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礼霍孙,他家是哪里的,史书上没记载。元世祖至元五年,中书省的大臣们建议设立起居注,就让和礼霍孙和独胡剌一起担任翰林待制,兼管起居注的事儿。过了五年,又让他兼管会同馆,负责处理朝廷的咨询和接待外国使臣上交的奏章,后来一路升迁,当上了翰林学士承旨。至元十五年,皇帝跟和礼霍孙说,以后任命宰相和统兵的将领,要和他这些老臣们一起商量商量。

至元十七年,枢密副使张易推荐一个叫高和尚的骗子,说他能役使鬼兵,皇帝竟然信了,就让和礼霍孙跟着高和尚去北方。和礼霍孙知道这是个骗局,但是也不敢直接反对。没过多久,就被召回了。十一月,和礼霍孙上奏说,俱蓝、马八、阇婆、安南等国都派使臣来朝贡了,应该隆重地接待他们。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还下令赏赐安南使臣官职和弓箭马鞍等物。至元十八年,他又建议在扬州、隆兴、鄂州、泉州四个地方设立蒙古学校,管理学校的官员由蒙古人担任。这一年,他还担任了大司徒,不过只是代理的。

至元十九年,因为王著杀了阿合马,皇帝就让和礼霍孙去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大臣们一起讨论阿合马掌管的钱财和赋税的事。和礼霍孙他们建议先查封阿合马的府库,皇帝同意了。四月,和礼霍孙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原来的右丞相瓮吉剌带被降职到上都当留守。五月,查抄了阿合马党羽七百十四人,全部罢官。当时阿合马搞的那些坏事,都被和礼霍孙给清理干净了。他还根据刘秉忠、许衡制定的官制,把阿合马增加设置的官职全部取消了。 那些上访告状的人,到中书省和御史台告状,如果有人敢匿名写信告状,就要处死。有个中山人叫薛宝住,匿名写信告状,学着东方朔的样子,结果被抓到刑部大牢里。和礼霍孙说:“这个人太奸诈了,欺骗皇帝,侮辱朝廷,罪无可赦!”皇帝下令立即处死他。

和礼霍孙这个人,为人儒雅,深受元世祖的器重,奏事大多都能得到批准。只有一次,他因为弹劾占城行省的七个宰相违反制度,触怒了皇帝,奏章没被采纳。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正月,他率领百官向皇帝奉上尊号的册文。同年,和礼霍孙建议实行科举考试。这件事提交中书省讨论的时候,安童正好从北庭回来。到了十一月,皇帝罢免了和礼霍孙,任命安童接替他的职位,科举考试的议案也就搁置了。没过多久,和礼霍孙就因病去世了。死后,朝廷追赠他保德协课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并追封齐鲁国公,谥号文忠。

和礼霍孙很喜欢推荐人才,麦术丁、温迪罕、张雄飞这些人,后来都当上了宰相,名声显赫。

完泽是土别燕氏家族的人。他祖上土薛,跟随元太祖平定过各地叛乱。元睿宗征讨金国的时候,土薛担任先锋,渡过汉江,攻克方城,并在阳翟打败了金兵。金国灭亡后,他又参与了攻打宋朝兴元、阆利等州的战役,被任命为都元帅。攻克成都后,斩杀了宋将陈隆之,被赐予六百户的食邑。完泽的父亲线真,曾在宫中担任宿卫,负责皇家的膳食。元中统初年,他跟随元世祖北征。中统四年,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后来被罢免,改任宣徽使。有人问他朝政之事,线真说:“我不过是为朝廷掌管御膳的大厨,哪敢议论朝政啊?”他为人谨慎小心到了这种地步。死后,朝廷追赠他太师的官衔,追封秦益国公,谥号忠献。

完泽因为是大臣的儿子,被选入裕宗(元世祖)的府中当僚属。裕宗当太子的时候,完泽担任詹事府长,太子非常器重他。有一次,裕宗在宗室成员面前宴饮,指着完泽对大家说:“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是君主的重要职责。像完泽这样的人才,在群臣中可是很难找到的。”从那以后,完泽经常在东宫侍奉太子。裕宗去世后,完泽跟随成宗出兵北边。至元二十八年,桑哥被处死,元世祖向朝廷大臣征求意见,特地任命完泽为中书右丞相。

完泽当上丞相后,改革了桑哥遗留下来的坏政策。从元世祖中统年间开始,多年积累下来的欠款和粮食都给免除了。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去世,完泽奉遗诏,和宗室大臣们一起商议,向皇太后建议,迎立成宗即位。然后发布诏书,停止了对安南的战争。从元贞年间开始,朝廷奉行祖制,多次下诏书,散钱发粮,救济百姓的饥荒,老百姓都称赞他是一位贤相。只是他引导成宗出兵攻打八百媳妇(地名),导致刘深将军兵败而回,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大德四年,完泽被加封为太傅,参与处理军国大事。

七年,枢密院断事官曹拾得诬告朱清、张瑄图谋不轨,朝廷下令逮捕他们。当初,完泽奉世祖的遗诏,知道朱清、张瑄有很大的功劳,所以奉命保护他们。到了这时候,完泽却没再提世祖的遗诏,没有保护他们。朱清、张瑄最终都被处死了。同年四月,完泽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封为兴元王,谥号忠宪。他的儿子完泽长寿,官至中书右丞。

史书上说:阿合马失败后,世祖任命和礼霍孙为丞相;桑哥失败后,世祖任命完泽为丞相。他们都因为清除坏的政治而获得当时的赞誉。但是,和礼霍孙推荐人才的能力,完泽是比不上的。

阿鲁浑萨里是回鹘人。他父亲乞台萨里,很早就从智全末利可吾坡地沙学习佛教。学业有成后,老师给他取字叫万全。至元十二年,阿鲁浑萨里入朝担任释教都总统,被授予正议大夫、同知总制院事的官职,后来又加封资德大夫、统制使,最终去世。

阿鲁浑萨里用他父亲的字“万全”作为自己的姓氏。他从小聪明伶俐,师从国师八思巴,没过几个月就掌握了国师所有的学问,而且能理解各种语言。世祖听说他的才能后,让他学习汉文,于是经史子集、阴阳历数方面的书籍,他都广泛涉猎。后来国师西归,把他带在身边。一年多后,阿鲁浑萨里请求回乡,国师送他离开时说:“你的学问不是为了做我的弟子,我哪敢受你的拜谢呢!”等他到了上都,国师已经上书推荐他了。裕宗皇帝召见他,让他在身边侍奉,负责文书工作。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的冬天,来了两个西域和尚,自称懂天文,但翻译官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元世祖问:“谁可以和他们交流?”大臣脱烈回答说:“阿鲁浑萨里可以。”于是元世祖就下令让阿鲁浑萨里去和他们辩论,结果那两个和尚都被问倒了。元世祖非常高兴,就让他们住在宫里侍奉自己。

后来,有个江南人告发宋朝宗室成员谋反,元世祖就派使者去逮捕他们。使者已经出发了,阿鲁浑萨里赶紧进宫劝谏说:“告密的人肯定是在胡说八道。”元世祖问:“你怎么知道?”阿鲁浑萨里回答说:“告密的人不向州县报告,直接跑到朝廷来告状,肯定是私人恩怨。再说江南地区刚刚平定,百姓还没完全归顺。如果轻易相信这些谣言就抓人,恐怕人人自危,反而中了告密者的计。”元世祖恍然大悟,立刻下令召回使者,把告密者抓起来审问,结果查明,原来是因为借钱不成,就诬告别人谋反。元世祖说:“如果不是你,我差点就犯错了,只是可惜没能早点重用你啊!”从此以后,就让阿鲁浑萨里每天侍奉在身边。

至元二十一年,阿鲁浑萨里被提升为左侍仪奉御。他劝元世祖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寻找那些亡宋的旧臣和隐居山林的贤士,以备日后委以重任。元世祖很赞赏他的建议,任命阿鲁浑萨里主管馆事,后来又让给了司徒撒里蛮,然后阿鲁浑萨里被提升为中顺大夫、集贤馆学士,还兼任太史院事,依旧保留奉御的职务。阿鲁浑萨里又说:“国子监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请求设立国子监的学官,增加博士、弟子员的名额,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元世祖同意了他的建议。

二十三年,他升任集贤大学士。第二年春天,朝廷设立尚书省,桑哥当权,皇上要任命他当尚书省的右丞,兼管太史院。他死活不肯,皇上坚持,最后还是接受了任命。冬天,他又升任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还兼着集贤大学士和太史院使。桑哥上奏设立征理司,追讨百姓欠款,结果各地监狱都挤满了人,路上行人大气都不敢喘,谁也不敢说话。这会儿,上都还发生了地震,他就请求皇上撤销征理司,说这是上天示警。皇上同意了,城里的人们都高兴地买酒庆祝。没过多久,桑哥倒台了,因为他之前牵连到桑哥的事情,他的家产也被抄没。皇上问他:“桑哥这么嚣张跋扈,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他说:“皇上当时正信任桑哥,而桑哥最忌讳的就是我。我说的话肯定不会被采纳,那就像抱柴火去救火,只会火上浇油,情况会更糟。还不如表面上顺着他,等皇上自己醒悟过来。”皇上听了之后,也就释然了。

桑哥被处死的时候,官员还问到了他。桑哥说:“我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听他的话,他有什么错呢?”皇上更加明白他的清白,下令把抄没的家产还给他。裕圣皇后听说他为人正直清廉,赏赐给他金银财宝,他没接受。皇上又派张九思送去金银财宝,他还是没接受。

二十八年秋天,他请求辞去平章政事,只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奉御,职位不变。司天监的丞官告发他,说他在太史院经常谈论灾异,预言国家兴衰,这是大不敬。皇上大怒,说他诽谤大臣,该治罪。他连忙叩头说:“我不过是仰仗天地包容的恩德,就算死一万次也报答不了。但是,如果因为我的话而治罪,恐怕以后就没有人敢再向皇上直言进谏了。”皇上这才放过他。

三十年,他又重新担任太史院使。第二年,世祖皇帝驾崩,成宗皇帝当时在北方。裕圣皇后派他写信,催促成宗皇帝回京即位,又让他带领翰林院、集贤院、太常寺的官员,准备册封大典的仪式。元贞元年,因为拥立新君有功,他被加封为守司徒,继续担任集贤院事和太史院使,还赏赐给他二十万缗的纸币。

皇上裕宗驾崩了,世祖皇帝还没决定立谁为继承人,就问了阿鲁浑萨里。阿鲁浑萨里就推荐了成宗,还好好夸了一通成宗仁孝恭俭的优点,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有意思的是,裕圣皇后和成宗自己都不知道这事儿,皇上好几次找阿鲁浑萨里道谢,他愣是没去。直到继承人确定下来了,成宗才派人去请阿鲁浑萨里来下棋,这才第一次见面。成宗说:“别人都巴不得来问我点事儿,就你一个人不来,我可不是为了下棋才叫你来的,是想见见你啊!你真是个懂规矩的大臣啊!”

从那以后,皇上召见阿鲁浑萨里就不用通报名字了,还让他坐在诸位王爷旁边。成宗经常跟身边的人说:“要是能像阿鲁浑萨里这样全心全意辅佐皇上,那可真是全才啊,现在这样的人可真少见了!” 要是有人敢直呼阿鲁浑萨里的名字,皇上就会生气地训斥:“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元成宗大德三年,阿鲁浑萨里再次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七年后退休,十一年后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阿鲁浑萨里侍奉两朝皇帝二十多年,晚上几乎没睡过安稳觉,有时候一晚上会被召见好几次。他每天都在宫里,就连他说了什么,他老婆孩子都不知道。到了元仁宗延祐四年,朝廷追赠他“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追封他为赵国公,谥号文定。他的儿子有岳柱、久住、迈住三个。

阿鲁浑萨里的哥哥叫回鹘萨里,官做到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行泉府太卿;弟弟叫岛瓦赤萨里。

岳柱,字止所,又叫兼山。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过人,八岁的时候,看见画家何澄画陶母剪发的图,指着陶母手里的金镯子问:“金镯子可以换酒喝,为什么要剪头发呢?”何澄当时就非常惊讶。岳柱长大后开始读书,每天能写一千多字。十八岁的时候,他跟着丞相答失蛮一起在宫里当侍卫,出入皇宫,就像个老成持重的人一样。至大元年,他被任命为集贤学士、正议大夫,主要负责推荐人才。皇庆元年,他又升任中奉大夫、湖广道宣慰使。延祐三年,再次升为资善大夫。有人欺骗他,他却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那是他自己在欺骗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他母亲郜氏也经常夸他:“我的儿子真是个古人啊!”岳柱有四个儿子:老大普达,在宣政院当同佥;老二叫黑麻;老三安僧,后来做了章佩监丞;老四仁寿,官至中宪大夫、长秋寺卿。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他曾祖塔赤,跟随元太宗打下中原,还打败了宋将彭义斌。太宗分封功臣土地,因为徐州和邳州户口不满万户,就把这两个州的达鲁花赤给了他。至治三年,追封他为襄安王。他祖父纳忽,跟随元宪宗打宋朝,攻打合州钓鱼山,立下战功。他父亲奇鲁俱,继承了达鲁花赤的职位。

彻里从小就没了父亲,他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蒲察氏性格刚正严厉,即使彻里后来地位显赫,也依然会受到母亲的责罚。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召见彻里,彻里回答问题敏捷机智,世祖很高兴,让他留在身边侍奉自己。后来乃颜叛乱,彻里跟随世祖亲征。军中夜里发生骚动,彻里宣读圣旨安抚将士,使军队恢复平静。战争结束后,彻里向世祖建议:“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受了不少苦,应该给予赈济。”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赏赐边境百姓粮食、布匹、牛马,数量各有不同。然后,世祖提拔彻里担任利用监。至元二十三年,彻里奉命出使江南,寻找隐居的贤士。当时行省把各地学田卖掉,把钱上缴朝廷。彻里说:“学田是用来供奉祭祀、培养人才的,怎么能卖掉呢?”他立刻阻止了这件事。回朝后,他把这件事奏报给世祖,世祖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公元1248年,桑哥当上了宰相,他把中书省给拆分了,成立了尚书省,然后开始全国各地清查钱粮。凡是以前阿合马当权时欠税的,都被他算作中书省征税不利,然后他就奏请皇上处死了参政郭佑和杨居宽。各行省都跟着学,催促得特别厉害,甚至牵连到他们的亲戚邻居,抓起来拷打,老百姓苦不堪言,自杀或者死在狱中的,成千上百。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

这时候,彻里在皇帝面前,痛陈桑哥贪赃枉法,祸国殃民,说得非常激烈。元世祖一听,生气了,说他诽谤大臣,还让人把他嘴巴打肿了。彻里更来劲了,说:“我和桑哥没仇,之所以冒着风险揭发他,是为了国家啊!如果因为害怕您的怒火就不敢说了,那奸臣怎么才能清除?再说,朝廷里那些大臣,就像家里的狗一样,贼来了狗叫,主人不看到贼却打狗,狗就不叫了,这难道是主人的福气吗?”元世祖这才明白过来,下令派300个卫兵去抄桑哥的家,抄出来的金银珠宝,差不多有一半是皇宫里的东西。桑哥被处死了,那些被冤枉关起来的人都放出来了。

皇上又派彻里去江南抄桑哥的亲戚家产,江浙省的官员乌马尔、蔑列、忻都、王济,还有湖广省的官员要束木等等都被处死了,全国上下都拍手称快。“江浙平章政事沙不丁跟台臣有矛盾,趁着皇上正生气,就从旁边煽风点火,说湖广廉访使贪污了800锭钞票,虽然朝廷多次下令追缴,但赃款始终没追回。他拿着文书跑到元世祖面前说:‘你看,这就是证据!’然后把文书撕成两半,只留下一半的印章。彻里马上说:‘缝上印章是为了防止欺骗。你身为执政官,拿着半张文书来告状,另外一半在哪儿?’”沙不丁说不出话来了,元世祖把他骂走了,台臣的诬告也就真相大白了。第二天,彻里就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没过多久,他就升官了,当上了荣禄大夫、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还赏赐了他五十两黄金、五千两白银。福建汀州、漳州那边的土匪欧狗,好多年都没被剿灭,他亲自带兵去讨伐。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一点损失都没有。那些投降的土匪,他还用酒肉款待他们,安抚他们。其他的土匪听说后,纷纷望风而降。没过多久,欧狗就被自己的同伙绑起来送到了军营,然后被斩首示众,汀州、漳州终于太平了。

过了几年,元世祖皇帝生病了,他就赶紧赶回京城侍奉皇帝,照顾皇帝的病情。世祖皇帝驾崩后,他和其他的王爷大臣一起拥立成宗皇帝登基。元成宗大德元年,他被任命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上任后,他对都事贾钧说:“御史们不懂得大局,巡查时只知道苛刻地追求政绩,查抄赃物时只看数量多少,甚至逼着儿子告发父亲,逼着奴仆告发主人,这样太伤风败俗了!你帮我告诉其他御史,不要这样干。”皇帝听说后,很高兴。

又过了几年,他被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吴淞江淤塞了很久,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把河边的淤泥填起来种地,导致河道越来越堵,经常泛滥成灾,害苦了周围的几个郡。海运千户任仁上书,提出了疏浚吴淞江的办法,中书省把奏章呈给了皇帝。皇帝下令调集一万士兵,让他负责疏浚工程。只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工程,还修建了水闸,可以按时开关,老百姓都觉得方便多了。

九年后,他被召回朝廷,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当时皇帝长期生病,他看到左丞相阿忽台等人阿谀奉承皇后,大事小情都由皇后说了算,于是就以生病为由,不上朝了。十年后,他去世了,享年四十七岁。去世那天,家里财产还不到二百缗,人们都称赞他清廉。朝廷追赠他为推忠守正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徐国公,谥号忠肃。后来,至治二年,又加赠他为宣忠同德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武宁王,谥号正宪。他的儿子朵儿只,后来当上了江浙行省左丞。

秃忽鲁,字亲臣,是康里亦纳的孙子,也是亚里大石的第九个儿子。他爷爷亦纳是部长,他爸爸大石是部长的嫡长子。秃忽鲁从小就在世祖身边当差,还和不忽木、也先帖木儿一起跟着许衡学习。有一天,皇帝问他们学了什么,秃忽鲁和不忽木一起回答说:“三代治平之法。”皇帝很高兴地说:“康秀才,朕当初让你去学习,没想到你竟然懂这个。”于是,秃忽鲁被任命为蒙古学士客省使,后来又升迁为兵部郎中,还兼任太史院的事务。至元二十年,他又升任中书右司郎中。没过多久,因为大宗正薛彻干的推荐,他掌管了宗正府的判署。

有一天他回家,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家人问他怎么了,他说:“今天讨论的案子,犯人该判死刑,但我心里有些疑问,想救他,但还没找到办法。”第二天回家,他又高兴地说:“我想到了!按律法应该流放。”后来,秃忽鲁升任吏部尚书。哈剌哈孙担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推荐秃忽鲁来辅佐自己,于是秃忽鲁被任命为湖广行省右丞。当时湖南湖北有很多盗贼,哈剌哈孙为此很苦恼。秃忽鲁说:“树木茂盛,鸟儿就多;砍掉树木,鸟儿就散了。只要抓住盗贼的首领就够了。”盗贼首领乔大使在九江,被抓获后被处死示众,整个地区都安定下来了,附近再也没有抢劫的事情发生。

至元二十九年,辰州的獠人叛乱,官兵多次作战都失败了,于是上奏请求调拨辰州、沅州三千弩手。哈剌哈孙不同意。秃忽鲁说:“汉人不会用弩,会用弩的都是蛮族人。用蛮族人对付蛮族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极力请求调拨弩手,结果獠人叛乱很快平息了。成宗皇帝即位后,秃忽鲁被升迁为浙江行省右丞、平章政事。不忽木去世后,皇帝问身边的人:“谁像不忽木一样?”贺胜回答说:“秃忽鲁就是这样的人。”于是皇帝召他进京,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大德七年,秃忽鲁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推忠翊运佐理功臣、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大司徒,追封赵国公,谥号文肃。他的儿子山僧,后来做了晋宁路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