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郊祀大典,祭祀的仪式,一共九项。

首先,祭祀之前五天,天亮的时候,奉礼郎带着仪鸾局的人,把献祭的官员和相关人员的座位安排在中书省。这些人的座位都铺着席子,上面再盖上紫色的绫罗褥子。

然后,主管祭祀的太尉(相当于当时的国防部长)的座位设在正殿台阶上,稍微偏西一点,朝东南方向。两个监察御史,一个在甬道上,偏西一点,朝东;另一个在甬道上,偏东一点,朝西。两个监礼博士分别在两个御史的北边,北边职位更高。接下来是亚献官、终献官、主管民政的司徒(相当于当时的副总理)的座位,都在御史的南边。然后是助奠官,再然后是太常卿、太常少卿、光禄卿,再然后是太史令、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再然后是奉璧官、奉币官、读祝官、太常少卿、拱卫直都指挥使,再然后是太常丞、光禄丞、太官令、良酝令、司尊罍,再然后是廪牺令、举祝官、奉爵官,再然后是太官丞、盥洗官、爵洗官、巾篚官,再然后是剪烛官,最后是与祭官员。负责礼仪的官员分列在左右两边,东西相对。西边设有四排座位,都朝北,东边职位更高:郊祀令、太乐令、太祝、祝史,然后是斋郎。东边也设有四排座位,都朝北,西边职位更高:郊祀丞、太乐丞、协律郎、奉礼郎,然后是斋郎、司天生。负责礼仪的官员引导献祭官员和相关人员到各自的座位上。所有献祭官员都穿公服,五品以上官员穿自己的官服,六品以下官员都借穿紫色的官服。负责礼仪的官员主管站在太尉右边,宣读誓词:“某年某月某日,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大家都要尽职尽责。如果有人不敬,国家有相应的法律惩罚。”

祭祀前三天住在正寝,祭祀前两天住在祭祀场所。散斋日(祭祀前三天)正常办公,但不参加丧事、探望病人,不奏乐,不处理判决死刑的文书,不处罚罪犯,不参与不洁之事。致斋日(祭祀前两天)只进行祭祀活动,其他活动全部禁止。凡是参与祭祀的官员,如果斋戒期间有缺席的,就由其他人代替。誓词读完后,官员稍稍上前,高声宣布:“七品以下官员先退下”,然后又高声宣布:“对拜”,太尉和其他官员都行两次跪拜礼后才退下。所有参与祭祀的人,在致斋期间,官府会提供酒食。守卫祭坛的士兵和乐工,都要清斋一宿。

首先,是“告配”。祭祀前两天,负责初次祭祀的官员和太常礼仪院的官员,一起恭敬地到太庙,向太祖皇帝禀报这件事,然后就回斋房休息去了。

接下来是“迎香”。祭祀前两天,翰林学士去礼部写祭祀的祝文,太常礼仪院的官员也一起参与。写完之后,就在公廨里妥善地、干净地放好。祭祀前一天天亮的时候,从主祭官以下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穿着官服,礼部尚书带着他的下属捧着写好的祝文,和太常礼仪院的官员一起到皇宫门口,把祝文交给太尉,请皇上签署。签署完毕后,他们一起带着香和酒,从崇天门迎出来。香放在轿子里,祝文放在香案上,御酒放在辇楼上,都用金色的罩子盖着。太尉以下的官员依次上马,开道的官员率领京官走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兵马司的巡逻兵拿着牙旗夹道而行,紧跟着是金鼓乐队,然后是京尹的仪仗队在左右列队引导,其他工作人员分列在仪仗队伍的两侧,接着是仪凤司奏乐,礼部官员检查队伍是否整齐,太常礼仪院的官员引导着香轿走在前面,然后抬着香轿和香案的队伍缓缓前进,太尉等官员跟在后面,一直走到祭祀的地方。香轿和香案从南棂星门进去,其他工作人员从左右侧门进去,把御香和祝文安放在香殿里。

第一天,也就是祭祀前三天,枢密院就安排兵卫们穿着制服,拿着家伙事儿,守卫着坛门的各个门,每个门都有两个兵官。坛子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棂星门外面,也安排了军队维持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各个军队的旗帜颜色都得按照规定来。离祭坛二百步远的地方,就禁止行人通行啦。

祭祀前一天,郊祀令带着手下的人把祭坛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乐令带着手下的人在祭坛上摆放乐器,准备歌舞表演。乐队的位置在祭坛的南边,面向北方。编磬放在西边,编钟放在东边,敲钟打磬的人都有座位。大乐令坐在编钟东边,面朝西;协律郎坐在编磬西边,面朝东;拿指挥棒的人站在他们后面。柷放在编钟北边稍偏东的位置,敔放在编磬北边稍偏西的位置;两个搏拊,一个在柷北边,一个在敔北边。八个歌者分别坐在午陛左右两侧,东西相对,北边是上座,大家坐的地方都铺着席子,上面再盖着毡子。琴呢,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有两张;瑟有四张,籥、篪、笛、箫各两件,巢笙、和笙各四件,闰余匏、九曜匏、七星匏各一件,埙有两件。这些乐器都分别摆放在午陛东西两侧的乐器台上。琴瑟放在北边,演奏者都面朝北坐着;匏竹乐器放在琴瑟后面,分成两列,面对面坐着,都面朝北。

在祭坛南边,内壝南门外面,还设了一个圆形的乐器台,悬挂乐器。东西两边,编磬在北边,编钟在南边;南北两边,编磬在西边,编钟在东边。在编磬和编钟之间,还摆放了十二架镈钟,按照十二个时辰的位置摆放,每个时辰编磬在左,编钟在右,这叫一肆。每面三个时辰,一共九架,四面一共三十六架。在悬挂乐器的圆形乐器台里面,通街的东边稍偏南的地方,摆放着一架晋鼓,面朝北。在圆形乐器台里面,通街的左右两边,摆放着两对雷鼓、单鼗、双鼗。在四个角落里,各竖立着一架雷鼓,左边是鼙鼓,右边是应鼓。在圆形乐器台里面,歌者分成四列,内侧两列在通街东边,外侧两列在通街西边,每列八个人,一共三十二个人,东西相对而坐,北边是上座。柷放在东边,敔放在西边,都在歌者的南边。大乐丞坐在圆形乐器台外面,通街东边,面朝西;协律郎坐在通街西边,面朝东;拿指挥棒的人站在他们后面;举节乐正站在东边,副正站在西边,都在歌者的北边;两位乐师面对面站在歌者的南边;两位运谱的人面对面站在乐师南边;两位照烛的人面对面站在运谱的南边,祭祀当天,他们分别站在祭坛上下,负责指挥乐队的演奏和停止。

琴一共二十七张,摆放在东西两侧的悬挂乐器台上:一弦琴三张,东边一张,西边两张,都在第一排;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六张,东西各四排,每排三张,都面朝北坐着。瑟十二张,东西各六张,排成一排,放在琴的后面。巢笙十件,箫十件,闰余匏一件在东边;七星匏一件,九曜匏一件都在竽笙旁边。竽笙十件,籥十件,篪十件,埙八件,笛十件,每种乐器排成一排,分别摆放在通街东西两侧,都面朝北。在圆形乐器台前面,还安排了文舞的位置,在通街东边竖立了四个标志,文舞表演的队伍就在这些标志之间。带领文舞表演的官员和舞师各两位,执旌的人两位,都站在舞者队伍的两侧。文舞队伍是八佾,每佾八个人,一共六十四个人,左手拿着籥,右手拿着翟,分成四佾,分别站在通街东西两侧,都面朝北。武舞的队伍则在东西县外待命。带领武舞表演的官员和舞师各两位,执纛的人两位,还有二十个人负责拿着乐器:单鼗两件,单铎两件,双铎两件,金铙两件,钲两件,金錞两件,还有四个人负责拿着扃,以及扶錞、相鼓、雅鼓各两件,都分别站在东西县外。武舞的人数和文舞一样,左手拿干,右手拿戚,分成四佾,站在乐器后面。等到文舞表演结束后退场,武舞队伍再从里面出来,到文舞表演的地方进行表演,只有乐器演奏者站在舞者队伍外面。文舞队伍则退到武舞队伍待命的地方。

太史令、郊祀令穿着官服,带着手下的人在祭坛上摆放昊天上帝的神位,位置在北边,面朝南;神位底下铺着稻草,上面盖着褥子,璧放在丝织的垫子上,祭祀用的币放在篚里,酒器也摆放在那里。皇地祇的神位在祭坛东边稍偏一点的地方,面朝南;神位底下铺着稻草,上面盖着褥子,玉放在丝织的垫子上,祭祀用的币放在篚里,酒器也摆放在那里。配位神位在祭坛东边,面朝西;神位底下铺着蒲草,上面盖着褥子,璧放在丝织的垫子上,祭祀用的币放在篚里,酒器也摆放在那里。五方五帝、日月、天皇大帝、北极等九位神灵,都摆放在祭坛第一排;神位底下铺着莞席,每个神位前面都摆放着玉币。五十四位内官在圆形祭坛第二排,一百五十九位中官在圆形祭坛第三排,一百六位外官在内壝里面,三百六十位众星在内壝外面;这些神位底下都铺着莞席,每个神位前面都摆放着青币,都面朝里。

等到祭祀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把第一排的玉币撤掉,等到祭祀当天丑时之前再重新摆放。负责祭祀的人把柴火放到燎坛上,还在东西两侧放上苇炬。拿着苇炬的人,东西各两人,都穿着紫色的衣服。奉礼郎带着仪鸾局的人,摆放献官以下以及其他负责祭祀官员的牌位。三献官的牌位摆放在内壝西门外道路南边,面朝东,北边是上座。然后是助奠官的位置,稍微靠后一些;然后

第五,要检查祭祀用的牲畜和祭器,看看祭祀的仪式准备得怎么样。第六,要练习祭祀的仪式,确保祭祀的仪式准备妥当。

第七天,要献上玉币。早上丑时之前五刻钟,太常卿带着手下,在神座的四个角落摆上椽烛,同时点亮坛子上下内外所有的蜡烛和香火。太史令、郊祀令穿着规定的衣服走上台,摆好昊天上帝的神座,稻草、席子、褥子都跟以前一样。负责祭祀的人把玉币摆在盛放祭品的竹筐里,放在酒尊旁边。礼部尚书把写着祝词的木板放在案台上。光禄卿带着手下把各种祭器装满。笾分四行,右边为上。第一行是鱼鱐在前面,糗饵、粉糍在后面;第二行是乾枣在前面,乾橑形盐在后面;第三行是鹿脯在前面,榛实、乾桃在后面;第四行是菱在前面,芡、栗在后面。豆也分四行,左边为上。第一行是芹菹在前面,笋菹、葵菹在后面;第二行是菁菹在前面,韭菹、饣食在后面;第三行是鱼醢在前面,兔醢、豚拍在后面;第四行是鹿臡在前面,醓醢、糁食在后面。簠里装的是稻米、粱米,簋里装的是黍米、稷米,登实里装的是大羹。良酝令带着手下把尊、罍装满酒。大尊里装的是泛齐,其他尊里分别装的是醴齐、牺齐、醍齐、沈齐,山罍作为最小的酒器,装的是元酒;这些酒和齐,都用上等的好酒代替。太官丞把盛着马奶的皮囊放在酒尊旁边。祠祭局用银盒子装香,和瓦鼎一起放在案台上。司香官站在坛子上。祝史拿着牲畜的头颅放在盘子里,摆在坛子上。献官以下的官员都穿着规定的衣服,到各自的位置上,集合在齐班幕里。拱卫直都指挥使带领控鹤官,都穿着规定的衣服,拿着仪仗,分立在外围的东、西两侧,站在执事官员的后面;拱卫使也到位了。大乐令带领乐工演奏舞蹈,从南垣东侧门依次进入,在坛子上下就位。奉礼郎先进去就位。礼直官分别引导监察御史、监礼博士、郊祀令、太官令、良酝令、廪牺令、司尊罍、太官丞、读祝官、举祝官、奉玉币官、太祝、祝史、奉爵官、盥爵洗官、巾篚官、斋郎,从南垣东侧门进入,就位。礼直官引导监祭、监礼,检查坛子上下的祭器,纠正不符合礼仪的地方。检查的时候,太祝先揭开盖子和帷幕,检查完毕后,礼直官引导监祭、监礼回到原位。奉礼郎说:“再拜”,礼直官传达说:“拜”,监祭、监礼以下的人都再拜。奉礼郎说:“各就位”,太官令带领斋郎依次到馔殿,在南垣门外等候。礼直官分别引导三献官、司徒、助奠官、太常礼仪院使、光禄卿、太史令、太常礼仪院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光禄丞,从南垣东侧门,经过乐县内进入就位。礼直官走到太尉左边,说:“各位官员已经准备完毕,请开始仪式”,然后回到原位。宫县乐队演奏降神乐《天成之曲》六成,其中内圜钟宫三成,黄钟角、太簇徵、姑洗羽各一成。文舞是《崇德之舞》。乐曲开始时,协律郎跪下,俯身举起指挥棒,击鼓、柷,放下指挥棒,敲击敔,乐曲停止。乐曲的开始和停止,都按照这个程序进行。

礼直官引导太常礼仪院使和祝史,从卯陛登上祭坛,捧着牲畜的头颅从午陛下来,经过宫县内,到燎坛北面,朝南站立。祝史捧着牲畜的头颅从南陛上去,放在户内柴火上。东西两侧拿着火炬的人用火烧柴火,等牲畜的头颅烧完后,礼直官引导太常礼仪院使、祝史捧着血盘,到坎位埋掉。礼直官引导太常礼仪院使、祝史回到原位。奉礼郎说:“再拜”,礼直官传达说:“拜”,太尉以下的人都再拜,之前已经拜过的人不用再拜。负责祭祀的人从竹筐里取出玉币,放在酒尊旁边。礼直官引导太尉到盥洗处,宫县乐队演奏黄钟宫《隆成之曲》,走到盥洗处朝北站立,乐曲停止。整理好笏板,洗手、擦手后,拿着笏板走到祭坛,从午陛上去,登歌乐队演奏大吕宫《隆成之曲》,到祭坛上,乐曲停止。走到正位神座前,朝北站立,宫县乐队演奏黄钟宫《钦成之曲》,整理好笏板跪下,三次上香。负责祭祀的人把璧加在玉币上,朝西跪下,交给太尉,太尉接过玉币,放在正位神座前,拿着笏板,俯身行礼后起身,稍稍后退站立,再拜,乐曲停止。然后到皇地祇位,献祭仪式与上面一样。然后到配位神主前,献祭仪式与上面一样。从午陛下来,登歌乐队演奏的乐曲与上坛时一样,走到原位,乐曲停止。祝史捧着牲畜的毛发、血和豆,从南垣门进入祭坛,从午陛上去。太祝们在坛子上迎接,一起跪下把它们放在神座前,拿着笏板,俯身行礼后起身,退到酒尊旁边站立。

公元至元三年,举行了一场大型祭祀活动。祭祀用的玉器和流程跟以前差不多,我把当时的记录保留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对比。

祭祀开始的时间是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之前五刻(一刻约等于十五分钟),也就是凌晨十二点四十五分左右。我们先在祭坛上和第一等神位前摆好祭品,包括玉器、蜡烛,还有盛放祭品的各种器皿,像笾、豆、尊、罍之类的。乐工们都到位后开始演奏,礼仪官员也依次就位。

礼仪主管官员带领着分献官、监祭御史、监礼博士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太祝、祝史、斋郎等等,从祭坛南面东侧的门进入,沿着祭坛南边绕到西边,然后面向北站好。奉礼郎喊:“再拜!”,分献官以下的所有人都行了两次跪拜礼。奉礼郎又喊:“各就位!”。然后,礼仪主管官员分别带领着负责不同神位的祭祀人员,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前往各自的神位前,西边神位的人面向西站好,北边神位的人面向北站好。礼仪主管官员还带领监祭官员检查祭祀用品摆放是否规范,仔细查看祭坛的各个角落,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检查完毕后回到原位。太史令带着斋郎在旁边等候。

接下来,礼仪主管官员带领着主祭官和其他协助祭祀的官员就位,主祭官面向东站立,司徒面向西站立。礼仪主管官员喊:“各位准备好了,可以开始祭祀了!” 然后开始降神仪式,六成乐曲结束后停止演奏。太常礼仪使带着两位祝史,捧着祭祀用的马首,前往焚烧祭品的祭坛,等香火升起后,回到原位。奉礼郎喊:“再拜,三献!”司徒等人行了两次跪拜礼,奉礼郎又喊:“各位工作人员各就位!”大家站好。礼仪主管官员请初献官去盥洗,音乐奏响,初献官盥洗完毕后,音乐再次奏响,他从卯位所在的台阶登上祭坛,音乐停止。初献官走到正位神座前,面向北站立,音乐再次奏响,他拿着笏板跪下,太祝把玉器放到祭品上,然后面向西跪下交给初献官。初献官接受玉器,完成祭祀后,起身,再次行两次跪拜礼,音乐停止。然后,他走到配位神座前,音乐奏响,按照同样的仪式进行祭祀,音乐停止。他从卯位所在的台阶下祭坛,音乐再次奏响,回到原位,音乐停止。

初献官完成正位祭祀后,礼仪主管官员带领第一等分献官去盥洗。盥洗完毕后,他们拿着笏板,各自从指定的台阶登上祭坛,走到各自神位前,拿着笏板跪下,太祝把玉器交给分献官,完成祭祀后,起身,行两次跪拜礼,回到原位。第一等分献官开始祭祀时,礼仪主管官员就带领第二等内壝内、内壝外的分献官去盥洗。盥洗完毕后,盥洗人员一起走到斟酒的地方站好,他们各自从指定的台阶登上祭坛,走到各自神位前进行祭祀,流程与之前相同。祭祀完毕后,他们回到斟酒的地方,等待最后一次祭祀的斟酒工作,然后再次前往各自神位前斟酒。祝史捧着正位神位的祭品(毛血豆)从午位所在的台阶登上祭坛,配位神位的祭品(毛血豆)从卯位所在的台阶登上祭坛,太祝在祭坛上迎接,然后把祭品摆放在正位和配位神座前,太祝和祝史一起回到斟酒的地方。

第八天,祭祀正式开始。太尉大人先去祭坛摆上祭品玉币,然后太官令丞带着负责上菜的斋郎去厨房,把祭祀用的牲畜肉按照规定的样子摆放在盘子里。马、牛、羊、猪、鹿,每种五盘,都按照国家规定的仪式切割好。大家抬着这些祭品,依次走到馔殿(摆放祭品的殿堂)等候光禄卿(主管饮食的官员)来摆放盛放祭品的各种器皿:笾、豆、簠、簋。笾里放着粉糍(一种糕点),豆里放着糁食(一种混合食物),簠里放着粱米,簋里放着稷米。四个斋郎抬着这些器皿,负责抬笾、豆、簠、簋的走在前面,抬盘子的跟在后面。每个人都拿着对应神位的祭品,按照顺序在南壝门(南侧门)外站好,等候礼仪官员引领司徒(古代官职)去馔殿。斋郎们按照顺序跟着司徒大人从南壝正门进入馔殿,而那些配位神祇的祭品则是从侧门进去。宫廷乐队奏响黄钟宫的《宁成之曲》。

走到祭坛下后,等祝史(负责祭祀仪式的人)把祭祀用的毛发、血液和豆子都献祭完毕后,司徒大人就从卯陛(祭坛的台阶)下来。司徒大人带领着斋郎们把正位神祇的祭品送到祭坛上,他们从午陛(祭坛的台阶)上去;太史令丞带领着斋郎们,抬着配位神祇和一等神祇的祭品,从卯陛上去,然后站定。奉礼官和太祝们迎接祭品,太祝们在祭坛台阶之间迎接。斋郎们跪下,把祭品放在神位前。笾放在糗饵(干粮)前面,豆放在醯醢(酱类调味品)前面,簠放在稻米前面,簋放在黍米前面。然后,把牲畜的肉也摆放在俎(祭台)上。斋郎们拿出笏板(古代官员的仪仗),俯身叩拜后起身,然后站好,音乐停止。礼仪官员引领司徒大人从卯陛下来,太官令带着斋郎们也从卯陛下来,各归其位。第二等以下,到内壝外(内宫外围)的祭品,由相关人员摆放。礼仪官员赞礼,太祝们拿着笏板,把茅草和谷物放在沙池里,然后拿出笏板,俯身叩拜后起身,回到原位。

礼仪官员引领太尉大人去盥洗的地方,宫廷乐队演奏黄钟宫的《隆成之曲》。太尉大人走到盥洗处,面向北站立,音乐停止。太尉大人拿着笏板,洗完手、擦干手后,拿出笏板,走到洗爵的地方,面向北站立。拿着笏板,执事者奉上酒爵给太尉大人,太尉大人洗净酒爵,擦干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太尉大人拿出笏板,走到祭坛,从午陛(或卯陛)上去。登歌乐队演奏黄钟宫的《明成之曲》。走到祭酒的地方,面向西站立,拿着笏板,执事者把酒爵交给太尉大人,太尉大人拿着酒爵,司尊罍(主管酒器的人)举起酒杯的盖子,良酝令(主管酿酒的人)斟满太尊(最大的酒器)里的酒,每次举起酒杯盖子和斟酒都要跪下。然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太尉大人拿出笏板,走到正位神祇的神位前,面向北站立。宫廷乐队演奏黄钟宫的《明成之曲》,文舞《崇德之舞》开始。太尉大人拿着笏板跪下,三次上香。执事者把酒爵交给太尉大人,太尉大人拿着酒爵三次祭酒于茅苴(祭祀用的茅草),然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执事者拿着酒爵退下,走到酒器放置的地方。太官丞把马湩(祭祀用的马奶酒)倒入酒爵,跪着交给太尉大人,太尉大人也三次用它祭祀茅苴,然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执事者拿着空酒爵退下。太尉大人拿出笏板,俯身叩拜后起身,稍稍后退,面向北站立,音乐停止。

主祝官拿着笏板跪下,举起祝版(写着祝词的木板),读祝官拿着笏板跪下,朗读祝词。读完后,主祝官把祝版放在案桌上,拿出笏板起身;读祝官拿出笏板,俯身叩拜后起身。宫廷乐队演奏刚才的乐曲。主祝官和读祝官先走到皇地祇(皇天后土)神位前,面向北站立。太尉大人两次叩拜后,音乐停止。然后走到皇地祇神位前,仪式和刚才一样,只是乐曲换成了大吕宫的曲调。然后走到配位神祇前,仪式和刚才一样,只是乐曲换成了黄钟宫的曲调。从午陛(或卯陛)下来,登歌乐队演奏降神曲,走到原位,音乐停止。读祝官和主祝官从卯陛下来,回到原位。文舞退下,武舞登场,宫廷乐队演奏黄钟宫的《和成之曲》,站定,音乐停止。礼仪官员引领亚献官(第二位献祭的官员)去盥洗的地方,面向北站立。拿着笏板,洗完手、擦干手后,拿出笏板,走到洗爵的地方,面向北站立。拿着笏板,接过酒爵,洗净酒爵,擦干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拿出笏板,走到祭坛,从卯陛上去,走到祭酒的地方,面向东(或西)站立。拿着笏板,接过酒爵,司尊罍举起酒杯的盖子,良酝令斟满著尊(较大的酒器)里的醴齐(祭祀用的酒),然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拿出笏板,走到正位神祇的神位前,面向北站立。宫廷乐队演奏黄钟宫的《熙成之曲》,武舞《定功之舞》开始。拿着笏板跪下,三次上香,接过酒爵,三次用酒祭祀茅苴,然后用马湩祭祀,仪式和刚才一样,然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拿出笏板,俯身叩拜后起身,稍稍后退站立,两次叩拜后,然后依次走到皇地祇神位和配位神祇前,仪式和刚才一样,音乐停止,从卯陛下来,回到原位。

礼仪官员引领终献官(最后一位献祭的官员)去盥洗的地方,洗完手、擦干手后,走到洗爵的地方,接过酒爵,洗净酒爵,擦干后,把酒爵交给执事者。拿出笏板,从卯陛上去,走到祭酒的地方,拿着笏板,接过酒爵,良酝令斟满牺尊(

好家伙,这祭祀仪式可真复杂!首先,第九个步骤叫“望燎”。负责仪式的官员,也就是礼仪官,先带着太尉大人,还有负责辅助祭祀的官员,以及太常礼仪院的使者,还有监祭和监礼的官员,一起走到望燎台。

接着,礼仪官又带着司徒大人,以及同样负责辅助祭祀、监祭、监礼的官员和太常礼仪院的使者,一起走到望瘗台。然后就开始奏乐了,演奏的是黄钟宫的《隆成之曲》。到了指定位置后,大家面向南方站好,等乐曲停了,所有参与仪式的官员都拿着祭品走到神位前,把烧制的玉器和祭祀用的牌位摆好。

太阳和月亮都升起来了,斋郎们把祭祀用的牲畜、黍稷等摆在祭台上,然后依次从台阶下来,往南走,经过宫廷乐队,再往东走,来到燎坛。他们从南边的台阶上去,把玉器、祭祀用的牌位、祭品都放在柴堆的里面。其他的官员也把准备好的祭品都扔到火堆里。礼仪官喊一声:“可以烧了!”,负责拿火炬的人就用火炬点燃柴堆。同时,负责祭祀地祇的官员也把祭品放到埋葬的坑里。

烧完祭品埋完东西后,礼仪官带着太尉和其他官员从南边围墙的东侧门出去。礼仪官又带着监祭、监礼、负责玉器和祭品的人、太祝、祝史、斋郎回到燎坛南边,面向北方站好。奉礼郎喊:“再拜!”,礼仪官跟着说:“拜!”,监祭、监礼以及其他官员都行了两次叩拜礼,然后依次退下。太乐令指挥乐工跳了两支舞,然后也退场了。

最后,礼仪官带着太尉和其他官员来到齐班幕前站好,礼仪官喊:“礼毕!”,大家一起行了个圆揖礼,然后各自退场。太尉、太常礼仪院的使者、监祭、监礼等人检查祭祀剩下的肉和酒,然后把这些东西献给朝廷,其他的官员就都散了。

好家伙,这祭祀仪式还挺复杂!先说一下,这套流程是元朝大德十一年(1297年)定下来的。祭祀前三天,负责祭祀的三献官和所有参与仪式的官员,都得穿着正式官服去中书省接受训诫,就像考试前要先听老师讲课一样。

祭祀前一天下午两点左右,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牲畜和祭器。到了祭祀当天一大早,三献官以下所有参与仪式的官员,都得换上规定的祭祀服装。然后,礼仪官员会先带着大家入场就位,站好。等监祭礼的官员检查完祭祀用品摆放妥当后,也要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接下来,太官令带着斋郎出来,礼仪官员再引领三献司徒、太常礼仪院使、光禄卿入场就位,站好。礼仪官员喊一声:“各位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仪式了!”,然后就开始奏乐,乐声持续到六成的时候停止。太常礼仪院使负责把祭牲的头部烧掉,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负责奉礼的官员带领三献官以及其他参与人员行二拜礼,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礼仪官员引导初献官去洗手,洗完手后,走到昊天上帝神位前,面向北方站好。然后插上笏板,跪下,上三炷香,献上玉币,放下笏板,伏地起身,行二拜礼,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之后,礼仪官员又引导初献官去洗手,然后去洗涤酒爵,洗干净后,去取酒,倒好酒后,请初献官到昊天上帝神位前,面向北方,插上笏板,跪下,上三炷香,拿着酒爵三次祭祀,放下笏板,伏地起身,等祝文念完后,行二拜礼,站直。然后,再去给皇地祇敬酒,流程跟刚才一样。 所有这些都做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礼仪官员再引导亚献官,流程跟初献官一样,只是不用念祝文。最后是终献官,流程也跟亚献官一样。 等所有祭祀流程都完成之后,礼仪官员会宣布“赐胙”(分发祭祀的肉食),所有官员都要行二拜礼。然后,礼仪官员会引导三献司徒、太常卿、光禄卿、监祭、监礼等官员,到望燎位(烧祭品的地方),面向南方站好,等待烧掉玉币和祝版。礼仪官员喊一声:“可以烧了!”,烧完之后,仪式就结束了。

好家伙,这祭祀仪式还挺讲究的!咱们一步一步来说。首先,这祭祀的流程,是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定下来的。祭祀之前两天,负责郊祀的人得先把祭坛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翰林院的学士们得写好祭文。

祭祀的前一天,官员们都得穿着正式的官服,捧着写好的祭文,去请皇帝签字盖章。签完字后,就跟平时一样,把香和酒都准备好,然后送到祭祀的地方去住一晚。到了祭祀当天,天亮前三个小时,负责仪式的官员就带着郊祀负责人和他们的人,到祭坛去布置场地,摆放祭品,一切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来。

然后,负责仪式的官员会带着那些参加祭祀的官员,让他们穿着紫色的官服,依次站好,面向东方。仪式官员走到前面说:“各位官员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仪式了。”然后,赞者就喊:“鞠躬!”“拜!”“起!”“拜!”“起!”“平身!” 接着,仪式官员先安排好其他负责祭祀的人站位,然后走到祭祀官员面前说:“请去洗手净面,洗净祭祀的器皿。”

到了位置后,他们面向北方站好,然后依次说:“插笏板!”“洗手!”“擦手!”“洗酒杯!”“擦酒杯!”“拿出笏板!”“去酒尊那里!”“插笏板!”“拿起酒杯!”“负责酒尊的人,掀开酒尊的盖子!”“倒酒!”然后负责酒的人倒好酒,说:“把酒杯递给执事官员。”祭祀官员接过酒杯,然后说:“拿出笏板!”“到昊天上帝和皇地祇神位前,面向北方站好!”“往前走一点!”“插笏板!”“跪下!”“上香!”“上香!”“三上香!”“敬酒!”“敬酒!”“三敬酒!”“把酒杯交给捧酒的人!”“拿出笏板!”“起身!”“请祝文朗诵人下跪!”“开始朗诵祝文!”“请祝文朗诵人下跪!”“开始朗诵祝文!”

祝文读完后,说:“请祝文朗诵人把祝文放在祭台上!”“起身!”祭祀官员再次行礼,说:“鞠躬!”“拜!”“起!”“拜!”“起!”“平身!”然后,带领其他官员回到原位。负责仪式的官员说:“再次行礼!”“鞠躬!”“拜!”“起!”“拜!”“起!”“平身!”“去火堆那里!”然后把一半的祝文烧掉,祭祀官员和其他人都退下。剩下的祝文则埋在祭祀场所的壬位(八卦方位之一),挖的坑要够深,能装下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