亡,但历史不能灭亡,好的坏的,都是我们的老师。更何况,那些典故的来龙去脉,制度的变迁发展,不翻看以前的史料,怎么知道以前的事儿呢?

咱们金朝,是从海边崛起,用区区几万人马,横扫天下,不到十年就掌握了全国的政权。打仗就像野火燎原,势不可挡;夺取天下就像传递信件一样迅速。等到金朝开始重视礼乐教化,社会风气就焕然一新了。我们回顾历史,从兴盛到衰亡,从考察功劳到评定德行。要说开创九帝基业的功劳,非武元皇帝(完颜阿骨打)的英明决策不可;要说巩固百年江山的功劳,非大定皇帝(完颜雍)的仁政不可。天会年间(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时期)虽然有吞并天下的实力,却没有统一天下的策略;明昌年间(完颜孝德时期)虽然制定了一套好的制度,但也破坏了一套好的制度。海陵王(完颜亮)荒淫无道,自取灭亡;宣宗(完颜珣)轻举妄动,哪里能中兴?直到金朝后期,边境战事不断,黄河决堤,天怒人怨,大家都盼着改朝换代呢,君臣之间能够坚守正义,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咱们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应天顺运,圣武皇帝,用强大的军队,平息了多年的战乱;用仁义的手段,收服了百姓的心。精锐部队攻克居庸关,从北面打击辽军;大军从紫荆口出兵,从南面夹击辽军。用兵神速,计谋高超,惩罚了辽国的侵略,又允许他们渡过黄河迁徙。太宗皇帝(完颜雍),席卷了云州、朔州,又攻占了并州、营州,囊括了赵州、代州,又向齐州、鲁州发兵,灭掉了西夏,又攻取了秦州、巩州,还与南宋联系,逼近黄河、淮河。睿宗皇帝(完颜璟)冒着极大的危险,出兵饶风,长驱直入平陆;在三峰山作战,乘大雪袭击敌军,最终平定了中原。

太阳出来,小火苗就灭了;声音正确了,其他的乐器就没人演奏了。这就像世祖皇帝,圣德神功,文治武功,开创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他把都城定在燕地,放弃了武灵王时期的旧址;在辽阳建省,抚慰了肃慎地区的旧居民。那时候,张柔把金朝的历史记录整理出来,放在他之前;王鹗则把金朝的事迹整理出来,放在他之后。所以,修撰国史的任务,体现了先人们的遗愿,延祐年间曾经提出但没来得及做,天历年间又想推进,最终也没完成。

说到这儿,咱们得明白,这就像太阳出来了,那些萤火虫的光芒自然就黯淡无光了;正统的音乐一出来,其他的杂音自然就没人听了。世祖皇帝,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啊,文治武功,都做到了极致,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他把首都迁到燕京,放弃了以前武灵王时候的老地方;又在辽阳建了个省,安抚了那里的老百姓。 张柔早些年就整理了金朝的历史,王鹗后来又接着整理。所以说,编写国史这事儿,是响应了前人的愿望,延祐年间想过,但没来得及;到天历年间又想做,结果还是没完成。

我,阿鲁图,惶恐不安,重重叩头。皇上您勤于学习,继承先祖的伟业,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余,还重视经史的讨论研究。想想从泰和年间到如今圣上登基的这些年,真是充满了意义。太祖皇帝在丙寅年登基,五年前朱雀星出现;世祖皇帝在乙亥年出生,前一年黄河水清澈见底。这些都是祥瑞之兆,预示着天命所归。但是,由于历史变故多,旧史记载缺失,老一辈的学者都去世了,新的说法又多有错误,如果不经过朝廷仔细核实,恐怕后世会误解历史真相。

所以,皇上您亲自下令,决定编修国史,任命我阿鲁图担任中书右丞相,别儿怯不花担任中书左丞相,负责总领修史工作;原中书右丞相脱脱继续担任总总裁;御史大夫帖睦尔达世、中书平章政事贺惟一、翰林学士承旨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治书侍御史李好文、礼部尚书王沂、崇文太监杨宗瑞担任总裁官;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使沙剌班、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副使王理、翰林待制伯颜、国子博士费著、秘书监著作郎赵时敏、太常博士商企翁担任史官。我们集结大家的力量,精心编撰,希望尽快完成国史的修撰,呈献给皇上您过目。

我阿鲁图承蒙皇上重托,竭尽全力完成这项工作。虽然我们的史书不如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精彩,但我们也尽力了,希望能够像张相国那样忠诚地完成使命。我们一共完成了十九卷本纪、三十九卷志、四卷表、七十三卷列传、二卷目录,共一百三十七册,现在呈献给皇上,请您过目。我真是又惭愧又紧张,汗流浃背,惶恐不安。

我,阿鲁图,惶恐不安,重重叩头,谨上奏章。

至正四年十一月日,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提调太医院广惠司事臣阿鲁图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