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以前叫交趾,本来是汉朝日南郡的地方。唐高宗在调露元年的时候,改名叫安南都护府,归属岭南道管,安南这个名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用的。
后来梁朝贞明年间,被当地一个土豪叫曲承美给占领了。南汉的刘隐打败了曲承美,把他抓了起来,把他的地盘也收了。没多久,又让爱州的将领杨延艺给占了。接着爱州的将领吴昌岌又抢了回来,然后传给了他弟弟吴昌文。
宋朝开宝七年,安南派人来进贡,宋朝才封他们当时的统治者为交趾郡王。从那以后,宋朝就把安南当成蛮夷之地,不太管了。后来,安南被他们的将领黎桓给篡位了。黎桓死后,又被大校李公蕴篡位了。李公蕴之后,吴旵没有儿子,就把权力交给了他的女儿昭盛公主。
宋理宗绍定三年,昭盛公主把王位让给了她的丈夫陈日煚,陈氏家族从此就统治了安南。宋景定三年,宋朝封陈日煚为太王,封他的儿子陈光昺为国王。
元朝宪宗七年,大将兀良合台平定了大理,接着就带兵打交趾(今越南)。他三次派使者去劝降,结果使者都没回来。 没办法,兀良合台只好分兵进攻,军队到了洮江。交趾国王日煚(音:日炯)就派兵骑着大象抵抗。兀良合台的儿子阿术,当时才十八岁,他指挥那些擅长射箭的士兵射大象,大象受惊乱跑,结果把交趾自己的军队都踩踏了,交趾军一下子就溃败了。
第二天,日煚把扶卤桥给断了,在对岸摆开阵势。元军一开始不知道河水深浅,就在江边向上空射箭,箭射到水里沉下去了,说明水浅。于是,元军骑兵直接趟水过河。日煚被打败逃跑,元军还杀了他的儿子富良侯。元军攻入交趾京城,找到了之前派去劝降的三个使者,把他们从监狱里救出来。 这三个使者被竹片捆绑得皮开肉绽,解开绳子后,其中一个使者已经死了。之后,元军屠城了。 他们在交趾待了九天,因为天气太热,就撤兵了。
撤兵后,兀良合台又派了两个使者去招降日煚。日煚从海岛回来,看到自己的首都被毁了,非常生气,就把那两个使者绑起来送回去了。 这之后,日煚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光昺(音:光饼),改元为绍隆,还派自己的女婿带着礼物来见兀良合台。兀良合台把日煚的女婿带到元朝皇帝的行宫,又派纳剌丁(音:纳拉丁)去给光昺送信,信里说:“我以前派使者去跟你们交好,你们却把使者扣押不放,所以才有了去年的战争。你们虽然躲在深山老林里,我还派了两个使者去招安,让你们回到朝廷,可你们又把我的使者绑了回来。现在我再次给你们机会,如果你们真心归顺,就让你们国王亲自来;如果你们还是不悔改,那就等着接受我的惩罚吧!”
光昺收到信后,赶紧表示愿意投降,还说:“等你们下达恩旨,我就派儿子去当人质。”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就派礼部郎中孟甲和员外郎李文俊当正副使,带着圣旨去安南(越南)传达旨意,圣旨上说:“咱们祖宗是靠武力打天下起家的,文化方面还没怎么发展,我现在继承祖先的基业,要革新旧制,目标是天下统一。听说你们国家真心实意地想归顺我们大元,而且记得你们以前在之前的朝代就已经臣服过我们,还进贡过各种宝物,所以才下旨通知你们。你们国家的官员、百姓,衣食住行、礼仪风俗,都按照你们原来的规矩来,我已经警告过边境将领,不准他们擅自兴兵动武,侵犯你们的领土,扰乱你们的人民,你们就安安心心过日子吧。”
安南国王陈光昺马上派他的通侍大夫陈奉公等人进京献上书信,表示愿意归顺大元。忽必烈皇帝封陈光昺为安南国王,赏赐他三匹西锦、六匹金熟锦,还给了他虎符作为信物。 然后又下了一道圣旨说:“既然你已经正式归顺成为我们的臣子了,那么从中统四年开始,每三年进贡一次。你们可以挑选儒生、医生,以及懂天文历法、占卜算卦的各三个人,还有苏合油、光香、金银、丹砂、沉檀香、犀角、玳瑁、象牙、棉花、白瓷碗等等东西一起送来。 我再派纳剌丁当作达鲁花赤,负责往来你们国家的事务。”
陈光昺又派他的员外郎杨安养等人进京谢恩。皇帝赏赐了他们玉带、丝绸、药品和马鞍马具,等级各有不同。
公元1265年,元朝皇帝赐给(南宋)端宗赵昺历法,还下诏书宣布改元。赵昺又派杨安养三次上奏,明确表示愿意进贡物品,免除征召儒生、医生和工匠,并且请求让纳剌丁长担任本国的达鲁花赤(元朝在地方设立的官员)。元世祖忽必烈答应了他的请求。
四年后,元朝皇帝再次下诏书,告诫赵昺六件事,诏书里说:“凡是归附元朝的国家,他们的君主都要亲自来朝见皇帝,他们的子弟要到元朝做人质,他们的百姓要定期服兵役,要按时纳税,并且还要在他们那里设置达鲁花赤来管理。这些事情都表明了他们归附的诚意。你们这次进贡,没有超过三年的期限,你们的诚意可见一斑,所以朕告诉你们我们祖宗的规矩,也是用诚意来告诫你们。再说,君主来朝见、子弟做人质、百姓按规定纳税、出兵协助,这些在古代也是有的,这可不是今天才创立的制度啊!就说服兵役这件事吧,朕并不是要你们去打远征的仗,担心你们有顾虑。但是你们派来的杨安养说你们有占腊和山獠的麻烦。如果你们能制服这两个强盗,还有什么问题呢!打仗哪有容易的,如果你们不听话,朕一定会讨伐你们!况且,你以前上奏时,还说过一些自相矛盾的话。现在听说纳剌丁在那里,你们中间还有很多回鹘人互相约束,不让你们交流,如果真是这样,一家人的礼仪,怎么会是这样呢!君臣之间的义理就像父子一样,哪有臣子背叛君父的呢!你们应该认真思考,保持始终如一的忠义。”
五年后,朝廷派忽笼海牙代纳剌丁当安南的达鲁花赤,张庭珍当他的副手。陈朝皇帝陈光昺接到圣旨后,张庭珍就跟他讲道理,让他下跪接旨。
接着张庭珍说:“你虽然是朝廷官员,但我可是代表皇帝来的,你怎么能跟我平起平坐呢?”陈光昺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
陈光昺接旨时没有下跪,中书省又给他发了一道公文,说他受诏不拜,使者也没有用臣子的礼节对待他,还引用了《春秋》的道理来责备他。
陈光昺回信说:“我们国家早就接受了朝廷的册封,是受封的王,难道不是王臣吗?朝廷派使者来,还称我们是王臣,跟我们平等相待,恐怕有损朝廷的尊严。再说,我们国家以前也奉诏遵从旧俗,凡是接受圣旨,都先在正殿接受,然后再退到偏殿去,这是我们国家的旧规啊!希望你们能体谅。”
中书省又发了一道公文严厉地批评他说:“根据《春秋》记载,王臣的地位在诸侯之上。解释说,王臣虽然是下士,但五等邦国君主的外臣是尊贵的,而下士和内臣的地位是低下的。地位低下的臣子却在地位尊贵的君主之上,正是因为皇上的命令至高无上。后世虽然也有列王封爵,但诸侯中地位最尊贵的,也没有把王爵当作人来对待的啊!陈王您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您的臣子故意这样跟您说的?天子圣旨,臣子都应该下跪接受,这是古今通行的道理。您却说要遵循旧俗,在正殿接受圣旨,然后退到偏殿,您自己心里能安稳吗?以前的诏书说,天下万国,各国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如果突然改变,会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才允许你们沿用旧俗。但这可不是说可以不跪拜天子圣旨啊!再说,如果您的命令在国内都不能让臣子下跪接受,您觉得这合适吗?”
同年,陈光昺派范崖和周览来进贡。
话说七年前,朝廷任命叶某为安南的达鲁花赤。安南国王陈光昺派黎佗、丁拱垣来进贡,还上表说:“臣国地处偏远海边,能蒙受皇恩,真是欣喜若狂,激动得手舞足蹈啊!恳请皇上体谅,我虽然每年都进贡,但来往使臣奔波劳累,根本没有一天休息。更重要的是,朝廷派来的达鲁花赤来到我这里,总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欺压小国。虽然天子圣明如日月,但怎么可能照到锅底里呢?再说,达鲁花赤这种制度只适合用来管辖蛮夷小国,而我安南已经臣服于大国,成为一方屏藩,却还要派达鲁花赤来监视,岂不让人笑话?所以,希望皇上能够体恤我的难处,把达鲁花赤换成引进使,这样就能免除达鲁花赤的骚扰了。”
十二年的时候,皇帝又下诏说:“祖宗定下的规矩,凡是归附的国家,国王都要亲自来朝见,王子要到朝廷当人质,要登记户口,缴纳赋税,还要出兵协助朝廷作战,还要设置达鲁花赤进行统治,这六件事以前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你归附已经十五年了,却从未亲自来朝见,这六件事一件也没办。虽然你说三年进贡一次,但贡品对朝廷来说根本没多大用处。我本以为你会自己明白,所以一直没说什么,可你到现在还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又派合撒儿海牙去你的国家,命令你前来朝见。如果你有什么难处,不能亲自来,也可以派王子来。另外,你们国家的户口还没登记,怎么才能知道有多少人,才能确定赋税和兵役的数量呢?如果你们人口少,要征收太多兵力,你们也承担不起,所以要登记户口,好根据人口多少来确定兵役和赋税。至于征调的兵力,也不会派你们去太远的地方,就在云南驻军中挑选,大家一起协同作战就行了。”陈光昺派黎克复、黎文粹上表谢罪。
八年的时候,安南又派冯庄、阮元来进贡;九年的时候,又派童子野、杜本来进贡;十一年的时候,又派黎克复、黎文粹来进贡。正赶上大元军队平定宋朝,黎克复他们就从湖北回到了安南。
十四年,光昺死了,老百姓拥立他的儿子日烜当国王,然后派了周仲彦和吴德邵两位官员去宋朝朝贡。宋朝皇帝就派柴椿他们拿着圣旨,催促日烜赶紧进京。之前,使者往来都是走鄯阐、黎化之间的路,这次皇帝直接让柴椿他们从江陵一路走到邕州,再到交趾。柴椿他们到了邕州的永平寨,日烜派人送来一封信,说:“听说你们大宋的使者来到我们这穷乡僻壤,老百姓都吓坏了,不知道你们是哪个国家的使者?”柴椿就回信说:“我们是奉了朝廷的命令,礼部尚书大人带队,路过邕州到你们国家办事,你们应该派兵护送我们,在边境迎接我们。”
日烜就先派了杜国计去,然后他自己带着文武百官,在富良江边迎接使者。日烜在馆驿接见了使者。宣读完圣旨后,柴椿说:“你们国家归顺大宋已经二十多年了,你父亲受命做了国王,你却擅自称王,现在又不来朝贡,以后朝廷要是惩罚你们,你们拿什么来抵罪?”按照惯例,日烜在走廊上摆了宴席款待使者,但柴椿他们没去赴宴。回馆后,日烜又派范明宇来道歉,改在集贤殿设宴。日烜自己说:“我父亲刚去世,我刚继位,你们大宋的使者就来了,我心里又着急又害怕。听说宋朝皇帝年纪还小,天子很怜悯他,还封他为公爵,对我们这种小国肯定也会很怜悯。至于亲自进京朝贡,我从小在宫里长大,不熟悉外面的情况,怕死在路上。等使者回去后,我会正式上表表达我的忠心,还会进贡一些奇珍异宝。”柴椿说:“宋朝皇帝不到十岁,也是在宫里长大的,不也来京城了吗?但是圣旨以外的事情,我不敢多说。再说,我们来是召你进京,不是来收贿赂的!”
柴椿他们回国后,日烜又派范明宇、郑国瓒、杜国计送来奏章,说:“我身体虚弱,路途又遥远,万一死在路上,让陛下伤心,对朝廷也没什么好处。希望陛下怜悯我,让我和孤寡老人一起保住性命,为陛下效力,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们小国百姓的福气。”同时还进贡了两头驯服的大象。朝廷大臣们议论说,日烜这是在找借口推脱,拖延时间,应该出兵讨伐,派官员去问罪。但是皇帝没有同意。皇帝又派尚书梁会再次劝说日烜来朝贡,如果实在不能亲自来,就用黄金代替他的身体,用两颗珍珠代替他的眼睛,再派来两位贤士、两位技艺高超的人和两位工匠,代表他的百姓。如果还不来,就修缮城池,等待天兵到来。后来,日烜派了他的叔叔遗爱来朝贡。
话说十八年前,朝廷在安南设立了宣慰司,派卜颜帖木尔当使者,还另外配备了官员。安南国王陈日烜就是不接受,死活不同意。皇上就下了一道圣旨,说:“以前安南国王陈光昺在世的时候,朕就曾经按照祖宗留下来的安抚南方少数民族的六条旧例跟他讲过,但他根本没执行。陈光昺死了以后,他儿子也不来请求朝廷册封就自己当了国王。派使者去召见他,他又找借口不来。现在他又找各种理由违抗我的命令,只派他叔叔来朝见,分明是想让我出兵讨伐他。你安南国入贡多年了,怎么能像个不知好歹的人一样,枉顾百姓的性命呢?既然你称病不上朝,那我就让你安心养病,所以立你的叔父陈遗爱代替你做安南国王,好好治理你们的百姓。如果你们父子跟百姓有什么异心,大兵一到,杀戮百姓,可别怨恨朝廷,这都是你们自己咎由自取!”
这一年,陈日烜还是派阮道学来进贡。于是朝廷提升柴椿为安南宣慰使兼都元帅,李振当副手,还派了一千新兵护送陈遗爱回国。结果陈日烜竟然把这些新兵都杀害了!到了二十一年,陈日烜又派中大夫陈谦甫进贡玉杯、金瓶、珍珠、金丝带、金项圈,还有白猿、绿鸠之类的珍奇异兽。
话说,镇南王脱欢奉命去征讨占城,就派荆湖行省的左丞唐兀和右丞唆都带兵去支援。皇帝怀疑安南和占城有勾结,就命令军队借道安南。同时,还责令安南国王日烜运送粮食到占城支援军队,还派鄂州达鲁花赤赵翥去安南通知此事。
等到官军到了衡山县,听说日烜的哥哥兴道王陈峻带兵在边境设防,说从安南到占城水路陆路都不方便,愿意献粮让军队撤兵。到了永州,又发文让日烜开路迎接。到了思明州,镇南王再次下令催促。到了禄州,听说日烜在邱温县的邱急岭设卡阻拦,于是军队分成两路同时前进。万户李罗合答儿和招讨使刘深为西路,从邱温县进攻;怯薛撒略儿和万户李邦宪为东路,从邱急岭进攻,镇南王率领大军随后跟进。镇南王还派总把阿里去解释出兵的原因,说是为了占城,不是为了安南。
到了急保县,安南军队阻拦官军前进,东路军攻破了可离隘和婴儿关,抓获了安南间谍杜伟等人并将他们斩首。到了洞板隘,又遇到安南军队,将其击败。听说陈峻就在内傍隘,官军继续前进,到达变住村,劝说陈峻收兵,开路迎接王师。陈峻不听劝,官军就分六路进攻,到达万劫江,彻底攻破了所有隘口。陈峻还聚集了上千艘船只,在万劫江十里外摆开阵势。各路水军连续作战都取得了胜利,镇南王和行省官员亲自到东岸督战,夺取了二十多艘船只。陈峻战败逃跑,官军乘机用捆绑的木筏搭桥,渡过了富良江。这时西路军也攻破了支凌隘。
第二年正月,日烜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与官军在排滩展开大战。元帅乌马儿、招讨使纳海、镇抚孙林德等人打败了日烜的军队。日烜退守泸江,又被击败,于是派阮效锐送来书信谢罪,并请求官军班师回朝。大军渡过江,在安南城下扎营。
第二天,王到了安南的首都,才知道日烜这小子竟然自称“大越国主宪天体道大明光孝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自己拿着什么“昊天成命之宝”当起了太上皇。他儿子继承了王位,年号叫“绍宝”。日烜住的宫殿有五个门,大门上写着“大兴之门”,侧门是“天安御殿”,正南门写着“朝天阁”,九间正殿气派得很! 当时,还有很多安南兵从船上跑下来上岸,日烜就带着他的家族和官员们,在“天长”、“长安”这两个地方扎营。他迅速又调集军队和船只,聚集在万劫江口,准备迎战。
这时候,唐兀、唆都他们从占城打仗回来,跟大军汇合了。王就派右丞宽彻带着万户忙古、孛罗哈答尔走陆路,左丞李恒带着乌马尔走水路,去打败安南的军队和船队。日烜派他弟弟文昭王陈遹和侯郑廷瓒在乂安抵抗,结果还是被打败了。他又派他侄子彰宪侯陈键去打,也被打败了,最后陈键直接投降了。过了三天,镇南王又追着日烜打,在大黄江把他打败了。日烜害怕了,赶紧派宗室忠宪侯陈阳去求和,接着又派近侍陶坚带着他妹妹到军营里求饶,希望停战。镇南王派艾千户去跟他们说:“既然要讲和,为什么不亲自来谈?”日烜不听,跑到安邦海口,把船和武器都扔了,躲到山里去了。官军缴获了上万艘船,挑好的自己用,其他的都烧了。
日烜逃到了清化府,他弟弟昭国王陈益稷带着宗室秀嵈以及家眷和官员们投降了。日烜又派宗室忠宪侯陈阳和阮锐等人来求和,王把他们留在了军营里。这时,将领们觉得虽然安南人几次被打败了,但他们兵力越来越多,而且天气炎热,雨水又多,还闹瘟疫,死伤了很多士兵,占城也攻打不下,于是决定撤退。王没办法,只好带兵回国。走到如月江的时候,日烜派兵追击,追到册江的时候,还没过河呢,林箐那边的伏兵突然袭击,唆都、李恒都中箭身亡了!官军拼死抵抗,才护送着王安全离开了安南,死了好多人。阮锐逃到草丛里躲了起来,想偷偷溜走,结果被官军抓到杀了。这就是至元二十二年那场大败仗。这事儿传到朝廷,皇帝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停止征讨日本的战争,转而大举进攻安南。
公元1246年四月,皇帝下旨说:“以前你们国家虽然说是臣服,每年也进贡,但你们国王却一直没亲自来朝见。之前因为你们的叔父陈遗爱来朝,我们把安南的事情交给他处理,结果他却被你们杀害了。我们派去的达鲁花赤也被你们拒绝了。后来我们出兵占城,你们一点也不支援,导致镇南王脱欢不得不亲自带兵。现在因为你们国家的近亲陈益稷、陈秀嵈担心国家灭亡,殃及无辜百姓,多次劝你们来朝贡,但你们始终不肯,最后他们自己逃来投降了。朕体谅他们的忠孝,特地封陈益稷为安南国王,陈秀嵈为辅义公,让他们继续祭祀陈氏祖先。朕命令脱欢和奥鲁赤带兵平定你们国家。之前的罪过,都算在你们国王头上,老百姓不用承担责任。等诏书到了,你们就各自回家务农,安安稳稳过日子吧。”
同年,占城国王遣使阮义全、阮德荣来进贡。皇帝把阮义全他们留在了京城。湖南省的官员线哥上奏说:“连续几年征讨日本,又出兵占城,老百姓被转运物资累坏了,士兵们染上瘴气死了很多人,大臣们都忧心忡忡,老百姓都无法正常生活。现在又要攻打交趾,要动用百万大军,这不是爱护百姓的做法啊!应该减轻百姓的负担,多积攒粮草和兵器,等到明年天气好转了再大举进攻也不迟。”于是,皇帝下令让陈益稷今年先暂时住在鄂州。
明年,朝廷派阿八赤担任征讨交趾行省的左丞,带兵七万人,其中包括江淮、江西、湖广三省的蒙古兵和汉军,还有五百艘船,云南兵六千人,以及海外四州的黎族兵一万五千人,去讨伐安南。张文虎等海运万户负责运送十七万石粮食。奥鲁赤担任平章政事,乌马尔和樊楫担任参知政事,他们都听从镇南王的指挥。 越南的陈日烜派中大夫阮文通来进贡。
十一月,大军到达思明州,留下两千人,由万户贺祉和张玉统领。命令右丞程鹏飞率领一万汉军从西路进入永平,奥鲁赤率领一万人从东路进入女儿关。樊楫和乌马尔率领水军,经由玉山、双门、安邦口,途中遭遇了四百多艘敌船,打败了他们,还缴获了敌船。程鹏飞经过老鼠关、陷沙关、茨竹关,打了十七场胜仗。镇南王到达茅罗港,攻打浮山寨,将其攻破。镇南王命令程鹏飞率领两万人守卫万劫口,并修筑普赖山和灵山的防御工事,又命令乌马尔和阿八赤率领水陆大军直逼安南城。镇南王率领大军渡过富良江,到达城下。陈日烜逃到敢喃堡,镇南王攻城,将其攻下。
二十五年正月,陈日烜和他的儿子逃入大海,追赶不上。镇南王派乌马尔去大滂口迎接张文虎运送的粮食船。结果张文虎的船在云屯山遭遇了敌军,双方各有损失。到了绿水洋,敌船越来越多,张文虎估计难以抵挡,而且船也坏了,无法继续航行,于是把粮食扔进海里,自己逃往琼州。这时官军缺粮,大家分散到山里寻找粮食。镇南王于是率领军队回到万劫口。阿八赤率领先锋部队夺取了关系桥,攻破了三江口,攻下了三十二个堡垒,缴获了十一万三千多石粮食。乌马尔从大滂口前往塔山,遭遇了上千艘敌船,打败了他们,到达安邦海口,但没等到张文虎的粮船,又返回万劫口,缴获了四万多石粮食,并分兵驻守普赖山和灵山的防御工事。陈日烜派他的堂兄兴宁王陈嵩多次前来求和,表面上归顺,晚上又派敢死队袭击各将领的营地。镇南王大怒,命令万户解震焚烧安南都城。左右劝阻了他。神拏总管贾若愚建议说:“军队可以撤退,但不能坚守。”其他将领也说:“天气已经变热,粮食也快吃完了,应该撤退。”镇南王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命令樊楫和乌马尔率领水军先行撤退,结果遭到安南军的拦截,全军覆没。程鹏飞率领精锐部队护送镇南王撤退,到达内傍关时,安南大军集结,幸亏万户张均率领三千精锐殿后,奋力作战,才冲出关口。探子侦察到陈日烜分兵三十多万守卫女儿关和邱急岭,绵延百余里,堵住了归路。军队一边作战一边撤退,安南人居高临下,射出毒箭,张玉和阿八赤都战死了。镇南王从单已县前往盝州,走小路到达思明州,命令奥鲁赤率领大军北还。陈日烜随后派近侍官李修、段可容进贡物品,并献上赎罪金,归还俘虏,并在俘虏额头上刺字,有的写着“天子兵”,有的写着“投南朝”。这是至元二十五年第二次战败。
那年十二月,皇帝再次召见日烜,语气严厉地说:“你上表说认罪了,好像已经知道悔改了。但是来人替你禀报的情况,说你自责三件事:第一,被召见却没来;第二,脱欢抚军到达时你没去迎接;第三,唆使都根底遮挡军情。你说如果被赦免,就送质子,进献美女,每年进贡物品。这些虚假的恭敬,朕要这些做什么!如果你真的诚心悔过,为什么不亲自来这里说明情况?听说要派兵就逃之夭夭,看到大军班师回朝了,就说要进贡,这奉上的表文,真假一目了然。你好好想想,与其在岭南偷偷摸摸地苟活,整天提心吊胆害怕战乱,还不如赶紧回来归顺朝廷,享受荣华富贵?这两种选择,哪个更好,哪个更坏,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你现在的想法一旦出错,就关系到那边一方的存亡。所以,朕派辽东提刑按察司使刘廷直、礼部待郎李思衍、兵部郎中万奴,以及唐兀、合散、瓮吉利等人,带着之前派去安南的阮全等24个人回国,亲自告诉你,朕会原谅你之前的过错,恢复你的旧职。如果你再犹豫不决,朕就绝对不会宽恕你了!”
第二年三月,刘廷直等人到达安南,日烜派他的中大夫陈克明等人上表谢罪,详细说明情况:“我已经派从义郎阮盛带着昔里吉大王前往京城朝见。至于乌马儿、樊楫两位参政,正在路上,樊参政不幸病死,已经火化了。千户梅世英、薛文正等人护送他们的妻妾回家。乌马儿参政在途中船翻了,溺水身亡,他的妻妾被救了出来。等以后再陆续遣送被俘的八千多名士兵,目前已经搜寻到了一些头目和士兵,他们将随同使者一起回中国。”其实乌马尔、樊楫是被安南人杀害的,表文中说樊楫病死、乌马尔溺水而亡,都是掩饰事实的谎话。
公元1227年,日烜死了。他儿子日燇派大臣严仲维、陈子良来报丧,顺便请求继承爵位。 他上表说:“我年纪轻轻,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诲,一直谨记着要好好侍奉朝廷,不敢耽误每年进贡,这点我心里一直记着呢。特地派中亮大夫严仲维、右武大夫陈子良等人带着贡品和信物前来进贡。” 皇帝就派张立道去当礼部侍郎,召日燇来朝见。
日燇又派他的大臣阮代之、何维严等人上表请求赦免罪过,还说打算明年来朝见。朝廷讨论后认为,必须先来朝见才能赦免。日燇害怕了,最终没来。 皇帝又派尚书梁曾、郎中陈孚再次去劝说日燇,说:“你国家犯的错误已经自己承认了,朕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果你说害怕路途危险不敢来朝见,那么世间万物,哪有永远安全的呢?天下哪有不死人的地方呢?朕不明白你这是在用虚假的辞令欺骗朕,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日燇又派陪臣陶子奇来认罪,献上了《万寿颂》和金册表。皇帝讨厌他抗命不遵,于是决定出兵,把陶子奇扣押在江陵。皇帝命令刘国杰和诸王昔里吉等人一起出兵,分别驻扎在湖广、安南行省,给他们两块印章,购买载重一百斛的船只一千艘,动用五万六千五百七十名士兵,粮食三十五万石,马料三万石,盐二十一万斤,预先发放官兵的赏赐,士兵和水手每人赏赐银钞两锭,水陆两路同时出发。还命令益稷跟随军队到长沙。
正赶上世祖皇帝驾崩,成宗皇帝继位,就下令停止了战争,放陶子奇回国。日燇上表慰问国家哀痛,并进献了土特产。皇帝派侍郎李衍、郎中萧泰带着诏书去安南宣旨,说:“朕继承大统,刚即位,就大赦天下,无论远近都一视同仁。安南也可以从宽处理,朕已经命令有关部门停止战争。从今以后,你们要敬畏上天,侍奉朝廷,好好想想吧!”
元贞二年,日燇上表请求封王爵,没有被批准。他请求赐予《大藏经》,皇帝就赐给了他。大德元年,日燇派阮文籍、范葛来进贡。从那时起直到十年间,安南一共进贡了五次。
三年的时候,丞相完泽他们上奏说,安南来的使臣邓汝霖偷偷地把宫苑的地图给偷走了,还私下买地图和禁书,甚至还偷偷记下了北方军情和皇陵的情况,应该严厉处罚他。皇上说:“尚书马合马、侍郎乔宗亮,你们去告诉邓汝霖他们,他们的行为违法,理应严惩,但是朕考虑到天下大局,就下令把他们放回去了。以后派来的使臣必须精挑细选,有什么请求一定要诚恳地表达,不要害怕修改计划,以免留下遗憾。”五年后,皇上派尚书马合马他们送邓汝霖等人回安南。还告诉安南,以后还是按照之前的规定,三年进贡一次。
武宗皇帝登基后,派礼部尚书安鲁威、兵部侍郎高复礼去安南颁布即位诏书,诏书上说:“我们国家凭借武力统一了天下,又用仁德感化远方的人民,所以特别看重安南。从你祖上和你父亲那一辈开始,就一直按时进贡,朕对此非常赞赏。最近先皇驾崩了,朕当时正在朔方带兵,被宗室和功臣拥戴为皇帝,因为我是世祖的嫡孙,是裕皇的正统继承人,宗藩都从外部表示顺从,百姓都盼着朕登基,这是众望所归,所以朕接受了大家的拥戴,在上都即位了。现在派尚书阿里灰来宣旨,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友好关系,更加坚定地效忠朝廷,维护你们国家的安定,这样才能符合朕的心意。”这一年,安南派阮克遵、范欹资来进贡祝贺武宗皇帝登基。到了至大二年,安南又派童应韶、谢大薰来进贡。
仁宗皇帝登基后,安南世子陈日燏派使臣来朝见。皇上派礼部尚书乃马台、吏部侍郎聂古伯、兵部郎中杜与可去安南,颁布改元诏书,诏书上说:“我们祖宗受到上天的命令,统治着万邦,我们的威德遍及四方,能够安抚远方,使他们亲近朝廷。先帝驾崩后,由于王公大臣和百姓的请求,朕已经在元大都即位了,明年改元为皇庆元年。现在派尚书乃马台他们带着诏书去宣告,还送去一本新历法,你们要认真遵守新的时间制度,更加尽职尽责,不要改变你们祖先效忠朝廷的诚意,这样才能符合朕不忘安抚远方的愿望。”
公元1296年,越南军队三万多人突然袭击镇安州,又分兵攻打归顺州,然后就扎营在那里,迟迟不肯撤退。他们的太子还亲自带兵攻占了养利州,还放话说,因为知州赵珏抓了我们思浪州的商人,抢走了一碾金子,还侵占了一千多顷田地,所以他们来报仇。朝廷派枢密院使刘元亨去湖广调查清楚。
刘元亨亲自到了上中下由村,然后正式向越南发文说:“以前汉朝在你们这儿设立了九郡,唐朝也设立了五个管辖区,越南一直都在我们国家的教化范围之内。更何况你们还进贡地图,表示臣服,上下等级分明,我们对你们也一直很优待。朝廷到底哪里对不起你们?你们现在却自己不安分,擅自挑起战争。虽然上中下由村的地儿不算重要,但这关系到国家的版图,非常严重。而且被杀被抢的都是我们朝廷的百姓。朝廷还没来得及上奏,现在还不清楚是谁在策划这场叛乱!”
越南的回信说:“边境那些小偷小摸的家伙自己不守规矩,我们国家可不知道这事儿!”他们还送来了很多贿赂。刘元亨又给他们回信,指责他们说谎,拒绝了他们的贿赂,还说:“你们国家把黄金象牙当宝贝,我们使者把不贪污当宝贝。请你们好好查查事情真相,然后告诉我们。”可是路途遥远,越南人的说法又虚虚实实,最后也没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刘元亨向朝廷汇报说:“以前越南人就侵犯过永平的边境,现在又故伎重演,成了气候。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官员去跟他们说清楚,让他们把我们的土地和人民还回来,还要让他们国内的人,把边界线划清楚,找出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在边境上处死,并且警告边境官员,不准再侵犯。还要在永平设立营寨招募士兵,设置官员统领,给他们分田地,发牛耕具,让他们自己耕种,编成军队,明确赏罚制度,让他们随时可以支援彼此。这样一来,边境就能安定,永远不会再有危险了。”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就下令等越南使者来了再跟他们谈。
元朝延祐三年,皇上命令湖广行省去通知安南,让他们把占城国王送回来。之前安南人攻打占城,抓了占城国王带回去了。安南军队撤兵后,迎接并拜读了朝廷的诏书,然后上表谢罪。
七年后,安南国王陈日{火长}死了,他的儿子陈日爌派大臣邓恭俭和杜士游来进贡。到了元英宗至治元年,朝廷派吏部尚书教化和礼部郎中温矩去颁布皇帝登基的诏书。
泰定帝登基后,给安南国世子陈日爌下了一道诏书,诏书里说:“我们大元朝继承天命,治理天下,恩泽遍及四方,没有哪个地方不被惠及。之前先帝驾崩,臣民悲痛,我作为裕皇的嫡孙,得到宗室大臣拥戴继位。我从太祖开国的地方继承了皇位,定甲子年为泰定元年。现在我派尚书马合谋和礼部郎中杨增瑞带着诏书来告诉你们,并赠送你们一套历书。你的祖上和父亲多年来都向我们进贡,表示臣服,我们大元对你们一直很好。可是占城的官员上表说,你们的边境官员多次出兵侵犯他们。我心里很为难,不知道你到底怎么回事?是真的吗?我作为天子,治理天下,远近都一样看待,致力于安定百姓,让大家都安居乐业。你应该体谅我的苦心,约束你的军队,好好治理百姓,不要忘记你祖祖辈辈忠顺于大元的本心。”陈日爌派大臣莫节夫来朝贺。
两年后,宁远知州报告说:“安南军官押那攻打掠夺了他们本国的几个寨子。”皇上就下令把押那抓到的俘虏送回去。三年后,安南将军阮叩侵犯了思州路,皇上命令湖广行省调兵去防备。
陈益稷老先生在鄂州住了很久,皇上远隔千里任命他为湖广行省平章。可惜他妻子都在当地被杀害了。后来成宗皇帝赏赐给他汉阳五百顷田地让他生活,可后来又收回了。武宗皇帝看他年纪大了,很同情他,又重新给他恩典,还下了一道圣旨,说:
“你陈益稷啊,从反叛归顺朝廷,我们用爵位来表彰你的忠诚,也应该用恩德来报答你的功劳。朕发布圣旨,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你陈益稷知道敬畏上天的人做事才能成功,你一心想保境安民,效仿尧舜那样真心的治理百姓,见机行事,担心祖先的祭祀无法继续,所以才主动归顺朝廷。你用忠孝之心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又蒙受了上天的恩德,被封在了故乡。当初周王大怒,讨伐罪人,安抚百姓;最终像尧舜一样,颁布恩德,班师回朝。那些迷途不悟的人不再叛乱,而你却始终忠贞不二。你救人于水火之中,跟随王师出征多次,在湖广地区待了将近三十年。你经历了四朝皇帝,始终坚持最初的节操。朕即位后,就急着让你来朝见。所以朕要提升你的官职以示恩宠,恢复你的封地并授予你新的职位。哎!国家内部安定,外部和睦,朕不会忘记铜柱之南的安定;百姓亲近朝廷,远方的人也纷纷来归顺,你陈益稷就像拱卫北极星一样守护着国家。你要好好执行命令,永远保持忠心,现在朕封你为金紫光禄大夫安南国王,田地也照旧给你。”
陈益稷在文宗天历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赏赐给他五千缗钱,谥号忠懿。三年后,他的儿子陈日火阜遣其臣邓世延等二十四人来朝贡。
1330年,广源的土匪堵住了龙州的罗回洞,龙州的万户就给安南写信,问他们怎么回事。安南的回信说:“我们早就归顺朝廷了,一直很认真地履行臣子的职责,那边界这界线,都属于同一个国家,怎么会因为罗回洞原来属于我们国家,就挑起争端呢?这肯定是边境的小官吏故意挑事,借口堵洞,你们应该好好查清楚,命令龙州万户把抢来的东西还回来。”
第二年,占城国派大臣段子贞和黎克逊来进贡。1333年,元朝派吏部尚书撒只瓦等人出使安南。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元朝又派尚书帖住、礼部郎中智熙善出使安南,送去历法。安南也派童和卿、阮固夫来进贡,祝贺元惠宗即位。后来,到了至元元年(1335年),元朝封安南世子陈端午为国王。占城国王后来退位学道,自称太虚子,不过在官方文书上还是用自己的名字。至元四年到六年,占城国又两次派人来进贡。一开始,朝廷因为占城国王没经过朝廷同意就自立为王,所以占城国王以下的四代人,都只被封为安南世子。直到陈端午才被封为国王。
话说这个国家啊,行政区域划分为十三道、五十二府、二百一十九州县。不过呢,它一道的面积还比不上咱们中国的一个郡。全国各地都设有学校,只有谅山有个城,城墙是红紫色的砖砌的,据说这是马伏波当年修建的。皇宫用的是黄瓦,屋檐高度也就一丈多高。老百姓的房子呢,是用草苫盖的,门也才三尺宽,进出都要弯着腰。他们的文字跟咱们中原地区差不多,不过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字,大概几十个吧,很多字旁边都加个“土”字旁来表示区别,这些字只在他们国内使用。
这个国家盛产稻米,小麦倒是没有。他们很重视养蚕和种桑树,所以绸缎布匹都有,但是不种棉花。到处都是竹林树木,密密麻麻的,遮天蔽日。他们的官职设置,文职方面有:三公、太尉、平章政事、辅国、左右仆射、参知政事、御史台、翰林院、尚书等等。武职方面有:都元帅、节度使、大将军、内殿前指挥使、招讨使等等,还有地方长官和世袭的乡邑官。他们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第一次考经义,第二次考四六文,第三次考诗,第四次考策论。各道考试中三场的人叫生徒,中四场的人叫贡生。到了会试,中四场的人就是进士,人数没有限制。
他们国家的姓氏,像阮、裴、吴、杨、陶、黄、武、宋、陈、程、梁、胡等等,其他的姓氏就很少见了。男女都披散着头发,用香蜡把它固定住,不让头发散乱。他们还用药涂抹牙齿,让牙齿又黑又亮。他们不管阴天晴天都戴帽子。见到达官贵人,他们就喊“翁茶”,翻译过来就是“大官”的意思。他们吃生肉,吃饭也不摆桌子,只有有钱人家才有床和被褥,普通老百姓一般都睡在地上。他们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迷信巫术鬼神,不信仰佛教和道教。
有钱人家结婚,都请媒婆说媒,按照礼制来办;穷人家呢,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凑够钱就能结婚,即使是同姓也不避讳。不过丧葬祭祀,他们都按照古代的礼仪来进行。他们规定官员和百姓都不能自己选择墓地,只能葬在田地里,只有国王才能选择山上的墓地。他们的军队没有盔甲,只用火器、长刀、标枪、藤牌之类的武器,作战时主要依靠大象。那里一年四季草木不枯萎,白天黑夜的时间长度也差不多,古人说的“日南”,大概不是虚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