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忽兰吉,小名叫庭玉,是甘肃陇西人。他爹李节,在金朝当官,是从巩昌石门山跟着汪世显一起投降的。

忽兰吉呢,被送到皇子阔端那儿当人质,跟着阔端一起西征四川。因为立了功,升官了,当上了管军总领,还兼任总帅府知事,后来又跟着去西征西番南涧,也立了功。

等到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听从了汪德臣的建议,特批忽兰吉佩带银符,任命他为管军千户、都总领,协助汪德臣守卫利州。

宪宗五年,大军攻打合江大获山,大获全胜。宋朝的刘都统率兵想烧掉利州和沙市,他们到了青山,结果被忽兰吉埋伏的兵马打败了。

这事儿被都元帅阿答忽知道了,就提升忽兰吉当了本帅府经历,还兼任军民弹压使。

宪宗六年,皇上又赏赐给他金符,仍然让他当千户、都总领。

八年的时候,忽兰吉带兵去了剑门关。宋军在长宁运送粮草,忽兰吉追到运曲坝,把粮草抢了,还抓了他们的将领回来。

宪宗皇帝南征的时候,忽兰吉在管桥负责运输,立了大功,皇上还特地给他下了道圣旨呢。后来攻打苦竹隘,忽兰吉第一个冲上去,砍死了守将杨立,还抓住了都统张寔,好多地方比如长宁、清居、大获山、运山、龙州这些寨子都投降了。

十一月份,大获山守将杨大渊也来投降了,结果没过多久又跑了。宪宗皇帝一听,火大了,说要屠城!大家当时都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汪德臣就跟忽兰吉说:“杨大渊跑了,情况有点复杂,赶紧追!”忽兰吉二话不说,就一个人骑着马跑到城下,城门还没关呢,他就大声喊着冲进去了,“皇上派我来安抚你们老百姓的!”一个士兵把他带了进去,忽兰吉下马后,拉着杨大渊的手说:“皇上已经下旨赏赐了,你咋说跑就跑了呢?”杨大渊解释说:“我真不知道朝廷的规矩,而且我离开这么久,怕城里出啥事,所以才赶紧回来,真没别的坏心思啊!” 于是,杨大渊就跟着忽兰吉一起出来了,全军将士都高兴坏了。

忽兰吉回去跟皇上汇报,皇上问他:“杨大渊这是造反了吗?”忽兰吉说:“没有。”皇上问:“你怎么知道?”忽兰吉说:“城门都没关,说明他没啥坏心思;我一说话,他就跟我出来了,所以我知道他没造反。”皇上又问:“你就不怕吗?”忽兰吉说:“我怕皇上您操心,怕士兵们辛苦,我还想着全城百姓,所以顾不上怕。”皇上听了很高兴,赏了他一坛葡萄酒。后来,皇上还让忽兰吉和怯里马哥带着两百艘战船去抢钓鱼山的粮食,结果抢了四百艘粮船回来。皇上到钓鱼山的时候,忽兰吉还造了浮桥方便大家来往。

九年后,忽兰吉又和怯马里哥、札胡打、鲁都赤、阔阔暐一起,率领两千五百蒙古汉军去攻打重庆。六月,总帅汪德臣去世了,皇上命令忽兰吉率领部队殿后。宋军的陆军海军轮番进攻,都被忽兰吉打败了。后来穆哥承制,封忽兰吉为巩昌元帅,让他拿着金符去守青居山。

1264年,汪惟正继承了他爹的职位,当上了总帅,到了青居。五月,忽兰吉他们去上都了。这时候,浑都海这小子占据了六盘山造反,世祖皇帝赶紧派忽兰吉回来,让他跟汪良臣一起,带着二十四州的兵马去收拾他。十月,跟宗王哈必赤他们汇合后,在纳忽石温的地界跟浑都海干了一仗,把浑都海给抓了,剩下的喽啰也都投降了。

第二年六月,因为立了功,汪惟正被封为巩昌后路元帅,还赏赐了金银财宝、战马和弓箭。九月,西蕃点西岭那儿,火都又造反了。汪惟正领兵去打,到了怯里马的地方,火都带着五百人逃跑了。皇帝下令,让宗王只必铁木儿带着答剌海、察吉里、速木赤他们率领两千蒙古兵,再让忽兰吉带一千汉军,去追击火都,最后把火都给抓住了。

四年后,元帅答剌海说忽兰吉功劳很大,皇上要赏他虎符,结果忽兰吉不要,皇上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听说国家的制度,带一万人马的将领才能佩带虎符,汪将军已经带一万人马了,他都佩带虎符了,我哪还能再佩带呢!”皇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让汪惟正继续当巩昌路元帅,其他的将领都听汪惟正的指挥。六月,皇上命令汪惟正去讨伐吐蕃首领答机,在松州。忽兰吉带着一千骑兵先去了,偷袭了答机,把答机给抓住了。

1271年,我进京朝见元世祖,然后被任命和汪良臣一起驻守青居。那时候,元朝军队和宋朝军队在钓鱼山对峙着,剑拔弩张。

三年后,也就是1274年,宋军攻陷了大梁平山寨。赛典赤·忽兰吉奉命率领一千多骑兵去袭击宋军,斩杀了三百个宋军士兵,缴获了二百八十匹战马。之前被宋军抓走的元朝都元帅钦察等人的一百多口家眷,也被我们夺了回来。

1275年,我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同时还被任命为阆州、蓬州、广安府、顺庆府、夔州等地的蒙古汉军都元帅参议。1277年,皇帝赐给我虎符,授予我昭勇大将军、夔东路招讨使的称号,让我负责在广平山寨驻守。

1281年正月,成都战役失利,皇帝派人来询问战败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我上奏说:“当初在成都建城时,只建了子城,军队和百姓都住在外城,没有其他的防御工事。宋军乘虚而入,我们毫无防备,而且军官大多都是年轻缺乏经验的人,所以才战败。四川地广人稀,应该修筑城寨以防万一,同时要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将领,大量储备军需物资,这是当务之急。现在蒙古和汉军的士兵很多都不是正规军,而是用驱使奴隶一样的方式来管理他们,应该严厉禁止这种做法。修筑城寨、操练军队、规划屯田、筹措粮饷、建造船只、修理兵器,这六件事缺一不可,这样边境才能安宁。”

六月,我率领军队前往成都,和察不花一起负责处理政务。十一月,我又回到广平山寨继续驻守。1285年,我率军攻打重庆,又收复了简州。

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延安路管军招讨使。十五年,秃鲁在六盘山造反了。忽兰吉率领延安路军队,跟别速台、赵炳还有总帅府的兵马在六盘山会合,结果在武州打败了秃鲁,俘虏了他的家眷带了回来。之后,他又被任命为京兆、延安、凤翔三路管军都尉,还兼管屯田和守卫的事务。十月,他又改任同知利州宣抚使,夔东招讨使的职务照旧。他进京朝见皇帝,皇帝赐给他虎符,任命他为四川北道宣慰使。忽兰吉请求把之前得到的巩昌元帅的职位和虎符给他弟弟庭望。

二十年,他被调任四川南道宣慰使。二十二年,朝廷下令让他和参政曲里吉思、佥省巴八、左丞汪惟正一起带兵去征讨五溪洞的蛮族。当时,思州、播州以南,包括施州、黔州、鼎州、澧州、辰州、沅州一带,蛮人和獠人经常叛乱,朝廷就让四川行省去讨伐他们。曲里吉思和汪惟正一路兵马从黔中出发,巴八一路兵马从思州、播州出发,都元帅脱察一路兵马从澧州出发,忽兰吉一路兵马则从夔门出发和他们会合。十一月,各路将领凿山开路,修建的道路绵延千里,那些在险要地带设伏的蛮人和獠人,都被杀光了。然后派使者去劝降他们的首领,那些首领都带着部众投降了,只有散毛洞的潭顺逃进了山谷,最后因为抵挡不住才投降。

二十三年,他进京朝见皇帝,因为年老多病请求退休回乡,皇帝很同情他,就准许他回到巩昌。二十六年,行省上奏忽兰吉的功劳,请求效仿范殿帅的先例,让他参与商议本省的军事事务。二十七年,他被封为资善大夫,还被遥授陕西等处行尚书省左丞,负责商议军事,并领取左丞的俸禄。元贞二年,他进京朝见皇帝,被授予资德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的职位,负责商议本省的政务。最后他去世了。泰定元年,追谥为襄敏。

郑鼎,是山西阳城人。他爹郑皋,曾经是金国的忠昌军节度使。郑鼎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一开始在泽州、潞州、辽州、沁州一带当千户长。后来跟着忽必烈征讨蜀地,攻打二里关和散关,立了不少战功,之后驻军在陕西地区。没过多久,宋朝将领余玠一把火烧毁了栈道,然后带兵包围了兴元府。郑鼎率领军队大败宋军,解了兴元府的围困。之后,他升迁为阳城县的军民长官。

接着,他又跟着忽必烈去征讨大理国。从六盘山出发,经过临洮,进入西蕃地区,一直到达雪山。山路又险又难走,郑鼎就下马步行,甚至还曾经背着忽必烈走。遇到敌人占据险要地势,郑鼎奋力作战,打败了敌人。忽必烈很欣赏他,赏赐了他三匹马。到了金沙江边,江水波涛汹涌,忽必烈站在江边危险的石头上,骑着马观看,郑鼎赶紧劝谏说:“这地方不适合您老人家来。”然后亲自扶着忽必烈下马,忽必烈很高兴。大理平定后,军队返回,郑鼎殿后,确保全军安全返回。

回到朝廷后,元宪宗问他一些国家大事,郑鼎回答得非常详细清楚,宪宗很满意,还赐给他一个名字叫“也可拔都”,并且赏赐了他一千两白金。

后来,他又跟着忽必烈南征,攻打大胜关,攻破了。接着又攻破了台山寨,俘虏了守将胡知县。乘胜追击,结果掉进沼泽地里,埋伏的敌人突然冲出来,郑鼎一个人就杀死了三个敌人,其他的敌人逃跑了。忽必烈紧急召他回去,使者把情况汇报给忽必烈,忽必烈说:“打仗要谨慎,不能仗着勇敢就轻率进攻。”于是,他给郑鼎分派了三百名卫士,以防万一,并且告诫他说:“以后没有命令,不许轻易和敌人交战。”

九月秋天,忽必烈在长江北岸驻扎,命令各路将领渡江,先到达南岸的升起烽火作为信号。郑鼎第一个抢占了南岸,然后大军全部渡过长江。接着包围了鄂州,战斗更加激烈。另外还攻打兴国军,遇到宋军五千人,郑鼎奋力作战,打败了他们,俘虏了宋军将领桑太尉,因为桑太尉作战懦弱不忠,被郑鼎斩首。因为这些战功,郑鼎被升迁为平阳、太原地区的万户长。

话说阿蓝答儿和浑都海造反了,朝廷就派郑鼎带兵去平叛。过了两年,朝廷又让郑鼎带着西征的将领们去雁门关戍守。后来,他升迁为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又过了一年,他又升任平阳太原两道宣慰使。到了至元三年,郑鼎升任平阳路总管。那一年大旱,郑鼎一到任,就下起了雨,真是老天爷都帮忙!平阳府地少人多,经常缺粮,郑鼎就带领大家开通了汾河的灌溉渠道,灌溉了上千顷农田,还修通了潞河到鹏黄岭的道路,方便从上党运送粮食过来。他还兴办学校,整顿风俗,修建了横涧故桥方便行人,老百姓都感激他。

七年后,郑鼎调任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带兵巡视东川的时候,路过嘉定,碰上了宋军的埋伏,双方在江面上展开激战,郑鼎还活捉了宋将李越。八年五月,他又升任军前行尚书省事。十一年,他跟随大军去讨伐南宋。十二年,留守黄州。到了夏天的四月,他又被任命为淮西道宣慰使。十三年,朝廷封他为昭毅大将军,还赏赐白金五百两。十四年,他又升任湖北道宣慰使,驻守鄂州,同时还兼任平阳、太原万户。这一年,蕲州和黄州发生了叛乱,郑鼎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在樊口与叛军激战,结果战船翻覆,郑鼎不幸溺水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郑鼎在鄂州当官的时候,曾经有个叫傅高的老百姓谋反,郑鼎怀疑城里的大户人家都跟傅高勾结,想把他们全部杀掉,但是当时佥行中书省事贾居贞不同意。后来郑鼎出兵讨伐叛军,临走前他吩咐手下将领说,等他回来之后,内外夹击,一起把城里的大户人家都杀掉。可惜的是,郑鼎后来战死了,鄂州城里的大户人家才得以幸免于难。郑鼎虽然是名将,但是这件事却一直被人诟病。十七年,董文忠等人上奏朝廷说:“郑可拔都遇害了,他的叛乱家属的财产应该全部交给他的儿子纳怀。”皇帝同意了。朝廷追赠郑鼎为中书右丞,谥号忠毅。后来又追赠他为宣忠保节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号忠肃。他的儿子叫郑制宜。郑鼎的弟弟郑廷瑞,是平阳、太原万户。

弟弟甫,年纪轻轻,还没成年呢,就被父亲带着去见元世祖。元世祖一看这孩子,长得挺精神的,就让他当了给事中。甫啊,那可是个厉害角色,胆子大,武艺高强,读书写字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跟着他爹西征的时候立了大功,后来当过好几个县令,政绩斐然,百姓都夸他好。 后来又升官了,但人家不愿意,结果上面又给他加了税收任务,最后才勉强接受了邠州知州的职务,还专门派人送来了圣旨,算是恢复了之前的职务,还管着上万户人家。最后退休了,安享晚年。他儿子叫昂霄。

昂霄啊,一开始就在元世祖身边当侍卫,因为做事认真负责,很快就出了名。元至元十九年,跟着大军去征讨八番顺元蛮,立了大功,被封为定远大将军。后来又去安西平叛,砍了贼首梁君政的头,官职也升了,成了中奉大夫,还当上了广西两江都元帅。本来朝廷想让他当枢密副使的,他家世代继承的万户职位也该传给他儿子廷瑞了,但廷瑞年纪大了,就让昂霄继承了万户的职位。昂霄这个人啊,看得很淡,不愿意当都元帅,直接就辞了。大德五年,葛蛮雍真土官宋隆济造反,昂霄带兵去平叛,又立了功。回朝后,皇上赏赐了他不少金银财宝和绸缎,还升了他的官职,封为怀远大将军。延祐元年,又升为定远大将军。三年后,被派去广南驻守。二十四年,又升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都元帅。泰定二年,再次继承了万户的职位。

安西的徭贼又造反了,皇上让昂霄和左丞乞住一起平叛。昂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降了八十五个山寨,八百多男女老少都投降了,然后就凯旋而归了。天历元年,被任命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他带着平阳、保定的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同时把万户的职位传给了儿子涛。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镇守潼关,抵御西方的军队。事情平息后,皇上赏赐了他金银财宝,但他坚决推辞了。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和脱欢、别薛、孛罗等官员一起率领军队入蜀,讨伐囊加歹,皇上还赏赐了他们铠甲兵器。四月,囊加歹投降了,军队班师回朝。昂霄因为生病想告假,但皇上没批准。八月,他负责科举考试,即使带病在身,也坚持在贡院,发誓要为国家选拔人才。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岁。他儿子涛,因为继承万户的职位,不能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守孝,哭着请求皇上允许他辞官回家守孝,皇上才答应了他的请求。涛的妻子范氏,因为丈夫去世,悲伤过度而死。

话说这制宜啊,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有领导才能,国语也说得溜得很。元十四年的时候,他继承了他爹的职位,做了太原、平阳的万户,还驻守在鄂州。到了十九年,朝廷要出兵打日本,在何家洲造大船,地方太小了,很多人想把洲边住的人搬走,制宜不同意,他另选了个宽敞的地方,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城里老是出事,有人跟制宜说:“恐怕有坏人趁乱作乱,应该抓那些可疑的人,狠狠地处罚他们!”制宜说:“我就好好守着就行了,干嘛要冤枉好人呢?”他一个都没打,灾祸也自然就消停了。后来,郊外出现了一伙强盗,天天晚上出来抢劫,谣言说他们要进城了。这时,有几个人从城外进来,眼神鬼鬼祟祟的,制宜就让人把他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审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什么来,行省要放了他们,制宜不同意。第二天,那几个强盗又出现在城东,骑着白马,制宜立刻叫人把他们抓下来审问,结果发现他们就是之前那伙强盗,于是就把他们杀了,整个郡就太平了。

元二十四年,皇上东征乃颜,制宜请求亲自上阵杀敌,皇上看着左右说:“他父亲为国捐躯,就剩下他一个儿子了,别让他上战场了。”制宜再三请求,皇上才同意让他跟着月儿吕那颜另立一军,因为战功,他被封为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第二年,皇上到上都,按照以前的规矩,枢密院的官员要跟着去,每年留一个人在院里办事,汉人是不允许的。这次,皇上要留制宜,制宜推辞,皇上说:“你哪能跟普通的汉人相比!”最后还是留下了他。

二十八年,制宜升迁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去跟皇上辞行的时候,皇上说:“你父亲为国捐躯,赏赐还没到你,最近,有个叫要束木的因为贪污被杀,他的财产都被抄没,你可以挑一些拿去。”制宜回答说:“他因为贪污受罚,我再去拿他的东西,岂不是也玷污了我自己?”皇上很欣赏他,赏赐了他五千两白银。没过多久,他又被征召为内台侍御史。安西牧地的牧民,侵占了百姓的田地十多万顷,官府多年都没能解决。制宜奉命前往,根据图籍查清事实,纠正了错误,官司也就了结了。

三十年,他离开了湖广,担任枢密院副使。湖南地广人稀,而且路途遥远,各路盗贼盘踞险要地带,时常出来作乱,邵州、贺州和庐陵一带经常遭受袭击。他奉命巡视庐陵和永新,抓获了盗贼首领及其同伙,全部处死了他们。茶陵有个叫谭计龙的家伙,聚集了一帮恶少,暗藏兵器干坏事,被抓获后,他家人贿赂官员想求情减轻刑罚,但他把这些贿赂拿出来犒赏了士兵,然后把谭计龙在集市上斩首示众。从此以后,湖南南部再也没有盗贼了。元贞元年,朝廷下令在枢密院增设一名副使,和他一起署理政务。但他认为这个职位是临时设置的,前任应该被罢免,所以他很快就上朝了,皇上特地任命他为大都留守,兼任少府监、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和屯田事。

大德八年,平阳发生了地震,压死了很多人。他奉命前往赈灾,担心救援速度慢了会耽误事,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到灾区。到了之后,他亲自走访灾民的房屋,安抚受伤的人,发放粮食和布匹,幸存的灾民都依靠他的救济活了下来。成宗皇帝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对他非常器重。每次在宫中设宴,他都不敢喝酒,整天都规规矩矩的。皇帝看出了他的忠诚和勤劳,多次赏赐他宫中酿造的美酒,但他总是把酒拿回家孝敬母亲。皇帝听说后,特地封他的母亲苏氏为潞国太夫人。十年后,他去世了,享年四十七岁。朝廷追赠他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等官职,追封他为泽国公,谥号忠宣。

他的儿子阿儿思兰继承了他的爵位。至大三年,尚书省诬告阿儿思兰与他的哥哥茔祖和段叔仁等人图谋不轨,朝廷下令诛杀了阿儿思兰等十七人,抄没他们的家产。后来仁宗皇帝即位后,为他们平反昭雪,并归还了他们的家产,追谥阿儿思兰为敬敏。

李进,保定曲阳人。他最初跟随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县三叉口。六皇后称制两年后,张柔带兵在龙冈修筑堡垒。适逢淮水涨水,宋朝水师到达,大帅察罕率军抵抗,李进率领十五名士兵,在十多里地里与敌军周旋,夺取了一艘大型战舰,凭借此战功被提升为百户。

唐宪宗八年,朝廷大规模进攻宋朝。史天泽被任命为河南经略大使,挑选各路军队里最勇猛的士兵,命令白进担任总把。那年秋天九月,军队从陈仓出发,进入兴元,翻越米仓关,砍伐树木开辟道路,行程七百多里。到了十一月冬天,到达定远七十关。这关隘上下都修筑了连绵的堡垒,宋军只派了五百人防守。史天泽命令白进去劝降,但宋军不肯投降。白进暗中侦察了小路,回来后对史天泽说:“那地方可以拿下!”当天夜里二更天,白进率领七十名勇士,趁宋军不备发起攻击。有二十个人从门枢脱身进入堡垒,守门的宋军发现了,拔刀抵抗,白进受了伤。堡垒大门很快被关上,白进和那二十个人奋力拼杀,杀死三十多个敌人。随后大部队赶到,白进毁掉堡垒大门,接应大军进入,最终攻下堡垒,占据了它,关路才得以打通。

九年春天二月,史天泽的军队到达宋朝的行在所(皇帝的行宫所在地),包围了合州钓鱼山。夏天五月,宋军水师前来救援合州,双方在三槽山西发生激战。六月,又在三槽东再次交战,白进都立下了战功。秋天七月,宋军三百多艘战船停泊在黑石峡,派五十艘轻舟作为先锋。北军七十多艘战船停在峡西,双方相距大约一里。皇帝在东山上亲临督战,率领两万大军,在江边列阵。史天泽向士兵们下令说:“听我号令,看我的旗帜,不要有丝毫懈怠!”一会儿,听到鼓声,看见旗帜指向东方,各路军队呐喊着冲了进去。双方一交战,宋军先锋就溃败逃窜,北军乘胜追击,顺流而下,杀死无数敌人。皇帝问诸将:“白旗下面穿着红色半臂,奋勇当先的那个人是谁?”史天泽回答说是白进,皇帝赏赐了他锦衣和名马。

话说元世祖登基后,这位老兄就进了宫,当上了侍卫亲军,妥妥的皇家护卫。中统二年,皇上直接给他升职加薪,任命他当总把,还赏赐了一块银质的指挥符,倍儿有面子!三年后,跟着皇上出征,打李璮那仗,立了功。

至元八年,他又跟着去围攻襄阳。到了至元十二年,更是跟着大军把湖北湖南的地盘都给收复了。南宋灭亡后,他被任命为兵马使,带着部队驻扎在鄂州。至元十三年,皇上又派他带着三千兵马去河西中兴府屯田,搞农业建设。十四年,升官了,成了武略将军,还升到了千户,官职越来越高了。十五年,调到六盘山屯田,又升为武毅将军,皇上还赏赐了一块金质的指挥符,这待遇,杠杠的!十七年,继续升官,成了明威将军,管军总管,权力越来越大了。十九年,皇上赏赐给他虎符,又升为怀远大将军,让他去西域别十八里屯田。

到了至元二十三年秋天,倒霉的事儿发生了。海都和笃哇带兵打到洪水山,他带的兵太少了,打不过人家,军队溃败,他自己也被俘虏了。从掺八里逃出来,一路跑到和州,收拢了三百多溃散的士兵,边打边撤,最后才回到京城。皇上念及他之前的功劳,赏了他两件金织纹的衣服,还有1500贯钱,算是安慰一下吧。二十五年,他被任命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第二年,又改任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天,这位老兄去世了。

他儿子叫雯,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武德将军、左翼屯田万户,还佩带着虎符,继续为朝廷效力。皇庆二年,又升为宣武将军。到了延祐六年,仁宗皇帝考虑到他父亲的功劳,特地赏赐给他五百锭中统钞,算是抚恤。泰定元年春天,他儿子因为生病辞官了,后来他的孙子朵耳只继承了他的爵位。

石抹按只,是个契丹人,祖祖辈辈都住在太原。他爹是位高级奴隶,带着五百汉族士兵投奔了太祖。到了宪宗八年,按只接替他爹统领这支军队,跟着都元帅纽璘去攻打成都。当时宋军在灵泉集结,按只率领部队狠狠地打败了他们,还杀了他们的韩都统。后来又跟着都元帅按敦去攻打泸州,按只带着七十艘战船到了马湖江,宋军一开始用五百艘船控制江面想渡江,结果被按只打了个措手不及。

宋军沿江据守,按只仔细观察地形,就造起了浮桥。敌人想破坏他的工程,派兵过来攻击,结果每次都被打败。从马湖到合江、涪江、清江,他一共造了二十多座浮桥。等四川平定后,大家公认他的浮桥功劳最大。宪宗九年,宋军用巨型战船运载几万名士兵,在清江浮桥附近扎营,对峙了七十天。后来河水暴涨,浮桥被冲坏了,西岸的很多宋军士兵被冲走淹死了。按只的军队在东岸,赶紧拆掉浮桥,把船集中到岸边,士兵们这才保住了性命,他还救出了另外五百多名其他部队的士兵。

前锋赶紧把情况报告给了察火鲁赤,宪宗派人来慰问按只,赏赐非常丰厚。 叙州守将堵住了江津,军队过不去,按只就让人把军营里牛的皮收集起来,做成简易的木筏和皮船,带着士兵乘着这些简易船只作战,夺取了渡口,又造了浮桥让大军过去。中统三年,因为在造浮桥方面的功劳,他被任命为河中府船桥水手军总管,还被授予了金符。

到了至元四年,按只跟着行省也速带儿攻打泸州,在马湖江与宋将陈都统、张总制交战,按只本人身中两箭,但他越战越勇,最终打败了敌人。六年正月,也速带儿率军攻打泸州,派按只走水路运送粮草辎重。宋军再次在马湖江设防,按只又打败了他们,活捉了四十人,缴获了五艘船;他又率领一千水军,把粮草运送到眉州和简州,军队全靠他运送的粮草维持。九年,按只跟随军队征讨建都蛮,一年多都没拿下,按只第一个冲上去奋勇作战,最终建都蛮投降了。军队转移的时候,按只在路上病死了。行省承制就让他儿子不老接替他统领军队。

张不老一开始就参与攻打嘉定,他率领着七十艘巨舰,载着几千名勇士,占据嘉定上游,在府江红崖滩修建浮桥过河。十二年,嘉定城破,宋军将领鲜于都统带着队伍逃跑了,张不老追到到佛滩,把他们全歼了。 汪田哥攻下了紫云、泸州、叙州等城,但张不老的功劳最大。后来大军包围重庆,张不老首先用三百艘战舰在观滩摆开阵势,切断了宋军的道路。

十三年,张不老带领五百随翼军,配合招讨使药剌海,在白水江岸上竖起栅栏作为防御。他乘着夜色袭击宋军,一直打到重庆城下,攻打干斯门,宋军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很多人都被淹死了。宋军涪州守将率领水军来救援,张不老在广阳坝打败了他们,缴获了十艘战船。十四年,攻打泸州时,张不老率领部队攻打神臂门,像蚂蚁一样攀爬而上,斩杀了五十个敌人的首级。第二天继续作战,又打败了敌人。十五年,再次攻打重庆太平门,张不老第一个登上城墙,杀死了守城的士兵,宋军都统赵安于是投降了,总管黄亮乘船逃跑,张不老追上把他抓住了,还缴获了五十艘战船。

十六年,张不老被任命继承他父亲的职位,担任怀远大将军、船桥军马总管,还被赐予金虎符,兼任夔路镇守副万户。十八年,大小盘等地的峒蛮叛乱,他被命令率领三千多蒙古和汉军驻守施州。后来蛮酋向贵、誓用等人投降,其余不服的峒蛮也被平定,张不老被任命为保宁等处万户。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

郑温是真定灵寿人。他最初跟随粘合南合立下战功,被封为合必赤千户。后来又跟随史天泽,担任新军万户镇抚。宪宗征讨西川时,郑温连续四个月没脱下盔甲,史天泽向皇帝推荐了他,详细地讲述了他的功劳,皇帝说:“朕亲眼所见啊!” 于是赐给他名字叫也可拔都,还赏赐给他鞍具和马勒。回到阆州后,他被命令分兵守卫青居山和钓鱼山。

1264年,他佩带着金虎符,当上了总管,那是相当厉害的职位!三年后,李璮造反了,朝廷就下令让他带兵回去平叛。到了济南,大军把李璮围困在城里。结果,敌将杨拔都他们趁着夜黑风高偷袭营地,他奋勇作战,一直打到天亮,才把敌人赶跑了。 诸王哈必赤和丞相史天泽对他狠狠地赏了一顿。七月,城破了,朝廷又派他率领三千兵马去平定益都。 之后,他还被任命为侍卫亲军总管,官越做越大。

1269年,他升任怀远大将军、右卫副都指挥使。1272年,朝廷命令他统领蒙古、汉人、女真、高丽各族的一万大军,渡海征讨耽罗,顺利平定了叛乱。 这可是立了大功啊!1275年,他又升任右卫亲军都指挥使,率领三卫一万大军,参与攻打岳州、江陵、沙市、潭州,战战告捷,屡立战功。1277年,他回朝述职,被提升为昭勇大将军、枢密院判官。1281年,又改任辅国上将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那时候杭州老百姓闹饥荒,他拿出了二十万石粮食救济百姓,真是个好官! 不久,朝廷还赏赐给他常州三十顷官田。1285年,他被召回朝廷。

1286年,他升任江浙行省左丞,朝廷还命令他带领一万五千新归附的汉军,在淮安云山白水塘屯田,为国家建设出力。1293年,他去世了,享年八十一岁。朝廷追赠他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等高官,追封他为赵国公,谥号武毅,这可是极高的荣誉了!他的儿子有钦、釭、铨、镛四个。

他的儿子钦,凭借父亲的功劳被授予右卫亲军千户,后来又升任利用监丞。钦的儿子克谌,克谌的儿子惟知,惟知的儿子彬,他们都世袭了官职。 他另一个儿子釭,很有智谋,当上了龙兴路同知,后来又历任庐州路总管,最后升任枢密院判官,走到哪里都名声很好。

铨,字方年。他老家江南,进京朝见皇帝的时候,元世祖正好在柳林。铨在行宫见到了世祖,世祖觉得他长得特别有气质,就让他住在东宫。没多久,就代替他哥哥当上了右卫千户。

按照惯例,在太庙举行大祭祀之前,朝廷会提前赏赐给负责祭祀的人员汤沐钱(祭祀用的洗浴费用)。有的时候,主管部门发放不及时。铨就上奏说:“礼仪讲究的是干净整洁,现在汤沐钱的发放不均匀,这不合规矩啊!”当时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对。

后来,他负责整修浑河桥,结果碰上大雨,河水暴涨,可是他负责修的那一段桥却完好无损,没被冲坏,皇上还特地赏赐酒菜犒劳他。大德年间,他又把官职让给了他哥哥的儿子克谌。中统元年,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克顺后来当上了临城县尹。

镛,当过靖江路总管府同知,为人比较温和宽厚,老百姓都很称赞他。

石抹乞儿,是契丹人。他爷爷高奴,在元太祖六年的时候,元朝大军到达威宁,高奴就带着刘伯林、夹谷常哥等人投降了,被封为千户、青州防御使,还被赐予金符。元太宗元年,他跟着军队去打金国,担任征行千户。后来去世了。他儿子常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元宪宗三年,常山被提升为总管,负责兴元地区的奥鲁屯田,还兼任台鸡驿行军都总管万户。后来也去世了。

乞儿继承了他父亲的万户职位,跟着军队攻打重庆、泸州、叙州等地,都立下了战功。至元三年,他跟着都元帅按敦转移驻地到潼川。至元四年九月,他参加攻打蓬溪寨的战斗,英勇牺牲了。他的儿子狗狗继承了他的职位。

这狗狗啊,从小就不怎么参加打仗,但特别勇敢,名声在外。八年的时候,跟着严忠一起打重庆,攻打朝阳寨,他冲在最前面。

九年,宋昝万寿带兵攻打成都,狗狗只带着两千蒙古兵就把他打败了。十六年,皇上把狗狗之前立的功劳都记上了,赏了他金虎符,还封他做宣武将军、管军总管,让他去遂宁驻守。十七年,又升官了,成了明威将军、管军副万户。后来跟着招讨使药剌海去打亦奚不薛蛮,把他们都平定了。他还跟着行省也速带儿去打都掌、乌蒙、蚁子这些蛮族,在鸭楼关打了一仗,狗狗功劳最大。

二十一年,狗狗带了八百蒙古兵,去打散猫,在菜园坪和渗水溪打了胜仗,把他们都打败了。不到一个月,散猫就投降了,大盘那些蛮族也跟着投降了。二十四年,狗狗升任怀远大将军、夔州路万户,调到重庆驻守。二十六年,狗狗去世了,他儿子安童继承了他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