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哥,是伽乃氏族人,属于迦叶弥儿部。他爸爸叫斡脱赤,和叔叔那摩一起学习佛教。兄弟俩当时就商量说:“咱们国家要完蛋了,听说东北有天子之气,咱们不如去投奔他吧?”于是他们就投降了元朝。元太宗对他们很客气,很重视。后来元定宗就拜那摩为师,还让斡脱赤拿着金牌去各地巡查。元宪宗当皇帝后,尊那摩为国师,给了他玉印,让他统管全国的佛教事务。斡脱赤也得到了重用,当了大官。他曾经上奏说:“迦叶弥儿,是西边边境上的一个小国家,现在还没完全臣服,请让我去劝降他们。”皇帝就下令让他带着侍卫一起去。结果那地方的首领不服从,还生气地把斡脱赤杀了。皇帝一怒之下,派兵平定了迦叶弥儿。元贞元年,追封斡脱赤为代国公,谥号忠遂。

铁哥从小没了父亲,跟着那摩一起进宫拜见元宪宗。当时皇帝正吃鸡呢,吃到一半停下来,赏赐了一只鸡给铁哥。铁哥拿着鸡却不吃,皇帝问他为什么,铁哥回答说:“我想留着给母亲吃。”皇帝觉得他很孝顺,很惊讶,又赏赐了他一只鸡。后来世祖皇帝即位,去香山永安寺游玩,看见寺庙墙壁上写着畏兀儿文,就问这是什么字。和尚回答说:“这是国师的侄子铁哥写的。”皇帝就召见了他,觉得铁哥长得仪表堂堂,很有气质,就让他在宫里当侍卫,负责值夜。宪宗皇帝晚年的时候,因为一些坏人的谗言,对世祖皇帝稍微有点疏远。那摩暗中告诉世祖皇帝,要多加小心,注意和宪宗的关系。所以兄弟俩的关系又恢复了以前那样亲密。等到后来,皇帝想重用铁哥,就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为了报答国师的恩情啊!”

铁哥十七岁那年,皇上要给他选个名门闺秀当媳妇。铁哥推辞说:“我母亲是汉人,想让我娶个汉族姑娘,我不敢违背母亲的心意。” 于是他就娶了个冉姓女子为妻。过了很久,皇上让他负责掌管御膳和汤药,铁哥也因此和皇上走得很近。

元十六年,铁哥上奏说:“武将佩带符节,这是古代的制度。现在老百姓也佩带符节,请求取消。”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十七年,铁哥升任正议大夫尚膳监。皇上告诉他:“我听说父亲喝药,儿子要先尝尝;君王喝药,臣子要先尝尝。你现在负责我的饮食,所有吃的喝的,汤药之类的,你都要先尝尝。”皇上还下旨赐给他一座宅邸,就在大明宫的左边。 当时留守段圭说:“赐的宅子离木局太近,不方便。”皇上说:“铁哥的宅子离宫门近,方便传召。木局稍微窄小一些,有什么妨碍呢?”

高州的老百姓说他们那里野兽很多,糟蹋庄稼,想抓来进贡给皇上。铁哥说这会扰民,不应该答应,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十九年,铁哥升任同知宣徽院事,继续兼任尚膳监。内府用圆米,铁哥奏报说一石粳米只能磨出四斗圆米,建议如果不是御用,就只供应普通米。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提拔他做了司农寺达鲁花赤。有一次皇上到巴雅尔的地方打猎,猎人们不慎用弓箭射中了御用的骆驼,骆驼死了。皇上大怒,要杀了那些猎人。铁哥说:“人命抵畜命,这处罚太重了。”皇上立刻下令释放了他们。 内府仓库里有人偷盗粳米,按律当处死,铁哥又进言说:“我审问了那个偷米的人,他母亲生病了,他偷米是为了给他母亲吃。请皇上开恩饶了他吧。”皇上于是免了他的死罪。

铁哥在二十二岁那年,司农寺升格为大司农司,他的官职也升到了正二品,还被授予资善大夫的称号。 当上大司农后,他发现各部门供应膳食的制度扰民严重。于是他上奏说:“如果发展屯田,就能解决物资供应问题。”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二十四年,铁哥跟随皇上出征乃颜,到达苏尔图地区时,叛王塔布岱突然率兵杀到。铁哥建议用疑兵之计退敌,于是皇上撑起华丽的伞盖,坐在胡床上,铁哥则从容地敬酒。塔布岱远远观察,以为有埋伏,吓得赶紧撤兵。皇上为此赏赐给他金章和玉带。二十九年,铁哥又升任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因为腿脚不便,皇上特许他坐轿子进入宫殿。早些时候,朝廷下令让新归附的百姓在野马川和鸿和尔布拉克地区种植葡萄,但铁哥认为北方地区寒冷,奏请朝廷每年赐给他们御寒的衣物,皇上也同意了。

成宗皇帝即位后,因为铁哥是先朝的旧臣,赏赐给他一千两白银和十万贯钱钞,之后又赏赐给他一个玛瑙碗。皇上还特意下诏说:“这个碗是先帝用过的,朕现在把它赐给你,是因为你长期侍奉先帝的缘故。”大德元年,铁哥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三年后,他请求辞去要职,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但仍然授予他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的职务。当时朝中大臣很多都不了解朝廷的典章制度,皇上说:“只有铁哥懂得这些。”于是让他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务。所有关于粮饷、金帛的数目,都按照世祖皇帝时期的旧制执行。八年后,铁哥再次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滦州发生大水灾,铁哥奏请朝廷加紧赈济灾民。十年,铁哥的母亲去世,皇上特许他在守孝期间仍然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

辽王托托入朝,他的随从竟然持兵器进入大明宫,铁哥立即上奏弹劾,阻止了他们的行为,辽王吓得连忙道歉。有一次皇上到晋山巡幸,路上遇到很多饥民,铁哥立即命令打开粮仓赈济灾民,随后又主动上奏自劾擅作主张,皇上却对他赞赏不已。武宗皇帝即位后,赏赐给他一百两黄金,并加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还遥授他中书右丞相的职位。有人告发宁远王阔阔图谋叛乱,铁哥知道这是诬告,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最终使阔阔出得以释放,并被迁徙到高丽。两年后,铁哥担任度支院的官员,不久又获赐江州稻田五千亩。

宋仁宗当上皇帝后,就给铁哥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太傅,还让他参与处理军国大事。铁哥上奏说:“世祖皇帝的儿子就只剩下宁远王了,应该把他放回去了。”仁宗同意了。两年后,铁哥奉命去万安寺祭祀世祖皇帝,结果在那里病倒了,就回去了。皇太后派内侍去探望他的病情,铁哥趁机上奏说:“我随时都可能死去,只希望太后您能辅佐皇上实行革新政治,保佑国家社稷。”没多久,铁哥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官职,追封他为秦国公,谥号忠穆,还追加了“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的称号。后来又进封他为延安王,并更改谥号为忠献。

铁哥有六个儿子:忽察,淮东宣慰使;平安奴,大平路达鲁花赤;也识哥,山东宣慰司同知;虎里台,真定总管府同知;亦可麻,都护府同知;重喜,隆禧院副使。铁哥还有八个孙子,其中伯颜官至中书平章政事,那是相当厉害的人物。

乞台普济是河西人,原姓史,他家祖上拉吉尔威,曾经在太祖皇帝身边当侍卫。他父亲考算尔威,是个特别勇猛的人,在世祖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他,参与平定云南,还跟着他渡江攻打鄂州。世祖皇帝当上皇帝后,又跟着他去讨伐阿里不哥,后来被授予蒙古唐兀军民达鲁花赤的官职。

乞台普济从小就跟着他父亲出入世祖皇帝的帐篷,后来被选去侍奉裕宗皇帝,因为他做事认真谨慎而闻名。武宗皇帝出生后,也就是皇曾孙,皇上就下令让乞台普济来照顾他。皇曾孙小时候学习,就让乞台普济的儿子也克吉儿当他的老师。要是皇曾孙玩耍耽误学习,也克吉儿就会狠狠地教训他。每次皇室宗亲大会,读到世祖皇帝的训诫时,乞台普济一定会对皇曾孙说:“这些都是你将来应该做的事情,你一定要记住,千万别忘了!”裕圣皇后因为知道乞台普济很擅长教导孩子,所以命令宫中四卫番直的官吏,凡事都要先问问他的意见。

公元1296年,武宗在北方镇守边疆,所有的军事事务都交给乞台普济负责。两年后,因为公文没有印信,乞台普济就进京说明情况,皇上给了他一个信印就回去了。1298年,海都来入侵,被他打败了。他下令士兵在盔甲外面披上红衣,用来区分敌我。从此以后,敌人一看到穿红盔甲的军队就吓得逃跑。1304年,成宗皇帝驾崩了,武宗想丢下军队赶回去奔丧。乞台普济说:“派使者去报丧就行了,等皇太后下旨再回去。”后来仁宗皇帝奉皇太后的旨意平定了内乱,武宗继位当了皇帝。武宗当天就让乞台普济担任平章政事。

武宗当上皇帝后,就封乞台普济为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封他为庆国公。七月份,又升为仪同三司、太子太保。九月份,又加封开府、太子太傅。公元1308年二月,拜为中书左丞相,加封柱国。四月份,拜为太保。六月份,升为太子太师。七月份,又加封录军国重事。十一月份,升为右丞相。他还把乞台普济的哥哥阿拉克普济封为荣禄大夫兼都元帅;弟弟昂吉封为荣禄大夫、司徒,还遥授平章政事;另一个弟弟日尔塞封为荣禄大夫、宣政院使。一年之内,乞台普济家族权势达到了顶峰。公元1309年八月,设立尚书省,乞台普济又升为太傅、尚书右丞相。同年十二月,他因为生病辞职了。公元1310年,被封为安吉王。公元1318年四月去世。

他的儿子有也克吉儿、纳里日、尔禄。纳里日当了光禄大夫,还遥授中书左丞相,兼任将作院使。尔禄小时候是和尚,后来皇上赐给他衣服帽子,但他没还俗,被任命为宣政院佥事。

也克吉儿,22岁的时候就跟着武宗在北庭打仗了。海都越过金山,打到了库布哩,也克吉儿带着左卫的弓箭手打头阵,直接冲向敌军猛将。一交战,他就把敌军将领打下马,砍下头颅回来复命。武宗高兴地脱下自己的衣服和马鞍赏赐给他。后来,敌军夜袭其他部队的辎重,他又率领几百骑兵追击,把敌人打败了。四年后,在昂吉尔图打败了敌人,缴获的人畜无数。五年后,海都大举进攻和林,双方在哈喇台交战,他只带了几十个骑兵就出入敌阵,武宗乘胜追击,敌人这才开始撤退。十年里,他跟着武宗越过金山,斩获了一万多人。十一年后,朝廷评定诸将的功劳,也克吉儿位列第一。

武宗登基后,授予他资德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的官职。六月又赐予他虎符,任命他为大府院使、唐兀亲军都指挥使;七月加封特进,遥授中书左丞,之后又升任知枢密院事兼典瑞院使。至大元年五月,他又兼任仁虞院使,十一月被拜为御史大夫。仁宗即位后,再次任命他为知枢密院事,后来去世了。

斡罗思,是康里氏。他的曾祖哈失伯,在元朝初期就归顺朝廷,担任庄圣太后的牧官。他祖父海都,跟随宪宗征讨宋朝,在钓鱼山战死。他父亲明里帖木儿,世祖时期担任必阇赤,后来升迁到太府少监,死后追封为益国公。

斡罗思一开始在内府担任必都赤。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之后外放到云南行省担任理问,负责管理云南王府的事务。他得罪了桑哥,被桑哥诬陷,抄了他的家,只留下了一条金玉带、一条玉带和五十两黄金,这些都是皇帝赏赐的。桑哥就以他贪污公款、中饱私囊为罪名治罪,皇帝对此事不闻不问。二十六年,朝廷设立八番罗甸宣慰司,任命斡罗思为宣慰使,他平定了各地的蛮族叛乱,并在当地设立了安抚等机构来维持秩序。他被晋升为中奉大夫,赐予虎符,之后又升迁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并赐予三珠虎符。大德六年,他被授予通奉大夫,兼管万户,之后又晋升为正奉大夫。

元武宗当政的时候,把老张(指文中人物,下同)叫到朝廷,让他当了中书左丞,还兼任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和大都屯田府的负责人。没多久,他又升官了,成了荣禄大夫、中书右丞,还兼任翰林学士承旨,继续管着武卫和屯田的事务。皇上好几次赏给他钱财、房产和宅子,但他都谢绝了。后来,他被调到四川行省当平章政事。到了至大二年,朝廷把他召回,但他因为生病请求退休回家了。皇庆二年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光禄大夫、益国公的爵位。他有两个儿子:博罗不花和庆童。

博罗不花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职位是速古儿赤。至大元年,他升了好几级,当上了翰林侍讲学士,因为父亲生病,他就请求回家照顾父亲。延祐四年,他又被启用,担任速古儿赤札撒孙,后来又升任速古儿赤五十人之长,还兼管皇后的宫中事务。之后,他被外放到河南府当同知。他的儿子察罕不花继承了他父亲的宿卫职位,在汴梁见到文宗皇帝,之后进入朝廷担任温都赤,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又升了好几级,做到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最后被授予中宪大夫、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的职位,后来去世了。

庆童,字明德,因为他父亲是功臣,很早就得到了仁宗皇帝的赏识,在宫里当差,负责宿卫工作。他一路升迁,做到判大宗正府兼上都留守、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后来进京担任太府卿,之后又回到上都当留守,还担任过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到了至正十年,他升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二年,蕲黄的贼寇攻陷了杭州,庆童和行省丞相达实特穆尔一起逃跑了。城池收复后,行省的官员大多被罢免,但庆童他们却没被追究责任。庆童之后大力整修官署,招募百姓做工,并支付报酬,杭州百姓因此得以生存下去。

话说十四年的时候,脱脱率领大军包围张士诚在高邮,军队的粮草都得从江浙地区运送。庆童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运输工作衔接得很好,军队全靠他呢!

十六年,江湖地区都失守了,有个叫方家奴的义军元帅,在杭州北关扎营,他手下的兵白天就杀人抢劫,老百姓苦不堪言啊!庆童就跑去跟丞相达识帖睦尔说:“军队都没个纪律,怎么打仗?必须把方家奴杀了,才能出兵!”然后,他和达识帖睦尔一起去了方家奴的军营,当场把方家奴给杀了,老百姓可高兴坏了!

后来,苗军元帅杨完者想娶庆童的女儿,当时达识帖睦尔正指望杨完者来对付张士诚,就硬要给两人做媒。庆童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可后来杨完者越来越嚣张跋扈,达识帖睦尔也受不了了,就让张士诚把杨完者给杀了,结果杭州就落入张士诚手里了。没多久,皇上就召庆童进京,当了翰林学士承旨,又改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不过还没等他去上任,就被留在了江浙地区。十八年,他升迁到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后来又当上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二十年,皇上把他召回京城,他走海路到了北京,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可惜,有人诬告他儿子刚僧和宫女有染,皇上大怒,把刚僧杀了。庆童就借口生病,回家养老去了。二十五年,他又被起用,担任陕西行省左丞相。

在江南的时候,他被张士诚和方国珍压得喘不过气,在陕西又被李思齐逼得没办法,基本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官儿。二十八年,他又被召回京城。七月,明军打到通州,皇上逃跑了,让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辅佐他。有人问他:“怎么抵御明军?”庆童说:“我知道自己会死,还有什么好说的!” 城破之后,庆童和帖木儿不花、平章政事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中书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人一起,宁死不屈,壮烈殉国了。

史官说:元朝末年,各地盗贼蜂起,投降朝廷的就被称为义军,但规模大的占据州县,小的也抢劫老百姓,为所欲为。朝廷还用官位爵位赏赐他们,所以这些义军凭借着朝廷的命令,更加肆无忌惮。这是鼓励叛乱的做法啊!如果元朝的皇帝和大臣能够像庆童对待方家奴那样,那么降兵就会害怕朝廷的命令,即使是张士诚、方国珍也能让他们乖乖听话,更别说其他那些小喽啰了。可惜啊,他们不明白这个道理!

爱薛,是拂菻人(今土耳其)。他爷爷叫不阿里,他爸爸叫不鲁麻失。爱薛通晓拂菻语,还懂天文历法和医学。有个叫列边阿答的人,用本地的宗教教义侍奉元世祖忽必烈,他推荐爱薛很贤能。于是爱薛被召到皇帝身边侍奉,他敢于直言进谏,世祖在当藩王的时候就非常器重他。中统三年春天,皇帝下诏令在二月初八举行佛事活动,还调集教坊的乐队和仪仗队去迎接。爱薛劝谏说:“现在高丽刚刚归附,李璮又叛乱,天下百姓疲惫不堪,浪费这些没用的钱财,不是为国家着想啊!”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当月,皇帝想去长春宫住一段时间。爱薛赶紧进去,再次极力劝谏,皇帝很惊讶,拍着他的背说:“如果不是你,我可听不到这些话啊!”皇帝立即打道回府。从那天起,皇帝对爱薛更加亲近了。五年春天,皇帝在新安打猎,时间很长了,爱薛就在皇帝面前不慌不忙地问那些被征调来服务的百姓:“耽误你们的耕种了吗?”皇帝因此停止了打猎。有一次,皇帝在上都凉亭设宴款待诸王,群臣纷纷站起来敬酒。爱薛上前说:“这酒能喝吗?”皇帝明白了他的意思,把爱薛抱在膝盖上,亲昵地弹了一下他的额头,左手挽着他的胡须,和他一起喝酒。然后转头对皇太子说:“有这样的臣子,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爱薛在西北当了八年使臣,回京的路上被土匪给截了。他和孛罗走散了两年,才终于回到京城。皇上召见了他,爱薛把阿鲁浑王送的宝贝腰带献了上去,皇上龙颜大悦,对身边的人说:“孛罗是我大元的人,吃我的俸禄,却安安心心待在别人那里。爱薛是那边的人,家也在那边,却对我如此忠心耿耿。这差距,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孛罗被阿鲁浑留了下来,后来还当了官。后来合赞和贝杜打仗争夺国家,贝杜派孛罗去当使臣,具体情况都记载在《诸王传》里,所以世祖皇帝才说他安于彼邦。

爱薛被任命为平章政事,但他坚决推辞了。十二年,他被任命为秘书监。十三年,伯颜平定江南回来,阿合马用一些谣言陷害他,爱薛跪地求皇上开恩,这事儿才算过去了。十四年,他担任崇福院使。十九年,升任翰林学士承旨,还兼任修国史。大德元年,他又被遥授平章政事。

后来,皇上身体不好。秋天八月,还发生了地震。皇后问爱薛:“你懂天文,这灾异是不是百姓惹的祸?”爱薛说:“这是上天在警告我们,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您应该好好想想这事儿。” 皇后说:“你怎么不早说?” 爱薛说:“我侍奉世祖皇帝和您,就算睡觉吃饭您也都能看见我。现在好几个月没见着您,我上哪儿跟您说去?” 皇后听了,沉默不语。十一年,成宗皇帝驾崩了,宫里要找星历秘文,爱薛坚决拒绝。

武宗皇帝即位后,爱薛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秦国公。至大元年六月,他在上都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皇庆元年,追封他为推诚协力赞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拂林王,谥号忠献。

他留下了六个儿子:也里牙,官至光禄大夫、秦国公、崇福院使,还管着司天台的事儿,后来因为跟文宗皇帝密谋造反,被惠宗皇帝公布了罪行;腆哈,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黑厮,光禄卿;阔里吉思,同知泉府院事;鲁哈,广惠司提举;咬难,在兴圣宫当宿卫。

曲枢,是个西域人,性格特别细心谨慎,在徽仁裕圣皇后身边当差。仁宗皇帝小时候,大家觉得曲枢可以胜任保护和教育他的重任,就让他去侍奉仁宗。曲枢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不管白天黑夜,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小皇帝。元大德九年,仁宗皇帝陪皇太后住在怀孟,没多久又去了云中,曲枢一直跟着侍候。成宗皇帝驾崩后,仁宗皇帝参与平定靖难之役,拥立武宗皇帝登基,仁宗自己当上了太子,曲枢也因此被封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行大司农。

没过多久,他又升官了,成了光禄大夫、詹事院掌院事,还加了特进的称号,封为应国公。到了元至大元年,曲枢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上柱国,依旧兼任大司农,还加封太子太保,同时主管典医监。第二年,他又升任太保、录军国重事、集贤大学士,并主管崇祥院和司天台。元延祐四年,皇帝下令在京城健德门外给他修建园林,赐名为“贤乐堂”,还说:“这地方以后朕也可以来住。”后来曲枢在任上去世,皇帝追赠他太师的职位,追封为祁连王,谥号忠惠。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都,元大德十一年被特授为学士、嘉议大夫,后来升任中奉大夫、典宝监卿,又加封资德大夫、治书侍御史。元至大元年,晋升为荣禄大夫,被遥授中书平章政事,后来改任侍御史。第二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三年后又升任右丞。可惜的是,他32岁就去世了,留下个儿子叫咬住。

帖木儿,在大德十一年的时候,被特别任命为正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还兼管着各路军队和奥鲁管辖区内的农业生产,后来还升了官,当上了府正。到了至大二年,他又升任中奉大夫,陕西等地的行尚书省参知政事。三年后,他调到京城,当了太子家令,之后又升为正奉大夫。四年,他又升任资德大夫,大都留守,还兼任少府监。本来要提拔他当侍御史的,结果改任翰林学士承旨,负责起草诏书,还兼修国史。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大都留守,兼少府监和武卫亲军都指挥使,还佩带着金虎符,权力很大。到了皇庆元年,他又被加封为荣禄大夫。死后追赠太傅,追封文安王,谥号忠宪。他有两个儿子:桓泽和都蛮子。

脱虎脱,是畏兀氏族的人。元武宗登基后,因为他是武宗早年在藩地时的旧部,所以被任命为宣政院使。同年九月,朝廷下诏设立尚书省,负责管理财政,由脱虎脱、教化、法忽鲁丁三人负责尚书省的事务,并让他们自己挑选属下官员。御史台的官员们上奏说:“以前至元年间,阿合马负责管理财政,也设立了尚书省,三年后又把它并入了中书省。后来桑哥掌权,又重新设立了尚书省,结果桑哥事败后,尚书省又被并入中书省。自从大德五年以来,全国各地地震、水灾不断,年年歉收,百姓生活非常艰难。现在最重要的是要采取便民的政策。最近听说又要设立尚书省,肯定要增加机构和官员,恐怕对百姓没有好处。再说,理财的关键在于人,如果只依靠中书省,而中书省的整顿又没有看到成效,那就不行。我们这些臣子不敢直言,怕会因此获罪。”皇帝说:“你们的意见很对。脱虎脱他们既然愿意承担这项工作,那就先让他们试试看吧。”后来,皇帝下诏,让脱虎脱继续担任宣政使,教化留在京城,其他尚书省官员各司其职,这件事最终算是妥善解决了。

公元1309年,脱虎脱升职了,当上了中书左丞。同年,乐实觉得当时的钞法烂透了,就建议改革,还设计了新的钞票样式。他还跟保八一起商量着要设立尚书省,然后就上奏请皇帝批准,让乞台普济、塔思不花、赤斤铁木儿、脱虎脱一起讨论这事儿。保八说:“现在政事的好坏,都是以前省里的官员干的。他们怕担责任,谁还愿意改革呢?皇上您要是心疼我们这些提建议的,就请设立尚书省吧!以前的事归中书省管,新的政事就归尚书省管。我们建议让乞台普济和脱虎脱当尚书丞相,三宝奴和乐实当平章,我当右丞,王罴参知政事。”皇帝全听他的。塔思不花说:“这是大事,得让我这个老臣好好商量商量。”皇帝没理他。

八月,皇帝就正式设立了尚书省,让脱虎脱当了左丞相。同一个月,又让脱虎脱兼管右卫率府。脱虎脱他们又上奏说:“中书省里欠钱欠粮的,应该留下十个官员负责追讨,其他人就都并入尚书省吧。”他们还说:“以前死刑的案子,都是尚书省先讨论,再给中书省审核,最后才上报皇帝。我们建议还是按老规矩来。”皇帝同意了。皇帝还下令,谁敢阻挠尚书省办事,就治他的罪!然后,他们就对至大宝钞进行了改革,在全国发行。具体情况,《食货志》上有记载。之后,又在元大都建佛寺,设立工部,让脱虎脱管。

脱虎脱他们又上奏说:“宫里有些旨意,中书省奏请不要执行,我们觉得还是按照老规矩执行吧。如果真的对大事有影响,再上报也不迟。”他们还说:“中书省的政务,都归我们管吧。至元二十四年,所有诏令都是尚书省管的。现在我们建议,任命官员的事归尚书省管,而那些负责传达诏令的散官,就交给中书省管。”皇帝都同意了。他们专权欺上,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三年后,脱虎脱升任右丞相,还制定了税收制度和税务官员的等级,并且规定同时使用历代铜钱和至大钱。六月,他被加封为太师,和三宝奴一起管理百官事务。脱虎脱他们又上奏说:“宣徽院的开支越来越大了,应该减少一些。”皇帝说:“我听说后宫的饮食和朕差不多,有这回事吗?查清楚了,该减就减!”皇帝还下令说:“尚书省事情太多了,各部门如果有聪明能干的人,就先从尚书省选拔。”十一月,脱虎脱被加封为录军国重事,还被封为义国公。

同年,脱虎脱诬告都指挥使郑阿思兰等十七个人谋反,把他们都杀了,天下人都觉得冤枉。四年正月,武宗皇帝死了。三天后,仁宗皇帝罢免了尚书省,因为脱虎脱他们扰乱了旧制,所以他和三宝奴、乐实、保八、王罴都被处死了。

三宝奴这个人啊,大元元年的时候被封为渤国公,六月又加了个“录军国重事”的官职,听着就挺厉害的。第二年直接升任尚书平章政事,那是相当高的官位了。 话说早些年,三宝奴因为犯了错被贬到武昌,跟一个叫翟万户的妻子刘氏走得比较近。后来他当了大官,刘氏就跑到京城来拜见他,结果三宝奴对她一点都不热情。 刘氏看见三宝奴的床上有个逃走的婢女偷走的鞍帕,就跑到御史台告状,说三宝奴抢了她进献给朝廷的宝贝:一个宋朝的玉玺,一把金椅子,还有两颗夜明珠! 结果查来查去没查出什么真凭实据,反倒把刘氏给打了板子,告状的那个叫乔瑜的也被杀了。

第三年,三宝奴又升官了,当上了尚书左丞相,还被加封为太保,还赐了个“答拉罕”的称号,听着就威风。他上奏说,朝廷的官员们都懒散得很,建议下令让他们早上早点来上班,晚上早点下班,要是迟到了,直接就免职,不用再上报了。 他还说,那些动不动就称病请假的人,也该杖责免职! 皇帝就听了他的建议。

三宝奴他们暗地里还鼓动废掉仁宗皇帝,立周王为太子,这事儿《亦纳脱脱传》里记载得很详细。仁宗皇帝对此非常生气。后来武宗皇帝死了,三宝奴和脱虎脱他们一起被处死了。

他的儿子哈剌拔都儿,官也做到知枢密院事了,算是个高官。后来追封三宝奴为郢城王,谥号是荣敏。

史书上说啊,从世祖皇帝到武宗皇帝,一共三次设立尚书省。那些贪财敛财的大臣,最后都遭了报应,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脱虎脱他们犯的罪,跟阿合马、桑哥相比,其实也差不多,仁宗皇帝因为私人恩怨杀了他们,这就不对了。

察罕,是西域板勒纥城的人。他爹,叫伯得那,元太宗十年的時候,旭烈兀攻打南宋,围困安丰城。有个副将叫伯要台,在城下被城里的人用长钩钩住了,吊了起来。伯得那在后队,赶紧冲出去救伯要台,把钩子都弄断了,两个人一起掉了下来,结果伯要台战死了。宋军都被这阵势吓破了胆。旭烈兀很欣赏伯得那的勇敢,就给他赐名拔都。后来,旭烈兀把河东、陕西等地划给他,让重合剌当总管,驻扎在解州。 这时候,旭烈兀又任命伯得那当副总管,伯得那就在解州安家了。

后来,有个和尚诬告道士们在酒里下毒,想毒死旭烈兀。官府抓了数百人,开始审问。伯得那因为这事去了和林,见了旭烈兀,把这诬告的事说清楚了,事情才得以解决。旭烈兀想让伯得那接替重合剌当总管,伯得那坚决推辞了,旭烈兀赏了他很多西域锦缎和好马,表彰他的谦让。这个重合剌啊,是旭烈兀非常喜欢的将领。因为伯得那的谦让,旭烈兀就把自己的女儿李氏嫁给了重合剌,他们生了六个儿子。

察罕是伯得那的大儿子。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各种国家的文字书籍都能看懂。他先是在行军府奥鲁千户湖广参知政事奥鲁赤手下当奥鲁赤辟,后来又当了蒙古都万户府知事。奥鲁赤升官当了平章政事,又让察罕当理问,把政务都交给他处理,还让他兄弟几个好好读书。元至元二十四年,察罕跟着镇南王去征讨安南,军队到了富良江边,安南的世子派他叔叔去军营,说自己没有罪过。镇南王让察罕列举世子的罪状质问他,安南使者说不过,世子就带着军队逃跑了。二十八年,察罕被任命为枢密院经历。没过多久,就跟着奥鲁赤到江西宁都去任职。

老百姓说:“某乡石上有五彩祥云,一看,是玉玺!如果不用军队去取,恐怕会被当地人抢走。”很多人相信了这个说法。察罕说:“这是假的,肯定是有人想陷害仇家。”仔细调查后,果然如此。察罕前后跟着奥鲁赤在湖广和江西两省工作了二十一年。

公元1304年,御史台推荐察罕去湖南做按察司佥事,中书省又提议让他去武昌当治中。丞相哈剌哈孙说:“察罕清廉正直,当然应该担任风纪监察的官职。但是武昌这么大的地方,非他不可啊!”最后就让他去了武昌做治中。

广西出了个妖贼高仙道,用歪门邪道迷惑百姓,被骗的人数以千计。高仙道被平定后,湖广行省让察罕和宪司一起处理善后,计划处死几个罪魁祸首,其余的全部放了,还把他们的相关文件都烧了。很多人对此不满。察罕说:“责任我一个人承担,各位不用担心。”因为政绩突出,他被提升为河南省郎中。

元武宗即位后,河南平章政事囊家台推荐了察罕,朝廷派人快马加鞭把他召到上都,还赏赐了他两匹马、一千贯钱和五十两银子,说:“你暂时先留下吧,这些钱够你花销了。” 仁宗当太子的时候,任命察罕为詹事院判,后来又升任佥詹事院事,还赏赐了他一百两银子和两匹锦缎,让他先回大都,并下令建立詹事院。仁宗登基后,对察罕说:“皇上把以前的安西王的地盘赐给了我,要设立都总管府,你去当这个总管,别因为詹事院的官职高就看不上这个差事。我给你升官,授予你资德大夫的官职。”察罕推辞了,最后改授正奉大夫,并给了他银印。至大元年,朝廷让他去江南统计户口。回来后,他被提升为太子府正,加封昭文馆大学士,又升任家令。

武宗驾崩,仁宗哭得很伤心。察罕劝他说:“国家大事都压在您身上,您这样悲伤,对宗庙和太后怎么交代呢?”仁宗止住了哭声说:“以前办丧事都要请喇嘛做法事,有什么用呢?我想把府库的钱拿出来赈济孤儿寡妇,你看怎么样?”察罕说:“施政以仁爱为本,这是周文王成为圣王的道理。殿下您这样做,真是太好了!”东宫以前有左右卫兵,仁宗让察罕和囊加台一起管理右卫,并且让他们谨慎选择属下官员。

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任命察罕为中书参知政事,负责处理政务,大家都觉得他像个合格的大臣。皇上还曾经送给他枸杞酒,说:“这酒能让你长寿。” 皇上还跟宰相说:“察罕为人清廉,可以赏赐他金束带和一万贯钱。”皇上赏赐他的东西多得数不清。皇庆元年,察罕升任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后来他请求退休回解州老家,想在祖坟前立块碑,皇上准了。他晚年住在德安白云山上的别墅,就自称“白云先生”。 等到他进宫朝见皇上,皇上远远看见他就说:“白云先生来了!”皇上对他的宠信可见一斑。

皇上曾经问他:“张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察罕回答说:“他辅佐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功成之后就退隐了,是个贤人啊!”皇上又问起狄仁杰,察罕说:“唐朝国力衰弱的时候,他能保住江山社稷,也是个贤相啊!” 然后,察罕还背诵了范仲淹写的《狄仁杰碑》,皇上听完后感叹了好久,说:“察罕学问真广博啊!” 后来,察罕翻译了《贞观政要》献给皇上,皇上非常高兴,下令抄写多份分给身边的人,还下令让他翻译《帝范》,又让他翻译脱必赤颜写的《圣武开天纪》、《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书,这些书都交给了史馆保存。

后来,察罕因为生病告假回家。等他回朝后,皇上在万岁山圆殿接见了他和平章李孟。皇上问:“白云先生病好了吗?”察罕叩头回答说:“老臣年老体弱,已经帮不上陛下了,承蒙陛下恩典,让我回到乡下,真是万分感激!”皇上命人赐给他坐垫。皇上又看着李孟说:“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受辱,今天我算是见到了这样的人。我当初听从答剌罕、不怜吉台、囊加台等人的建议,用了他,确实获益良多。有人说察罕不好,那这个人肯定也不是好人。”皇上还谈到了科举考试和古代帝王赐姓赐名的那些事,最后赐给察罕“白”姓。

察罕出生那天晚上,月亮又白又亮,像白天一样,算命先生就祝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当地人把“白”叫做“察罕”,所以他叫察罕。察罕退休后,安享晚年八年,寿终正寝。

他的儿子外家奴,官至太中大夫、武冈路总管;李家奴早逝;忽都笃,官至承直郎、高邮府判官;孙子九个,比较有名的有阔阔不花、哈撒。

察罕的弟弟叫朵罗台,为人特别孝顺。他很有骨气,不愿意做官。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孝行,特地在他家门口竖立了“孝子”的牌坊。

朝廷表彰他孝顺,给他家立了块“孝子”的牌坊,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 朵罗台这人啊,真是个奇人,有本事却偏偏不做官,一心一意孝敬父母,这在当时可是很少见的。想想看,多少人挤破头想当官,他却甘愿在家侍奉双亲,这份孝心,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