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源,原来是高丽唐城人,他爹叫大纯,是麟渊的都领,所以全家就住在那儿。公元918年(辽太祖十一年),契丹叛军乞奴、金山他们跑到高丽,攻占了江东城,在那里扎下了根。公元920年(辽太祖十三年),辽太祖派哈真他们去追讨叛军,大纯带着人马投降了辽军,然后又回到了高丽。公元924年(辽太祖十七年),辽太祖又派着古他们12个人出使高丽,打探一下高丽的情况,结果回来的时候,他们遇害了。

辽太宗二年(928年),因为高丽杀了辽国的使者,辽太宗就派大将撒礼塔去打高丽。那时候,福源是西京的郎将,他和他的同伙毕贤甫一起杀了辽国的宣谕使郑毅,然后控制了西京,向辽国投降。高丽派兵马使闵曦去攻打他们,抓住了毕贤甫,把他腰斩了。福源一看情况不妙,就逃到辽国去了。高丽抓了他的爸爸大纯和大纯的弟弟百寿,把西京的其他老百姓都迁徙到海岛上去了,西京就变成了一片废墟。福源跟着撒礼塔攻下了四十多个城池,又和阿秃儿一起打到了高丽的王京。高丽王没办法了,就派他弟弟怀安公来求和。辽国就在高丽设立了东京和一些州县,还任命了72个达鲁花赤(地方行政长官),并且任命福源为东京总管,让他管辖高丽的军队和百姓。

高丽害怕福源会找麻烦,就把他爹大纯封为大将军,他叔叔百寿封为郎将,还把张暐嫁给了福源的女儿,经常送礼给福源,贿赂不断。

四年的时候,高丽又造反了,他们杀了咱们派过去的达鲁花赤(官名),然后逃到了江华岛。福源呢,就在北方招集了四十多个城池里剩下的老百姓,等着咱们的大军过去。

皇上太宗又派撒礼塔去讨伐高丽,福源跟着大军一起攻打处仁城。结果撒礼塔被流矢射死了,副将帖哥就领兵回去了,福源一个人留在那儿驻守。

五年,高丽人倾巢而出,攻陷了西京,福源带着他的部队投降了,皇上把他安排在了辽州和沈州一带。

六年,皇上赏赐给他金符,让他当管领高丽军民的长官,还让他继续招降那些还没归顺的老百姓。皇上还下令给高丽的老百姓说,谁要是抓住造反的那些人,或者把参与谋反的人献上来,就让他们和福源一起在东京,享受优厚的待遇,提拔重用。要是大兵打过来了,抵抗的就死,投降的就活,投降的百姓都归福源管。

七年,太宗皇帝命令唐古拔都儿和福源一起出兵讨伐,攻下了龙冈、咸从两个县,还有凤州、海州、洞州三个州,金山、归州、信州、昌朔州也都攻下来了。

十一年二月,福源回朝,皇上赏赐了他铠甲、弓箭,还有金线织成的锦缎、金银器皿、金鞍马具等等。

元朝定宗皇帝刚上任的时候,就命令阿母河行省的军队和福源一起攻打威州和平虏城。后来宪宗皇帝继位,又给了福源虎符,让他继续当归顺的高丽军民的长官。

三年后,皇帝又派诸王耶虎和福源去攻打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杨振、天龙等城池。四年后,他们又攻下了光州、安城、忠州、元风、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八年的时候,福源回朝,住在和林。高丽已经投降了,永宁公綧被当作人质,住到了福源家里。福源对他特别好,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两人竟然闹翻了。福源竟然找巫师做法,做了木偶人,绑着手脚埋到地里,或者扔到井里,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诅咒永宁公。

福源的跟班李纲知道了这事儿,就跑去告诉了宪宗皇帝。皇帝派人去查,福源就说:“我儿子得疟疾了,所以用这个方法来吓唬疟疾鬼,没有别的意思。”然后他又对永宁公说:“您在我这儿住了这么久,现在却让小人陷害我,这真是‘养犬反噬主人’啊!”

永宁公的妻子是皇族女子,她听说福源骂永宁公,就让翻译把福源的话翻译给她听。她一听就火了,把福源喝斥得跪在地上,狠狠地责问他:“你在高丽是什么人?”福源说:“边城人。”永宁公妻子又问:“我夫君是什么人?”福源说:“王族。”永宁公妻子说:“既然永宁公是你们的高丽王族,你却只是个边城人,反而把主人当成狗来咬,这是什么道理?我是皇族女子,皇上是因为我夫君是高丽王族才把我嫁给他的,你不过是个边城人,怎么能和王族同住?我要把这事儿告诉皇上!”说完,她就走了。

福源吓得哭着磕头求饶,可是永宁公的妻子已经走远了,追都追不上。福源拿出全部家当准备贿赂永宁公的妻子,一路追赶她。结果半路上碰到了皇帝派来的使者,使者命令几十个壮士把福源当场打死,抄了他的家,还把他的妻子和儿子茶邱、君祥等人都抓了起来。福源死的时候,五十二岁。

中统二年,茶邱为父亲平反昭雪,追赠嘉议大夫、沈阳侯,谥号忠宪。福源有七个儿子,俊奇、君祥最有名。

茶邱,小名茶邱。从小就以勇敢闻名,受到世祖的赏识,世祖都直接叫他小名。中统二年,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担任管领归附高丽军民的总管。至元六年,高丽权臣林衍造反了。十一月份,朝廷命令他带三千兵马,跟随高丽国王忠烈王(头辇哥)一起平叛,把江华岛上所有被林衍控制的人民都送回王京。十二月份,皇帝命令茶邱率领军队前往凤州等地,设立屯田总管府。八年二月,茶邱回朝,皇帝赏赐了他一百缗钱。

林衍的余党裴仲孙等人,拥立高丽王忠烈王的亲属承化侯为王,率领三别抄军占据珍岛叛乱。五月,茶邱和经略使欣都一起讨伐,打败了他们,他们的头目金通精带着剩下的兵马逃到了耽罗岛(今济州岛)。皇帝派侍卫亲军千户王岑,和茶邱一起商量征讨耽罗岛的策略。茶邱建议说:“金通精的同党很多都在王京,可以先招降他们,如果他们不投降,再打也不迟。”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很快,皇帝下令茶邱去罗州监督建造战船,同时招降耽罗岛。茶邱抓到了金通精的侄子金永等七个人,派他们去招降金通精,金通精不肯投降,茶邱留下金永,把其他人全部杀了。

十年后,皇帝下令茶邱和欣都率领军队渡海攻打耽罗岛,金通精被杀,所有被胁迫的人都被赦免,高丽终于平定了。茶邱奉诏去拜见高丽王,但他没有下跪行礼。中书省用文书要求高丽交出茶邱的叔父百寿,高丽封百寿为枢密副使,让他退休,准备送他回元朝。但是茶邱故意拖延时间,不想离开,他想以此激怒皇帝。这时,高丽的官奴崇让等人密谋杀害元朝的达鲁花赤(元朝在高丽的行政长官),事情败露,被抓起来审问。茶邱想让崇让等人供出高丽国内的同伙,然后乘机消灭他们,于是他私下里和达鲁花赤脱朵儿商量这件事。元朝的礼仪是,凡是商议事情,如果意见一致,就要脱掉帽子表示同意。茶邱和脱朵儿都脱掉了帽子,但是脱朵儿却没脱,并向茶邱解释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件事才作罢。

公元1221年,皇上又派他监督建造战船,准备攻打日本。没过多久,也就是三月,他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安抚使,继续担任高丽军民总管。皇上还让他负责指导高丽的农业生产。到了八月,他又被任命为征东右副都元帅,和都元帅忽敦一起率领两万水军渡海去攻打日本,顺利攻占了对马、壹岐、壹岐等岛屿。

公元1224年正月,他被封为镇国上将军、征东都元帅,镇守高丽。二月,他率领蒙古、高丽、女真、汉军,跟随伯颜北上征讨叛臣只儿瓦歹等人。四月,军队到达脱剌河,突然遭遇了敌军,茶丘冲锋陷阵,英勇无比。伯颜很欣赏他的勇猛,皇上就赏赐他白金五十两、金鞍勒和弓箭。公元1227年,他被任命为龙虎卫上将军、征东行省右丞。

公元1228年,他和右丞欣都率领四万水军,从高丽金州合浦出发进攻日本。当时,右丞范文虎等率领十万大军,从庆元、定海等地渡海,计划在日本壹岐、平户等岛会合,然后一起登陆作战。可是,到了八月秋天,遭遇了台风,船只受损,全军撤退,茶丘侥幸逃生。公元1229年十月,皇上命令茶丘在平滦黑埚儿监造七百艘战船,准备再次出征。公元1231年十一月,他又被任命为征东行省右丞。

公元1233年,皇上派他前往江浙等地安置流离失所的汉人,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公元1234年,乃颜叛乱,皇上御驾亲征,赏赐给他翎根甲和宝刀,让他率领高丽、女真、汉军随驾出征。突然遭遇了乃颜的一万多骑兵,而茶丘的军队只有不到三千人,将士们都很害怕。茶丘当夜命令士兵撕裂衣物做成旗帜,剪断马尾做成军旗,在树林中设置疑兵,制造声势。乃颜大吃一惊,以为官兵大军压境,吓得溃不成军,逃跑了。皇上听说后,对他大加赏赐,凯旋回朝后,他被任命为辽阳等处行尚书省右丞。公元1237年,他因病辞官。

叛王哈丹等人逃窜到高丽西京,中书省特地起用茶丘镇守辽东,皇上派阇里台孛罗儿送去金字圆符,授权茶丘便宜行事。公元1238年,他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茶邱老是抱怨自己的国家,但是他弟弟君祥却说:“干嘛怨恨永宁公呢?我可不敢对不起国家啊!” 君祥有四个儿子,老大叫万,是最有名的一个。

君祥小名叫双叔,是福源的第五个儿子。他十四岁的时候,跟着哥哥茶邱去上都见忽必烈皇帝。皇帝很高兴,就让刘秉忠给他看看相。刘秉忠说:“这孩子眼神不一般,将来肯定能靠功名显赫,但是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行!” 然后就让君祥去选老师好好学习。至元三年,朝廷征调了三百个高丽人当兵,让君祥统领他们,跟着秃花秃烈、伯颜他们一起修建万寿山,后来又跟着他们去开通州的运河。皇帝亲自跟他说:“你这个人忠诚可靠,我很了解。” 有一次,皇帝在便殿看江南的地图,想找懂行的问问那里的地形险要,左丞相伯颜和枢密副使合达就推荐了君祥。君祥的回答非常详细清楚,皇帝很满意,就给他敬了一大杯酒,然后对伯颜说:“这小子将来有大作为啊!”

至元六年,林衍造反了,君祥跟着头辇哥去平叛。至元八年,他被派去河南戍守。至元九年,他率军袭击淮西,攻破了他们的重要城池大凹城。至元十年,他又跟着元帅孛罗罕袭击淮东的射阳湖,俘虏了大量的男女老少和牲畜。

十一年前,我入朝为官。皇上命令伯颜去攻打南宋,朝臣们讨论说,南宋的兵力大多集中在淮河以南的长江沿线,如果我们大军要渡江,他们肯定会调兵过来抵抗。所以皇上就派右卫指挥使秃满歹率领两万轻兵去攻打淮安,以此来牵制南宋军队,我跟着蒙古和汉军的都镇抚一起去了。

后来伯颜渡过长江,皇上又命令秃满歹回师萧县。那时候我奉命到伯颜的军中办事。南宋黄州的制置使陈奕投降了,他儿子陈岩是涟水军的知军,伯颜派了三十个骑兵去招降他,然后让我进宫向皇上汇报。皇上说:“你快回去,陈知府投降了,就和他一起回来吧!”我和陈岩一起回朝后,皇上设宴款待我们,非常隆重。

之后,我跟着元帅孛鲁罕攻打清河,攻克了那里。海州的安抚使丁顺也答应投降,孛鲁罕让我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上。当时伯颜正在上都朝见皇上,皇上见到我很高兴,就让我跟着他一起南下征讨。伯颜攻克了淮安,到达扬州后,又分兵攻打淮西。南宋的制置使夏贵派牛都统带着书信给伯颜说:“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您不要耗费国力去攻打边城,如果朝廷愿意归顺,边城自然也就不用打了!”伯颜让我带着牛都统进宫面见皇上,我在宫里待了三天,然后回到军中。皇上还传旨给伯颜说:“事情很难从远处就判断清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伯颜的军队驻扎在镇江,探子回报说有个都统洪模,是都督府的将领,伯颜对我说:“你和他是同姓,你去招降他吧。”洪模立刻就投降了。军队继续前进,到达临平山,距离临安只有五十里。洪模来报告说:“宋朝的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都逃跑了,只有皇室成员还没走,应该尽快定下计策,好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伯颜于是命令洪模护送皇室成员,让我跟着一起去。南宋灭亡后,我被提升为武略将军、中卫亲军千户。

十五岁那年,他被任命为江南的民兵指挥官。后来升迁为明威将军,再升为中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十七岁,又升为昭勇大将军。十九岁,被授予枢密院判官的职位。二十三岁,再次升迁,成为昭武大将军,同时担任枢密院同佥。

二十四年,乃颜叛乱,他跟随世祖皇帝亲征。每次皇帝驻扎下来,他总是用兵车在营地外围设置严密的防御工事,保护皇帝的安全,皇帝对他非常赏识。凯旋归来后,他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并撰写了《东征录》这本书。

二十八岁,他被任命为辽阳行省右丞,但因为枢密院需要他,所以又回到了原来的职位。没多久,他又被加封为集贤大学士,依旧兼任枢密院同佥。当时有人建议从东南沿海的辛桥开凿一条河道,连接滦河,以便将粮食运送到上都,皇帝就让他和中书右丞阿里一起评估利弊。他极力陈述这样做不方便,最终这个计划被取消了。

皇帝又想征讨日本,命令高丽建造战船。他就进言说:“军事行动非常重大,应该先派使者去问问高丽的意见,然后再出兵。”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派他出使高丽。回来后,他被提升为枢密院佥书。

第二年,皇帝又派他和他的侄子波立儿去高丽监督战船的建造。波立儿看到高丽王宫,竟然下马哭了起来,说:“我现在虽然衣锦还乡,但辜负了家乡父老的期望,实在惭愧啊!”高丽王很欣赏他始终不忘故国的赤诚之心,于是封他为益城侯,并授予他修文殿大学士的称号。

成宗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下令要裁减那些在位很久的官员。结果枢密院的领导暗伯他们就上奏说:“君祥在枢密院待了十六年,算是时间最长的了。”皇帝说:“君祥一直忠心耿耿,就不用调动他了。”

过了几年,到了大德二年,皇帝又派君祥出使高丽。结果一些御史弹劾君祥其他的事情,把他给中途召回了。三年后,他又被派去江浙地区,去调查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就退隐到昌平县的皇华山,过起了清静日子。

过了几年,到了大德七年,皇上又重用他,提拔他做了司农卿,然后又升任中书右丞。 可惜好景不长,他又被御史弹劾了,于是被调任到江浙行省做右丞。 之后他又升迁到辽阳做右丞,还上奏建议应该修建新的省治,增加巡逻兵力,设立儒学提举、都镇抚等职位,来发展文化,加强武备。不过这个建议还没来得及批复。

后来武宗皇帝登基了,又把君祥召回朝廷,让他担任同知枢密院事,然后又升任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还让他兼任商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事,之后又改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没过多久,他又改任商议行省事。最后,在大德二年,君祥去世了。

他的儿子叫君迈,官至奉训大夫、同知开元总管府事。

话说重喜这小子,字写得挺好,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后来靠着这手好字谋了差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他进了宿卫,当上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到了至元十八年,他继承了他老爹的职位,当上了怀远大将军、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还继续佩戴着他爹留下的虎符,那可是个宝贝!

至元二十四年,他跟着大军去讨伐乃颜。六月,他们到了撒里秃鲁,跟平章失剌铁木儿一起跟乃颜的军队在黄海打了一仗,把乃颜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他又跟着皇上一起跟塔不台打仗,也把塔不台给打败了。之后,世祖皇帝留下蒙古、女真、汉军驻扎在哈剌河,又选拔精兵强将,让重喜带着他们护送皇上到失剌斡耳朵。然后,他跟着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继续出征。七月,他们到了紥剌麻秃,跟刚家奴打了一仗,又把刚家奴打败了,一直追到蒙可山、那兀江等地,彻底平定了金刚奴、塔不台等人的叛乱。九月,大军凯旋而归。

没想到,哈丹和八剌哈赤又反了!十月,重喜跟着诸王爱牙哈赤、宣慰使塔出和失剌铁木儿一起再次出征讨伐他们。十二月,大军驻扎在木骨不剌,这时候诸王脱欢带着四千多人马跟叛军作战,有点抵挡不住了,重喜赶紧带着骑兵冲上去支援,杀了个七进七出,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他还跟着诸王乃蛮带、爱牙哈赤、平章薛阇干,跟哈丹等人在兀暐站、黑龙江、贴满哈打了多次仗,次次都把叛军打得落荒而逃。

至元二十五年,重喜又跟着玉速帖木儿出征。五月,他们到了贴列河,又到了木骨儿抄喇,跟哈丹秃鲁干打了仗,都立下了大功。八月,到了贵列河,重喜率领部队第一个渡河,把敌人吓跑了。十月,他又跟着玉速帖木儿到了木八兰。十二月,跟古都秃鲁干打了一仗,又把他们打败了。至元二十七年六月,皇上赏了他五十两白金和一套盔甲。九月,他们在禅春跟哈丹秃鲁干又打了一仗。至元二十八年二月,他跟着平章薛阇干到了高丽青州。五月,跟哈丹打了八天仗,还打了另外几仗,都把哈丹打败了。六月,大军班师回朝,重喜被授予昭勇大将军的称号,还佩上了三珠虎符,官职和以前一样。十月,薛阇干带着重喜进京,向皇上汇报了他的战功,皇上非常高兴,赏了他玉带一条、白金五十两,还授予他龙虎卫上将军、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的职位。

他29岁的时候,还拿着元朝皇帝赏赐的虎符,管着高丽、女真和汉军好几万士兵,还兼任安抚使和高丽军民总管。六月,他又升官了,当上了辽阳等地的行中书省右丞。到了元大德十年,他叔父君祥接替了他的职位。大德十一年,武宗皇帝登基,他高兴地去上都朝见皇帝。七月,他又被任命为辽阳行省右丞。元至大二年,他因为犯了事儿被贬到漳州,半路上遇上大赦才回去了。第二年,他就去世了,他儿子继承了他的官职。

史书上说:洪福源因为高丽西京叛乱,就带蒙古军队去灭了高丽的国家。公山弗狃说过:“君子不会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放弃自己的家乡。”像洪福源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是公山弗狃说的那种人呢?他叔父君祥能够弥补他之前的过错,把乱臣贼子变成忠孝之臣,真是贤明啊!

王綧是高丽清化侯璟的儿子,被封为永宁公。元太宗十三年,他带着十五个高丽王子作为人质来到元朝,对外谎称自己是王子。王綧擅长骑射,还读过很多书,很有见识。元宪宗三年,元朝军队围攻高丽,派王綧去劝说高丽国王投降。元军苦苦围困忠州,宪宗皇帝给王綧写信说:“你当初来侍奉朝廷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果断地以一人之力代替了高丽百姓,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十几年来,你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简直难以想象。可是即使远在万里之外,你仍然希望得到祖国的庇护,如今你来到这里,高丽百姓都希望你能救救他们,你想怎么做呢?更何况孝心感天动地,现在大王以仁慈宽厚对待你,你应该赶紧去劝说高丽国王投降,让大军早日解围,这样不仅老百姓会高兴,全国人民都会庆祝重生的!”后来宪宗皇帝知道王綧其实不是王子,就说:“你虽然不是王子,也是王室的近亲,在我国住了这么久,也算是我们的人了。”然后赏赐给他三百匹好马。王綧后来又跟着大军去攻打高丽,到了尚州,有个叫蔡取和的将领对王綧说:“抛弃妻儿跟着您来到边远地区的人,都是为了国家安宁。现在一点对国家有利的事儿都没做,跟叛国的人有什么区别!”然后就逃跑了,王綧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1271年,他被授予金符总管,还换了虎符,这可是个重要的职位啊!三年后,他带兵去讨伐李璮。1274年,高丽臣子林衍造反,元世祖派宗王脱欢帖木儿去平叛,他也带着新归附的一千三百户人家一起去了。同年十一月,因为生病回家了。他媳妇儿告了洪福源一状,结果把洪福源给弄死了。洪福源的儿子洪茶邱跑到世祖那儿告状,说:“真金太子中书令,您家这位高丽尚书自认为官职和皇太子一样高!”世祖一听,勃然大怒,直接把他的兵权给收了。1288年,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他留下了三个儿子:阿剌帖木儿、阔阔帖木儿和兀爱。

阿剌帖木儿继承了他父亲的虎符总管职位。1275年,他跟着去讨伐叛贼金通精,把叛贼打得落花流水,逃得无影无踪。1278年,他升任昭勇大将军,跟着都元帅忽都去征讨日本。1282年,他又升任镇国上将军、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没多久又升任辅国上将军、征东左副元帅,官越做越大。1285年,他又去征讨日本,结果遇上台风,葬身大海了,真是可惜!

阔阔帖木儿呢,在武宗当皇子的时候就跟着他,鞍前马后地伺候,后来因为劳苦功高,被授予大中大夫、管民总管的职位。

兀爱也继承了父亲的虎符总管职位,后来还升任安远大将军、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征东左副元帅。1291年,他跟着去讨伐乃颜。之后又跟着月鲁那演去讨伐塔不台和脱欢,在蒙可山、那江地区与他们交战。兀爱和八剌哈赤、脱欢在黑龙江激战,右臂中箭,但他包扎好伤口后又继续战斗,最后大获全胜!1292年,他跟着平章阔里帖木儿去讨伐哈丹,还活捉了哈丹的部将古都秃鲁干。第二年,他升任昭武大将军,还兼任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事。又过了一年,哈丹纠集散兵游勇,号称十万人,到处烧杀抢掠,威胁到水达达和女直地区。于是,元朝派兀爱去镇守高丽,修筑城墙,整顿军队,军队的士气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九月,哈丹进攻缠春,被兀爱给打退了。

话说我二十八岁那年,去京城朝见皇帝,皇上赏赐了我一条上好的玉带和一套银质酒器,那可是相当荣耀的事儿!

二十九岁的时候,我的职务又升了,被任命为征东左副都元帅府的官员,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辖高丽、女真和汉军的万户府,我被授予了兀爱三珠虎符,官拜镇国上将军,负责统领高丽、女真和汉军的万户府,同时还兼任沈阳安抚使和高丽军民总管,权力那是相当的大。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