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坐到御座上,鞭子一响,报时完毕。殿前的小官们站到规定的位置侍候着。然后,领着大臣和使臣们从左边进入大殿,沿着规定的路线走到丹墀(大殿前的台阶)上,行五拜大礼,不用走到皇上跟前,就在队伍里高呼:“祝皇上福寿安康!” 然后又拜了两拜。谢过宴席后,他们再次舞蹈,行五拜大礼,然后各自回到殿内侍候。

接下来,领着参加宴席的官员们上殿,其他大臣们则从右边退出去。然后,领着宋朝使臣的随从人员进入大殿,走到丹墀上行二拜大礼,不用走到皇上跟前,高呼:“祝皇上福寿安康!” 然后又拜了两拜。皇上赐予他们酒食,他们又拜了两拜,然后被安排到左边走廊站着。接着,领着高丽和西夏的使臣随从人员进入大殿,分别安排在左右两边的走廊站立。

水果和酒菜上来了,开始敬酒。皇上举起酒杯的时候,所有侍立的官员都得再拜一次,然后接酒杯。敬酒完毕,等敬酒的官员到位后,在座的官员再拜一次,然后坐下,开始给大臣和使臣们敬酒。皇上宣布开始饮酒,大家喝完后,再拜一次,然后坐下。使臣的随从人员也拜了两拜,然后坐下。

到了第四杯酒的时候,点心和茶水端上来了,皇上说了几句话。听到鼓乐声响起,大家向大臣和使臣以及他们的随从人员行礼,音乐声停了,大家坐下。在座的官员和侍立的官员都再拜一次,然后坐下,使臣的随从人员也拜了两拜,然后坐下。饭菜上来了,一共敬了五杯酒,宴会暂时休息一下。教坊乐队谢恩完毕后,大家向大臣和使臣行礼,让他们起身,水果和酒菜被撤下。皇上起身进入内阁,大臣和使臣们下殿回到自己的营帐。

皇上赏赐鲜花,使臣的随从人员戴上花后出来。先领着使臣的随从人员进入大殿,站在左右两边的走廊上,然后领着大臣和使臣们进入大殿,站在左右两侧规定的位置。皇上从内阁出来坐下,水果和酒菜又上来了,大家坐下后都再拜一次,然后坐下,使臣的随从人员也拜了两拜,然后坐下。敬了九杯酒,乐曲将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向使臣的随从人员行礼,让他们回到原位,然后行二拜大礼,将他们送出去。乐曲声响起时,大家向大臣和使臣行礼,他们起身,再拜一次,然后下殿。水果和酒菜被撤下。走到丹墀上谢恩,舞蹈,行五拜大礼,然后分别退场。

皇帝坐在御座上,鸣鞭和报时结束之后,殿前负责日常起居的小官们就位站好。然后,大臣们一起入殿,到丹墀(宫殿前台阶)那里也行小礼,再由宰执(相当于丞相)上殿,其他大臣则分列两旁站好。接下来,阁使(负责奏报的官员)宣读辞别文书。

首先,夏国的使臣从左边进入,按照规定的礼仪顺序走过大臣队伍,到达丹墀后两次行大礼,不用出列就说:“祝圣上万福金安!”然后再次行大礼。夏国使臣的副使鞠躬行礼,使臣出列,表达谢意后回到原位,再次行大礼,并说:“各位请便!”然后从右边退出去。接下来是高丽使臣,礼仪和夏国使臣一样,也从右边退出去。

然后,宋国使臣的副使从左边进入,按照规定的礼仪顺序走过大臣队伍,到达丹墀后,依次行了六次大礼,然后站直等候。阁使赐予衣物和马匹,副使鞠躬,听到圣旨后再次行大礼。赐予衣物和马匹完毕后,副使站直身子,拿着笏板,单膝跪下,接受其他的赏赐物品,然后放下笏板,起身行礼,谢恩,跳舞,五次行大礼。如果皇上赐予酒食,也要跳舞,五次行大礼。然后,宋国使臣的副使走到露台阶上,一起揖手进入栏内,揖手鞠躬,正使上前跪拜接受书信,起身回到原位。然后,一起鞠躬,接受传达完毕后,一起退下,走到丹墀,鞠躬,高声说:“各位请便!”然后从右边退出去。最后,宰执下殿,礼仪全部结束。

金熙宗时期,夏国使臣入见时,礼仪改为大起居(更隆重的礼仪)。规定宋国使臣的礼仪等级与三品官员相同,高丽和夏国使臣的礼仪等级与五品官员相同。皇统二年六月,规定大臣辞别皇帝时,服装和行礼次数与平时上朝一样,三国使臣的礼仪等级保持不变。等到殿前官员和小官们行完礼,宰执上殿,其他大臣分列两旁站好后,才开始执行使臣入见和朝辞的礼仪。凡是入见,宋国使臣先,礼毕后夏国使臣入见,礼毕后高丽使臣入见。朝辞时,夏国使臣先,礼毕后高丽使臣入见,礼毕后宋国使臣入见。夏国和高丽使臣朝辞时接受赏赐,由使臣到会同馆接受。只有宋国使臣的赏赐在朝廷上直接授予。

以前,高丽使臣到皇宫都会有私下进贡的礼节。大定五年,皇帝认为宋国和夏国使臣都没有这种私下进贡的礼节,只有小国才有,不合适,于是下令取消了这种私下进贡的礼节。大定六年,诏令外国使臣初次见面和朝辞时,从左掖门出入,朝贺和赐宴时,则由应天门东侧偏门出入。

大定二十九年三月,金章宗因为身体不适,想免去宋朝使臣的朝见辞行仪式。但是太常寺的人说:“如果不当面递交国书并传达相关信息,以后恐怕会出什么差错。”所以就决定让宋朝使臣先去灵幄辞行,然后再到仁政殿朝见辞行,并接受国书。

这时,右丞相建议说:“我记得熙宗皇帝的生日是七月七日,因为是景宣帝的忌日,所以改在了第二天,而且正月十七日也接受过外国使臣的祝贺。如果今年的生日还按照原来的日期,让外国使臣过界,恐怕会遇到雨涝耽搁,即使能到达京城,如果赶上阴雨天,也很难举行仪式。所以请求将圣节改在正月十一日或三月十五日,并确定宋朝使臣过界的日期。”

平章政事张汝霖、参知政事刘玮等人则认为:“帝王应该讲信用,因为雨涝道路阻塞就更改日期,恐怕会失信。而且宋朝皇帝的生日也是在五月,那时我们都在会宁,我们国家派使臣去祝贺生日,要跨越千里江河,也没有因为下雨而推迟,而是按期到达。现在我们和宋朝关系良好,不能因为一点小阻碍就表现出不诚实。如果他们过界,即使多走一些路程也不会耽搁太久,就算赶上雨天来朝见,也比更改日期好。”御史大夫唐括贡、中丞李晏、刑部尚书兼右谏议大夫完颜守贞等人也表示反对更改日期。章宗皇帝起初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但后来还是采纳了右丞相的建议,让有关部门通知宋朝使臣,让他们知道实际的生日日期,只是更改日期是为了表示对使臣的优待。

承安三年正月,皇帝指示有关部门说:“听说宋国的花宴,殿上不摆放酒菜,等到休息的时候才在廊下摆放。我们现在花宴上赐宴很拘束,如果按照他们的做法可以吗?而且以前使臣辞行的时候,殿上也曾有酒礼,现在已经改到馆宴了。”有关部门奏报说:“曲宴的礼仪由来已久。宋朝的礼仪,酒和饭必须一起才能算完成仪式。而我们金朝的规矩,酒喝完之后才上菜。至于花宴,宋朝使臣到客省幕次有酒礼,而我们使臣到他们幕次有饭而无酒,各随其旧,不必相同。古代宴请设宴是为了显示仁慈,现在突然更改,恐怕会让远方来的人产生怀疑,失去朝廷优待臣子的意思。”于是皇帝下令维持旧例。

正大元年十月,夏国派遣使臣来修好。二年九月,夏国和议确定,以兄弟之礼事奉金朝,各自使用本国的年号,并制定了使臣辞行仪注。夏国自从天会年间议和以来,臣属于金朝八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直到贞祐初年,夏国才略有侵犯,导致双方交战十年,两国都元气大伤,直到这时,才以兄弟之国的身份重新和好。十月,金朝派遣礼部尚书奥敦良弼、大理卿裴满钦甫、侍御史乌古孙弘毅为报成使。三年十月,夏国传来丧讯,金朝派遣中大夫完颜履信为吊祭使。由于夏国战事正酣,双方都停止了使节互访。四年,夏国派遣王立之来朝聘,还没等回复,夏国就灭亡了。

夏国派来了正使、副使和一位参议,这就算一个使团,还有三个都管,以及上节、中节各五人,下节二十四个人,这些都算使团随从。消息传到行省,行省就派接伴使和书表人员去边境迎接他们。使团进入境内后,先要安排好驿站和住宿。到了京兆行省,第二天就设宴款待,到河南行省也是一样,这叫“来宴”。使团快到京城的时候,宫里派一位内侍,用油绢包着三个银盒,里面装着二十六种汤乐(乐器),在尉氏县迎接他们。使团到了恩华馆(以前叫燕宾馆,承安三年改名),换好衣服,从宜照门进去。早就安排好了馆伴使、副使各一人,书表人员四人,还有三十个牵拢官(负责联络沟通的官员)等候着。

使团的随从到了会同馆(接待使团的场所),这地方也叫聚厅。首先,馆伴使把自己的名帖交给使团,使者也回递名帖,然后正使、副使、都管和上中节的随从依次拜见馆伴使。接伴使第一次见面也是同样的礼仪。接下来,馆伴使把自己的书表交给使者,馆伴使带来的牵拢官和使团的下节随从互相见面行礼。礼毕,就请馆伴使、接伴使、正使、副使都穿上正式官服,到上厅栏杆外面站好,馆伴使在北边,相对而立。先由接伴使行礼,然后副使和馆伴使互相递交文书,行礼,互相传阅,再行礼。大家各就各位,请收起笏板坐下,先上汤,然后是三杯酒,再摆上水果和菜肴。茶喝完后,大家拿着笏板,一起走到前面站好,这时馆伴使在南边,相对而立。先由馆伴使行礼,然后递交接伴辞状,互相行礼告别,互相传阅,再行礼,然后各自离开。

当天,皇帝派使者来慰问。天使(皇帝的使者)到了馆舍,转递名帖的仪式和馆伴使第一次见面一样。馆伴使、天使和副使都穿上正式官服,走到各自的位置站好,相对而立。请副使走到拜褥(跪垫)上,面向皇宫站立,然后请天使走到拜褥稍前站立。副使行鞠躬礼,天使说:“奉旨”,然后副使再次行鞠躬礼。天使宣读完圣旨,回到原位。副使再次行礼,跳舞,三次行礼,然后站好。使者和天使互相递交文书,行礼,然后馆伴使行礼。使者让人传阅文书,请馆伴使、天使和使者到上厅,各坐到椅子上站好,互相行礼。大家收起笏板坐下,汤、酒、菜、茶都和刚才一样,完毕后,拿着笏板,一起走到前面,请起身,走到拜褥前,相对而立。请副使走到拜褥上,呈上谢恩表,行两次礼,副使站着,正使跪着呈上谢恩表,天使上前接过笏板,然后放下笏板回到原位,使者行礼,退后,然后相对而立。使者让人把馆伴使的信和礼物送给天使,完毕后,递交天使的辞状,互相行礼告别,然后馆伴使行礼,各自离开。此后,每天早晚都要互相传达信息,牵拢官也要按礼节行礼。

到馆舍的第二天,皇帝派人送来酒和水果。天使刚来时,转递名帖之后,拜见和传达旨意都和慰问时一样。副使单膝跪地,酒和水果从他身边递过去,他行礼、跳舞,礼仪都和慰问时一样。上厅喝完汤、酒、茶后,走到拜褥前,跪下呈上感谢赐酒果的表文,送给天使的礼物也和慰问使者时一样,押送酒果的官员也送礼物。然后,命令阁门副使到馆舍学习礼仪,刚开始转递名帖前后都和馆伴使见面时一样。汤茶喝完后,馆伴使和阁门副使把信息传达给副使,说明第二天要觐见,要学习礼仪。副使回信表示收到,学习礼仪完毕。第二杯酒后,当面劝请学习礼仪的人喝一杯酒,先行礼,喝酒,然后再次行礼退下。三杯酒和茶喝完后,拿着笏板走到前面一起站好,栏杆外面南边为上,相对而立。因为第二天要觐见,所以只行礼,不递交辞状,然后各自离开。然后把觐见名帖交给阁门,转交给礼部。副使把书信和礼物送给引进使,以及交接礼物的官员,阁门副使和学习礼仪的人也都互相赠送礼物。

第三天,使臣入宫觐见。一大早,都管和三节的人,都穿着便服,馆伴和使臣副手则穿着官服,一起前往马台。馆伴的牵马官喊:“排马!”使臣的牵马官喊:“牵马!”大家都上马,撑起伞盖。都管骑马在使臣前面引路,到了宫门中门外,双方相对而立,地位以门外为尊。先由使臣的牵马官行两声喏(行礼),然后馆伴的牵马官也一样行两声喏,双方互相行礼,然后传达文书,再次行礼,请求启程。

走到左掖门外五百步的地方,馆伴和使臣副手互换位置,并排而行。行礼完毕,离宫门一百步的地方,放下伞,下马,拿出笏板,并排而行。后面那些入宫贺喜、参加宴会的仪式都一样。使臣随从携带的物品,不能带进宫门,由牵马官代为保管。客省的官员两人传达文书,馆伴和使臣也各派人回传文书。

到了客省的幕帐前,馆伴呈递的文书立在前面,双方行礼,然后进入幕帐。先传达馆伴的文书,再传达使臣的文书,然后在栏杆外站好,先行礼,当面敬酒一盏,再次行礼,然后退下。接着引领馆伴和使臣进入客省幕帐,里面以里侧为尊,双方相对而立,行礼完毕,请双方分立。先由馆伴行礼,然后展开客省的起居状,行礼,双方传达文书,再次行礼,互相行礼。请双方就位站立,再次行礼,请收起笏板坐下。先上汤,然后是三盏酒,每盏酒都配有水果和菜肴。

第二盏酒喝完后,客省官员传达使臣的旨意,请都管和上中节来敬酒。回传旨意完毕,引领都管和上中节到幕帐前的台阶下站好,先行礼,喝酒,再次行礼,然后退下。第三盏酒喝完,茶喝完后,拿出笏板,走到近前,一起起身,在幕帐前站好,互相行礼完毕,各自回到自己的幕帐。等到殿上小起居完毕,宰执大臣上殿,其他官员分班退下,阁使奏报使臣觐见。

先请馆伴入班。等到阁门招引,才请客省官员和使臣副手在幕帐前相对而立,外面为尊。使臣呈递文书,行礼完毕,并排而行,走到三门门外,与引领官员和阁副行礼。使臣呈递文书,副手拿出笏板跟在后面,走到左上露台殿檐柱外,呈递文书单膝下跪(旧制是在丹墀内呈递文书),阁使接过文书,使臣副手就地行跪拜礼,然后站立。阁使进入栏杆内,奏报:“封全。”(奏报完毕,按照惯例,都不宣读。)引领使臣副手进入殿内栏杆内,行礼,使臣副手鞠躬再拜,然后上前跪下奏报:“弟大夏皇帝致问兄大金皇帝,圣躬万福。”再拜,起身,回到原位。

皇帝就询问夏皇帝的情况,使臣副手鞠躬接受旨意,完毕后,上前跪下奏报:“弟大夏皇帝圣躬万福。”行跪拜礼,起身,站立。双方一起退下,走到左下台阶,面向北站立。礼物从右边搬进,从左边搬出,完毕后,使臣副手在旁边行礼,通报全体官员。再次引领到丹墀,跳舞,五拜,不出班代奏:“圣躬万福。”完毕后,再拜。引领使臣副手上前,双膝跪下,皇帝派人慰问,然后起身,谢恩,跳舞,五拜。再次行礼,使臣副手出班,谢恩,面见天颜,回到原位,跳舞,五拜。再次行礼,阁副鞠躬,引领使臣出班,感谢远道而来接伴,并赐予汤药等物品,回到原位,跳舞,五拜。喊:“各祗候!”引领从右边出去,到三门台阶下,与阁副道别,与客省官员一起走到幕帐前互相行礼,各自回到幕帐。

引领都管和上中节从左边进入,在丹墀站立,下节官员在门外台阶下站立,一起鞠躬通报姓名,先再拜,不出班奏报:“圣躬万福。”再拜。下节官员鞠躬行礼,第一次跪拜呼“万岁”,第二次跪拜呼“万岁”,起身时呼“万万岁”。喊:“各祗候!”站直,引领从右边出去。然后赐给使臣衣服,跪拜和跳舞的仪式都和赐酒赐果的仪式一样,完毕后,使臣和天使相对而立。然后请都管和三节官员在宫门外站立,天使稍微往前站立,都管官员鞠躬,天使宣读敕令,跪拜谢恩的仪式和使臣一样,跪拜完毕,谢恩再拜。下节官员鞠躬行礼,和入见时的仪式一样,然后再次引领进去,赐予酒食,阁门招引和客省的仪式都和入见时一样。

到了丹墀,感谢赐予衣物,再拜,跳舞,三拜,鞠躬。赞:“有敕赐酒食。”跳舞,五拜。喊:“各祗候!”引领从右边出去,仪式和前面一样,回到幕帐。然后请他们出去,馆伴和使臣副手在幕帐前相对而立,行礼,传达文书,再次行礼,请求启程。到了下马的地方,再次互换位置,并排而行,行礼完毕,各自收起笏板,上马到馆驿。再次互换位置进入馆驿,里面以里侧为尊,相对而立。先由使臣的牵马官,然后是馆伴的牵马官,各行一声喏,再拜行礼,完毕后,请双方分立。然后由押伴使在馆驿设宴款待。

押伴到达馆驿,通报姓名完毕后,与馆驿官员和使臣穿着官服,一起到褥位前相对而立,押伴稍微往前站立。先请押伴和馆伴到褥位上,面向宫门行跪拜礼,感谢赐座,再拜,跳舞,三拜,起身。先请押伴到副阶上站立,然后引领使臣副手到褥位上,面向宫门也感谢赐座,仪式和上面一样。然后与馆伴并排走到大厅。押伴在副阶上,与使臣副手展开参状。使臣副手先派人向上汇报,押伴回传旨意,再次行礼。请押伴先进去,在桌前的椅子上站立。馆伴和使臣副手互相行礼,各自就位站立,互相行礼,请端起笏板坐下,汤送来后,在拜席上站好都管官员

第四天,安排宴席官员和赐宴官员在馆驿设宴。先由赐宴天使按照之前的礼仪传达旨意,官员们都穿着官服,请馆伴、天使和来使就位,相对而坐。先请副使就座,面向宫门站立。然后请赐宴天使稍往前一些就座,副使行鞠躬礼,天使宣读旨意,副使谢恩,这些都按照之前的礼仪进行。副使和天使互相递交文书,起身,互相行礼。接下来馆伴行礼,副使让人告诉馆伴,按照惯例请赐宴天使喝茶饮酒,馆伴暂时回到幕后。来使副使和天使作为主宾一起进入正厅,在西侧房间各自走到椅子旁行礼,收起笏板坐下。先上汤,然后是三杯酒,以及水果和菜肴。茶喝完后,副使拿着笏板,上前请求起身,赐宴天使悄悄退下。请押宴使走到座位站立,然后请馆伴一起就座,面向宫门再次行礼。起身,插好笏板,鞠躬,三次舞蹈,跪下左膝三次叩头,拿出笏板行礼,起身,再次行礼回到原位,相对而立。请押宴官员进入正厅。然后请来使副使走到座位,谢坐,再次行礼,舞蹈,三次行礼,请求分阶进入正厅,栏杆外,里面为上,相对而立。先馆伴行礼,然后互相递交押宴起居文书,见面,行礼。各自传达,再次行礼,互相行礼,请就座,走到椅子旁站立。互相行礼,请端着笏板坐下,因为是御宴,不敢用踏脚床。汤端上来,都管、三节官员从拜席上列队站立。汤盏撤下,押宴官员起身行礼,都管官员鞠躬,下节官员低声答应,高呼“万岁”,如同觐见时的礼仪,然后大声说:“各位就坐。”请押宴等官员坐下。带领都管、上中节官员分左右进入正厅,从北门进入,南面为上,站立。下节官员从西廊南门进入,北面为上,站立。等到押宴等官员第一杯酒喝完,乐声结束,坐下。到第五杯酒后开始吃饭,第六杯、第七杯酒期间有杂剧表演。第八杯酒喝完,酒宴结束。押宴官员告诉副使,按照惯例请都管、上中节官员当面劝酒。使者回答说会禀报,再次带领都管、上中节官员到栏杆外的台阶下列队站立,先行礼,饮酒,再次行礼,退下。到第九杯酒喝完,酒宴结束,教坊乐队退下。然后请赐宴天使到幕次前面。等到茶端上来,都管、三节官员从拜席上列队站立。茶盏撤下,行礼起身,押宴官员等起身站立,行礼,都管官员鞠躬,大声说:“谢恩。”行礼,下节官员低声答应,高呼“万岁”,如同觐见时的礼仪,并且鞠躬,大声说:“各位请候着。”请押宴等官员一起出去,分阶下厅,与天使一起走到拜褥前站立。请副使就位面向宫门谢恩,再次行礼,舞蹈,三次行礼,完毕,按照座位站立。请押宴、馆伴一起走到座位谢恩。来使然后进献谢御宴的表文,先再次行礼,起身站立。使者跪着捧着表文,天使上前插好笏板接受表文,拿出笏板回到原位。使者行礼,退回原位,站立。副使禀报,按照惯例将土物送给天使,接受完毕,天使立刻回赠物品,然后展开天使的辞行文书,再次行礼,然后馆伴行礼,互相行礼,请分位。当天,来使给宴席上负责监酒等官员和教坊乐队的人等都送了礼物。

第五天,是庆贺的日子。双方官员在客省的幕帐外相对而立,彼此行礼如同觐见皇帝一样正式。等收起笏板坐下后,先上汤,然后是三杯酒。酒喝完后,客省派人传话给使臣,说:“请都管和上中节来这边敬酒。” 传话完毕,就请都管和上中节到幕帐前的台阶下站好,先拱手行礼,然后喝酒,再拱手行礼,然后退下。

三杯酒喝完,茶也喝完了,官员们拿出笏板走到使臣面前,一起请求离开幕帐。客省官员在外面站着,使臣在里面,双方相对而立,互相拱手行礼,然后分站两边,各自回到自己的幕帐。等到宫门招引使臣入宫时,客省官员和副使在幕帐前相对而立,客省官员在外,互相拱手行礼。走到宫门外台阶下时,又与引领使臣的官员拱手行礼。副使从左边进入宫殿,与朝臣们一起站好队,走到丹墀(宫殿前台阶)北面站定。

朝臣们先行了两次跪拜礼,然后起身,夹着笏板,鞠躬,三次舞蹈,然后跪下左膝,三次叩头,拿出笏板再次行礼,起身,再次行跪拜礼,然后站直。等到进酒并致辞完毕后,再次行跪拜礼,宣徽使宣读:“有制。”(此处为诏书或旨意)又再次行跪拜礼,宣读完毕后,先再次行跪拜礼,舞蹈,然后站直,分列两旁站立。等到皇帝举杯时,再次行跪拜礼,全体官员再次行跪拜礼,然后上殿,使臣的副使在御座右边第二排的最北端站立。

接下来引领都管和上中节从左边进入宫殿,走到丹墀站立,下中节在宫门外台阶下站好,一起鞠躬,通报姓名完毕后,先再次行跪拜礼,鞠躬,不出队列奏道:“圣躬万福。”(祝愿皇帝身体健康) 一声“拜”,再次行跪拜礼,下中节低声呼喊“万岁”,仪式如同先前一样。一声“各祗候”(各就各位),完毕后站直,再次鞠躬,一声“赐酒食”(赐酒赐饭),低声呼喊“万岁”,仪式如同先前一样。引领他们到左廊站立。等到御座摆好后,进酒。皇帝喝酒时,所有侍立的官员都再次行跪拜礼。等到进酒的官员到位后,所有坐着的官员再次行跪拜礼,然后坐下。

接着开始敬酒给臣使,遍传御酒,站起来喝酒,再次行跪拜礼,然后坐下。下一个人按照鞠躬、低声呼喊“万岁”的礼仪依次进行。所有人都坐下。到第三杯酒时,传旨站起来喝酒,完毕后,再次行跪拜礼,然后坐下。下一个人依次进行,完毕后坐下。等到致辞完毕,听到鼓乐声时,所有官员和使臣都站起来,等到乐声停止后,臣使再次行跪拜礼,坐下,下一个人依次进行,然后坐下。

到第五杯酒时,乐曲将要结束,大家依次站起来,再次行之前的礼仪,完毕后,先引领使臣离开。臣使起身再次行跪拜礼,退到丹墀,全体官员站好,谢宴,再次行跪拜礼,舞蹈,三次跪拜,一声“各祗候”(各就各位)。引领他们离开,到三门台阶下,与阁门副使互相拱手道别,与客省官员一起,走到幕帐前相对而立,先拱手行礼,互相传话,再拱手行礼,请求分站两边,回到各自的幕帐。

过了一会儿,请馆伴和副使离开幕帐,客省官员在外,双方相对而立,先拱手行礼,互相传话,再拱手行礼,引领他们离开,到元帅下马的地方,请求左右换位,互相拱手行礼,收起笏板骑上马,回到馆舍,低声呼喊,互相拱手行礼,分站两边,与初次见面时的还礼相同。

第六天,皇上赏赐了食物,还赏赐了酒和水果之类的礼品。天使来驿馆送礼,跟第二天送的酒和水果礼品一样。这天,把分发的食物、酒、水果和军需物资都登记造册了,驿馆里也按照官职高低,给相关的官员和服务人员发了礼品。总之,从里里外外的门卫将军,到负责厨房的官员,驿馆的官员,负责酒食的官员,还有负责服务的侍卫,以及所有的厨师、驿馆工作人员、巡逻士兵和驿馆的随从人员,全都得到了赏赐。

第七天,是曲宴,仪式跟以前一样。第八天,是送别仪式。等到皇上早朝结束,小起居完毕,阁使先奏报来使的辞行文书。然后引导使臣从左边进入,按照礼仪依次排列,走到丹墀(宫殿台阶)前再次行大礼,然后不离开队伍奏报:“圣上万福金安!”又再次行大礼。然后使臣向副使行礼,鞠躬,出列到宫殿前致辞,回到原位,再次行大礼,最后喊一声:“各位请回吧!”然后引导使臣从右边出去,接着引导宰执大臣们退朝,仪式就完成了。

第九天,在聚厅送别使臣,送到恩华馆,让他们换上便装再走。使臣一行人走到国境线的时候,就会向朝廷报告,朝廷就会派人迎接;到了京城,就派驿馆的随从人员接待;离开的时候,就派人送行。这些接待人员都有副手,并且都会带着朝廷的文书一起送行。至于那些来访和回访的宴请,负责宴请的官员都是由行省(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指定的,通常会借用文武高官的职位,以此来提升宴请的规格。来访和回访的宴请天使,都是由宫门侍卫担任,诏书和口头宣旨都由都省(相当于中央政府)下达,具体的文书内容则由翰林院负责起草。

话说夏天到了,外国使臣要来咱们这儿,大概会在市场上待两天吧。使臣一行人浩浩荡荡,人可真不少!带队的有馆伴使和副使各一人,还有监察、奉职、省令史各一人,负责文书的也来了四个,此外还有总领提控官、酒食官、监厨、称肉官各一人,负责牵马的就有三十个人! 光宫廷里的人就更多了,尚食局的直长、知书、都管、接手、汤药直长、长行各一人,厨子五个人,负责饮品的直长一人,长行二人,还有负责珍馐的两个人;仪鸾直长一人,长行十人,负责看门的内门外官各一人。

再算上馆外的巡防军三十人,看守使馆的甲军六十二人,杂役军六十人,还有十个不会说汉语的(估计是负责其他杂务的),所有杂役都穿皂色衣服。负责伙食的官员八十人,街市上还找了四十个厨子帮忙。 医疗方面,也安排齐全了,方脉、杂科医生各一人,兽医一人,马匹二十四匹,备用八匹,押马官一人。 另外,还派了一个专门负责礼仪和接受礼物的官员。使馆里摆设的各种器皿什物,户部官员和东上直阁的人一起清点检查。使臣要经过的桥梁道路,都提前让工部修缮好了。

使臣和副使每人赏赐三套衣服,随从每人赏赐两套衣服,使臣和副使还分别赏赐一百四十段丝绸。以前还赏赐貂皮大衣两件,要是没有貂皮,就用三锭银子代替,副使就用六十匹丝绸代替,后来这个赏赐又取消了。但是,生辰宴席上的赏赐还是有的,改成了三十九匹绫罗、六十二匹丝绸、四匹布。金带三条,镀金银束带三条,金涂银的华丽鞍辔三套,金涂银的书匣和诏书匣各一套,还有配套的包书、诏书匣。使臣一行人回国的时候,每人赏赐白银二百三十五两,绢二百三十五匹。至于赏赐给宋朝和高丽使臣的东西,数量就查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