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得做一个指挥棒,用红色的绸子做成,长七尺,上面画一条金色的飞龙,龙头上再加个红色的横杠。把它挂起来。乐队指挥拿着它,演奏的时候举起来,休息的时候就放下。

然后是两个照明用的东西,用长竿子挑着红色的纱笼,里面点上蜡烛。晚上黑漆漆的,指挥棒太远看不清,乐正(乐队负责人)就拿着它,演奏的时候举起来,休息的时候就放下。

接下来是两个大旗,样子像旌旗,高七尺,旗杆顶端刻着牛头,下面用红色的绸子做成三层盖子,用来引导文舞(文舞,指比较文雅的舞蹈)。

还有64个籥(yuè,一种乐器,形状像古代的龠),用木头做的,样子跟古代的龠一样,舞者们拿着它跳舞。

再有64个翟(zhài),木头杆子,顶端刻着龙头,装饰着野鸡羽毛,还挂着流苏,舞者们拿着它跳舞。

还有两个旌旗,样子跟刚才的大旗一样,不过旗杆顶端是凤凰,用来引导武舞(武舞,指比较强劲的舞蹈)。

此外,还有64个干(gān,一种乐器),木头做的,上面画着各种颜色,舞者们拿着它跳舞。

还有64个戚(qī),形状像剑,舞者们拿着它跳舞。(《礼记》注:“戚,斧也”,不过现在做的跟古代的不一样了。)

两个铜制的錞(chún),是铸造的,中间是空的,鼻孔像狻猊(suān ní,一种似狮的猛兽),下面是木头的方形底座。两个人一起举着錞,在底座上敲击。

还有两个铜制的钲(zhēng),形状像铜盘,挂起来敲击,用来调节乐队的节奏。

还有两个铜制的铙(náo),形状像古代的火斗,有柄,铜制的框架上有很多像铃铛一样的东西,里面还有个小球。拿着柄摇动它,声音“铙铙”的,用来停止击鼓。

单铎和双铎各两个,样子像小钟,上面有柄,舌头是金子做的,用来配合武舞的节奏。两个铎连在一个柄上的,叫做双铎。

还有两个雅鼓,样子像漆制的筒,用羊皮蒙起来,旁边有两个环。乐工拿着它,敲击地面来调节舞蹈的节奏。

还有两个相鼓,样子像拍板,外面是皮革,里面塞满了糠。敲击两端,来配合舞蹈的节奏。

还有两个鼗鼓(yú gǔ)。

最后是四个表,木头杆子,上面刻着方形的记号,用来标识舞者的位置。

郊祀祭祀祖庙的时候,要用到三十六套编钟,还有两套用来登歌(唱歌)。祭祀的前一天晚上,这些编钟就要挂在院子中央。院子东西两边,各摆放十二个镈钟,按照十二个时辰的位置摆放,编钟在左边,编磬在右边。黄钟这个音调的钟放在子位(正北),在通街的西边;蕤宾这个音调的钟放在午位(正南),在通街的东边。每个时辰用三套编钟,这叫做一肆,十二个时辰一共就是三十六套。 四个角落分别竖立着鞞(一种乐器),左边是柷,右边是敔,它们放在编钟的北边。唱歌的人排在后面,三十多人面对面坐着,乐工们坐的高高的木凳上,地上铺着毡子。

接下来是巢笙、箫、竽、籥、篪、埙,还有长笛。通街两边,瑟分别在柷和敔的东边和西边,排在前面。路鼓和路鼗紧跟其后。如果是郊祀,就要用雷鼓和雷鼗。闰余匏(一种乐器)放在箫的东边,七星匏在西边,九曜匏排在后面。一弦琴有三张,分别放在路鼓的东边和西边(东边一张,西边两张)。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有六张,排在后面。晋鼓有一面,放在编钟的东南角,用来调节乐队的节奏。

另外,在殿前的门柱上也摆放着登歌用的乐器。(殿前的台阶旁边,摆放着两个乐床,乐工们坐在上面。)有两个搏拊(一种乐器),六个唱歌的人,一个柷,一个敔,都在门里,面对面坐着。一套编钟放在门柱的东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张,排在后面。两张瑟放在编钟的东边。笛子、籥、篪放在琴的南边。两张巢笙,两张和笙,排在后面。埙放在笛子的南边。闰余匏和排箫各一张,排在后面,都朝西摆放。一套编磬放在门柱的西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张,排在后面。两张瑟放在编磬的西边。笛子、籥、篪放在瑟的南边。两张巢笙,两张和笙,排在后面。埙放在笛子的南边。七星匏、九曜匏、排箫各一张,排在后面,都朝东摆放。(旧志中关于门柱西边五张琴下面的描述缺失了二十三个字,这里根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补充。)

好家伙,这场景够热闹的!先说祭祀的乐队摆设,宫廷里搭起了戏台,乐器摆放很有讲究。东边西边,磬和编钟先从北边开始摆,磬在前,编钟在后。南边北边呢,磬和编钟就从西边开始摆,也是磬在前,编钟在后。

然后,十二个大编钟摆在戏台两边,每个都对应着不同的方位。四个角上都立着大鼓,还有柷和敔这两种乐器放在戏台北边,一个柷在路东,一个敔在路西。路鼓一个在柷的东南边,晋鼓紧挨着它后面;还有一个路鼓,在柷的西南边,其他乐工都站在他们后面。东边西边,以北边为尊;南边北边,以西边为尊。文舞在北边表演,武舞在南边表演,舞队的旗帜立在戏台中间。

除了这些,殿前还设了另一个乐队,专门唱歌的。西边摆着一组玉磬,东边摆着一组金钟,柷放在金钟北边稍偏西一点的地方,敔放在玉磬北边稍偏东一点的地方。还有两个搏拊,一个在敔的北边,一个在柷的北边,东西相对。唱歌的乐工站在后面,其他乐工都站在戏台后面。吹芦笙和竹笛的乐工站在台阶中间,面向北,并排站成一排,算是领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