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的祭坛建在丽正门外丙位,占地三百八亩多一点。祭坛有三层,每层高八尺一寸,最上面一层边长五丈,中间一层边长十丈,最下面一层边长十五丈。坛的四个台阶分别位于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每个台阶都有十级台阶。祭坛外面设有两个圆形围栏。内围栏距离祭坛二十五步,外围栏距离内围栏五十四步。每个围栏都有四个门,外围栏的南面有三个棂星门,东西各有一个棂星门。祭坛周围上下都用砖砌护栏,内外围栏都高五尺,每个围栏的四面各有三个门,都涂成红色的。
到了至大三年冬至那天,发现三层祭坛不够摆放所有祭祀用的牌位,就用青绳代替一层祭坛。用了二百根青绳,每根长二十五尺,这样就凑齐了四层祭坛的样子。
烧祭品的燎坛建在外围栏内丙巳位,高一丈二尺,边长一丈,四周也用砖砌护栏,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有台阶,南面开一个门,门上面高六尺,里面空间足够放柴火。香殿有三间,建在外围栏南门外偏西一点的地方,朝南。馔幕殿有五间,建在外围栏南门外偏东一点的地方,朝南。省馔殿有一间,建在外围栏东门外偏北一点的地方,朝南。
外围栏的东南角是另一个院子。里面有五间朝南的神厨,三间朝北的祠祭局,三间朝西的酒库。献官的住房有二十间,建在神厨南墙外,朝西。外围栏南门外是五间朝南的中神门,周围有六十间朝北的执事人员住房围绕着它。两侧的尽头都有围墙,连接到东西两侧的围墙,各设一个门,方便出入。齐班厅有五间,建在献官住房前面,朝西。仪鸾局三间,法物库三间,都监库五间,都在外围墙西北角,都朝西。雅乐库十间,在外围墙西门内偏南一点的地方,朝东。演乐堂七间,在外围墙西南角,朝东。献官的厨房三间,在外围墙东南角,朝西。清洗祭祀牲畜的地方,在外围墙南门外偏东一点的地方,朝西。内牲畜房三间,朝南。
昊天上帝的座位在天坛中央偏北一点,皇帝的座位在东边,也稍微偏一点,他们都朝南坐着。他们的座位都用丝织品做垫子,绫罗绸缎的褥子,素色的坐垫。昊天上帝的座位颜色都用青色,皇帝的座位颜色都用黄色,座位底下都垫着干草秸秆。配祀的神位在东边,朝西坐着。他们的座位用绫罗绸缎的褥子,锦缎的坐垫,颜色都用青色,底下垫着蒲草和越席。
接下来是圜坛里从祀的神位,第一等有九个。青帝在寅位,赤帝在巳位,黄帝在未位,白帝在申位,黑帝在亥位,这些神位都用柏木做,用素色的绢帛写上神名;大明在卯位,夜明在酉位,北极在丑位,天皇大帝在戌位,这些神位用神位牌,红色材质,黄色字迹。他们的座位用绫罗绸缎的褥子,坐垫颜色根据方位而定,底下都垫着干草秸秆。
第二等是内官的神位,一共五十四个。钩星、天柱、元枵、天厨柱史在子位,一共五个;女史、星纪、御女在丑位,一共三个;从子位到丑位,这些神位都往西边排。帝座、岁星、大理、河汉、析木、尚书在寅位,帝座在最前面,一共六个,往南边排。阴德、大火、天枪、元戈、天床在卯位,一共五个,往北边排。太阳守、相星、寿星、辅星、三师在辰位,一共五个,往南边排。天一、太一、内厨、荧惑、鹑尾、势星、天理在巳位,天一、太一在最前面,一共七个,往西边排。北斗、天牢、三公、鹑火、文昌、内阶在午位,北斗在最前面,一共六个;填星、鹑首、四辅在未位,一共三个;从午位到未位,都往东边排。太白、实沈在申位,一共两个,往北边排。八谷、大梁、杠星、华盖在酉位,一共四个;五帝内座、降娄、六甲、传舍在戌位,五帝内座在最前面,一共四个;从酉位到戌位,都往南边排。紫微垣、辰星、陬訾、钩陈在亥位,一共四个,往东边排。这些神位都用莞席做垫子,内圈和外圈的神位都一样。
话说古代朝廷里,有三百多位中官,他们的职位等级和星宿对应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先说第三等的中官,一共一百五十九位。
他们对应的星宿,在子位的有虚宿、女宿、牛宿、织女星、人星、司命星、司非星、司危星、司禄星、天津四星、离珠星、罗堰星、天桴星、奚仲星、左旗星、河鼓三星、右旗星。其中虚宿、女宿、牛宿、织女星走在前面,一共十七个星宿。这些星宿都往西边上移。
然后是丑位,这里有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天鸡星、辇道星、渐台星、败瓜星、扶筐星、匏瓜星、天弁星、天棓星、帛度星、屠肆星、宗星、宗人星、宗正星。同样,月星、建星、斗宿、箕宿走在前面,也是十七个星宿,也往西边上移。从子位到丑位,所有的星宿都往西边走。
寅位上的星宿有日星、心宿、天纪星、尾宿、罚星、东咸星、列肆星、天市垣星、斛星、斗星、车肆星、天江星、宦星、市楼星、候星、女床星、天籥星。日星、心宿、天纪星、尾宿走在前面,一共十七个星宿,往南边移动。
卯位有房宿、七公星、氐宿、帝席星、大角星、亢宿、贯索星、键闭星、钩钤星、西咸星、天乳星、招摇星、梗河星、亢池星、周鼎星。房宿、七公星、氐宿、帝席星、大角星、亢宿走在前面,一共十五个星宿,往北边移动。
辰位有太子星、太微垣、轸宿、角宿、摄提星、常陈星、幸臣星、谒者星、三公星、九卿星、五内诸侯星、郎位星、郎将星、进贤星、平道星、天田星。太子星、太微垣、轸宿、角宿、摄提星走在前面,一共十六个星宿,往南边移动。
巳位有张宿、翼宿、明堂星、四帝座星、黄帝座星、长垣星、少微星、灵台星、虎贲星、从官内屏星。张宿、翼宿、明堂星走在前面,一共十一个星宿,往西边移动。
午位有轩辕十四星、七星、三台星、柳宿、内平星、太尊星、积薪星、积水星、北河星。轩辕十四星、七星、三台星、柳宿走在前面,一共九个星宿。未位有鬼宿、井宿、参宿、天罇星、五诸侯星、钺星、座旗星、司怪星、天关星。鬼宿、井宿、参宿走在前面,也是九个星宿。从午位到未位,星宿都往东边移动。
申位有毕宿、五车星、诸王星、觜宿、天船星、天街星、砺石星、天高星、三柱星、天潢星、咸池星。毕宿、五车星、诸王星、觜宿走在前面,一共十一个星宿,往北边移动。
酉位有月宿、昴宿、胃宿、积水星、天谗星、卷舌星、天河星、积尸星、太陵星、左更星、天大将军星、军南门星。月宿、昴宿、胃宿走在前面,一共十二个星宿,往南边移动。
戌位有娄宿、奎宿、壁宿、右更星、附路星、阁道星、王良星、策星、天厩星、土公星、云雨星、霹雳星。娄宿、奎宿、壁宿走在前面,一共十二个星宿,往南边移动。从酉位到戌位,星宿都往南边走。
最后是亥位,有危宿、室宿、车府星、坟墓星、虚梁星、盖屋星、臼星、杵星、土公吏星、造父星、离宫星、雷电星、腾蛇星。危宿、室宿走在前面,一共十三个星宿,往东边移动。
话说这皇宫内外的官员啊,一共有一百六位。然后呢,天垒城、离瑜、代星、这些星宿,一共二三十个,都位于子位,往西边排。 越星、赵星,还有九坎、天田这些,一共十多个,位于丑位,也是西边排。从子位到丑位,都往西边排。
接下来,骑阵将军、天辐这些星宿,一共八个,位于寅位,往南边排。阵车、车骑,还有颉颃、折威这些,一共十几个,位于卯位,往北边排。土司空、长沙,还有青丘、南门这些,一共五个,位于辰位,往南边排。酒旗、天庙,还有东瓯、器府这些,一共六个,位于巳位,往西边排。
天相、天稷,还有爟星、天狗这些,一共七个,位于午位。天社、矢星,还有老人星、四渎这些,一共十三个,位于未位,往东边排。从午位到未位,都往东边排。天节、九州殊口,还有参旗、九斿这些,一共二三十个,位于申位,往北边排。天园、天阴,还有天仓、铁锧这些,一共十几个,位于酉位。外屏、大司空,还有羽林这些,一共四个,位于戌位,往南边排。从酉位到戌位,都往南边排。最后,哭星、泣星,还有北落师门、败臼这些,一共八个,位于亥位,往东边排。
总而言之,宫内宫外,一共三百六十个星位。从第二等官员以下,他们的神位牌子都是红色的,上面用黄色写字。内官、中官、外官的牌子上都写着对应的星宿名字,只有宫内宫外的三百六十个星位牌子上,只写着“众星位”三个字。所有参与祭祀的官员,都面向里边站。十二次(星宿)略微左旋,子位在子位的台阶东边,午位在午位的台阶西边,卯位在卯位的台阶南边,酉位在酉位的台阶北边。
祭祀用的器物,种类一共八种。
第一,祭祀用的玉器和货币。老天爷(昊天上帝)那儿,用一块蓝色的璧,还有一些丝带,一块青色的币,还有一块烧过的玉。
大地之神(皇地祇)那儿,用一块黄色的琮,也有一些丝带,一块黄色的币。然后,给配帝(东帝)用一块青色的币,给黄帝用一块黄色的琮,给青帝用一块青色的圭,给赤帝用一块红色的璋,给白帝用一块白色的琥,给黑帝用一块黑色的璜,这些币的颜色都跟对应的帝的颜色一样。大明青圭、夜明白圭、天皇大帝青圭、北极元圭都有各自的底座,这些圭的颜色也和玉的颜色一样。内官以下,都用青色的币。
第二,祭祀用的酒器。老天爷(上帝)那儿,用太尊、著尊、牺尊、山罍各两个,放在祭坛东南角,都朝北,西边在上;那些摆着不用来喝酒的酒器,象尊、壶尊各两个,山罍四个,放在祭坛下台阶的东边,都朝北,西边在上。大地之神(皇地祇)那儿的酒器也一样,放在老天爷酒尊的东边,都朝北,西边在上。配帝那儿,用著尊、牺尊、象尊各两个,放在地祇酒尊的东边,都朝北,西边在上。那些摆着不用来喝酒的酒器,牺尊、壶尊各两个,山罍四个,放在祭坛下酉位的北边,朝东,北边在上。五帝、日月、北极、天皇,都用一个太尊,两个著尊。内官十二次,各用两个象尊;中官十二次,各用两个壶尊;外官十二次,各用两个概尊;众星十二次,各用两个散尊。所有的酒尊都放在神座的左边,朝右摆放,都有底座和勺子,上面盖着帷幕,帷幕上画着云彩;不过那些摆着不用来喝酒的酒器是没有勺子的。
第三步,摆上祭祀用的各种器皿。最高等级的祭祀,供奉昊天上帝、皇地祇和他们的配偶,用的笾和豆各十二个,登、簋、簠分别三个、两个、两个,俎八个,每个都有匕和箸,玉币篚两个,匏爵一个,有坫(一种盛酒器),沙池一个,青瓷牲盘一个。
接下来是九位从祀的神,他们用的笾和豆各八个,簠一个,簋一个,登一个,俎一个,匏爵一个,有坫,沙池一个,玉币篚一个。
然后是内官,一共五十四位,每位用的笾和豆各两个,簋、簠、登、俎各一个,匏爵、坫、沙池、币篚和十二次(一种祭祀用的器皿)各一个。
中官一百五十八位,每位用的笾、豆、簋、簠、俎各一个,匏爵、坫、沙池、币篚和十二次各一个。
外官一百六位,每位用的笾、豆、簋、簠、俎各一个,匏爵、沙池、币篚和十二次各一个。
最后是众星,三百六十位,每位用的笾、豆、簋、簠、俎各一个,匏爵、沙池、币篚和十二次各一个。
以上就是笾、豆、簠、簋、登、爵、篚这些祭祀器皿的数量。 一般来说,摆放的时候,笾放在神位左边,豆放在右边,登、簠、簋放在中间,俎放在后面,每个笾上都盖着巾,巾上绣着斧头图案。
第四个步骤是摆放酒。用最大的酒尊盛放泛齐(酒名),用著尊盛放醴齐(酒名),用牺尊盛放盎齐(酒名),用山罍盛放三种酒,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马湩(一种酒)放在酒尊罍的前面,倒进器皿里盖好。这些酒摆出来却不喝,是为了祭祀昊天上帝。 这是一种象征,表示酒尊里盛满了醴齐,壶尊里盛满了沈齐,山罍里盛放三种酒,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
接下来祭祀皇地祇,也是同样的摆法:用著尊盛放泛齐,牺尊盛放醴齐,象尊盛放盎齐,山罍盛放清酒,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马湩像刚才一样摆在前面。这些酒摆出来却不喝,是为了祭祀皇地祇。 然后,用牺尊盛放醍齐(酒名),壶尊盛放沈齐,山罍盛放三种清酒,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用来祭祀配帝。
再用最大的酒尊盛放泛齐,用著尊盛放醍齐,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九个位置摆放相同,用来祭祀五帝、日月、北极星和天皇大帝。用象尊盛放醴齐,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十二个位置摆放相同,用来祭祀内官。用壶尊盛放沈齐,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十二个位置摆放相同,用来祭祀中官。用概尊盛放清酒,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十二个位置摆放相同,用来祭祀外官。用散尊盛放昔酒(酒名),每个酒尊上面都要放一个上尊,十二个位置摆放相同,用来祭祀众星。
所有五齐(五种祭祀用的酒)的上尊,都必须盛满明水;山罍的上尊,都必须盛满元酒;散尊的上尊,也必须盛满明水。
第五,祭祀用的牲畜和祭器要齐全。祭祀昊天上帝用黑色的牛犊,祭祀皇地祇用黄色的牛犊,其他的配祀也用黑色的牛犊,祭祀大明神用青色的牛犊,祭祀夜明神用白色的牛犊,祭祀天皇大帝用黑色的牛犊,祭祀北极玄冥神也用黑色的牛犊,每种牲畜的数量都一样,马要纯色,鹿十八只,羊十八只,野猪十八只,兔子十二只,这些都是按照国家礼仪规定的。
把牲畜宰杀后分成七部分:(左肩、臂、臑连着胁部算一部分,右肩、臂、臑连着胁部算一部分,左腿、臀、腹算一部分,右腿、臀、腹算一部分,脊骨连着背部和短肋骨算一部分,胸骨、肚脐、腹部算一部分,颈项和脊椎算一部分),马的头要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如果冒烟了就可以用它了。牲畜的毛和血要用豆形的器皿或者青瓷盘盛放。祭品还没摆上祭器之前,要先放在俎上,祭品摆上去了就要把空盘子撤下去。
笾里放的祭品有:鱼、鱐鱼、米糕、粉糍粑、枣子、干果、鹿脯、榛子、桃子、菱角、芡实、栗子。豆里放的祭品有:芹菜酱、韭菜酱、菁菜酱、笋酱、脾析酱、肉酱、鱼酱、兔肉酱、猪肉酱、鹿肉酱、醓酱、肉羹。 如果笾只用八样祭品,那就没有米糕、粉糍粑、菱角、栗子;如果豆只用八样祭品,那就没有脾析酱、肉酱、兔肉酱、肉羹。
如果笾和豆都用两样祭品,笾里放鹿脯和干枣,豆里放鹿肉酱和菁菜酱;如果笾和豆都只用一样祭品,笾里放鹿脯,豆里放鹿肉酱。 簠和簋如果都用两样祭品,簋里放黍和稷,簠里放稻和梁;如果都只用一样祭品,簋里放稷,簠里放黍。最后把这些祭品都摆好,再献上大羹。
第六,说的是祭祀用的香。正中间的祭祀位置需要一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供奉食物的案几,一个用来摆放祭祀用品的案几,这些案几上都要盖着布。还需要一个拜垫,一套洗涤祭祀用品的器皿(包括一个酒器和一个洗涤盆),一个盛酒的大器皿,一个洗涤盆,一条白罗巾,以及两套给地祇(土地神)用的盥洗器皿和盘子。地祇的祭祀用品和主祭的相同。香料要用龙脑香和沉香。祭祀用的祝版(写着祭文木板),长都是二尺四寸,宽一尺二寸,厚三分,木料用楸木或柏木。
从祀的九位神灵,每个都配有香炉、香盒、香案和绫罗拜垫,拜垫的颜色根据神位等级而定。每位从祀神灵都配有两套洗涤祭祀用品的器皿(包括酒器和洗涤盆),以及两条巾。第二等级的从祀神灵也是两套,第三等级也是一样。内壝内侧的祭祀位置,一套洗涤祭祀用品的器皿(包括酒器和洗涤盆),一条巾。内壝外侧也是一样。所有的巾都要放在专门的筐子里。从祀以下的神灵,香料用沉香、檀香和降真香,香炉用陶瓦制作。第二等级以下的十二个祭祀位置,都用紫绫拜垫,一共十二个。主祭的御版位、饮福位以及大小次序的盥洗、爵洗、版位各一个,都是青色底金字的。亚献和终献的饮福版位各一个,黑色底黄色字的。主祭的拜垫八个,亚献和终献的饮福位各一个拜垫,还有两个黄色的垫子,以及黄罗销金的案衣,以及水火鉴(用来照明的镜子)。
第七,说的是蜡烛。天坛上的主祭位置要摆放四根蜡烛,都用销金绛纱笼罩着。从天坛到内壝外,以及乐县南北通道,一共要摆放三百五十根绛红色的蜡烛和四百四十根白色的蜡烛,也都用绛纱笼罩着。主祭的位置要摆放六根蜡烛,用销金绛纱笼罩着。献官的位置要摆放四根蜡烛,此外还要准备八百根备用蜡烛,以及二百二十个烛台,都放在架子上。还要准备一车去皮的黄桑树枝,捆好放在燎坛上,用来焚烧祭祀的牲畜的头。
好家伙,这得多少人啊!第八天是祭祀典礼,参与的人员名单可真长:一个亚献官,一个终献官,一个摄司徒,两个助奠官,一个大礼使,两个侍中,两个门下侍郎,两个礼仪使,两个殿中监,两个尚辇官,两个太仆卿,六个控马官,八个近侍官,二十四 个导驾官,四个典宝官,五个侍仪官,八个太常卿丞,两个光禄卿丞,两个刑部尚书,两个礼部尚书,一个奉玉币官,一个定撰祝文官,两个书读祝册官,两个举祝册官,一个太史令,一个御奉爵官,两个奉匜盘官,两个御爵洗官,两个执巾官,两个割牲官,一个温酒官,一个太官令,一个太官丞,两个良酝令丞,两个廪牺令丞,四个纠仪御史,两个太常博士,两个郊祀令丞,一个太乐令,一个太乐丞,两个司尊罍,两个亚终献盥洗官,两个爵洗官,两个巾篚官,两个奉爵官,四个祝史,十五个太祝,四个奉礼郎,两个协律郎,四个剪烛官,一个礼直官管勾,两个礼部点视仪卫官,两个兵部清道官,两个拱卫使,两个大都兵马使,一百个斋郎,两个司天生,一百二十个看守籸盆军官。
这祭祀典礼的仪注,总共分了十个部分。
首先,祭祀前要斋戒。皇帝在祭祀前的七天里,先在偏殿“散斋”四天,意思就是稍微清淡点,然后在正式“致斋”三天,其中两天在大明殿,最后一天在次要的殿里。这段时间,相关部门要停止呈报刑罚相关的文件。
在正式致斋的前一天,尚书监会在皇宫大明殿西边搭个帐篷,帐篷朝东。到了致斋那天,天一亮,各个卫队就带着自己的士兵在宫门口列队站好。大概上午十一点左右,负责传达旨意的官员会带领四品以上文武官员,穿着正式的官服,到偏殿迎接皇帝。
上午十一点半左右,侍中(相当于宰相)会奏报说一切准备就绪,皇帝就换上通天冠和绛纱袍。到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侍中再奏报说外面准备好了,皇帝就戴上玉佩,从偏殿出来,然后坐着车驾,仪仗队、伞盖、扇子什么的都跟平常一样,一路被护送到大明殿的帐篷里,皇帝坐在帐篷里,面向东方。大臣们也像平时一样站在两边侍候着。
过了一会儿,侍中跪下来奏报说:“臣某某启奏,请陛下开始斋戒。”说完就伏地叩头。皇帝下座进入内室,斋戒正式开始。参与祭祀的官员都回到各自的部门,守卫的士兵也像往常一样值班。所有参与祭祀的官员,都要在中书省接受誓戒,散斋四天,致斋三天。守卫宫门的士兵和演奏祭祀音乐的乐工,都要保持清净斋戒一晚。光禄卿(掌管饮食的官员)要用阳燧取火做饭,用方诸盛取清水装在酒樽里。
好家伙,这婚礼流程可真复杂!第二天,也就是婚礼前两天,要先去太庙祭告祖先。摄太尉和太常礼仪院的官员一起,隆重地到太庙,用一套正式的祭祀礼仪,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的灵位禀告这事儿。
寅时(凌晨3-5点),摄太尉以下的官员穿着正式官服,从太庙南神门东边的偏门进去,走到横街南边,面向北方站好。然后,奉礼郎就喊:“拜!”,礼仪官员就接着喊:“鞠躬!”,然后又是“拜!”、“起!”、“拜!”、“起!”、“站直!”。接着奉礼郎又喊:“各就各位!”。礼仪官员走到摄太尉面前说:“请去盥洗的地方”,领着摄太尉去洗手,一边喊着:“洗手!”、“擦手!”、“去洗酒杯的地方!”、“洗酒杯!”、“擦酒杯!”、“请去放酒尊的地方!”、“倒酒!”、“请到神位前!”、“面向北方站好!”、“往前站一点!”、“拿笏板!”、“跪下!”、“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呈上祭品!”、“摆放祭品!”、“拿起酒杯!”、“敬酒!”、“敬酒!”、“三杯酒敬毕!”。
三杯酒敬完之后,就该念祝文了。念祝文的人拿着笏板,跪在祝文牌位前。念完祝文后,把祝文牌位放在案桌上,拿着笏板站起身,念祝文的人也磕头起身。礼仪官员又喊:“放下笏板!”、“磕头起身!”、“拜!”、“起!”、“拜!”、“起!”、“站直!”、“回到原位!”。负责酒器和美酒的人也跟着回到原位,面向北方站好。奉礼郎喊:“拜!”,礼仪官员接着喊,完成两次叩拜后,太祝捧着祭祀用的币帛从太庙台阶上下来,走到埋葬祭品的坑位。摄太尉以下的官员都走到坑位那里焚烧祭品,然后依次从南神门东边的偏门出去。
第三天,皇帝要出宫去祭祀了。祭祀的前一天,相关部门就准备好了仪仗队,内外侍卫分两列站在崇天门外等候。太仆卿牵着御马站在大明门外。其他侍臣和引导皇帝的官员一共24个人,都在斋殿前左右两边站着等候。
然后,通事舍人带着侍中去奏报皇帝,请求皇帝批准祭祀仪式开始。皇帝俯身行礼后起身。皇帝穿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过了一会儿,侍中奏报说外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皇帝就从斋室出来,坐到御座上。大臣们都起身行礼后,尚辇局的人抬来了御轿,侍中奏请皇帝上轿。华盖、伞、扇和侍卫都按照规定的仪式排列。
引导皇帝的官员引导皇帝到达大明门外,侍中走到轿子前面,跪下奏请皇帝下轿骑马,引导皇帝的官员分列在轿子左右两边步行引导。门下侍郎跪下奏请出发,然后俯身行礼后起身,前面的人高喊“警跸”(皇帝出行的警示)。到了崇天门外,门下侍郎奏请暂时停止前进,命令所有官员上马。侍中承旨说:“可以照办!”门下侍郎传达命令说:“众官上马!”赞者(负责传达命令的人)再传达一遍:“众官出棂星门外上马!”
门下侍郎又奏请出发,前面的人高喊“进跸”。华盖、伞、扇、仪仗和众官员分列在皇帝左右两侧前方引导,乐队不奏乐。到达郊坛南棂星门外,侍中传达皇帝的命令:“众官下马!”赞者再传达一遍:“众官下马!”官员们下马后,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和仪仗队一起掉头向北,分列两行站立。
御驾到达棂星门,侍中奏请皇帝下马,步行进入棂星门,从西偏门稍西一点的地方进去。侍中又奏请皇帝上轿。尚辇局的人抬来了御轿,华盖、伞、扇都按照规定的仪式排列。引导皇帝的官员引导皇帝乘坐御轿到达大次(祭祀场所)前,侍中奏请皇帝下轿。皇帝下轿进入大次,轿帘放下,侍卫按照规定的仪式站立。通事舍人奉旨传达命令,让所有官员都回到各自的斋室。
尚食局呈上膳食后,礼仪使拿着祝文奏请皇帝御览并签署,签署完毕后呈出,郊祀令(主管郊祀祭祀的官员)接过祝文,将祝文分别放在祭台上。
首先,祭祀前三天,要先在祭坛外围西门外的北边道路上,摆设一个大的祭祀场所,面向南方。然后,在内围西门外的南边道路上,摆设一个小的祭祀场所,面向东方。从大的祭祀场所到小的祭祀场所,以及祭坛上,都要铺设黄色的褥子。负责安保的人员要穿着制服,守卫祭坛的各个门,每个门安排两名军官。祭坛外围东西南三个棂星门外面,要安排军队维持秩序,军队的旗帜颜色要根据方位而定。距离祭坛二百步以内,禁止行人通行。
祭祀前一天,郊祀令要带领手下的人员清理祭坛内外。太乐令要带领手下的人员在祭坛上,稍微偏南一点,面向北边的地方,摆设乐队和唱歌的人;在祭坛南面内围南门外,按照规定的位置摆设宫县舞乐队。奉礼郎要在小的祭祀场所前面,面向东方,摆放皇帝的牌位;在祭坛上,午门西边摆放皇帝的祭酒,午门东边摆放亚终献的祭酒,这些都面向北方。
此外,还要在祭坛下,皇帝牌位后面稍偏南一点,面向东方的地方,按照不同的位置,依次摆放亚终献、助奠、门下侍郎以下官员的牌位,以北边为尊。司徒、太常卿等官员的牌位,则摆放在东边,面向北方,位置也按照惯例安排。还要安排御史在东西两个外围门外面,相对而立,负责监督仪式。在内围南门里面的西边道路上,面向北方,摆放皇帝盥洗和盛酒的器皿;在内围南门外面的西边道路上,也面向北方,摆放亚终献、盥洗和盛酒的器皿。其他祭祀用品的摆放,都按照惯例进行。
祭祀前两刻钟,郊祀令和太史令穿着朝服,在祭坛北边,面向南边,摆放昊天上帝的牌位。席子用干草秸秆铺垫,上面再铺设神席、褥子、坐垫。在祭坛西边,面向东边,摆放配祀的牌位。席子用蒲草铺垫,上面也铺设神席、褥子、坐垫。祭祀用的苍璧放在丝织的垫子上,青色的币帛放在盛币的器皿里,正位的币帛上还要加上燎玉,放在尊器旁边。等到祭祀前的洁净仪式完成后,这些东西就撤掉,祭祀当天卯时之前再重新摆放。负责祭祀的人员要往燎坛里添柴,摆放笾、豆、簠、簋、尊、罍、匏爵、俎、坫等祭祀用品,这些都按照惯例进行。
第五天是检查祭祀用的牲畜和器物。祭祀前一天下午一点半之前,郊祀令带着手下的人把祭坛内外打扫干净。然后,主管祭器的人和奉礼郎带着祭祀用的器物,摆放到指定的位置。郊祀令带着负责祭祀的人,把祭祀用的玉器放在神位前面。下午两点,负责牲畜的人和太祝、祝史带着牲畜来到指定位置。礼仪官员引导太常卿、光禄卿丞、监祭、监礼官、太官令丞等人去检查牲畜。
礼仪官员引导太常卿、监祭、监礼官从东垣北侧的小门进入,从卯陛登上祭坛,查看清洗的情况。主管祭器的人跪着举起盖子,说:“干净了”。报告完毕,大家回到原位。礼仪官员上前一步说:“请检查牲畜”。太常卿上前检查牲畜,检查完毕后回到原位。接下来,礼仪官员引导负责牲畜的人绕着牲畜走一圈,然后朝西站好,说:“牲畜足够了”。报告完毕,回到原位。然后,太祝们也绕着牲畜走一圈,回到原位。其中一人出列,朝西站好,说:“牲畜肥壮”。报告完毕,回到原位。礼仪官员引导太常卿、光禄卿丞、太官令丞、监祭、监礼官去检查祭祀用的食物,他们东西相对站立。礼仪官员请太常卿检查食物,检查完毕后,大家回到斋所休息。负责牲畜的人和太祝、祝史依次牵着牲畜到厨房,交给太官令。然后,礼仪官员引导光禄卿、监祭、监礼官等人到厨房,检查鼎和镬,查看清洗完毕后,回到斋所。下午三点半,太官令带着厨师用鸾刀宰杀牲畜,祝史分别取牲畜的血和左耳的毛放在豆形的器皿里,再把牲畜的头(如果是马,就用马头)放在盘子里,都放到馔殿,然后开始烹煮牲畜。刑部尚书在场监督,检查用水和烹煮的情况。
第六天是练习祭祀仪式。祭祀前一天下午两点,献官和所有参与祭祀的人穿着祭祀服装,在外垣西南角空地练习祭祀仪式。仪式上的陈设、乐器架、礼器等物品,都按照正式祭祀仪式的规格摆放。
第七天,要举行祭祀,献上玉币。
早上丑时之前五刻钟,太常卿就在神位前摆好蜡烛。太史令、郊祀令都穿着规定的祭祀服装,然后把昊天上帝和其他配祀神灵的神位都摆好。负责祭祀的人把玉币摆放在盛放祭品的器皿里,放在尊位旁边。礼部尚书把祝词写好的册子放在案桌上。光禄卿带着手下的人,按照规定的仪式,把各种盛放祭品的器皿都摆放好。祝史把牲畜的头放在盘子里,摆在祭坛上。大乐令带着乐工们演奏舞蹈音乐,然后就位。礼仪官员们分别引导监祭官、郊祀令以及其他参与祭祀的官员和斋郎就位。礼仪官员引导监祭官检查祭坛的上下情况,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奉礼官说“再拜”,礼仪官员传达命令,监祭官以下的所有人都行再拜礼,然后奉礼官又说“各就各位”。太官令带着斋郎去膳食殿,在门外等候;礼仪官员分别引导摄太尉和司徒等官员就位;符宝郎拿着符节宝印,放在宫殿的旁边,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太尉将要入场时,礼仪官员引导博士,博士再引导礼仪使,两人在大殿前相对而立。侍中奏报说“请皇上准备”,皇帝穿上大裘衮冕。侍中奏报说“准备完毕”,礼仪使跪下奏报:“礼仪使臣某某请求皇上行礼”,然后俯伏在地,起身。(凡是奏报,都是两个人跪下,一个人念奏章。)帘幕卷起,礼仪使引导皇上出来,华盖、伞、扇按照常规仪仗排列。走到西壝门外,殿中监呈上大圭,礼仪使奏请皇上执大圭,皇帝接过大圭。华盖、伞、扇停在门外。近侍官员和大礼使都跟在皇帝身后进门,宫廷乐队奏乐。皇上到小殿,放下大圭,乐声停止。礼仪使以下的官员分立在左右两侧。过了一会儿,礼仪使奏报:“有关部门已经准备完毕,请开始仪式。”降神乐奏响,《天成之曲》演奏六遍。太常卿带着祝史捧着马头,到燎祭坛上焚香,结束后回到原位。礼仪使跪下奏报:“请皇上到祭位”,然后俯伏在地,起身。皇帝出来,接过大圭,走到祭位前,面向东方站立,行再拜礼。皇帝再拜后,奉礼官和众官员都行再拜礼。奉玉币的官员从器皿中取出玉币,放在尊位旁边。礼仪使奏报:“请开始仪式”,然后引导皇上,宫廷乐队奏乐,从南壝西侧门进入,到盥洗处,面向北方站立,乐声停止。皇上拿着大圭,洗手。奉匜官用匜盛水,奉盘官用盘子承接水,执巾官奉上毛巾。洗手完毕,拿着大圭,乐声响起,走到午门台阶下,乐声停止。皇上登上台阶,登歌乐奏响,走到祭坛上,乐声停止。宫廷乐队演奏《钦成之乐》,殿中监呈上镇圭(殿中监两人,一人执大圭,一人执镇圭)。礼仪使奏报:“请皇上执镇圭,请到昊天上帝神位前”,面向北方站立。内侍先在地上铺好席子,礼仪使奏报:“请皇上跪下,将镇圭放在席子上。”奉玉币的官员把玉加在币上交给侍中,侍中面向西方跪下呈上,礼仪使奏报:“请皇上奠玉币。”皇帝完成祭祀后,礼仪使奏报:“请皇上执大圭”,然后俯伏在地,起身,稍退后又行再拜礼。皇帝再拜后起身,站直。内侍取回镇圭交给殿中监,又取回席子放在配祀神位前。礼仪使引导皇上,到太祖皇帝神位前,面向西方站立。奠镇圭和玉币的仪式与前面相同。乐声停止。礼仪使引导皇上回到祭位。登歌乐奏响,下台阶,乐声停止。宫廷乐队奏乐,殿中监取回镇圭和席子交给有关部门。皇帝回到祭位,面向东方站立,乐声停止。请皇上回到小殿,放下大圭。祝史捧着牲畜的毛、血和豆子,从午门台阶上到正位前献祭,从卯门台阶上到配位前献祭。太祝分别在神位前迎接祭品,然后都退到尊位旁边站立。
好家伙,这仪式可真复杂!先说上菜的事儿。皇帝先拜祭完,把玉币放回去,然后负责祭祀的人把祭祀用的毛血和豆子收起来。礼仪官带着司徒和太官令以及负责祭祀的官员,把菜端进宫殿正门,摆放好,就跟平时一样。礼仪官跪下奏请皇帝行礼,然后趴下起身。皇帝起身,宫廷乐队开始演奏。皇帝拿着大圭(一种玉器),从正门西侧的小门进去,到洗漱的地方,面向北站着,音乐停。然后就跟平时一样,用大圭指着,洗洗手。拿着大圭,走到盛酒的地方,面向北站着,大圭插在腰间。负责奉酒的官员跪着从盛放酒器的篮子里拿出酒爵交给侍中,侍中再把酒爵递给皇帝,皇帝接酒。负责盛酒的官员倒水清洗酒爵,负责递毛巾的官员递上毛巾擦拭酒爵,侍中接过毛巾,再交给负责捧酒的官员。皇帝拿着大圭,乐队开始演奏,走到午门台阶下,音乐停,皇帝上台阶,登歌乐队开始演奏,走到祭坛上,音乐停。皇帝走到正位酒尊那里,面向东站着,大圭插在腰间。负责捧酒的官员呈上酒,皇帝接酒。负责酒尊的官员掀开酒尊的盖子,侍中帮忙斟酒,倒满大酒尊。然后把酒爵交给负责捧酒的官员,皇帝拿着大圭。宫廷乐队开始演奏,演奏《明成之曲》。然后皇帝走到昊天上帝神座前,面向北站着,大圭插在腰间,跪下,三次上香,侍中跪着把酒爵递给皇帝。皇帝拿着酒爵,三次祭酒,然后把酒爵交给侍中。太官丞把马湩(一种酒)倒进酒爵,交给侍中,侍中跪着递给皇帝。皇帝拿着酒爵,也三次祭酒。(现在是蒲萄酒、尚酝和马湩各祭一次,一共三次。)然后把酒爵交给侍中,皇帝拿着大圭,趴下起身,稍微后退站立。
接下来是念祝文。负责念祝文的官员拿着笏板跪下,举起祝文,面向西跪着念祝文,念完后趴下起身。负责念祝文的官员把祝文放在祭台上,奏请皇帝再拜。皇帝再拜起身,站直。然后走到配位酒尊那里,面向西站着。负责酒尊的官员掀开酒尊的盖子,侍中帮忙斟酒,倒满酒尊。然后把酒爵交给负责捧酒的官员,皇帝拿着大圭。然后走到太祖皇帝神位前,面向西站着。宫廷乐队开始演奏。侍中帮忙,皇帝拿着大圭跪下,三次上香,三次祭酒和马湩,然后拿着大圭,趴下起身,稍微后退站立。负责念祝文的官员举起祝文,负责念祝文的官员面向北跪着念祝文,念完后趴下起身。把祝文放在祭台上,奏请皇帝再拜。皇帝再拜起身,站直。音乐停。然后走到饮福的地方,面向北站着。登歌乐队开始演奏。太祝用酒爵斟上上尊福酒,合在一起放在一个酒爵里交给侍中,侍中面向西递给皇帝。礼仪官奏请皇帝再拜,皇帝再拜起身。奏请皇帝插上大圭,跪着接酒。祭酒用酒爵斟酒,交给侍中,侍中再用温酒跪着递给皇帝。礼仪官奏请皇帝接酒。皇帝喝完福酒,侍中接过空酒爵起身,交给太祝。太祝又把神位前的祭肉加到祭台上,交给司徒。司徒拿着祭台面向西跪着递给皇帝,皇帝接过交给左右侍从。奏请皇帝插上大圭,趴下起身,站直,稍微后退。奏请皇帝再拜,皇帝再拜完毕,音乐停。礼仪官引导,回到祭台。登歌乐队开始演奏,从午门台阶下来,音乐停。宫廷乐队开始演奏,走到位子,面向东站着,音乐停。奏请皇帝回到小殿,回到小殿放下大圭。文舞退下,武舞上场,宫廷乐队开始演奏,演奏《和成之曲》,音乐停。礼仪官带着亚终献官从卯门台阶上来,行礼跟平时一样,只是不念祝文,都喝福酒,没有祭肉。从卯门台阶下来,回到位子。礼仪官帮助太祝撤掉祭祀用的器皿。登歌乐队开始演奏,演奏《宁成之曲》,撤完,音乐停。奉礼官赞赏赐下祭肉,众官员再拜,在位的人都再拜。礼仪官奏请皇帝到祭台,起身拿着大圭,走到位子,面向东站着,再拜。皇帝再拜。奉礼官说:“再拜”,负责传达的人说:“在位者皆再拜”。送神乐队开始演奏,《天成之曲》演奏完毕,停止。礼仪官奏请礼毕,然后引导皇帝回到大殿。宫廷乐队开始演奏,出宫门音乐停止,回到大殿放下大圭。
第九步,叫做望燎。皇帝回到大帐后,礼仪官员带着太尉以下的官员去望燎台祭祀。太祝们拿着祭品走到神位前,献上烧制的玉器、祭祀用的币帛、祭品、黍稷、饭食和酒,然后依次下台到燎坛,把祭品放在柴堆上。礼仪官员喊:“可以烧一半的柴了!” 烧完后又喊:“礼毕!” 太尉以下的官员都退下。礼仪官员带着监祭的官员、祝史、太祝等从祭坛南边出来,面向北站好,高声喊:“再拜!” 监祭的官员以下的人都行了两次跪拜礼后,就离开了。
第十步,车驾回宫。皇帝回到大帐后,侍中奏请解除戒严。皇帝脱下衮冕,在帐中稍作休息。过了五刻钟,相关部门准备好御驾,在棂星门外列队等候,北面为尊。侍中奏请解除内宫戒严,皇帝换上通天冠和绛纱袍。一会儿,侍中奏请外宫戒严解除,皇帝走出大帐,登上御辇。导驾的官员在前引导,华盖、伞、扇等仪仗照常。到达棂星门外,太仆卿按照礼仪献上御马。侍中奏请皇帝下辇骑马,太仆卿牵着马,门下侍郎奏请车驾启程,然后起身。车驾启动,鸣警报。到达棂星门外,门下侍郎跪奏:“请暂时停止,命令众官上马。”侍中答复:“准奏!” 门下侍郎传达命令,赞者复诵。众官上马完毕,导驾官员和华盖、伞、扇分列左右前导。门下侍郎跪请车驾启程,然后起身。车驾启动,鸣警报。教坊的乐队奏乐,鼓吹齐鸣。车驾到达崇天门棂星门外,门下侍郎跪奏:“请暂时停止,命令众官下马。”侍中答复:“准奏!” 门下侍郎起身,传达命令,赞者复诵。众官下马完毕,左右官员引导车驾入内,仪仗队转向北面列队等候。车驾进入崇天门,到达大明门外,皇帝下马登辇入宫。车驾入宫后,通事舍人奉旨命令所有官员退下,宿卫官员率领卫士按照规定进行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