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忽都虎,是塔塔儿族人。当年太祖打败塔塔儿部族的时候,抓到一个戴着金鼻圈的小男孩儿,就把他送给了诃额伦太后。太后一看这孩子,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不一般!”于是就把他当亲儿子养着,给他取名叫忽都虎。这孩子十多岁的时候就箭法精湛了。有一天,下大雪,忽都虎看见一群鹿,就追着射,结果天黑了还没回来。太祖问他的养父古出古儿怎么回事,古出古儿说他去射鹿还没回来。太祖不信,还想要打古出古儿呢。没过多久,忽都虎就回来了,他说:“我遇到三十只鹿,已经射死了二十七只,都躺在雪地里呢!”太祖当时就非常惊讶,这孩子太厉害了!

太祖称帝以后,就封忽都虎当断事官,凡是经过忽都虎判决的事,都记录下来,当作法律法规,后世不能随便更改。而且因为忽都虎是太后的养子,太祖对他恩宠有加,就像对待亲兄弟一样,还九次赦免了他的罪过。

太祖十一年,攻下金国的中都,就派忽都虎、翁古儿和阿儿海合撒儿三人去中都清点府库里的财物。金国的守库官员哈答和国和偷偷地送给他们金银财宝,翁古儿和阿儿海合撒儿都收下了,只有忽都虎没收,他老老实实地登记了府库里的所有东西,然后和哈答、国和一起到太祖面前复命。太祖问忽都虎:“哈答有没有送你东西?”忽都虎回答说:“送了,但我不敢收。”太祖问他为什么,忽都虎说:“城池没攻下来之前,里头的一切都是金国的阿勒坛汗的,城池攻下来了,这些东西就属于国家了,我哪敢私自收取呢?所以就没收。”太祖非常欣赏他懂规矩,重重地赏了他,同时责备了翁古儿和阿儿海合撒儿。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西征,打到了塔里木盆地。西域的统治者札拉勒丁当时在加兹尼,有个叫蔑力克的酋长带着四万大军帮他。成吉思汗就派忽都虎将军带着谟喀哲、谟而哈尔、乌克儿古儿札、古都斯古儿札这四个将军,率领三万兵马去打仗。

一开始,那个蔑力克酋长曾经投降过,后来又反叛了,忽都虎将军并不知道。等到蔑力克偷偷摸摸地跟札拉勒丁汇合了,忽都虎才发现,半夜就追上去了。但忽都虎比较谨慎,不敢夜战,决定第二天再打。结果蔑力克趁着夜色赶紧跑了,天亮的时候,札拉勒丁也到了。之前谟喀哲和谟而哈尔带兵去围攻斡里俺城,眼看就要攻下来了,札拉勒丁就赶紧去救援,结果因为兵力悬殊,这俩将军就撤兵和忽都虎会合了。

忽都虎继续前进,跟札拉勒丁遭遇了,打了一仗,谁也没占到便宜。忽都虎就让士兵做了一些用毡子做的假象,放在队伍后面,当作疑兵。第二天又开战,敌人看到那些假象,还真以为有援军到了。札拉勒丁就喊:“他们人少我们人多,没什么可怕的!”然后就张开两翼进攻,把忽都虎的军队包围了。札拉勒丁让他的士兵下马等候,战斗激烈的时候,又突然命令大家一起上马冲锋,结果我们的军队大败,死伤了很多士兵。

战败的消息传到成吉思汗那儿,成吉思汗说:“忽都虎平时很能打仗,只是因为一直赢惯了,所以这次才吃了败仗。这次失败,应该让他更加谨慎细致,多积累经验。”忽都虎去见成吉思汗,就极力批评乌克儿古儿札和古都斯古儿札这两个将军不懂军事策略,临阵指挥毫无章法,导致了这次失败。后来成吉思汗亲自带兵去打札拉勒丁,到了忽都虎之前作战的地方,成吉思汗还问那两个将军当时是怎么布阵的,札拉勒丁又是怎么布阵的,因为这两个将军选的地点不好,成吉思汗狠狠地批评了他们。

成吉思汗的儿子,也就是窝阔台汗登基后,任命忽都虎做中州的断事官。 皇上当时下令要统计户口,就让忽都虎负责这件事。忽都虎把中州的户口统计出来,超过一百四十万户呢! 后来,窝阔台汗的儿子阔出带兵去打南宋,还让忽都虎当副将。他们攻下了襄阳、邓州等地,俘虏了好多老百姓,还有几万头牛马才回来。 忽都虎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蒙古人祝人长寿,都会说“像忽都虎那样长寿”呢!

忽都虎在朝廷的地位很高。 刚建国的时候,官职设置得很简单,国家大事都由断事官来处理,而这些断事官都是皇亲国戚和功臣。忽都虎在两代皇帝手下都当过断事官,皇帝对他特别恩宠。 有一次,世祖忽必烈问张德辉治理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张德辉回答说:“如果让贤能的宗室子弟像口温不花那样统领军队,让像忽都虎这样有功劳的老臣来管理百姓,那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可见,忽都虎在当时多么受人敬重!

话说,诃额伦太后一共收养了四个儿子:忽都忽、博尔忽、曲出和阔阔出。 有人说忽都忽是孛儿台皇后的养子,他称呼成吉思汗为“额怯”,称呼孛儿台为“赛因额格”,在窝阔台汗面前的座位还在窝阔台汗之上呢! 关于博尔忽的事迹,史书上有记载。至于曲出和阔阔出,他们的事迹就记载在其他地方了。

曲出是蔑儿乞氏,五岁的时候,成吉思汗攻打蔑儿乞部,把他俘虏了。 诃额伦太后把他收养为儿子。成吉思汗登基后,把一万户的人口分给了太后和皇弟斡真,又把这部分人口分给了四个养子管理,曲出负责其中的一万户。 后来,曲出跟随成吉思汗去打金国,在居庸关北面作战,他和拖雷一起冲进敌阵,大败金军将领亦列等。成吉思汗重重地赏了他。

阔阔出是泰兀特氏,也是诃额伦太后的养子。 后来他跟着札木合叛乱,投靠了克烈部的王罕。王罕战败后,他的儿子桑昆逃到了川勒,那里缺水。阔阔出和他的妻子就帮桑昆找水。 结果阔阔出偷了桑昆的马跑了。 他妻子说:“桑昆父子用好的衣食供养你,你如今却抛弃他们,还有什么比这更不义的吗?” 于是,她把带来的金碗放在路上,让桑昆拿去盛水喝。 阔阔出回来后,成吉思汗很生气,因为他反复无常,就杀了阔阔出,并且把他的妻子改嫁了。

察罕,一开始叫益德,是唐兀乌密氏的人。乌密,就是嵬名,是西夏皇族的姓氏。也有人说他姓逸的,逸的也是益德的另一种说法,反正就是用名字当姓氏了。他爹叫曲也怯律,他妈是曲也怯律的妾,怀着察罕的时候还没怀孕呢,就因为不受正妻待见,被送去给放羊的做了媳妇。察罕长大一点后,他妈把这事儿告诉了他,还说:“你嫡母还有个弟弟呢。”

察罕从小就特别勇敢,放羊的时候,他把牧羊杖插在地上,把帽子放在杖顶上,然后对着帽子行礼。成吉思汗出来打猎,看见了就问他这是干嘛。察罕回答说:“两个人一起走,年纪大的尊贵;一个人走,帽子就尊贵了;所以我向它行礼。而且听说有贵人要来,所以我先练习一下礼仪。”成吉思汗觉得这孩子说话不一般,就把察罕带回了宫里,对皇后说:“今天我找到个好孩子,你好好待他。”然后就让察罕在宫里当差。察罕长大后,成吉思汗赐他蒙古姓氏,改名叫察罕,还把宫里一个宏吉剌氏的女子嫁给了他。

六年后,察罕跟着成吉思汗去打金国。金国的将领定薛在野狐岭摆了重兵防守,成吉思汗派察罕去侦察情况。察罕回来后说:“他们的马都站着不动,没什么好怕的!”成吉思汗一听,立刻下令进攻,结果大获全胜。战后,成吉思汗把察罕提拔为御帐第一千户,相当于皇帝身边的亲兵头子。七年后,成吉思汗围攻西京,派察罕去攻打奉圣州,很快就拿下了。十二年后,察罕又在霸州打败了金国的监军爪尔佳。金国派人来求和,成吉思汗就撤兵了。十六年,察罕又跟着成吉思汗西征,攻下了布哈尔和撒马儿罕两座城池。西域的统治者阿剌哀丁在铁门关留下军队阻挡,不让成吉思汗的军队前进。察罕带头冲锋,杀死了敌军的将领,剩下的士兵都投降了。

公元1221年,咱们又去打西夏,攻下了甘州、肃州等地。西夏守甘州的是个叫曲也怯律的家伙,他爹也是个西夏官员。察罕给他写信招降,还说想见见他弟弟,派使者去城里劝他们早点投降。结果,他手下的副将阿绰带着36个人,居然把曲也怯律父子给杀了,还杀了使者,然后就上城墙死守。当时,太祖皇帝想把城里所有人全杀了,但察罕说老百姓是无辜的,就只杀了那36个叛徒。西夏皇帝死守中兴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太祖皇帝就派察罕进城劝降,跟他说降了有好结果,不降就完蛋。西夏皇帝最后还是投降了。后来太祖皇帝驾崩了,一些将领遵照太祖皇帝的遗嘱,把西夏皇帝骗来杀了,还想屠城。察罕极力劝阻才没让这事发生,救了无数人的命。

太宗皇帝继位后,察罕跟着他四处征战,平定了河南、河北的一些州县,还得了太宗皇帝赏赐的三百匹马,还有珠光宝气的衣服、金腰带和马鞍马镫。七年后,皇子阔出和忽都虎带兵打宋朝,察罕当斥候。后来又跟着诸王口温不花南下攻宋,攻下了枣阳和光化军。然后,察罕被派去攻打真州,宋朝知州邱岳死守,还用强弩射死了好多咱们的士兵,察罕没办法,只好撤兵。九年后,察罕又和口温不花一起攻下了光州。十年后,察罕包围了庐州,想造船去巢湖,扰乱江淮地区。宋朝守将杜杲死守城池,还用船队堵住了淮河的出口,咱们的军队进不去,只好放弃庐州,转而攻下了天长县和滁州、泗州等地。后来,察罕被任命为马步军都元帅,官儿做到很大了。

六皇后临朝称制两年后,察罕建议让万户张柔统领各路军队,驻扎在杞县。当时黄河决堤,洪水往西南流,冲进了陈留,分成了三道,杞县正好在中间。宋朝人仗着水路方便,从亳州、泗州方向窥探汴京、洛阳。张柔就在杞县修城建桥,既能进攻又能防守,边境这才稳固下来。四年后,察罕率领三万骑兵,和张柔一起攻打宋朝的寿州。后来又去攻打扬州,宋朝将领赵葵请求议和,我们就撤兵了。定宗皇帝即位后,还赏赐了察罕一件黑貂皮大衣和十把镔铁刀。

皇帝登基后,就召见了他,赏赐了很多金银丝绸和珍贵的衣服,还让他当了元帅,管着尚书省的事务。 皇上还赏赐给他开封、归德、河南、怀庆、孟州、曹州、濮州、太原等地三千多户人家给他当佃户,以及一万四千五百多顷的草场,让他收取赋税。五年后他去世了,皇上追封他为“推忠开济翊运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又追封他为河南王,谥号武宣。 话说这察罕啊,曾经脱了靴子,直接躺在草地上睡觉,结果一只猫头鹰在他旁边叫。他心里很不舒服,就用靴子去打那猫头鹰,没想到,一条蛇从靴子里掉出来了! 他把这事告诉了太祖皇帝,太祖说:“猫头鹰是大家讨厌的鸟,但对你来说却是吉祥的象征,以后要告诫你的子孙后代,千万别吃猫头鹰!”察罕有十个儿子,老大叫木华黎。

木华黎跟着宪宗皇帝做事,在宫里当侍卫,还参加了攻打钓鱼山的战役,因为立了功,被授予了四斡耳朵怯怜口千户的官职。 到了世祖至元四年,元帅阿术攻打宋朝的襄阳,打到了安阳滩,结果宋军的伏兵堵住了他们的归路。木华黎打败了宋军,阿术当时还从马上摔了下来,木华黎把他扶上马,继续英勇作战,击退了敌人。 皇上为此特别赏赐了他二百五十两黄金,还给了他金虎符,让他当了蒙古军的万户。 五年后,他又参加了攻打襄阳的战役,不幸战死沙场。 皇上追封他为“推诚宣力功臣、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又追封他为梁国公,谥号武毅。

察罕的弟弟叫阿波古,他的儿子亦力撒合和立智理威也都挺有名气的。 察罕的另一个儿子,布兀剌里辛,他的儿子叫塔出。

塔出从小父母双亡,但他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元世祖至元元年,他开始侍奉世祖。四年的时候,他把察罕的食邑赋税减半,还把察罕的逃户都找了回来。至元二十七年,他被授予金虎符,任命为昭勇大将军、山东统军使,镇守莒州、密州、胶州、沂州、郯州、邳州、宿州、即墨等州县。后来统军司改成了枢密院,他又被任命为佥枢密院事。他带兵攻打涟海地区,俘获了上万的人畜。他还上奏说,降将蒋德胜应该加赏,以此鼓励更多的人投降。皇帝下诏赐给他五十两黄金,白银是黄金的两倍。十年后,他又被改任为佥淮西等处行枢密院事。他修筑了正阳城,用来扼守淮海地区的州县。宋朝的陈奕率领安丰、庐州、寿州等地的军队,多次骚扰正阳城的修筑,塔出挑选精锐部队抵抗,把陈奕打跑了。宋军又在六安制造战舰,想攻打正阳,塔出率领骑兵烧毁了他们的战舰,又在横河口打败了宋军。

至元十一年,淮西行枢密院改为了行中书省,塔出被任命为镇国上将军、淮西行省参知政事,他又攻打安丰、庐州、寿州等地,俘获了一万多俘虏。皇帝赏赐给他两壶葡萄酒,还把曹州的官园赐给他做府邸,并给他分发了城南的牧场。宋朝将领夏贵率领十万水军包围正阳城,还决堤放水灌城,正阳城差点被攻破,朝廷下令塔出前去救援。塔出到达颍州的时候,遇到了宋军,他立刻调集了公库的弓箭,还号召城里的百姓一起作战。他预料到宋军会攻打颍州北边的城门,因为那里比较容易攻破,于是他把百姓都转移进城里,埋伏兵力等待时机。当天晚上,宋军果然焚烧北城门,火光冲天,塔出率领军队从暗处向宋军射箭,箭如雨下,宋军被迫撤退,在沙河被塔出军队大败。第二天,塔出长驱直入正阳城。当时正下着大雨,宋军坚守不出。雨停之后,塔出和右丞阿塔海分别率领军队渡过淮河,在河中央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塔出追击数十里,夺取了五百多艘战舰,正阳之围终于解除了。塔出于是上奏说:“现在战事正紧,应该明确赏罚,让将士们有所警戒和鼓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对将士们进行了有差别的赏赐。

十二年前,丞相伯颜打败了贾似道,一路从丁家洲顺流而下,攻到了建康。丹徒、江阴、常州这些地方,一听说是他来了,都乖乖投降了。当时扬州还没投降,有人探听到扬州人打算夜袭丹徒,丹徒的守将赶紧求救。塔出将军就设下埋伏等着他们,果然,敌人半夜来了,塔出将军在西津截住他们,狠狠地打了一仗,杀敌无数!皇上很高兴,赏了他玉带,表彰他的功劳,还任命他为淮东左副都元帅,并且给了他金虎符,这可是代表着军权的象征啊!

十三年,塔出升官了,当上了通奉大夫、参知政事,还负责淮西行中书省的事务。当时淮河沿岸的州县刚投降不久,塔出将军禁止军队抢掠,一心安抚百姓,治理疮痍满目的土地,那地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没多久,他又被调到江西当都元帅,去征讨广东。他一路宣扬朝廷的恩德,那些山区里的少数民族都主动归顺了,广东也平定了。十四年,皇上又赏了他双虎符,让他以参知政事的身份担任江西宣慰使。宋朝的益王和广王逃到岭南沿海地区,朝廷就把江西宣慰司改成了行中书省,省会迁到赣州,塔出也升官了,当上了资政大夫、中书右丞,继续负责行中书省的事务。

十五年,皇上命令张宏范和李恒统兵攻打厓山,塔出留守江西,负责供应军需。刚开始,江西刚刚平定,皇上想把江西的城墙都拆了。塔出上奏章说:“豫章一带的郡县,都在江边,经常下雨水淹,要是没有城墙,洪水一来,大家都会被淹死的,拆城墙不合适啊!”皇上听了他的话,同意了。后来,端州有个叫张公明的家伙告发左丞吕师夔图谋不轨。塔出调查后发现这是个诬告,他说:“这小子是想敲诈勒索,要是把这事儿直接告诉皇上,会引发大案,牵连很多无辜的人。再说,吕师夔都当到丞相了,怎么可能干这种乱七八糟的事儿呢?要是现在就处理,可能会让他起疑心,反而做出更坏的事。”于是,塔出先把张公明杀了,然后再把这事儿禀报皇上,皇上也认为他处理得对。

十七年,塔出进京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很多东西,又让他回江西继续担任行省的事务。可惜的是,他因为生病,在京城去世了,那年他才三十七岁。他的妻子默哷氏以贞节著称,朝廷还表彰了她。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宰牙,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中奉大夫、江西宣慰使;另一个叫必宰牙,当上了辽阳行中书省右丞。

亦力撒合,一开始给王爷阿鲁忽办事,在西域那边工作。元世祖至元十年的时候,皇上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做速古儿赤(官职名),皇上对他特别看重。遇到重大的政事,皇上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夸他是个有才华的秀才,但从来不直呼其名。

后来,他奉命出使河西地区,回来后向皇上汇报说,王爷只必帖木儿用人太随便了,皇上很欣赏他的正直,就提升他做了河东提刑按察使。上任后,他还弹劾了平阳路达鲁花赤泰不花,处理得非常干脆利落。皇上把他召回后,赏赐了他一百两黄金、五百两白银,来表彰他的正直。之后,他又升迁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皇上还把自己的宝刀赐给他,说:“这把刀就用来镇住外台吧!” 那时候,阿合马的儿子忽辛担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亦力撒合揭发了忽辛的贪污受贿行为,并上奏弹劾了他,还同时弹劾了江淮释教总摄杨琏真加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当时朝野上下都震惊了。

至元二十一年,他又调任北京宣慰使。当时王爷乃颜镇守辽东,亦力撒合发现乃颜有反叛的迹象,就秘密地建议朝廷做好防备。至元二十三年,朝廷撤销了宣慰司,设立了辽阳行中书省,任命亦力撒合为参知政事。后来,乃颜果然造反了,皇上亲自带兵去讨伐,亦力撒合负责后勤运输工作。辽东平定后,他又升任行省左丞。至元二十七年,皇上赐婚,让他娶了王爷算吉的女儿,皇上还亲自为他准备了嫁妆,并赐给他一条玉带。之后,他又调任四川行省左丞。至元二十九年,皇上再次赐给他一条玉带。元成宗即位后,亦力撒合进京朝见,最后在京师去世了。他的弟弟立智理威。

立智理威,一开始在东宫当差,职位是必阇赤。 元朝十八年,他被任命为嘉定路的达鲁花赤。那时候,他负责考核当地官员在开垦荒地、平均赋税、平息盗贼、调解诉讼等方面的工作,他的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好多使者都推荐他。

后来云南发生了盗贼起义,那些盗贼扬言要攻打成都。立智理威就进京汇报情况。当时当权的大臣们觉得这事儿不太可能,但皇帝说:“云南是我亲自治理的地方,不能掉以轻心啊!” 然后皇帝还赏了他一顿御膳,表示慰劳。皇帝还对立智理威说:“你回去之后,把我的意思告诉那些将领们,造反的就讨伐,愿意投降的就放过他们,不要滥杀无辜,伤了百姓的心,这样人心才能安定下来。” 立智理威回去后,把皇帝的意思传达下去,地方一下子就安定了。没过多久,他就升任泉州知府,后来又升任刑部尚书。

有一次,有个小吏诬告漕运官员刘献贪污仓库里的粮食。当时宰相桑哥正忙着搜刮民脂民膏,大家都顺着宰相的意思,想方设法要陷害刘献,刘献最后也屈打成招了。立智理威却说:“刑部应该为天下伸张正义,现在漕运官员因为冤枉而死,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 他就如实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 这件事让他得罪了桑哥,于是就被外放,当了江东道的宣慰使。

元贞二年,他升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 曾经发生过一起案件,一个女人杀了自己的丈夫,这案子拖了好几年都没判,牵连逮捕了数十人。立智理威到任后,认真调查,查清了真相,把所有被冤枉的人都放了。大德三年,他从参知政事升任湖南宣慰使,后来又调到荆湖地区。 当地有很多属于政府的公田,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老百姓交租的时候,不管遇到旱涝灾害都得交。立智理威了解民情,发现老百姓有十多件事感到不满,他就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特别强调了公田的问题。朝廷讨论后决定派人去调查,但最后这事儿也没办成。七年后,他又升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八年后,又升任左丞。

有一次,云南王进京朝拜,路过驿站的时候,竟然用驿站的马去打猎。立智理威说:“驿站的马是用来传递命令的,不是紧急情况都不能骑驿站的马,更何况是打猎呢!” 云南王听了他的话,就停止了打猎。

他去京城朝见皇帝,一待就是十年。皇上赏赐给他一套白色的金线织成的衣服,还提升了他的官职,让他当上了资德大夫,后来又调任湖广行省左丞。

湖广要进贡织物,按规定是省里的官员负责组织生产。可是那些官员为了贪污受贿,从别的郡县买丝,丝的质量很差,而且工官还层层盘剥,导致织工越来越穷,织出来的布也越来越差。立智理威这个官员,他没派人去买丝,而是让工匠自己去买,工匠们也不用再假装生病偷懒,这样一年就能省下好几万贯钱。其他地方也效仿他的办法,都觉得很方便。

大至三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皇上追赠他资德大夫、陕西行省右丞、上护军、宁夏郡公的爵位,谥号忠惠。后来又追赠他推诚亮节崇德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柱国、秦国公等更高的爵位。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买嘉奴,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小儿子叫韩嘉讷,官至御史大夫。到了至正十二年,有人诬告韩嘉讷和高昌王帖木儿补化一起谋害丞相脱脱,结果被脱脱贬官处死,天下人都觉得很冤枉。

史书上说:元太祖报仇的时候,把那些高大的塔塔儿人全杀了,只有忽都虎因为是仇人的后代,却反而被收养做了太后养子。察罕被父亲抛弃,后来偶然遇到兴宗王,被赐予国姓。他能够取得功名,大概是有天意吧!他一生还查办过贪污受贿的官员,弹劾过奸诈的和尚;他曾经为漕运官员的冤屈辩护,做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真是个贤能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