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浑察,这可是个厉害人物!他跟着太宗皇帝打金国,又跟着皇子阔出打南宋。攻下了枣阳,还打进了郢州。太宗十一年,他继承了他哥哥的爵位,驻扎在桓州西边一个叫阿儿查秃的地方。他管着燕京行省的蒙古和汉军,其他行省有什么事,都得先问问他行不行,他点头了才能往上报。他赏罚分明,谁也不敢违抗他。

有一次,太宗皇帝派人去他那儿视察,回来后跟皇帝说他那儿纪律严明,井井有条。皇帝就说:“这小子,真是木华黎的后代啊!” 木华黎可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这评价可高了。

速浑察威风凛凛,那些王爷和使者去见他,都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有人建议他应该对人宽容点,但他却说:“你们说得对,但是为政嘛,该宽的时候宽,该严的时候严,得看情况。现在中原刚刚归附,老百姓心里还不踏实,万一地方官吏松懈了,让那些不安分的人又闹起来,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延祐三年,朝廷追封他为宣忠同德翊运功臣,追封东平郡王,谥号忠宣,官职跟他的祖辈一样。后来又给他加封为鲁国王,谥号也改成了忠烈。他还有四个儿子:忽林池、乃燕、相威、撒蛮。 这四个名字,听着也挺有气势的。

唐宪宗觉得燕好学,名声很好,想让他继承他父亲的国王爵位。燕好学却说:“我哥哥忽林池应该继承。”宪宗说:“你哥哥身体弱,恐怕担当不起这个重任。况且你父亲也是由你继承爵位的。”忽林池也坚决推辞,他叩头谢恩,哭着苦苦推辞,实在推辞不掉,就说:“我不敢接受王爵。皇上既然没觉得我不成器,请让我代替我哥哥处理军国大事吧!” 最后,忽林池继承了国王爵位,处理政务事无巨细,都和燕好学商量。他们的决断精明准确,政务从不滞留。

元世祖在当皇子的时候,经常和燕好学讨论政事,燕好学引经据典,世祖很欣赏他,于是赐给他“薛禅”的称号。燕好学为人谨慎小心,经常告诫他的子侄们说:“先王经过无数次战斗才建立了这个藩国,我们子孙有什么功劳可以坐享其成呢?我总是担心自己承受不起这份福禄,愧对先王的基业,更何况是荒废享乐呢!你们都要引以为戒!”燕好学去世后,世祖非常悲痛。至元八年,追赠他中奉大夫、辽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鲁郡公。他有两个儿子:硕德和伯颜察儿。

硕德,中统初年从西台进入宫中侍卫,他回答皇帝的问题总是很合皇帝的心意。世祖对身边的人说:“硕德这么聪明能干,是燕好学的儿子啊!”于是让他负责典礼事务,凡是宗室和外戚之间难以决断的诉讼案件,都让他来审理,大家都服他公正。皇帝曾经问安童:“你家族里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安童回答说:“性情淳厚温和,聪明睿智,没有比硕德更合适的人了。”皇帝赞同他的说法。正赶上朝廷刚设立通政院,就让硕德担任嘉议大夫,同知院事。硕德奏报说辽东的韩拙、吉烈灭二部多次入侵,应该派近臣去劝说他们。皇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执政大臣建议派硕德去。皇帝召见硕德询问,硕德回答说:“先父跟随太祖皇帝平定天下,不畏惧万死,以身殉国。陛下不嫌弃我年轻愚笨,让我效犬马之劳,我愿意前往。”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御用马鞍和朝服,让他前往。

话说以前女真老地方有个叫万户府的地方,那地方缺水又缺粮,老百姓都饿肚子了,就上报朝廷请求救济。结果官府那边各种推诿,就是不给解决。后来这事儿传到了硕德大人耳朵里,硕德大人一查,发现是官府那些人贪污了赈灾的粮食,这才赶紧把粮食发下去,救活了不少人。

征东元帅府那条路,地势低洼,夏天只能坐船走,冬天则要用狗拉雪橇才能在冰面上通行。硕德大人亲自考察了那里的地形,修好了路,方便了大家出行。还有韩拙和吉烈这两个家伙,带着人占据了海岛,到处作乱。硕德大人就给各地的万户发了命令,让他们守住各个重要的关隘,然后派人去岛上劝降。结果那些跟着韩拙和吉烈造反的人,一听劝就都投降了,只杀了几个首领,其他人啥事都没有。皇帝听说后龙颜大悦,赏赐了硕德大人玉笠顶和连珠束带。

没过多久,西北那些王爷们又开始不安分了,起了反叛之心。皇帝就召见硕德大人说:“你虽然辛苦了,但除了你,朕还真找不到其他人能胜任这个差事。”硕德大人立马领命,赶赴西北。到了之后,硕德大人把太祖皇帝的圣旨和朝廷的政策都传达给了那些王爷们,那些王爷们都被感动了,纷纷感叹说:“这真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啊!”硕德大人回朝后,详细地汇报了西北的情况。皇帝对身边的官员们说:“你们以后要是出使,就应该向这个人学习!”又赏赐了硕德大人一件珍贵的貂皮衣。没多久,硕德大人就因病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推忠宣惠宁远功臣、岭北行省中书右丞”,追封为鲁郡公,谥号忠敏。他的儿子叫别里哥帖木儿。

别里哥帖木儿从小就没了父亲。他母亲是宏吉剌氏,用国书教导他。别里哥帖木儿非常孝顺,他母亲生病的时候,元成宗还派了御医去诊治。有人说割大腿上的肉可以治病,别里哥帖木儿一听,二话不说就割了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母亲的病也因此痊愈了。仁宗皇帝登基后,提拔别里哥帖木儿做了通政院佥事。皇帝曾经问他关于周文王父子和周朝兴盛的原因,别里哥帖木儿对答如流,皇帝非常高兴,赏了他一杯酒,夸奖他说:“你是蒙古人中的儒士啊!”延祐四年,别里哥帖木儿去世,年仅三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河南行省中书平章政事,追封为鲁国公。他的儿子叫朵尔直班。

老相威这个人啊,性格沉稳厚重,特别喜欢跟士大夫们交往,经常让他们在自己面前读书。要是听到忠臣良将的故事,他准会拍着桌子叫好!至元十一年,他跟着去打宋朝。从正阳攻下安丰,渡过长江一路打下来,在润州跟伯颜的军队会合,然后分三路一起进攻。相威带左路军,他纪律严明,江阴、华亭、澉浦、上海这些城池,一听说是他来了,都乖乖投降了。后来他又跟阿术一起攻打扬州。至元十三年,他进京朝见皇帝。当时海都那边有异心,皇帝就封相威为征西都元帅,让他去镇守西部边疆。

至元十四年,在扬州设立了行御史台,皇帝召他担任行台御史大夫。相威上奏说:“皇上您把我当成您的耳目,而我呢,就把监察御史和按察使当成我的耳目。要是这些人选不好,那我的耳目就先堵上了,下面老百姓的情况怎么才能传到您那儿呢?”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下令要仔细挑选监察御史和按察使。每次要任命官员的时候,相威都会把台里的同僚召集起来,一起讨论这个人合适不合适,要是大家意见不统一,他就直接把这个人给撤了。相威还上奏了十五条便民的措施,比如合并行省、裁减冗员、整顿军队、安置流民、录用旧官、禁止送礼等等。他还建议把浙江盐运司归到行省管辖,把大司农和营田司合并到宣慰司,理讼案件分南北两地处理,公田招佃户减轻租税,革除南宋旧官吏的弊端,这些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政务,而且都得到了实施。之前,行省平章阿理伯曾经说过:“犯了罪的人,请求跟台臣一起审问。”相威就奏请说:“行省自己断案,处理结果可能会偏颇,行台怎么才能纠正呢?应该先由行省审问完毕,然后再由行台进行复核才合适。”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浙江东部发生盗匪起义,宣慰使昔里伯的弟弟阿速和王权府等人,带兵抓捕平民百姓,相威就派御史商琥去调查处理,结果解救了数千人,然后奏请皇帝处罚昔里伯。不久之后,皇帝又命令相威审查阿里海牙、忽都帖木儿等人抓捕的三万两千多名丁壮,结果相威把他们全部释放了。

话说元朝十六年,相威大人进京朝见皇帝。正巧碰上河南行省左丞崔斌弹劾平章阿合马贪污受贿,行为不端。皇帝就派相威和枢密副使博罗去大都审问阿合马。阿合马装病不出席,博罗想打道回府,相威却严厉地说:“我是奉皇命而来,你敢抗旨吗?!” 于是硬是让人抬着阿合马去对质,一番质问,阿合马的罪行都被揭露了。结果呢,皇帝下旨赦免了阿合马,反而还表扬了相威,让他回行台去了。

后来,元军征讨日本失利,皇帝龙颜大怒,准备让阿塔海继续担任征东行省丞相,再次出兵。朝中大臣谁也不敢劝谏。这时,相威站了出来,他上奏说:“倭寇不向朝廷进贡,是可以征讨的,但不能操之过急。上次出兵,时间仓促,战舰又不好,吃了败仗。这次应该吸取教训,改变策略。现在最重要的是修造坚固的战舰,训练精兵强将,整顿军队,耀武扬威,让倭寇闻风丧胆,赶紧做好防御准备。等过几年,他们放松警惕了,我们再乘着东风,出其不意地进攻,就能一举拿下!” 皇帝听了他的话,消了气,也就没再出兵了。二十年的时候,相威因为生病请求进京朝见,他还翻译了《资治通鉴》,皇帝很赏识他,把这本书赐给了皇太子,还让他在经筵上给皇太子讲课。没过多久,相威被任命为江淮行省左丞相,结果在去蠡州的路上去世了,年仅四十四岁。他的儿子牙老瓦丁做了行台御史大夫,孙子脱欢做了集贤大学士。

撒蛮从小就得到世祖皇帝的宠爱,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有一次,他们一起坐船过江,世祖皇帝担心撒蛮会有危险,就把他绑在自己的御榻上。撒蛮十多岁的时候,就经常侍奉在世祖皇帝身边。世祖皇帝曾经告诫他说:“男女有别,这是古时候就有的规矩,更何况是在宫里呢!礼法不能废除,你应该遵守。” 后来,近臣孛罗奉命出差,办事拖拉,撒蛮把他抓了起来。世祖皇帝见孛罗很久没回来,就问清楚了原因,下令释放了孛罗。撒蛮说:“命令是陛下您下的,陛下您自己又违反了,以后怎么要求下面的臣子呢?” 世祖皇帝向他道歉,从此对撒蛮更加器重,准备委以重任。可惜的是,撒蛮年纪轻轻,十七岁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脱脱。

脱脱从小没了爹,他妈孛罗海拉扯他长大。长大点儿后,他进了宫里当侍卫,还受到了元世祖的亲自教导,世祖尤其告诫他别太爱喝酒。脱脱成年后,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

有一次跟着皇上出征乃颜,大军摆开阵势,旌旗遮天蔽日,场面壮观极了。还没开始打仗呢,探子来报说敌人打过来了,脱脱二话不说,立刻披挂上阵,带着几十个家丁就冲了上去,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皇上在山顶上看见了,赶紧派人把他叫回来,还夸奖他:“你小子可别这么冲动,这些贼寇很容易就能抓到的。”皇上一看,脱脱的刀都砍断了,马也中箭了。皇上感慨地说:“撒蛮(脱脱的父亲)要是活着就好了,可惜他早死了。脱脱年纪轻轻,朕一直把他当儿子一样抚养教导,还一直担心他成不了气候呢。现在看来,撒蛮也算是后继有人了!”皇上当场就把自己的佩刀和御马赏赐给了脱脱。

后来,脱脱又跟着皇孙铁穆耳去追剿乃颜的残余势力哈丹,结果马陷进了泥潭里,哈丹的军队又反扑过来了。这时,脱脱的弟弟阿剌瓦丁挺身而出,挥舞着武器杀退了敌人,脱脱这才得救。

皇上曾经嘱咐过脱脱要戒酒,但他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后来,宫里举行宴会的时候,脱脱就主动把酒杯和酒勺都收起来了,还吩咐家人别给他送酒。成宗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夸奖说:“札剌儿氏家族里像脱脱这样的人不多啊,真是个可用之才!”于是,皇上提升了脱脱的官职,让他当了资德大夫。

脱脱从侍卫长做起,后来当了上都留守,又回到朝廷担任通政院使、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大德三年,朝廷商议说江浙地区地广人多,必须派一个有威望的重臣前去镇守。于是,脱脱被晋升为荣禄大夫,并被任命为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临行前,皇上还特地派中书省官员在都城门口为他送行。脱脱到任后,立刻严肃地训诫手下,并向属下官员了解情况。当时,朱清和张瑄两人作恶多端,他们怕事情败露,就偷偷地送了脱脱五十两黄金和三袋珍珠,想贿赂他。脱脱勃然大怒,把他们派来的使者抓了起来,并将此事上报朝廷。成宗皇帝很高兴,又赏赐给他五十两黄金。十一年后,脱脱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四岁,留下一个儿子叫朵儿只。

朵儿只,一岁就成了孤儿。长大后,他特别孝顺母亲,也很喜欢读书。至治二年,他被任命为中奉大夫、集贤学士。那时候他还不到成年呢,很多资历很老的官员,比如郭贯、赵世延、邓文原这些老前辈都很器重他。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因为起兵响应上都的叛乱,被元文宗杀了。第二年,朝廷就下诏让朵儿只继承了国王的爵位。后来到了至元四年,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说国王的位子应该他继承,就到朝廷告状。丞相伯颜的老婆看上了朵儿只的一串大珠子,价值一万六千锭银子,朵儿只不肯给,很干脆地说:“王位是我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拿来跟人买卖!” 结果乃蛮台用贿赂的手段当上了国王,而朵儿只就被贬到辽阳行省当左丞相了。六年后,他又被调到河南行省。

之前河南发生过盗贼杀害行省官员的事,因为搞错了,抓了很多无辜的人,足足几百人呢。朵儿只到了河南后,知道这些人是冤枉的,想放了他们,但是平章政事纳麟是元朝的官员,坚持不肯,还弹劾朵儿只包庇罪犯。朵儿只听到这事儿后,根本没解释。到了至正四年,他又升迁到江浙行省当左丞相。汀州闹起了盗贼,朵儿只派兵去抓捕,他威望很高,几个月就把盗贼平定了,朝廷还赏了他九龙衣和上等美酒。两年后,江浙地区一片安宁。杭州的老百姓想给他修建生祠,就像以前那些丞相一样,朵儿只拒绝了,说:“我父亲以前是平章政事,我出生在这个地方,所以父老乡亲对我好,这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天下太平,我当了丞相,只知道认真遵守法度,不丢先人的脸就够了,为什么要弄那些虚名呢!”

七年后,他被召回朝廷,任命为御史大夫。秋天,又升任中书左丞相。冬天,又升任右丞相,负责修撰国史,太平当左丞相。郯王犯了罪,被抄家没收财产,朵儿只派属下官员去登记造册。第二天,属下官员来汇报工作,韩嘉讷当时是平章政事,不知道这是丞相的命令,脸色一变,大声呵斥属下说:“公事应该从下往上汇报,你怎么直接跟丞相汇报?”还让侍卫把属下赶了出去。朵儿只对此事根本没放在心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九年后,他辞去丞相的职务,又当回了国王,回辽阳去了。

公元1334年,皇上命令脱脱总兵南下征讨。中书参议龚伯璲建议,应该分别派遣诸位宗王和异姓王一起出兵。吴王朵儿赤重金贿赂龚伯璲,想免除出征的责任。但是朵儿只却说:“我们家世代为朝廷效力,国家有难,正是我们效忠报国的时刻,哪有时间跟小人勾结受贿呢!”于是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听从脱脱的指挥。脱脱派朵儿只去攻打六合,很快就攻克了。后来,皇上削夺了脱脱的爵位,罢免了他的兵权,朵儿只就率领自己的部队驻守扬州。公元1335年,朵儿只在军中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早年,朵儿只是集贤学士,跟随丞相拜住住在上都。南坡事变时,拜住被害,铁失、赤斤铁木儿等人还想杀掉朵儿只。朵儿只的侄子朵儿直班当时才八岁,跑到怯薛官失都儿那里求情,这才使得朵儿只免于一死。朵儿只为人处事,总是顾全大局,太平盛世的时候,他还兼管各种事务,很多人都依附他,但他却很淡泊名利,朝野上下都称赞他是一位贤相。他有两个儿子:朵儿帖木儿,翰林学士;俺木哥失里,继承了吴王的爵位。

朵儿直班,字惟中,他父亲是别理哥帖木儿。朵儿直班刚满周岁就成了孤儿,由他的从祖母抚养长大。拜住是他的舅舅,他向仁宗皇帝请求,皇帝下诏书保护朵儿直班的家。朵儿直班长大后,喜欢读书。十四岁的时候,他觐见文宗皇帝。当时皇帝将要前往上都,要查看御用衣物,并登记造册,但身边却没有会写汉字的人。朵儿直班拿起笔就写,文宗皇帝很高兴地说:“世臣之家竟然还能精通汉学,真是不容易啊!”于是任命他为尚衣奉御,不久又授予他工部郎中的官职。

元朝元统元年,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刚上任就提交了一份奏章,建议皇帝亲自祭祀宗庙,并且不要频繁地发布赦免令。他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时政建议。第一,他说:“太史说三月癸卯望日将发生月食,四月戊午朔日将发生日食。皇上应该振奋精神,整顿刑政,疏远奸邪小人,重用忠良之臣,或许可以避免这些灾变。”第二,建议皇帝亲自祭祀郊庙。第三,建议广泛选拔功臣旧臣的后代中品行端正的人,从小就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远离那些不正经的事和低俗的言论,这样圣德才能不断提升。第四,建议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百姓信服。第五,建议平息盗贼,救济饥民。

他还另外上了一份奏章,里面列举了九条建议。第一,他说:“现在贪污腐败之风日盛,刑罚也越来越不公正,没有功劳的人也想着捞取好处,有罪的人也千方百计地想逃避惩罚。这样下去,刑法会逐渐败坏,纪律也会越来越混乱,忠臣良将还有什么积极性,奸臣贼子又有什么好怕的呢?”第二,他说:“天下的钱财都来自百姓,百姓竭尽全力供养朝廷,但钱财还是不够用,这样就会导致怨气冲天,影响阴阳调和,从而引发水旱等灾害。应该特别指派中书省的两位官员督促户部详细制定减省开支的方案,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和赏赐。”第三,建议暂停宫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第四,建议精简冗员,减少官府机构。第五,建议平均分配公田。第六,建议铸造钱币。第七,建议撤销山东田赋总管府。第八,建议免除河南自实田的赋税。第九,建议禁止从海外购买姬妾。

大年初一,去皇宫大明殿朝贺皇帝。朵儿直班负责纠正百官班次,他直接跟皇帝说:“那些官员越过规定的班次,应该按照违反礼仪来处罚,以此来惩戒他们不守规矩的行为。” 之前,教坊司的官员排位在百官之后,御史大夫撒迪下令让他们排到正班里去。朵儿直班坚决不同意,撒迪就问他:“御史难道不执行我的命令吗?”朵儿直班回答说:“这事儿行不通,您还是向皇上重新汇报一下吧。” 后来,有个西域僧人在宫内做法事,喝醉了酒,还弄出火灾,朵儿直班就弹劾他违反戒律,还导致宫殿失火。撒迪下令免除僧人的罪责,朵儿直班还是不同意,这一天,撒迪竟然下了八道免罪令!

丞相伯颜和御史大夫唐其势,他们家的奴仆仗势欺人,祸害百姓。朵儿直班巡查到漷州的时候,把这些奴仆都抓起来治罪,老百姓可高兴坏了。 回来以后,唐其势气冲冲地说:“这御史已经很不给我面子了,现在又羞辱我的家人,我还怎么见人啊!”朵儿直班回答说:“我知道我在执行法律,他却不知道。” 唐其势的侄子马马沙是钦察亲军指挥使,作威作福,无法无天,朵儿直班就上奏弹劾了他。马马沙气急败坏,想让他的同伙刺杀朵儿直班,结果赶上唐其势被处死了,这事儿才算完。 后来,朵儿直班升任太府监,又改任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接着又升任承制学士,这些职位都兼任经筵官。 他又升任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朵儿直班年纪轻轻,不到二十岁,而且还是世家子弟,却凭借自己的学识侍奉在皇帝身边,当时的人都觉得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公元1341年,元朝皇帝取消了学士院,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还升了他的官职,让他当上了资善大夫。 经筵也归翰林学士管了,皇帝还让他负责经筵的日常事务,相当于经筵的秘书长。当时,著名学者阿鲁温(文中“巎々”指阿鲁温)担任翰林学士,在皇帝面前讲解经义,他就负责翻译和解释,把阿鲁温的意思表达得非常透彻,经常能给皇帝一些启发,这些宫廷内部的机密当然不会对外公开。没多久,他又被调到宗正府当了一个叫做“也可札鲁火赤”的官,负责审理案件,他断案很公正,依据律法,处理事情也很妥当。有和他一起做官的年长的同事感叹说:“我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四十年,看你处理事情,简直就像神仙一样!” 有一次,一位宗室王爷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他和同事们极力向朝廷请求严惩凶手,但当时权臣阻挠,他因此被贬到淮东做肃政廉访使。

后来他又升迁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还没等他上任,又升任江西行省左丞。 因为生病,他没去江西赴任,后来又重新被任命为资政院使。 公元1345年,他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同时负责经筵事务,还主管宣文阁。 当时朝廷要编纂《至正条格》,他认为:“这本书里收录了历代祖宗的诏令和法令,怎么能只用现在的年号来命名呢?而且,律法条例只是其中一部分,怎么能把它当作书名呢?” 当时的宰相没采纳他的意见,只让他负责编纂诏令部分。 曾经有个善于演奏音乐的人得到皇帝的宠幸,皇帝要任命他为崇文监丞,但他推荐了另外一个人。皇帝生气地说:“选官的权力都归中书省了吗?” 他立刻跪下说:“用一个靠音乐得到宠幸的人来担任清廉的官职,我担心后世会议论陛下。现在我推荐了其他人,这是我的罪过,跟中书省无关。”皇帝很高兴,把他升为右丞,不久又升任御史中丞。

监察御史弹劾别儿怯不花,奏章递交上去后,御史大夫懿怜真班被贬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他说:“要是这样,那朝廷的纲纪还怎么维持?” 于是他又上奏章弹劾,要求留下懿怜真班,但是皇帝没同意。 其他的御史都上交官印辞职,皇帝劝他说:“你不要辞职。” 他回答说:“朝廷的纲纪败坏了,我怎么能独自留下呢?” 皇帝为此流下了眼泪,他便闭门谢罪,在家中等待处罚。

寻出当上了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官阶升到了荣禄大夫。他到任后,就了解百姓的疾苦,发现粮食、肉类、柴火等等,都是乡下老百姓背进城里卖的,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厮、官府的差役却争着抢着买,只给一半的价钱。而且当地有个坏习惯,用柳条编成各种大小不一的斗来量东西,那些奸商就利用这个坑人,老百姓都很苦恼。寻出马上命令有关部门严厉查处,统一了计量单位,各种东西都集中起来卖,价格自然就稳定了。他还特别照顾孤儿寡妇,调整货币政策,整顿吏治,清除冗员,认真核查账目,兴利除弊,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

后来,他被召回朝廷,担任太常礼仪院使,不久升任中政使,又升任资正使。正赶上河南发生盗匪起义,皇上很担忧。十一年的时候,寻出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官阶升为光禄大夫。他首先上奏说:“治理国家,纲常伦理最重要。前西台御史张桓伏节死节不屈,没有被敌人玷污,应该首先表彰他,以此激励后人。”他又说:“应该坚守荆襄、湖广地区,以绝后患。”他还多次指出,祖宗用兵,并不只是为了杀戮,现在起义的只是几个人,却把所有中原百姓都当成叛逆,这怎么能服众呢?他的话多多少少跟丞相脱脱的想法相左。当时脱脱很信任左司郎中汝中柏和员外郎伯帖木儿,这两个人仗着权势胡作非为,而朵尔直班却敢于在朝堂上直言不讳,从不阿谀奉承。

那一年,寻出被外放到了陕西行台,担任御史大夫。行省和行台一向互相看不顺眼,很少见面商量事情。朵尔直班说:“事情这么多,怎么能按老规矩办呢?”于是他和行省平章朵朵约定,每五天见面一次商议政务。不久,他奉命和朵朵一起讨伐叛贼,他督促军队收复了商州。他修筑了奉元城,招募百姓当兵,拿出库房里的银子铸成大钱,射箭射中目标的就赏钱,所以人人奋勇争先。金州、商州的义军用兽皮做箭筒,形状像葫芦,被称为“毛葫芦军”,他们的战功被上报朝廷,皇上还下旨嘉奖他们。从兴元、凤翔到奉元,路途遥远,寻出就在义谷开设了七个驿站,方便了百姓通行。

十二年前,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在河南打了败仗。西台御史蒙古鲁海牙、范文还有十个人一起弹劾他。当时朵尔直班正要签署文件,他笑着跟手下说:“我很快就要升任平章湖广了!”没多久,任命就下来了,果然如此。也先帖木儿是脱脱的弟弟,奏章一上交,脱脱就生气了,所以把朵尔直班贬官了,那十二个御史也都受到了处罚。

那会儿,湖广行省的权力掌握在澧州,因为江淮地区道路不通,朵尔直班就走小路,绕道重庆,才到达澧州。到了之后,人心才安定下来。汝中柏和伯帖木儿跟脱脱说:“不杀了朵尔直班,丞相您永远不得安宁!”于是脱脱就命令朵尔直班负责供应军队粮食。右丞伯颜不花奉承脱脱的意思,多次羞辱朵尔直班,但朵尔直班始终没有动摇。等到军队收复武昌,到达蕲州、黄州的时候,伯颜不花想诬陷朵尔直班运输粮食延误。达剌罕的军队统帅王不花义愤填膺地说:“平章大人自己住处简陋,吃穿都很简单,为我们供应军粮。现在各种物资都及时供应,他还想诬陷他,真是没有人性!”伯颜不花这才没敢再说什么。朵尔直班本来就有风湿病,没过多久,就在黄州兰溪驿去世了,享年四十岁。

朵尔直班曾经在经筵上,阐述大义,引用前人的遗言,按照类别整理成书,一共四卷。分别是《学本》、《君道》、《臣职》、《国政》。《学本》里讲明道、厚伦、制行、稽古、游艺五方面;《君道》里讲敬天、爱民、知人、纳谏、治内五方面;《臣职》里讲宰辅、台察、守令、将帅、执御五方面;《国政》里讲兴学、训农、理财、审刑、议兵五方面。皇帝看了很高兴,赐名《治原通训》,收藏在宣文阁。他有两个儿子:铁固思帖木儿和笃坚帖木儿。

乃蛮台是阿里乞失的孙子,忽速忽尔的儿子。阿里乞失死后被追封为莒王,谥号忠惠;忽速忽尔继承了国王的位子,死后被追封为冀王,他的儿子朵罗台继位。元文宗天历元年,燕铁木儿在元大都拥立文宗,朵罗台奉上都的命令去讨伐他。结果在古北口打败仗,后来被文宗杀害了。天历二年,朵儿只继承了国王的位子。乃蛮台是朵罗台的弟弟。

元仁宗大德五年,乃蛮台奉命征讨海都和笃哇,因为立了功,朝廷赏赐给他貂皮大衣和白银,还任命他为宣徽院使,官阶升到荣禄大夫。延祐七年,他被任命为岭北行省右丞。以前规定要征集老百姓的粮食供应边军,那一年征集了三十万石,但是负责这件事的官员中饱私囊,把数量减少到十万石,老百姓进退两难。乃蛮台向朝廷请求,把所有征集的粮食都收下来,作为明年的粮食,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至治二年,乃蛮台被调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还被赐予金虎符。甘肃每年从兰州买粮食,多达两万石,而从宁夏到甘州要一千多里,从甘州到亦集乃路还要一千多里,但宁夏到亦集乃只有千里。乃蛮台下令运输粮食的人直接从宁夏运到亦集乃,每年节省了六十万贯钱。天历二年,他升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关中地区大饥荒,朝廷号召老百姓捐献粮食,赏赐官职,各地富裕人家响应号召捐献粮食,粮食堆积在关口。一开始,河南闹饥荒,向陕西请求购买粮食,但陕西老百姓阻止他们买粮。这时,关口的官员是河南人,他们怀恨在心,扣留粮食不让运到河南。乃蛮台责罚了这些关口官员,把粮食放行。

虽然粮食很多,但穷人没钱买。乃蛮台拿出官库里没被毁坏的旧钱币,共计五百多万贯,盖上官印,让老百姓买粮食,等朝廷发放赈灾钱后,再按数目换回。老百姓因此得以渡过难关。后来,他被任命为西行台御史大夫,朝廷赏赐给他金银财宝和珍贵的衣物。他奉命把太宗皇帝以前铸造的皇兄的玉玺送给察合台后王燕只哥,乃蛮台为人素来严肃认真,到了燕只哥的地界,他更加恭敬有礼。

公元1330年,他升任上都留守,还被授予元朝的虎符,担任虎贲亲军都指挥使,之后又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岭北行枢密院事,被封为宣宁郡王,还赐予金印。没多久,他就出镇北方边疆了。

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军队里的万户、千户、百户这些军官,金银符还没配齐,就只用加个枪缨来表示他们的级别和威风。到了他当官的时候,乃蛮台就向朝廷请求,让所有军官都佩带符节。后来,在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朝廷下诏书,让他继承国王的爵位,还赏赐给他珠络半臂,以及来自海东的名贵猎鹰和西域的珍奇文豹。六年后,他被任命为岭北行省左丞相,依然保留国王的爵位和行枢密院事的职务。

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他升任辽阳行省左丞相,因为年纪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就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下令拨给他四百石麦子、二百匹马、五百头羊,用来接济他手下那些贫困的士兵。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摅忠宣惠绥远辅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追封他为鲁王,谥号忠穆。乃蛮台身高七尺,为人聪明果断,箭术精湛,百发百中,他一生为官也颇有政绩。只是他曾经用贿赂的方式从伯颜手里夺取了朵儿只国王位,这一点在当时受到了不少非议。他有两个儿子:长子野仙溥化,进入宿卫,掌管速古儿赤(一种官职),被特授予朝列大夫、给事中的官职,后来又升任监察御史、河西廉访副使、淮西宣慰副使,一路升迁,最终做到中书参知政事,之后又拜为御史中丞,最后改任中书右丞;次子叫晃忽而不花。

带孙是木华黎的弟弟。孔温窟洼有五个儿子,老大老二的名字失传了;第三个儿子就是木华黎;第四个儿子叫不合,因为立下佐命之功,被封为千户;第五个儿子就是带孙,被封为东阿郡王。带孙死后,他的长子秃马台继承了他的爵位。秃马台死后,他的弟弟荼合台继承了他的爵位。秃马台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札尔忽,一个叫忽图鲁。

忽图鲁跟着宪宗皇帝去打蜀地,攻下了嘉定府的很多城池,那些城池都投降了。皇帝赏了他金符,后来又让他统领蒙古五部军队,一共一万人马。到了至元五年,他被召回朝廷。

札尔忽担任征南万户,跟着丞相伯颜去打宋朝,结果战死了。伯颜就推荐忽图鲁接替他当万户,那时候扬州还没完全平定,所以忽图鲁就驻守在扬州。至元十五年,忽图鲁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同时兼任扬州路的达鲁花赤。他降服了浙东的贼寇杨震龙,后来又监管真定、河南两路万户府。他侄子舒温直长大了,忽图鲁就把自己的爵位让给了他。江南行台推荐忽图鲁为人正直有义气,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

元贞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八番蛮族叛乱了,朝廷任命忽图鲁为宣慰使都元帅,后来又升为镇国上将军。他建议设立宣抚司来招降那些蛮族。戈布喇台、乞即、落东等蛮族依仗险要地势不服从朝廷管辖,忽图鲁就带兵去讨伐他们,结果三千户蛮族部落投降了。没过多久,连思娄、浴暮、梅求那等蛮族也都投降了。第二年,八番蛮族的首领罗陈、罗何、罗廉率领五千户部落来投降,忽图鲁把他们带到朝廷去朝见皇帝。成宗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金线织成的衣服。大德五年,忽图鲁升任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都元帅,他剿灭了叛乱的首领易奚晚、高仙道等人,然后深入到左右江的溪谷和山洞里。第二年,地州首领罗光殿、天州首领罗仲宪都率领他们的部落投降,一共三万四千户。大德七年,忽图鲁调任浙东道,他的政绩宽松简便,百姓都很爱戴他。

大德八年,忽图鲁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家奔丧。大德十年,忽图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的儿子有几个:一个叫佛宝,担任宁国路总管;一个叫按坛不花;一个叫安僧,先后担任八番、淮东、福建三道宣慰使,后来告老还乡侍奉母亲,天历年间又重新被任命为淮东宣慰使;还有一个叫博罗,官至兵部尚书。

塔塔儿台,是孙郡王的子孙。他爹叫忙哥,跟着宪宗皇帝去攻打四川的合州。宪宗皇帝死了以后,塔塔儿台护送灵柩回北方。正赶上阿里不哥篡位当皇帝,阿里不哥想留住塔塔儿台不让他走,塔塔儿台趁机逃跑了。追兵抓住他带回北方,要杀了他,这时候亲王阿速歹和玉龙答失站出来说:“塔塔儿台是太师国王的亲戚,不能杀!” 所以塔塔儿台就免死了。元世祖至元元年,塔塔儿台跟着阿速歹去朝见皇帝,被授予怀远大将军的官职,还配带金虎符,世袭东平达鲁花赤的职位,朝廷还派了四十个宿卫兵护送他上任,一路提供食宿。他当官很稳重,不扰民,郓州的老百姓都很安心。后来塔塔儿台去世了,享年四十二岁。

他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叫只必。至元十四年,只必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官做到少中大夫。他曾经拿出家里收藏的两千多本书,放到东平的庙学里,让学生们在那里学习。后来他又升官,做到嘉议大夫、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之后又调到浙西任职。元成宗大德八年,只必进京朝见皇帝。第二年春天,只必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只必死后,他的弟弟秃不申继承了东平达鲁花赤的职位。秃不申很了解百姓的疾苦,遇到灾荒年景,他就向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朝廷因为他政绩突出,就把他升为太中大夫,当地老百姓还刻石立碑来纪念他的功德。秃不申去世时,也享年五十一岁。他的五个儿子,不老赤、塔实脱因、阿鲁灰、完者不花、留住马,都依次继承了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