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离合懑,是景祖的第八个儿子,特别能打仗,身手敏捷。他十八岁那年,腊醅和麻产在暮棱水起兵造反,乌春和窝谋罕还带着姑里甸的兵去帮忙。后来世祖抓住了腊醅,但暮棱水的人还是不安分,老想着造反。于是,就派阿离合懑去安抚他们,还让他跟斜钵一起合兵攻打窝谋罕。这时乌春已经死了,窝谋罕一看情况不妙,丢下城就跑了。之后,阿离合懑又跟着撒改一起平定了留可的叛乱,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后来太祖打败了萧海里,就让阿离合懑把萧海里的首级献给了辽国,以示威慑。太祖计划攻打辽国,阿离合懑非常支持这个决定。战争打响后,阿离合懑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等到太宗他们劝太祖称帝的时候,太祖还没答应。这时阿离合懑、昱、宗翰等人就说:“现在大功告成了,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称帝,可没办法安定天下人心啊!”太祖说:“我考虑考虑。”到了收国元年,太祖终于登基称帝了。阿离合懑和宗翰一起献上九件农具,祝愿太祖说:“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农业生产的艰辛。”太祖很敬重地收下了这些礼物。没过多久,阿离合懑被封为国论乙室勃极烈。

阿离合懑这个人非常聪明,反应快,记忆力特别好。他只要见过听过一次,就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前没有文字记载,他却能把祖宗的族谱、家族大事记在心里,还和斜葛一起编修了本朝的族谱。就算他以前没见过这个人,只要你告诉他他祖上的名字,他就能说出这个人属于哪个部落,是哪一代传下来的。有时候,一些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别人都忘了,但他却能记得清清楚楚,还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头头是道,别人要是有什么疑问,他都能解释清楚。世祖曾经夸奖过他的记忆力,说那是无人能及的。

公元1123年,也就是天辅三年,阿离合懑生病了,宗翰每天都去他家探望,期间阿离合懑把祖宗留下来的旧俗法度都跟宗翰讲了一遍。皇上听说他病了,还亲自去他家探望,还问了一些国家大事。阿离合懑回答说:“马是打仗用的,现在全国各地还没平定,老百姓却把很多好马陪葬,这应该禁止。”然后,他就把平时自己骑的战马献给了皇上。

等他把马献给太宗皇帝的时候,他儿子蒲里迭代替他上奏,结果奏章里说错了话,皇上就笑了笑,宗翰赶紧在旁边帮忙改了过来。奏章上完,阿离合懑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皇上听说阿离合懑临死前还在上奏国家大事,感慨地说:“临死都不乱,还想着国家大事,真是个贤臣啊!”皇上还为此痛哭了一场,亲自去参加了他的葬礼。后来,在熙宗皇帝时期,追封他为隋国王;天德年间,又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隋国公的爵位;大定年间,把他列入太祖庙的配享名单,并谥号为“刚宪”。他的儿子有赛也和斡论,赛也的儿子是宗尹。

晏,本名斡论,是景祖的孙子,也是阿离合懑的次子。他聪明机智,足智多谋,还通晓契丹文字。天会年间初期,乌底改造反了。太宗皇帝亲征北京,因为晏有好的计策,就召见了他,晏的计策得到了太宗的认可,于是太宗就命令他督促各路军队去讨伐乌底改。到了混同江,晏对将士们说:“现在叛军依托山谷,地势险要,树林茂密,我们的骑兵无法展开阵型,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于是,他就准备船只停靠在江边,命令军队占据高山,用树木筑起栅栏,竖起许多旗帜,表示要长期作战,对外宣称要等到大军全部集结后再进攻。然后,他暗中率领水师顺江而下,直捣叛军营地,结果大获全胜,依托险要地势的叛军不战而逃。一个月后,叛乱地区全部平定。军队凯旋后,晏被授予左监门卫上将军的职位,担任广宁尹,后来又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

公元1151年,我爹被任命为北京留守,后来改任咸平尹,又调到东京。天德年间初期,他被封为葛王,入朝担任大宗正府同判,之后晋封宋王,还被授予世袭猛安的爵位。金海陵王迁都时,我爹留守上京,朝廷赏赐给他一枚金牌和两枚银牌,并且多次晋封,先后被封为豫王、许王,最后改封为越王。贞元元年,他又被晋封为齐王。当时,皇帝在郊外禁苑打猎,还特许我爹带三百人随行。他在上京一共待了五年。正隆二年,朝廷例行削夺王爵,我爹被改任西京留守。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临潢尹,之后就退休回家,住在会宁。

金海陵王南征的时候,我爷爷担任东京留守,很多将士从淮南投奔了他。我爹也率领军队从前线回来投奔我爷爷。白彦敬等人听说我爹投奔了我爷爷,就派会宁同知高国胜抓捕我家的其他人。我爷爷即位后,派使者召见我爹,之后又派我爹的堂兄弟鹘鲁快马加鞭催促他进京。我爹于是带着几个宗室成员进京觐见,立刻被任命为左丞相,并被封为广平郡王,皇帝还设宴款待了他一整天。没过多久,他又兼任都元帅。

大定二年正月,我爷爷去祭祀山陵。祭祀完毕,我爷爷打算打猎,相关部门也早早准备好了。我爹劝谏说:“边境战事还没平息,现在打猎不合适。”我爷爷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然后对我和其他人说:“古代的帝王虚心纳谏,我一直很敬佩他们。你们要畅所欲言,不要隐瞒。”之后,我爹被晋升为太尉。后来他又退休回家乡。这一年,他去世了。朝廷下令相关部门为他举行祭祀,并赐予大量的金银财物。

我叔叔宗尹,原名阿里罕。他因为是宗室子弟,被安排担任护卫,后来改任牌印祗候,被授予世袭谋克的爵位,并担任右卫将军。他先后担任顺天、归德、彰化、唐古部族和横海军节度使。正隆年间南征时,他担任神略军都总管,率领先锋部队渡过淮河,攻占了扬州和瓜洲渡口。大定二年,他被改任河南路副都统,驻军在许州地区。

话说当时,金朝攻占了汝州,杀了汝州刺史乌古孙麻泼和两千名汉军士兵。宗尹就派万户孛术鲁定方、完颜阿喝懒、夹谷清臣、乌古论三合、渠雏讹只率领四千骑兵去攻打汝州,结果收复了汝州。宗尹升任大名府尹,副统军职务不变。没过多久,他又升任河南路统军使,接着又升任元帅左都监,最后被任命为南京留守。皇帝说:“你年纪轻轻,却很有担当。你之前担任点检京尹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处理事情有时候不太成熟。你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不辜负朕的期望。” 皇帝还赏赐给他犀牛角带和御马一匹。

八年后,金朝设立了山东路统军司,宗尹担任了这个职务。后来他又升任枢密副使。因为考虑到他父亲的功劳,朝廷授予他世袭蒲与路屯河猛安的爵位,并让他兼管谋克。他还被授予太子太保的称号,枢密副使的职务不变。

有一天,皇帝问宰相们说:“宗尹虽然才能不算特别突出,但为人忠厚老实,而且是朝廷的老臣了,当年他当大官的时候,你们这些宰相们还没当官呢。我想让他担任平章政事,你们觉得怎么样?”宰相们都说:“宗尹当宰相,很符合大家的期望。” 于是,当天就拜宗尹为平章政事,封他为代国公,还让他兼任太子太傅。

当时民间因为钱币流通不畅而很苦恼,皇帝就问宗尹怎么办。宗尹回答说:“钱是有限的资源,钱财积压在上层,就会导致下层流通不畅。海陵王时期,为了筹措军费,各种赋税非常多,比如菜园税、房屋税、养马钱等等。大定初年,战争还没结束,军需供应不上,所以这些税收一直没有取消。现在天下太平,国库充盈,这些税收就应该全部取消了。” 皇帝说:“你这么为百姓着想,我还担心什么呢?太尉守道年纪大了,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呢?” 于是,养马钱等税收就取消了。

又有一天,皇帝对宰相们说:“宗尹治理家务非常严格,别人都比不上他。” 皇帝又转向宗尹说:“处理政事也应该像治理家务一样认真啊!” 过了一段时间,北方发生饥荒,军粮不足,朝廷商议要调运粮食赈济灾民。有人说,虽然今年收成不好,但以前积攒的粮食还够,秋收也快到了,没必要再辛苦调运粮食了。宗尹却说:“国家平时积攒粮食,本来就是为了应付灾荒年份的,如果等到秋收再赈济,那受苦的人就更多了。如果百姓都饿肚子了,边防怎么办呢?”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宗尹想让儿子银术可继承他的猛安职位,同时太尉守道也请求让儿子神果奴继承他的谋克职位。凡是继承职位的人,如果不懂女真文字,就必须强制学习。世宗皇帝说:“这两个孩子,我知道其中一个学过汉字,还没学女真字。从现在开始,只要学过女真字、契丹字或者汉字其中一种的,就可以允许继承职位。”于是就下令这样做了。

宗尹生病了,不能上朝。皇帝问宰相:“宗尹为什么不上朝?”太尉守道回答说是因为生病。皇帝说:“丞相志宁曾经说过,‘如果朝廷下令征讨,我不敢推辞。但宰相的职位,我实在不敢承担。’宗尹难道也是这种想法吗?”

公元1224年,世宗皇帝打算去上京。皇帝说:“临潢、乌古里石垒地区年年收成不好,我想从南路走,三月经过东京,祭拜太后的陵寝,五月就能到达上京。春天是鸟兽繁殖的季节,春耕也正在兴起,不必搜查田地、处理政务,你们觉得怎么样?”宗尹说:“南路年年丰收,草料和粮食便宜,应该按照圣上的旨意去做。”于是就从南路出发了。世宗皇帝到达上京后,听说同签大宗正事宗宁不能很好地管理上京的宗室成员,宗室子弟经常不务正业。皇帝对宗尹说:“你去调查一下这件事,应该好好惩戒他们。”宗尹奏道:“那些做官的人的儿子,父亲去世后也不回老家,所以很多人喜欢游荡。”皇帝下令把他们召回。在皇武殿设宴款待宗室成员,打球娱乐。皇帝说:“赏赐宗室成员,也是小恩小惠,也不能一概提拔官职,想让他们各个部门分担安置,这些人里面有哪些人才可用?”宗尹回答说:“奉国斡准的儿子按出虎,还有豫国公昱的曾孙阿鲁,都可以委以重任。”皇帝说:“看看他们能胜任什么职位,再考察其他人,然后告诉我。”于是下令任命按出虎和阿鲁为奉御。

二十七年,宗尹请求退休。皇上说:“这老人家不爱管事了,就依了他的请求吧。” 宰相却奏道:“老臣应该留在身边啊。”皇上说:“宰相管着天下大事,可不是养老的地方。如果他干不了活,朕也有愧于百姓。像他这样贤能的人在朝中,对百姓有利,四方百姓都敬仰他,朕也能沾他的光。”宰相没话说了,宗尹进去谢恩。

皇上说:“你长期担任外官,没听说有什么过错,只是可惜用你晚了点,现在精力好像衰退了。政务繁忙,如果勉强留你,天下人会说朕偏私,你心里也不安稳。”过了一会儿,皇上问宗尹的儿子:“你父亲退休了,打算住哪儿?”他儿子说:“父亲结交的朋友很多,不能再留在京城了。”皇上派使者去问宗尹:“朕想留你,时常和你一起游玩,你儿子这么说,你到底怎么想的?”宗尹说:“我当然想留在这里,但是我年老体衰,即使留在京城,恐怕也会让圣上操心。既然皇上怜悯我这老臣,不忍心抛弃我,还能时不时让我瞻仰圣颜,我哪敢去别的地方呢?家乡的故旧都已不在人世,就算回去了,又能和谁一起游玩呢?”于是皇上赐给他一等甲第,凡是宴会、打猎都带着他。二十八年,宗尹去世了。

宗宁,原名阿土古,是景祖的后代,太尉阿离合懑的孙子。他为人勤恳厚道,胸怀大志。最初担任海陵征南都统,在瓜洲渡口作战,战功卓著。后来历任祁州刺史。

大定二年,他被任命为会宁府路押军万户,之后升任归德军节度使。当时正逢旱灾和蝗灾,宗宁督促百姓捕蝗,每捕获一斗死蝗,就发放一斗粮食,几天之内就消灭了蝗虫。之后他又调任宁昌军,后改任临潢府知府,又调任天德军。皇上曾经对宰相说:“宗宁虽然智谋不算很高,但到哪里,大家都喜欢他。”于是皇上任命他为行军右翼都统,并让他出使宋朝祝贺新年。他官职不断升迁,最终做到兵部尚书,并被授予隆州路和团猛安烈里没世袭谋克的爵位。后来他又出任大名府知府,调任利涉军节度使,不久又兼任大睦亲府事。

宗宁身体不好,皇帝想把他安排到凉爽的地方去养养病,让他安心休养,就下令让他儿子,那个符宝郎亩,去当韩州刺史,方便照顾他。没过多久,宗宁就被调到皇宫的大睦亲王府当副主管,后来还升官做了宰相。明昌二年,他去世了。宗宁在家生活简朴,就像个穷苦人一样,但处理公务却非常聪明能干。他曾经在临潢镇守边疆,邻国那边有点风吹草动,宗宁听说他们缺粮,马上就打开粮仓,下令用粮食换牛,敌人一看有粮食到手了,就赶紧跑了。边境百姓因为之前的战争,牛都少了,宗宁又下令让老百姓用粮食换牛,结果老百姓有了牛,粮仓里的粮食还比以前多了,他治理地方真是有一套啊!

宗道,原名八十,是上京一个官吏的儿子,祖上是景祖,是太尉讹论的庶子。他精通《周易》和《孟子》,还擅长骑射。大定五年,他当上了宫廷侍卫,后来一步步升迁,当上了近侍局的负责人。

右丞相乌古论元忠和左卫将军仆散揆他们曾经私下聚会,密谋一些事情,宗道就偷偷地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很高兴,就提拔他当了右卫将军,然后派他去西南路当副招讨使。章宗皇帝登基后,宗道被调到平阳府当副主管。陕西路副统军、左宣徽使移刺仲方主动辞职,让宗道接替他当西北路招讨使。按照惯例,各部落要进贡八百多匹马,宗道却拒绝接受,各部落都很高兴,边境也因此安定下来了。后来,他被提刑司考察后,被召回朝廷,当了殿前右副都点检。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路统军使,因为他治理地方很有一套,深得军民拥戴,皇帝破格给他升了三级,还让他兼任京兆府府尹。那年夏天比较干旱,他就让长安县令去太白湫取水,派人到郊外迎接,结果水刚运到城里,就开始下雨了。那一年丰收,人们都认为这是宗道诚心感动了上天,于是刻石立碑来纪念这件事。

承安二年,宗道被派去给宋朝送新年贺礼,后来又当上了河南路的统军使。泗州有个老百姓叫张伟,抓了个宋朝人王万,说王万在宋朝那边干了坏事。宗道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就仔细查了查。结果发现,王万是楚州的一个商人,张伟欠了王万五千多贯钱,三年都没还,王万来要债,反被张伟诬陷了。宗道就治了张伟的罪,把王万放了,当时的人都觉得宗道断案很公正。后来宗道请求退休,朝廷知道他不是真心想退,就让他去当河中府知府。他在河中府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都给他立了塑像,每年都祭拜他。后来他又调到临洮府当知府,因为生病才辞了职。泰和四年,宗道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龙虎卫上将军。

宗雄,原名叫谋良虎,是金朝康宗的儿子。他刚出生的时候,金世祖一看就觉得他与众不同,说:“这孩子长得不一样,将来肯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然后就解下自己的佩刀,放在宗雄身边,说:“等他长大成人了就让他佩带。”宗雄九岁就能射中跑得飞快的兔子,十一岁的时候,还能射中奔跑的鹿。世祖把他抱在膝盖上说:“孩子年纪这么小,就已经这么厉害了,比同龄人强多了!”还赏了他一套银制的酒具。宗雄长大后,长得高大威猛,能说会道,很有智慧和计谋,而且孝顺、谦虚、谨慎,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康宗去世后,辽国的使臣阿息保来了,骑着马直接跑到灵帷阶下,想挑拣一些赏赐的马匹。太祖金太祖非常生气,想杀了阿息保,宗雄赶紧劝说,太祖这才作罢。金太祖准备出兵打仗,宗雄说:“辽国的皇帝骄奢淫逸,老百姓不懂军事,咱们完全可以打败他们。连萧海里这样的小角色都抓不住,咱们的军队却能抓住他。”太祖很欣赏他的话。攻打宁江州的时候,渤海的军队非常厉害。宗雄率领的部队打败了渤海军,因为立了功,被授予世袭千户谋克的职位。金太祖在出河店打败了辽军,宗雄冲锋陷阵,战功赫赫。在达鲁古城之战中,宗雄担任右军统帅,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辽军右翼的军队都被打退了。金太祖命令宗雄去支援左军。宗雄绕到辽军背后攻击,辽军彻底溃败,金军乘胜追击。天黑了,金军包围了辽军。第二天黎明,辽军突围,金军一直追杀到乙吕白石才返回。金太祖拍着宗雄的背说:“朕有你这样的儿子,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还赏赐了他御用服装。

辽国的皇帝带着七十万大军打到了驰门,手下的将领们都觉得辽军太强大了,不能轻易开战。宗雄却说:“不对!辽军虽然人多,但都是些没本事的将领,士兵们个个都害怕,根本不足为惧。只要打起来,咱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他们打败!”皇上说:“好!”于是就追上了辽国的皇帝,地点在护步荅冈。宗雄带兵冲在最前面,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宗雄命令士兵们,前面的人用长矛攻击辽军的马头,后面的人则用弓箭射击,结果大败辽军。皇上非常高兴,亲自拉着宗雄的手感谢他,还赏赐给他盔甲、战马、金银财宝和奴婢。

接下来,斜也攻打春州,宗雄和宗干、娄室一起攻下了金山县。他们走到白鹰林附近,抓到了七个辽国的侦察兵,放走了一个,让他回去报信。金山县的人听说大军来了,就都逃跑了,于是金山县就轻易地被拿下了。之后,宗雄又和斜也一起攻下了泰州。

皇上亲自带兵去攻打临潢府,派宗雄先出发探路。宗雄碰上了五千辽兵,就和他们打了起来。等大部队赶到,就把辽兵打了个大败。后来,临潢府的留守官员挞不野投降了,皇上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宗雄,这是为了奖励他先期出发打败辽军援兵的功劳。之后,宗雄和蒲家奴一起考察泰州的土地情况,宗雄把挖出来的土拿给皇上看,说:“这儿的土质是这样的,可以种庄稼。”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就迁移了一万多户人家到泰州屯田,因为宗雄他们说这儿的土地可以耕种。

西京城投降之后又反叛了,这时候军队的粮草都快用完了,大家都在商量要不要撤兵。宗雄说:“西京是重要的城市,如果我们放弃它撤兵,那些投降的人就会离心离德,辽国的残余势力和西夏人就会乘机来窥探我们了。”于是,宗雄就设立了丰厚的赏赐来激励士兵们的士气。后来,半夜里天上掉下一颗像斗那么大的火球,落在了城里。宗雄说:“这是城池要被攻破的征兆啊!”果然,西京城被攻克了,皇上赏赐给宗雄黄金一百两,衣服十套,还有奴婢等等。

我跟宗翰他们一起在西京东边四十里,打败了耿守忠七千兵马。后来去鸳鸯泺迎接太祖,又跟着他一起到了归化州。我病得很重,宗干问我有什么话要说。我说:“国家大事已经成功了,皇上万寿无疆,天下太平,我死而无憾了!”天辅六年,我死了,那年四十岁。太祖来看我,没赶上见我最后一面,哭得很伤心。他对大臣们说:“这孩子智谋超群,打仗勇敢果断,很少见到这样的人才啊!”皇上还特别优厚地赏赐了我。 皇上还下令让千户驸马石家奴护送我的灵柩回家乡安葬,葬在了归化州,并在我的死的地方建了一座佛寺。

我从小就喜欢学习,爱看书。有一次跟着皇上打猎,不小心被流矢射中了,但我脸色都没变,怕皇上知道后会责罚射箭的人。拔出箭后,我就假装生病回家休息了两个月,趁机学习了契丹文和汉字,都掌握得很熟练。金国刚建立的时候,制定法律制度,我都和宗干一起向皇上建议。跟辽国议和的时候,起草用契丹文和汉字写的诏书,这些事都是我和宗翰、希尹一起负责的。我的武艺也很高强,拉弓射箭,射程能达到几百步。有一次骑马射鹿,三只鹿,我已经射中了其中两只,正要弯弓射第三只,马突然摔倒了,我跳下马,依然稳稳地拉弓,瞄准后一箭射中了那只鹿。还有一次,我正在追兔子,挞懒也从后面射箭,箭已经射出去了,挞懒大喊:“射中了!”我回头一看,用手接住了他的箭,然后继续射兔子,一箭射中了,我身手就是这么敏捷!

天眷年间,追封我为太师、齐国王;天德二年,又加封为秦汉国王;正隆二年,改封为太傅、金源郡王;大定二年,追封为楚王,谥号威敏,配享太祖庙廷;十五年,皇上还下令把我的画像挂在衍庆宫里。我的儿子有蒲鲁虎、按荅海、阿邻;孙子有常春、胡里剌、胡剌、鹘鲁、茶紥、怕八、讹出。

一开始,宗干娶了宗雄的妻子,海陵王(完颜亮)对此很不满。等到他篡位后,就派宿直将军晁霞和牌印闾山去河间,把宗雄的妻子抓到府衙,第二天,就把宗雄的妻子、儿媳妇以及常春兄弟、茶紥的儿子等七个人全部杀害焚尸,然后把他们的骨灰扔进了濠水里。直到大定十七年,朝廷才下令有关部门收殓安葬。

后来,蒲鲁虎继承了猛安的爵位。蒲鲁虎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他的儿子桓端继承了爵位,官至金吾卫上将军。桓端死后,他的儿子袅频还没来得及继承爵位就去世了。章宗皇帝就命宗雄的孙子蒲带继承猛安的爵位。

蒲带在大定年间,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同签大睦亲府事。章宗皇帝即位后,新设立了九路提刑司,任命蒲带为北京临潢提刑使。章宗皇帝下诏说:“朕刚即位的时候,心里一直牵挂着百姓的疾苦,总觉得刑狱不公,农业生产也发展得不够好,有些官员也不遵守法度,损害了我的统治。朝廷派人去调查,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有提刑、劝农、采访这些官职,自古以来就存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我分九路专门设立这个职位,你们一定要尽心尽责,努力做好工作。”从熙宗皇帝开始,朝廷就派人调查官吏的政绩好坏。世宗皇帝即位后,每隔几年就要派人考核官员,升迁或罢免他们。所以在大定年间,各地的官吏都奉公守法,百姓也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呈现出一派小康景象。有人说,那些调查的使者,往往会因为个人好恶来评判官员的政绩,然后把结果告诉宰相。宰相说:“我们也会替皇上仔细考察的。”所以世宗皇帝曾经想过要设立提刑司,但一直没有实现。章宗皇帝继承了先朝的遗志,所以在即位之初就设立了提刑司。

等到九路提刑使在庆和殿朝见皇帝辞行时,皇帝说:“建立官制,应该宽严并济。凡是军民之间发生纠纷的,都要公平公正地处理,约束好自己的家人和部属,不要让他们扰乱地方事务。现在把司狱(监狱)归属到提刑司,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监狱里没有冤假错案。”等他们退下后,皇帝又派近臣传达旨意说:“你们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人才,现在把重要的责任交给你们,希望你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务,我会根据你们的表现给予特别的奖赏,如果做不好,也会受到惩罚。”第二年,蒲带就继承了猛安的爵位。

阿邻,从小就聪明伶俐,能说会道,金、契丹文字都懂,汉字更不在话下。小时候还进过宫,熙宗皇帝见了之后非常惊讶,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为国家出力!”十八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定远大将军,还做了顺天军节度使。天德二年,因为办事公正廉洁,升任益都尹,兼任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后来又陆续担任了泰宁、定海、镇西、安国等军节度使。

海陵王南下攻宋的时候,阿邻被任命为神勇、武平等军都总管,率军从寿州渡过淮河,和劝农使移刺元宜一起,率领三万大军当先锋。那年十月,他们到达庐州,在柘皋镇、渭子桥与宋将王权率领的十多万大军作战,大获全胜。到了和州南面,又和王权的八万多军队交战,再次打败了宋军,一直追杀到江边,斩首数千级。

后来皇帝在辽阳登基。海陵王死后,大军北撤。准备渡淮河的时候,船只非常少,士兵们争着抢船,一时难以渡过。阿邻找到当地百姓,打听到可以涉水过河的地方,用柳枝做了标记,命令自己的部队从那里过河。等他们到了北岸,其他部队还在争抢渡船,结果被宋军伏击了。阿邻回朝后,皇帝听说他在淮河一带的战功,又成功地把全军带了回来,就把他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筹划征讨窝斡诸军的粮饷,还赏赐给他金牌一枚,银牌四枚。窝斡战败后,阿邻回到懿州,因为生病去世了。他的灵柩运回京城后,皇帝下令在永安寺为他举行祭奠仪式,百官都去吊唁,还赏赐白银五百两、上等丝绸三十匹、绢一百匹。

按荅海,又名阿鲁绾,是宗雄的次子。他为人稳重,不轻易动怒,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十五岁的时候,太祖皇帝就赏赐给他一把一品伞。二十多岁的时候,在皇宫的球场上打马球,连续赢了三局,连宗室的老人也都觉得很惊奇。比赛结束后,按荅海作为获胜队伍的代表,把奖品献给皇帝。太宗皇帝高兴地说:“今天的胜利,都是这个孩子(孙子)的功劳啊!”对他格外赏赐。

天眷二年,按荅海继承了他父亲的猛安职位。被任命为大宗正丞,但他把猛安的职位让给了他的兄长之子唤端,自己则被加封为武定军节度使,还被授予奉朝请的官职。后来又改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被封为金源郡王,之后又晋封为谭王,还被任命为同判大宗正事,另外还世袭猛安的职位。

海陵王要迁都中都,按荅海劝谏说:“抛弃祖宗开创基业的地方而迁都别处,这不对啊!”海陵王很不高兴,把他留在上京。过了一段时间,按荅海被封为郓王,后来又改封为魏王,还被任命为济南尹。济南又潮又湿,按荅海受不了,经常告病,海陵王听说后,就把他调到西京当留守。后来正隆年间,按荅海被剥夺了王爵,改任广宁尹。

世宗皇帝即位后,大赦天下,赦令传到了广宁。按荅海的弟弟燕京劝他不要接受赦令,但按荅海还是接受了。恰巧这时海陵王的使者到了城下,按荅海登上城楼对使者说:“这广宁府离辽阳太近了,我们实力不足以对抗,姑且先听从命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燕京也登上谯楼和使者说话,言语粗鲁,非常不敬。后来各郡都前往东京朝见新皇帝,按荅海兄弟也去朝拜。朝廷官员们议论说,按荅海既接受了赦令,又说了那些话,两面讨好,应该一起处死他们。皇帝说:“正隆年间大肆杀害宗室,我不能效仿这种做法。按荅海是被他弟弟迷惑了。”于是赦免了按荅海,却杀了燕京。没过几天,按荅海又被任命为大宗正,后来又升迁为太子太保,封为兰陵郡王,之后又改任劝农使。

海陵王时期,从上京迁都到河间,那地方土地贫瘠。皇帝下令让按荅海全家二十五户搬到附近比较好的地方居住,于是他们搬到了平州。朝廷拨给按荅海在平州三百顷官田,三百间房屋,又在宗州拨给他一百顷官田。后来按荅海被晋封为金源郡王,之后就退休了。

大定八年,皇帝召见了他,说:“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宗室老人,还有几个人呢?”赏赐了他万贯钱财,还给他最好的甲等住宅,让他留在京城,参加皇帝的巡幸、打猎、宴会等活动。大定十四年,按荅海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临终前,他告诫儿子们说:“你们不要因为生在富贵之家就骄横跋扈,应该谦虚谨慎。海陵王因为猜忌而杀害宗室,我因为为人谨慎才得以保全性命。你们要每天行善,不要败坏我们家门的名声。”

完颜希尹,原名谷神,是欢都的儿子。自从太祖起兵以来,他一直跟随在军中,有时跟随太祖,有时跟随撒改,有时和其他的将领一起征战,屡立战功。

一开始,金国还没自己的文字,国家实力却一天天强盛,跟邻国关系也很好,所以就先用契丹字。后来太祖皇帝让希尹创造本国的文字,并且制定相关的制度。希尹就模仿汉字的楷书,参考契丹文字的制度,结合本国语言,创造了女真文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终于完成了,太祖皇帝非常高兴,下令颁布施行,还赏赐希尹一匹马和一套衣服。后来金熙宗也创造了女真文字,他和希尹创造的文字都同时使用。希尹创造的叫女真大字,熙宗创造的叫小字。

接着,辽国的迪六、和尚、雅里斯这几个人从东京(中京)逃跑了,希尹就和迪古乃、娄室、余睹一起追击他们。迪六他们听说希尹带兵追来了,又逃跑了。希尹他们就收降了附近的一些百姓,然后回去了。 有个叫落虎的奚人来投降,希尹就派落虎去招降他的父亲,西路节度使讹里剌。讹里剌带着他的部队也投降了。

宗翰将军在北安驻军,派希尹去附近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结果抓到了辽国的护卫耶律习泥烈,还打听到了辽国皇帝正在鸳鸯泺打猎。宗翰于是请求出兵。宗翰和会都统杲在奚王岭会合。辽军在古北口屯兵。宗翰派婆卢火带两百兵去攻击,浑黜也带两百兵作为后援。浑黜听说辽兵很多,请求增兵。宗翰想亲自去,希尹和娄室说:“这只是小股敌人,请允许我们带一千兵就能把他们打败。”浑黜到了古北口,遇到辽军的游兵,把他们追进了山谷。辽军一万多步骑兵前来猛攻,结果只死了几个人。浑黜守住了关口,希尹他们赶到后,大败辽军,斩杀了许多敌人,缴获了大量的盔甲和辎重。又打败了辽军的伏兵,杀了一千多人,缴获战马一百多匹。之后,希尹他们就和宗翰一起到了奚王岭,约定在羊城泺会合。

耶律希尹跟着宗翰去追击辽帝,他带的兵才八个人,就冲在最前面打仗,一天之内竟然三次打败辽军。第二天,希尹抓到一个辽国降兵麻哲,麻哲说辽帝跑到沙漠里去了,把辎重都扔了,正往西京跑呢。希尹他们紧追不舍,几乎就在白水泺南追上了辽帝,辽帝只带着轻骑兵逃跑了。希尹他们把辽国的内库宝物都抢来了,然后直奔西京。西京也投降了,希尹派蒲察守卫西京。希尹又追到乙室部,没追上辽帝就回来了。等宗翰回朝后,希尹被任命为西南、西北两路都统,权力很大。

那时候,西夏已经跟金国盟约了,辽帝也被抓了,耶律大石又自立为帝。西夏就给金国娄室写信,责怪金国的将领们不遵守盟约,带兵进入西夏境内,还抢了很多东西。希尹把这封信呈给皇帝,还说:“听说西夏派人跟耶律大石商量,要让耶律大石占据山西的几个郡县。我看啊,西夏的盟约根本不可信!”皇帝说:“西夏的事情,我们看着办就行了。军队进入西夏境内的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耶律大石跟西夏合谋,这事必须得仔细查清楚,你们要做好准备。”

后来金国大举进攻南宋,希尹当了元帅右监军。第二次攻打南宋的时候,希尹还抓了两个南宋皇帝回来。打完仗回师后,皇帝赏赐希尹铁券,免除一切死罪,其他的罪过都不追究了。宗翰攻打康王(宋徽宗赵构),希尹在扬州追上了他,康王逃跑了。后来希尹和宗翰一起回京,他们请求立熙宗为储君,太宗皇帝就立熙宗为谙班勃极烈(太子)。

熙宗即位后,希尹当上了尚书左丞相兼侍中,还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官职非常高。希尹当宰相的时候,凡是大政方针上出了问题,他都主动承担责任。天眷元年,希尹请求退休,皇帝没同意,就把他降职为兴中尹。第二年,他又当上了左丞相兼侍中,不久就被封为陈王。他还和宗干一起,诛杀了宗磐和宗隽。第三年,皇帝下诏书说:“有大臣密奏,说你希尹图谋不轨,想造反,说你私下议论朝政,还讨论神器(皇位)该传给谁,这些朕都知道了,你罪该万死!”于是赐死了希尹,还杀了右丞相萧庆以及希尹的儿子,一个修国史的叫把荅,还有一个符宝郎叫漫带。当时熙宗还没有儿子,所以有人嫉妒希尹,就用这些话陷害了他。

皇统三年,皇帝知道希尹确实没有其他坏心思,他的死并非罪过,于是追赠希尹为仪同三司、邢国公,并为他改葬;同时,萧庆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天德三年,追封希尹为豫王。正隆二年,希尹的爵位被降为金源郡王。大定十五年,希尹被追谥为贞宪。希尹的孙子有守道、守贞、守能三个。守道的事迹另有记载。

守贞,原名左靥,贞元二年继承了他祖父谷神谋克的爵位。大定年间改元后,他被任命为符宝祗候,后来升迁为通进,接着又担任彰德军节度副使,然后调任北京留守,最后调到上京。因为他在契丹户民部内娶妻,被杖责一百下,革职。大定二十五年,他又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皇帝很欣赏他的正直,于是任命他为中都左警巡使,之后又升迁为大兴府治中,再升为同知,最后改任同知西京留守事。御史台曾经上奏说守贞的政绩很好,世宗皇帝就对侍臣们说:“守贞是勋臣的儿子,而且很有才能,比他哥哥守道强多了,将来一定能大用。”

章宗皇帝即位后,召守贞担任刑部尚书,兼任右谏议大夫。守贞和负责修撰起居注的张暐一起上奏说:“唐朝的中书门下省官员入阁议事,谏官也跟着进去,目的是让他们参与政事,可以随时提出意见。起居郎、起居舍人则在皇帝上朝时,站在皇帝左右,如果皇帝有旨意,他们就走到台阶下倾听,然后回去记录,作为起居注。侍从官员上朝时,本来应该一直侍立在旁边。以前,左司官员上殿时,谏官和修撰起居注的官员都不回避,只有在侍从官员被任命或被派遣时,他们才回避。最近,却规定我们这些人一律回避,就连在香阁上奏陈述的奏章,也不让我们侍立。这样一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皇帝的圣旨和议政的内容,又怎么记录,又怎么提出意见呢?这与我们官职的本意相违背。如果政事泄露出去,我们自然要承担责任。”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不久,守贞被任命为出使宋朝祝寿的使臣,回朝后被拜为参知政事。当时章宗皇帝刚刚即位,非常重视政务,曾经问起汉宣帝仔细核查官员名实的方法,以及实际效果如何。守贞回答说:“枢机周密,品式详备。”章宗皇帝又问:“具体实行起来,从哪里开始呢?”守贞回答说:“在于陛下您必须勤勉努力,永不懈怠。”过了很久,守贞升任尚书左丞,并被授予上京世袭谋克的爵位。

明昌三年夏天,闹旱灾,皇帝下诏书承担责任。守贞很害怕,上奏请求辞官。皇帝说:“老天爷吝啬雨水,连续几年歉收,这是在警示我们治理国家做得不够好。我现在正和几位大臣一起想办法弥补之前的不足,你应该想想怎么帮我一起治理国家,回应上天的警告,消除灾害,让百姓安居乐业。你很懂政务,我很信任你,你却要引咎辞职,那还指望谁来帮我呢?”守贞再三推辞,最后被任命为东平府知府。皇帝还让参知政事夹谷衡去劝说守贞:“你是功臣之后,年纪轻轻就当了大官,你的才能和功绩,我都清楚。我刚继位的时候,就提拔你到中央政府工作,几年来,你为朝廷做了不少贡献。你工作时间长了,也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况且内外职务也应该轮换一下。现在特地任命你去东平府。东平府向来是重要的地区,加上这几年又闹饥荒,急需有人去治理,你去那里好好安抚百姓吧!”皇帝还赏赐给他金银财宝和马匹,隆重地送他上任。

过了些日子,皇帝问宰相:“守贞在东平府治理得怎么样?”宰相回答说:“他工作起来一点也不费力。”皇帝说:“凭他的才能,治理一个地方绰绰有余啊。”右丞刘玮说:“现在人才难得,没有比守贞更优秀的人了,让他长期在外地工作,真是可惜啊!”皇帝沉默不语。不久,守贞就被调任西京留守。

监察御史蒲刺都弹劾守贞以前在北部宴请宾客时,收受了贿赂,却没有上报。右拾遗路铎则上书为守贞辩解。到了第四年,守贞被召回朝廷,拜为平章政事,封萧国公。皇帝在后阁召见守贞,说:“我之所以重用你,是因为你是太师推荐的。但是你最近做事有些过分,手下人也没有好好挑选,而且你和丞相也不合,所以才让你去外地任职。想想我们昭祖、太祖开国以来,你的祖上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我现在才重新启用你。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和丞相好好合作,按规矩办事,不要轻易改革。”皇帝还赏赐给他玉带,并将蒲刺都弹劾他的材料给他看,说:“我相信你肯定不会那样做,所以才把这些材料给你看。”

以前啊,监察御史一共八个,汉人四个都是进士出身,女真人四个则是文职官员升迁上来的。守贞就说了:“监察这可是个重要的职位,级别不一样,都应该用进士出身的。”有一天,他上朝办事的时候,皇上问起官吏文书传递的事儿。守贞就说:“现在官吏权力太大了,积弊也深,传递文书方便点儿就好。”皇上曾经感叹说,文官里没几个像党怀英那样的人才,守贞就奏报说,进士里像赵沨、王庭筠这样名声很好的也不少。皇上说:“出类拔萃的人才太难得了。”守贞说:“杰出的人才,自古以来就很少。但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时间长了,人才自然会涌现出来。”

守贞接着说:“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只有女真人和汉人的进士考试选拔的人才多,这方面应该多招一些。那些各部门的办事人员,以前没有出身限制,大定之后才允许他们升官。经童科考试,古代也不是一直有的,唐朝的时候,各道推荐,每次选五到十个人。近代觉得没啥用,就取消了。咱们金朝皇统年间,一次选了五十个人,就成了常设的考试。天德年间,又取消了。陛下您登基后,又恢复了这个考试,朝廷很开明,一次选拔的人数达到一百多,我担心时间长了,不好管理。应该稍微减少点儿,保持官员队伍的纯洁性。”他还说了节约开支的方法,皇上都听进去了。

之前,郑王允蹈等人被处死了,皇上把他们家的财产分给了其他王爷。户部郎中李敬义担心这样会出乱子,皇上又想让董寿当宫廷管库的官,还让尚书省讨论这事儿。守贞就奏报说:“陛下想把允蹈等人的家产分给亲王,恩旨已经下达了,恐怕不好更改。现在已经减少了王爷们的弓箭,府库也管着他们的出入,我认为赏赐他们也没什么坏处。董寿是罪人,特赦了他已经很幸运了,不应该再加官进爵。”皇上听了守贞的话。

从明昌年间开始,北方经常有战事,有人建议出兵打击敌人。皇上说:“现在南方正在治理黄河,又要在北方用兵,行吗?”守贞说:“他们屡次侵犯我们的边境,现在教训他们一下,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明年就能看到效果了。”皇上就讨论起边防的策略。守贞说:“只有皇统年间以前的办法才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

守贞这个人啊,从小就刻苦读书,精通法律,对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也特别了解。当时金国已经存在七十年了,他们的礼仪、音乐、刑法和政治制度,都是从辽朝和宋朝那里照搬过来的,乱七八糟,根本不成体系。等到章宗皇帝登基后,才开始重新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这才算有了个像样的法制体系。而这些仪式和条约,很多都是守贞参与制定和修改的,所以章宗年间的“明昌之治”才会那么清明廉洁。他这个人还特别喜欢推荐那些好人好事,提携后辈,朝廷里那些正直的人,很多都是跟他有关系的。

他不仅在朝廷上有所作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 他为人正直,清廉自守,从不贪污受贿,这在当时那个腐败横行的官场里,显得尤为珍贵。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金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清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昌之治”的盛世景象,也和他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他这种正直、清廉、有担当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首先,皇上因为怀疑忌惮,杀了郑王允蹈。后来,张汝弼的妻子高陀因为狱讼的事,皇上又好像把怀疑指向了镐王允中。

这时候,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书陈述时事,想办法缓和皇上的怒气。右拾遗路铎接着也上书,说得更加直率尖锐。皇上不高兴了。贾守贞坚持自己的观点,案件很久都没判决。皇上怀疑贾守贞有同党,就把他外放去济南府当知府,还让他马上辞职。之前推荐贾守贞的董师中、路铎等人也都外放了。皇上跟宰相说:“贾守贞确实有才干,但是论读书,跟真正的儒生比起来还差得远。但他太喜欢邀功求名了,就凭他的才能,能做到心平气和、秉公办事,朝廷怎么能少了他呢?现在让他外放,我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

没多久,因为贾守贞在当官期间,经常跟皇上身边的近侍私下里说宫里的事情,还谎称是奉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就命令有关部门审问他。贾守贞认罪了,被降了一级官职,免职。皇上派使者拿着诏书训斥他:“欺骗蒙蔽皇上,自古以来就有相应的刑罚,结党营私,是做臣子的重大禁忌。你身为宰相,却犯了这样的罪过。你出身名门望族,一步步升到高位。朕刚继位的时候,就急着想用你。没过多久,你就升为宰辅,我一直期待你能辅佐我,一起治理好天下。因为看重你的才能,没有仔细考察你的为人,提拔你的速度很快,任用你的权力也很大。你却辜负了朕的期望,自己树立私权,跟近侍勾结,私下打听皇上的起居,窥探皇上的心思,预先揣测皇上的意图。因为你贪图私利,所以欺君的罪行暴露无遗。你编造不存在的事情来诬陷别人,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有说过什么可以称得上是谏言的话。你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国家好,而是为了讨好皇上。你伪装得那么好,根本不像一个臣子应该有的样子。再看看你的奏章,更加显露了你的私心,你为了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把他们安插在宫里,纵容他们犯错,让他们出入你的府邸。而且,凡是有官职的人,你都收受他们的贿赂,说是他们都参与了那些不正当的事情,不应该让他们在朝中担任要职。这在清流官员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你自己心里也应该感到羞愧吧。我姑且从轻发落,以此给你一点小小的惩罚。”皇上还把贾守贞的罪行宣告了所有官员,在尚书省公布。

承安元年,他被任命为河中防御使。五年后,又调任罗火紥石合节度使。 他去京城办事的时候,皇上还亲自给他写了圣旨,催促他赶紧去上任呢。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升迁,担任了都府知事。 那时候南方边境正在打仗,皇上觉得山东是重要的战略地区,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安抚百姓,于是就把他调到济南府做知府,结果没多久他就去世了。皇上听说后很伤心,还下令有关部门为他举行祭祀,赏赐的物品规格跟以前那位蒲察大人去世时一样。 最后,皇上赐谥号“肃”。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朝廷上有什么讨论,或者皇上问他什么问题,他总是根据经书上的道理来回答。 有一次,皇上和他一起讨论人才,守贞就根据他了解的那些人的为人处世,一一分析他们的优缺点,一点儿也没隐瞒。 所以,那些像胥持国这样的人就嫉妒他,最终把他给罢官了。 后来,赵秉文从外地官员升到翰林院,他竟然直接上书皇上说:“希望陛下重用好人,罢免坏人!” 皇上问他:“你说的好人坏人都是指谁?” 赵秉文回答说:“好人就是以前的完颜守贞,坏人就是现在的参知政事胥持国。” 可见,完颜守贞在天下人的心中是多么受尊敬啊!

守能,原名叫胡剌,官职做到商州刺史。 正隆年间,宋军攻陷了商州,守能被俘虏了。 到了大定五年,宋朝想要议和,在誓书里写着:“所有俘虏都要全部送还。” 完颜仲作为报信的使者,向宋朝索要守能和新息县令完颜按辰,最后把他们一起带回了金国。 守能他们回到京城后,去拜见皇帝,皇上就下令给他发放以前官职的俸禄。

大定十九年,我当上了西北路招讨使。那时候,朝廷下令把窝斡的余党迁到临潢和泰州。有个叫押刺民列的家伙,以前跟着窝斡混,他弟弟闸敌也该被迁走,结果他假装弟弟死了,还贿赂了守能,把弟弟藏了起来,没让他走。后来守能收了贿赂,还把闸敌弄了个蕃部通事的肥差,这事儿败露了。

与此同时,乌古里石垒部族的节度副使奚沙阿补,竟然杖杀了无辜的镇边猛安,这事儿尚书省都上奏了。皇上说:“守能这小子,从刺史直接升到这儿,就敢这么贪污受贿!以前招讨司的官员,都收受良马、骆驼、猎鹰之类的礼物,其实就是变相敛财!从今以后,这些东西一律取消!”皇上还责备守能的哥哥守道:“守能从刺史一路升到招讨使,这官儿已经做到顶了,还有什么更高的?以前的招讨使哲典就是因为贪污被杀头了,守能难道不知道?他怎么还敢这样?他到底想干嘛?你弟弟犯了事,你怎么不早点管管他?”

皇上对宰相说:“监察御史的职责就是纠察弹劾。宗州节度使阿思懑刚上任,路上就欺压百姓,上任后各种违法乱纪。完颜守能当招讨使,贪污腐败,简直无法无天!那些达官贵人,一个个都没人敢弹劾。就只有斡睹只群牧副使仆散那也,因为部下拿了两根球杖,就被他弹劾了。从今以后,监察御史必须认真履职,才能升迁。不认真工作的,轻则责罚,重则降级,但也不能免职。”尚书省奏报说,守能贪污的钱加起来不到五十贯,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奚沙阿补也因此丢了官职和世袭的谋克。皇上说:“这是旧制度的漏洞,以后犯了事被革职的,世袭的官职也一起取消,没犯事的不取消。”于是就下了这个命令。皇上特别下令,杖打守能二百下,革去他的官职。

赞曰:阿离合懑之善颂,宗雄之强识,希尹之敏学,益之以征伐之功,岂不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