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以前沿袭突厥和回鹘的旧习惯,汗的妻子叫做“可敦”,地位尊贵的妾室也叫做“可敦”。用咱们中国的文字翻译,都叫“皇后”。那些地位比较低的妾室,就叫“妃子”。整个元朝时期,后宫的位号就只有皇后和妃子两种。到了元世祖至元十年,根据魏初的建议,给察必皇后颁发了册宝,正式按照汉族的礼仪册封皇后,这才算正式确立了皇后的制度。察必皇后是正宫皇后,其他的虽然也叫皇后,但并没有经过正式的册封仪式。现在我广泛收集以前的资料,编写《后妃传》,那些因为儿子当了皇帝而被尊为皇太后的,也都一起写进去了。

皇后以下,接下来是:世祖的帖古伦皇后,世祖的昭睿顺圣皇后(察必皇后以下内容)。真金太子的妃子徽仁裕圣皇后;成宗的贞慈静懿皇后,成宗的卜鲁罕皇后,忽帖泥皇后;答剌麻八剌元妃昭献元圣皇后;武宗的宣慈惠圣皇后(速哥失理皇后以下内容)。武宗的伯忽笃皇后,武宗的仁献章圣皇后,武宗的文献昭圣皇后;仁宗的庄懿慈圣皇后(答里麻失里皇后);英宗的庄静懿圣皇后(牙八忽都鲁皇后以下内容)。甘剌麻元妃宣懿淑圣皇后;泰定帝的八不罕皇后(亦怜真皇后以下内容)。明宗的八不沙皇后,明宗的真裕徽圣皇后(按出罕皇后以下内容)。文宗的不答失里皇后;宁宗的答里也忒迷失皇后;惠宗的答纳失里皇后;惠宗的伯颜忽都皇后;惠宗的完者忽都皇后,木纳失里皇后以下内容。 最后,还附录了一些公主的资料。

话说成吉思汗他妈,也就是烈祖宣懿皇后,姓斡勒忽讷氏,名字叫诃额伦。她一开始是蔑儿乞部的人,嫁给了也客赤列都。后来,也客赤列都带着她路过斡难河的时候,成吉思汗他爹,也就是烈祖,打猎碰巧看见了她,觉得她长得漂亮,就和他的几个兄弟捏坤太石、答里台斡赤斤一起把她抢来了。 也客赤列都骑马拼命逃跑,但烈祖追不上,最后诃额伦还是跟着烈祖了。他们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还有合撒儿、哈准、斡赤斤,还有一个女儿,叫帖木伦公主。

烈祖去世后,成吉思汗才十三岁,他和他妈就成了寡妇孤儿,族里有些人看不起他们,欺负他们。有一天,俺巴孩的两个老婆,一个叫斡儿伯,一个叫莎合台,在春天祭祀的时候,请族人喝酒,结果分肉的时候,没给诃额伦分到多少。诃额伦生气地说:“也速该(成吉思汗他爹)虽然死了,但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大器!现在连块肉都不给我,将来肯定要抛弃我!”斡儿伯和莎合台也生气了,第二天就搬走了,和诃额伦母子断绝了关系。 那时候,烈祖原来的部下都叛变了,诃额伦骑着马去追他们,拿着军旗招展,结果大部分叛军都回心转意了。

成吉思汗长大后,娶了光献皇后孛儿台。 也客赤列都的哥哥,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为了给他弟弟报仇,带着三部蔑儿乞的人来打成吉思汗。诃额伦带着成吉思汗他们骑马逃进了不儿罕山,让光献皇后坐牛车跟着。结果,光献皇后被蔑儿乞人抓走了。脱黑脱阿说:“当年也速该抢走了我的弟弟的妻子,现在我也抢走了他的儿媳妇,算是报仇了!”说完就撤兵了。后来,札木合和泰亦赤兀等部,带着三万人来攻打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把军队分成十三翼抵抗,诃额伦率领斡勒忽讷氏的人马作为第一翼,在答兰版朱思之地和敌人作战。

成吉思汗当上皇帝后,尊他母亲为太后,给了她好多兵,好几万人呢,可她还是觉得不够。两年后,有个巫师阔阔,他诬陷合撒儿,说合撒儿要造反。成吉思汗信了他的话,抓了合撒儿,准备杀了他。太后听说这事儿,立马就坐上她那辆白色的骆驼车,飞奔到成吉思汗的营帐,又生气又着急地狠狠地责备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吓得赶紧道歉,但合撒儿的兵马还是被夺走了。太后心里一直憋着气,没多久就去世了。到了至元三年,皇室正式确定了祖先的祭祀制度和排列顺序,追封她,给她上尊贵的谥号,和她丈夫一起供奉在太庙的第一间屋子里。“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孛思忽儿宏吉剌氏,讳孛儿台,与诃额伦太后同宗异族。”

成吉思汗的皇后,孛儿台,跟诃额伦太后是同一个家族,但不是同一个支系。她爷爷叫达而罕,她爸爸叫特因,也叫特薛禅。成吉思汗九岁的时候,他爷爷也成吉思汗的父亲,想把他送到他舅舅家去,想给他找个媳妇。路上碰见了特薛禅,特薛禅觉得成吉思汗长得特别好,而且那天晚上他还梦到一只白色的海青,叼着日月飞到他手里,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就邀请成吉思汗的爷爷到他家,把女儿许配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爷爷回去后,就把成吉思汗留在那儿当上门女婿了。等到成吉思汗的爷爷快死的时候,才派人把成吉思汗接回去。

成吉思汗娶了孛儿台之后,蔑儿乞人来打仗了。太后身边有个老妇人叫豁阿黑臣,她听到马蹄声震天响,赶紧告诉太后。太后带着她的几个儿子,还有博儿术、者勒蔑,每人骑一匹马,逃进了不儿罕山。太后没马骑,豁阿黑臣就让她坐自己的花牛车,结果半路车轴断了,她们都被蔑儿乞人抓住了。成吉思汗就向王罕和札木合求救,把蔑儿乞人的军队全给俘虏了。后来,豁阿黑臣在乱军中碰到了成吉思汗,拉住了他的马缰绳,就和成吉思汗一起回去了。成吉思汗和札木合从小就是好朋友,这件事之后他们的友谊更深了,他们一起在豁儿豁纳黑主不儿那里放牧。

一年多以后,札木合的心思变得难以捉摸,后来有人劝成吉思汗避开他,具体情况可以看《札木合传》。成吉思汗称帝后,一个巫师阔阔出竟然鞭打侮辱皇弟斡赤斤,斡赤斤哭着向成吉思汗告状。成吉思汗听说后,脸色阴沉地说:“我活着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巫师都敢这么嚣张跋扈,要是我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后代还会敬畏我的子孙吗?”于是成吉思汗下令让斡赤斤杀了阔阔出。后来,(孛儿帖)明智、善于判断,能够顾全大局,尤其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视。她生了四个儿子:察合赤、察合台、太宗(窝阔台)、拖雷;五个女儿:火臣别吉、扯扯亦坚、阿剌海别吉、秃满伦、阿儿塔隆。

元二年,追封孛儿帖为光献皇后,与太祖合葬。到了至大二年,又追加谥号为光献翼圣皇后。孛儿帖最初掌管的是第一斡儿朵。她之后,成吉思汗的皇后还有忽鲁浑皇后、阔里杰担皇后、脱忽思皇后、帖木伦皇后、亦怜真八剌皇后、不颜忽秃皇后,以及忽胜海妃子。

成吉思汗的第一个皇后,忽兰皇后,是兀洼思蔑儿乞部首领答亦儿兀孙的女儿。答亦儿兀孙曾经跟着乃蛮部的太阳汗,跟成吉思汗在纳忽山打仗。结果太阳汗战死了,答亦儿兀孙吓得赶紧投降,还把女儿嫁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派了个副将纳牙去迎接,结果路上碰上了敌兵。纳牙这个人很谨慎,在半路上耽搁了三天。成吉思汗怀疑纳牙是不是有私心,想治他的罪,后来纳牙自己解释清楚了。成吉思汗发现他确实没有欺骗自己,就更加重用他了。后来纳牙很受宠,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就只带他去了。忽兰皇后给成吉思汗生了个儿子叫阔列坚,因为母亲的缘故,成吉思汗把他当成亲儿子看待。后来忽兰皇后掌管着第二斡儿朵。

接下来是成吉思汗的另外几个皇后。第二个皇后叫古儿八速皇后,原本是乃蛮部亦难察汗的老婆,也是太阳汗的后妈。乃蛮部战败后,她被成吉思汗俘虏了,按照蒙古的习俗娶了她,而且还很宠爱她。还有其他的皇后和妃子,比如亦乞列真皇后,脱忽思皇后,也真妃子,也里忽秃妃子,察真妃子,哈喇真妃子,她们的家族信息现在都找不到了。还有一些乃蛮女子,名字都没留下,其中一个生了个儿子叫术儿彻,可惜早夭了。

成吉思汗还有一个皇后叫也遂皇后,是塔塔儿部也客扯连的女儿。成吉思汗消灭了四个塔塔儿部落之后,先得到了也遂皇后的妹妹也速干,很宠爱她。也速干就说:“我姐姐比我还漂亮,她结婚后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成吉思汗说:“如果我能得到你姐姐,你能让她服侍在我下面吗?”也速干答应了。当时也遂和她丈夫躲在树林里,成吉思汗把他们找了出来,也速干果然把姐姐让给了成吉思汗,自己则成了次妃。有一天,成吉思汗在军营里设宴,也遂皇后在侍候。成吉思汗突然回头叹了口气。成吉思汗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命令在座的人都回到自己的队伍里站好。最后,有一个年轻小伙子慌慌张张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一问才知道是也遂皇后的前夫。成吉思汗下令把他杀了,但是对也遂皇后的宠爱却一点没变。

成吉思汗准备西征,就问耶律楚材说:“打仗很危险,我带兵去那么远的地方,儿子们一个都不在身边。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继承我的位置?我想先告诉大家。” 成吉思汗一听吓了一跳,说:“这事儿太重要了,要不是你提醒,我都差点忘了!” 就这样,他决定立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为继承人。

后来,成吉思汗西征西夏的时候,打猎时从马上摔下来,身体不太舒服。耶律楚材和他的近侍脱栾扯儿、必力劝他赶紧撤兵回朝,虽然成吉思汗没听他们的,但心里觉得他们很忠心。西夏灭亡后,成吉思汗把俘虏都赏给了他们。

接下来说一下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妃子们。他的皇后有:第三斡儿朵皇后(名字不详),忽鲁哈剌皇后,阿失仑皇后,秃儿哈剌皇后(这三位皇后家族背景都查不到了),察合皇后(嵬名氏,西夏国王李安全的女儿——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围困中兴府,李安全把女儿献给他求和才有的),阿昔迷失皇后,完者都皇后,还有浑都鲁歹妃子,忽鲁灰妃子,剌伯妃子(这几位妃子的家族背景也都没记载)。

最初,成吉思汗消灭塔塔儿部的时候,收养了两个塔塔儿小兄弟,一个叫忽里,一个叫哈喇蒙都。他们长大后,就请求成吉思汗允许他们去招募塔塔儿部剩下的族人,结果招募到了一千人。 忽里的弟弟胡士虎,后来当上了右翼千户。胡士虎的女儿奴忽丹,嫁给了诸王阿八哈。

成吉思汗的第一任皇后是也速干皇后,也是第二任皇后的妹妹。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察兀儿,可惜很早就去世了。也速干皇后掌管着第四斡儿朵(注:斡儿朵是蒙古的一种军事组织)。第二任皇后叫忽答罕皇后,她的家族资料已经失传了。第三任皇后是合答安皇后,她是速勒逊都氏,也是功臣赤老温的妹妹。话说当年成吉思汗被泰亦兀赤人抓住了,后来他逃脱了,跑到赤老温家躲藏,赤老温的妹妹把他藏在了羊毛车里。追兵来了,想搜查车子,合答安皇后就说:“这天这么热,羊毛车里怎么可能藏人呢?我跟你们是一家人,你们怎么这么怀疑我?”追兵这才走了。后来成吉思汗打败了泰亦兀赤人,合答安皇后的丈夫却死在了乱军之中。她看见成吉思汗后,赶紧喊:“帖木真救救我!”成吉思汗立刻下令放了她,念及旧情,把她娶为皇后。

接下来是斡者忽儿皇后和燕里皇后,她们的家族信息也都已经不详了。秃该妃子和朵列格捏都是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的长子忽秃的妻子。成吉思汗打败蔑儿乞部后,俘虏了秃该和朵列格捏,把朵列格捏给了他的儿子窝阔台,而他自己则娶了秃该。此外,还有完者妃子、金莲妃子、完台妃子、奴伦妃子、卯真妃子,她们的家族信息也都已经失传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谟盖皇后,她是贝格林部长阿体耶讷赤的女儿,但她没有生下孩子。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非常尊重她,察合台想娶她,但窝阔台没有同意。最后,还有肃良合妃子和八不别及妃子,她们的名字和家族信息都已不可考,她们各自掌管的斡儿朵也都不清楚了。

话说元太祖的皇后,是金国卫绍王的女儿,姓完颜。当年太祖围攻燕京,金宣宗为了求和,把女儿嫁给了他。太祖派使者阿剌浅去金国迎接。金国皇帝的女儿里,好几个没嫁人呢,足足有七个,而这位皇后是最漂亮最聪明的,宫里都叫她“小姐姐”。金宣宗封她为岐国公主,然后把她送去大元。见到阿剌浅后,她就在台阶下给使者行礼,使者又要求她朝北拜,她也不敢拒绝。然后金国派丞相完颜福兴护送皇后到太祖的营地,还带了一大堆人马和财宝:十个护卫将军,一百个精兵,五百个男童女童,还有三千套华丽的衣服,三千匹马,以及数不清的金银珠宝。皇后的母亲袁氏也跟着来了。太祖觉得她身份尊贵,对她非常尊重,老百姓都管她叫“公主皇后”。太祖还在四斡儿朵之外,专门为她在斡儿洹水西边修建了一座斡儿朵。后来,邱处机西游经过和林,这位皇后还跟西夏公主互相派人送去御寒的衣物和食物。这位皇后活到很老,阿里不哥篡位的时候,她还在呢!

元太宗的皇后,一个叫昂灰,另一个叫忽帖尼,她们的家族情况史书上没记载。太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把宪宗当儿子一样看待,让昂灰皇后抚养他。忽帖尼皇后是乞里吉思氏,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阔端,一个叫灭里。宪宗二年,忽帖尼皇后被迁到阔端住处以西的地方。太宗还有一个妃子叫土拉起那,她是蔑儿乞部长答亦思兀的妻子,太祖灭了蔑儿乞之后,就把土拉起那赏赐给了太宗。

元太宗的昭慈皇后,是马真氏,名字叫朵列格捏,人们称她为六皇后。她之前是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的长子忽秃的妻子,太祖灭了蔑儿乞之后,就把她赏赐给了太宗。她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元定宗。太宗去世后,她临朝称制五年,之后才把政权还给了定宗,但国家大事还是由她拿主意,具体情况可以看史书。到了至元二年,她被追封尊号,与太宗合葬。

话说定宗皇帝的皇后,是斡兀立氏的,名字叫海迷失,人们也叫她三皇后。定宗皇帝去世后,她临朝听政,当了四年摄政王。后来宪宗皇帝登基,她才把权力交还给皇帝。过了两年,皇后和皇孙失烈门因为搞迷信活动被发现,失烈门被流放到了没脱赤那个地方,皇后也被赐死了。直到至元三年,才追封她,让她和定宗皇帝合葬。对了,定宗皇帝在当太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元妃,叫乌兀儿黑迷失,是蔑儿乞氏的,她去世的具体时间已经不知道了。

接下来说说显懿庄圣皇后,她是克烈氏的,名字叫唆鲁忽帖塔尼。她是太宗皇帝的弟弟拖雷的妻子,也是宪宗皇帝和世祖皇帝的祖母。她父亲札合敢不,是克烈部首领王汗的弟弟,曾经逃到乃蛮部。后来太祖皇帝灭了乃蛮部,札合敢不就把两个女儿献给了太祖。大女儿叫亦巴合,小女儿就是这位皇后。太祖皇帝娶了亦巴合,然后把小女儿赐给了拖雷。蒙古的习俗是,父亲的遗产大多留给最小的儿子。太祖皇帝临死的时候,手下有十二万九千兵马,他把十万一千人马给了拖雷,这其中很多都是太祖皇帝的老部下。

拖雷去世得早,宪宗和世祖还小,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这位皇后做主。她很有本事,能管住那些人,尤其和太祖皇帝的长孙拔都关系很好。太宗皇帝去世后,她和其他的王公大臣一起拥立了定宗皇帝。她对定宗皇帝赏赐非常大方,所以内外都对她赞扬有加。定宗皇帝去世后,拔都第一个建议立宪宗皇帝,大家都同意了,所以宪宗皇帝顺利登基。宪宗皇帝在位第二年,这位皇后去世了。世祖皇帝在位至元二年,追封她为庄圣皇后,和她丈夫合葬。到了武宗皇帝至大二年十月,又给她加了谥号,叫显懿庄圣皇后。三年十月,还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

宪宗的皇后,是宏吉剌氏的忽都台,她是特薛禅的孙女,忙哥陈的女儿。她去世得很早。到了至元二年,追封她为皇后,让她和宪宗一起供奉在庙里。皇后刚去世,宪宗就娶了他的妹妹也速儿为皇后。接下来是第三位皇后,她的家族信息记载缺失了。宪宗八年,元军伐宋,宪宗驻扎在六盘山。第二年秋天七月,宪宗去世了;九月,这位皇后也去世了。

接下来是第四位皇后,她是亦乞烈氏的,是昌王孛秃子锁郎哈的女儿。第五位皇后是明里忽都鲁氏,她的家族信息同样缺失。泰定三年她还活着,朝廷下令让她守卫班秃大王的大营。第六位皇后是火里差,是火鲁剌思氏。宪宗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太宗皇帝就娶了火里差为妃子,后来她也被称为皇后。此外,还有个失力吉妃子,她是伯要兀氏。

世祖的皇后,是宏吉剌氏的脱怜的女儿,按陈的孙女。她侍奉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当了元妃,掌管着第一斡儿朵。

世祖的昭睿顺圣皇后,也是宏吉剌氏的,名叫察必,是按陈的女儿。她长得非常漂亮,在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侍奉他,非常受宠,还生下了皇太子真金。世祖伐宋的时候,渡过长江,包围了鄂州。宪宗在合州去世了,他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他的党羽阿蓝答儿等人劝他自立为帝,他们调动山后的军队,距离开平只有百多里路了。后来有人质问阿里不哥说:“调动军队是大事,太祖的曾孙真金在这里,为什么不让他知道?”阿蓝答儿心里就有点慌了。阿里不哥派脱里去燕京行省征兵,后来察必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就秘密派人快马加鞭地把消息告诉了世祖,催促他班师回朝。等到世祖回到北方,事情才平息下来。中统三年,察必被立为皇后。至元十年十月,她接受了册宝,元朝册封皇后的仪式,是从她开始的。

话说这位皇后啊,心地善良又聪明,经常委婉地劝谏皇帝,对国家政事有很多益处。

有一次,有个胆子大的薛姓官员,建议把京城外面的土地划出来当牧场,皇上还同意了,这薛官是想以此邀功呢。皇后想劝谏皇上,到了皇帝面前,她先假装责备宰相刘秉忠说:“你可是汉人里最聪明的人,你说话皇上都听,为什么不劝劝皇上呢?当初建都的时候,拿地来放马,都没什么问题。现在军队和百姓的产业都分好了,怎么能随便夺走他们的土地呢?” 皇上世祖皇帝听了,没说话,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皇后生活非常节俭,有一次,她按照皇帝的旨意,从太府监领了一匹布和一块绸缎。皇上说,这些都是国家需要的,不是你私人的东西。从那以后,皇后就带领宫里的女人们亲自做女工,她把旧弓弦拆了,重新搓成线,织成绸缎,做成衣服,这绸缎的结实程度比一般的丝绸还要好。宣徽院里以前堆着好多羊皮,一直没用,皇后就拿来,缝制成地毯。

当时流行的胡帽没帽檐,皇上世祖皇帝觉得阳光太刺眼,不舒服,就跟皇后说了这事儿。皇后马上就在帽子前面加了个帽檐,皇上非常高兴,还下令以后都按这个样式做。皇后还设计了一种衣服,前面像裙子一样短,没有衣襟,后面比前面长一倍,也没有领子和袖子,只在两边缝上两个带子,叫做“比甲”,穿起来方便骑马射箭,当时好多人都跟着学做。

宋平啊,小时候跟着皇上进京,参加盛大的宴会,大家都高兴得很。忽必烈一看宋平脸色不好,就问她:“现在我平定了江南,从此不用打仗了,大家都高兴,你为什么不高兴呢?”宋平跪下奏道:“臣妾听说,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存在,能保住我们母子平安到今天,已经很幸运了。” 当时宋朝的府库珍宝都摆在殿前,忽必烈让她去看,宋平看了一遍就走了。忽必烈派宦官追上去问她:“你想要什么东西?”宋平说:“宋朝人积攒这些东西是为了留给子孙的,他们的子孙没能守住,这些东西才落到我们手里,我拿什么?”

宋全太后到了上都,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她的宫女安定夫人陈氏、安康夫人朱氏还有两个小宫女,都在住所里自杀了。忽必烈大怒,下令砍下她们的头。宋全太后吓得够呛。后来宋平趁机慢慢地劝说忽必烈,请求回江南,但忽必烈不同意。宋平又三番五次地请求,忽必烈说:“你妇道人家目光短浅,她是南宋一国之母,那里还有很多百姓,如果让她回江南,万一出现什么谣言,就很难保证她的安全,这不是爱护她。现在多加些照顾就行了。” 从那以后,忽必烈对宋氏家族就更加优厚了。

翰林学士王思廉曾经在忽必烈面前诵读《资治通鉴》,读到唐太宗生气斥责魏征,长孙皇后穿着朝服去祝贺皇上得到贤臣的那段故事。忽必烈就命令内官把王思廉带到宋平面前,让他重新讲一遍。宋平说:“这确实对圣明的君主有益,以后再有类似的故事,你应该及时地念给我听。” 宋平的贤明之处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例子。她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二月去世。

二十一年,忽必烈尊宋平为皇后,追封她为“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三十一年,元成宗即位,又追封她为“昭睿顺圣皇后”,把她和元世祖合葬。

话说,第二个斡儿朵(妃子的住所)是谁管的呢?是南必皇后,她是翁吉剌氏的,是陈孙仙童的女儿,也有人说是按陈的女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的时候,她被册封为皇后。那时候元世祖年纪大了,很多大臣都通过皇后来办事。她生了一个儿子叫铁灭赤,可惜早夭了。

接下来,第三个斡儿朵是谁管的呢?是塔剌海皇后和奴罕皇后,她们的家族情况史书上没记载。第四个斡儿朵呢,是乌式真皇后,她是许兀慎氏,大功臣博尔忽的女儿,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脱欢,一个叫爱牙赤。还有一个阔阔伦皇后,她的家族情况也没记载。另外,还有速哥答里皇后,在泰定三年的时候被命令管理世祖的斡儿朵。还有八八罕妃子和撒不忽妃子,她们的家族情况也都不知道。

徽仁裕圣皇后,她是宏吉剌氏,名字叫伯蓝也怯赤,也叫阔阔真,她是皇太子真金的妃子,也是成宗的母亲。话说当年世祖出去打猎,渴了,来到一个帐篷,看到一个姑娘在缝制驼绒制品。世祖向她要马奶酒喝。姑娘说:“马奶酒是有的,但是我父母和哥哥们都不在家,我一个女孩子不好给你。”世祖想走,姑娘又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你来了又走了,不太合礼数。我父母很快就会回来,不如您稍等一下吧。”一会儿工夫,她父母果然回来了,就拿出马奶酒给世祖喝。世祖走后,感叹道:“这个姑娘在仓促之间还懂得礼数,这样的女子难道不是好妻子吗!”后来,大臣们推荐太子妃的人选,都不合世祖的心意。有个老臣以前也参加过那次打猎,知道这件事,并且听说这个姑娘还没嫁人,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世祖。世祖一听非常高兴,就把她娶为太子妃。

话说这位皇后啊,为人孝顺谨慎,对中宫(皇后)的事务都打理得很好,从起居饮食到穿着打扮,没有一点儿马虎,世祖皇帝经常夸她是个贤德的妻子。有一天,世祖皇帝去看太子生病,结果看到太子的床上铺着金光闪闪的卧具。世祖皇帝就责备她说:“我一直觉得你贤惠,怎么这么奢侈?”皇后跪下回答说:“平时我哪敢用啊,现在太子生病了,怕床铺潮湿影响病情,所以才拿出来。”说完,立刻就把金卧具撤掉了。

后来成宗皇帝即位,追尊他父亲为裕宗皇帝,把这位皇后尊为皇太后。还给她设立了皇太后专用的机构——徽政院。 有人想把浙江西部七百顷的田地献给皇太后,想讨好她,但皇太后说:“江南的土地,都是国家的,再说我一个寡妇,要那么多地干嘛?” 直接下令中书省把这事儿给取消了。 她弟弟想让她帮忙找官做,她很不高兴地说:“你根本不适合做官,别连累我!” 结果她弟弟也没得到官职。

大德四年二月,皇太后去世了,成宗皇帝给她上了谥号“裕圣皇后”,把她葬在裕宗皇帝的陵墓旁边。到了至大三年十月,又追加了谥号,成了“徽仁裕圣皇后”。 对了,裕宗皇帝还有一个妃子叫安真迷失,没留下孩子,她家里的情况现在也查不到了。

皇太后的长子是晋王甘麻剌,生下了泰定帝;次子是答剌麻八剌,生下了武宗和仁宗。虽然皇位几经更迭,陵墓也荒废失修,但继承皇位的人,都是她的后代。

再说说成宗皇帝的皇后,贞慈静懿皇后,她是宏吉剌氏,名字叫失怜答里,是斡罗陈部族的人。 她侍奉成宗皇帝的时候,还是藩王时期,那时是元妃,生了一个儿子叫德寿太子。可惜的是,德寿太子在成宗皇帝登基之前就去世了。武宗皇帝在至大三年,追封了她,把她葬在了成宗皇帝的陵墓里。

成宗的皇后卜鲁罕,是伯牙吾氏人,驸马脱里忽思的女儿。元贞元年她被立为皇后,大德三年十月才正式受册封。那时候皇帝经常生病,皇后经常参与处理政事,但她比较信任丞相哈剌哈孙,处理事情果断,大家都说她能安抚百姓,使天下太平。大德八年正月,平阳发生地震,皇后召见平章政事薛问,问他:“这么大的灾难,是不是老百姓惹的祸啊?”薛问回答说:“这是上天示警,跟老百姓没关系。”皇后很认同他的说法。

京城曾经修建了天寿万宁寺,寺里供奉着一尊秘密佛像,样子很奇怪,有点不雅观。皇后去寺里看见了,觉得很不好,就用帕子蒙住了佛像的脸,然后下令把佛像毁掉。大臣们想给皇后上尊号,皇帝不同意,皇后也因此自己请求过,皇帝说:“我生病很久了,国家大事很多都没处理,要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干什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皇后掌权很久了,权力也比较专制。大德十年,她把皇帝的哥哥答剌麻八剌的元妃和她儿子爱育黎拔八达迁到怀州去住,而这位元妃的大儿子,怀宁王海山当时正在朔方带兵。第二年,皇帝驾崩了,没有儿子,皇后害怕皇帝的兄弟们会兴风作浪,于是把安西王阿难答召到京城,想立他为帝。丞相阿忽台等人想让皇后垂帘听政,但是哈剌哈孙已经偷偷告诉了爱育黎拔八达,爱育黎拔八达先下手为强,用计谋杀了阿忽台等人,控制了皇宫,迎接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武宗。武宗即位后杀了安西王,还诬陷皇后与安西王有私情,把皇后贬到东安州,不久就赐死了她。成宗还有个忽帖尼皇后,是乞儿吉思氏。

昭献元圣皇后,是宏吉剌氏,名叫答吉,是鲁王按陈孙浑都帖木儿的女儿。她是成宗同母兄答剌麻八剌的元妃,也是武宗和仁宗的母亲。元世祖刚开始把宫女郭氏赐给了答剌麻八剌,后来才娶了昭献皇后。大德九年,成宗身体不好,皇后和仁宗一起去了怀州居住。成宗去世后,仁宗从怀州把皇后接回京城,平定了内乱,拥立武宗即位。尊皇考为帝,尊皇后为皇太后。那年冬天,在隆福宫给皇太后举行册封仪式,颁发了册宝。

公元1330年三月,为了皇太后修建了兴圣宫。当年武宗皇帝戍守边疆的时候,皇太后曾经亲自去五台山祈祷。第二年正月,皇太后又去了五台山,做佛事,还下诏让高丽王璋也跟着去。四月,设立了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三年后,又把兴圣宫的鹰坊等户籍下的四千户人家,分拨到辽阳,设立万户府来管理他们。同年十月,皇太后率领皇太子、诸位王子和群臣朝拜,皇上给她上了尊号,叫做“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第二天,皇太后恭敬地向太庙致谢。武宗皇帝更是加倍恩宠,下令赦免天下。

仁宗皇帝即位后,又加给皇太后尊号,叫做“全德泰宁福庆皇太后”。英宗皇帝登基后,尊她为太皇太后,上尊号为“徽文崇祐太皇太后”。当天,她在太明殿接受朝贺。第二天,仪式结束后,她又去太庙告知此事。元朝历代皇后,荣宠显赫的,没有能和她相比的。皇太后住在东宫,为人比较仁慈节俭,宫里的宫女都教她们学习女工技艺。每次去上都,她都命令鹰坊的卫士提前出发,以免妨碍百姓耕作。

皇太后性格聪明能干,很有手腕。她辅佐了三朝皇帝,权力很大,威风凛凛。宫内,黑驴母等宦官专权跋扈,宫外,幸臣失列门、纽邻以及丞相铁木迭儿相互勾结,结党营私,甚至殴打辱骂平章政事张珪等人,朝纲大乱。仁宗皇帝担心触怒皇太后,所以没有深究。仁宗皇帝去世后,皇太后任命铁木迭儿再次担任右丞相,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中书平章政事萧拜住违抗皇太后的旨意,铁木迭儿便假传圣旨把他们杀了。失列门又奉皇太后的旨意更换朝中官员。英宗皇帝说:“这哪里是正常的罢免官员的时候啊!况且先帝的旧臣,不应该轻易动他们,等到我即位之后,再和宗室元老们商议,贤能的任用,奸邪的罢免就可以了。”这件事就这样作罢了。

一开始,因为武宗的长子世子英伟,而英宗比较软弱好控制,一些小人觉得拥立明宗对自己不利,所以大家一起拥戴英宗上位。英宗登基后,太后去祝贺,看到英宗一脸刚毅的样子,就退出来说:“我可不想养育这个孩子啊!” 结果太后因此忧愤成疾,至治二年九月去世。第二年,皇上为她上尊谥,并把她祔葬在顺宗庙里。

武宗的皇后,宣慈惠圣皇后,是宏吉剌氏,名叫真哥,是陈氏裔孙迸不剌的女儿。至大三年正月,她被册立为皇后,但是没有生育子女。到了仁宗皇庆二年,她被任命掌管后宫事务,官位是三品,负责长秋寺的管理。泰定四年,她去世了。八月,皇上为她上尊谥。到了惠宗元统二年,朝廷下诏要为武宗立庙后主。

丞相伯颜和众臣商议说:“先朝因为真哥皇后没有儿子,所以没有把她祔庙。现在应该祔庙的是明宗的母亲,还是文宗的母亲呢?” 惠宗是明宗的长子,伯颜心里有所倾向,但是其他的大臣们也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太常博士逯鲁曾就说:“真哥皇后早早就被册立为皇后,那么文宗和明宗的母亲都只是妾室。现在因为她没有儿子,就不给她立庙,反而把妾室的母亲尊为正室,这是作为臣子废黜先君的皇后,作为儿子追封先父的妾室,这在礼法上是说不通的。以前燕王慕容垂即位后,废黜了原来的皇后,尊封自己的生母,让她与先王一起享祭,结果成为千古笑柄,我们岂能重蹈覆辙呢!”

集贤学士陈颢一向看不惯逯鲁曾,就说:“唐太宗册封曹王明的母亲为皇后,那也是两位皇后啊,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逯鲁曾反驳道:“尧的母亲是帝喾的妃子,尧当了皇帝后,也没有听说尊封母亲为皇后,让她与帝喾一起祭祀。我们大元天子,难道不效法尧舜,反而效法唐太宗吗?” 唐太宗本来想立曹王明的母亲为皇后,但是魏徵劝谏阻止了,并没有册立。陈颢这是在胡乱辩解,他的话没有道理,大家都赞同逯鲁曾的意见。 于是,关于祔庙的礼仪最终确定下来,真哥皇后被追封为后,与武宗合葬。

话说元武宗,他还有个皇后叫速哥失里,是陈从孙哈儿只的女儿,可惜也没生下孩子。他还娶过完者歹皇后,她家底儿啥情况,史书上没记载。武宗有个很受宠的妃子叫洪氏,她是怎么进宫的,也没人知道。每逢七夕,武宗就在宫里台上搭个彩楼,洪妃就上楼撒下彩带,宫女们在下面抢着捡。中秋晚上,月亮又圆又亮,武宗就带着后宫的妃嫔们在太液池上泛舟游玩。他还弄了个水上女兵方阵,分成两队,左边叫“凤队”,右边叫“鹤队”,穿着华丽的衣服,打着漂亮的旗子,互相嬉戏冲撞,那场面可真是漂亮极了!有个叫骆妃的妃子,歌舞跳得特别好,她还给武宗表演了一曲《月照临》,一直玩到半夜才结束。这太液池在万岁山北边,以前叫琼花岛,是从金河引水,经过石龙口流进方池,水流在地下暗渠里,到山腰仁智殿后面,从石雕的蟠龙嘴里喷出来,再流进池子里。山前面有一座白石桥,长两百尺,一直通到池子中央的小岛上。东边是灵囿,养着好多珍禽异兽。至元四年,才改名叫太液池。皇上每年去上都,都要先在太液池这儿宴请百官。

武宗还有一个皇后,叫仁献章圣皇后,是乞烈氏,名叫寿童。她是世祖皇子安西王忙哥剌的女儿奴兀伦公主生的。她一开始是武宗的妃子,后来生下了明宗。天历二年,追封她为仁献章圣皇后,至正六年又改谥号为庄献嗣圣皇后。

武宗还有一个皇后,叫文献昭圣皇后,是唐兀氏,名字没记载,也是武宗的妃子,生下了文宗。天历二年,她也追封为皇后。

武宗还有一个皇后叫伯忽笃皇后,是怯烈氏。她十三岁的时候就侍奉武宗,那时候武宗还在当皇子呢。后来,她和昭献元圣皇后一起搬到怀州住。伯忽笃皇后为人聪明能干,做事谨慎小心,昭献皇后很喜欢她。英宗登基后,立太祖完颜氏的皇后斡尔朵为主皇后。至治三年,伯忽笃皇后搬到世祖迭只斡尔朵住。昭献皇后去世后,伯忽笃皇后拿出自己三千五百贯钱,建了顺圣寺祭祀昭献皇后,又建了崇源寺祭祀英宗。

话说仁宗皇帝的皇后,是宏吉剌氏,名字叫阿纳失失里。她生下了英宗皇帝。皇庆二年三月,她被立为皇后,皇上给她举行隆重的册封大典,还派官员到南郊和太庙祭告天地。为了提高皇后的地位,内院改名为中政院,级别是正二品。后来仁宗皇帝驾崩了,英宗皇帝即位后,追封她为“至孝”皇后,把她一起供奉到太庙,还写了祭文,里面写道:“至孝所以扬亲,易名所以表行。矧为天下母而养弗逮,履天子位而报则丰。”又说:“昊天不吊,景命靡常。” 字里行间充满了悲痛之情。对了,仁宗皇帝还有一个皇后叫答里麻失里,不过她是什么家族,史书上没记载了。

英宗皇帝的皇后,是乞烈氏,名叫速哥八剌。她是驸马昌王阿失的女儿,也是成宗皇帝的女儿、昌国大长公主益里海牙生的。至治元年二月,她被册封为皇后,可惜没有生下孩子。泰定四年六月,她去世了,英宗皇帝给她上了尊号。后来英宗皇帝在南坡发生了那场变故(指南坡之变),很多典礼都来不及举行。直到至元二年,她才和武宗、明宗的皇后一起被供奉到太庙。英宗皇帝还有两个皇后,一个是牙八忽都鲁皇后,一个是朵儿只班皇后。据说铁失的妹妹是英宗的第二任皇后,应该就是牙八忽都鲁皇后。后来铁失杀了英宗皇帝,自己也被处死了。御史许有壬当时说皇后还在宫里,请求皇上把她贬黜,但这位皇后最终怎么样了,史书上也没记载。

宣懿淑圣皇后,是宏吉剌氏,名字叫普颜怯里迷失。她是晋王甘剌麻的妃子,也是泰定帝的母亲。至元三年九月,泰定帝登基,十二月戊辰日,追尊她为皇太后。

泰定帝的皇后,也是宏吉剌氏,是陈孙斡留察儿 的女儿。泰定元年三月,她被册封为皇后。第二年,她父亲被封为威靖王。她当初侍奉泰定帝的时候还是藩王,生下了儿子阿速吉八,泰定元年,阿速吉八被立为太子。泰定帝去世后,太子即位,这位皇后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只知道文宗皇帝下令把她迁到东安州,具体去世时间也不清楚。

皇帝有七个皇后,分别是亦怜真八剌、忽剌、也速、撒答八剌、卜颜怯里迷失、失烈帖木儿和铁你。亦怜真八剌皇后是乞烈氏,是昌国大长公主益里海牙的女儿。在位第二年,她和皇帝一起在帝师那里受了佛戒。撒答八剌皇后是皇帝姐姐寿宁公主的女儿,第三年被迎进宫里,后来先去世了。其他的皇后,她们的家族情况都查不到了。到了文宗时期,太平王燕帖木儿曾经娶过一个皇帝的皇后做夫人,但是这个皇后的名字也找不到了。皇帝还有两位妃子,分别是必罕和速哥答里,她们都是宏吉剌氏,是兖王买住罕的女儿。天历初年,她们都被迁到了东安州。

明宗八不沙皇后是马真氏,是泰定帝的外甥女,也是寿宁公主的女儿。她侍奉明宗还是皇子的时候,生下了宁宗。天历二年八月,明宗突然去世了,文宗继位。燕铁木儿遵照皇后的遗命,把皇帝的玉玺交给了文宗。那一年,文宗在宁徽寺设立了掌管后宫事务的机构,还拨给皇后一万锭银子和两千匹布作为丧葬费用。皇后还下令让帝师带领僧侣们在大天源延圣寺为明宗举行了七天的佛事,又下令道士在玉虚、天宝、太乙、万寿四宫以及武当、龙虎二山举行祭祀活动。到了至顺元年,朝廷又下令给皇后送去二百匹布帛。四月,文宗的不答失里皇后和宦官密谋杀害八不沙皇后,不久后自己也死了,有人说是她把八不沙皇后推倒在地窖里,然后八不沙皇后才死的。后来,在至元二年,八不沙皇后被祔庙。

明朝明宗的皇后,是罕禄鲁氏家族的迈来迪。她是郡王阿儿厮兰的后代,爷爷叫阿里朮兀,爸爸叫帖木迭儿。明宗当周王的时候,北上经过他们家那边,帖木迭儿把女儿献给了明宗,生下了惠宗皇帝。后来文宗皇帝重新当上皇帝,心里忌讳这事儿,就说明宗皇帝的孩子不是他亲生的,把他们母子从高丽迁到了广西,还让奎章阁大学士虞集写了诏书,全国都知道了这事儿,史书上都有记载。直到元朝至元二年,才追封她为皇后,给她上了尊号。

明宗还有其他六个皇后,分别是按出罕、月鲁沙、不颜忽都、野苏、脱忽思和阿梯里,她们的家族信息现在已经查不到了。其中,脱忽思皇后曾经照顾过明宗的斡儿朵(可能是某种物品或称号,此处无法准确翻译),至顺二年,朝廷赏赐给她湘潭四万户作为汤沐邑(一种封赏制度),但是当时的公文里都称呼她为“娘子”,而不是皇后。惠宗当皇帝的时候,有个叫哈麻提的人负责管理宁徽寺,经常出入脱忽思皇后的宫中,结果被御史海寿弹劾了。宁徽寺是管理脱忽思皇后名下钱粮的机构。脱忽思皇后哭着向皇帝告状,皇帝就罢免了海史海寿的官职。

文宗皇帝的皇后,是宏吉剌氏家族的不答失里皇后,她是元顺宗的女儿、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生的。她爷爷叫帖木儿,她爸爸是驸马琱阿不剌,都封过鲁王。天历元年,她被册立为皇后,二年二月正式受封。她生了皇太子阿剌忒纳答剌,可惜早夭了;还生了燕帖古思和太平讷两个皇子。这位皇后非常信奉佛教,曾经捐赠五万两银子帮助修建大承天护圣寺,还赏赐了没收张珪家四百顷的田地。至顺三年八月,文宗皇帝去世了,丞相燕帖木儿想立燕帖古思为皇帝,但是皇后不同意。

文宗快不行了,临死前决定把皇位传给明宗的儿子。明宗的大儿子妥欢帖木儿当时被贬到静江,燕帖木儿跟皇后说:“阿婆您先暂且管着皇位,妥欢帖木儿在南方那个瘴气重的地方,生死未卜呢,我和宗室的各位王爷再慢慢商量吧。” 等到那年十月,才把明宗的二儿子懿璘质班留在京城,跟皇后说明情况,宣布遗诏,立他为皇帝,这就是宁宗。宁宗当时才七岁,皇后和他一起处理政事。十一月,宁宗尊封皇后为皇太后,住在兴圣宫,接受朝贺。 哎,可惜的是,这个月宁宗就死了,燕帖木儿又想立燕帖古思为帝。

皇后说:“皇帝的位置太重要了,我的儿子还太小,明宗的大儿子妥欢帖木儿在广西,现在十三岁了,把他迎过来当皇帝吧,咱们约定好,以后再把皇位传给燕帖古思,就像武则天和仁宗那样。” 燕帖木儿知道这事儿没法强求,就遵照皇太后的旨意,派人去广西静江迎接惠宗。

第二年六月,惠宗登基了,为了皇太后,他还专门设立了徽政院,配备了三百六十六个官员。两年后,惠宗尊皇太后为“赞天开圣仁寿徽懿昭宣皇太后”。到了至元二年冬天,又尊皇太后为“贞文慈祐储善衍庆福元太皇太后”,并且让她继续临朝听政,当家做主。 本来大家想尊她为太皇太后,结果参知政事许有壬出来反对,说这不合礼法,但没被采纳。当时南台御史太不花也上奏章,说皇太后的叔母不应该被尊称为太皇太后。皇后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后来冷静下来说:“风纪监察的官员能有这样的人,也算是能遵守祖宗法度了。” 然后赏赐了金银财宝表彰他的正直。

六年前的六月丙申日,皇帝下诏书说:以前我爷爷武宗把皇位传给我爸爸仁宗,当时就约定好,以后传位要传给儿子,而不是侄子。可是我奶奶太皇太后被坏人迷惑了,让我爸爸明宗去云南当藩王。后来英宗被杀害,正统的皇位传承被破坏了,我爸爸作为武宗的嫡子,逃到了北方边境。等到泰定帝去世后,宗室大臣们一起拥戴我爸爸,重新开始了大业。因为离得近,先请怀王暂时处理政务,后来考虑到天理人伦,不应该篡夺皇位,怀王就假装让位,把皇位传给我爸爸。我爸爸毫不怀疑,给了怀王太子之位,让他在东宫居住。没想到怀王却心怀鬼胎,来到行宫,和他的大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理董阿等人密谋造反,害得我爸爸含恨而死。

怀王重新当了皇帝后,想向天下解释,说:“唉,怎么才几天时间,宫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呢!”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一个不咬牙切齿的。他还私下计划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编造谎言,嫁祸给八不沙皇后,说我不是我爸爸明宗的儿子,把我赶到偏远的地方去。祖宗的大业,差点就断送了。怀王心里愧疚,就杀了也里牙灭口。等到怀王将死的时候,害怕上天震怒,才打算立我爸爸的继承人,希望能躲过天谴。

可是我的婶母不答失里,自己想称帝,贪图享乐,昏庸无能,放弃了我爸爸的继承人,却立我的弟弟懿璘质班为帝。结果不到一个月,弟弟就死了。诸王大臣们认为我贤明长大了,拥戴我登基。国家大事,我之前没有亲力亲为。多亏上天保佑,那些奸臣都被清除掉了。我想到治理国家必须从尽孝开始,做任何事都应该先把名分理清楚,我永远不会忘记养育我的恩情,也不能忘记杀害我父亲的仇恨。过去的罪过,罪无可赦,命令太常寺撤掉图帖睦尔在庙里的牌位。不答失里是我的婶母,她暗中勾结奸臣,不顾伦理,僭越称太皇太后,她挑拨骨肉,罪恶深重,根据大义,剥夺她的封号,把她发配到东安州。燕帖古思昔年纪还小,虽然情有可原,但道理上不能让他继续留在朝廷,但我永远不会重蹈覆辙,滥用残酷手段,把他放逐到高丽。当时那些奸臣月鲁不花、也里牙已经死了,而明理董阿则要处以极刑。

后来明理董阿被发配到东安州,不久就被赐死了。文宗固然有罪,但他却放弃自己的儿子而立哥哥的儿子,割舍亲情,遵守道义,并非是被迫的。可是他后来反复无常,导致母子都死了,追究起来,这报应也太残酷了。

宁宗皇帝娶了宏吉剌氏为皇后,这姑娘当时年纪可小了,是在至顺三年十月,宁宗登基后立的皇后。后来,至正二十八年她去世了,葬在了宁宗的庙里。

惠宗皇帝的皇后是纳失里皇后,她出身伯牙吾氏,是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女儿。惠宗在至顺四年六月登基,七月就立她为皇后,元统二年才正式册封。说起来,惠宗立她当皇后,可不是燕帖木儿的意思。不过后来惠宗还挺宠爱她的,这皇后呢,性子贪婪,喜欢弄虚作假,倒腾钱财。当时朝廷下令设立盐务局,官府自己卖盐,皇后也让宦官孛罗帖木儿弄了十万斤盐进宫,说是给中政院用的。惠宗还下令派了两艘大船,到南方去给皇后赚钱。

至元二年,皇后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左丞相唐其势,跟太师伯颜闹起了权力斗争,结果被指控谋反,杀了。皇后的弟弟塔剌海逃进宫里,躲在皇后身后。皇后还用衣服把他藏起来,结果还是被人拉出来斩了头,血都溅到皇后衣服上了。伯颜就上奏说:“这皇后竟然包庇谋反的兄弟,这成何体统!”于是就把皇后也抓了起来。皇后哭喊着求惠宗:“陛下救救我!”可惠宗怕伯颜,就说:“你兄弟谋反,我怎么救你?” 最后,皇后被赶出宫,伯颜后来还派人下毒,在开平民舍里毒死了她。

忽都皇后是宏吉剌氏,是元武宗宣慈惠圣皇后的侄女,毓德王孛罗帖木儿的女儿。元至元三年三月,她被册立为皇后,生下皇子真金,可惜真金两岁就夭折了。皇后为人性格稳重,生活节俭,从不嫉妒别人,她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法,对其他的妃嫔和太子都很好。当时,奇皇后受宠,住在兴圣宫西宫,皇帝常常去西宫,宫里的人有时会在皇后面前说些闲话,但皇后一点儿怨言都没有,脸上也看不出任何不高兴。

有一次,皇帝巡视上都,途中有一天晚上,皇帝想临幸皇后,就派内侍去通报。皇后不同意,说:“半夜三更的不是皇上该来往的时候。”内侍来回跑了三次,皇后始终没答应,皇帝因此更加敬重她。至正十四年,皇后的母亲去世,皇帝隆重办理丧事,赏赐了三百锭银子。皇后住在坤德殿,整天端坐在那里,从不随便走出宫门一步。至正二十五年八月,皇后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奇皇后看到皇后留下的衣服很破旧,就哈哈大笑说:“正宫皇后的衣服竟然穿成这样!”皇太子从太原回来,痛哭皇后,非常悲伤。

奇皇后是高丽人,家境很普通。按照惯例,高丽每年都要进贡侍妾,奇皇后最初是被徽政院使秃满迭儿送进宫当宫女的,负责给皇帝准备茶水。后来她得到了皇帝的宠幸,生下了爱猷识理达腊,后来这个孩子被立为皇太子。当时答纳失里皇后正得势,而且非常嫉妒,知道皇帝喜欢奇氏,就经常打骂她。后来答纳失里皇后被害死,皇帝想立奇氏为皇后,但丞相伯颜坚决反对。伯颜下台后,学士沙剌班希旨请求立奇氏为第二皇后,让她住在兴圣宫,并且把徽政院改名为资政院。

这个人呢,年轻的时候挺孤僻古怪的,总爱装模作样。没事儿就拿《女孝经》和史书来看,还专门研究历史上那些贤德的皇后,当作自己的榜样。别人进贡来的山珍海味,如果不是先敬奉祖庙,她绝对不会先动筷子。

有一年京城闹饥荒,她命令官员熬粥救济灾民,还拿出自己的金银财宝和粮食布匹,让宦官朴不花把那些饿死的尸体掩埋起来,据说有十多万人呢!她还让和尚们举行大型法会超度亡魂。太子长大后,皇帝下令修建端本堂,请儒臣教太子学习治国之道。皇帝和太子都信奉佛教,皇帝的老师就劝皇后说:“太子现在正学习佛法,很有悟性,您现在让他学习孔子的教诲,恐怕会毁了他的本性啊!”皇后说:“我虽然住在深宫里,对道德礼仪也不太懂,但我听说,古往今来治理天下,都得用孔子的学说,抛弃它就是邪门歪道。佛法虽然好,但不能用来治理天下,怎么能让太子不读书呢!”皇帝的老师被她驳得无话可说,只好退下了。

后来她当上了皇后,每到她生日的时候,百官都会进呈贺表。皇后就告诫左丞相沙蓝答里说:“从世祖皇帝以来,正宫皇后的生日,从来没有人进呈贺表。这几年虽然有,但不合乎礼制,都给我退回去!”她总是这样,特别喜欢拿礼法来压人。皇帝后来开始怠政,皇后和太子就偷偷商量着要让太子继承皇位。她让朴不花去暗示丞相太平,太平没理她。她又下诏把太平叫进宫,摆酒款待他,再次说明自己的意思,太平还是模棱两可地应付着。皇帝也察觉到了皇后的意图,很生气,把她冷落了。之后皇后就暗中掌握大权,赏罚都由她自己说了算。朴不花犯了错被弹劾,皇后就暗示御史大夫佛家奴为他辩护,佛家奴想再次弹劾他,皇后又唆使御史转奏,结果朴不花被贬到潮河去了。

皇后的家族奇氏,在高丽那边势力很大,骄横跋扈,高丽王伯颜帖木儿很生气,把他们都杀掉了。皇后就对太子说:“你都这么大了,不能为我报仇吗?”太子就请求皇帝废掉高丽王,立他弟弟塔思帖木儿——那个留在京师的——为王,还让奇氏家族的子孙三宝奴当太子,让将作同知崔帖木儿当丞相,派了一万兵马送他们去高丽。结果到了鸭绿江,被伏兵打败了,只有十七个骑兵逃了回来。

话说元朝的时候,中书平章政事孛罗帖木儿镇守大同,他和太子关系不好,皇帝也觉得他太嚣张跋扈,就派太尉扩廓帖木儿去收拾他。结果孛罗帖木儿造反了,带兵打进京城,还唆使监察御史武起宗跟皇帝说皇后干预朝政,应该搬出去住,但皇帝没同意。于是孛罗帖木儿就假传圣旨,把皇后关在诸色总管府,让他的手下姚伯颜不花看守。太子先逃到了太原,后来又逼着皇后回宫,抢了皇帝的印章,伪造圣旨把太子叫回来,又把皇后关回老地方。皇后为了脱身,没少送美女贿赂,关了整整一百天才被放出来。后来孛罗帖木儿被杀了,太子回京了,皇后又偷偷地让扩廓帖木儿带兵进京,想逼皇帝退位。扩廓帖木儿看穿了皇后的心思,快到京城的时候,就把军队散了,皇后的阴谋没成功。

正赶上伯颜皇后去世,中书省又因为太子的事,请求恢复皇后的尊号,建议让她兼任中政院的职务。皇帝一开始不同意,后来还是给了她册宝,把奇氏家族三代都封为王。这事发生在至正二十五年十二月。

早些时候,皇后还是第二皇后的时候,监察御史李泌就劝过皇帝说:“世祖皇帝曾经立下誓言,子孙后代不能和高丽女子一起祭祀祖宗。陛下继承了世祖的皇位,怎么能忘记世祖的遗言,却让高丽女子跟您一起住在宫里呢?现在灾难接二连三地发生,黄河决堤,地震不断,盗贼横行,都是阴盛阳微的征兆啊!请求陛下把皇后降为妃子,这样才能阴阳调和,灾难才能停止。” 皇帝没听,最后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元朝称西夏、高丽的时候,不直接用国名,而是用他们部族的名称,比如唐兀氏、肃良合氏。到这时候,才正式把皇后称为肃良合氏,并下诏天下。至正二十八年,明军攻破大都,皇帝带着后宫北逃。至正二十九年,皇帝去世了。

皇帝有很多宠妃,比较有名的有龙妃、程妃、张妃、戈妃、支妃、祁妃等等。还有个木纳失里皇后,被称为“三皇后”,是宏吉剌氏,住在隆福宫,至正三年去世了。龙妃特别贪财,皇帝赏赐给她的丝绸锦缎、珍宝奇玩,动辄就价值百万,她让宦官在左掖门内卖掉,买的人挤满了那里,所以那个地方就叫“绣市”了。

史官说啊,蒙古的兴起,是因为宣懿皇后。她一个寡妇,带着孤儿寡母,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就了大业,这在诗书典籍里,都找不到比她更厉害的了。可是到了元朝中期以后,情况就变了,昭献皇后淫乱放纵,听信宠臣的谗言,不立周王为继承人,导致祸乱延续几代,元朝的江山就这样败了。惠宗皇帝被那个坏皇后迷惑,对她宠爱无度,导致朝政混乱,虽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后宫,但引发战争的导火索,确实是由这个皇后引起的。唉,这简直就是汉朝的褒姒和阎姬的翻版啊!

元朝规定,皇女和诸王女儿都叫公主,但记载不全,我们把能查到的都放在《后妃传》的后面。

烈祖的女儿帖木伦,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孛秃。

太祖的女儿火臣别吉,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孛秃,是孛秃的继室。

太祖的女儿扯扯亦坚公主,嫁给了卫拉特部首领忽都哈别吉的儿子土拉而吉。

太祖的女儿阿剌海别吉,被封为赵国大长公主。她先嫁给了汪古部首领的长子不颜昔班,后来又改嫁给了不颜昔班的侄子镇国,最后又嫁给了赵王孛要合。太祖西征的时候,这位公主留在漠南,被称为“监国公主”。这位公主聪明能干,手下有几千个侍女,处理政务,军国大事,就连木华黎都要听她的吩咐。

太祖的女儿秃满伦,被封为郓国公主,嫁给了赤窟驸马。

太祖的女儿阿儿塔隆公主,嫁给了斡勒忽讷部长泰赤的儿子札费图儿薛禅塔出古列坚,也就是宣懿皇后的兄弟的儿子。到了定宗时期,阿儿塔隆公主因为犯了事被赐死了。

成吉思汗的女儿,被封为高昌公主,嫁给了畏兀儿都护巴而术阿儿忒的斤。(《拉施特史》里记载:成吉思汗的女儿布亦塞克,被许配给宏吉剌部长帖儿该阿蔑,但成吉思汗嫌她长得不好看,不愿意让她嫁过去,就把她杀了。)两本书的译音差别很大,所以不知道这是成吉思汗的哪个女儿。还有《拉施特史》里说:“千户布哈古而干娶了成吉思汗的女儿。”看来成吉思汗的女儿不止五个。

窝阔台的女儿唆儿哈罕,被封为鲁国公主,嫁给了纳合驸马。窝阔台的哥哥术赤的女儿大鲁罕公主,嫁给了斡亦剌惕部长忽都合子脱列勒赤。贵由(睿宗)的女儿也速不花,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斡陈驸马。贵由的另一个女儿薛木罕,被封为赵国公主,先嫁给了鄃王聂古,后来又嫁给了察忽驸马。成吉思汗的孙女薛只干,被封为鲁国公主,嫁给了纳陈驸马。成吉思汗的弟弟合赤温的儿子阿勒赤歹大王(的女儿),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札忽尔臣。

蒙哥(定宗)的女儿巴巴哈儿公主,嫁给了都护火赤哈儿的斤。蒙哥的另一个女儿叶里迷失,被封为赵国大长公主,嫁给了赵王君不花。忽必烈(宪宗)的女儿伯雅伦,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忽怜。忽必烈的另一个女儿失林公主,嫁给了宏吉剌部长术臣驸马。失林公主去世后,她的妹妹嫁给了术臣驸马,代替她做了继室,所以妹妹的名字和封号都没有记载下来。忽必烈孙子元世祖的女儿月烈,被封为赵国大长公主,嫁给了赵王爱不花。她之前被追封为皇姑齐国大长公主,后来又改了封号。元世祖的另一个女儿囊家真,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她先嫁给了斡罗陈做继室,后来改嫁给了纳陈的儿子帖木儿,之后又嫁给了帖木儿的弟弟蛮子台。元世祖的女儿兀鲁真,被封为昌国公主,嫁给了孛花驸马。

忽都鲁坚迷失公主是元世祖的女儿,嫁给了高丽国王王昛,被封为安平公主,后来追封为皇姑齐国大长公主。元贞二年,公主跟着王昛回元朝朝见,回高丽后,宫里芍药正开得热闹,宫人采了送给她,她却突然哭了起来,没几天就去世了。高丽世子王謜怀疑是王昛的妾室害死了她,这事儿《高丽传》里都写着呢。

元世祖的另一个女儿茶伦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驸马帖监干。太宗的儿子阔出太子有个女儿安秃,也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琐郎哈。太宗的孙女卜鲁罕被封为高昌公主,嫁给了高昌王纽林的斤。她死后,她的妹妹八卜叉公主做了继室。太宗的儿子阔端太子有个孙女朵而只思蛮,被封为高昌公主,嫁给了高昌王帖木儿补化。

宪宗的孙女卜兰奚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忽怜做继室。宪宗的曾孙女买的也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阿失做继室。世祖的孙女脱脱灰公主嫁给了驸马秃满答儿,后来晋封为荣寿大长公主。真金太子的女儿忽答迭迷失被封为赵国大长公主,嫁给了赵王阔里吉思。真金太子的另一个女儿南阿不剌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嫁给了蛮子台做继室。

安西王忙哥剌的女儿奴兀伦公主嫁给了锁郎哈做继室。安西王阿难答的女儿兀鲁真公主嫁给了纽林的斤做继室。成宗的女儿益里海涯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昌王阿失。成宗的女儿爱牙失里被封为赵国大长公主,嫁给了阔里吉思做继室。成宗的女儿普纳嫁给了鲁王桑哥不剌,被封为郓安大长公主,后来进封为皇姑鲁国大长公主。晋王甘麻剌的女儿卜答失里被封为蓟国大长公主,嫁给了高丽王王謜。晋王甘麻剌还有一个女儿,被封为寿宁大长公主。

晋王甘麻剌的女儿阿剌纳八剌,被封为赵国公主,嫁给了赵王注安。 这姑娘,嫁了个好人家。

答剌麻八麻太子的女儿祥哥剌吉,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嫁给了驸马寔阿不剌。 她丈夫去世后,她守节不改嫁,一直没再嫁人,这可是个烈女子啊!后来她女儿成了文宗皇帝的皇后。天历二年,皇帝下旨说:“朕觉得老百姓这样都应该表彰,更何况是皇室宗亲呢!让赵世延、虞集他们商量一下,给个封号吧!” 于是,她被追封为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这封号,听着就厉害!

营王也先帖木儿的女儿亦怜只班,被封为濮国大长公主,嫁给了沈王王焘。 这又是位公主,嫁得也都不错。

仁宗的女儿阔阔伦公主,嫁给了特薛禅的孙子脱罗本。 这名字听着就挺有异域风情的。

魏王阿不哥的女儿金童,被封为曹国大长公主,嫁给了王焘,当了他的继室。 这王焘,娶了好几个公主啊!

魏王阿不哥的另一个女儿宝塔失怜公主,被封为徽懿鲁国大长公主,嫁给了高丽王颛。 这公主,嫁到了高丽。

明宗的女儿不答昔你,被封为明慧贞懿大长公主。 这名字,有点长,记不住。

明宗的女儿月鲁公主,嫁给了嗣昌王沙蓝朵儿只。 这名字,更长,更记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