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海涯,是个回族人。他出生的时候,是被剖腹产出来的,他爸爸也先火者想把他扔掉,他妈妈舍不得。长大后,阿里海涯特别勇猛,很有胆识,但是家里穷,他就自己耕地养活妈妈。他常常感叹地说:“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在万里疆场建功名,怎么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一辈子在田地里刨食呢!”

他没放弃,后来去学习读书,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老师教的东西都学会了。有个大将叫卜怜吉歹,让他儿子忽鲁不花跟着阿里海涯学习读书,后来又把阿里海涯推荐给了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忽必烈。元宪宗九年,阿里海涯跟着忽必烈渡江,忽必烈射老虎没射死,阿里海涯挺着长矛冲上去把老虎杀了。攻打鄂州的时候,他第一个冲上城墙,结果被流矢射穿了喉咙,皇上赏了他五十两银子。

宪宗皇帝死了,大臣们商议立谁为皇帝。之前,宗王塔察儿写信劝忽必烈登基,忽必烈当时忘了,后来问身边的人,阿里海涯说:“这封信在我这儿呢!”他把信拿出来给大臣们看,大家就决定立忽必烈为帝了,忽必烈对他非常赞赏。中统三年,阿里海涯被任命为中书省郎中。至元元年,升为朝请大夫,参与中书省政事。至元二年,他又被任命为南京、河南、大名、顺德等路行中书省佥事,后来升任廉访使,还被赐予了虎符。接着,他又负责管理各路鹰队和猎户,还兼管中都路的阑遗事务。至元四年,他被任命为佥制国用司使。

五年的时候,刘整建议攻打襄阳,皇上同意了,还特地设立了一个行中书省,让阿里海涯和别人一起负责行省的事务。然后呢,就修筑了很长的包围圈,从万山一直到百丈山、楚山,最后到鹿门山,把襄阳的援兵给断了。还打败了宋朝将领范文虎,地点在灌滩。当时战事很紧张,阿里海涯每天都要亲自跑一趟,汇报情况,一天能跑八百里呢!

六年,阿里海涯升职了,当上了参知河南等路行尚书省事。七年,他又兼任了汉军都元帅,还带了一支新军。后来尚书省撤销了,他又回去当参知行中书省事。宋朝派都统张贵和张顺率领水军,送来盔甲犒劳襄阳城里的守军,结果在万山附近打了二十多里的仗,张顺被杀了,张贵带着剩下的兵逃进了城。后来趁着水涨,张贵半夜偷偷跑了,阿里海涯又追上去,在柜门关把张贵给杀了。

九年,阿里海涯攻破了樊城的外城。这时候,有人从西域进贡了一种新式火炮。十年正月,阿里海涯就用这种新火炮攻打樊城,结果攻破了城,还把城里的人杀了个干净。接着就攻打襄阳,第一炮就打中了襄阳的谯楼,声音震耳欲聋,城里的人人心惶惶,很多将领都爬墙投降了。刘整想把城拆了,还要抓了守将吕文焕出气。但是阿里海涯不同意,他亲自跑到城下,跟吕文焕说:“你带着孤军抵抗了好几年,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皇上很欣赏你的忠心,只要你投降,一定会给你高官厚禄,以此来鼓励其他人投降,绝对不会杀你!”吕文焕有点犹豫,拿不定主意。阿里海涯又折断箭枝发誓,吕文焕这才感动地投降了。皇上命令阿里海涯和吕文焕一起进京,阿里海涯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

话说十一年的时候,他升职了,当上了中书左丞,还兼任荆湖等路的枢密院事。阿里海涯上奏说:“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咱们好不容易打下来了,应该趁胜追击,一路打到东边去,宋朝肯定能平定。”平章阿暐也同意这个说法。元世祖就让丞相史天泽来商量这事儿。史天泽说:“如果朝廷派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比如丞相安童或者枢密院同知伯颜这样的,去统领大军,那天下就能很快统一,等着收复就行了。”于是,就封伯颜为行中书省左丞相,阿里海涯为行中书省右丞,还赏赐他们白银二百锭。

九月,大军在襄阳会师,开始进攻郢州。宋军在郢州修建了新的城池,利用长江两岸的地形设防。伯颜就让阿里海涯带几十个骑兵去侦察新郢的情况。没想到,宋军的范、赵两位都统早就埋伏在葭林里。阿里海涯他们奋勇杀敌,大获全胜,还把两位都统给杀了,回来之后,还把他们的脑袋拿来拌酒喝,想想都挺吓人的。十二月,大军到达沙武口。宋朝的制置使夏贵在各个关隘防守得非常严密。阿里海涯指挥军队攻打阳逻堡,打败了夏贵的援军,然后又攻下了阳逻堡以及青山、白湖等一些堡垒。鄂州的守将张宴然、王该等人见大势已去,就投降了。阿里海涯管军纪律很严格,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军队里没有人抢夺老百姓的东西。 就这样,汉阳、寿昌、信阳、德安等州县都纷纷投降了。

伯颜跟其他将领在鄂州开会,讨论说:“鄂州地处江山要冲,是江南的战略要地,而且兵力和粮草都充足。现在江陵、潭州、岳州还没拿下,如果不派大将镇守,上游一有风吹草动,鄂州就保不住了。”于是派阿里海涯率领四万兵马驻守鄂州。

十二年春天,阿里海涯军队攻占了江陵。在巴陵跟宋朝将领高世杰遭遇了。高世杰率领一千六百艘战船,两万兵马,打算偷袭鄂州。阿里海涯派张荣实、解汝楫去迎战,打败了高世杰,一直追到桃花滩,高世杰投降了。接着攻克了岳州,皇上特批任命投降的将领孟之绍为安抚使。四月,军队进兵沙市,放火攻城,城池失守,宋朝宣抚使朱异孙、制置使高达也投降了。

然后阿里海涯攻入江陵,向郢州、随州、归州、峡州、常德府、澧州、辰州、沅州、靖州等州郡下达命令,这些地方都投降了。阿里海涯统计了这些地方的人口和赋税,上报朝廷。忽必烈皇帝非常高兴,连续三天大摆宴席,对左右的人说:“伯颜带兵南下,阿里海涯只率领少量军队驻守鄂州,我非常担心。现在荆州和湖州都平定了,咱们东线军队后方再无威胁了。”于是亲自写了诏书褒奖阿里海涯,赏赐龙凤御用服装、帽子,还有珍珠衣服、玉带、貂皮大衣,另外还单独赏赐了一个金酒壶,说:“等你回来,咱们一起喝酒庆祝。” 后来,因为高世杰投降后又想反叛,所以被杀害了;朱异孙被押解到京城后也死了,他的妻儿也被没收了。皇上命令阿里海涯回到鄂州,负责管理沿江新归顺的州县。

阿里海涯到了鄂州,想招降潭州守将李芾,结果李芾根本不理他。于是阿里海涯就调兵遣将,攻打长沙,很快拿下了湘阴。潭州的老百姓为了阻挡敌人,在江里竖起了好多木桩,从乔口一直到城下,足足有十五根,结果都被阿里海涯给弄断了。 他又攻下了城西的栅栏,然后让人把信射进城里给李芾,信上写着:“赶紧投降吧,这样才能保住城里百姓的性命,不然的话,我们就屠城!” 李芾还是不回应。

阿里海涯调集各路兵马,用大炮猛攻潭州城。战斗中,阿里海涯自己还中了一箭,受了很重的伤,但他依然坚持督战,最终潭州城破了。潭州百姓又赶紧修建了月城来抵抗。 到了十三年的正月,李芾实在撑不住了,就自杀了。他的部将刘孝品等人带着城池投降了。阿里海涯本来想杀光城里的百姓,但是后来他说道:“潭州人口有几百万,要是把他们都杀了,那可不行啊!” 他想起了伯颜丞相当年下令不杀人的事迹,便决定网开一面,饶了他们。他还下令打开粮仓,救济那些挨饿的百姓。

然后,阿里海涯又派人去招降郴州、全州、道州、桂阳、永州、衡州、武冈、宝庆以及袁州、韶州、南雄等州郡,这些州郡的守将都纷纷上表投降了。

马暨这小子死守静江,不肯投降。元朝就派俞全他们去招降,结果全都被马暨给杀了。后来宋朝皇帝投降了,阿里海涯去朝见元世祖,被封为平章政事,官儿做到挺大。元世祖还派人带着手诏去静江劝降马暨。阿里海涯把圣旨拿给马暨看,马暨居然把圣旨给烧了,还把送信的人给杀了!

这可把元朝惹毛了,攻打静江城三十多天,城破了。马暨带着他的手下黄文政、张虎等人突围逃跑,结果还是被抓住了。阿里海涯担心静江百姓会再次造反,就狠心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还把马暨他们几个在城里公开处斩了。 之后,元朝派万户秃哥不花去攻打宾州、融州、柳州、钦州、横州、邕州、庆远府;派齐荣祖去攻打郁林州、林州、贵州、廉州、象州;派托里去攻打容州、藤州、梧州,这些地方都乖乖投降了。就连特磨酋长秾士贵和南丹州酋长莫大秀也主动来归顺了。

没想到,宋朝的益王和卫王跑到海上称帝,全州、永州等地,还有潭州的一些县,都跟着文喻才等人一起造反了,舒州、黄州、蕲州也跟着起哄。元朝又下令让阿里海涯去平叛。阿里海涯把文喻才他们给杀了,然后翻山越岭到了柳州。天气太热了,军队又累又渴,这时候,阿里海涯骑的马跑着跑着,蹄子底下居然冒出了泉水,全军将士都喝了这泉水,一直到现在,那地方还叫马蹄泉呢。

那时候,宋朝将领赵与珞在琼州的白沙港驻守。阿里海涯带兵出海攻打,抓住了赵与珞、冉安国、黄之纪等人,把他们都给磔刑示众了,琼州也投降了。 还有八番罗甸蛮酋龙文貌来朝见元朝皇帝,元朝就在那里设立了宣慰司。为了管理八番罗甸、卧龙、罗番、大龙、渴蛮、芦番、小龙、石番、方番、璠番、獞番这些地方,元朝都设立了安抚司来管辖。

十八年的时候,他上奏朝廷,请求把行省迁到郢州。他平定了荆南、淮西、江西、海南、广西等地,一共收复了五十八个州,那些山区里的土著居民更是数不清。他治理百姓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当地百姓都为他建立祠堂祭祀他。

二十一年,朝廷命令阿里海涯统领七千汉军和八千新归顺的军队,跟随镇南王一起征讨安南。阿里海涯主动请缨,到海边去招募那些从占城溃逃回来的士兵,再次南征,并且催促那些还没出发的军队。后来,他被任命为安南行中书省左丞相。正巧这时,湖广省的官员上奏请求暂缓出兵,元世祖同意了,于是下令阿里海涯返回。

二十三年,阿里海涯回朝,被加封为光禄大夫、湖广行省左丞相。当时湖广行省左丞要束木,是丞相桑哥的亲戚,他弹劾阿里海涯贪污钱粮,桑哥暗中支持他。阿里海涯也反过来弹劾要束木贪婪。朝廷派参政秃鲁罕等人去调查,他们都顺着桑哥的意思说要束木的指控不属实。而阿里海涯贪污的证据确凿。阿里海涯当时因为生病留在上都,元世祖还特地派御医给他诊治,对他恩宠有加。后来听说调查的人偏袒要束木,要束木竟然气愤地自杀了,死讯传来,时年六十岁。秃鲁罕说,虽然阿里海涯已经死了,但这件事的真相还是应该弄清楚,元世祖于是下令查清此事,抄没阿里海涯的家产,运往京城。后来,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武定。到了至正八年,又追封他为江陵王,改谥号为武宣。

阿里海涯啊,真是个爱惜人才的主儿,他手下提拔了不少人,光是从偏将和降将里就出了两位丞相,那就是蒙古歹和阿剌罕;平章政事的人就更多了,足足十一位:奥鲁赤、虎都帖木儿、阿里、史格、吕文焕、帖木儿、不花、李庭、刘国杰、程鹏飞、史弼;右丞也有四位:唆都、完颜那怀、阔阔出、柔落野讷;左丞也一样是四位:塔出、唐兀带、刘深、赵修;参知政事更是多达十三位:贾文备、郑鼎、何玮、张鼎、樊楫、朱国宝、张荣实、囊家歹、乌马儿、孛罗、合答儿、高达、马应龙、云从龙。这人才济济的景象,真是前所未有啊!

不过呢,阿里海涯这人也挺狂的,他自夸功劳比伯颜还大,还要求皇上给他养老送终。结果御史滕鲁瞻看不下去了,直接弹劾了他。阿里海涯一听,立马派人去行台把御史抓了。行台御史大夫也帮着阿里海涯说话,说御史是故意造谣生事,这事儿才算完。但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大家都觉得阿里海涯做得不对。

阿里海涯的妻子是特里氏。后来,忽必烈又赐给他郝谦的女儿为妾,郝谦是陈州、亳州、颍州的元帅。他妻子去世后,又娶了郝谦的另一个女儿。这个女子是从陈州被召到京城,顺圣皇后还亲自给她加了帼服呢!阿里海涯有六个儿子,比较有名的有两个:忽失海涯,官至湖广行省左丞;贯只哥,官至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死后追封为楚国公,谥号忠惠。还有一个儿子和尚,当上了湖南道宣慰使,还兼任潭州军监军,皇上还赏赐了他玉带和一品官服。贯只哥的儿子叫贯云石。

史书上说:阿里海涯平定了湖广,让伯颜在东边作战时不用担心后方,他的功劳和阿术不相上下。可是最后他却因为被逼无奈,自杀了。想想忽必烈对功臣的态度,连伯颜都差点被牵连进“覆盆之狱”,那些陷害忠良的小人真是太可怕了!

贯云石,字酸斋,长得特别精神,十二三岁的时候力气就比一般人强得多,还擅长骑马射箭。长大后,他认真读书,写文章从不模仿别人,风格简洁明快,很有章法。他继承了父亲在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的职位,后来又镇守永州。刚开始,他手下的人比较散漫,贯云石就用严厉的作风管理,军队一下子就变得纪律严明了。有一天,他叫来弟弟忽都海涯,说:“我对当官没什么兴趣,但是祖上的爵位不敢不继承,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应该让给你了。”说完就把象征官职的金虎符解下来给了弟弟。

后来,他去北方拜姚燧为师学习。姚燧看了他的诗文后,非常惊讶,觉得他很有才华。当时仁宗还是太子,听说贯云石把爵位让给了弟弟,就对身边的人说:“将相家的孩子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啊!”没过多久,贯云石上交了他写的《孝经直解》,仁宗皇帝非常赞赏,就让他侍奉英宗皇帝,当了说书秀才。仁宗皇帝登基后,就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他还上奏了六件事:第一,减少边防戍守,发展文化;第二,教育太子,巩固国本;第三,设立谏官,辅助皇帝;第四,表彰姓氏,奖励功臣后代;第五,规定服饰,改变风俗;第六,选拔贤才,辅助治理国家。皇帝看了之后很满意,但还没来得及批复。

有一天,贯云石突然叹了口气说:“辞去高官厚禄,做个平民百姓,这是古代贤人所推崇的。现在我做着侍从的官职,和之前让出的军权相比,哪个更重要呢?人们以后会怎么议论我啊!”于是他就借口生病辞官了,跑到钱塘卖药,还改了名字,没有人认出他来。有一次,他路过梁山泺,看到一个渔夫用芦花絮做被子,觉得很漂亮,想用东西换。渔夫说:“你想得到我的被子,就得先写一首诗给我。”贯云石提笔就写了一首,渔夫高兴地把被子给了他。这件事在附近传开了,人们都称他为“芦花道人”。泰定元年,贯云石去世,享年三十九岁。朝廷追赠他集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等官职,追封京兆郡公,谥号文清。他的儿子阿思兰海涯做了慈利州达鲁花赤;另一个儿子叫八思海涯。

阿剌罕,是札剌儿氏的人。他爷爷拨彻,跟着成吉思汗打仗,后来又跟着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打仗,立了不少功劳。到了蒙哥汗当皇帝的时候,阿剌罕跟着去打关中和陇右,结果战死了。死后,皇上追封他为“定威佐运功臣、光禄大夫、司徒”,封他为曹南王,谥号忠定。

他爸爸也柳干,年轻的时候就在皇子旭烈兀手下当差,做到卫士长。后来跟着皇子阔端去打南宋,屡立战功,升到万户,最后当上了都元帅。等到大将察罕死了以后,就由也柳干接替他的位置,当上了诸翼军马都元帅。元宪宗八年,他去攻打扬州,结果战死了。死后,皇上追封他为“宣忠靖远佐运功臣、中书右丞相”,封他为曹南王,谥号桓毅。

阿剌罕继承了他爸爸的爵位,当上了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他跟着忽必烈打仗,去围攻鄂州。忽必烈当皇帝以后,阿里不哥在和林称帝,大将阿蓝答儿、浑都海等人叛变投靠了阿里不哥。忽必烈就派阿剌罕带兵去西方讨伐他们,阿剌罕打胜仗了。中统二年,他又跟着忽必烈在昔门秃打败了阿里不哥,皇上赏了他五十两黄金。中统三年,他又跟着诸王不者克去济南打李璮,阿剌罕在老仓口跟李璮交战,打败了他。李璮被杀,阿剌罕被任命为都元帅,皇上赏了他金虎符和银印。

公元1267年春天,我被提升为上万户,跟着元朝大元帅阿术去打南宋。九月,大军在襄阳的西安阳滩跟宋军打了一仗,赢了。

1268年,大军围攻襄樊,阿剌罕负责守卫南面的百丈山和漫河滩,多次打败宋军。到了1273年春天,襄阳城终于投降了。秋季,丞相伯颜和阿术在襄阳会师,派阿剌罕率领各路军队攻打郢州,收复失地。十月,我们攻下了郢州南门堡。丞相伯颜亲自带骑兵去视察汉阳的城墙,想从汉口渡江,可是宋军精兵把守汉口,没办法,就派阿剌罕率领蒙古骑兵抄近路,迅速攻破沙洋堡,顺利渡江,占领了鄂州。阿剌罕和断事官杨仁风一起,东进到寿昌,抢到了四十万斛粮食,然后率领左翼军顺流而下,沿途的州郡都投降了。

1274年五月,我被加封为昭毅大将军、蒙古汉军上万户,驻扎在建康。丞相伯颜奉诏回朝,留下我阿剌罕负责处理行省事务,还被任命为中奉大夫、参知政事。伯颜回来后,把军队分成三路同时进攻,我从西路进攻溧水、溧阳,攻破了银树东坝,在护牙山打败宋军,斩首七千。又抓住了宋将祝亮,还有七十二个裨将,斩首三千。接着又和宋军作战,斩首七千。还打败了宋军三个都统,斩首三千。攻克了建平县,然后进攻广德军的独松关。在此之前,宋军广德守将张濡在独松关杀了元朝的使者廉希贤、严忠范等人。当我的军队到达安吉州上柏镇时,张濡带兵抵抗,结果被我们打败了,斩首两千,活捉了他的副将冯翼,当场斩首,俘虏了四十二个裨将,张濡自己逃跑了。

公元1276年春天,南宋投降了。朝廷命令阿剌罕和左丞董文炳,带着高兴等人去攻打浙江东部的温州、台州、衢州、婺州、处州、明州、越州以及福建的各个郡县。他们一路追击南宋的嗣秀王赵与择,追到了福州。赵与择带了三万军队抵抗,阿剌罕亲自冲锋陷阵,带领高兴、撒里蛮等人渡江作战,斩杀了宋军的步兵统帅观察使李世达,活捉了赵与择和一百八十多名将领,全部处死了他们。泉州的蒲寿庚投降了。福建和浙江平定后,阿剌罕被授予参知政事,佩带金虎符,担任江东宣慰使。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77年,阿剌罕入朝觐见皇帝,被提升为资善大夫、中书省左丞,不久又升任右丞,仍然担任江东宣慰使。公元1281年,阿剌罕被召回朝廷,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负责中书省的事务。他统领蒙古军队征讨日本,行军到庆元府时,在军中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他协谋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曹国公的爵位,谥号为武定。后来又追赠他推诚宣力定远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曹南王,谥号为忠宣。他留下了两个儿子。

阿剌罕的儿子也速迭儿继承了他父亲的万户职位,统领蒙古军队。元朝天历年间,也速迭儿因为有拥戴皇上的功劳,从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升任知枢密院事。他率领军队在通州打败了上都将领秃满迭儿,在北皇后店打败了梁王王禅。他还跟随燕铁木儿在白浮村打败了忽都帖木儿等人,在昌平州北打败了昔宝赤的军队。之后,他留守居庸关北口。不久,他又担任枢密院事,在陕西作战,俘虏了西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奉命讨伐囊家台,因为生病而未能成行。十月,他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任山东蒙古军大都督。后来入朝担任集贤大学士,最终去世。

脱欢,曾经担任江西河南行省左丞,后来被任命为南行台御史大夫。元至元六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

一开始,阿剌罕死了,也速迭儿还小,就让阿剌罕的兄弟的儿子拜降继承了他的职位。拜降一路升迁,最后做到江浙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还继续管着他的军队——万户府。后来拜降也死了,这才轮到也速迭儿继承。

忙兀台,是达达儿氏族人。他爷爷塔思火儿赤,跟着太宗皇帝打天下,平定了中原地区,当上了东平路的达鲁花赤,官职还在严实之上呢!

忙兀台给世祖皇帝办事,当上了博州路的奥鲁总管。到了至元七年,他又被任命为监战万户,还佩带着金虎符,那可是相当厉害的象征啊!八年的时候,他又调到邓州,当了新军蒙古万户,负责在万山南岸的水军。九月,他跟着大军围攻襄樊,攻下了古城。还在安阳滩打败了宋军,追击了八十里地,活捉了宋军的将领郑高。之后,大军分成五路进攻樊城,忙兀台带一路,率领五翼军进攻。他们烧掉了南岸的船只,在北岸架起了云梯,攻上了柜子城,夺下了西南角楼。攻进城后,忙兀台立刻命令部下先控制粮仓。他的功劳在所有将领中是最大的,所以皇上赏赐了他一百两黄金。襄阳城投降后,忙兀台跟着宋朝的安抚使吕文焕一起进京朝见皇帝,皇上又赏赐了他五十两白银和一副翎根甲。

公元1272年,丞相伯颜和平章阿暐带兵攻打南宋,命令万户史格率领部队在盐山岭会合。结果碰上了宋军的埋伏,但咱们把他们打败了。然后从郢州的黄家原进入洞庭湖,一直打到沙洋堡。咱们用云梯攻城,烧毁了他们的楼橹,攻克了羊角坝,最后拿下了沙洋,还抓到了宋将王虎臣他们。接着直奔新城,从早上打到晚上,狠狠地打败了他们,宋军复州的守将翟贵干脆投降了。

之后,我们水军沿着斗龙口,到达沙武,进入了长江。半路上又遇到三百多艘宋军战船来阻拦,但都被我们打跑了。到了武矶堡,宋将夏贵死守着就是不投降。1272年10月某一天(乙卯日),平章阿暐率领万户晏彻儿、史格、贾文备和忙兀台四路大军,在一个大雪夜逆流而上,天亮的时候到达青山矶北岸。万户史格第一个渡江,结果宋将程鹏飞带兵抵抗,史格受了三处伤,两百名将士阵亡。其他将领继续进攻,在江水中展开激战,程鹏飞也受了七处伤,最后逃跑了。我们的船停在江心洲上,宋军因为水流湍急无法靠近。伯颜又派万户张荣实等人来支援,于是我们攻下了阳逻堡,斩杀了守将王达,这些事迹都记载在《阿暐传》里。

1273年(己未年),伯颜到达鄂州,派忙兀台去劝降宋朝守臣张晏然,张晏然最终投降了。第二年正月,伯颜又派忙兀台去劝降蕲州、黄州、安庆、池州等地的宋军,这些地方都投降了。他还联合宋朝降将范文虎,劝降了和州以及无为、镇巢两地的军队。后来,宋朝降将赵溍在溧阳叛变,伯颜命令忙兀台去讨伐他,双方在丰登庄大战一场,斩杀五百多名敌军,俘虏了三个敌将,还招降了湖州的两个守将。1273年12月,朝廷表彰了他的功劳,授予他两浙大都督府事。

十四年,忙兀台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兼任元帅府事。那时候,南宋的两位皇帝逃到了海上,忙兀台带着军队和江西右丞塔出一起追赶他们。追到漳州的时候,劝降了宋朝的守将何清和降将王用言。宋端宗已经死了,张世杰等人又立了端宗的弟弟宋恭帝在碙洲(今广东雷州半岛)。碙洲缺粮少食,听说琼州的宋军想运送一万石粮食过来,但是海路滩涂水浅流急,很难通行,只有杏磊浦(今福建省福鼎市)可以通船。忙兀台听说后,立刻命令将领带兵守住杏磊浦。就这样,张世杰的军队又饿又累,最终战败,他自己也死了。十五年,忙兀台班师回朝,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又派他跟唆都等人一起到福州行省,负责镇抚沿海八个郡。十月,他被召回京城,升任左丞。

十六年七月,沙县发生了盗匪起义,皇上又派忙兀台去行省处理这件事,很快平定了叛乱。一开始,忙兀台回京后,左丞唆都负责福建行省的事务。有一天,皇帝要召见唆都,李庭说:“如果召见唆都,行省就没人管了,应该让建康的阿剌罕去。”皇帝说:“干嘛非得是阿剌罕呢?就让忙兀台去吧,等唆都回来后,再让他去潭州好了。”没过多久,中书省的官员上奏说:“唆都在福建的时候,他的部下扰民,攻打南剑等路,经常杀害地方官吏。忙兀台到了之后,招降了七十二个寨子,建宁、漳州、汀州都安定下来了。如果把他调走,让唆都再回去,恐怕又要让百姓受苦。”于是皇上就下令让忙兀台继续镇守福建。十八年,忙兀台升任右丞。

公元1242年,忙兀台被任命为江淮行省平章政事。一开始,潮州人陈义,宋朝末年他和四个兄弟聚众抢劫,号称“五虎”。元朝大军进入广东后,陈义等人投降,还立了不少功劳。到了这时候,福建省的官员说陈义有反叛的意图,请求朝廷除掉他。元世祖忽必烈就派忙兀台去调查。忙兀台把陈义带到京城,证明他没问题,还请求皇帝恩宠他,给他官爵。丞相伯颜也为他说话,于是陈义被任命为广东道宣慰司同知,他的部将林雄等十个人,都被封为百户。

公元1243年,脱忽思和乐实奉命给中书省传达旨意,要全部替换江浙省的官员。中书省又把这事儿奏报给皇帝,皇帝说:“朕怎么不知道这事儿?传旨的人胡说八道!像忙兀台那样通晓政务的人,也能随便替换吗?” 后来,皇帝把那些乱嚼舌根的人召到京城,查封了他们的家产,派人仔细检查,结果没发现什么问题。忙兀台升任银青荣禄大夫、行省左丞相,回江浙镇守。

公元1244年,忙兀台奏报说,贩卖私盐的都是海岛上的老百姓,现在要征讨日本,可以招募他们当水工。皇帝同意了,还赏赐他五千贯钱。等这事儿忙完了,忙兀台请求把战舰交给海漕管理。他又说:“行省的治所设在杭州,而两淮、江东的赋税和兵力,先要南运到杭州,然后再从杭州北运到京城,来回奔波很不方便,请求把行省治所迁到扬州。”他还说:“淮东地区靠近京城,应该在那里设置屯田,每年收取粮食供应军队,也可以顺便供应京城。”皇帝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公元1246年,元世祖下令江淮地区都听从忙兀台的节制。公元1247年,朝廷议论说,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迁移到江南,应该让有关部门把他们遣送回去。忙兀台说这样做不行,这事儿就作罢了。福建和浙江一带盗贼作乱,皇帝下令让忙兀台和不鲁迷失海牙等将领一起出兵讨伐。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请求朝廷挑选将领,皇帝说:“忙兀台已经去了,不用担心了。”没过多久,盗贼就被平定了。

忙兀台多次以生病为由,上疏请求退休,皇帝就把他召回了京城。公元1248年,因为江西平章奥鲁赤不称职,皇帝特地任命忙兀台为丞相,兼任枢密院事,去江西代替他。忙兀台到任四十天后就去世了。

忙兀台在江浙当官,特别专横跋扈,还诬陷行台中丞刘宣,结果刘宣气愤之下自杀了。他还擅自调动驻军,平章政事不怜吉台觉得他改动了伯颜、阿暐制定的规矩,皇帝多次告诫他。忙兀台死后,大臣们弹劾郎中张斯立的罪状,这才让皇帝知道忙兀台逼死刘宣的事,以及他搞屯田毫无成效。

他有三儿子:帖木儿不花;孛兰奚,继承了万户的爵位;亦剌出,当上了中书参知政事。

完者拔都,是钦察人。他父亲哈喇火者,跟着宪宗皇帝打仗立过功。宪宗九年,完者拔都跟着世祖皇帝攻打鄂州,因为率先登城而受到赏赐。中统三年,他跟着诸王合必赤讨伐李璮,两次战斗都打败了李璮。至元四年,他跟着万户木花里在荆襄地区作战,凯旋途中在安阳滩遭遇宋军,又打败了他们。他还跟着阿暐围攻樊城,他爬上城墙,烧毁了敌军的楼橹,因为战功被授予武略将军、彰德南京新军千户的官职。

至元十一年,他跟着伯颜攻克了沙洋、新城,从沙芜口渡过长江,皇帝赐给他金符,让他统领伯颜帐下合必赤的军队。至元十二年,他和宋将孙虎臣在丁家洲交战,大获全胜,被晋升为武义将军。他还参加了扬子桥和焦山的战斗,攻克了常州,攻打泰州新城,都立下了战功。宋朝灭亡后,他进京朝见皇帝,皇帝对身边的人说:“这真是个真正的勇士啊!” 皇帝赐给他名字叫拔都儿,赐给他金符,又升他为信武将军、管军总管、高邮军达鲁花赤,升迁到路一级,仍然担任达鲁花赤。

十六岁那年,他升任昭勇大将军,管辖一万户士兵。那时候,漳州有个叫陈吊眼的家伙,拉起几万人马,到处抢掠汀州、漳州,折腾了七年都没平定。

十七岁的时候,枢密副使孛罗建议让完者拔都去讨伐陈吊眼。于是,完者拔都被加封为镇国上将军,兼任福建等地的征蛮副元帅,还赏赐了他翎根甲(一种特殊的盔甲),皇帝还亲自下旨鼓励他。当时,建宁府有个叫黄华的,也聚集了三万人马,自称“头陀军”,想投降。完者拔都担心他反悔,就搞了个大型狩猎活动,炫耀一下军队的实力。狩猎过程中,一只雕飞了起来,完者拔都竟然仰起弓箭,一箭射落了那只雕,真是神射!黄华被他的武艺折服,乖乖地投降了。皇帝下旨任命黄华为征蛮副元帅,让他当先锋。

十九岁那年,完者拔都追击陈吊眼到千壁岭,终于把他抓住了,然后在漳州市把他斩首示众,陈吊眼的余党也都被平定了。完者拔都回朝后,皇帝赏赐了他金银、马鞍、弓箭等物,还任命他为管军万户、高邮路总管府达鲁花赤。第二年,他又改任高邮万户府达鲁花赤。

二十三岁那年,他生病了,朝廷把他召回京城,还派使者去探望他,并请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病。病好了之后,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一万贯钱作为医药费。之前,江淮行枢密院的阿答海率领水军去征讨日本,有人建议让完者拔都代替他,但还没来得及下旨,行院就被撤销了。福建设立了行中书省,有人又提议让他担任左丞,但皇帝觉得路途遥远,不太方便。后来,他被任命为骁骑卫上将军、江浙行省左丞,同时兼任管军万户。当时,浙江西部私盐泛滥,官员们都管不住,完者拔都亲自前往松江、上海,抓捕了五千多名贩卖私盐的人,把他们编入军队,私盐问题这才得到解决。没过多久,行省迁到了扬州,设立了浙西宣慰司,他被任命为中书左丞,同时兼任浙西宣慰使。二十五岁那年,他又被遥授尚书左丞,继续兼任管军万户和宣慰使。二十七岁那年,他升任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同时兼任广东宣慰使。元贞元年,他又生病了,被召回京城。没过多久,他被授予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大德元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拔都,那家伙长得可真壮实,脑门宽阔,下巴突出,胡子长到肚子下面,特别能打,打了大小十七场仗,没输过一次。后来他当了高邮路的地方官,还兴办学校,鼓励农业生产,那真是个好官啊,老百姓都背着东西,扛着东西,跑到高邮去感谢他,还给他立了生祠供奉他。元至大年间,朝廷追封他为“效忠宣力定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上柱国”,还追封他为林国公,谥号武宣。

他五个儿子也都很厉害:老大帖木秃古思,继承了他老爸的高邮上万户府达鲁花赤的职位,后来又升官做了资德大夫,还被遥授中书右丞、淮东淮西道宣慰使;老二别里怯都,当上了江浙行省左丞,后来又升迁为资善大夫、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老三插都,在无锡州当达鲁花赤;老四别里怯,在长兴州当达鲁花赤;老五彻里帖木儿,在高邮负责打捕和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