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真金是元世祖的第十一子。老大朵儿只早夭了。第二子真金,第三子忙哥剌,第四子那木罕,都是察必皇后生的。后面的忽哥赤、爱牙赤、奥鲁赤、阔阔出、脱欢、忽都鲁帖木儿,她们的母亲是谁,就不知道了。最小的铁蔑赤是南必皇后生的。

皇太子真金小时候,跟着姚枢和窦默学习《孝经》,元世祖还让王恂陪他读书。等真金学业有成,世祖非常高兴,摆酒设宴款待姚枢他们。中统三年,真金被封为燕王,担任中书令。丞相史天泽来汇报工作,真金说:“我还年轻,对祖宗的法令和制度不太了解,现在突然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您德高望重,应该多指点我。”他又对赞善王恂说:“大臣们上奏的事情,你也应该参与了解一下。”中统四年,真金又兼任枢密院事。

至元二年,真金奉命去潮河居住。同年八月,他又回到京城。至元七年秋天,他又奉命去巡视称海地区。冬天又回到京城。期间,他跟诸王札剌忽和大臣伯颜等人说:“我现在比较闲,大家把知道的道理都说出来,让我学习学习。”这时候,撒里蛮说:“太祖有句话,想要治理好自己的身体,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内心;想要责备别人,先要责备自己。”伯颜说:“皇上教导我们:欺骗和偷盗是人最大的恶行。一旦欺骗了别人,以后即使说了好话,别人也不会相信你。一旦偷盗了东西,即使事情还没被发现,心里也会一直忐忑不安,好像抓捕的人马上就要来了。”札剌忽说:“我们祖上有句话:长者杪深者底,意思是说事情要坚持到底,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真金说:“皇上教导我们:不要心怀大志,心怀大志的事情最终都会失败。我看孔子的说法也和圣上的教诲是一样的。”

二月,也就是十年前,我被立为皇太子,还兼任中书令,负责枢密院的事务。当时接受玉册的时候,上面写着: “皇帝说:太子真金啊,你看太祖皇帝的遗训,嫡子中能继承皇位的,要提前选定。所以太宗皇帝才能顺利继承皇位,延续大业。从那时起,如果皇位继承人不明确,就会引发争端。朕遵循祖宗的规矩,也听取了兄弟们的意见,所以才从燕邸立你为皇太子,时间已经很久了。最近大臣们建议,国家立储君应该有册命仪式,这是应该的。现在派摄太尉、左丞相伯颜拿着玉册金宝来册封你。唉!你承载着先祖的文治武功,要好好继承发扬;要与兄弟宗亲和睦相处,做到仁孝,才能不辜负朕的期望。你要时刻警惕,不要违背朕的旨意。”

九月,又设立了宫师府,设置了三十八个官职。

到了十一年,我下令中书省,聘请奉元处士杨恭懿为老师,这就像汉惠帝聘请四皓一样。有一次我生病了,世祖皇帝亲自来看望我,还帮我熬药,还派侍臣李众去名山大川祭祀祈祷。我还告诫随行的人:到各个州县,不要麻烦官员迎接送行,以免扰民。

一开始,太子当了中书令,要进宫上班了,奶妈给他送来了新衣服,他笑着拒绝了,说:“我干啥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后来他当了太子,穿的绫罗绸缎的冬衣被水泡了,他让人重新染色整理。身边的人建议他干脆做新的,太子说:“想织几百套衣服也不难,但这衣服还没坏,干嘛要扔掉呢?”东宫的漂亮宫殿建好了,工匠建议凿个石头池子,模仿曲水流觞的场景。太子说:“古人有‘肉林酒池’的荒唐事,你们想让我也学他们吗!”于是没同意。

每次和皇子们、大臣们练习射箭的空闲时间,太子就和他们讨论经史子集,比如《资治通鉴》、《贞观政要》,还有许衡、王恂他们写的关于辽金帝王的行事记录。要是讨论的内容让他很认同、很感动,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悦和感慨。当时经常陪在他身边讲学的人,像王恂、白栋,整天都待在东宫不出去。侍读李谦,太常寺卿宋衟,也经常被太子请去咨询问题。按察副使王恽献上了他写的《承华事略》二十篇,分别论述了:一、广孝;二、立爱;三、端本;四、进学;五、择术;六、谨习;七、听政;八、达聪;九、抚军;十、明分;十一、崇儒;十二、亲贤;十三、去邪;十四、纳诲;十五、几谏;十六、从谏;十七、推恶;十八、尚俭;十九、戒逸;二十、审官。

皇上翻阅奏章,读到汉成帝不停地修建驰道,唐肃宗把绛纱袍改成朱明服的事迹,龙颜大悦,高兴地说:“要是我来做,也一定会这么干!” 接着,奏章里讲到邢峦阻止齐太子吃邪蒿的事,皇上转头问身边的官员:“这菜叫邪蒿,真的就邪门吗?就算吃了,就能让人不正吗?”张九思回答说:“古人设立戒律,道理当然如此。”太子很欣赏他的话,赏了他酒。

然后,皇上让宋衟挑选一些人来当顾问,宋衟推荐了郭祐、何玮、徐琰、马绍、杨居宽、何荣祖、杨仁风等人。太子说:“这些人,都要为我效力,应该从离得近的开始。”于是就先召见了在易州的何玮,东平的徐琰,还有潞州的杨仁风。 赞善王恂去世了,太子听说后很悲伤,还赏赐了二千五百缗钱作为丧葬费。有一天,太子对身边的人说:“王赞善说话总是直言不讳,从不顾忌,总是及时纠正错误,对国家很有益处,现在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了。”

会议决定设立门下省,世祖想让廉希宪担任侍中,但廉希宪以生病为由推辞了。太子派人去告诉他:“皇上的命令,不能推辞。那些小人要是刁难你,我会帮你摆平!” 可是最终还是被阿合马给拦住了。当时阿合马权倾朝野,太子厌恶他的奸诈,从来没给他好脸色。益都的千户王著等人知道,阿合马唯一害怕的就是太子,于是他们就伪造了太子夜入都城,然后把阿合马给杀了。 后来和礼霍孙当了宰相,太子对他说:“阿合马死于盗贼之手,你既然担任中书省的官员,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事,就大胆去做,别害怕改动。如果有人阻挠,我会全力支持你。” 中书省上奏说,让何玮参议省事,徐琰担任左司郎中。何玮、徐琰去拜见太子,太子对他们说:“你们学习孔子的道理,现在终于可以实践了,不要辜负你们一生的学习!”

太子被封了一块江西龙兴路的地盘当做自己的封地,他跟身边的人说:“要是有像邢州张耕那样会治理百姓的人就好了,派他去江南,让各郡学习他的方法,老百姓肯定就能安居乐业了!” 然后他就让宋衟推荐和挑选官员,非常谨慎。

江西行省上交了47万缗的税收盈余,太子一听就生气了,说:“朝廷让你们安抚百姓,百姓安居乐业了,钱粮还愁不够吗?百姓不安定,就算有盈余,你们能自己留着享用吗?” 结果把这笔钱全退回去了。阿里因为兼任民政和税收官职,请求每年进贡三百只羊,太子觉得这违反了规定,就把他给撤职了。

参政刘思敬派他弟弟刘思恭送来一百六十户新移民,太子问这些人的来历,说是从重庆俘虏来的。太子皱起了眉头说:“告诉你们兄长,这些人应该就地安置,让他们成为百姓,别再寒了百姓的心!”乌蒙宣抚司进贡的马匹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太子训斥道:“去年我就告诉你们不要进贡太多马匹,怕路上运输太辛苦,会劳累百姓。以后不许再这样了!” 有些官员想从威武营借几万石粮食救济灾民,太子问王庆端行不行,王庆端说:“军民本是一家,有什么区别呢?”太子马上就同意了。

第二十年冬天,太子在保定召见刘因,刘因因为生病推辞;太子坚持要他来,刘因到了之后,被任命为右赞善大夫,同时任命吏部郎中夹谷之奇为左赞善大夫。那时国子学已经建立了,李栋、宋衟、李谦都作为宫廷官员参与教学事务,这时候太子任命刘因专门负责国子学的事务。刘因曾经说过:“我听说金章宗的时候,有人说太学生的伙食费太多了,章宗说,培养出一个范文正,这点花费算什么?这话说得真好!” 后来刘因又以生病为由离开了。

二十二年,太子让耶律有尚当国子司业。中庶子伯必带着儿子阿八赤来拜见太子,想让儿子去读书。伯必让儿子去学蒙古语。一年后再次见面,太子问阿八赤读了什么书,阿八赤回答说读的是蒙古书。太子说:“我让你学汉文,你快去国子监读书!”

太子派人去请宋朝工部侍郎倪坚来开元,倪坚来了之后,太子就问他古今成败得失。倪坚回答说:“夏商周三代得天下靠的是仁德,亡国是因为失掉了仁德。汉朝和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外戚和宦官专权,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奸臣当道。”太子听了很高兴,设宴款待倪坚,直到太阳偏西才结束宴会。

谕德李谦和夹谷之奇曾经劝谏太子说:“殿下您遵循圣训,参与处理政务,像膳食和问候这些礼仪,本来就不需要我们来提醒。至于军民的疾苦,政令的得失,这些关系到朝廷大事,有御史台和都察院负责,不是宫臣应该过问的。只有那些巩固根本、保持成就的事,才是殿下应该留心,我们才不得不进言的。我们恭敬地提出十件事:端正心性,和睦宗亲,崇尚节俭,亲近贤才,及时劝谏,戢兵息武,推崇文教,制定法令,端正名分,革除弊政。”太子都欣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太子在中书省待了很久,处理政务非常明智,州郡的赋税征收、漕运、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凡是损害百姓利益的事,只要他听说,当天就下令停止。右丞卢世荣靠着营私舞弊发财,太子非常讨厌他,曾经说过:“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年年都赚大钱呢!这不仅害了百姓,更是国家的巨大祸害!”后来卢世荣果然因为犯罪而被处死。桑哥平时和卢世荣关系很好,听说太子这么说,就闭口不谈,不敢为他求情。

至元年间以来,天下太平,人才辈出,太子谦虚谨慎,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无论是朝廷的名臣,还是平民百姓中的志士,太子对他们的恩遇都始终如一。宋衟眼睛有病,太子赏赐给他一千五百缗钱。王磐告老还乡,太子把他的女婿安排到东平府做官,让他养老。孔洙从江南来朝见太子,太子就责备张九思说:“你学习圣人的道理,却不知道圣人之后还有人!”太子亲贤好学,是出于他的天性,所以内外都归心于他。

话说元世祖年纪大了,江南行台御史有人上奏,建议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太子一听,吓坏了。御史台都事尚文把奏章压了下来,没往上报。结果,阿合马的党羽塔即古阿散知道了这事儿,赶紧跑去报告了世祖。世祖一听,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宗正薛彻干把奏章拿来。丞相安童和月吕鲁那延赶紧去解释情况,这才让世祖的怒气稍微消了一些。可太子还是吓得够呛,没过多久就死了,那年是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丁未,享年四十三岁。

太子为人特别孝顺。有一次世祖去宜兴州,身体不舒服,太子着急得不得了,愁眉苦脸的,一夜都没睡着觉。听说他母亲突然得了风疾,更是哭得稀里哗啦的,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跑进宫里去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太子守孝期间,一整天滴水未进,还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太子死后,太常博士们讨论说:“以前太子去世,梁武帝的太子谥号是昭明,齐武帝的太子谥号是文惠,唐宪宗的太子谥号是惠昭,金世宗的太子谥号是宣孝。而且还另外建庙供奉神主,按照中祀的规格举行祭祀仪式,还设有令丞,每年都安排人打扫祭祀。这些都是历代沿袭下来的规矩啊!”中书省和翰林院的老臣们也觉得应该给太子加谥号,再建庙祭祀。

于是,就给太子谥号为“明孝太子”,并为他铸造了金像。至元三十年十月初一,把明孝太子祔葬到太庙。成宗即位后,又追谥明孝太子为“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太子有三个儿子:老大是晋王甘麻剌,老二是答剌麻八剌,老三就是后来的成宗。

甘麻剌,他妈妈是徽仁裕圣皇后阔阔真,是太子的正妃。他小时候在祖母察必皇后身边长大,每天都侍奉世祖皇帝,寸步不离,非常谨慎,从不说废话,说话也总是坦诚。元朝中期,他奉命出镇北方边疆。有一次巡边驻扎在金山,下着很大的雪,他坐在帐篷里烤火,却对左右的人说:“今天这风雪这么大,我们这么多人烤火还觉得冷,那些士兵也是人啊!他们穿着盔甲,拿着弓箭,在帐篷外面巡逻,肯定更冷。”于是他命令厨子做肉糜,自己先尝了尝,然后分给所有士兵。有空的时候,他就让也灭坚用蒙古语给他讲《资治通鉴》。他还告诫近侍太不花说:“朝廷把边疆的防务托付给我们,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全靠你们帮忙了。如果有人仗势欺人,不听我的命令,轻的处罚发配,重的就上奏朝廷,你们都要小心谨慎。”

二十六年,甘麻剌回朝,世祖皇帝因为他在边疆待了很久,特地让他去柳林打猎。甘麻剌带领众人到了漷州,担心粮食供应不均,就让左右的人负责分配,还告诫大家说:“你们的吃喝都足够了,如果还去侵扰百姓,那就是你们自己找罪受,别后悔!”大家都很听话,老百姓也安居乐业。打猎回来后,他在上都觐见世祖皇帝。皇帝夸奖他说:“你在柳林打猎,百姓都没受什么扰乱,朕很高兴。”第二年冬天,他被封为梁王,赐给他兽纽金印,派他镇守云南。他带去的士兵和马匹数以千计,所到之处从不随意向百姓索取东西。

二十九年,甘麻剌被改封为晋王,调回北方边疆镇守,统领太祖皇帝的四大斡耳朵和达达军,还铸造了新的晋王印赐给他。中书省的大臣们说:“其他的王爷都有师傅辅佐,现在晋王镇守着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地位应该比其他王爷高一些,请求给他配备内史。”皇帝同意了。于是就让北安王的师傅秃归、梁王的师傅木八剌沙、云南行省平章赛阳都担任晋王的内史,第二年又设立了内史府。

第二年,世祖皇帝驾崩了,甘麻剌赶到上都去奔丧,其他的王爷们也都到齐了。甘麻剌说:“以前太祖皇帝让我镇守北方,保卫国家,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我的职责。我的弟弟铁木儿为人仁孝,应该继承皇位。” 于是,成宗皇帝就登上了皇位。

元贞元年,塔塔儿部发生了饥荒,朝廷下令宣徽院赈灾,还下旨赏赐给他们一千万贯钱,以及一些银子和布匹,皇太后又把云南进贡的金器赏赐给他们。这一年的冬天,奉皇帝的旨意,任命枢密院事札散和徽政院同知阿里罕为内史。第二年,忻都告发甘麻剌图谋不轨,枢密院对甘麻剌进行了审问,但没有找到证据,忻都最后被赐死了。

大德元年,甘麻剌增加了所属地区的屯田户口数量,又增加了内史和尚乘寺卿各一人。五年,因为边疆军队缺钱,他又分发了一千万贯钱。大德六年正月乙巳日,甘麻剌去世了,享年四十岁。

甘麻剌为人仁厚,对下属很宽厚。元贞年间,藩邸属官审伯年纪大了,想让儿子接替他的职位,内史把这事儿告诉了甘麻剌。甘麻剌说:“这事儿只有天子才能决定。”他做事这么谨慎,所以特别受朝廷器重。不过,他特别信奉佛教,每年都要举行大型佛事活动,耗费了无数钱财。“他有三子:长子是后来的泰定帝,其次是松山,再次是迭里哥不花。仁宗皇帝即位后,追封甘麻剌为献武王。泰定帝继承皇位后,又追封他为光圣仁孝皇帝,庙号显宗。后来文宗皇帝即位,把他的庙宇都拆了。

松山,至元三十年被封为皇曾孙,出镇云南,还被赐予他父亲梁王的印玺。元贞二年,朝廷让他指挥怯薛歹平定元江的叛乱。大德五年五月,云南土官宋隆济叛乱,朝廷派行省平章政事幢兀儿和参知政事不兰奚去平叛,斩杀了叛军首领月撒。没过多久,有人散布谣言,还用一些谶语去迷惑松山,事情败露后,这个人被处死了。

公元1312年三月,朝廷下令让松山别管云南行省的事了,还赏赐给他一千锭银子表示安慰。可松山心里憋屈难受,心情不好,渐渐地得了风湿病。到了至大二年(1310年),朝廷封诸王老的罕为云南王,让他去云南镇守。没过多久,老的罕就去世了。

他的儿子王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英宗皇帝即位后,封他为云南王,让他继续镇守云南。后来泰定帝登基,下令让王禅进京朝见。泰定元年(1324年),朝廷赏赐给他车帐、骆驼和马匹。十月,又晋封他为梁王,赐给他益阳州六万五千户的土地和人口,同时还封他的儿子帖木儿不花为云南王,让他代替父亲镇守云南。三年后,朝廷命令王禅和武宁王彻彻秃一起镇守北方边境。

至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去世,王禅赶到上都去奔丧。八月,他和右丞相塔失帖木儿等人一起分兵讨伐大都。九月,他和燕铁木儿的弟弟撒敦在榆林发生交战,结果战败,退到怀来。之后,他们又分兵偷袭,攻破了居庸关,先锋部队在榆河与燕铁木儿交战。可塔失帖木儿心里另有打算,故意拖延不进攻,王禅只好退到红桥。这时,副枢密使阿剌帖木儿和指挥忽都帖木儿前来支援,军队士气才重新振作起来。

庚辰日(具体日期),王禅与燕铁木儿在白浮交战,那天大雾弥漫,王禅收兵退入山谷,双方僵持了几日。结果撒敦和脱脱木儿趁夜里偷袭,王禅的军队大败,他只身一人骑马逃跑了。十一月,他被俘获,被文宗皇帝处死了。至顺元年(1330年),朝廷将他的儿子帖木儿不花等人流放到吉阳军。

迭里哥不花,武宗即位后,被封为北宁王,还赏赐了一枚螭纽银印。到了至大二年,皇上又给他配了五百阿速卫士兵,让他驻守和林。四年后,他又被改封为湘宁王,换了金印,食邑是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至治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八剌失里继承了王位。泰定帝登基后,也赐给了八剌失里湘宁王的印信。

泰定元年,八剌失里被派去察罕淖尔镇守。三年正月,他又被调到兀鲁斯部镇守。六月,再次被调动,前往阿难答的地盘驻守。在此之前,安西王阿难答管辖着开成路,后来因为犯了罪被处死了,武宗就把阿难答的地盘给了皇太子,到了这个时候,才命令八剌失里去那里镇守。四年后,他又回到了察罕淖尔镇守。泰定帝驾崩后,大都有人自立为帝,八剌失里就和汝宁王忽剌台、驸马赵王马札罕一起起兵勤王,到达冀宁,还打败了大都万户和尚的援军。后来听说上都也失守了,他们就退回了马邑。结果兵败被也速答儿俘虏,押送到了大都,他和火儿忽答等十三个人都被处死了。

答剌麻八剌,在至元初年出生在燕邸。燕王当上皇太子后,每次出行巡狩或者上朝,都带着答剌麻八剌。到了至元二十二年,皇太子去世了。二十八年,答剌麻八剌才奉命出镇怀州,朝廷还派了侍卫都指挥使唆都、尚书王倚辅助他。到了赵州,他的士兵有人偷拔了村民的桑树和枣树,他把那些士兵打了板子,还派王倚去向皇上禀报此事。世祖皇帝很高兴。还没到怀州,他就因为生病被召回了。第二年春天,他去世了,享年二十九岁。他留下了三个儿子:长子是武宗,次子是仁宗,还有一个庶长子阿木哥。武宗即位后,追谥他为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

阿木哥他妈是郭氏,原本是元世祖的宫女。阿木哥他爹答剌麻八剌长大后,世祖把郭氏赏赐给了他,然后就有了阿木哥。大德六年的时候,河西宁夏那些善于射箭的士兵,被编到了阿木哥的手下。武宗当皇帝后,封阿木哥为魏王,还赏赐给他一个兽纽金印,多威风!

仁宗皇帝登基后,阿木哥去朝见他。仁宗皇帝就对行省官员说:“我和阿木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我不照顾他,他还能指望谁呢!” 于是赏赐给他两万锭银子,这可是破例的恩赏啊!第二年,又赏赐给他庆元路定海县六万五千户的土地作为食邑,妥妥的土豪!后来,阿木哥因为犯了错,被贬谪到耽罗,又接着被移到了大青岛。

有个算命先生叫赵子玉,他跟王府司马曹脱不台等人说:“阿木哥的名字,应验了某种预言!” 于是他们偷偷计划,要乘船去大青岛,把阿木哥接回京城,然后造反。结果走到利津的时候,事情败露了,赵子玉他们都被杀了,阿木哥也被迁徙到大同。泰定元年,朝廷召他回京,可是同年六月,他就死了。

阿木哥的儿子阿鲁,在至顺元年被封为西靖王,去陕西镇守边疆。他弟弟孛罗帖木儿继承了魏王的爵位。至正十三年,阿鲁和他的堂兄伯家奴一起讨伐河南的叛贼,结果他贪杯误事,没做好准备,被叛贼抓住了,最后被杀害了。

史书上说:蒙古的规矩是不立太子的,谁继承皇位,要等诸王大臣一起商量决定,这叫“忽里勒达”。所以那些想争夺皇位的人,以及他们的党羽,互相勾结煽动,很容易就造成动乱。元世祖采纳了当时儒生们的建议,册立了皇太子,以此来巩固国本,避免争端,这真是英明啊!真金皇帝虽然仁孝,却死于忧虑恐惧之中,这跟梁昭明太子一样啊! 但是他们的后代都顺利继承了爵位,上天真是公平公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