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四年到至元三年,这七首乐章的歌词,是从《太常集礼藁》里记载的卷轴上找到的。
第一首是为太祖写的:
“上天垂下恩泽,大地呈现出广阔的中原。太祖的功业遍及各地,神勇无敌。即使是偏远荒凉的地方,也都归顺了大元。太祖孝敬父母,祭祀祖先,非常虔诚。” 这简直就是歌颂太祖开国功勋的赞歌啊!
第二首是为太宗写的:
“和林是美丽的都城,宛如天上的宫殿,地上的龙宫。四面八方的国家都来朝贡,南北各地的人们团结一心。百官各司其职,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太宗继承和光大了祖宗的基业,他的德行令人敬仰。” 这感觉就是说太宗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
第三首是为睿宗写的:
“珍贵的符诏是上天默示的,从很久以前就注定要出现圣明的君主。睿宗继承了祖先的伟业,开创了新的盛世。他巡幸四方,就像龙驾游仙一样。他追念先祖,思念之情深切。” 这首词充满了对睿宗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四首是为皇伯考朮赤写的:
“朮赤威武勇猛,他的地位名副其实。他跟随太祖四处征战,开拓了数百万里的疆土。他统领军队,镇守西方边疆。他翻山越海,使东西方都臣服于大元。” 这简直就是一首英雄赞歌,把朮赤描绘成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第五首是为皇伯考察合带写的:
“考察合带以雄武的军威,立下赫赫战功。他具有深谋远虑,对太祖的辅佐功不可没。他征战于西域流沙,也到达过东方的边境。许多国家都对他敬畏服从,他的英名远扬。” 这首词也高度赞扬了考察合带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第六首是为定宗写的:
“定宗继承了三朝的基业,他谦逊平和,安于现状。他遵循祖先的遗训,不断修养德行。上天保佑他长寿,他的恩泽遍及天下。他举行祭祀,祈求祖先保佑。” 这首词则体现了定宗的谦逊和仁德。
第七首是为宪宗写的:
“宪宗如同潜伏的巨龙,最终腾飞,成就一番伟业。他体恤百姓疾苦,心中充满着对人民的爱护。他远征夔门,继续完成祖先未竟的事业。他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庄严而盛大。” 这首词则展现了宪宗的雄心壮志和爱民之心。
至元三年到十七年,这八首乐章的歌词,是从《太常集礼》和周驭所藏的《仪注》中记载的舞节中找到的。
迎神时演奏《来成之曲》,一共九成。(至大年间迎神曲词相同,只是把“来成”改成了“思成”。)
黄钟宫三成
齐明盛服,翼翼灵眷。礼备多仪,乐成九变。烝烝孝心,若闻且见。肸蚃端临,来宁来燕。
大吕角二成(词同黄钟)
太簇徵二成(词同黄钟)
应钟羽二成(词同黄钟) 这些乐章的歌词都比较简洁,但都表达了对历代帝王的赞颂。
首先,给皇帝洗漱完毕,奏响了《肃成之曲》。 (之后再洗漱一次也是奏响这支曲子。大宗之后改名为《顺成之曲》,曲调和词律一样。)
接下来是祭祀仪式,先在无射宫奏乐,歌词是:上天恩德是什么呢?像水一样清澈。水光闪耀,映照着天明。用清水洗涤,祭祀的牲畜光彩晶莹。这是孝顺的准则,以此表达我们的诚意。
然后,祭祀队伍升殿,继续奏响《肃成之曲》。 (下降时也奏响这支曲子)
在夹钟宫,乐声响起,歌词是:祭祀仪式庄严肃穆,太官的官员们井然有序。升降有序,礼仪规范周到。祭祀的器皿摆放整齐,钟磬声和谐悦耳。祈求上天保佑,保佑我们吉祥顺利。
司徒捧着祭祀的器皿,奏响了《嘉成之曲》。 (其他版本记载的亲祭乐章词也是一样的。)
在无射宫,乐声再次响起,歌词是:祭祀的牲畜色泽纯正,体型完整,有三种祭品和五种牲畜。鸾刀反复挥舞,将肉烤制成羹汤。神灵吃饱喝足,聆听我们的磬声。希望祖先能够长久享受祭祀,保佑子孙平安。
接下来祭祀烈祖,这是第一室,奏响了《开成之曲》。 (以前把太祖作为第一室,所以只有七室的乐章。这一年才追尊烈祖为第一室,所以重新创作了八室的乐章。)
在无射宫,乐声表达了对烈祖的敬仰:伟大的烈祖,您积德累功,恩泽绵延。虽然您的大功业尚未完全显现,但您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您生下圣明的子孙,您的功德遍及四方。感谢您赐予我们福祉,保佑我们江山永固。
太祖,作为第二室,奏响了《武成之曲》:
在无射宫,乐声歌颂太祖:上天扶持着昌盛的运势,统一了中华大地。您是真正的英主,从龙沙之地奋起。您开拓疆土,直至天际,您的国土延伸到海的彼岸。您创立了祭祀的制度,保佑江山万世永存。
太宗,作为第三室,奏响了《文成之曲》:
在无射宫,乐声赞颂太宗:您继承先烈的遗志,巩固了国家大业。您简化了礼仪,宽松了法令。您使社会风气回归淳朴,国家繁荣昌盛。上天保佑,天下太平。
皇伯考朮赤,作为第四室,奏响了《弼成之曲》:
在无射宫,乐声歌颂皇伯考朮赤:您是英才,被封于右壤。您创业艰难,辅佐了我们的祖先。您亲近臣子,论功行赏。春秋祭祀,将永世流传。
皇伯考察合带,作为第五室,奏响了《协成之曲》:
在无射宫,…… (此处内容未提供)
玉牒上记载着亲属关系,神灵庇佑着我们家族。按照功德封赏,分享这玉帛的荣耀。想想我们祖先,经历了风吹雨打。过去他们同甘共苦,如今我们共享福祉。
睿宗的第六个妃子演奏了《明成之曲》:
无射宫
神祖开创基业,曾经披着战袍征战。圣父统领军队,代行天威。河南平定,江北归顺。为子孙留下好的谋划,家族世代荣光。
定宗的第七个妃子演奏了《熙成之曲》:
无射宫
继承了伟大的基业,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宫殿建成,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边疆安定,田野安宁。感谢这次祭祀,万世都会受益。
宪宗的第八个妃子演奏了《威成之曲》:
无射宫
太阳还没出来,萤火就闪耀光芒。大明王朝光辉照亮天下,驱散了黑暗。百官各司其职,四海升平。庄严的乐声,表达着对祖先的敬意,这份恩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文舞(武定文绥之舞)退场,武舞(内平外成之舞)登场,演奏《和成之曲》:
无射宫
上天创造了各种物资,谁能避免战争呢?继承和发展宏伟的事业,这是我们祖先的旨意。战争的武器都收了起来,展现出祖先的英明神武。七种美德,最终都得到了实现。
进行亚献礼,演奏《顺成之曲》:
无射宫
沟通天地神明,最重要的是祭祀的诚意。宫殿肃穆庄严,各种祭祀礼仪都已准备完毕。九韶乐和谐动听,八佾舞整齐划一。神灵回应了我们的祭祀,上天保佑我们风调雨顺。
撤掉祭品,开始歌舞演奏《丰成之曲》:
夹钟宫
祭品芬芳,金石之声铿锵。三献礼完成,乐曲演奏到高潮。执事人员庄重认真,进退有序,悄无声息。神灵保佑我们,万福齐来。
送神,演奏《来成之曲》:
黄钟宫
神主在室内,神灵在天上。祭祀礼仪完成,乐曲结束,神灵返回天界。默默地降下福祉,一切顺利,没有过失。表达对祖先的孝心,将持续万世。
1271年冬天十月,元世祖的皇后被祔入太庙,当时演奏的乐章是这样的:(《太常集礼》记载,卷宗里写着呢。)
黄钟宫(以前的记录里没这个,我根据《续通考》补上的。)
徽柔懿哲,温默靖恭。范仪宫阃,任姒同风。敷天宁谥,内助多功。淑德祔庙,万世昌隆。
这是祭祀太庙时演奏的乐章:(具体是哪年哪月不清楚。《太常集礼》里说,是另一个版本记载的。根据时间推测,应该是元世祖三年之前就准备好了,具体情况可以看《制乐始末》。)
皇帝进门,宫廷乐队演奏《顺成之曲》:
无射宫
熙熙雍雍,六合大同。维皇有造,典礼会通。金奏王夏,祇款神宫。感格如响,嘉气来丛。
皇帝登上大殿,演奏《顺成之曲》:
夹钟宫(按,至大年间登殿的乐曲词律相同。)
皇明烛幽,沿时制作。宗庙之威,降登时若。趋以采茨,声容有恪。曰艺曰文,监兹衎乐。
皇帝走到祭祀用的盛酒器皿前洗手,宫廷乐队演奏《顺成之曲》:(《太常集礼》记载,元世祖四年用过这支曲子,叫《肃成》。至大年间以后也用这支曲子,词律都一样。)
无射宫
酌彼行潦,维挹其清。洁齐以祀,祀事昭明。肃肃辟公,沃盥乃升。神之至止,歆于克诚。
皇帝走到斟酒的地方,宫廷乐队演奏《顺成之曲》:
无射宫
灵庭愔愔,乃神攸依。文为在礼,载斟匪祈。皇皇穆穆,玉佩声希。列侯百辟,济济威仪。
迎神的时候,宫廷乐队演奏《思成之曲》。(元世祖四年,这曲子叫《来成之曲》,词律一样。)
司徒捧着祭祀用的酒器的时候,宫廷乐队演奏《嘉成之曲》。(元世祖四年,词律一样。)
祭祀始祖的时候,宫廷乐队演奏《庆成之曲》:
无射宫
启运流光,幅员既长。敬恭祀事,郁鬯芬芗。德以舞象,功以歌扬。式歌且舞,神享是皇。
首先,祭祀开始,奏响了《熙成》、《昌成》、《鸿成》、《乐成》、《康成》、《明成》等乐曲。
接下来,文舞表演结束,武舞开始,宫廷乐队奏起了《肃成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和成之曲》,曲调相同)。亚献仪式完毕后,又奏响了《肃成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顺成之曲》,曲调相同)。
皇帝饮福酒时,乐队奏起了《釐成之曲》:
夹钟宫
诚通恩降,灵慈昭宣。左右明命,六合大全。啐饮椒馨,纯嘏如川。皇人寿谷,亿万斯年。
撤下祭品后,又奏起了《丰成之曲》:
夹钟宫
三献九成,礼毕乐阕。于豆于登,于焉靖彻。多士密勿,乐且有仪。能事脱颖,孔惠孔时。
送神时,奏响了《保成之曲》:
黄钟宫
云车之来,不疾而速。风驭言还,濆其恍惚。神心之欣,孝孙之禄。燕翼无疆,景命有仆。
武宗至大年间以后,皇室祭祀所用的乐章是这样的(《太常集礼》记载,孔思逮先生的版本里也有):皇帝进门时,奏响《顺成之曲》(其他版本,皇室祭祀禘祫的乐章,曲调相同);皇帝洗手时,奏响《顺成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肃宁之曲》,曲调相同);皇帝登上大殿时,登歌伴奏《顺成之曲》(其他版本,皇室祭祀的乐章,曲调相同);皇帝出入内室时,奏响《昌宁之曲》(《太常集礼》记载,这是金朝的乐曲,思逮先生从金朝的文献中找到的,详情见《制乐始末》。根据《金史》礼仪志的记载,这首曲子中“肃肃来止”是“有来肃肃”,“成仪孔彰”是“礼仪卒度”,“神之休之”是“孔时孔惠”。)
无射宫
于皇神宫,象天清明。肃肃来止,相维公卿。威仪孔彰,君子攸宁。神之休之,绥我思成。
迎神时,奏响了《思成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来成之曲》,曲调相同)。黄钟宫三成。
皇帝穿着盛装,恭敬虔诚地祭祀。祭祀仪式隆重,音乐演奏九遍。浓浓的孝心,仿佛都能听到,都能看到。皇帝端坐在祭祀场所,接受列祖列宗的保佑。
大吕调式,演奏两遍;大簇调式,演奏两遍;应钟调式,演奏两遍。(词曲同上)
第一次献祭,盥洗完毕,演奏《肃成之曲》(也有版本称作《顺成之曲》,词律相同)。
第一次献祭,皇帝登上殿堂(下降也一样),奏乐演唱《肃宁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肃成之曲》,词律相同。凡是用“宁”字的,都是沿袭金朝的曲名,没有改正。这支曲子在至元时期已经改名为《清成》,这里却称作《肃宁》,后面彻豆的曲子,在至元时期也称作《丰成》,这里又称作《丰宁》,都是孔本的错误)。
祭祀太祖,演奏《开成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武成之曲》,词曲相同)。
祭祀睿宗,演奏《武成之曲》(至元四年,改名为《明成之曲》,词曲相同)。
祭祀世祖,演奏《混成之曲》:
无射宫
歌颂皇祖,身体健康,如同乘龙飞天。应运而生,盛德光前。神功巩固,恩泽遍及天下。为子孙后代谋划,万万年长盛不衰。
祭祀裕宗,演奏《昭成之曲》:
无射宫
上天启迪深厚的仁德,使国家昌盛。追念显考,不敢懈怠,发扬光大。祭祀仪式隆重举行,礼乐齐全。皇灵鉴察,保佑国家永无疆界。
祭祀显宗,演奏《德成之曲》(按:文宗毁掉了显宗的庙室,所以旧志上没有记载第五室,现在根据下文“泰定十室乐舞”来补充)。
无射宫
乐章缺失
祭祀顺宗,演奏《庆成之曲》:
无射宫
潜藏于渊,德行昭著于天下。继承先祖基业,恩泽普照天下。仿佛列祖列宗就在眼前,祭祀的器物摆放整齐。只有光明和馨香,皇朝的统治将绵延不绝。
祭祀成宗,演奏《守成之曲》:
无射宫
上天开创了神圣的王朝,世代清平。恩泽深厚,仁爱广布,音乐和谐,如同韶乐一样美好。宗族成员欢聚一堂,气氛祥和,馨香四溢。繁荣昌盛的景象到来,永远受到皇灵的保佑。
武宗在第八个祭室里,演奏了《威成之曲》:
无射宫
绍天鸿业,继世隆平。惠孚中国,威靖边庭。厥功惟茂,清庙妥灵。歆兹明祀,福禄来成。
简单来说,就是武宗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演奏了这首名为《威成之曲》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绩和对国家的贡献,祈求福禄。
仁宗在第九个祭室里,演奏了《歆成之曲》:
无射宫
绍隆前绪,运启文明。深仁及物,至孝躬行。惟皇建极,盛德难名。居歆万祀,福禄崇成。
意思就是仁宗在祭祀时演奏了《歆成之曲》,这首歌颂了祖先继承先辈事业,开创文明盛世,仁爱天下,孝敬父母,功德无量,祈求万世福禄。
英宗在第十个祭室里,演奏了《献成之曲》:
无射宫
神圣继作,式是宪章。诞兴礼乐,躬事烝尝。翼翼清庙,烨有耿光。于千万年,世仰明良。
英宗祭祀时演奏的《献成之曲》赞颂了祖先的圣德,将祖先视为典范,并歌颂了他们兴礼乐、行祭祀的功绩,祈求子孙后代永远敬仰祖先的贤明。
皇帝饮福后,登歌乐奏《釐成之曲》:
夹钟宫
穆穆天子,禋祀太宫。礼成乐备,敬彻诚通。神胥乐止,锡之醇醢。天子万世,福禄无穷。
皇帝在祭祀完毕,享用祭品后,又演奏了《釐成之曲》,这首歌颂了皇帝的祭祀活动庄严隆重,礼乐齐备,诚心感动了神灵,祈求皇帝万世享有福禄。
接下来,文舞退场,武舞登场,演奏了《肃成》(孔本作《肃宁》)之曲。(至元四年,名《和成之曲》,词律同。)亚终献行礼,宫县奏《肃成之曲》(至元四年,名《顺成之曲》,词律同。)彻笾豆,登歌乐奏《丰宁之曲》(至元四年,名《丰成之曲》,词律同。)送神,奏《保成之曲》(至元四年,名《来成之曲》,词律同。)
文舞表演结束后,武舞开始表演,并演奏了《肃成》曲。在献祭仪式接近尾声和撤去祭品时,分别演奏了不同的乐曲。最后送走神灵时,演奏了《保成之曲》。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乐曲在至元四年改了名字,但曲调相同。
皇帝离开庙廷,奏《昌宁之曲》:(按此亦沿孔本之误。)
无射宫
缉熙维清,吉蠲至诚。上仪具举,明德荐馨。已事而竣,欢通三灵。先祖是皇,来燕来宁。
皇帝离开祭祀场所时,演奏了《昌宁之曲》,这首歌颂了祭祀活动的顺利完成,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祈求祖先保佑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文宗天历三年,明宗祔庙酌献,奏《永成之曲》:
无射宫
猗那皇明,世赞神武。敬天弗违,时潜时旅。龙旂在途,言受率土。不遐有临,永锡多嘏。
文宗天历三年,明宗被祔庙并进行祭祀时,演奏了《永成之曲》,这首歌颂了明宗的功德,祈求上天保佑,国运昌隆。
社稷乐章
降神,奏《镇宁之曲》:
林钟宫二成
最后,在祭祀活动中,降神时演奏了《镇宁之曲》。
咱们这祭祀活动,遵循着国家的古老礼仪,这是元朝的伟大功德,让江山社稷世代绵延。农业是万世根本,我们以此来报答祖先的恩泽。上天保佑,庇护着我们的祭祀活动。
接下来是太簇角二成,这祭祀活动啊,赐予百姓土地和好处,功劳非常大。这盛大的典礼,乐声清脆悦耳,祭祀的仪式庄严隆重,年年如此,国家的根本也因此越来越稳固。
姑洗徵二成,这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国运昌盛,祈求上天保佑,这可是千年传承的大事,感动了天地神灵,让天下太平。
南宫羽二成,祭祀用品准备齐全,祭品也已备好,粮仓丰盈,都是上天赐予的恩泽。我们恭敬地祭祀,虔诚之心上达天听,祈求吉祥如意。
初献的时候要盥洗,然后演奏《肃宁之曲》(应该是《肃成之曲》,这可能是抄写错误)。
太簇宫,祭祀的礼仪和乐器都准备好了,选了个好日子好时间。祭品丰盛,酒香饭甜,一切都准备妥当,我们虔诚地进行祭祀,祈求国泰民安。
初献的时候要上祭坛,演奏《肃宁之曲》。
应钟宫,春秋祭祀,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百姓依靠上天,神灵保佑我们,祭祀隆重,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香火缭绕,祈求上天保佑。
正配位的时候要摆上玉币,演奏《亿宁之曲》。
太簇宫,上天保佑我们,我们也要遵循古礼,报答上天的恩泽,祭品摆放整齐,我们虔诚地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国运长久。
司徒捧着祭器,演奏《丰宁之曲》。
太簇宫,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我们隆重地进行祭祀,祭品丰盛,仪式庄严,各地都按照规制进行祭祀,祈求上天保佑,保佑我们风调雨顺。
正位的时候要敬酒,演奏《保宁之曲》。
太簇宫,历代帝王都遵循着同样的理念,祈求上天保佑,保佑我们的江山社稷,保佑我们的百姓,我们虔诚地祭祀,祈求上天保佑。
配位的时候也敬酒,演奏《保宁之曲》。
太簇宫
话说古代皇家祭祀土地神,这可是大事。老百姓呢,也跟着凑热闹,想知道这祭祀到底是怎么个讲究。这祭祀啊,得认真准备,一丝不苟,不能马虎。祭品丰盛,酒也醇厚,配得上这盛大的仪式。
然后,奏响了《咸宁之曲》,乐声悠扬。这仪式,就像翅膀一样,引领着我们,回到过去,追溯到祖先们开垦土地的年代。祭品摆放整齐,仪式庄重,表达了对神灵的敬意,也祈求神灵保佑。土地是我们的依靠,丰收的祭品,是对神灵最好的感谢。
接下来,撤下祭品,奏响了《丰宁之曲》。这歌颂的是文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这盛大的仪式,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只要我们始终如一,真诚地祭祀,就能得到神灵的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送走神灵,奏响了《镇宁之曲》。土地神啊,是国家最崇敬的神灵,我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神灵能听到我们的祈祷,保佑国家永远繁荣昌盛。
祭祀结束后,在神灵的墓前,奏响了《肃宁之曲》。这庄严的乐声,表达了我们对土地神的敬仰,以及对丰收的期盼。我们虔诚地祭祀,祈求神灵保佑,让这盛世永续。
再次祭祀,奏响了《镇宁之曲》。这人间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我们感谢土地神,感谢您对农业的庇佑。在仲春时节,我们隆重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接着,乐声再次响起,歌颂着世代耕耘的辛劳。从古至今,人们辛勤劳作,才有了今天的丰衣足食。我们感谢神灵的庇佑,也感谢先人的辛勤付出。
乐声继续,歌颂着春耕的景象,千千万万的农民辛勤劳作,播种希望。土地神保佑着我们,让我们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最后,乐声再次响起,歌颂着春耕的景象,农民们辛勤劳作,祈求丰收。感谢神灵的庇佑,让我们来年也能获得好收成。
最后,献上洁净的水,奏响了《肃宁之曲》。这清澈的水,是献给神灵的祭品,表达了我们最真诚的敬意。我们祈求神灵降下甘霖,滋润大地,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首先,祭祀开始了,奏响了《肃宁之曲》。这曲子庄严肃穆,听着就让人感觉很正式。祭文里说:祭品香气扑鼻,丰盛又美味,我们举行仪式要谨慎小心,恭敬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希望风调雨顺,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神灵也能享用这些祭品,保佑我们国泰民安。
接下来,到了献祭玉币的环节,奏响的是《亿宁之曲》。这回的祭文是这么说的:我们恭敬地献上玉币,摆放整齐,仪式庄严隆重,气氛祥和。百姓辛勤耕作,收获了丰收的麻、麦、禾、菽,我们祈求来年再获丰收,得到更多的福泽。
然后,司徒捧着祭品,奏起了《丰宁之曲》。祭文写道:我们献上的祭品丰盛又美好,摆放在祭台上,非常丰盛。土地神灵保佑,农作物生长茂盛,我们怀着诚心献上祭品,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人都有好收成。
接下来是正位的人敬酒,奏响的是《保宁之曲》。这回的祭文是这样的:祭坛庄严宏伟,神灵仿佛就在眼前。祭品丰盛齐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神灵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接受我们的祭祀。我们怀着诚心,不懈怠,祈求神灵保佑万民。
之后,配位的人也敬酒,同样奏响的是《保宁之曲》。祭文说:美酒飘香,祭品丰盛,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些祭品,表达我们的诚意。百姓的粮食是根本,希望庄稼不受虫害影响,我们的粮仓丰满,神灵保佑我们。
然后是亚终献,奏响的是《咸宁之曲》。祭文说:至诚的祈祷一定能感动上天,默默的沟通,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登,我们辛勤耕作,祈求来年好收成,希望神灵能接受我们的祭品,保佑我们风调雨顺。
接下来是撤下祭品,奏响的是《丰宁之曲》。祭文说:我们恭敬地完成祭祀,诚意满满,及时撤下祭品,神灵一定会喜欢。这真是个好兆头,对农业生产有利,祝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最后是送神,奏响的是《镇宁之曲》。祭文说:送神仪式让人感到悲伤和不舍,但神灵已经享用过祭品,也该返回天庭了。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一切如期而至,国家繁荣昌盛,永远享有福祉。
最后是望瘗位,奏响的是《肃宁之曲》。
仪式完成,祭品齐备,接受了庄严的祭祀。牲畜和祭品都按照规制摆放,玉器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神灵似乎已经降临,阴暗之处也变得光明起来。聚集了这么多吉祥的征兆,预示着丰收的年景。
迎神,奏响《凝安之曲》:
黄钟宫三成
“大哉宣圣,道尊德崇。(宋志作德尊)。维持王化,斯文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盛容。” 这首曲子歌颂了圣人的伟大,他崇高的道德和教化,是文化的宗主,祭祀典礼庄严隆重,神灵一定会降临。
大吕角二成
“生而知之,有教无私。成均之祀,威仪孔时。惟兹初丁,洁我盛粢。永言其道,万世之师。” 圣人天生就知道道理,并且毫无保留地教导他人。这次在成均馆的祭祀,仪式隆重而庄严,选择吉日良辰,祭品也准备得非常洁净,圣人的教诲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万世师表。
太簇徵二成
“巍巍堂堂,其道如天。清明之象,应物而然。时维上丁,备物荐诚。维新礼典,乐谐中声。” 圣人的品德高尚,他的道如同天一般伟大,清明正直,顺应自然规律。今天是吉日,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祭品,表达诚挚的敬意,新的祭祀典礼,乐声和谐动听。
应钟羽二成
“圣王生知,阐乃儒规。诗书文教,万世昭垂。良日惟丁,灵承丕爽。(宋志作“不爽”,是也。此疑字误。)揭此精虔,神其来享。” 圣王天生就懂得道理,发扬光大儒家规范,诗书礼乐教化万世,今天是吉日,我们虔诚地祭祀,祈求神灵保佑。
初献盥洗,奏《同安之曲》:
姑洗宫
“右文兴化,宪古师经。明祀有典,吉日惟丁。丰牺在俎,雅奏在庭。周回陟降,福祉是膺。” 用文治教化百姓,遵循古代典籍,祭祀典礼规范,今天是吉日,丰盛的祭品摆在祭台上,优雅的乐曲在庭院中演奏,周而复始的祭祀,会带来福祉。
初献升殿,奏《同安之曲》:(降同)
南吕宫
“诞兴斯文,经天纬地。功加于民,实千万世。笙镛和鸣,粢盛丰备。肃肃降登,歆兹秩祀。” 圣人兴起了文化,他的功德泽被后世,笙箫合奏,祭品丰盛,庄严地献祭,祈求神灵保佑。
奠币,奏《明安之曲》:
南吕宫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圣。粢币具成,礼容斯称。黍稷惟馨,(宋志作“非馨”。)惟神之听。”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圣王的功德,他的神明智慧超越了之前的圣人,祭品已经准备妥当,仪式也符合规范,希望神灵能够垂听我们的祈祷。
捧俎,奏《丰安之曲》:
姑洗宫
“道同乎天,人伦之至。有享无穷,其兴万世。既洁斯牲,粢明醑旨。不懈以忱,神之来塈。” 圣人的道与天道相通,是人伦的极致,他的功德将永远流传,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洁净的祭品,以诚挚之心祭祀,祈求神灵保佑。
大至成圣文宣王位酌献,奏《成安之曲》:
南吕宫
……(此处省略,因为原文未提供后续内容)
哇,这圣王啊,真是天生的好德行!举行祭祀活动来歌颂他,年年祭祀不断。美酒醇香,祭品丰盛,把这些祭品献给神明,希望神明能够保佑我们。
兖国复圣公举杯献酒,演奏《成安之曲》:
南吕宫
庶几屡空,渊源深矣。亚圣宣猷,百世宜祀。吉蠲斯辰,昭陈尊簋。旨酒欣欣,神其来止。
(这曲子唱的是:希望能够多次实现美好的愿望,孔子的学问渊源流长啊!亚圣(孟子)的教诲,值得后世永远祭祀。今天是个吉利的日子,摆上祭品和酒器。美酒醇香,希望神明能够降临。)
郕国宗圣公举杯献酒,演奏《成安之曲》:
南吕宫
心传宗恕,一以贯之。爰述《大学》,万世训彝。惠我光明,尊闻行知。继圣迪后,是享是宜。
(这曲子唱的是: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都是以仁爱为核心。他撰写了《大学》,成为后世万代的教诲。他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让我们尊崇他的教诲并去实践。继承圣人的事业,光宗耀祖,这祭祀是应该的。)
沂国述圣公举杯献酒,演奏《成安之曲》:
南吕宫
公传自曾,孟传自公。有嫡绪承,允得其宗。提纲开蕴,乃作《中庸》。侑于元圣,亿载是崇。
(这曲子唱的是:孔子的学说从曾子那里传承下来,孟子的学说又从孔子那里传承下来。有嫡系后代继承,确实名正言顺。他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儒家思想,写成了《中庸》。这祭祀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圣人,将永远受到崇敬。)
邹国亚圣公举杯献酒,演奏《成安之曲》:
南吕宫
道之由兴,于皇宣圣。维公之传,人知趋正。与飨在堂,情文斯称。万年承休,假哉天命。
(这曲子唱的是:道学之所以兴盛,全仰仗于伟大的宣圣(孔子)。因为他的教诲,人们都向善。我们一起在堂上祭祀,这仪式和情感都恰如其分。希望他的教诲能万世流传,这真是上天的恩赐啊!)
然后进行亚献,演奏《文安之曲》:
姑洗宫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
(这曲子唱的是:他是历代帝王的老师,教化百姓,规范社会秩序。他的功德伟大,希望神明能够保佑我们。斟上美酒,清冽甘醇。三次献酒,祭祀仪式完成。)
接下来是饮福受胙。(国子监祭祀时才用这个仪式,其他地方不用。)
撤掉祭品,演奏《娱安之曲》:
南吕宫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尊无越。
(这曲子唱的是:祭品摆在前面,祭器排列整齐。献上祭品,既香气扑鼻又干净整洁。仪式完成,音乐也奏响了,人和神都感到高兴。祭祀就能得到保佑,一切都会顺顺利利。)
送神,演奏《凝安之曲》:
黄钟宫
有严学宫,四方来崇。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兹惟馨,飙驭回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这曲子唱的是:庄严的学宫,四方来朝拜。我们恭敬地进行祭祀,仪式庄重而隆重。希望神明能够接受这祭品,保佑我们风调雨顺。祭祀完毕,大家都将得到保佑。)
最后是望瘗。(与盥洗同。)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祭祀孔子的乐章安排。简单来说,就是说这次祭祀用的乐曲,大部分是宋朝老乐曲,只增加了祭祀子思和孟子时用的乐曲。根据记载,延祐三年(元朝时期)才开始把子思和孟子列入祭祀,而现在祭祀乐章里有了祭祀郕国公和沂国公的乐曲,所以这些乐章应该是延祐三年确定的。此外,元朝还创作了一些祭祀用的乐曲,但没来得及用上,现在也一起记录下来。
接下来是祭祀过程中,不同环节所演奏的乐曲名称及歌词:
首先是迎神,演奏的是《文明之曲》:
“天纵之圣,集厥大成。立言垂教,万世准程。庙庭孔硕,尊俎既盈。神之格思,景福来并。” 这首歌颂孔子是天赋异禀的圣人,集儒家学说之大成,他的言论和教诲是万世遵循的准则,现在祭祀的场所庄严而盛大,神灵应该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带来吉祥。
然后是盥洗,演奏的是《昭明之曲》:
“神既宁止,有孚颙若。罍洗在庭,载盥载濯。匪惟洁修,亦新厥德。对越在兹,敬恭惟则。” 意思是说,神灵已经安稳地来到这里了,我们充满敬畏之心。你看,我们正在庭院里洗涤祭祀用的器皿,这不仅是为了清洁,更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孔子的崇敬,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以恭敬为准则。
接着是升殿,演奏的是《景明之曲》: (原文:降同。) 这句“降同”表示与前一首曲子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之后是奠币,演奏的是《德明之曲》:
“圭衮尊崇,佩绅列侑。笾豆有楚,乐具和奏。式陈量币,骏奔左右。天眷斯文,繄神之佑。” 意思是说,祭祀用的玉圭、冕服等都摆放得庄严肃穆,祭品也准备齐全,乐器奏响和谐的乐曲,我们恭敬地陈列祭品,祈求上天保佑儒家文化。
接下来是文宣王(孔子)的酌献,演奏的是《诚明之曲》:
“惟圣监格,享于克诚。有乐在县,有硕斯牲。奉醴以告,嘉荐惟馨。绥以多福,永底隆平。” 意思是说,希望圣人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祭祀,祭品丰盛,我们用美酒敬献,表达诚挚的敬意,祈求国泰民安。
然后是兖国公的酌献,演奏的也是《诚明之曲》。
之后是郕国公和沂国公的酌献,(原文:阙)表示此处缺失记载。
再然后是邹国公的酌献,演奏的也是《诚明之曲》:
“洙泗之传,学穷性命。力距杨墨,以承三圣。遭时之季,孰识其正。高风仰止,莫不肃敬。” 意思是说,孔子的学说源自洙水、泗水流域,探究的是人生的意义,他驳斥了杨朱、墨翟等学说,继承了前三代圣王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但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敬仰。
最后是亚献和终献,演奏的是《灵明之曲》:(原文:终献同。) 这句“终献同”表示与亚献所奏乐曲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庙成奕奕,祭祀孔时。三爵具举,是飨是宜。于昭圣训,示我民彝。纪德报功,配于两仪。” 意思是说,祭祀大典庄严隆重,我们按照仪式进行祭祀,三献之礼已完成,这都是应该做的。通过祭祀,我们宣扬孔子的教诲,以此来教化百姓,表彰孔子的功德,将其与天地并列。
送神的时候,演奏《庆明之曲》:
仪式完成,乐器齐备,神灵已经回归。参加祭祀的人很多,大家都很虔诚,一点都没懈怠。这祭祀仪式是文教的开始,也是儒家风范的展现。保佑我们……(此处缺失)。
降神的时候,演奏《咸成之曲》:
黄钟宫三成,三位圣帝,神通广大,无处不在。他们继承天命,建立了极高的统治,恩泽了无数帝王。我们隆重地举行祭祀,遵循着古老的礼仪。神灵啊,请降临吧,带来您的光辉!
降神的时候,演奏《宾成之曲》:
大吕宫二成,帝王的德行遍及百姓,人们日日受其恩泽,却浑然不觉。神灵在天上,我们怎么能揣测他的心思呢?今天是良辰吉日,祭祀仪式井然有序。我们怀着无比的诚意,祈祷神灵保佑。
降神的时候,演奏《顾成之曲》:
太簇徵二成,大道之行,始于远古的先贤。他们的功绩泽被后世,绵延千万年。我们恭敬地祭祀,认真地执行仪式。神灵啊,您真是伟大啊!(此处有字缺失,可能是感叹词)。
降神的时候,演奏《临成之曲》:
应钟羽二成,庄严的乐曲奏响,祭祀完成,神灵降临。神位安稳,庙宇庄严肃穆。神灵的威德无处不在,光辉灿烂。我们将继承先贤的遗志,让这盛世永世长存。
第一次献祭,盥洗的时候,演奏《蠲成之曲》:
姑洗宫,神灵已经降临,安稳地停驻。吉利的祭品已准备好,一切清洁纯净。我们取水,然后洗手,然后敬献祭品。我们怀着诚挚的信念,与神灵沟通。
第一次献祭,将祭品送上殿的时候,演奏《恭成之曲》:
南吕宫,祭祀者穿着盛装,恭敬地执行祭祀仪式。神灵在上,并非遥不可及。大家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上下殿堂。仪式一丝不苟,祈求神灵赐福。
献上祭品的时候,演奏《祇成之曲》:
南吕宫,祭祀的牲畜整齐排列,祭品种类齐全。庄严的仪式展现出来,我们陈列着祭品。这些祭品代表着我们的诚意,我们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神灵啊,请您安然停留,保佑我们一切顺利。
第一次献祭,将祭品从殿上取下。(与送上殿的仪式相同。)
捧着祭品的时候,演奏《(阙)成之曲》:
姑洗宫,我们祭祀的仪式如何呢?牲畜已经清洗干净。祭品完整洁净,祭器也十分精美。我们将祭品献上,仪式一丝不苟。神灵啊,请您品尝,保佑我们获得丰收。
第一次献祭,盥洗。(与前面相同。)
第一次献祭,将祭品送上殿。(与前面相同。)
伏羲氏敬献酒,演奏着《(阙)成之曲》,音乐声调是南吕宫。歌词大概是这样的:伏羲氏啊,您是五德之首,圣明神武!您创造了八卦,开创了人类文明。世间万物都无法与您相比,这杯美酒敬献给您。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只愿效法您的德行。
接下来是炎帝神农氏敬献酒,也是演奏《(阙)成之曲》,同样是南吕宫的调子。歌词大概意思是:您发明了耒耜,让人们得以生存;您让百姓丰衣足食,您的功绩难以言表。我们想报答您的恩德,但区区黍稷实在微不足道。我们怀着敬意,真诚地祭祀您。
然后是黄帝轩辕氏敬献酒,还是《(阙)成之曲》,南吕宫的调子。歌词大意是:您教导人们制作衣裳,效法天地之道;您使星辰运转有序,万国来朝。您制定了祭祀的典章制度,仪式庄严隆重。这纯净的鬯酒,表达了我们最诚挚的敬意,无需过多华丽的辞藻。
接下来是其他人员敬献酒,也是演奏《(阙)成之曲》,南吕宫的调子。歌词大概是:三位圣君在此,我们敬献祭品。您们神灵显赫,功德合一。我们虔诚地祈求您的庇佑,让这盛大的祭祀持续下去。愿您们永远受人敬仰,保佑我们国家永世昌盛。
初次献酒完毕,仪式继续进行。之后是第二次献酒,演奏的还是《(阙)成之曲》,这次换成了姑洗宫的调子。歌词大意是:我们恭敬地献上美酒,再次敬献祭品。仪式完成,我们表达了对先祖的崇敬。所有参与的人都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神灵似乎也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气氛祥和快乐。
献酒完毕,撤下祭品,演奏《(阙)成之曲》,南吕宫的调子。歌词大概是:祭品已经撤下,祭祀仪式进行得井然有序。祭祀的礼仪规范,撤下祭品的时间也恰到好处。我们始终谨慎小心,进退有度。愿神灵保佑我们,赐予我们繁荣昌盛。
送神仪式开始了,演奏《(阙)成之曲》,这次是黄钟宫的调子。歌词大概意思是:夜深了,星星闪耀。神灵要离开了,像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们只能遥望,却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德。希望您能保佑我们,带来吉祥。
最后是望瘗仪式,演奏《(阙)成之曲》,姑洗宫的调子。歌词大概是:我们恭敬地禀告,祭祀仪式已经结束。我们献上了牲畜和祭品,表达了我们最虔诚的敬意。我们的诚意已尽,您的恩泽无穷无尽。愿您保佑我们,赐予我们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