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黼,字子威,是颍州人。他爹李守中,当过工部尚书。李守中这人有个毛病,特别爱喝酒,一喝起来能醉个半个月,根本醒不过来。李黼对他爹可孝顺了,想尽办法哄着他,经常跪下来给老爹认错,常常为了这事儿一夜睡不着觉。

泰定四年,李黼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翰林修撰。第二年,他被派去祭祀西岳。在公宴上,李黼坐在省臣的上首。省臣就说:“这敕使(使者)的座位总是比我靠后,现在能换换吗?”李黼说:“即使是王室使者,地位也比诸侯高,《春秋》里就是这样说的。”省臣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后来,李黼被调到河南行省当检校官,之后升任礼部主事,又升任监察御史。

上任后,李黼首先就提出了关于祭祀的问题,他说古代的大祭祀,禴祭、祠祭、烝祭、尝祭,非常隆重。可现在太庙一年就祭祀一次,却天天供奉佛像和神像,这根本不合礼制啊!应该按照经典的规定来执行。他还说,成均馆是教育的基础,不应该隶属于集贤院,应该由中书省管辖。诸侯王的岁赐应该有个固定额度,每次分封或改朝换代的时候,都要重新申请恩典,可世系亲疏关系根本没有成文的记录可以查考,应该效仿前朝,修订一下玉牒。可惜,这些建议都没被采纳。

李黼后来被调到江西行省当郎中,之后又回到京城,做了国子监丞,接着升任宣文阁鉴书博士,还兼任经筵官。没多久,中书省派他去巡视河渠。李黼上书说:“蔡河发源于京西,宋朝为了运输方便,在平地上修建了堤坝。现在河底淤塞,堤坝比地面还高,一到秋天雨季,就会决堤成灾。应该按照原来的样子疏浚河道,这样一来,即使将来东河发生意外,江淮地区的物资也能通过不同的路线运到京城,这可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可惜,这个建议也没被采纳。

之后,李黼升任秘书太监,又升任礼部侍郎,奉命详细审查各地呈上来的奏章。后来朝廷讨论内外官的调动问题,李黼被任命为江州路总管。至正十一年,五月,盗贼起义,攻陷了蕲州和黄州,烧杀抢掠,波及数千里,他们在长江北岸造船,准备南下进攻。江州是长江的咽喉要道,李黼赶紧加固城防,招募壮丁,分守要害之处,还向江西行省上报了防御策略,请求在长江北岸驻军,以阻止贼军进攻。 但是,他的建议又一次没有被采纳。李黼长叹一声:“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了!”

十二年正月,那帮贼兵,头头是赵普胜,渡过长江,攻占了武昌。威顺王和省里的官员都跑了,贼船密密麻麻地顺江而下,接着又占领了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也逃跑了,只有张黼孤零零地留下来,但他士气更加高涨。黄梅县的主簿也先帖木儿主动请缨出战,张黼非常高兴,对着天洒酒跟他盟誓。

那时候贼兵已经到了,张黼的军队仓促应战,来不及列队,就让士兵们直接上战场。战斗打响了,张黼冲在最前面,也先帖木儿紧随其后,贼兵被打得大败,溃逃了六十里。乡里的壮丁依托险要的地形阻击贼兵的退路,杀死了两万多人。张黼估计贼兵水路进攻比较方便,一定会从水路来攻击,于是他把铁椎绑在木头上,竖立在岸边的水里,用来刺贼船,叫做“七星桩”。

正好赶上西南风大作,贼船扬帆而来,结果撞上这些桩子,动弹不得,乱成一团。官兵们放火箭射过去,烧死淹死了无数贼兵。行省上报了张黼的战功,任命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兼任江州、南康等地的军民总管,拥有便宜行事权。赵普胜屡战屡败,气急败坏,又增兵包围了张黼。张黼守着孤城,带着少量的兵,每天都要和贼兵作战,内外援军都断了。

二月,贼兵攻到了城下,平章政事秃坚不花打开北门逃跑了,张黼带兵登上城墙,贼兵已经到了甘棠湖,烧掉了西门,张黼就张弓搭箭射杀他们。贼兵又攻打东门,最终攻入了城内。张黼带兵在巷子里作战,挥舞着宝剑怒斥贼兵说:“杀我可以,但不能杀老百姓!”贼兵刺伤了张黼,把他从马上刺落下来,张黼和他侄子秉昭、万户黄德隆一起骂贼而死,享年五十五岁。百姓听说张黼死了,哭声震天,大家一起为他制作棺椁,把他葬在东门外。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为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号忠文,下令在江州为他建立庙宇,并赐名“崇烈庙”,还让他的儿子秉方担任集贤待制。张黼的哥哥冕住在颍州,也死在了贼兵手里。秉昭是冕的弟弟。

我跟黼在江西的时候,还认识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叫韩准十。

准十,字公衡,是山东济州沛县人。他考中了进士,先是被任命为孟州的副知州,后来升迁了好几次,做到太常博士,之后又当上了监察御史。接着外放,担任南康路的总管,后来又升任南康路的廉访使。

到了至正十二年,蕲黄的贼寇入侵江西,那些从平章以下的大官都逃跑了,只有韩准十和右丞章伯颜死守城池,硬是坚持了五十四天,最后把贼寇打退了。

再到至正十八年,陈友谅攻陷了龙兴府,特地来见韩准十。韩准十当时正躺在床上,背对着墙。陈友谅说:“我以前当县吏的时候,就听说过您的名号了。”韩准十一句话也没说。

后来,韩准十辗转逃到了福建,被任命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他一直想着收复失地,带着病痛赶往江西,住在顺昌。没多久,他又改任行台治书侍御史,之后就上奏朝廷告老还乡,以行省左丞的职位退休了。

没想到,没过多久,顺昌也被陈友谅攻陷了。韩准十就在草堂底下,以丧服的礼仪自居,后来生病了,也不吃药,最后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泰不华,字兼善,是伯牙吾台氏的人。他最初的名字叫达普化,后来文宗皇帝赐给他现在的名字。他们家世代居住在白里山。他父亲塔不台,曾在宫中当差,后来做到台州录事判官,就定居在台州了。家里很穷,但他特别喜欢读书,集贤待制周仁荣收养了他,还教他读书。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集贤修撰,之后又升任秘书监著作郎,最后当上了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当时御史大夫脱欢贪赃枉法,横行霸道,泰不华就弹劾了他,把他给罢官了。文宗皇帝建立奎章阁学士院,提拔他当典签,后来又改任中台监察御史。

惠宗皇帝即位后,要给文宗皇后的母亲加尊号为太皇太后,泰不华带头和同事们一起上书反对。太后很生气,想杀掉那些上书的人。泰不华对大家说:“这件事是我提出来的,不敢连累各位。”后来太后的气消了,还赏赐给他金银财宝,表彰他的正直。

之后,他被外派到河南廉访司当佥事,不久又调到淮西,接着又升任江南行御史台经历,但他辞掉了这个职位,改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浙江西部发生大水灾,他向中书省建议,免除了灾区的赋税。后来他被提拔为秘书监,又升任礼部侍郎。

至正元年,他被任命为绍兴路总管。他取消了没收的牛和租税,让老百姓自己申报田亩,以便平均赋税徭役,他还推行乡饮酒礼,教导百姓要谦让,老百姓都很敬重他。后来朝廷召他进史馆,参与修撰辽、金、宋三朝的历史。书写完毕后,他被授予秘书卿的职位,又升任礼部尚书,同时兼任会同馆的事务。

话说八年那年,浙江台州黄岩出了个方国珍,这小子造反了,到处抢劫漕运的船只。朝廷就派江浙参政朵儿只班带兵去抓他,结果官兵自己先乱了套,朵儿只班还被方国珍给抓了。没办法,朵儿只班只能求着方国珍投降,朝廷也同意了。方国珍和他兄弟们都得到了官职,可他就是不肯去上任,势力越来越大。

到了九年,朝廷又派了个人叫泰不华去处理这事儿。泰不华提出了抓捕方国珍的策略,但是朝廷没采纳。后来,泰不华升官了,当了江东道廉访使,又当了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最后还被派去当都水庸田使,官职是越升越高,但方国珍的事儿还没解决。

十年十二月,方国珍又开始在沿海各地烧杀抢掠。到了十一年二月,朝廷任命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让他带兵去庆元,同时又把泰不华升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让他带兵去温州,两路夹击方国珍。军队还没出发呢,方国珍就先打到温州了。泰不华急中生智,用火船烧了方国珍的船队,方国珍这才逃跑了。孛罗帖木儿和泰不华约定好,六月乙未那天一起出兵讨伐方国珍。结果,孛罗帖木儿不等六月乙未,提前在壬辰日到了大闾洋,结果兵败被俘了。方国珍还把这事儿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朝廷。泰不华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几天都没吃饭。

皇帝又派大司农达识帖木儿他们去黄岩招降方国珍兄弟。方国珍兄弟都上岸磕头行礼。当天晚上,泰不华想派勇士偷袭杀死他们,偷偷地告诉了达识帖木儿。达识帖木儿说:“我是奉命招降方国珍的,你想要擅自杀了他吗?”于是下令把泰不华叫到海边,解散了他的部下,然后给方国珍兄弟授予官职。不久,方国珍兄弟被提升为台州路达鲁花赤。

过了十二年,方国珍兄弟又跑到海里造反了,泰不华带兵堵住澄江,派义士王大用去贼营,表示愿意和谈,让他们回来投降。方国珍扣留了王大用,带着两百条小船冲进了港口。泰不华对大家说:“我一个书生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实在怕辜负了我的学问。你们帮我讨伐叛贼,打胜了就是你们的功劳,打败了我就死来报效国家!”大家都很激动,请求出战。当时贼将陈仲达来回商量,假装说贼兵可以投降。

泰不华率领军队,打出接受投降的旗帜,乘着涨潮的时候到达,和贼船相遇。他叫陈仲达出来说明之前的约定,陈仲达脸色大变,泰不华知道情况不对,立刻手起刀落砍死了他,然后直接冲上去攻击贼船,射死了五个人,又杀了两个登上船的贼兵。贼兵想抓住泰不华拉上船,泰不华瞪大眼睛呵斥他们,夺过他们的刀,又杀了两个人。贼兵用长矛刺他,刺中了脖子,他死了,还站着没倒下,贼兵把他尸体扔进了海里。他死的时候四十九岁,是元朝至正十二年三月庚子日。他的家僮抱着琴,还有临海尉李辅德、千户赤盏、义士张君璧,都和他一起战死了。

泰不华死后,朝廷授予他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兼任台州路达鲁花赤的职务,但他没来得及听到这个消息。三年后,追赠他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封魏国公,谥号忠介。在台州为他建立庙宇,并赐名为“崇烈庙”。

泰不华这个人啊,特别讲气节。当初太平当宰相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被御史弹劾贬官,泰不华硬是跑到城门外给他送行。太平说:“老兄你还是回去吧,别因为我连累你。” 泰不华态度坚决,根本没听。后来虽然因为得罪了当权派被排挤,但大家都觉得他特别仗义。他的篆书写得又温润又遒劲,是学徐铉和张有,但又有所创新,自成一家。他还写了一本书叫《重订复古编》,一共十卷,流传于世。

樊执敬,字时中,是山东济宁郓城人。从小就聪明好学,考中了国子监的学生,后来当上了经郎。但是,他见到皇帝的老师,却没行礼。有人问他:“皇帝的老师,那是天下人都尊敬的人,王公大臣见了都要低头行礼,你为什么不行礼呢?”樊执敬说:“我可是孔子的后代,怎么能给那些异教徒行礼!”他后来官做到侍御史。至正七年,他升任山南道廉访使,后来又调到湖北道。至正十年,他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至正十二年二月,他到苏州督办海运。准备出发的时候,官方设宴款待,这时候来了一艘客船,检查了他们的证件,没想到居然是海盗!他们进港后就放火烧民房,情况一下就乱了,军民都慌了神,海盗抢了粮食就跑了,樊执敬逃到了昆山。等他回到省里,江西的贼寇已经打到昱岭关了。当时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带兵抵抗,贼寇没能攻进来。结果月鲁帖木儿生病死了,贼寇就攻破了昱岭关,打到了余杭。樊执敬和另一个平章政事在省里处理政务,有个叫苏友龙的官员,为人正直,他跟樊执敬说:“贼寇就要来了,城里空空如也,毫无防备,怎么办啊?”樊执敬说:“我应该杀贼报国,如果战死,那就死吧,有什么可怕的!” 很快贼寇就打进来了,樊执敬骑上马,带领大家冲出去,半路上遇到贼寇,射死了两个。贼寇追上来,他又射死了三个。后来贼寇越来越多,喊着让樊执敬投降,樊执敬怒斥道:“你这逆贼,守关的官兵不尽职,你才得以来到这里,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段,我怎么能投降!” 结果他中枪落马,仆田也先去救他,也中枪了,他和樊执敬一起战死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柱国等官职,追封鲁国公,谥号忠烈。

汪泽民,字叔志,是安徽宣城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家里穷,但他特别努力学习。延祐五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岳州路平江州的同知(相当于副职)。

平江州有个老百姓叫李甲死了,他老婆发誓不改嫁。李甲的哥哥看上了他弟媳的财产,就让人诬陷她有奸情,这可怜的女人受不了拷打,最后被迫承认了罪名。汪泽民到了平江州后,认真调查,发现这是个冤案,就立刻为她平反昭雪。后来朝廷要征收江南的包银(一种税收),府里让汪泽民负责这件事,他做得井井有条,老百姓没受什么苦,税款也顺利收齐了。任期满了,他写了一副春联:“及瓜当此日,行李似来时。” 大家都觉得他这联写得贴切,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清正廉洁。

不久,他升迁到南安路总管府当推官。当时有个叫朵儿赤的万户(一种官职)蛮横霸道,他仗着自己是总管府的人,竟然私自打了大庾县令一顿。县令不服气,就去总管府告状,其他官员都不敢吭声。只有汪泽民,他二话不说,把那个府吏抓起来关进监狱。朵儿赤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赶紧贿赂行台御史(相当于中央监察部门官员),想让御史把汪泽民叫去问话。汪泽民被叫去后,理直气壮地说:“那个府吏干的坏事,大家都知道,你想包庇他,徇私枉法吗?” 最终,那个府吏受到了惩罚。

潮州府判官钱珍看上了推官梁楫的妻子,梁楫的妻子不同意,钱珍就诬陷梁楫贪污官粮,然后把梁楫杀了。这件事还牵连到了廉访副使刘安仁,一共抓了二百多人。朝廷派汪泽民去审理这个案子,他查明真相后,钱珍自杀了,朝廷下令把他的尸体枭首示众,刘安仁因为受贿被革职。江西湖东道的廉访使听说汪泽民的名声,就让他巡视南安、赣州两路,并给了他很大的权力。没多久,他又被提升为信州路总管府推官。

后来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服丧期满后,他又被任命为平江路总管府推官。有个和尚叫净广,跟其他和尚有矛盾。有一天,他邀请净广喝酒,结果他的弟子趁夜里杀了净广,然后诬陷其他和尚。那些和尚没办法,只好承认了。案子到了汪泽民手里,他仔细查看了凶器——一把刀,发现刀上有铁匠的标记。他找到铁匠一问,才知道这把刀是净广弟子的佩刀,于是他释放了其他和尚,把净广的弟子绳之以法。

嘉定的时候,有个当地土豪朱管,跟别人勾结起来谋取私利,老百姓都受不了了,就向总管道的童籍告状。后来查账的时候,账本上清清楚楚地列着很多官员受贿的数目,只有童籍和一个道童的名字下面写着“没收受”。童籍丁忧(母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任命为济宁路兖州知州。衍圣公的官阶是三品,童籍上奏请求提升他的官阶,以此来表达对先圣的崇敬之意,朝廷也同意了。

到了至正三年,童籍入朝担任翰林待制,参与修撰《辽史》、《宋史》、《金史》三部史书。史书修完后,他升任国子司业、集贤学士,官阶是大中大夫。还没到两个月,他就上书告老还乡了。当时大学士和尚很惊讶地问他:“集贤院、翰林院都是养老和尊敬贤才的地方,您怎么突然就走了呢?”童籍回答说:“我一个平民百姓,能荣幸地做到三品大员,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于是,他就以礼部尚书的职位退休回家了。

十三年后,蕲黄地区发生盗匪起义,廉访使道童向童籍请教对策。童籍建议他安抚民心,振奋士气,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储备粮食,精简军队,等等,总共提出了几十条建议。盗匪两次来犯,都被成功击退了。十六年夏六月,长枪兵叛军首领琐南班、程述等人渡过长江,想要袭击宣城,城里兵力不足几百人。有人劝童籍离开,廉访使木八沙、周伯琦也这么说。童籍却说:“以前江万里在鄱阳湖畔被围困,面对大军压境依然坚守不退,更何况这是我的家乡呢?”当时军费不足,童籍不慌不忙地说几句话,就筹集到了上万锭银子和三千斛粮食。八月,江浙行省参政吉尼哥儿派兵来支援,城里的人以为援兵到了,就放松了警惕。贼寇趁夜色攀爬城墙,城池失守。童籍被俘,敌人逼他投降,但他痛骂贼寇,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享年八十三岁。琐南班等人敬佩他的忠义,为他穿戴整齐,厚葬了他。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资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上护军等职务,追封谯郡公,谥号文节。他的儿子童用敬、童用和都非常悲痛,不吃不喝,最终也去世了。

福寿,是唐兀特氏族的人。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也懂得大道理。因为他多年在宫里当侍卫,兢兢业业的,所以被朝廷任命为长宁寺少卿,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引进使、同知侍仪使正使。之后外放,担任饶州路的达鲁花赤,又升任淮西廉访副使。回到朝廷后,他被任命为工部侍郎,兼任太常礼仪院的事务,接着又升任监察御史,之后又升迁为户部侍郎、尚书。再次外放,担任燕南道廉访使,又经过五次升迁,最终做到同知枢密院事,位高权重。

正正十一年的时候,颍州发生了盗贼作乱的事情。消息传到朝廷,当时皇帝在元上都,朝廷大臣们想赶紧派人快马加鞭把这事儿报告给皇帝。福寿却说:“等奏报到皇上那里,黄花菜都凉了,事情早就来不及了!”于是,他立刻派卫官哈剌章等人前去平叛。事情解决后,他向皇帝汇报了情况,惠宗皇帝很高兴,夸奖他能够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办事果断。

明年,改可也就是札鲁忽赤升职了,被任命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那时候啊,反贼占领了濠州和泗州,势力非常嚣张。福寿在集庆建城,划江而守,死守着呢。

十五年,他又升官了,当上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一开始,湖广平章阿鲁灰带领苗兵来支援集庆,立了功,就驻扎在扬州。可是后来,他被部下杀了,苗兵就开始到处抢劫,也不来帮忙了。高邮、滁州、和州这些地方都失守了,老百姓都吓坏了。福寿就训练民兵来守城,还让有钱人捐钱出力。朝廷知道他很辛苦,多次赏赐他。

这年九月,反贼将领郭天叙、张天祐来攻城,他们的同伙陈埜仙杀了郭张二人投降,结果陈埜仙很快就被民兵杀了。陈埜仙的儿子陈兆先接管了他父亲的军队,屯兵方山,跟中丞蛮子海牙对着干。

十六年二月,朱元璋在采石打败了蛮子海牙,三月就包围了集庆,抓住了陈兆先,他的军队也投降了。福寿督促军队出战,结果在蒋山战败,集庆城破了。福寿一个人坐在凤皇台下的胡床上,有人劝他逃走,他大喊:“我和这座城共存亡,我逃到哪里去?”当时,所有官员都逃跑了,只有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留下来向福寿问事,一直没走。没多久,乱兵冲进来了,福寿和达尼达思、参政百家奴都战死了。

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追封福寿为金紫光禄大夫、浙江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忠肃。当时和他一起殉难的还有侍御史贺方。

贺方,字伯京,是晋宁人。他从小聪明,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人们都叫他小学士。他从国学生做起,一步步升官,做到翰林直学士,后来又外放,做了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城破的时候,他也死了。

褚不华,字君实,是隰州石楼人,为人沉稳,很有领导才能。元泰定初年,他先是被任命为中瑞司的翻译官,后来当上了海道副千户,接着又升任嘉兴路治中,一路升迁,做到西台、南台监察御史,还担任过河西道廉访司佥事,之后调到淮东。没过多久,他就升任副使。

那时候汝颍地区盗贼四起,褚不华奉命前往淮安。他首先就考虑好防御策略,并且请求枢密院的老官员章某和判官刘甲驻守韩信城,互相呼应,形成声援之势。他还上奏弹劾总兵官以及其他将领玩忽职守的罪责。凭借战功,他升任廉访使,官阶也升到了中奉大夫。

刘甲这个人既有智慧又有胆量,每次攻打贼寇都能取得胜利,贼寇们都很害怕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刘铁头”。褚不华很倚重他作为自己的支援力量。可是,总兵官因为被褚不华弹劾怀恨在心,就调走了刘甲,让他去攻打其他的贼寇,以此来削弱褚不华的力量。刘甲一走,韩信城就被攻破了,贼寇们包围了淮安城。

没过多久,天长青军普颜帖木儿部下的黄军也叛变投靠了贼寇,贼寇们更加气势汹汹地来攻打淮安。褚不华退入了哈剌章的营地,贼寇稍微撤了一些,他就带兵出来,到达杨村桥的时候,贼寇突然杀到,杀死了廉访副使不答失里,并且吃了他的尸体。褚不华率领剩下的士兵退回淮安城。当时,淮安城东西南三面都被贼寇包围了,只有北门通往沭阳,中间隔着赤鲤湖。指挥使魏岳和杨暹驻兵沭阳,淮安城的军需物资都依靠沭阳供应。

没过多久,赤鲤湖也被贼寇占领了,通往沭阳的路被切断了。贼寇于是推进到南锁桥附近扎营。褚不华与元帅张存义、佥事忽都不花一起冲破贼寇的营寨,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击溃了贼寇,追击了二十里。

城里的粮食快吃完了,元帅吴德琇运送来一万斛粮食,却被贼寇抢走了,吴德琇侥幸逃脱。贼寇攻城的力度越来越大,总兵官却按兵不动,没有前来救援。城里饿死的人遍地都是,人们甚至吃他们的尸体,各种草木、鱼虫鸟兽,甚至靴子皮、马鞍的皮革、坏弓的筋都吃光了,后来老弱妇孺互相残杀,拆房子当柴烧,很多人露宿街头,城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最后,城破了,褚不华身受重伤被俘,被贼寇肢解。他的次子伴哥冒着危险保护他,也被杀害了。

这是至正十六年十月乙丑日发生的事情。褚不华在淮安坚守了五年,人们把他比作张巡。第二年,御史哈剌章上奏说褚不华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应该给予褒奖。朝廷下诏追赠他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忠肃,并赏赐二百锭钞票以抚恤他的家人。

普化帖木儿,字兼善,是答鲁乃蛮氏的后代。他爸爸帖木哥,曾担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官职很高。普化帖木儿自己也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到了至元十八年,他又调到福建行省工作。第二年,陈友谅派他的将领邓克明带兵从建昌出发,分三路进攻福建。到了至元二十年,延平府失守了,陈友谅的军队又包围了建宁府。当时,伯颜不花担任经略使,正在坚守建宁府,普化帖木儿就集合各县的军队前去支援。到了秋天七月,他们收复了延平府,建宁府的包围才解除了。

第二年,邓克明又联合胡廷瑞等头目,大举入侵福建。三月,邵武府失守,建宁府再次被围困。普化帖木儿和他的同事平章完者帖木儿、参知政事帖木烈思一起,给汀州总管陈有定发去紧急文书,请求他支援建宁府。陈有定的部将帖木烈思率领几十个骑兵冲进建宁城,城里的士气才稳定下来。后来,陈有定又收复了邵武府,邓克明被打败逃跑了。建宁府前后被围困了一百七十多天,城池却完好无损。朝廷下旨赏赐普化帖木儿御赐的衣服和珍贵的酒杯,还晋升他为银青荣禄大夫,并允许他按照惯例享受各种优待。

同年八月,普化帖木儿被调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这时,行台已经迁到绍兴,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占据了杭州,普化帖木儿对此无能为力。到了至元二十二年,张士诚怂恿行台向朝廷请求封他为吴王,朝廷没同意。于是,张士诚派人来索要行台的印信。普化帖木儿把印信放在库房里说:“我的脑袋可以砍掉,但印信绝对不能交出去!”张士诚又逼他上船,普化帖木儿说:“我可以死,但绝对不能受辱!”他从容地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跟妻子告别后,就服毒自杀了,还把杯子摔在地上,说:“我死了,这逆贼也很快会跟着我死!”当时,张士诚把丞相达识帖木儿囚禁在绍兴,达识帖木儿听说普化帖木儿自杀了,叹息道:“普大夫都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也服毒自尽了。

刘鹗,字楚奇,是江西吉安永丰人。从小就特别努力学习,吴澄先生对他非常欣赏。元朝皇庆年间,他当上了扬州学录。到了至正元年,他又升职了,当上了湖广儒学提举。

这湖广的学田,被一些有权有势的人霸占了将近三十年,刘鹗到任后,马上向朝廷上报情况,把这些学田给要了回来。没过多久,他又升任秘书郎,后来又升到了翰林修撰这么高的职位。 他父亲去世后,他就回家守孝去了。

十二年后,他被任命为江州路总管。那时候红巾军起义,江西各地都乱成一锅粥了。刘鹗积极训练军队,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的威名远播。

十七年,我被调到广东当廉访副使,然后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汇报了我在江西和广东的工作情况。我在这份奏章里说:这几年,反贼到处作乱,到处都是流寇,各地都发出了警报,他们烧了蕲州和黄州,攻陷了江州。各地的守将都丢下城池逃跑了,只有总管李黼孤军奋战,最后战死了。我到任之后,马上加固城池,修理武器,招募壮丁,分兵把守各个重要关口,和将士们想尽办法抵抗。几年下来,强盗才渐渐减少,老百姓总算能安居乐业了。十七年,皇上恩准我担任广东廉访副使。接到圣旨后,我立刻日夜兼程,翻山越岭来到广东,加固城池,整顿军队,依靠皇上的威严,虽然军队刚组建,但百姓都安心了。

十九年,我又调到韶州任职,整顿军队,安抚百姓,城池坚固,那些蛮夷都躲起来了。我向皇上详细汇报了江西和广东两省的情况:江西,鄱阳湖是它的咽喉要道,江州是它的臂膀。袁州、临江、吉安,地处楚越交界,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抚州、建昌、广信、饶州,扼守闽越的关隘。龙兴府是省会,是沟通内外的地方,一定要选择精明强干的将领,增加兵力。各地一旦有警报,就派兵支援;各府县要修筑城池,坚守要塞,加强地方武装力量,进行拦截。只要粮草充足,军队士气自然高涨。还要在九江和湖口各增加一个兵营,加强防御,再准备一百艘战船互相支援,这样荆州、扬州的盗贼就不敢来犯了。

至于广东,五岭之外,号称四塞之地,从南雄可以通往荆州和吴地,从惠州、潮州可以控制闽越,从高州、廉州可以控制安南。广东全省十几个郡县,现在分为三路:东路是惠州、潮州;中路是岭南;西路是高州、廉州。这三处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现在看来,东路军队必须驻扎在柘林,以巩固要塞;中路虎头门等海口要严加防范,南头更是重中之重,必须重兵把守;西路要面对暹罗等外国,一旦出现变故,更要提前做好准备。我说的这些,都是地方上的重要情况。我私下里担心,现在的形势也很危险,自从红巾军起义于汝州、颍州,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这不仅仅是江西一省的问题;方国珍烧杀抢掠沿海各郡,这也不是仅仅广东一省的问题。天下之所以乱,都是因为一味拖延,被蒙蔽了真相。我希望皇上能严格选拔官员,精简冗员,核实功劳奖赏,果断地执行刑法。提拔一个将领,大家都会信服;任用一个人,就不会有各种怀疑;奖励一个功劳,就不会疏远那些有功的人;惩罚一个罪犯,就不会因为权贵而网开一面。这样一来,盗贼就能平定,区区江广两省,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我的奏章上报后,却没有得到回复。

二十年的时候,他升职了,当上了广东道宣慰使,官职是中奉大夫。两年后,他又升任嘉议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当时有敌人入侵,他多次率军击退了他们。

二十四年,韶州的洞獠人造反了,他带兵去平叛,还上书请求增派军队,但没得到批准。结果,江西赣州的贼寇,好几万人马,突然杀到。他坚守城池几个月,最后城破被俘,关进了赣州慈云寺。他在那里痛骂敌人,宁死不屈,享年七十五岁。他写过一本叫《惟实集》的书,一共四卷。

史书上评论说:刘向说过,士人为了成就仁义而牺牲生命,为了坚持正义而冒着危险,如果没有勇毅果断的性格,谁能做到呢?像李黼、褚不华这些人,城池被围,援兵断绝,都甘愿为国捐躯。汪泽民本来没有守卫那块地方的责任,却也奋不顾身地战斗到死。泰不华讨伐方国珍,普化帖木儿抵抗张士诚,这些义烈之士的事迹,都体现了勇毅果断的精神啊!唉,刘向的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