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迈杰,是皇室宗亲。他早年就侍奉泰定帝,在泰定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追随左右。至治三年八月,泰定帝在土剌河打猎,铁失等人密谋杀害英宗皇帝,偷偷派斡罗思去告诉倒剌沙,还特意嘱咐说:“你和马速忽知道这事就行,千万别让旭迈杰听到。” 因为旭迈杰没跟倒剌沙他们一伙,所以铁失才这么交代。泰定帝抓住了斡罗思,派人去上都报告这件事。还没等消息传到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被铁失他们杀害了。泰定帝在龙居河即位,马上就提拔旭迈杰当宣政院使。回到上都后,又任命他为中书右丞相,还派他去大都抓捕铁失、失都儿、赤斤铁木儿、脱火赤章台等人,把他们全部处死,连他们的子孙都一起杀了,家产也全部充公。没过多久,又让旭迈杰兼任阿速卫达鲁花赤。

过了没多久,也就是那年的十二月,旭迈杰跟皇帝说:“前段时间也先铁木儿造反那阵子,买奴王子为了效忠,不顾危险地跑到您还是皇子时的府邸,愿意为您赴汤蹈火,还说‘不铲除元凶,您讨伐叛贼的名声就立不起来,后世子孙怎么知道您的功绩呢?’您当时也对他的忠心表示赞赏。现在我跟大家商量过了,在皇室宗亲里,能够主动脱离反贼阵营,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的,只有买奴一人,所以请求您重重赏赐他,以鼓励更多的人效忠。”皇帝听了很高兴,就下令把泰宁县五千户人家封给买奴,封他为泰宁王。没过多久,因为平定叛乱有功,皇帝又赏赐旭迈杰金子十锭、银子三十锭、纸币七十锭。当时倒剌沙已经当上了左丞相,官位在旭迈杰之下。皇帝经常责备倒剌沙说:“自从我即位以来,没有一个人敢像你一样,秉公执法,为朕说话。知道事情而不说出来,就是不忠,还会让别人犯错。从今以后,凡是你知道的事情,都应该及时告诉我。” 皇帝还说:“凡事从小事上预防就容易,等到事情大了再去补救就难了。把我的话告诉大家,让他们引以为戒。”虽然倒剌沙很受皇帝宠爱,但是论起对皇帝的敬重和服从,还是比不上旭迈杰。

公元1324年春天,因为刮大风又地震,中书省的官员兀伯都剌、张珪、杨廷玉都上书请求辞职。旭迈杰就说:“最近这些灾害啊,皇上是替天下人着急上火,遵循祖宗的教诲,认真修德,谨慎行事,还下令大家认真工作。”皇上收到奏章后,留在京城的大都留守省臣们就纷纷自责说:“我们这些当官的,才疏学浅,能力不足,担负着国家的重任,却没做出什么贡献,导致了这些天灾,责任在我们,应该被罢免,其他大臣都没错。”皇上说:“你们都跑来辞职,国家大事怎么办?我找谁商量啊?你们都回去好好干吧!”

秋天,旭迈杰又上奏说:“皇太子的卫队,以前只有三千人,现在增加到了一万七千人,请让詹事院裁减掉,恢复原来的规模。”皇上同意了。第二年,他又说江南老百姓穷,寺庙里的和尚却很富有,那些寺庙的田地,都不是宋朝时候的制度,都是历代皇帝赏赐的,建议把这些田地分给老百姓,让他们也能承担徭役。他还说:“国家财政紧张,应该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冬天,因为又是灾年,旭迈杰又建议停止皇后的宫殿修建工程,皇上也都同意了。这一年十二月,旭迈杰去世了。泰定帝诛杀叛臣铁失等人,旭迈杰可是出了大力气的,他当政期间,严格遵守前朝的制度,节约开支,爱护百姓,算得上是一时贤相了。

倒剌沙,是个西域人,当初在元泰定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做事,是王府里的内史,很受皇帝的信任。后来仁宗皇帝当政了,因为倒剌沙的儿子跟丞相拜住关系不错,所以倒剌沙也得到了机会,进入皇帝的侍卫队伍,经常把朝廷里的秘密消息告诉当时的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元惠宗。

到了至治三年三月,铁失派了个叫探忒的宣徽使去见倒剌沙,跟他说:“皇上(指元惠宗)将来肯定容不下晋王(指元昭宗),你好好想想吧!” 八月二日,晋王在土剌河打猎。铁失又派了个叫斡罗思的人去告诉倒剌沙:“我和阿散、也先铁木儿、失都儿他们已经商量好了,事情成功了就拥立晋王当皇帝。” 晋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把斡罗思抓了起来,还派别烈弥失去上都告发这伙人的谋反计划。 结果还没等别烈弥失到上都,惠宗皇帝就已经被杀死了。 这时候,按梯不花和淇阳王也先铁木儿带着皇帝的玉玺和印信来迎接晋王。

九月癸巳日,晋王登基做了皇帝(元昭宗),并且马上任命倒剌沙当平章政事。 那年冬天,皇帝的车驾到了大都,倒剌沙被提升为中书左丞相,没过多久又改任御史大夫。

话说这倒剌沙,在那个位置上专横跋扈,他的那些同伙也收受贿赂,简直无法无天!御史台都事李思明上奏弹劾了他。倒剌沙一听,气坏了,想方设法阻止这件事。偏偏这时候,参知政事杨庭玉也因为收受贿赂被查出来了,而且这案子还牵扯到了倒剌沙的女婿。倒剌沙赶紧上奏说:“请让御史台、中书省和宗正府一起审理这个案子!”御史台的官员们说:“咱们老祖宗世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是,官员贪污受贿,就由御史台来查办。现在要和中书省、宗正府一起审,这不是违背祖宗的规矩吗?” 这奏章上了一次又一次,皇帝才最终同意了御史台单独审理。杨庭玉他们最终伏法认罪,倒剌沙更是气得火冒三丈。

没过多久,御史又上奏说全国各地旱涝灾害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这都是当权大臣们治理无方造成的。倒剌沙把奏章揣在袖子里去见皇帝,说:“以前丞相拜住和御史大夫铁失意见不合,闹出了大乱子。现在御史们又诬陷大臣,扰乱朝纲,应该好好查查他们!” 于是倒剌沙就假传圣旨,把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亦怜真等人抓了起来,谁也不敢为他们说句公道话。侍御史韩若愚根据祖制,宰相必须先做过御史大夫,于是上奏说,倒剌沙还没做过御史大夫,应该先让他担任这个职务。倒剌沙一听这话,心里高兴,这才把那些御史放了。十一月,倒剌沙又从御史大夫升任左丞相,还加封了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等职务。

两年后,旭迈杰死了,倒剌沙就以左丞相的身份执掌朝政,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倒剌沙和另一个平章兀伯都剌都是西域人,他们都偏袒西域人。有个西域人卖宝石,想抬高价格,同知大禧宗禋院事傅岩极力反对,但倒剌沙根本不听。三年后,倒剌沙说:“各地旱灾蝗灾不断,我们这些当官的治理无方,所以老天爷才降下这么多灾难。现在我们应该痛改前非,努力做好事,也希望陛下能敬畏上天,体恤百姓。”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四年后,他又因为天灾请求辞职,但皇帝没同意。后来,倒剌沙又兼任了内史府四斡耳朵事。致和元年,倒剌沙建议效仿汉人的做法,让蒙古色目人丁忧期间也要除名,皇帝也批准了。

公元1320年(元英宗至治元年)的七月庚午日,元英宗在元上都驾崩了。倒剌沙奉命顾全大局,拥立皇太子阿速吉为帝。那时候阿速吉才九岁,各路诸王大臣还没来得及齐聚上都,所以登基诏书还没颁布。

这时,掌管枢密院的燕帖木儿留守在大都,他却想另立英宗的儿子为帝。于是,在八月甲午日,他胁迫诸王大臣,分别派人去江陵迎接怀王,去漠北迎接周王,同时严兵把守居庸关、古北口、大和岭和潼关,摆出一副要另立新君的架势。河南行省的平章政事伯颜闻讯后,立刻起兵响应倒剌沙,倒剌沙也奉皇后的命令,带兵讨伐燕帖木儿。

燕帖木儿派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帖木儿、御史大夫纽泽、太尉不花等人率领军队去榆林作战,结果屡战屡败。燕帖木儿偷偷派人联系上都的诸王满秃阿马剌台、大臣阔阔出买驴等人里应外合,企图里外夹击。 但他们的阴谋败露了,倒剌沙把这些叛乱者全部杀掉。

九月,元朝正式向全国颁布了阿速吉即位的诏书,改元为天顺。陕西行省也积极响应上都,他们杀了燕帖木儿派去的使者,并分兵进入河中府。诸王失剌、平章政事乃马台、詹事钦察等人与大都的军队作战,结果战败。倒剌沙又派诸王也先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率领辽东的军队进攻迁民镇。同时,又派诸王忽剌台攻打崞州,全面反击。

梁王王禅攻破了居庸关,军队甚至打到了大口。燕帖木儿在红桥北和白浮野与梁王进行了两次大战,结果梁王战败,逃到了昌平。倒剌沙又派枢密院事竹温台率领军队进入古北口,同时派靖安王阔不花等人率领陕西军队袭击潼关南水门,攻入潼关,占领了陕州,并向洛阳进军。辽东的军队再次打败了脱脱木儿在蓟州的军队,一路打到了大都城下,燕帖木儿不得不分兵防守。陕西行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率领军队渡过大庆关,黄河以东的官员都丢下城池逃跑了。

十月的时候,怀王已经到了大都,给自己封了尊号,改元为天历,但是很多地方压根儿不认他。到了十一月份,湘宁王八剌失里听说大都出事了,赶紧带着赵王马札罕、还有其他几个王爷忽剌台一起带兵勤王。湘宁王进了冀宁。陕西行省的官员又把大都发来的诏书给烧了,还把大都派来的使者抓了起来。辽东的军队又打进了古北口。燕王帖木儿带着上都的兵南下,大都的防守空虚,要是上都丢了,那全国各地都会跟着乱。所以,就派齐王月鲁帖木儿直接去打上都,梁王王禅跑了,辽王脱脱战死了。倒剌沙光着膀子,拿着玉玺投降了,到了京城,被关进了监狱,家产也被抄了,不光是他,他哥哥马某沙、儿子泼皮、木八剌沙的家产也都抄了。十二月份,倒剌沙和马某沙他们都被处死了,还把尸体给肢解了。

史书上这么说:旭迈杰和倒剌沙,都是泰定帝时期被封在各地的藩王,但是能力和人品差别很大。旭迈杰向皇帝告发了斡罗思在 上都的谋反行为,所以躲过了这场杀戮。但是倒剌沙却参与了这件事。不然的话,铁失的计划为什么只告诉倒剌沙,而不告诉旭迈杰呢?旭迈杰死了以后,倒剌沙掌握了大权,他没有平定叛乱的能力,却承担着辅佐幼主,托付国家重任的责任,最后被奸雄篡夺了权力。他光着膀子投降,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哎,悲哀啊!小人乘机捞好处,很少有能善始善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