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帖木儿,字廷瑞,祖上是乃蛮人。他曾祖父阔阔台,元朝刚建立的时候就跟着大军平定了河南。他爷爷乃蛮台和爸爸阿鲁温就一直住在河南,是颍州沈丘人,后来改姓李。察罕帖木儿从小就爱学习,考中了进士,当时挺有名气的。他个子很高,大概一米八几,眉毛又长又浓,盖住了眼睛,左脸颊上还有三根胡须,生气的时候就会竖起来。他心里一直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
到了至正十一年,盗贼在汝州和颍州作乱,没几个月,江淮一带都沦陷了。朝廷派兵去剿匪,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到了十二年,察罕帖木儿就自己拉起队伍造反了,跟着他的人有几百个,他和信阳罗山人李思齐联合起来,收复了罗山。朝廷听说后,就封他当汝宁府达鲁花赤。他自己带兵驻扎在沈丘,和贼寇作战,每次都能打胜仗。十五年,贼寇攻陷了邓州和许州等地,察罕帖木儿就转移到北边,驻扎在虎牢关,阻止贼寇继续进攻。贼寇渡过黄河盟津,洗劫了怀州,河北地区都吓坏了。察罕帖木儿带兵去追击,大获全胜,在栅河洲全歼了贼寇。之后,他被朝廷任命为中书省刑部侍郎。后来苗军在荥阳造反,察罕帖木儿夜袭了他们,几乎全歼了叛军,然后在中牟驻扎下来。
没过多久,淮西的贼寇号称有三十万人,洗劫了汴梁以西地区,一直打到中牟。察罕帖木儿严阵以待,跟士兵们说明了生死攸关的道理,大家都奋勇作战,决心拼死一战。这时候刮起了大风,察罕帖木儿抓住机会,率领精兵强将冲进贼寇的阵营,贼寇溃不成军,晚上就逃跑了,察罕帖木儿的军队士气大振。
十六年,察罕帖木儿升任兵部尚书。结果贼寇攻破了潼关,占领了陕州和虢州。当时主管枢密院的答失八都鲁负责统领河南的军队,并调派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前去救援。察罕帖木儿从西边攻打殽陵,在交口和陕州设下营寨,依山傍水,占据有利地形。贼寇则依托南山上的粮食供应坚持抵抗,一时难以攻克。察罕帖木儿就下令在营寨里焚烧马粪,浓烟滚滚,像在烧饭做菜一样,迷惑敌人。
到了晚上,他率领军队迅速攻克了灵宝,灵宝城防备充分,贼寇这才发现,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贼寇渡过黄河,攻陷了平陆,又抢掠了安邑。察罕帖木儿紧追不舍,用铁骑重重包围,贼寇被迫退守下阳津,结果很多贼寇被淹死在河里。双方僵持了几个月,贼寇最终溃败逃窜,陕州和虢州也收复了。因为这次战功,察罕帖木儿被加封为中奉大夫,并被任命为河北行枢密院事。
十七年,贼寇又从襄樊杀出来,攻陷了商州,又进攻武关,官军打了败仗,贼寇一路直逼西安,到达灞上,然后分兵抢掠同州、华州等地。陕西行省紧急上报朝廷求援,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从陕州、虢州赶往西安救援,与贼寇遭遇,大获全胜,杀敌俘获数以万计,剩下的贼寇逃窜到了兴元。朝廷对他们的功劳非常赞赏,提升察罕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没过多久,贼寇又攻陷了兴元,占据了巩昌,接着又攻打凤翔。察罕帖木儿事先派兵驻守凤翔,同时派人暗中诱敌,贼寇果然倾巢而出前来进攻。察罕帖木儿亲自率领铁骑,日夜兼程,奔袭二百里赶到凤翔。在距离城里不远的地方,他分兵左右两翼夹击,城里的守军也打开城门,擂鼓呐喊杀出城外,内外夹击,喊杀声震天动地,贼寇大溃,互相践踏,尸体横亘百余里,剩下的贼寇全部溃逃,关中地区终于平定。
公元1361年正月,朝廷命令察罕帖木儿驻军陕西,李思齐驻军凤翔。二月,收复了泾州和平凉,然后驻扎在巩昌。三月,贼军攻陷了晋宁路。察罕帖木儿派赛因赤等人前去迎战,打败了贼军,收复了失地。没过多久,大同的几个县城接连失守,他又派关保去迎战,再次取得胜利。
四月,察罕帖木儿跟李思齐、张良弼、郭择善、拜帖木儿、定住、汪长生奴等人一起,在巩昌围剿李喜喜,李喜喜逃跑了,跑到四川去了。五月,察罕帖木儿又派董克昌收复了冀宁。朝廷任命他为陕西行省右丞,同时兼任行台侍御史和河南枢密院同知。 朝廷还授权察罕帖木儿负责关陕晋冀地区的防务,让他可以自行处理军事上的事情。察罕帖木儿加强了军队训练,还鼓励农业生产,把平定四方作为自己的责任。
这一年,安丰起义军首领刘福通等人攻陷了汴梁,号召各地起义军响应,四川、楚地、江淮、齐鲁、辽东等地都爆发了起义,各个起义军之间互相联系,声势浩大。察罕帖木儿于是采取战略,北边守卫太行山,南边守卫巩县和洛阳,而他自己率领中军驻扎在沔池。这时候,叛将周全和刘福通联合军队攻打洛阳,察罕帖木儿用奇兵从宜阳出击,亲自率领大军从新安出发前去救援。贼军到达洛阳城下,发现城池坚固,攻不下来,就撤兵了。察罕帖木儿追击到虎牢,封锁了成皋等险要关隘才返回。朝廷任命他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仍然兼任行枢密院同知。
十九年正月,察罕帖木儿派枢密院判官陈秉直和八不沙带着两万兵马去守冀宁。陈秉直又分兵驻扎在榆次,招降安抚太不花溃散的军队,还派部下到河南屯田。
五月,察罕帖木儿率领大军到达虎牢关,派轻骑兵到汴梁城南一带四处劫掠,把亳州、陈州、蔡州都给抢了一遍,还让战船在河里航行,准备水陆并进攻城。他又调动大量的秦地军队从潼关出发,经过虎牢关;山西的军队也从太行山出发,渡过黄河,所有军队都在汴梁城下会合。察罕帖木儿亲自率领铁骑驻扎在杏花营,其他将领则在城外布下营垒,团团包围汴梁。起初,敌军几次出城作战都被打败了,于是就龟缩在城里死守。后来,察罕帖木儿就在城南埋伏军队,第二天,故意派一些看起来比较弱的军队佯攻,做出要绕城而过的样子。敌人以为有机可乘,就倾巢而出,结果被埋伏的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他还用计策,让一些弱兵在城外设置栅栏,做诱饵。敌人攻打过来,弱兵假装逃跑,引诱敌人靠近城西,然后就用铁骑猛烈攻击,把敌人的军队全部俘虏了。从那以后,敌人就更加不敢出城了。
八月,探子打探到城里粮食快吃完了,察罕帖木儿就和闫思孝、李克彝、虎林赤、赛因赤、答忽、脱因不花、吕文、完哲、贺宗哲、安童、张守礼、伯颜、孙翥、姚守德、魏赛因不花、杨履信、关关等将领商量,决定分兵攻城。到了晚上,将士们奋勇登城,攻破城门冲了进去。刘福通带着他的伪主和几百骑兵从东门逃跑了,结果被抓获的包括伪皇后以及敌人的家眷数万人,伪官五千人,还有无数的符玺印章和金银财宝。没过几天,河南全境就平定了,捷报传到京城,全国上下都一片欢腾。因为这次的战功,察罕帖木儿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任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并拥有便宜行事权,还赏赐了御衣和七宝腰带。
一开始,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江南的水路运输也因此中断,导致京城严重缺粮。等到河南平定之后,朝廷的文书传到了江浙地区,海运才得以恢复。 皇上还下令,今年八月在河南举行乡试,那些因为战乱而逃难到其他地方的河南举人和各地读书人,不管籍贯如何,都按照河南的录取名额,在陕西设立贡院参加考试,皇上也同意了这个请求。正月里,河南的贼寇攻打杞州,察罕帖木儿率兵平定了叛乱,又收复了永城县和宿州,还抓住了贼寇将领梁绵住。
察罕帖木儿平定河南后,就分兵驻守关中、陕西、荆襄、河洛、江淮等地,重点兵力则部署在泽州和潞州,营垒和旗帜连绵千里,每天都在修造车船,修理兵器,鼓励务农积谷,训练士兵,准备大举进攻,收复山东。
之前,山西、晋州、冀州等地都是察罕帖木儿平定的,但是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却率兵驻扎在大同,想要夺取晋州和冀州,因此和察罕帖木儿发生了冲突。朝廷下令把冀州和宁州给了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打了这么多年仗,一直依靠晋州和冀州两路供应军饷,所以就屯兵泽州和潞州抵抗孛罗帖木儿。他们曾在东胜州和汾州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朝廷派中书平章政事达实帖木儿和参知政事七十谕去调解,让他们罢兵。
当时,搠思监当权,他和宦官朴不花贪得无厌,根据收受贿赂的多少来左右逢源,因此和达实帖木儿他们结下了深仇大恨,导致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到了八月,朝廷下令让孛罗帖木儿守卫石岭关以北,察罕帖木儿守卫石岭关以南,这才让两人听从命令罢兵。
公元1342年,察罕帖木儿探听到山东各地盗贼互相攻打,乱成一锅粥。六月,他虽然病着,还是从陕西坐着轿子赶到洛阳,召集各位将军商量出兵时间。他命令晋宁军从井陉出发,辽沁军从邯郸出发,泽潞军从磁州出发,怀卫军从白马出发,再加上汴洛军,几路大军同时行动,分头进攻。察罕帖木儿亲自竖起大将的旗帜,擂鼓渡过孟津,一路向东挺进。
七月,东昌府和冠州又回到了朝廷的掌控下。八月,大军到达盐河,他派儿子扩廓帖木儿和闫思孝等人,跟关保、虎林赤汇合,一起造浮桥过河。然后他们攻下长清,继续进攻东平。田丰派崔世英等人抵抗,结果被打得大败,被杀了一万多人,官军直接打到城下。察罕帖木儿知道田丰在山东盘踞很久,当地军民都服他,于是就给他写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归顺朝廷。田丰、王士诚、俞宝、杨诚等人最终都投降了,东平府和济宁府也重新回到了朝廷手中。
那时候,一群盗贼聚集在济南府,他们的头子刘珪带着兵在齐河和禹城驻扎,准备抵抗官军。察罕帖木儿派出一支奇兵,抄小路绕到贼军背后,从南边攻打泰安,逼近益都,从北边攻打济阳、章丘,中间还顺带扫荡了沿海的几个县。他自己则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在分齐镇跟刘珪的军队交战,大获全胜,一路逼近济南。齐河和禹城都赶紧送来投降的礼物,南边的几路军队也传来捷报,又在好石桥打败了益都的军队。 济南被围困了三个月,刘珪最终投降了。朝廷下诏书,任命他为中书平章政事,兼任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中丞的官职不变。察罕帖木儿于是调兵去围攻益都,他下令大规模制造攻城器械,从四面八方一起进攻。他还挖了很深的壕沟,筑起很长的围墙,截断南洋河的水,用来灌城。
公元1344年,山东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平定了,就剩下益都城还没拿下。六月的时候,田丰和王士诚暗中勾结城里的叛军,密谋造反。话说这田丰他们一开始投降的时候,察罕帖木儿对他们特别信任,经常一个人跑到他们的营地里去。结果田丰就趁机建议察罕帖木儿去巡视营地,大家都觉得这太危险了,劝他别去。但是察罕帖木儿说:“我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难道还要人人提防吗?” 身边的人建议他带些精兵强将保护自己,他也不答应。只带了十一个骑兵就出发了,先到了王信的营地,然后又去了田丰的营地,最后被王士诚给刺杀了。
这事儿一传到皇上那儿,皇上特别悲痛,整个京城,全国各地的人民都痛哭流涕。早些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像绳索一样的白气,长达五百多丈,从危宿星起,一直扫过太微垣。太史官上奏说山东要发大水,皇上却说:“不是这样,山东一定会失去一位优秀的将领。” 于是赶紧派使者去警告察罕帖木儿,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可使者还没到,察罕帖木儿就已经遇难了。皇上追赠他“推诚定远宣忠亮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的称号,谥号为“献武”。等到下葬的时候,皇上又加大了赏赐,再次追赠他“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的称号,追封他为颍川王,改谥号为“忠襄”,食邑沈丘县。各地都为他建立祠堂,每年按时祭祀。还封他的父亲阿鲁温为汝阳王,后来又晋封为梁王。
朱元璋(明太祖)听说察罕帖木儿平定了山东,就对身边的人说:“田丰这个人反复无常,察罕帖木儿却把他当作心腹,这就是他的糊涂之处啊。古代的名将,智谋深远,让人捉摸不透,察罕帖木儿哪能做到这一点呢?” 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对的。
察罕帖木儿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外甥扩廓帖木儿继承了他的事业。
扩廓帖木儿,本来姓王,小名叫保保,是元惠宗皇帝赐给他这个名字的。他爹察罕帖木儿被刺杀后,朝廷立刻任命他当了好多官,官职可多了,银青光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太子詹事,反正就是一堆官衔,还让他全权处理事情,接管他爸爸的军队。
扩廓帖木儿领了命令,立马就带兵去攻打益都城。他们想了个办法,挖地道进去,结果攻下了益都,还杀了田丰和王士诚这两个叛军头头,把他们的心挖出来祭奠他爹察罕帖木儿,然后把抓到的益都叛军头目陈猱头等等两百多人,都押送到京城去了。接着乘胜追击,派关保去东边拿下莒州,山东地区就这样平定了。那时候,从东边的淄川、沂州,到西边的关中、陕西,一个贼寇都没有了。扩廓帖木儿就驻军在河南,朝廷非常依赖他,把他当作最重要的支柱。
孛罗帖木儿又带兵跟晋地和冀地的人打仗,扩廓帖木儿到了太原,跟孛罗帖木儿打了起来,僵持不下,谁也奈何不了谁。
过了几年,到了公元1367年,御史大夫老的沙和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得罪了皇太子,就逃到了大同,被孛罗帖木儿给藏了起来。
公元1368年,搠思监和朴不花诬告孛罗帖木儿和老的沙密谋造反,皇帝下诏书列举他们的罪状。孛罗帖木儿干脆就联合老的沙和秃坚帖木儿一起造反,攻打京城。扩廓帖木儿派他的部将白锁住带一万骑兵保护京城,驻扎在龙虎台,结果打仗没打赢,护送着皇太子逃到了太原。白锁住继续驻扎在保定,给朝廷支援。
公元1369年,扩廓帖木儿先带兵攻打大同,把大同拿下了。皇太子这才大规模出兵讨伐孛罗帖木儿,他和扩廓帖木儿一起率领军队到达京城,结果孛罗帖木儿被杀了。皇帝下诏让皇太子回京城,扩廓帖木儿也跟着一起回朝。
九月份,皇帝任命伯撒里为右丞相,扩廓帖木儿为左丞相。伯撒里是老臣子,而扩廓帖木儿是新近提拔的,所以两人一起当丞相。 他们俩一起当了两个月丞相,扩廓帖木儿心里不舒服,就请求回南方视察军队。
那时候,虽然中原地区平定了,但是长江以南的地区都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下。皇太子多次请求出征督促军队作战,皇帝犹豫不决,最后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让他统领全国的军队,代替皇太子去打仗。扩廓帖木儿的权力有多大呢?几乎和朝廷平起平坐了。
公元1352年二月,扩廓帖木儿从北京回到河南,打算回家守孝,安葬父母。但是他身边的人都说,皇上派他带兵出征,不能半途而废啊。所以他就先到怀庆府住下,后来又搬到彰德府。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打败了陈友谅,占领了整个湖北地区;张士诚则占据着淮东和浙江西部。扩廓帖木儿知道南方军队很强大,不能轻易进攻,就先在河南驻扎军队,然后给关中地区的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孔兴四位将军下命令,让他们一起集合军队,准备大规模进攻。李思齐以前和察罕帖木儿的地位差不多,现在扩廓帖木儿当了元帅,李思齐心里很不服气,张良弼等人也各有各的想法。接到命令后,他们都没听。扩廓帖木儿就派自己的部下攻打李思齐他们,李思齐等人也在长安集合军队抵抗。
扩廓帖木儿接受了南征的命令,却先去打李思齐他们,朝廷已经开始怀疑他了。元顺帝的太子跑到太原,想效仿唐肃宗在灵武自立为帝,扩廓帖木儿坚决反对。后来扩廓帖木儿回到北京,皇后奇氏让他带重兵护送太子进城,想以此逼迫皇帝退位。扩廓帖木儿看穿了皇后的心思,快到北京三十里的时候,就把军队留在城外,自己只带几个人进城上朝。太子对扩廓帖木儿更加不满。朝廷多次催促他南征,扩廓帖木儿就派他弟弟脱因帖木儿和部将完哲等人率领军队向东进发,但是陕西的那些将领最终还是没听他的命令。皇帝又下诏书让他们和解,扩廓帖木儿气极了,杀了送信的使者,还骂他们是“天下奴才”,朝臣们都哗然,说他太嚣张跋扈了。
公元1354年8月,皇帝下令让皇太子亲自统领全国军队,命令扩廓帖木儿、思齐、良弼等人分头出兵,平定江淮和四川的战乱。结果扩廓帖木儿不接受分兵的命令,皇太子也因此没有行动。这时候,他的部将貊高叛变了,占领了彰德和卫辉,还把责任推到了扩廓帖木儿身上,告了他一状。 话说早些时候,关保和貊高都是察罕帖木儿手下有名的猛将。之前扩廓帖木儿攻打李思齐的时候,派貊高从黄河渡河,想打他个措手不及,端了他的老窝。可是貊高手下的兵大多是孛罗帖木儿旧部,到了卫辉就哗变了,逼着貊高反叛扩廓帖木儿。
貊高告状的奏章递交上去后,皇太子立刻成立了抚军院,负责统领全国军队,还让貊高担任枢密院事兼平章政事,负责河北的军事,并赐给他“忠义功臣”的称号。到了十月,皇帝就削去了扩廓帖木儿的兵权,免去了他的太傅和左丞相的职务,让他以河南王的身份去汝州养老;把河南府封给了他弟弟脱因帖木儿做食邑,让他弟弟跟着他。扩廓帖木儿原来手下的人,全部都被召回朝廷。 那些原来跟着扩廓帖木儿的军队,一部分归白锁住和虎林赤管辖;在河南的归李克彝管辖;在山东的归也速管辖;在山西的归沙蓝答儿管辖。
扩廓帖木儿接到圣旨后到了泽州,他的将领李景昌、关保也向朝廷投降了,都被封为国公。朝廷看扩廓帖木儿已经势单力孤了,就下令让秃鲁和关中四位将军从关中出兵,和貊高的军队会合,名义上是讨伐扩廓帖木儿,实际上是彻底消灭他。
公元1366年,皇上派左丞孙景益去太原巡视,同时派关保带兵驻守。结果扩廓帖木儿直接派兵占领了太原,把朝廷派去的官员全杀了。皇上大怒,下令剥夺扩廓帖木儿所有的爵位和封地,但是那些跟着他一起效忠的将领士兵只要投降,就免罪。太子殿下立刻命令魏赛因不花和关保,跟李思齐他们一起,从两面夹击泽州。
二月,扩廓帖木儿退守平阳,关保趁机占领了泽州和潞州,还和貊高将军的军队联合起来了。扩廓帖木儿的气势稍微弱了一些,这时候,关中那四个大将,因为明朝的军队已经把山东和河南都占领了,再加上察罕帖木儿的父亲梁王阿鲁温也投降了明朝,眼看着明军就要打进潼关了,所以他们都派使者去跟扩廓帖木儿说,出兵其实不是他们的本意,现在抢掠一番就撤兵了。只有关保和貊高还在进攻平阳,扩廓帖木儿死守城池,不肯出战。结果探子发现貊高分兵去抢掠祁县,扩廓帖木儿就趁着夜色偷袭了他们的营地,抓住了关保和貊高,把他们都杀了。
朝廷上下都震惊了,赶紧把抚军院给撤了,还把太子以前用的人,比如帖林沙、伯颜帖木儿、李国凤等等,都给罢免了,以此来向扩廓帖木儿赔罪。扩廓帖木儿也自己写信给皇上解释,皇上就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还让他带兵去跟也速、李思齐他们一起,向南进攻。结果才一个月,明朝军队就攻破了大都,皇上不得不往北逃跑了。扩廓帖木儿从太原出发去救援,但还是赶不及。
十月,皇上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那时候明朝军队已经拿下大都(北京),派汤和去山西平叛,扩廓帖木儿抵抗了他们,在韩店打败了明军。接着,皇上命令扩廓帖木儿收复大都,扩廓帖木儿领命从雁门关往北走,打算直奔居庸关,去探探大都的情况。结果明朝的徐达、常遇春趁机偷袭太原,扩廓帖木儿只好回师救援。他手下的将领豁鼻马潜偷偷跟明朝联系,准备投降。明军趁夜袭击了扩廓帖木儿的营地,军队溃散了,扩廓帖木儿只带着十八个骑兵仓皇逃走。明军乘胜追击,一路打进了陕西,李思齐等人也投降了,所以以前元朝的土地都落入明朝手里了。 只有扩廓帖木儿还带着军队在塞外,经常骚扰西北边境,明朝人很头疼。
洪武二十九年正月,皇上又任命扩廓帖木儿为右丞相,想把政事都交给他处理。十一月,因为陕西行省左丞王克勤去行在(皇帝驻地)汇报工作,扩廓帖木儿趁机上奏,建议皇上赶紧去和林,别把应昌当成可以依赖的地方,但皇上没采纳他的建议。第二年,扩廓帖木儿包围了兰州,还杀了明朝派去支援兰州的将军于光。明朝大将徐达从西安出发,去攻打定西。扩廓帖木儿赶去救援,结果在沈儿峪被徐达打得大败,全军覆没。扩廓帖木儿只带着老婆和几个人逃跑了,划着木头渡过河,逃到了和林。这时元惠宗已经死了,元昭宗又让扩廓帖木儿掌握国家大事。明太祖派徐达率领十五万大军,分几路出塞,去打扩廓帖木儿。到了岭北,扩廓帖木儿迎战,结果大败明军,明军死了好几万人,徐达他们都逃回去了。从那以后,明朝人长了记性,不敢轻易出塞了。同年,扩廓帖木儿攻打雁门关,明朝严加防备。
宣光五年,扩廓帖木儿跟着昭宗搬到了金山。五月,他在哈剌那去世了,他的妻子毛氏自缢殉情。
一开始,朱元璋特别怕察罕帖木儿的名声,就派使者去跟他搞好关系,想把他拉拢到朝廷这边来。结果,察罕帖木儿被人暗杀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扩廓帖木儿带兵到了河南,朱元璋又派使者去跟他讲和,前后一共发了七封信,可扩廓帖木儿每次都扣下使者不放。等扩廓帖木儿撤兵回到塞外,朱元璋又给他写信招降,他还是不理。朱元璋因为这事儿,对扩廓帖木儿这个人更加敬佩。刘基曾经跟朱元璋说过:“扩廓帖木儿这个人不能轻视啊!”后来在岭北打败仗了,朱元璋想起刘基的话,总是引以为戒。
有一天,朱元璋召集众将领开会,问大家:“现在天下谁算得上是奇男子?”大家都说:“常遇春啊!他带兵不过万人,却能横行天下,这才是真正的奇男子!”朱元璋笑着说:“常遇春,我把他收服了,是我的臣子。像王保保(扩廓帖木儿)那样的人,我可收服不了他,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奇男子!”后来,朱元璋还把扩廓帖木儿的妹妹封为皇子妃。
扩廓帖木儿的弟弟脱因帖木儿,也多次立下战功,官做到陕西平章政事。朱元璋北巡的时候,脱因帖木儿跟着他,最后死在了漠北。
史书上说:察罕帖木儿,是朱元璋害怕的人。可惜元朝气数已尽,察罕帖木儿最终死于非命,还投降了敌人。扩廓帖木儿,才能不如他父亲,但他在塞外艰苦奋斗,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忠孝节义。朱元璋称他为“奇男子”,真是名副其实啊!
李思齐,是罗山人。他和察罕帖木儿一起起兵造反,收复了罗山,上级官员上报了他的功劳,朝廷就封他做县令。皇帝朱元璋说:“都说朝廷轻视汉人,看来是真的。” 然后,他又被任命为汝宁府知府,跟着察罕帖木儿平定了河南和陕西的叛乱。
公元1357年,他被任命为四川行省左丞。第二年,朝廷下令让他驻守凤翔。 他和察罕帖木儿、宣慰使张良弼、郎中郭择善、宣慰同知拜帖木儿、平章政事定住、总帅汪长生奴一起,在巩昌打败了李喜喜。 李思齐驻扎在斜坡,张良弼驻扎在秦州,郭择善驻扎在崇信,拜帖木儿驻扎在通渭,定住驻扎在临洮,他们各自都任命了府州县的官员,征收赋税来供给军队。没过多久,李思齐和张良弼合谋杀死了定住和郭择善,瓜分了他们的军队,朝廷对此也无可奈何。
公元1361年,他们又攻克了伏羌等县,接受了韩林儿手下的李武、崔德的投降。 当时四川的叛军攻占了川东的很多州县,朝廷命令李思齐去讨伐,还派枢密院知院秃坚帖木儿带着皇帝的诏书去鼓励他。李思齐于是率兵进军益门镇。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回到凤翔,结果和张良弼打了起来,还被张良弼打败了。公元1363年,他又和孛罗帖木儿打仗。公元1365年正月,李思齐被封为许国公。 二月,皇太子又给他加封了银青光禄大夫、邠国公、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太子詹事,还兼任四川等处行枢密院事、招讨使,官职越来越大了。
公元1352年,扩廓帖木儿派关保去攻打张良弼。张良弼呢,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思齐那儿当人质,然后跟思齐一起联合军队抵抗关保。思齐还请求朝廷调解这件事。这一年,礼部侍郎满尚宾和吏部侍郎掩笃剌哈从凤翔回到了京城。之前他们奉命去劝说思齐开通蜀道,结果思齐没听,他们俩就在凤翔待了一年,这才回来。
公元1353年,张良弼、脱列伯、孔兴和思齐在含元殿旧址碰头,推举思齐当盟主,一起抵抗扩廓帖木儿。在此之前,扩廓帖木儿给思齐他们下过战书,思齐一看,气坏了,说:“我和你爸爸是老乡,你爸爸敬我酒都得三拜九叩,你居然敢在我面前这么嚣张,还敢公开命令我? ” 于是,他就和张良弼他们联合起来,不听扩廓帖木儿的指挥了。朝廷任命秃鲁为陕西行省左丞相,思齐根本不搭理,还派郑应祥将军去守陕西,自己回凤翔去了。后来太子统领全国军队,命令思齐从凤翔出发,和侯伯颜、达世进一起进军四川。没过多久,朝廷又命令思齐当秃鲁的副手,安抚关中地区,还把关中地区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边归思齐管,东边归扩廓帖木儿管,思齐一样没听。
公元1354年,朝廷下令让思齐去讨伐扩廓帖木儿。结果没多久,明军打到了河南,思齐就逃回了关中,和张良弼汇合,一起守潼关。后来张良弼的营帐被火烧了,思齐就搬到了葫芦滩。明军攻破了潼关,思齐丢下辎重,逃到了凤翔。那时候,思齐的手下虎林赤等人在盩厔据守,商暠据守武功,李克彝据守岐山,任从政据守陇州,思齐自己则据守临洮。没过多久,他们都投降了明朝。明朝封思齐为江西平章政事。
张良弼逃到了宁夏,被扩廓帖木儿抓住了。他的弟弟张良臣在庆阳投降了明朝,后来又反叛了。明将徐达攻克了庆阳,张良臣跳井自杀,被明军捞出来后斩首。
话说后来,朱元璋派人去跟扩廓帖木儿搞好关系。这个人一开始到那儿,扩廓帖木儿对他可客气了,还派人送他回去。快到边境的时候,扩廓帖木儿的手下说:“我们大帅有令,请您留下点东西做个纪念。” 那人说:“我从老远来,啥也没带啊。” 那手下说:“我们就想要您的一条胳膊。” 那人知道逃不掉了,只好砍下胳膊给了他们。 结果回去了没多久就死了。
接下来说老保,他姓李,叫李保保,是阳武人。 当年察罕帖木儿起兵造反,老保跟着他。 因为收复了罗山县,被封了个泽州路治中的官职。 后来又跟着平定了方脱脱的叛乱,升了枢密院知院,去守石州。 他还跟着察罕帖木儿攻下了山东好些地方。 后来察罕帖木儿被田丰害死了,老保就和扩廓帖木儿一起打败了田丰,官儿也升了,当上了平章政事,还留守益都。 后来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去攻打益都,劝老保投降,可老保不肯。徐达跟手下说:“老保指望黄河对岸的援兵呢,我已经派兵堵住黄河南岸了,等于给他断了胳膊!” 于是带兵填河前进,攻破了益都城,抓住了老保和白锁住,押送到了建康。 平章普颜不花被杀了,老保这才投降了朱元璋。 结果朱元璋又派老保去劝降扩廓帖木儿,结果被扩廓帖木儿给毒死了。
最后说魏赛因不花,他是息州人。 从小就特别厉害,骑马射箭都很在行。 元朝末年,红巾军造反,他就招募义勇军抵抗,后来归顺了察罕帖木儿,曾经一个人就杀了一百多红巾军。 他还跟着扩廓帖木儿去大同打孛罗帖木儿,打赢了。 官儿越做越大,最后做了河南江北的枢密院事。 他又跟着打败了秃坚帖木儿,官儿又升了,成了中书平章政事,最后去世了。
关关,字文祖,是温县人。年轻的时候就沉稳有谋略,而且勇敢。察罕帖木儿起兵的时候,关关招募了一万多义勇军加入他。 然后被授予招讨的职位,升任上百户,还配发了银质腰牌。跟着察罕帖木儿打败了韩咬儿,攻克了汝宁、钧州、许州等地,关关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
后来深州的贼寇犯境河南,察罕帖木儿派关关去救援,贼寇吓得逃跑了,关关因此升任上千户。之后贼寇占据了荥阳,关关又大败了他们。贼寇又跑到八角屯兵。那时候韩林儿占据着汴梁,到处派兵抢掠,察罕帖木儿就让关关去平定陕州、虢州等地,因为战功卓著,关关被提升为颍州、息州招讨使,统领五万户。贼寇被打败后逃窜到陕西,关关追击到凤翔,之后又调兵去守高平,后来升任河东宣慰司副使,又升任河南行枢密院判,接着又升任本院同佥。他率领部队驻守怀庆,安抚流亡百姓,附近的人都归顺了他。 之后升任定远大将军,不久又改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跟着察罕帖木儿讨伐山东的贼寇,接连攻克了高唐、虞城,还抓获了贼寇骁将王达儿等人。
在泺陂,关关夺取了贼寇的两百多艘船只,切断了他们的粮道,之后升任行省左丞。攻打济南的时候,贼将刘平章等人率领三万人来抵抗,关关率领精锐部队诱敌深入,贼寇争先恐后地冲进来,埋伏的军队前后夹击,斩杀了无数敌人。关关升任右丞,还被赏赐了一条金腰带。后来调到怀庆驻守,又升任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他五十三岁去世,追赠推忠协义宣力功臣,谥号康定。
关保,是河南人。至正年间担任总兵,是野庵的裨将。当时山西盗贼四起,关保被调去守卫泽潞,他和百户虎林赤在泽州和高平打败了贼寇,还抓获了贼首刘子才,之后升任兵部侍郎,朝廷还赏赐了他龙袍、金银财宝等。他跟着察罕帖木儿攻打汴梁,因为战功被提升为同佥枢密院事。至正二十七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分省驻扎在济宁。至正二十八年,朝廷因为扩廓帖木儿不服管教,封关保为国公,命令他和貊高一起攻打扩廓帖木儿。军队到达太原,扩廓帖木儿从平阳杀来,抓住了貊高和关保,把他们都杀了。
刘则礼,是临江人。他一开始在答失八都鲁平定河南的战乱,后来升官做了安陆府同知,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河南行枢密院副使,镇守白羊口。
后来,扩廓帖木儿统兵南下,刘则礼被任命为湖广行省左丞。明朝军队攻入北京,刘则礼的军队溃败了,他带着一百多个人退守到易州的龙居山。
他偷偷地跑到大同去见扩廓帖木儿。当时将作院使田迈鲁正在团结沿山地区的各个村寨,让刘则礼和他一起守卫。没过多久,扩廓帖木儿在太原战败了。刘则礼知道大势已去,想带着手下的人去投奔朝廷,但是田迈鲁不愿意离开。
明朝军队到了之后,田迈鲁投降了,想给刘则礼官职,但是刘则礼拒绝了,最后在蓟州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