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抟霄,字孟起,是磁州人。他先是从国学生被选拔出来,做了陕西行台的办事人员。那时候天下大旱,他跟着侍御史郭贞去华阴县审理案件。强盗李谋儿案子证据确凿,但他贿赂了官吏,说还没抓到同伙,结果五年都没判决,大家都对此很生气。董抟霄就跟郭贞说,应该判李谋儿死刑,结果当天就下雨了。

后来他被任命为四川道肃政廉访司的知事,又当了泾阳县的县令,之后进京做了户部主事,升迁为员外郎,最后当上了监察御史。他又被外派到辽东肃政廉访司任职,一路升迁,最后做了浙东宣慰副使,走到哪儿都受到好评。

至正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济宁路总管,跟着江浙平章去讨伐安丰的贼寇。他们在合肥的定林站打败了贼寇。这时候,朱皋和固始的贼寇又起兵造反,官军一时难以分兵讨伐。董抟霄就鼓励民寨和芍陂的屯田兵,利用他们的力量,结果三个县都平定了。官军驻扎在安丰的朱家寺,他派进士程明仲去安丰城里跟贼寇谈判,招降了上千户人家。他了解到贼寇的虚实后,趁夜色在淝水架设浮桥,渡河偷袭。贼寇这才发现,几万大军占据山涧据守。董抟霄指挥骑兵,另走浅滩袭击贼寇后方,贼寇分兵抵抗。董抟霄亲自带头,跃马过涧,大声喊:“贼寇溃败了!” 其他军队也跟着渡河,一鼓作气打败了贼寇,收复了安丰。

至正十二年,朝廷命令董抟霄攻打濠州,又命令他调兵支援江南。他渡江到达湖州,却发现杭州已经被贼寇攻陷了。江浙平章问他怎么办,董抟霄建议立即攻打杭州,平章犹豫不决,其他将领也觉得很难。董抟霄严肃地说:“江浙是您的管辖地,现在已经被贼寇占领,现在可以收复却不去收复,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他又拔出剑指着众将说:“各位都受到朝廷的厚恩,却在危急关头畏缩不前,现在平章就在这里,谁要是磨磨蹭蹭,我就杀了他!” 就这样,作战计划定下来了。贼寇在盐桥布阵,董抟霄指挥精兵强将猛攻敌阵,其他军队从两翼夹击,一共打了七仗,追到清河坊。贼寇逃到接待寺,董抟霄下令堵住寺门放火焚烧,贼寇全部被消灭,杭州终于收复。余杭、武康、德清也相继平定。

没过多久,蒲抟霄就接替了(前任的职位)。徽州和饶州的贼寇又从昱岭关攻打于潜县,行省就临时任命蒲抟霄为参知政事,让他去讨伐贼寇。蒲抟霄说:“讨伐贼寇我不敢推辞。但是如果要给我加官进爵,那我就不敢接受了。”当天他就带兵到了临安府的新溪,分兵把守。然后继续前进,到了叫口和虎槛,遭遇了贼寇,全部打败了他们,于是收复了于潜县,又攻克了昌化县和昱岭关,降服了贼将潘大奫以及他手下两千人。

贼寇又攻打千秋关,蒲抟霄就回到于潜县防守。贼寇大举进攻,烧毁了城外的房屋,蒲抟霄却命令军队不动,手下将领请求出兵。蒲抟霄说:“时机还没到。”他派人拿着白旗登上山头,约定说:“贼寇会因为以为我们胆怯而放松警惕,一定要等到他们松懈的时候,再挥动那面旗子。”同时又在城外埋伏了军队,给他们配备了火炮,又约定说:“看到旗子动了就开炮。”过了一会儿,火炮打响了,军队全体出击,斩杀了数千个贼寇的头颅,于是收复了千秋关。

贼寇又攻打独松关、百丈关和幽岭关这三座关隘。蒲抟霄先派兵驻守多溪,那是三关的要道。然后他又分成三路军队,分别前往三关,集中兵力去捣毁贼寇的老巢,乘胜收复了安吉县。过了几天,贼寇又来了,蒲抟霄派兵驻守苦岭和黄沙岭。贼将梅元来投降了,并且说想要投降的人还有十一个。蒲抟霄派偏将余思忠到贼营去劝降,贼寇们都躲进暗室里密谋。余思忠拿着火把扔进屋里,拔出剑来对众人说:“元帅让我来救你们,你们还在商量什么!”于是火势蔓延,烧毁了贼营,贼寇惊慌失措地投降了。第二天,军队进兵广德县,攻克了它。蕲州的贼寇和饶州池州的贼寇又攻打徽州,有个道士会制造十二里长的浓雾。蒲抟霄埋伏军队准备对付他们,伏兵发起攻击,袭击了贼寇的后方,贼寇大溃,斩杀了数万个贼寇的头颅,抓住了那个道士,烧了他的妖书,把他杀了。徽州平定了。

十四年的时候,他升任水军都万户,没多久又升迁到枢密院判官。跟着丞相脱脱去围攻高邮,然后被派去盐城和兴化驻守。当时敌人的营寨,分布在大纵湖和德胜湖之间,一共有十二个,都被他全给端掉了。然后就在那里修建了芙蓉寨,以后贼人一进来就迷路,全被官军给杀了,从此再也不敢来了。

后来,敌人仗着水性好,渡过淮河占领了安东州。他招募了五百个水性极好的士兵,跟敌人在大湖里打了一仗,把敌人打败了,然后收复了安东州。十六年,他又平定了北沙、庙湾、沙浦等地的敌营。可是后来打仗不顺利,敌人乘胜追击,还切断了我们的粮道,他只好退回北沙,粮食都快吃光了。他和敌人拼死搏斗了七天七夜,最终敌人溃败逃跑了,他还缴获了七十多艘敌船,然后渡过淮河,保卫泗州。

那会儿正值夏季雨水多,湖水泛滥,他孤身一人守着孤城,敌人四面围攻。他坐在城墙上,派偏将带领骑兵从敌人背后杀出,约定好说:“旗子一挥就回来。”等旗子挥动的时候,骑兵就回来了,步兵也从城里冲出来,前后夹击敌人,敌人被打得大败。然后他就组织军队有秩序地撤退,用奇兵战术不断地和敌人周旋,一天打了数十次交锋,最后才到达海宁。因为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同佥淮南行枢密院事。

抟霄建议说:“淮安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是江淮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要是丢了淮安,整个江淮地区都很难收复。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在黄河两岸和淮河、海边一带,从南边的沭阳到北边的沂州、莒州、赣榆等州县,设置连环营寨,每隔三十里设一个大营,在大营之间再设一个小营,让烽火台互相联络,巡逻兵来回巡视。遇到敌人就一起在野外作战;没事的时候就屯田种地自给自足。这样,进攻有支援,撤退有防御,这就是善于作战的人之所以常常立于不败之地,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的方法。另外,海宁地区水路不通,军粮只能靠陆路运输。陆路运输的方法是,每人走十步,三十六个人就能走一里路;三百六十个人能走十里,三千六百个人能走百里。每人背四十斤米,用布袋装好,盖上印章,人不停歇,米不落地,排成队伍,每天走五百回,总共二十八里路,轻装走十四里,重装走十四里,每天可以运送两百石米。每运送一升米,可以供两万人食用。这就是百里运粮之法。还有,江淮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安东、海宁、沭阳、赣榆等州县,应该设立军民防御司,挑选有才能、能胜任守卫工作的军官担任职务,登记百姓户籍,让他们在原地屯田,训练军队,积蓄粮食,边耕种边作战,这样才能保全山东,抵御淮海地区流窜的敌人,然后才能图谋收复失地。” 这个建议提交朝廷后,朝廷没有采纳。

过了十七年,毛贵攻陷了益都、般阳等地,朝廷命令抟霄跟随枢密院事卜兰奚去讨伐。不久,济南也告急,抟霄率领部队前去救援。敌军从南山进攻济南,远远望去,两座山都像是着了火一样红。抟霄没有轻举妄动,先派几十个骑兵去试探,敌人倾巢而出,骑兵假装撤退,埋伏的军队突然发起攻击,两军交战,城里的军队也大举出击,敌人溃败逃走。泰安的贼寇又越过山来袭击济南,抟霄再次击败他们,于是济南的城防才算稳固下来。朝廷提升他为淮南行枢密院副使,兼任山东宣慰使都元帅,还赏赐给他上等酒、金腰带、钱币和名马以表彰他的功劳。

话说,有人嫉妒董抟霄的功劳,就在总兵太尉纽的该那儿告了他的黑状,结果朝廷还是按照之前的诏令,派他去卜兰奚征讨益都。董抟霄因为年老体弱,请求让弟弟董昂霄率领军队,朝廷批准了,任命董昂霄为淮南行枢密院判官。没过多久,朝廷又让董抟霄去守河间长芦。十八年后,董抟霄率军北上,还说:“我这一去,济南城肯定守不住。”结果,济南真的失守了。董抟霄在南皮县魏家庄驻扎军队,朝廷授予他河南行省右丞的官职。他刚接受任命,毛贵军队就杀到了,营垒还没建好,众将士都来问他怎么办。董抟霄说:“我既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就应该为国捐躯!” 敌军突然冲到董抟霄面前,抓住他问:“你是谁?”董抟霄说:“我是董老爷!”敌人把他刺杀了,身上没有血,只见白气冲天而起。同一天,董昂霄也在战斗中战死了。

朝廷得知此事后,追赠董抟霄为宣忠守正保节功臣、荣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号忠定;追赠董昂霄为推诚效节功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谥号忠毅。董抟霄号令严明,对待将士威严不可侵犯,但四方士人都愿意归附他,他礼贤下士,勤于政事,任人唯贤,所以才能得到将士们的全力支持。元末名将,只有董抟霄一人而已。

再说余阙,字廷心,也叫天心,是唐兀氏族人,世代居住在河西。他父亲沙剌藏卜在庐州做官,所以余阙就成了庐州合肥人。他母亲尹氏,曾梦见异人降临而生下了他。余阙从小就成了孤儿,靠教书养活母亲,还和吴澄的弟子张恒交往,学业日益精进。元统元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泗州同知。他为政严明,那些豪强恶霸都对他敬畏三分。那年泗州没有麦子,老百姓不敢上报朝廷。余阙向中书省请求,制定了一项法令,凡是没有麦子的地方,都可以减免赋税,再用别的物品来抵充。老百姓都很高兴,集资感谢他,但他没有接受。不久,他被召入朝廷,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后来升任刑部主事,但他和上司意见不合,于是上书宰相陈述情况,但也没得到回复,最后他干脆辞官回家了。

没过多久,他就被召去参与修撰《辽史》、《金史》、《宋史》这三部史书,然后又回到翰林院当修撰,接着被提升为监察御史。他上书说:“地方长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想要天下太平,就应该用考核制度来严格管理地方长官。”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说得对。朝廷商议派使者巡察各地,他又说:“使者们行为不端,走到哪里都享受着如同皇帝一样的待遇,根本体现不出朝廷体恤百姓的意愿,应该马上把他们撤了。”但他的建议没被采纳。

后来他被调任礼部员外郎,他又提议恢复古代的礼乐制度,他提出的论据非常精当,但朝廷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安西有个郭姓女子,订婚后丈夫去世了,她守孝服丧,没有改嫁。有关部门想表彰她,但他认为这太过寻常,不符合礼仪制度的精神,所以没有批准。之后,他被外放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广西的山路非常险峻,老百姓给官府运送粮食,费用总是要翻倍,他下令用布帛代替粮食,百姓们都觉得方便多了。

猺蛮族叛乱,右丞沙班去讨伐,却迟迟不动,他当面责问沙班。沙班推说粮草供应不上,他就下令三天之内必须准备好,沙班这才行动起来。湖南的章宣慰使送给他婆律香作为礼物,他怀疑里面有猫腻,没有收下,打开一看,果然里面藏着黄金。章宣慰感叹道:“我送礼给那么多达官贵人,从来没被拒绝过,您却像冰壶一样清廉,只有您一个人这样。”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集贤经历,后来升迁为翰林待制,之后外放担任浙江东路廉访司佥事。贪官污吏听说他要来了,很多人主动辞职交出官印。

衢州的长官燕只吉台,残害无辜百姓,他对此进行了严厉的审讯和查办,案件上报后,行台御史竟然与燕只吉台有牵连,反而诬陷他,他一气之下辞官回家。不久之后,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家守孝。

十二年,江淮地区盗贼四起,脱忽儿不花大人被任命为平章政事,兼任淮西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带兵驻守安庆。皇上派使者来问他:“为国家效忠尽力,就在今天了,您敢推辞吗?” 脱忽儿不花大人说:“臣下誓死效忠,正是时候!怎敢推辞!” 当时安庆城外到处都是贼寇的营寨,脱忽儿不花大人从隐蔽的小路进城,和将领们商量屯田和防御作战的事宜。

他自己带兵攻打双港贼寨,贼寇拼死抵抗,我军一度后退。脱忽儿不花大人召集溃败的士兵,对他们宣誓说:“死了大家一起死,你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一声令下,再次进攻,一举攻克了双港寨,其他的贼寨也纷纷投降。他利用当地百姓组成的乡兵防守城外,保护百姓耕种。安庆属县潜山八社土地肥沃,他开垦出来作为兵营屯田。贼寇一来就和他们作战,战无不胜。他所用的,只不过是几千乡兵而已。

十四年,发生大饥荒,脱忽儿不花大人拿出自己两百石俸禄煮粥,救济饥民。他又向中书省请求,得到三万锭钞票赈灾,救活了很多人。十五年,夏天连续降雨,城下水位上涨,还听到像雷一样巨大的声响,脱忽儿不花大人祭祀了少牢,水位立刻就平息了。秋天大丰收,获得了三万斛粮食。脱忽儿不花大人看到兵员和粮食都充足了,就加深护城河,增高城墙,在城墙外又修筑了三重坚固的防线,引江水灌注其中,还在城墙周围种植木栅栏,城上修建了瞭望塔,内外都坚固无比。

那时候,淮河东西两岸都沦陷了,只有脱忽儿不花大人坚守安庆,左右支撑,成为江淮地区的坚强屏障。贼寇伪造信件,和城里的一些大户人家约定里应外合,脱忽儿不花大人说:“我的百姓怎么会这样呢?” 就把那些信件全部烧掉了。贼寇又派脱忽儿不花大人的旧识来劝降,脱忽儿不花大人把他抓出来,用铁锥击打他的牙齿和脸颊,然后在东门外把他斩首了。因为他的功劳,他被多次提升,最终官至同知副元帅、都元帅,并被赐予上等酒和金束带。江西的官军到处抢掠州县,甚至残忍地用婴儿穿在长矛上取乐,却唯独不敢进入安庆境内。广西苗军元帅阿思兰攻打到庐州,派使者来安庆,持刀直入,威胁脱忽儿不花大人交出钱粮,脱忽儿不花大人命令手下把使者绑起来关进监狱。他还上奏朝廷说:“苗蛮向来不服王化,他们和禽兽无异,不应该让他们进入中原地区。” 朝廷下令让阿思兰退兵。

我被调到淮南行省当参知政事,后来又升任左丞,还被赐予二品官服。阙里先生(指阙里先生,此处指阙氏,下同)从此更加努力,发誓要为国家拼死效力,他建了一座旌忠祠,把将士们都召集到祠堂里,对大家说:“大丈夫活着就要像韦孝宽那样,死了也要像张巡那样,绝对不能做不义之事而屈服!” 听到这话的人都觉得很振奋。

十六年,池州的贼寇赵普胜来进攻,我们连续几次战斗都把他打退了。没过多久,他又来了,淮宁县的达鲁花赤百家奴在战斗中牺牲了。十七年,赵普胜联合青军从两路进攻,我们抵抗了一个多月,才解了围。

安庆城依仗着小孤山作为屏障,阙先生让义军元帅胡伯颜守卫那里。十月,陈友谅从上游直接杀到小孤山,胡伯颜奋力抵抗了四天四夜,最后战败退回安庆。陈友谅追到山口镇,直接攻打城下,阙先生派兵在观音桥阻击敌人。 紧接着,饶州的贼寇攻打西门,陈友谅的军队攻打东门,他们已经攻上了城楼,阙先生挑选了敢死队去反击,贼寇又一次被打退了。陈友谅非常生气,于是集中兵力攻打东西两门,阙先生把将士们分成几部分,日夜奋力抵抗。

十一月,赵普胜攻打南门,陈友谅亲自攻打西门,战况不利,阙先生驻扎在城东的练树湾,依托护城河布阵。敌人渡过护城河,阙先生亲手杀死了好几个人。有一个贼兵上了岸,阙先生又把他刺杀了。陈友谅看见了,感叹道:“儒者的勇武竟然如此,如果天下人都像阙先生这样,还有什么城池守不住的呢!” 于是就退兵了。

十二月,普胜又攻打东门,(张)阙被流矢射中了左眼,昏迷不醒,人事不知,将士们护送他回营。等他醒过来,又惊又怕,对身边的人说:“我死得其所,闭上眼睛也没什么遗憾了。你们还把我送回去干什么?”说完,他又回到城楼上继续守卫。

十八年正月,普胜的军队攻打东门,友谅的军队攻打西门,饶州的贼兵攻打南门,敌人像蚂蚁一样涌来,战船遮蔽了整个江面。友谅猛攻西门,张阙亲自前往指挥,同时分派部将督促其他三门的守军。张阙身先士卒,杀敌无数,自己也身中十多处伤。不久,城内起火,张阙知道城池已经失守了,于是拔刀自刎,坠入濠西清水塘而死,享年五十六岁。他的妻子蒋氏、妾室耶律氏和女儿安安,都投井自尽了。儿子德臣,十八岁,通晓经史大义,也溺水而亡。外甥福童战死沙场。侄女婿李宗可,蕲州人,是义兵元帅,亲手杀了妻子,然后自刎身亡。城楼上的官吏百姓,自己拆掉了梯子,说:“宁可一起死在这里,誓不投降贼寇!”然后放火自焚。那些有名气的,有万户纪守仁、陈彬、金承宗,都事帖木儿不花,万户府经历段桂芳,千户火失不花、新李、卢廷玉、葛延龄、邱卺、许元琰,奏差兀都蛮,百户黄寅孙,推官黄秃伦歹,经历杨恒,知事余中,怀宁尹陈巨济,一共十八个人。

张阙纪律严明,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他曾经生病不能处理公务,将士们都上天祈祷,请求以身代之,张阙听说后,强撑着穿戴整齐出来视事。战斗时,箭如雨下,左右用盾牌保护他,他却把盾牌推开了,说:“你们也有性命,为什么要保护我?”所以人人为他效死。稍微有点空闲时间,他就研读《周易》,带领学生们在郡学讲学,还让士兵们在门外听讲,让他们懂得尊崇君主、孝敬父母的道理,真是古代儒将的风范啊!朝廷赠予他“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的称号,追封为豳国公,谥号忠宣。

余阙这个人啊,对经学不太上心,不过五经都有他的著作,尤其擅长写诗作文,他的学生们后来把他的作品整理成《青阳山房集》,一共五卷。

一开始,金溪的危素想找个人才,就跑去问虞集,说想找个人才。虞集说:“危素的事业,我不敢妄加评论。你一定要找到这个人,至于其他人,就免了吧!”危素又问:“您怎么知道余阙这个人?”虞集说:“我从余阙的文字里看出来的。”后来,事情还真像虞集说的那样。余阙死后,陈友谅很敬重他,花重金赎回了他的尸体,给他办了丧事,安葬在安庆西门外。后来朱元璋还给他建了庙,在忠节坊,还派官员定期祭祀。

史书上说啊,董抟霄那么聪明勇敢,结果却被纽的该、卜兰奚这些人指挥来指挥去,最后还死在了盗贼手里,真是令人悲痛!而余阙呢,文武双全,守着孤城抵抗强敌。余阙自己曾经说过:“男人就应该像韦孝宽那样活着,像张巡那样死去!”哎,余阙简直就是张巡那样的英雄人物啊,韦孝宽哪能和他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