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竺迩,本名雍古氏,小时候是在外祖父达工家里长大的。他外祖父达工,其实是属于要甲氏,后来被人误传成了赵家,所以按竺迩也就跟着姓了赵。他外祖父达工曾经是金国的群牧使,后来被太祖得到他管理的马匹,之后达工就死了。按竺迩十四岁的时候,就跟着皇子察合台做事了。有一次打猎,他射中了好多麋鹿,突然窜出来两只老虎,按竺迩三箭齐发,全射中了老虎,从此他就以箭术精湛闻名了。

后来跟着太祖西征,立下战功被封为千户。过了二十年,又参加了攻打西夏积石州的战役,他第一个冲上城墙,攻下了这座城池。接着又参与了围攻河州、攻打临洮和德顺的战役,战功累累。之后又参加了攻打巩昌的战役,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太宗皇帝即位后,任命按竺迩为元帅,镇守删丹州,还从敦煌修建驿站,方便与西域联系。三年后,参与了围攻凤翔的战役,按竺迩率领一部分兵力攻打凤翔城的西南角。他挑选了敢死队,第一个冲上城墙,攻下了城池,还追杀了金国的将军刘兴哥。

之后,他又率兵攻打西和州。宋朝的将领强俊坚守城池,想用拖延战术耗尽我们的兵力。按竺迩就率领敢死队,在城下叫骂着挑战强俊。强俊气急败坏,带兵出城应战。按竺迩假装逃跑,强俊追了上来,按竺迩就用奇兵偷袭,夺取了西和州,还活捉了强俊。其余的宋军退守仇池,按竺迩又攻打并拿下了仇池。

接着又参加了攻打平凉的战役,庆阳、邠州、原州、宁夏都投降了。泾州叛乱,杀了守将郭元恕,按竺迩前去平叛。大家建议屠城,但按竺迩只诛杀了为首的叛乱分子。军队回到原州后,很多投降的百姓带着老人孩子,趁着夜色逃跑了。大家说:“这些人肯定要反,应该杀掉他们,杀鸡儆猴!”按竺迩说:“他们只是害怕我们把他们迁徙到北方去。”于是派人去告诉他们:“你们要是逃跑,就按军法处置,你们的父母妻子都会被杀。你们要是回来,就保证没事。明年春天草长莺飞的时候,准备好牛酒来迎接我们。”百姓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豪民陈苟纠集了几千人,躲在新寨的各个山洞里。大家建议用火攻,按竺迩说:“先招降,招降不行再攻打也不迟。”于是带着几个人骑马赶到寨子,放下弓箭,把陈苟叫出来和他谈话,折断箭矢作为盟誓,陈苟就率领他的部下跪地投降。

金兵把守着潼关,咱们攻打他们,在扇车回打了一仗,结果输了。 皇上就分兵从山南进入金国的境内,派按竺迩当先锋,直奔散关。 当时宋军已经把栈道烧毁了,咱们又从两当县绕道鱼关,军队到达了沔州。

宋朝的制置使桂如渊守卫着兴元,按竺迩向他请求借路,说:“宋朝和金国积怨已久,咱们怎么才能报仇雪恨呢?我现在想借道南郑,从金州、洋州到达唐州、邓州,集合大军消灭金国,这不仅对咱们有利,对宋朝也有好处啊!” 桂如渊就答应了,提供了草料粮食,还派一百个人带路,引导大军从武休关往东到达邓州,然后西边攻破了小关子。金兵吓坏了,以为咱们的军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皇上赏赐了按竺迩玉杯盘和三十个俘虏,表彰他借道成功的功劳。

一开始,金将郭虾蟆从凤翔突围出来,保住了金州、兰州、定州、会州这四个州。等到金国快要灭亡的时候,皇上命令按竺迩去攻打他,把郭虾蟆围困在会州。 城里粮食吃光了,城破了,郭虾蟆拿着剑把妻子儿女赶到一间屋子里烧死了。 只有一个女奴抱着孩子跑了出来,哭着把孩子交给别人说:“将军为了尽忠,宁愿断子绝孙!这是他的小儿子,希望您能可怜可怜他。”说完,她也投火自尽了。按竺迩听了以后,心里很难过,就下令把孩子抚养起来。

金将汪世显守着巩州,按竺迩向皇子阔端写奏章,请求派使者去招降他。皇子就派按竺迩去,汪世显果然投降了。皇上表彰按竺迩说:“军队和地方官员,哪个官职最高?你自己选一个吧!” 按竺迩坚决推辞,皇上就封他为征行大元帅,还赏赐了他锦衣。

话说七年前,咱们大军攻打蜀地,皇子从大散关出发,还派了宗王穆哥他们带兵从阴平进军。按竺迩带着炮兵打头阵,一路攻破了宕昌和阶州。攻打文州的时候,守将刘禄死守不放,按竺迩探知城里没水井,就切断了他们的水源,然后带着敢死队爬城墙攻了进去,把文州拿下了,刘禄战死,宁死不屈。之后,按竺迩又招降了吐蕃酋长勘阤孟迦等十个部落,还赏赐他们金符。接着又拿下龙州,最后跟大军汇合,一起攻克了成都。可是大军撤兵后,成都又反了。

按竺迩就跟宗王说:“陇西的州县刚平定,人心还不稳定,西汉阳、陇州是蜀地的要冲,必须派个厉害的将领镇守才行!”宗王说:“除了你,没人比你更合适了!”于是就拨给他五个蒙古千户,让他带兵去。按竺迩就安排侯和尚他们去沔州的石门驻守,又派暐鲁去阶州的两水关驻守,加强了哨卡,严密巡逻,那地方一下就安宁了,敌人不敢来犯。

十年后,跟着元帅塔海一起攻打蜀地,拿下了隆庆府,接着又攻打重庆,围困万州,还在夔门打败了宋军的船队。十三年,接连攻下了西川二十多座城池,成都守将田显竟然打开北门投降了!他们的制置使陈隆之逃跑了,结果被咱们追上抓住了,押到汉州。按竺迩想利用陈隆之劝降守将王夔,结果王夔趁夜里赶着牛群冲出包围圈逃跑了,陈隆之也被杀了。到了六皇后称制的第一年,咱们又攻下了遂宁、泸州、叙州等地,还拿下了资州。之后,按竺迩奉命班师回朝,去安抚泾州和邠州。

后来宪宗皇帝登基了,宋朝的制置使余玠攻打兴元,文州的降将将于德新趁机反叛,还抓了扈、牛二位镇将,带着人马逃到了江油。宪宗皇帝就召按竺迩回来镇守。按竺迩派别的将领直接攻打江油,把扈、牛二将给夺了回来。

1264年,忽必烈当了皇帝。当时,叛将阿蓝答儿和浑都海占据着关中和陇右地区。按竺迩年纪大了,就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他儿子。忽必烈派宗王哈丹、阿曷马等人去西边征讨。按竺迩说:“现在朝廷内乱正厉害,哪有我们当臣子的安安稳稳睡觉的时候!我虽然老了,还能打败叛贼!”于是他就带兵出发,在删丹的耀碑谷与阿曷马汇合,一起跟叛军作战。正好赶上大风天昏地暗的,他们大获全胜,斩杀了无数敌人。胜利的消息传到忽必烈那里,皇帝就下诏书嘉奖他,还赏赐了他弓箭和锦缎衣服。按竺迩在1267年去世,享年69岁。1274年,追赠他为“推忠佐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封为秦国公,谥号武宣。

按竺迩有十个儿子:车里、国宝、南家台、阿巴直、钦木儿、质儿瓦台、主浑、伯延察、野连台儿、孛浪台。

他儿子车里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跟随元帅纽璘攻打成都的时候,宋朝大将刘整率领重兵防守云顶山。车里打败了刘整,攻下了云顶山。后来又进攻重庆,车里带着一千兵做先锋,渡过马湖江,在马老山打败了宋军。各路军队回到灰山驻扎,宋军夜里来偷袭营地,又被车里打败了,斩首三百颗。忽必烈当皇帝后,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奥鲁元帅,后来又改任征行元帅。

公元1265年,车里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干不动活了,就让他儿子步鲁合答接替他管军队。公元1271年,步鲁合答被任命为管军千户,还戴上了金符,那是身份的象征啊!宋朝将领昝万寿攻打成都,朝廷派严忠范去指挥,让他带着700兵去沙坎抵挡。战斗中,步鲁合答右脸颊中了一箭,但他拔出箭继续战斗,还打败了宋军。

公元1274年,汪良臣围攻嘉定,步鲁合答率领部队攻下了九顶山,嘉定城就投降了。后来去攻打重庆,宋军突围逃到了铜锣峡,朝廷派人让步鲁合答追击,追到广羊坝,斩杀了200个敌人。泸州叛乱了,步鲁合答又带兵去平叛,他攻打宝子寨,一年多都没拿下,后来造了云梯才攻上去。公元1279年,重庆投降了,因为立了大功,步鲁合答被升为武略将军、征行元帅。

公元1284年,朝廷命令他率领一千蒙古探马赤军去征讨金齿蛮,顺利平定了叛乱。后来,蒙古歹率军攻打罗必甸,步鲁合答带着轻骑兵当先锋。结果江水暴涨,他带着大家趟水过河,等大部队到了,他已经在城下等了七天了!他第一个冲上去攻破了城池,然后把城里的人都杀了。他又参加了征讨八百媳妇的战役,一直打到了车釐(车釐是当地酋长住的地方)。诸王阔阔命令步鲁合答带300骑兵去招降车釐的酋长,酋长不听,步鲁合答就攻打,他从北门攻破了城池。因为战功,他被赐予金虎符,被任命为怀远大将军、云南万户府达鲁花赤。后来他就去世了,他儿子忙古不花继承了他的管军千户的职位。

国宝,外号叫黑仔,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按竺迩当元帅的时候,军中的事情都交给国宝处理。公元1264年,他跟随军队攻打阿蓝答儿,立下了功劳。阿蓝答儿的部将火都占据了吐蕃的点西岭,国宝代理元帅去讨伐他。大家都想赶紧打仗,但国宝说:“这是穷途末路的敌人,应该稳扎稳打,用计策来打败他。”火都想要逃跑,国宝占据了险要的地点,火都挑战,他就收兵固守。双方僵持了两个月,国宝偷偷派兵出其不意地抓住了火都。捷报传到朝廷,朝廷赏赐了他弓箭和金色的丝绸。

一开始,按竺迩告老还乡了,朝廷就派车里袭当征行元帅。可车里因为生病,根本不管事。这时,国宝对他的弟弟们说:“咱们祖上在西边立下赫赫战功,虽然关中和陇右平定了,但西边的戎狄还没完全制服,这正是我们展现才能的时候!” 于是,国宝就派部将谢鼎带着金银财宝去劝降吐蕃首领勘阤孟迦,成功让勘阤孟迦归顺,并随国宝一起进京朝见皇帝。

国宝向皇帝建议说:“文州地势险要,扼守着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通道,应该在文州修筑城池,驻扎军队。”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授予国宝三品官印,任命他为蒙古、汉军元帅,同时兼任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相当于行政长官)。国宝威名远扬,于是扶州的各个羌族首领,像呵哩禅波哩揭等等,都纷纷投降,跟着国宝进京朝见。国宝还绘制了当地山川形势图献给朝廷。皇帝任命呵哩禅波哩揭为万户,赏赐给他金虎符;其他首领都被封为千户,并赏赐金符。国宝在文州施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元贞四年,国宝去世了。到了延祐元年,朝廷追赠他为“推诚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封为梁国公,谥号忠宪。

国宝的儿子世荣、世延,都改姓赵。世荣,又叫那怀,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担任怀远大将军、蒙古汉军副元帅,兼任文州万户府达鲁花赤。后来,因为战功卓著,他又升任安远大将军、吐蕃宣慰使议事都元帅,并佩带三珠虎符。

赵世延,字子敬,还有一个名字叫达察儿。他天资聪颖,特别喜欢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元世祖皇帝召见了他,让他到枢密院和御史台去学习处理政务。

元至元二十一年,也就是他二十四岁那年,被任命为云南各路提刑按察司的判官。到了至元二十六年,他升职当上了监察御史,和另外五个同事一起弹劾丞相桑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当时的中丞赵国辅是桑哥的同伙,他压下了这件事,反而把这件事告诉了桑哥。结果,那五个同事都被桑哥挤兑走了,但是桑哥知道皇帝器重赵世延,所以没敢动他。后来,皇帝下令让他调查平阳达鲁花赤也先忽都贪污巨款的案子,又让他审理左司郎中董仲威杀人案,赵世延都办得公正严明。

至元二十九年,赵世延升任奉议大夫,外派到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担任佥事。他在任上修缮了澧阳县破损的河堤,严厉打击了常德、澧州地区拐卖良民的犯罪行为,大家都对他赞扬有加。

元贞元年,他被任命为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但是因为家里有丧事,就没有去赴任。到了大德元年,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原来的官职。三年后,他调到中台都事,不久又改任中书左司都事,之后又回到中台都事。大德六年,他从山东肃政廉访副使升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大德十年,他被任命为安西路总管。安西积压了三千多件诉讼案件,赵世延到任后不到三个月就几乎全部审理完毕。

后来陕西发生饥荒,朝廷的省、台部门建议向朝廷请求赈灾,赵世延说:“救灾就像救火一样紧急,我请求先放出官仓的粮食救济灾民。如果朝廷不同意,我愿意倾尽家产来赔偿!”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救活了很多灾民。

元朝至大元年,赵世延被任命为四川肃政廉访使。当时蒙古军队征调繁重,来往戍边的士兵更是扰民,甚至有些军官还强迫老百姓当奴隶,世世代代都得不到解放。赵世延上任后,把这些坏毛病都给整治了。他还修缮了都江堰,老百姓都因此受益匪浅。四年后,他又升迁为中奉大夫、陕西行台侍御史。之前,八百媳妇起义,右丞刘深去镇压,结果兵败被杀头了。

皇庆元年,朝廷又派右丞阿忽台去平叛。赵世延却上奏说:“蛮夷地区本来就应该采取羁縻政策,现在却大动干戈,结果军队损失惨重,朝廷还杀了负责平叛的大臣。就算真的把那些地方都占领了,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穷兵黩武,实在有损圣明的统治。朝廷应该选拔一位懂治理的重臣,让他去处理边境事务,最好还是不要再用兵了。” 枢密院的大臣们认为用兵是国家大事,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意见就停止用兵。赵世延听说后,又上书了两次,最终朝廷停止了用兵。

两年后,赵世延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不久就被召回朝廷,担任侍御史。延祐元年,朝廷大臣上奏说:“陛下最近按照诏令起用汉人担任要职,赵世延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皇帝说:“赵世延确实能干,但是他毕竟是汉人,雍古氏(指蒙古贵族的姓氏)应该优先。”于是,赵世延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第二年,他又升迁为御史中丞。朝廷下令,从平章以下的大臣都要亲自送他上任,这规格可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也招来了权臣的忌恨。权臣假借皇太后的命令,把赵世延外放到云南行省担任右丞。赵世延去辞行的时候,皇帝还特意留他下来。三年后,右丞相帖木迭儿被罢免,不到一个月又复职了。赵世延弹劾帖木迭儿有十三条罪状,结果帖木迭儿被罢官。随后,赵世延被提升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任御史中丞,但他坚决推辞,只接受了翰林学士承旨的职位。五年后,他又升任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并担任大都留守。他请求外放,最后被任命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建议在重庆路设立屯田,在江津、巴县找到七百八十三顷荒地,调拨一千二百名士兵开垦,每年可以收获一万一千七百石粮食。

宋仁宗驾崩后,帖木迭儿又当上了宰相,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报复别人。他就指使他的同伙何志道,唆使世延的堂弟胥益儿哈忽诬告世延。于是,世延被抓起来审问,半道上赶上大赦,给放了。世延因为生病,就跑到荆门去治病。结果帖木迭儿又派人把他抓到京城,还派人去劝世延,许诺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告发那些曾经一起弹劾过帖木迭儿的人。世延没答应,于是帖木迭儿就说世延违抗圣旨,不敬君主,还图谋杀害宰相,该处以极刑。但是皇帝觉得这事儿发生在大赦之前,就没同意。

帖木迭儿又找了别的罪名向皇帝告状,把世延关进了刑部监狱,逼着他自杀,但世延一点儿也不动摇。过了一年多,胥益儿哈忽跑了,中书左丞相拜住多次为世延说情,说他冤枉,于是世延被释放出来养病。之前,皇帝在北凉亭打猎,对身边的臣子说:“赵世延是先帝器重的人,而帖木迭儿却胡乱给他安罪名,几次请求杀了他,这分明是私仇作祟啊,我怎么可能听他的呢!”大臣们都叩头称颂皇帝圣明。帖木迭儿在京城听说世延出狱了,就赶紧找来奏章看,气得大骂:“这是左丞相蒙蔽皇上啊!”这事儿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说:“这是我的意思。”没过多久,帖木迭儿死了,这事儿才算结束。世延就搬到金陵去了。

泰定元年,朝廷召他回京,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第二年,他又被外派到江南担任行台御史中丞。四年后,他回朝,再次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又升任中书右丞。朝廷下诏说赵世延以前是被奸臣诬陷的,中书省应该把这事儿通告天下,为他平反昭雪,还加封他为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朝廷开经筵的时候,他还兼任经筵讲官。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

泰定帝死了,燕铁木儿把文宗从江陵接过来,让赵世延参与处理政务。文宗当上皇帝后,赵世延还是御史中丞兼翰林学士承旨,他因为生病想回家养老,皇上不同意。皇上效仿以前崔彧的例子,让他加官平章政事,还让他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

天历二年正月,他又被任命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走到济州的时候,三月,又改任集贤大学士;六月,又加封奎章阁大学士;八月,升任中书平章政事。冬天,赵世延到了京城,他坚决推辞,皇上不同意,考虑到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就允许他坐小车进宫。

至顺元年,皇上让他和虞集等人一起编纂《经世大典》。赵世延多次请求辞去中书省的职务,专心编书,皇上说:“像您这样老臣已经不多了,别再提辞职的事了!”四月,又给他加封翰林学士承旨,封他为鲁国公。六月,燕铁木儿说:“以前有旨意,只有允许我和伯颜兼任三个官职,现在赵世延同时担任平章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和奎章阁大学士。”赵世延以生病为由推辞,皇上说:“我很重视老臣,就让赵世延继续在中书省做事,如果真的病了,就不让他管选拔官员的事了。”

七月,监察御史葛明诚说:“赵世延七十多岁了,智力衰退,能力下降,硬撑着职位,对国家没啥好处,请求把他打发回家养老。”皇上让中书省讨论这件事,燕铁木儿说:“赵世延因为年纪大了,多次请求退休,我们已经向皇上禀报过了。”皇上说赵世延是老臣,应该留在中书省,御史的奏章没考虑到之前的旨意。皇上说:“御史说赵世延难以胜任中书省的职务,那就让他继续担任翰林学士和奎章阁大学士的职务吧。”这一年,赵世延最终还是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在金陵的茅山养病。第二年,他又被改封为凉国公。

1332年,皇上赏赐世延四万贯钱。到了1335年,他又被免去了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这些官职。第二年五月,他到了大都(今北京)。十一月去世,享年七十七岁。1342年,追赠他为“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号文忠。世延曾经整理过律令,编撰了《风宪宏纲》一书,流传于世。

他五个儿子里,老大野峻台,后来当上了江浙行省理问官;老二叫伯忽,曾任夔州路总管。元天历年间,张士诚占据四川叛乱,伯忽战死,朝廷追赠他为“推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善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蜀郡公,谥号忠愍。

野峻台最初是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西行台监察御史、河西廉访副使,后来升任黄州路总管。湖广地区沦陷后,朝廷看重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并让他和平章咬住一起讨伐叛军。咬住的军队有五千人,他挑选了八百精兵让野峻台担任先锋。当时叛军占据巴东县,野峻台率兵攻克了那里。那时,归州、峡州等地都被叛军控制着,野峻台在江上打败叛军,斩杀溺毙无数,归州、峡州得以收复。他又攻克了枝江、松滋两县,乘胜追击直逼江陵。叛军在清水门摆开阵势,双方激战到傍晚,叛军才退回城内。第二天黎明,叛军再次出战,咬住命令军队停留在城外一百步的地方,先用大规模的埋伏阵,结果叛军乱箭齐发,野峻台被射杀。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为“荣禄大夫、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

阿巴直,另一个名字叫国安。他老丈人国宝去世了,因为国宝的儿子世荣年纪还小,所以就让阿巴直继承了他老丈人的职位,还兼任了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后来因为国宝的功劳,皇上赏赐阿巴直金虎符,并且提升他为昭勇大将军。十五年的时候,阿巴直在六盘山讨伐叛王吐鲁,把吐鲁抓住了。然后阿巴直请求辞职,把职位让给世荣。皇上说:“别人都争着要官职,你却主动让出来,这能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啊!”皇上记下阿巴直在六盘山的功劳,把他提升为昭毅大将军、招讨使,并且让世荣继承他父亲的职位。阿巴直的弟弟钦木儿也佩带着金符,管辖一万户的军队;他的两个侄子瓦台和主浑也佩带着金符,分别管辖一千户的军队。

月合乃,字正卿,本来是雍古部的人,后来搬到了静州。他曾祖父帖木儿越哥是金朝的金马步军指挥使,所以他们家就以“马”为姓了。他父亲马庆祥,原来的名字叫昔里吉思,是金朝凤翔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金军攻克凤翔的时候,昔里吉思带着全家自焚了,只有他的一个仆人抱着婴儿逃了出来,这个婴儿就是月合乃。金宣宗南迁之后,追赠昔里吉思为镇国上将军、恒州刺史,并在褒忠庙里给他供奉牌位。

月合乃从小就喜欢学习,经常激昂地发誓说:“我父亲死于国难,我一定要为家里雪耻!”金朝灭亡后,他渡过黄河,在藩邸见到了元宪宗,宪宗很欣赏他的稳重端庄,就让他协助断事官卜儿只工作。月合乃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认真地处理政务,很有作为。宪宗二年,他负责统计汉地的人口户籍,凡是通过考试能读懂一部经书以上的人,都被他认定为儒士,并且恢复了他们的家产,这都是月合乃向皇上建议的。他还建议建立常平仓。他举荐海内贤才杨春卿、张孝纯等人到各地做官,又聘请马文玉、牛应之等人做他的助手,这些人后来都做到了很高的官位。

话说,九年前,元世祖南征的时候,月合这个人啊,专门负责运输给养,一次就从济南运送了一百万斤盐,用来供应军队和百姓的需要。后来世祖皇帝登基了,还专门下诏书表彰了他。 后来,有个叫阿蓝答儿的人在鱼儿泺起兵造反,月合又赶紧去买了五百匹马支援军队,皇帝还给他家开了张欠条,说:“以后再把钱还给你。”

中统二年,月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还配上了金虎符,那可是相当高的官职啊!四年后,他又建议在光州、颖州等地设立榷场(就是政府控制的交易市场),一年就能收上来一百三十七万多斤铁,足够铸造十万件农具,还能换来四万石粮食。这既方便了官民,又能震慑南方。皇帝高兴坏了,又让他兼管已经登记在册的三千户人家,负责兴建冶炼厂,蒙古兵和汉军都得听他的指挥。可惜啊,还没等他开始干,就因病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

到至顺元年,皇帝追封他为“推忠宣力翊运功臣、正议大夫、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还追封他为梁郡侯,谥号忠懿,这可是极高的荣誉了。他一共生了十一个儿子:老大叫世忠,当过常平仓都转运使;老二世昌,做过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后来追赠嘉议大夫、吏部尚书,追封梁郡公;还有世显,做过通州知州;世禄,做过织染局提举;世吉,做过绛州判官,还当过审温瑞州路总管。世昌的儿子叫润。

润,字仲泽。他爹靠着文学功底当了官,一路升迁,最后做到两淮转运司经历。当时盐商们为了抢生意,互相争先恐后,结果一年到头盐的价钱都卖不出去。润想了个办法,刻了写着甲乙的筹码,放到筒子里,让商人自己抽签决定买卖顺序,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没过多久,他又调到太平路当涂县当县令。他上书朝廷说,征收马匹饲料、强迫百姓搬家、增加赋税这些做法都不合适。当时宰相桑哥正负责这事儿,只有润一个县令敢出来反对。后来他又调到常州路武进县,升了奉训大夫,做了光州知州。有人想趁机捞好处,建议把光州新开垦的田地登记造册,说一年能收十万石粮食。河南行省都准备这么做了,但润死活不肯在文件上签字。官员们一再请求,润说:“我的官职可以不要,但这字我绝对不能签!”最后,这事儿没办成。光州以前没有茶税,老百姓自己种茶自己吃,结果转运使非要抓他们,按律处罚。正好朝廷派使者来调查民情,润就替他们申冤,结果从转运使往下,好些人都被降职处分了。过了很久,他又调到漳州路当同知。皇庆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中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还追封他为梁郡公。他写的诗,收集在《樵隐集》里。

他儿子祖常,最出名;祖义,当过郊祀法物库使;祖烈,做过江浙行省承宣使;祖孝,和祖常一起考中进士,后来当了陈州判官;祖谦,先在保德州当同知,后来升到东鹿县达鲁花赤,政绩很好。有一次,部使者到县里视察,几百个老百姓都争着说他好,使者把这事儿报告了朝廷,就把祖谦召到京城,当了昭功万户府知事,后来去世了。

祖常,字伯庸,七岁就开始读书识字了,真厉害!十岁那年,他看到蜡烛歪了,快要烧着屋子墙壁了,赶紧脱下衣服,用水浇灭了火,大家都觉得他特别聪明,小小年纪就很有担当。

长大后,祖常更加努力学习,那个时候,有名的老师张瑽在仪真讲学,祖常就跑去拜他为师,虚心请教,问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张瑽非常欣赏他,觉得他很有天赋。元仁宗延祐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乡试和会试祖常都考了第一名,到了殿试,虽然没拿到第一,但也拿了二甲第一名,成绩相当优秀! 之后,他被任命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还兼任国史院编修,官职不小。三年后,又升任监察御史。

那时候,仁宗皇帝已经当了很久的太子,还在东宫,经常喝酒喝得太多。祖常就上书劝谏皇帝,说:“应该在太庙大明殿上朝,按照规制举行朝会,御史拿着笏板,太史拿着笔记录,这样一来,那些想巴结讨好皇帝,谋取官职和赏赐的人,就不敢乱说话了。皇帝您身上承载着天地和祖宗的重托,一定要注意保养身体,至于喝酒,近侍进献酒的时候,也应该想想‘一献百拜’的意义。” 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英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上书请求皇帝精挑细选老师。当时奸臣铁木迭儿当了丞相,权势熏天,目中无人。祖常联合其他官员一起弹劾铁木迭儿十条罪状,仁宗皇帝大怒,把铁木迭儿给罢免了。祖常又上奏,说参议孛罗和刘吉是铁木迭儿的亲信,他们收受贿赂,跟左右司都事冯翼霄、刘允中勾结,依靠冯翼霄的权势,想方设法往上爬。结果孛罗他们都被撤职了。 秦州的山竟然自己移动了,祖常就说:“山是不会动的,现在它动了,这是因为朝廷里埋没了有才能的人,而那些只会拍马屁的坏人却占据着要职。” 奏疏上报后,很多大臣都回家待罪去了。祖常就推荐了以前平章政事萧拜住和左丞王毅,他们之前都跟铁木迭儿据理力争过,应该重用在重要岗位上;还有以前的御史彻里帖木儿和中书参议韩若愚,都被铁木迭儿诬陷过,应该尽快起用他们;翰林承旨刘敏中,为人清廉正直,应该给他加俸禄,鼓励他保持清廉;国子司业吴澄,是全国有名的儒学家,应该让他进入两院任职;翰林修撰陈观和刑部主事史惟良,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应该让他们担任谏官,这些人都是当时难得的人才啊。没多久,祖常就改任宣政院经历,一个月后就辞官回家了。后来他又被起用,做了社稷署令。

七年后,仁宗皇帝驾崩了。没过多久,铁木迭儿又当了丞相,他把祖常贬到开平县当县尹,还想要陷害他,祖常干脆就辞职回家了。过了很久,铁木迭儿死了,萧拜住独揽相权,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待制。泰定元年,立了皇太子,祖常被提升为典宝少监、太子左赞善,还兼任翰林直学士,后来又升任礼部尚书。没多久他又辞官回家了。天历元年,他被召回朝廷,担任燕王内尉,又回到礼部任职,两次担任贡举官,一次是读卷官,当时大家都说他选拔人才很到位。后来他升任参议中书省事,参与制定亲郊祭祀的礼仪,担任读册祝官,又升任治书侍御史,历任徽政副使,最后升任江南行台中丞。

元统元年,皇上召见他商议新政,还赏赐了他二百两白金和一万贯钱。后来他又担任了同知徽政院事,兼任经筵官,最后升任御史中丞。皇上知道他身体不好,特地免了他的朝拜之礼,还每天派光禄寺送去上等酒菜。祖常在宪台任职期间,总是注重大局,有一次西台御史弹劾他的下属在禁酒期间喝酒,他认为是小事,就把那个下属撤职了。山东廉访司报告孔氏家族的诉讼案,祖常认为这关系到儒家名教,就压了下来,负责审理此案的人也被撤职了。后来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但他辞官回家了。之后他又被起用为江南行台中丞,然后又升任陕西行台中丞,但他都因为生病没有赴任。至元四年,祖常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他为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号文贞。

祖常在朝为官多年,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他曾经建议,既然皇族和各部族都学习圣贤的书籍,就应该懂得尊崇母亲,以加强伦理道德。他还建议,将门子弟往往骄纵轻浮,恐怕难以承担重任;而有些平民百姓勤劳勇敢,却困苦一生,应该设立武学和武举,选拔人才,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当时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但识时务的人都认为他的建议是正确的。祖常擅长写作,他力求避免陈词滥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文风,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歌风格圆润、严密、清丽,他的文集在当时广为流传。元文宗曾经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得到了文宗的高度赞赏,文宗说:“中原的大学者,只有祖常一人啊!”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武子,担任湖广行省检校官;次子文子,担任秘书省著作郎。

史书上说:雍古氏是回鹘贵族,他的祖上竺迩父子都是当时的名将,到了赵世延才开始凭借文学才能获得高官厚禄。看看他弹劾桑哥、触怒铁木迭儿的事迹,他分明就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正直之士!只是晚年他有所依附,留下了趋炎附势的骂名,真是应了那句“血气衰弱之后,就要警惕贪图富贵”的话啊!马祖常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元明善、虞集齐名,只是他排斥虞集的行为,让士人们很不满,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