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开头就列了一堆人名,看得我眼花缭乱! 玉昔帖木儿、阿鲁图、纽的该……都是博尔朮的别名;布而古儿、月赤察儿……这些都是博尔忽的别名;察剌、脱帖穆儿……又是赤老温的别名。 总之,记不住也没关系,咱们接着往下看故事。
博尔朮,他是阿鲁剌特氏的,跟成吉思汗(太祖)一样,都是海都的后代。海都呢,有三个儿子:老大叫伯升忽儿多黑申,是成吉思汗的六世祖;老二叫察剌孩领忽,是泰亦赤兀部的祖先;老三叫抄直斡儿帖该,他生了六个儿子,其中第三个儿子就是阿鲁剌特,后来他的子孙就以阿鲁剌特为姓氏了,所以博尔朮是阿鲁剌特氏。他爹叫纳忽,在当地可是个有钱的主儿,大家都叫他纳忽伯颜。
话说成吉思汗年轻的时候,要儿斤部的人偷了他八匹漂亮的白色騸马。成吉思汗自己追了上去。在路上,他看到一群马里有个少年在牵马,就问他知不知道偷马贼的去向。那少年说:“今早天还没亮的时候,有人骑着八匹马从这儿过,毛色跟您说的完全一样。”然后,少年就把自己的一匹好马给了成吉思汗,自己骑了一匹马跟成吉思汗一起追。少年对成吉思汗说:“我爹是纳忽伯颜,我叫博尔朮。”他们追到偷马贼家,把马夺了回来。偷马贼追上来了,一个人拿着马竿在前面带头,博尔朮说:“把弓箭给我,我来帮你把他们打退!”成吉思汗说:“我怕连累你,我自己来吧。”于是成吉思汗弯弓搭箭射向盗贼,盗贼拿着马竿站着抵抗,双方僵持到天黑,盗贼们害怕了,不敢上前,最后成吉思汗夺回了马。当时博尔朮才十三岁,成吉思汗想分些马给他,博尔朮坚决不要。到了博尔朮家,博尔朮杀了羊款待成吉思汗,把羊肉装在皮囊里,送给成吉思汗当干粮。成吉思汗回去后,派人去邀请博尔朮,博尔朮没告诉他爹就跟着成吉思汗走了,从此就留在成吉思汗身边做事了。
成吉思汗称汗之后,任命博尔术统领所有怯薛(蒙古武士),还让他弟弟斡歌连扯儿必负责宿卫。那时候各部落还没完全平定,博尔术每晚值夜,成吉思汗才能睡个安稳觉。有时候他们俩讨论事情,能一直聊到天亮,君臣关系非常密切。
后来,王罕的儿子桑昆,这个乃蛮族的骁勇将领,被可克薛兀撒卜剌黑打败了,所有辎重都丢了。王罕向成吉思汗求救,说:“请您派四位优秀的将领来支援我。”成吉思汗就派了博尔术和木华黎等人去帮忙。博尔术向成吉思汗要了一匹好马,叫赤乞布拉。成吉思汗告诫他:“这马不能用鞭子抽打,想要它快跑,就用鞭子轻轻拂一下它的鬃毛就行了。”到了战场,桑昆已经被乃蛮将领打败了,连马都丢了。博尔术把自己的马给了桑昆,自己骑上赤乞布拉,结果用鞭子抽它,马却跑不快。突然想起成吉思汗的话,他横着鞭子拂了一下马鬃,赤乞布拉立刻像闪电一样飞奔起来,他们大败乃蛮军,夺回了王罕失去的一切。王罕非常高兴,又邀请博尔术去他那里。当时博尔术正在宿卫军营,他把弓箭交给别人,自己去拜见王罕。王罕送给他一件衣服和十个金樽,博尔术收下了。回去后,他向成吉思汗自请处罚,说自己擅离了宿卫的岗位。成吉思汗却准许他收下王罕的礼物,还夸奖他办事谨慎认真。
壬戌年,成吉思汗征讨塔塔儿,在答兰捏木儿格思作战,他下令士兵寸步不退。博尔术把马缰绳绑在腰间,跪在地上拉弓射箭,位置始终没有移动过,成吉思汗称赞他的胆量和勇气。有一次,成吉思汗被流矢射中落马,博尔术扶起他,换了好几匹马轮流驮着成吉思汗前进。晚上他们睡在沼泽里,遇到大雪,博尔术和木华黎用毡子和皮袍盖住成吉思汗,烧石头给他捂伤口,整夜都站着没动。还有一次打仗失利,他和大军走散了,只有博尔术和博尔忽跟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饿了,博尔术用带钩钓到一条大鱼,煮熟了给他吃。成吉思汗叹了口气说:“将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话说,成吉思汗跟王罕在合剌合勒只惕沙陀打了一仗。第二天,他清点将士,发现二弟拖雷、博尔术和博尔忽三个都不见了。又过了一天,博尔术才回来。成吉思汗高兴地说:“博尔术没事儿,真是老天保佑我啊!”博尔术说:“刚才那仗,我的马中箭了,我抢了敌人的马才逃过一劫。”没多久,博尔忽和拖雷也回来了。博尔术又说:“半路上看到敌人的尘土飞扬,他们好像朝卯危温都儿前忽剌安不鲁合惕方向跑了。”于是,成吉思汗就带着大家把营地搬到了答兰捏木儿格思。
成吉思汗当了皇帝后,大封功臣,封博尔术为右翼万户,管辖的土地西边一直到阿尔泰山,他和木华黎都是元勋,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当初,成吉思汗的叔叔答阿儿台投降了王罕,后来成吉思汗想杀了他,是博尔术极力劝说,才饶了他一命。成吉思汗的儿子察合台被分封到西域,成吉思汗还特意让他向博尔术学习。博尔术教导察合台说:遇到险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安营扎寨,不要随便找个地方就停下来。成吉思汗听说后,对察合台说:“我教你的,也和博尔术说的差不多。”博尔术因为是老臣,一直跟在成吉思汗身边,没单独带兵打仗,所以没有独立的军功,但是每次成吉思汗亲征,他都跟着,成吉思汗非常信任他。博尔术死后,成吉思汗非常伤心。
博尔术的儿子孛蛮台,被窝阔台皇帝赐予广平路一万七千三百户的食邑,还跟着宪宗打过蜀地。元大德五年,追封博尔术为“推忠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广平王,谥号武忠;孛蛮台被追封为“推诚宣力保顺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广平王”,谥号忠定。孛蛮台的儿子叫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年轻的时候就继承了万户的爵位,他胸怀宽广,能力超群,前途不可限量。元世祖听说他很优秀,就派人把他召进宫里。皇帝还脱下自己穿的貂皮衣服赏赐给他,并且赐给他“月吕鲁那颜”的称号,意思是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官员。当时国家很重视内务府的官员选拔,所以特意让玉昔帖木儿负责内务府的工作,经常在宫里侍奉皇帝用餐。有一次玉昔帖木儿在宫中侍宴,敬酒的时候,皇上还下令让所有的妃子都向他回礼,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元至元十年,玉昔帖木儿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江南平定之后,因为他的功劳,皇帝又赏赐给他全州清湘县的土地作为封地。那时候阿合马当权,他把全国各地的官署合并简化,效仿金朝的制度,把各道的提刑按察司并入转运司。监察御史姚天福就对玉昔帖木儿说:“设立按察司是为了广泛收集信息,以防万一,这是深谋远虑的举措,不仅仅是为了约束地方官吏,不应该取消啊!”玉昔帖木儿听了之后非常吃惊,说:“如果不是您提醒我,我差点就犯了大错了!”当天晚上,他就跑到世祖的寝宫里把这件事禀报了皇上。世祖皇帝恍然大悟,马上就下令恢复了各道的提刑按察司。到了至元二十二年,中书省的官员建议让玉昔帖木儿担任左丞相,让御史中丞撒里蛮担任御史大夫。世祖皇帝说:“这件事我得好好考虑考虑。”其实皇帝觉得,像御史大夫这样掌握风纪的关键职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才让玉昔帖木儿担任御史大夫将近二十年,一直没让他当丞相。
至元二十四年,乃颜造反,世祖皇帝亲自带兵去征讨,把军队分成两路,一路蒙古兵由玉昔帖木儿统领,一路汉兵由李庭统领。两军在辽河交战,蒙古骑兵分成三十个营,中间穿插着汉军的步兵,进退都和骑兵配合默契,看到敌人就下马步行冲锋陷阵。从早上打到中午,就把乃颜的军队打得大败,还活捉了乃颜。皇上赏赐给他一百峰骆驼作为奖赏,玉昔帖木儿谢恩说:“这是皇上英明神武,才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我没有什么功劳。”皇帝回上都之后,又命令皇孙帖木儿和玉昔帖木儿去剿灭乃颜的残余势力,他们抓住了乃颜的部下金家奴,献给了皇帝,并在军前处死了几十个同伙。
话说二十五年的时候,哈丹秃鲁干这小子又造反了。皇上就派玉昔帖木儿和李庭他们带兵去打,结果在也烈河把哈丹秃鲁干的军队打得稀里哗啦的。哈丹秃鲁干逃跑了,当时已经是冬天了,他还放狠话,说明年再来进攻。玉昔帖木儿可没给他这个机会,直接抄近路,马不停蹄地追了过去。他一路追到了黑龙江,直接端了哈丹秃鲁干的老巢,杀敌无数,把哈丹秃鲁干逼得逃到了高丽。皇上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赏了他一条镶嵌着七种宝玉的腰带,还给他升官,加封他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之后,皇上把他调到杭爱山驻守,负责北方边防。
到了二十九年,皇上又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参与处理军国大事,还让他担任枢密院事,甚至允许他乘坐步辇进入皇宫。那时候他的地位和声望,那可是朝中大臣里最高的,没人能比得上他。
三十年,成宗皇帝亲征北边,还让玉昔帖木儿辅佐他。玉昔帖木儿提议把皇太子的玉玺授予成宗,皇上也同意了。三十一年,世祖皇帝驾崩了,成宗皇帝赶到上都奔丧,其他的王爷们也都来了。玉昔帖木儿找到晋王甘麻剌,跟他说:“世祖皇帝驾崩都三个多月了,皇位不能一直空着啊。皇太子的玉玺已经给了皇孙,您是宗室里的长辈,为什么还不说话呢?”甘麻剌说:“皇帝登基了,我愿意向他效忠。”于是,其他的宗王大臣们一起劝成宗皇帝登基。玉昔帖木儿说:“大事已经办成了,我死而无憾了!”
成宗皇帝登基后,又给玉昔帖木儿升官,封他为太师,还赏赐了他上好的玉带和珍贵的衣服,让他回北庭镇守边疆。元贞元年冬天,玉昔帖木儿入朝,皇上和皇太后还像家人一样设宴款待了他,还赏赐了他夫人秃忽鲁质孙服和其他珍贵的宝物。可惜的是,他同年十一月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大德五年,朝廷追封他为宣忠同德弼亮功臣,仍然保留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御史大夫的官职,追封他为广平王,谥号贞宪。
三个儿子,老大叫木剌忽,继承了万户的爵位;老二叫脱怜;老三叫土土哈,继承了广平王的爵位。延祐六年,土土哈从中丞升任御史大夫,仁宗皇帝告诉他:“御史大夫的责任非常重大,因为你是功臣之后裔,所以我特别任命你担任这个官职。你应该记住你祖辈的忠诚勤劳,并以古代的名臣为榜样。”
延祐七年五月,英宗皇帝即位,有人告发土土哈图谋废立皇帝,结果被处死,家产也被抄没。六月,收回土土哈的广平王印信,诏令木剌忽继承王位。天历二年,因为木剌忽投靠了上都,他的广平王印信被毁掉,由哈班继承广平王爵位。哈班是脱怜的儿子。哈班死后,木剌忽的儿子阿鲁图继承了王位。
阿鲁图从经正监升任怯薛官,之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又升迁为知枢密院事。至元三年,他继承了广平王的爵位。至元四年,脱脱罢相,皇帝问谁可以接替他,脱脱推荐了阿鲁图。五月,阿鲁图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兼任监修国史,并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当时正在修撰辽、金、宋三朝的历史,阿鲁图接替脱脱担任总裁。史书完成后,他和平章政事帖木儿达识、太平一起奏上皇帝。仪仗队吹吹打打,一路护送他们来到宣文阁。皇帝穿着正式礼服迎接他们,然后对群臣说:“史书已经完成了,前人的优点可以作为借鉴,缺点可以作为教训,这不仅是统治者应该知道的,做臣子的也应该知道。”阿鲁图叩头谢恩。
右司郎中陈思谦上书陈述当时政局的得失,阿鲁图说:“左右司的职责是辅助宰相,郎中和我们一起商议政事,从实际行动中就能看出效果,为什么还要另外写文章来陈述呢?如果郎中担任其他官职,可以上书建言,但现在担任左右司却上书建言,那把我们置于何地呢!”陈思谦感到羞愧服气。有一天,他和同事们商议任命刑部尚书的人选,执政大臣有人推荐人选,有人反对说:“这个人性格软弱,不适合担任刑部尚书。”阿鲁图说:“现在选的是屠夫吗?如果选屠夫,当然需要强壮。尚书负责审理刑狱,不冤枉好人,不破坏法律,就是好官,为什么要强壮的人呢?”他这种注重全局的议论很多都是如此。
首先,左丞相别儿怯不花想跟阿鲁图一起陷害脱脱,阿鲁图说:“咱们哪能一直待在这个位置上呢,总有退休的那一天,到时候别人会怎么评价我们啊!”别儿怯不花多次劝说他,但阿鲁图始终没同意。六年后,别儿怯不花就暗中指使御史弹劾阿鲁图不称职,阿鲁图干脆躲到城外去了。他的亲朋好友都很不平,都劝他去见皇上,自己解释清楚。阿鲁图说:“我可是功臣之后,难道丞相这个位置就那么难得到吗?只是皇上命令我,我不敢推辞。现在御史弹劾我,我应该自己离开。再说,御史台是世祖皇帝设立的,我抗拒御史,不就是跟世祖皇帝对着干吗?” 于是,阿鲁图就辞职了。十一年后,他又被任命为太傅,出任和林地区的守将,最后在那里去世了。
接下来说说纽的该,他是博尔术的四世孙,他祖上几代的名字都没记载下来。他很早就进入宫中侍卫,一步步升迁,做到同知枢密院事,后来因为犯了错误被罢官。元五年,他奉命去宣抚达达各部,查处了三十多件官吏徇私枉法的事,因此被提升为岭北行枢密院事。
元十五年,他被召回朝廷,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后来又升任知枢密院事。十七年,朝廷下令让他去讨伐山东的贼寇,不久后又加封他为太尉,统领山东各路军队,驻守东昌。十八年,田丰再次攻陷济宁,兵临东昌城下,纽的该放弃东昌城逃跑,退守柏乡。很快就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中书添设左丞相,和太平一起担任丞相。
纽的该很有见识,张士诚投降后,纽的该负责处理江南地区的各种事务,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张士诚对他非常佩服。后来,他辞去了知枢密院事,在家卧病,对他的亲信说:“太平才是真正的宰相之才,我这个病肯定好不了了,太平也做不了多久丞相,真是令人惋惜啊!” 二十年,纽的该去世了。当初,皇太子决心罢免太平的丞相职务,纽的该听说后说:“贤人是国家的栋梁,如果把他赶走了,国家还靠什么?” 他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太平说话,所以皇太子的计划没有成功。纽的该死后,皇太子最终逼迫太平自杀。
话说博尔忽,是许兀慎氏的人。成吉思汗当年打主儿乞部的时候,博尔忽还小,被敌军的一个将领给抓走了。后来,他被诃额仑太后收养,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长大。
等博尔忽长大后,那可是又聪明又勇敢,跟木华黎、博尔朮、赤老温齐名,跟汪古儿一起负责皇家的伙食。有一次,成吉思汗跟王罕打仗,结果输了,成吉思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窝阔台,冲进敌阵里去了,博尔忽跟着他。结果窝阔台脖子中了一箭,伤得很重,博尔忽直接就给他吮伤口,还扶着他一起骑马回来。成吉思汗当时就特别感动。
还有一回,成吉思汗灭了蔑儿乞部,有个叫合儿吉勒失剌的家伙逃跑了,后来跑到诃额仑太后的帐篷里,假装要饭吃。当时拖雷才五岁,结果被合儿吉勒失剌抓住了,合儿吉勒失剌还拔出刀要杀拖雷!这时,博尔忽的老婆阿勒塔泥赶紧冲出来,一把抓住合儿吉勒失剌的头发,刀就掉地上了。巧的是,哲台和者勒蔑当时正在帐篷外杀牛,听到阿勒塔泥的喊声,立马冲进来把合儿吉勒失剌给杀了。后来论功行赏,阿勒塔泥排第一,哲台和者勒蔑排第二。
后来成吉思汗当上皇帝了,就封博尔忽做第一千户,还说:“博尔忽啊,你跟着我,不管战场上多危险,就算半夜下大雨下大雪,你都一直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从没让我饿着肚子过夜。你之前犯的那些罪,我都给你赦免了,就当是赏赐你了!”
公元1224年,秃马惕又造反了。成吉思汗派纳牙阿和朵儿伯朵黑去讨伐,结果纳牙阿说自己生病去不了。成吉思汗犹豫了半天,最后换成了博尔忽。秃马惕的人马本来就厉害,而且他们占据的地势险要,树林又茂密,不好打仗,所以很多将领都害怕去。博尔忽就问使者:“这是大汗的意思,还是别人提议的?”使者说:“是大汗的意思。”博尔忽说:“既然是大汗的意思,那我就去,我的家人就拜托大汗照顾了!”
那时候秃马惕的首领秃勒莎额里已经死了,他老婆勃脱灰儿塔浑带着人马依托险要地势死守。听说博尔忽带兵来了,她就让人埋伏在树林里准备打冷枪。到了傍晚,博尔忽带着左右两边的三个护卫,离开了大军先走,结果中了埋伏,被杀死了。博尔忽的族人布而古儿,武功比博尔忽还厉害,官做到万户,在博尔忽手下当右翼军,成吉思汗最喜欢他,这次也跟博尔忽一起战死了。
成吉思汗听说博尔忽死了,想亲自带兵去征讨,但是木华黎和博尔术极力劝阻,这才作罢。成吉思汗又派朵儿伯朵黑去平叛,最终平定了叛乱。成吉思汗把秃马惕的一百户人家赏赐给博尔忽的家做奴隶,后来又把淇州封给博尔忽作为食邑,还加封了沅州六千户,追封他为“推忠佐命著节功臣、太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淇阳王。
博尔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脱欢,二儿子叫塔察儿。脱欢和他父亲同时被封为千户,后来跟着窝阔台汗出征,立了不少战功。因为蜀地又热又潮湿,脱欢劝窝阔台汗撤军,但是窝阔台汗没听,结果在合州病死了。博尔忽的女儿乌式真后来成了忽必烈汗的皇后。脱欢的儿子失里门跟着忽必烈汗去云南打仗,也在战场上死了。失里门有个儿子叫月赤察儿。
月赤察儿六岁就成了孤儿,他侍奉母亲石氏,孝顺的名声远扬。元世祖知道他很优秀,又同情他父亲为国捐躯,十六岁的时候就召见了他,月赤察儿回答问题都让世祖很满意。世祖感叹说:“失里门(他父亲)有这么好的儿子啊!” 立刻让他统领四怯薛。
元至元十七年,他升任统领一怯薛。第二年,代替线真担任宣徽使,还兼管尚膳院和光禄寺,官职越来越大了。到至元二十六年,世祖亲征海都,月赤察儿主动请缨说:“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鲁,都奉命出征了,我不能落在他们后面!” 世祖说:“你平时贴身侍卫,是我的近臣,功劳已经不小了,何必非要冲锋陷阵才能继承你祖辈的功业呢!”
至元二十八年,桑哥建立尚书省后,就开始杀害政敌,压制所有人的声音,朝政大乱。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月赤察儿,月赤察儿就上奏弹劾桑哥。后来,弹劾桑哥的人越来越多,桑哥最终被处死。因为月赤察儿第一个揭发这个大奸臣,所以皇上赏赐给他桑哥被抄没的金子四百两,白银三千五百两,还有水田、水磨坊和别墅,真是大丰收啊!
同年,世祖命令四怯薛的人和各府的人开凿渠道,把白浮等河流的水从西边引到京城,再从东边流入潞河,方便运送粮食。世祖还亲自测量了河道长度和宽度,然后分配任务。月赤察儿身穿民工的衣服,拿着铁锹,带头干活。渠道修建成功后,世祖赐名“通惠河”。世祖对身边的人说:“这条河,如果不是月赤察儿,不可能这么快就修好。”
成宗皇帝登基后,给他加封了一堆官职,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录军国重事,还让他兼任枢密院和宣徽院的领导。大德元年,又升他当了太师,官儿做到顶了。
一开始,叛军首领海都和笃哇占据着金山南北,几代人都让边疆不得安宁,朝廷一直得在那里驻扎重兵,提防他们来犯。大德五年,朝廷开会讨论,觉得各路将领纪律不太好,就派月赤察儿去协助晋王一起负责边防军队。结果,这一年海都和笃哇就来入侵了。
八月初一,两军在铁坚古山打了一仗。没过多久,海都倾巢而出,在合剌合塔又打了一仗,咱们这边的军队输了。第二天继续打,咱们军队分成五队,月赤察儿自己带一队,拼死抵抗,这才把海都给打退了。后来海都死了,笃哇想投降。当时武宗皇帝也在军中,月赤察儿就派人去跟武宗和各位王爷将领商量说:“笃哇投降对咱们是大好事,要是等朝廷命令下来,来来回回得等两个月,恐怕就错过了机会。笃哇娶了我弟弟马兀合剌的妹妹,最好派马兀合剌去跟他联系。”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派人去了,才把这事儿报告给朝廷。
成宗皇帝很高兴,夸奖了他,也没怪他擅自做主。后来马兀合剌回来复命,笃哇就正式投降了。
叛军首领帖木儿带着军队扎营在金山,武宗皇帝出其不意,先带领军队翻过金山等在那里。月赤察儿率领大军随后跟进,帖木儿一看大势已去,就投降了。这时候,海都的儿子察八儿和叛王秃苦灭一起逃到了笃哇那里。
到了至大元年,月赤察儿向皇帝汇报说:“秃苦灭本来就心怀二意,而察八儿带着军队在边境附近游荡,也没什么悔改的意思,万一他们合伙起来造反,那可就危险了。我认为,以前笃哇主动请求投降归顺,虽然他已经死了,但我们也应该派使者去安抚他的儿子宽彻,让他不要跟我们作对。另外,那些投降的各部族的人,应该安置在金山的南边,我们的军队就在金山的北边屯田,这样就算他们有什么阴谋,我们也能迅速打击他们的中心。”皇帝采纳了月赤察儿的建议,命令他把军队移驻到阿答罕三撒海地区。后来,察八儿和秃苦灭果然合谋攻打怯伯,结果被打败了,进退两难,最后只好一起投降了,这样北方才算安定下来。对了,这个怯伯是宽彻的弟弟,也是笃哇的次子。武宗皇帝设立了和林等地的行省,任命月赤察儿为右丞相,还保留了他之前的太师、录军国重事的职务,并封他为淇阳王。
四年后,月赤察儿入朝,武宗皇帝在太庙大殿设宴款待他,对他的赏赐非常优厚。没多久,月赤察儿就因病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宣忠安远佐运弼亮功臣”,谥号“忠武”。
一开始,世祖皇帝认为湖广行省地广人稀,方圆几千里,境内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还和安南接壤,必须派一个贤能的人去镇守才能安抚当地百姓。月赤察儿推荐哈剌哈孙担任湖广平章政事,哈剌哈孙在任八年,蛮夷百姓都被他的威德所折服。后来哈剌哈孙入朝担任丞相,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所以大家都说月赤察儿有识人之明。月赤察儿有七个儿子:老大叫塔剌海,老二叫马剌,老三叫(此处原文为生僻字,无法准确转写为现代汉语拼音,故保留原文),老四叫也先帖木儿,老五叫奴剌丁,老六叫伯都,老七叫也逊真。
塔剌海年轻的时候在东宫侍奉皇太子真金,后来被授予虎符,担任左都威卫使,还兼任宣徽使和徽政使。武宗皇帝登基后,五月,下诏书对塔剌海说:“你侍奉裕宗皇帝和裕圣皇后,做的都是好事,没听说过你做过什么坏事。你来辅佐朕吧。”塔剌海回答说:“中书省是朝廷处理政务的中心,我没有什么学问,而且枢密使、宣徽使、徽政使这三个官职的职责已经很繁重了,我还负责管理怯薛军,春秋两季还要扈从皇帝出巡和打猎,实在不敢放下这些事情去干预朝政。”他坚决推辞,但皇帝还是坚持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
成宗皇帝时,曾经赏赐塔剌海江南六千亩田地,武宗皇帝又加赏一千亩,塔剌海推辞说:“一万亩田地,一年能收一万石粮食。我身为宰相,却先想着谋取私利,别人会怎么看我呢?请把这收成的一万石粮食上缴国库,用来缓解江南百姓的困境。”武宗皇帝很欣赏他。后来塔剌海被晋升为太保,参与军国大事,又兼任太子太师,还被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右丞相,负责修撰国史。武宗皇帝曾经亲自把太尉印授给塔剌海,塔剌海推辞说:“世祖皇帝从未用这个官职授予过别人,我请求坚决推辞。”武宗皇帝同意了。至大元年,塔剌海又兼任中政使。同年四月,他跟随皇帝前往上都,在怀来去世。朝廷追赠他为智威怀忠昭德佐治功臣,追封为淇阳王,谥号辉武,后来又改为惠穆。塔剌海和他的父亲月赤察儿都做过宰相,月赤察儿也曾被封为淇阳王,所以也追封塔剌海为淇阳王。
马剌最初是内供奉,后来担任大宗正府也可札鲁忽赤。武宗皇帝在位时,马剌上奏说:“我家世代以武功显赫,我正值壮年,却不能为国效力,去对抗敌人,我感到非常惭愧。”武宗皇帝很高兴,就遥授他左丞相、行大宗正府也可札鲁忽赤的官职,让他统领岭北的防军。后来马剌去世了。马剌的儿子完者帖木儿,官至御史大夫、太保,继承了淇阳王的爵位。后来到至元元年,监察御史弹劾完者帖木儿是叛臣也先帖木儿的亲属,不适合担任高官。朝廷下令将完者帖木儿安置到广海。
瓜头,小名脱儿赤颜,六岁的时候就被裕圣皇后安排在武宗身边伺候。武宗带兵去北方打仗,就让瓜头穿着仁宗府四怯薛大官的衣服跟着侍奉。那一年,瓜头被授予宣徽使的职位,又加封为仪同三司、右丞相,还赏赐他江南一万亩田地,但他都推辞了,没接受。到了至大元年,他被封为太师,同时兼任前卫亲军都指挥使。十一月,武宗当面告诉他:“你祖父为我们王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你辅佐朕,一直谦虚谨慎,小心谨慎。现在朕要表彰你的功劳,封你为郡王,已经下令相关部门去执行了。”瓜头坚决推辞,皇上就赏赐给他海青、白鹘、文豹(三种珍禽猛兽)。
第二年,瓜头又兼任枢密院事。第三年,皇上又给他加封录军国重事,还任命他为尚书省左丞相。瓜头再次推辞,皇上看到他的诚意,就同意了。到了皇庆元年,皇上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袭封淇阳王,仍然保留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瓜头因为在武宗还是皇子时的旧恩,一下子富贵起来,虽然当时没有特别高的名声,但他一直谦虚谨慎,很受朝廷的信任。他死后,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继承了淇阳王的爵位,官至枢密院事。后来铁失杀了英宗,也先帖木儿参与了谋划,泰定帝即位后,他就因此被处死了。
塔察儿,另一个名字叫倴盏,是个骁勇善战的人。他年轻时就在宫中侍卫,等到大规模的战争平定了燕赵地区,就被任命为燕南的断事官。睿宗监国的时候,燕京的盗贼横行霸道,官府拿他们没办法,就派塔察儿和耶律楚材一起严厉查办这件事,结果诛杀了为首的十六个盗贼,百姓这才安居乐业了。
公元1127年,塔察儿被任命为行省兵马都元帅,手下管着禁卫军和各路王爷、驸马爷的亲兵队伍。他率领大军从河中府渡过黄河,攻打金国,攻克了潼关,夺取了陕西地区。
第二年春天,金国的西安节度使赵伟投降了,接着洛阳也被攻克,金国的留守撒合辇跳河自杀了,玳瑁寨的元帅也带着手下一起投降。那时候睿宗皇帝已经在三峰山打败了金兵,于是下令塔察儿和各路将领一起围攻汴京。塔察儿在南薰门外和金兵大战一场,打败了金兵。金国皇帝逃到归德府,又跑到蔡州,塔察儿又率军围攻蔡州,筑起长长的包围圈,把蔡州困住了。宋朝大将孟珙也带兵来帮忙,蔡州依仗柴潭作为防御,孟珙就决开柴潭的水,灌入汝河,宋军还决开了练江来泄洪。到了冬天十二月,蔡州的外城被攻破,西城也被攻破了。塔察儿下令军队缓步推进,想活捉金国皇帝。
公元1128年正月,金国皇帝自缢身亡,他的手下人把他烧了。有个叫绛山的官员请求把金主遗骨埋葬,塔察儿同意了。蔡州攻下后,塔察儿上奏说:“金国灭亡了,宋朝可能会来侵略我们,我们该怎么抵御呢?请求在黄河南北,东到曹州、濮州,西到秦州、陇州,分兵驻守,来阻止宋军的入侵。”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京兆、凤翔等地陆续被平定。
六年秋天,宋军入侵,皇帝下令塔察儿率领部队南征。八年春天,宋朝息州守将崔太尉投降,光州、息州等地全部被平定,皇帝把息州和玳瑁寨的户口赐给塔察儿,让他养老。九年,塔察儿围攻宋朝的寿州,最终在军中去世。
他的儿子别里虎台,在宪宗二年被授予行省兵马都元帅。他率领四万蒙古户和各路汉军,收复了淮南地区未归附的州县。七年,他跟随诸王塔察儿(应为其父)攻打樊城,战死沙场,他的长子密里察而继承了他的爵位。
密里察一开始就跟着世祖在潜邸(皇宫外住所)做事。中统元年,他被任命为大河以南的统兵大将。五年后,又当上了负责保甲丁壮和射生军的达鲁花赤(一种官职)。到了至元四年,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蒙古军的万户(高级军官)。后来参加了攻打樊城的战役,结果战死了。泰定元年,朝廷追赠他明威将军、洪泽屯田万户府达鲁花赤的称号,还追封他为平阳郡侯。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阿鲁灰,老二叫伯里阁不花。
宋都台继承了他哥哥的职位,参与了攻打襄樊的战争。至元十一年,他又参与平定了鄂州、岳州等地,被授予昭毅上将军的称号。之后,他又攻克了归州、峡州等地,最终攻占了江陵,并被派去驻守潭州。十二年,他攻克了江州,被任命为都元帅,佩带虎符(古代兵权象征),还兼任江东西大都督。攻下南昌后,他俘虏了宋朝将领万将军。在塔水附近,他又俘虏了宋朝骁将熊飞。龙兴的守将刘槃主动投降,宋都台安抚降兵,秋毫无犯。南康、吉州、赣州、袁州、瑞州、临江州、抚州等地也相继被平定。
十三年,宋都台上奏说:“江西虽然已经归顺,但是福建、广东等地的郡县还在抵抗,请求增兵讨伐。”朝廷下令调拨襄阳、汉阳的军队四千人,又增加了安庆、蕲州、黄州等地的驻军,让宋都台统领这些军队。就在这一年,宋都台在广东去世了,他的儿子阿鲁灰继承了他的兵权。至元十八年,阿鲁灰被任命为江西道都元帅,后来也去世了。
伯里阁不花,十九岁就当上了元朝的都元帅,厉害吧!后来,峒獠的董辉等人造反,他带兵把叛乱平定了。为此,他被封为昭勇大将军,还当上了蒙古军的万户,皇上还赏赐了他三颗珠子的虎符,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啊!三十岁那年,他带着蒙古兵驻守湖广,跟着平章刘国杰一起平定叛乱,一路战功赫赫。元贞元年,他率领两千蒙古兵护送皇帝去上都,皇上又给他加官晋爵,封他为镇国上将军,还赏赐了他弓箭、马鞍和马具。大德三年,他跟着武宗皇帝去北方打仗,皇上还下令让他带领部队屯田,开垦荒地,为国家做贡献。六年后,他被任命为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的副都万户,继续屯田。九年后,因为北方边境太平了,朝廷就派人送伯里阁不花回河南老家。延祐元年,他去世了。泰定元年,皇上追封他为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护军,还追封他为云中郡公,谥号襄懋,这可是很高的荣誉了。他的儿子昔里伯吉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明威将军,还当上了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的副都万户,后来官职越来越高,最后当上了昭毅大将军。他为人正直,很会管理士兵,深受士兵的爱戴。他死后,他的儿子八撒儿继承了他的爵位。
赤老温,是速勒都孙氏家族的人。他父亲锁儿罕失剌,原本是泰亦兀赤部下的人。当年成吉思汗被泰亦兀赤部的首领塔儿忽台抓住了,塔儿忽台命令看守他,并且要把他押送到军营里。有一天晚上,塔儿忽台和手下们在斡难河上摆宴席,他们派了个小男孩看守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趁机把小男孩打晕,然后趁乱跳进水里逃跑了。等小男孩醒过来,大声喊叫看守的人跑了,泰亦兀赤部的人就四散追捕成吉思汗。锁儿罕失剌看到成吉思汗仰面躺在水里,就悄悄地对他说:“你赶紧躲起来,我不会把你的事情告诉别人的。”搜捕的人找不到成吉思汗,锁儿罕失剌就对大家说:“那个看守的人跑哪去了?明天再搜捕吧!”大家就散去了。
锁儿罕失剌又跑到成吉思汗睡觉的地方,催促他赶紧逃跑。成吉思汗心里想着,以前我曾经寄宿在锁儿罕失剌家,他儿子赤老温、沈伯都挺同情我的,半夜还帮我偷偷解开绑缚,不如去投奔他们。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到了锁儿罕失剌家门口,锁儿罕失剌吓了一大跳,赤老温兄弟俩说:“老鹰追赶麻雀,草丛都能给它遮挡。人家都落难到咱们这儿了,咱们还不救他,这成什么话?”于是他们赶紧给成吉思汗解开绳索,藏到羊毛车里,让锁儿罕失剌的妹妹合答安看守着。
泰亦兀赤带人到处搜捕,搜到锁儿罕失剌家,看见羊毛车,想搜查。锁儿罕失剌说:“这么热的天,羊毛车里要是有个人,怎么可能受得了?”搜查的人这才走了。锁儿罕失剌送给了成吉思汗一匹栗色马、火镰、弓箭,还煮了羊羔肉,装在皮囊里,配上马奶,让他路上吃,成吉思汗这才得以逃回家。
后来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打败了泰亦兀赤。山岭上有个女人大声哭喊:“帖木真救救我!”成吉思汗派人去问,才知道她是合答安,她丈夫被抓了,要被杀,所以才喊成吉思汗救命。成吉思汗赶紧赶过去,已经来不及了,就接见了合答安,把她娶了。第二天,锁儿罕失剌也来了。成吉思汗责问他为什么来晚了,锁儿罕失剌回答说:“我早就想来了,但是怕太早来,我的妻子会被泰亦兀赤杀掉。”
成吉思汗登基后,大封功臣,锁儿罕失剌说:“我只想在薛凉格河边要块牧场。”成吉思汗答应了,还赐给他答剌罕的称号,他的子孙世袭豁儿赤的爵位,还大摆宴席庆祝,九次赦免他的罪过。赤老温、沈伯都被封为千户。
赤老温跟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这几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有一天,他跟敌人打仗,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敌人的将领正要杀他,赤老温噌的一下跳起来,反过来把敌将给杀了,成吉思汗当时高兴坏了。后来跟着成吉思汗平定泰亦兀赤的时候,赤老温用枪把塔儿忽台给射中了,塔儿忽台最后也被赤老温给干掉了。沈伯带着右翼的兵马去讨伐蔑儿乞酋带亦儿兀孙,也立了大功。
赤老温英年早逝,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叫纳图儿,一个叫阿剌罕。纳图儿啊,在窝阔台手下当差,跟着窝阔台去打金国,立了不少功劳。后来又跟着去攻打西夏,结果战死了。他儿子察剌,跟着成吉思汗征讨西域,因为有功劳被授予业里城子达鲁花赤。后来又侍奉忽必烈在潜邸,跟着忽必烈一起平定中原,还被赐了金符,改任随州军民达鲁花赤。后来去世了,他儿子忽纳继承了他的职位。
因为随州比较偏远,所以就改到南阳府的昆阳去当官了。到了元至元十三年,他带着一万兵马跟着大军去打宋朝,渡过长江后,又加封了金虎符,授任湖广行省枢密院判官。宋朝灭亡后,他又升迁为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使。后来去世了。忽纳当官期间很有政绩,老百姓还给他画了像供奉起来呢!死后追赠通议大夫、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陈留郡公,谥号景桓。他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叫式列乌台,一个叫脱帖穆儿。
脱帖穆儿,字可与,因为是功臣之后,所以进了宫里当侍卫。元仁宗大德十年,因为朝廷官员的推荐,他被授予金符,担任武德将军、东平管军上千户所达鲁花赤。到了元文宗泰定三年,他又调任到绍兴,代理军民万户府的事务。
绍兴有个叫蔡定的人,他父亲因为犯事被关进监狱,蔡定请求用自己的命来换他父亲的命。但请求没被批准,蔡定就自己跳江自杀了。绍兴的郡守后来把蔡定的父亲放了出来,并在卧龙山北面建了一座庙,请求朝廷赐名“愍孝祠”。过了很久,有些居民侵占了庙的地,官府却不管。脱帖穆儿对郡守说:“执行朝廷的教化,治理好郡县是你们的责任啊!”他立刻下令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庙里,庙也重新修建了起来。
后来元军攻打宋朝,到了天台,有个叫王氏的妇女被抓了。到了清风岭,她咬破手指,用血在石头上写诗,然后投崖自杀了。脱帖穆儿给郡县发文,为她建立祠堂祭祀她。
礼部侍郎泰不花到绍兴做官,举行乡饮酒礼的时候,邀请脱帖穆儿来主持。脱帖穆儿很有威仪,大家都很尊敬他。他在至正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他生了五个儿子:大都,继承了东平上千户所达鲁花赤的职位;哈剌;月鲁不花;笃列图,至正五年考中了进士,做了衡州路衡阳县丞;王者不花。
月鲁不花,字彦明。还没成年的时候,就在绍兴跟韩性学习,写文章,提笔就能写好。他考中江浙省试的右榜第一名。元武宗元统元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台州没有学校,月鲁不花带头修建了孔庙,请来有名的儒生教书,读书人对他的行为都很赞赏。他父亲去世后,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被任命为行都水监经历。不久就被提升为广东道廉访司经历,之后被召回朝廷,担任行水监丞,后来又改任集贤待制。
他升迁为吏部员外郎,奉命去江浙地区采购粮食,一共采购了二十四万石,他根据各家户的产量多少来确定征收粮食的数量,这件事很快就办成了。后来军队缺钱粮了,他又奉命去江浙采购粮食,他召集当地父老乡亲,用大义来劝说他们。老百姓听说月鲁不花来了,都听从他的安排,不到一个月,军队的粮草就充足了。
公元13世纪70年代,元朝丞相脱脱带兵南征,月鲁不花被任命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后来升职当了吏部郎中。没多久,他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上奏说:“皇上应该亲自祭祀南郊,隆重祭祀太室。”他还说:“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该挑选德高望重的人来辅佐他,帮助他成长。”皇帝很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月鲁不花再次升职,当上了吏部侍郎。
当时朝廷正讨论要设立局长芦,建造三百艘海船,月鲁不花认为这样做不合适,结果这事儿就搁置了。不过,因为他顶撞了当权者,所以被降职到工部侍郎。后来,朝廷要重新选拔地方官员,月鲁不花被派去保定路当达鲁花赤。保定每年都要往新乡运粮,老百姓苦不堪言,月鲁不花就建议改成直接运到京城的粮仓,这个建议被采纳并正式成为规定。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吏部尚书,当地几百个父老乡亲跑到京城请求皇帝留下他在保定,让他继续为当地百姓做事,好让大家的日子好过一点。皇帝下令让他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同时兼管保定路的事务。
公元13世纪80年代初,叛军渡过黄河,月鲁不花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做好防御准备。他还上奏说,让五个省份和八个卫队的士兵去驻守边疆,应该留下一些人保护他们的家乡。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月鲁不花又统领了黑军和团结西山八十二寨的民兵,声势一下子壮大起来。叛军两次进攻保定,都失败了,灰溜溜地逃跑了。月鲁不花被晋升为中奉大夫,皇帝还赏赐他上等酒四坛,马一百匹。过了一段时间,朝廷把他召回,让他担任详定使。月鲁不花离开保定一个月后,保定城就被叛军攻破了。他被调到元大都(今北京)当达鲁花赤。当时执政者想把耶律楚材的墓地送给一个喇嘛,月鲁不花坚决反对,最终没有让这事儿成功。后来,他又升任吏部尚书。
一开始,有个叫程思忠的家伙带着他的永平叛军占据了府城,他手下的雷帖木儿假装投降,事情败露后被官军杀了。后来朝廷下令让月鲁不花去招降程思忠,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太危险了。月鲁不花却很坚定地说:“我为皇上办事,生死有命,哪能先算计吉凶祸福呢?” 他最终还是进了城,劝降了程思忠,程思忠感动得哭着投降了。回来后,皇上封他为翰林侍读学士。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大都达鲁花赤,还被召见到了宣文阁,皇上、皇后和太子都派人送来了宫里的好酒。 之后,他又升为资善大夫,被任命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临走前,皇上在嘉禧殿接见了他,慰劳他,还赏赐了他珍贵的酒和金银,太子还亲笔写了“成德诚明”四个字送给他。
江南水路不通,月鲁不花就乘船去了绍兴。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升了一级,改任浙西肃政廉访使。后来,张士诚占据了杭州,月鲁不花跟他的侄子同寿说:“我们全家世代蒙受皇恩,我恨不能杀了张士诚报答朝廷,怎么能和他待在一个地方呢?” 于是他让同寿准备船只,把家人送走,自己则躲在一个柜子里,用稻草盖住,偷偷逃到了庆元。张士诚知道了这件事,派了一百多骑兵追赶,追到曹娥山的时候没追上,只好回去了。 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山南道肃政廉访使,乘船北上,到了铁山,结果碰上了很多倭寇船只。倭寇上了他的船,抓住了月鲁不花,让他跪下。月鲁不花怒骂道:“我可是朝廷的大臣,岂能给你们这些贼寇下跪!” 结果,他就这样被害了。他的家奴那海趁机刺杀了倭寇头目,但那海、月鲁不花的次子(枢密院判官老哥)和他的侄子百家奴也都死了。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皇上追赠他为推忠宣武正宪徇义功臣、金紫光禄大夫、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上柱国、邓国公,谥号忠肃。
阿剌罕是赤老温的第二个儿子,他特别尊敬太祖,很孝顺。有一次太祖受了很重的伤,阿剌罕悉心照料,才七天就治好了。
他儿子叫锁兀都,被太宗派去河西侍奉阔端太子,他媳妇儿还是只必帖木儿王的保姆呢!锁兀都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唐台,在王府里当管辖怯薛(蒙古军队的编制单位)和所属民工的官员。
唐台的几个儿子里,比较有名的是健都班,他也是在王府管怯薛,负责管理军队和各种工匠。至顺二年,他被任命为永昌路的总管。泰定二年,升迁为本路的达鲁花赤(地方行政长官),官阶是中顺大夫,后来又升任王府中尉。
天历二年,只必帖木儿来朝见皇帝,推荐了五十个随从做皇帝的侍卫,健都班被排在第一位。他跟皇帝说话办事都让皇帝很满意,于是被任命为太常礼仪院的同佥(副职),没多久又升任监察御史、中书省左司员外郎,后来又升到治书侍御史,最后去世了。
史书上说:太祖在困难的时候,博尔朮出于道义独自跟随他,赤老温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他,博尔忽奉命讨伐叛贼,战死沙场毫不后悔,他们都有着国家的栋梁之才。“玉昔帖木儿、月赤察儿出入将相,为时名臣,月鲁不花尤以节义显。” 这几位都是当时的名臣,其中月鲁不花尤其以节义著称。
按照春秋的记载,好的品德会影响到子孙后代,贤人理应有后继者,这真是很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