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宋朝灭亡后,那些投降的宋朝将领进了元朝的朝廷。忽必烈皇帝召见他们,问:“你们怎么这么容易就投降了?” 那些将领回答说:“贾似道轻视我们,所以大家都失去了斗志。”

忽必烈皇帝说:“这只是贾似道一个人的罪过,你们的皇帝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呢?” 这时候,主管符节的官员董文忠在一旁责备他们说:“宋朝皇帝待你们优厚,赏赐你们钱财,从来没亏待过你们,现在你们却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这合适吗?” 那些投降的将领都羞愧地谢罪退下去了。

哎呀!忽必烈皇帝教育他们忠义的举动真是太伟大了!我观察元朝灭亡的情况,老百姓从下面造反,而官员们却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甚至带着妻儿一起为国赴难的例子,史书上记载得很多,比辽金灭亡的时候还要多得多。唉!统治者一句话就能左右人心,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写一篇《忠义传》吧。

海鲁丁 西山驴〕 胡善

话说这个人叫攸哈剌拔都,是渤海人,一开始的名字叫兴哥,特别擅长骑马射箭。金朝快完蛋的时候,他躲到大宁去了。后来金兵杀过来了,他就跑到高州一个富裕的村寨里躲着,靠打猎为生。他还经常偷袭蒙古人的牲口,甚至还射死了追他的蒙古兵。

后来,蒙古国王木华黎带兵来攻打他,兴哥又逃到高州城里。蒙古大军包围了高州城,木华黎下令说:“谁能砍下攸兴哥的头来投降,城里的人就都能活命!”城里的守军把兴哥叫来,跟他说:“你小子挺厉害的,我们宁愿牺牲你一个来保全全城!你赶紧去投降吧,不然我们全城的人都要完蛋!” 兴哥没办法,只好折断箭投降了。蒙古将领们都想杀了他,但是木华黎说:“这可是个猛士啊,留着他咱们有用!”

木华黎带着兴哥去攻打通州,兴哥立了大功,成吉思汗就赐给他名字叫哈剌拔都。后来跟着木华黎打仗,打到了大名府。金军的将领爬上城楼督战,哈剌拔都一箭射中了那个将领的左眼,金兵顿时军心大乱,打开城门溃逃,哈剌拔都追杀得他们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战功卓著,哈剌拔都得到了金符的赏赐,当上了随营监战的军官。

成吉思汗十三年的时候,哈剌拔都被授予金虎符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的职位,镇守太原。哈剌拔都治理太原,招降了很多地方,而且从不扰民,远近的人听说后,都纷纷归顺他。有一次,他微服私访,晚上出来听到士兵们私下议论说:“我们这些当兵的,父母子女都走散了,死了的人再也回不来了,活着的人也赎不回来,这可怎么办啊?”第二天,哈剌拔都就下令:军队里俘虏的人,如果有亲人的可以赎回;如果没钱,官府就帮忙赎回。 这样一来,很多老百姓都得以团聚。

木华黎从葭州过河往西走,哈剌拔都去迎接他,然后攻破了隰州以及悬{穴羔}、地洞这些寨子。十六年三月,金兵攻打寿阳县的王胡庄。眼看就要失守了,哈剌拔都手下的将领们各自带兵坚守险要地势,城里剩下的士兵不到一百人,哈剌拔都半夜里只带了十几个骑兵去救援,结果金兵趁机攻打太原,还抓走了哈剌拔都的家属。哈剌拔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跑到西门,又把家属抢了回来。

五月,金国的赵权府带了三万兵马包围太原,哈剌拔都带着三十个骑兵从西门冲出去,让骑兵拖着柴草扬起尘土,故意制造出大军来临的假象,金兵一听就吓跑了。太原周围的县城都平定了,只有石家昂占据的盂州陵井寨和忻州清泉寨死守着没攻下来。十九年十月,哈剌拔都带兵到了陵井寨,派士兵去敲寨门,假装说“来交纳粮食草料”,守门的人开了门,哈剌拔都就带兵冲了进去,于是平定了陵井寨。第二年二月,清泉寨的石家昂也投降了。

二十二年五月,武仙带兵偷袭攻破了太原,哈剌拔都仍然拼死抵抗。武仙的大军到了,城外的将领们喊着:“哈剌拔都,你出来投降吧!”哈剌拔都说道:“真定的史天倪、平阳的李守忠、隰州的田雄都失守了,如果我还丢了太原,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和国王?我誓死要和这座城共存亡!”于是,哈剌拔都战死沙场。太祖皇帝因为他儿子年纪还小,就让他的表弟王七十守卫太原,王七十后来参加攻打凤翔府的战役,结果中炮身亡了。哈剌拔都的长子忙兀台继承了他的爵位。

任志是潞州人。太祖十三年,木华黎带兵打到潞州,任志投降了。木华黎给了他虎符,让他当元帅。他招募山寨里的兵,多次和金兵作战,立了不少功劳。金兵抓了他的长子如山来劝降他,说:“你投降,你儿子就能活,不投降,你儿子就死。”任志说:“我可是大元朝的元帅,怎么会舍不得一个儿子!”说完,亲手射死了自己的儿子。后来,木华黎召见任志商议军事,路过武安,结果武安县已经反叛投靠金国了,任志战死了。

木华黎让自己的儿子存袭继承他的职位。金太宗二年,武仙攻打潞州,存战死了。三年正月,朝廷下令让潞州元帅任命存的妻子儿女,并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们粮食,还赐给他们房子住。同年十一月,因为存父子为国捐躯,而他的儿子立年纪还小,朝廷就先任命他的侄子成担任潞州长官。成死后,又授予立潞州长官的职位,并赐给他金符。后来,立又历任泽州尹、陈州知州,最终去世。

刘天孚,字裕民,是河北大名府人。他从中央政府的中书省译史做起,后来升任东平总管府判官,又改任都漕运司判官,做过冠州知州,之后又担任许州知州,无论到哪里都有政绩。有一次,朝廷要检查屯田情况,发现临颍邓艾口百姓的稻田三百顷,有人嫉妒他,诬告他是右屯田使侵占的。中书省派天孚去调查真相,天孚证明了这是诬告,上报了好几份奏章,才平息了此事。襄城和叶县相邻,襄城百姓吃沧州的盐,叶县百姓吃解州的盐,两县之间在湛河南岸立了界碑。叶县县令把界碑偷偷移到北边两里地,然后诬告百姓吃私盐,抓捕了百余户人家。两县为此争论不休,叶县仗着漕运司的势力欺压襄城。中书省派人去调查,天孚查清了原来的界限,把界碑移回了原处,叶县县令因此被罢免。那年闹旱灾和蝗灾,天孚带领百姓捕蝗,结果成群的乌鸦飞来,把蝗虫都吃光了。第二年麦子成熟的时候,又出现了像蟊贼一样的青虫吃麦子,突然又出现了一种大花虫把青虫吃掉了。许州百姓为此立碑歌颂他。后来,刘天孚升任万亿宝源库同提举,又升迁为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因为母亲年老,他没有赴任,不久之后,他的母亲去世了。

我卸任后,被任命为河中府知府。才上任两个月,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就带兵打到河中了。这事情太突然了,达鲁花赤朵儿只得跑到晋宁去报告战况。阿思罕的军队在河西岸扎营,要我们提供船只。我实在没办法拒绝,就连续八次派人去晋宁请求支援,但都没得到回应。过了七天,阿思罕在河上架起浮桥,准备放火烧城屠城。 我的同知府事铁哥和河东廉访副使明安答儿见情况危急,就亲自去阿思罕军营里谈判,结果被阿思罕抓了起来,阿思罕趁机用船把军队渡过河来。

阿思罕进城后,就坐在府衙里,指挥军队。我当时佩着刀,直接冲上前去,想阻止他,但被大家拦住了,进退两难。我对幕僚王从善等人说:“我家原本很贫寒,承蒙朝廷的恩典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不幸遇到这么大的变故,我怎能屈服于他,辜负朝廷的恩情呢?与其受辱于阿思罕之手,我宁愿跳河自杀!”说完,我就脱下官服走了出去。那时天寒地冻,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我拔出佩刀,用力砍冰,然后朝着北方拜了两拜,就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阿思罕大怒,抄了我家。河中府的老百姓都很同情我。事情平息后,朝廷派人送来驿站的信件,把我的灵柩送回家乡,并追赠我为“推诚秉节功臣、中奉大夫、河东山西道宣慰使、护军,彭城郡侯”,谥号“忠毅”。

阚文兴,漳州万户府知事。至元十三年,他跟着贾万户去漳州戍守。至元十七年八月,陈吊眼带领人造反,杀了招讨使傅全,阚文兴奋勇作战,壮烈牺牲了。他的妻子王氏,建康人,被叛军抓获,遭到强迫。她骗叛军说:“我已经不幸落到这个地步了,哪还敢顾惜自己的性命?我只想把我丈夫的尸体安葬了,然后再听从你们的安排。”叛军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答应了。王氏得到丈夫的尸体后,将其火化,然后自己也跳进了火里,与丈夫一起殉情了。至顺三年,朝廷追赠阚文兴为“英毅侯”,王氏为“贞烈夫人”。当地官府为他们修建了庙宇祭祀,叫做“双节庙”。

张桓,字彦威,是河北藁城人。他父亲张木做过汝宁府知府,所以全家就住在汝宁。张桓考中了国子监学生,然后当上了白马县丞,接着又调到中书省当小官,后来升任国子监典簿,最后当上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被免职了。没过多久,汝宁发生了盗匪起义,张桓躲到了确山。那些贼寇早就听说过张桓的名声,于是把他抓住了。他们把他绑起来,跪下求他当他们的首领,被他拒绝了。关了他六天后,把他押到贼首面前。张桓径直走到贼首面前,大大方方地坐在榻上,跟贼首据理力争,论述正邪、忠奸。贼寇们把他拉起来,强迫他跪下,张桓仰天大呼,破口大骂,唾沫星子喷了贼首一脸,贼寇们竟然一时还下不去手杀他,贼首对他说:“你只要行个礼,我们就饶你一命。”张桓瞪着眼睛说:“我恨不得亲手砍下你们的脑袋,怎么可能因为你们的威胁就向你们屈服!”贼寇见他实在无法屈服,就把他杀了,张桓时年四十八岁。后来,那些贼寇对别人说:“张御史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杀了他真是可惜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礼部尚书的官职,并赐谥号“忠洁”。

萧景茂,是福建龙溪人。他为人刚正不阿,家里很穷,靠种地为生。至元四年,南胜县人李智甫造反,抢掠龙溪,萧景茂和他的哥哥萧佑带领乡亲们抵抗,结果失败了。萧景茂被抓住了,贼寇威胁他投降。萧景茂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强盗,我活着是大元朝的子民,死了也是隔洲的鬼魂,怎么可能跟你们这些叛贼同流合污!”“隔洲”是他们家乡的一个地名。贼寇非常生气,把萧景茂绑在一棵树上,割下他的肉让他自己吃。萧景茂更加愤怒,继续痛骂贼寇,最后用刀子划开了自己的嘴巴,一直划到耳朵旁边,直到骂死为止。有关部门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下诏表彰萧景茂的忠义行为,并且拨款安葬了他。

侯彦直,是四川雅州人。他骁勇善战,做过忠翊校尉和副千户。至元年间,王虎带领匪寇攻打雅州,雅州百姓商议分兵抵抗,一路兵马出城外作为策应。侯彦直带领数百人马先锋出击,在名山县与敌人遭遇,激战两天,斩杀了许多敌人。匪寇集中兵力猛攻,侯彦直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被敌人俘虏。敌人想让他投降,侯彦直毅然自刎而死。

布景龙,新都人,是个特别好学又有大志的人,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芒部路益凉州同知。后来,土匪李颇驴来攻打益凉州,城里的军队力量薄弱,布景龙就招募勇敢的百姓组成义军抵抗。 援兵迟迟不到,箭也快射光了,他知道城池守不住了,就朝着北方拜了两拜,说:“我的力量已经耗尽了!”然后冲进敌阵,英勇牺牲。

毛铎,南昌人,担任富州学正。当时土匪季明道占据了州治,想逼迫毛铎当他的属官。毛铎怒斥道:“我幸亏投身于孔子的门下,怎敢苟且偷生,去依附逆贼!”于是伸长脖子,从容就义。同郡的祝兴可,世代都是读书人,跟土匪吴娘子作战,战败被俘,一直骂到死。樊复也是个读书人,土匪攻打北山,他和弟弟樊文仲、侄子樊用行一起率领义军抵抗,最终战败牺牲。

张怀德,贵州知州。元成宗大德五年,朝廷派右丞刘深带兵,到顺元征收“八百媳妇”(此处指赋税徭役极重),百姓负担沉重,人心惶惑,土官宋隆济因此起兵造反。张怀德招募百姓和官兵一千多人,跟宋隆济展开激战,但寡不敌众,被俘。蛮族本来很敬佩他的名声,想让他投降,但他慷慨激昂,宁死不屈。

刁代,元江路安抚使,很有威望,而且胆子很大。大德五年,他因为在征收“八百媳妇”的过程中立了功,被提升为总管。当时洞里蛟龙作怪,百姓受苦。刁代拿着宝剑进入洞中,过了一会儿,洞里的水都变红了,刁代和蛟龙一起死了,当地居民这才得以耕种,年年祭祀他。

李纯,元天历初年担任洛阳县令。陕西的军队东侵,洛阳府官问他的属下:“谁能去劝说西边的叛军投降?”大家都害怕得不敢说话,只有李纯毅然决然地说:“我誓死效忠朝廷,吃着朝廷的俸禄却躲避灾难,这合适吗?”于是他独自一人,拿着朝廷的诏书向西进发,在新安与叛军相遇。叛军首领挥舞着兵器冲上前,命令手下把他斩杀,李纯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董文彦,是临安通海人,当过威楚路的知事。天历年间,庆路镇的守将叛变了,带兵攻打威楚,其他的官吏都逃跑了,只有董文彦一个人死守城池。城池失守了,叛军想让他投降。他怒吼道:“你们逆天而行,残害百姓,我恨不得杀了你们,怎么可能跟你们投降!”叛军很生气,砍掉他的耳朵,逼他吃下去。董文彦嚼着肉,血溅到了叛军的脸上,最后壮烈牺牲。

韩心渊,是武安人,因为文学才能被征召进国子监,后来担任衡水县尹。他以德化民,治理地方有方,蝗虫都不敢进入他的辖区。后来调任真定县尹,正赶上扫地王造反。韩心渊和儿子一起抵抗了几个月,加固城楼,修缮器械,日夜不卸甲,防御非常严密,百姓都依靠他。没过多久,叛军人数越来越多,城池失守了,父子俩在巷战中双双战死。

还有一个昌黎县尹叫周宏,当时土寇程思忠造反,周宏带领百姓前往永平坚守,城池失守后,他被俘虏,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最终壮烈牺牲。

李齐,字公平,是祁州人。元统元年,他考中了状元,后来当上了河南淮西廉访司的佥事,又调任高邮府知府,政绩很好,口碑不错。

公元1351年(至正十一年),高邮有个叫秦观保的家伙,偷偷造武器,还打算抢劫,结果被抓住了,直接被杀了。公元1353年(至正十三年),泰州白驹场亭的百姓张士诚造反,攻破了泰州城。淮南行省派李齐去招降他,结果李齐被张士诚扣留了很久,才被放回来。

泰州虽然平定了,但张士诚的残余势力还在四处活动。张士诚又再次起兵造反,杀了朝廷的参知政事赵琏,逃到了得胜湖,很快又攻占了兴化县。行省派左丞相偰哲笃和一位宗室王爷去镇守高邮,同时让李齐守卫甓社湖。

那年五月,张士诚的军队攻进了高邮城,省里的官员都逃跑了。李齐赶回去救援,但张士诚已经关上城门,准备死守了。 这会儿,朝廷下诏书大赦天下,所有叛乱的人都给赦免了。可这诏书,高邮城却收不到。

张士诚骗李齐说:“请李知府来,我们才接受朝廷的命令。”行省也逼着李齐去,结果李齐一到就被关进了监狱。李齐在狱中据理力争,可张士诚根本就没打算投降,他只是拖延时间,好让城里的守军多坚持一会儿。

朝廷的军队探知了张士诚的诡计,于是开始进攻高邮城。张士诚叫李齐跪下,李齐怒斥道:“我的膝盖像铁一样硬,怎么可能向你这种贼人下跪!”张士诚大怒,把李齐给凌迟处死了。

周喜同,是河西人。一开始当卫兵,后来被选拔到承徽寺当经历,之后又调到南阳县当达鲁花赤。他在南阳待了两年,突然来了叛军,攻陷了邓州,老百姓人心惶惶。没过多久,叛军的骑兵就到了南阳城下,周喜同用计抓到几个叛军小喽啰,审问他们,得知叛军主力马上就要来了,于是就把这几个小喽啰杀了,稳定军心。白天黑夜地督促青壮年巡逻守城。当时大司农铁木尔带着军队驻扎在诸葛庵,结果被叛军打败了,叛军乘胜追击,攻打南阳。周喜同守卫西门,看到叛军来势汹汹,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他跟家人告别说:“我不能再照顾你们了。我要死守这里,报效国家!”

说完,城里的人都哭了起来。周喜同鼓舞士气,带领士兵们奋力抵抗叛军。叛军撤退了,第二天又杀回来了,南阳城最终被攻破了。周喜同想突围出去,结果叛军用长矛刺了他的马,马受惊倒地,周喜同赶紧从马上跳起来,一鞭子抽死刺马的叛军。之后,周喜同身上受了好几处伤,没法再打了,最后被抓住了,杀害了。他的妻子邢氏听说周喜同战死了,就带着几个家僮逃走,半路上遇到了叛军,她抢过叛军的刀,跟叛军拼命,也被杀了。他们一家,死了二十多口人。后来,朝廷追赠周喜同为南阳路判官。

塔不台,字彦晖,元统元年考中进士,在襄阳录事司当达鲁花赤。魏王孛罗帖木儿带兵讨伐叛军,驻扎在汝宁。塔不台过去给他送军饷。魏王特别爱喝酒,一点防备都没有。一天晚上,叛军袭击了魏王的大营,把魏王抓走了。塔不台骑马去救魏王,结果也被抓了。第二天早上,他们见到了叛军首领,魏王跪下求饶,想活命。塔不台用脚踢了魏王一下,说:“你还想活吗?”叛军又让魏王下跪,塔不台痛骂叛军,还跟捆绑他的叛军士兵扭打起来,最后被叛军分尸了。

韩因,字可宗,是汴梁人。他抢占了汝宁,官兵去讨伐,打了很久都没拿下。正好朝廷下诏书大赦叛逆,招募能拿着诏书去劝降贼人的,就给官做。韩因答应了,于是朝廷就借给他唐州判使的官职。

贼人把韩因带到营外,让他宣读诏书,但他根本没读。官兵一再追问,韩因说:“朝廷的恩赦非常宽大,你们的祸福都系于此,关系重大啊!”贼人根本不听,就放韩因回去了。韩因骑着马,挨个贼营转悠,大声喊:“你们都是老百姓,为什么不投降回家种地,却甘心被逆贼驱使呢?”那些贼兵都愣住了,面面相觑。有人把这事告诉了贼首领,贼首领就派人把韩因抓了回来,责问他刚才说了什么。韩因破口大骂,贼人勃然大怒,把他碎尸万段了。

卞琛,是大名人。他在京城读书,考中了国子生。至正十二年,邻州起了盗贼,来抢劫掠夺。卞琛和他的堂弟小十、府史李仲亨等人一起商量,带领几百个青壮年抵抗。这些青壮年都是民兵,没有弓箭,就拿着锄头和棍棒跟贼人干。贼人的箭像雨点一样射过来,卞琛他们的人溃散了,卞琛被抓住了,李仲亨和小十都战死了。贼人本来就认识卞琛,就对他说:“你跟我们,我们就放了你;不跟我们,就杀了你!”卞琛吐着唾沫骂道:“我可是国子生,你们这些逆贼简直就是猪狗不如!我宁愿死,也不跟你们这些贼人!”他一直骂个不停,贼人多次威胁他都不听,最后把他杀了。

乔彝,字仲常,是晋宁人,为人正直,有原则,非常有骨气。公元1358年,也就是至正十八年,叛军从绛州垣曲县袭击晋宁,城池失守,城里死了十之七八的人。乔彝整理好衣冠,把妻子儿女都聚集在一起。他家有个大井,乔彝坐在井边,让妻子儿女依次跳进井里,然后自己也跟着跳了下去。叛军首领王士诚派人去请乔彝,等他们找到的时候,乔彝已经死了。叛乱平定后,朝廷追赠乔彝为临汾县尹,并赐谥号“纯洁”。

与此同时,有个叫张岩起的人,字傅霖,是汾州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被征召为国子监助教。干了一年,他就辞官回家了。叛军攻陷晋宁之后,又攻占了汾州。张岩起和妻子一起跳井自尽。

王佐,字元辅,是晋宁人,跟着父亲住在上都,在乡里教书。叛军来了,他来不及躲避,被抓住了。叛军想让他投降,王佐破口大骂,一直骂个不停,最后被杀害了。

还有一个叫吴德新的人,字止善,是建昌人,擅长医术,在京城住了很久。他曾经去过宁夏,碰巧遇上叛军,被抓住了。叛军胁迫他投降,吴德新大声喊道:“我活着是元朝人,死了也是元朝的鬼,我誓死不降!”叛军于是绑住他的双手,把刀架在他脖子上,吴德新仍然不停地骂。叛军把他拖到井边,假装要把他推下去。吴德新趁机稍微摆脱了一下束缚,就自己跳进了井里,一边向上骂着叛军。叛军朝他射箭,箭穿过了他的脖子,他骂得更起劲了。叛军很生气,用长枪刺死了他,但是也感叹他的气节,说:“这真是个大丈夫啊!”然后他们把井埋了,离开了。

颜瑜,字德润,是山东曲阜人,是兖国复圣公的第57代孙。因为品行好被朝廷任命为邹县和阳曲县的教谕(古代的县学老师)。元至正十八年,田丰在山东起兵造反,颜瑜带着家人逃往郓城。路上碰到了贼人,贼人拿刀威胁颜瑜说:“你是什么人?”颜瑜回答说:“我是东鲁的读书人。”贼人抓住颜瑜说:“你是读书人啊,我不杀你,你可以带我去见你们的首领。”颜瑜骂道:“你这些贼人,有什么首领!”贼人恼羞成怒,想要杀颜瑜,颜瑜一点也不害怕。贼人又让他写旗帜,颜瑜大声呵斥道:“你们是大元朝的百姓,天下大乱,朝廷征召你们当兵,你们却反过来当叛贼!我的胳膊可以砍断,但我绝对不会给你们写旗帜!”贼人用枪刺死了他,颜瑜直到死还在不停地骂贼人。他的妻子儿女也都被害死了。

王士元,字尧佐,是恩州人。元泰定四年考中进士,从棣州判官做起,一直做到磁州知州。当时正值战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资,百姓被压榨得苦不堪言,王士元尽力想办法解决,即使受到侮辱和责骂也不退缩。后来调任濬州知州,濬州紧靠黄河,经常受到盗贼的侵扰,城墙也破损不堪。元至正十七年,贼人再次大举进攻,州里的士兵都溃散逃跑了。王士元坐在堂上,看着自己的儿子王致微,让他赶紧躲避贼人,说:“我是地方长官,应该待在这里尽职。你快逃吧!”儿子站在旁边,不忍心离开。贼人来到面前问:“你是谁?”王士元呵斥道:“我是王知州!你们这些强盗认识我吗?”贼人想要捆绑王士元,王士元挥拳打贼人,贼人恼怒,把王士元和他的儿子一起杀害了。

杨朴,字文素,是河南人,在安徽滁州全椒县当县令。滁州靠近庐江,庐江被敌人攻陷了,滁州百姓非常恐慌。安徽行省的参政也先在滁州总领兵马,他不理军事,只顾着喝酒。到晚上,城门没有关,敌人冲进城里放火,也先翻墙逃跑了。杨朴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穿着朝服坐在堂上。贼人想劝降他,杨朴指着妻子女儿的尸体说:“我已经杀了我的家属,只想为官尽忠而死,还有什么好说的!”然后朝贼人吐口水。贼人绑住杨朴,把他倒吊在树上,割他的肉,直到割完,杨朴依然大声痛骂不止。

孙撝,字自谦,是山东曹州人。元至正二年考中了进士,被朝廷派去济宁路当录事。后来张士诚占据高邮造反,有人说张士诚有投降的意思,朝廷就派乌马儿去劝降,还让孙撝当副手。当时孙撝在家,根本不知道这事儿。

朝廷直接给孙撝升职,授予他集贤待制,还派人快马加鞭地把他从家里接出来。孙撝二话不说,直接赶往高邮。结果张士诚根本不理睬朝廷的使者。孙撝他们进了城以后,就反复劝说张士诚,张士诚他们居然都认真听着呢。

过了一会儿,张士诚就把孙撝关到别的房间里,有时一天送一顿饭,有时隔一天才送一顿,想用饿的办法让孙撝投降。他还让手下的人各种羞辱孙撝,但孙撝根本不在乎。后来张士诚搬到了平江,孙撝就和张士诚手下的将领张茂先商量,想办法把朝廷给他的站马札子(相当于通行证)拿出来,派两个壮士浦四和许诚去镇南王府,约定好日子一起攻打高邮,把高邮夺回来。

可惜,他们的计划泄露了,孙撝被抓起来审问,他一直破口大骂,最后被张士诚杀害了。后来张士诚手底下有人想叛变,都会说:“这哪能比得上孙待制啊!”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孙撝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他为曹南郡公,谥号忠烈,还赏赐了三顷田地给他的家人。

石普,字元周,是徐州人。元朝至正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后来又调到经正监当经历。那时候淮河东、西两边闹起了盗匪,朝廷正忙着打仗呢,石普因为擅长军事谋略而闻名,枢密院同佥董钥还曾经向朝廷推荐过他。

正好丞相脱脱要讨伐徐州,石普跟着一起去,立下了不少功劳,于是升迁为兵部主事,没多久又升任枢密院都事,然后跟着枢密院的官员去淮安驻守。当时张士诚占据着高邮,石普就亲自去见丞相,详细地讲解了他如何攻破张士诚的计划,还说:“高邮依仗着重重湖泊的险要地势,地势低洼潮湿,骑兵根本无法前进。只要给我三万步兵,我保证能拿下高邮!高邮城一破,那么濠州、泗州就很容易攻下了,我请求带头冲锋,为天下树立忠义的榜样!”丞相被他这番话给鼓舞了,就让他暂时代理山东义兵万户府的事务,让他招募一万人马出征。

可惜的是,当时汝中柏当权,暗中使坏,把石普的兵力减掉了一半。一开始朝廷是让石普可以自行决断的,可是等到他出发了,朝廷又让他听从淮南行省的节制。石普带着军队走到范水寨的时候,天还没黑,他就命令军队准备晚饭。等到夜里三更天的时候,他下令全军咬紧牙关,悄悄地向宝应进发,他们军营里的更鼓声和往常一样,一点儿也没有异常。军队抵达宝应城下,立刻登上城墙,把旗帜插在城头上,守城的贼兵大吃一惊,顿时溃不成军。石普随后安抚了百姓,这件事让很多将领都嫉妒石普的功劳。

话说普将军带兵打仗,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十多个贼寨,杀了数百个敌人。眼看着就要打到高邮城下了,普将军把军队分成三队:一队去城东准备打水战,一队作为奇兵守住后路,他自己亲自率领一队攻打北门。 跟敌人一交战,敌人抵挡不住,就逃进了城里。普将军带着士兵紧追不舍,还放火烧了城门。敌人害怕了,想弃城逃跑。

可是,增援的军队磨磨蹭蹭不来,而且还嫉妒普将军的功劳。他们派了一千蒙古骑兵冲到普将军前面,想抢先立功。没想到这帮蒙古兵胆小怕事,一看到敌人就跑回来了。普将军想拦都拦不住,结果被敌人冲散,很多士兵都掉进了水里。普军的队伍乱了,敌人乘机进攻。普将军带领剩下的士兵浴血奋战,很久都没停下来。他挥舞着宝剑大声喊:“大丈夫就应该为国捐躯,后退者斩!”他奋勇杀入敌阵,身边只剩下三十个人了。他受伤了,从马上掉下来,又在地上跟敌人拼杀了好几回合。敌人越来越多,指着普将军说:“这个人一定是他们的头目,不能让他跑了,一定要活捉!”普将军怒吼道:“你这贼奴才,我可是石都事,什么头目!” 他的左肋被敌人的枪刺中了,但他还紧紧握着敌人的枪,把那个敌人砍死了。 最后,敌人用枪把他刺死了。

再说说盛昭这个人,字克明,是归德人。他本来是个儒学官员,后来一步步升迁到了淮南行省照磨。 朝廷派他去高邮城招降张士诚,结果没去成,又灰溜溜地回来了。 他却满嘴谎话,说张士诚已经对他表示臣服,只是想求个官做做而已。行省没怀疑他,就派他去高邮,还给了他万户的官职。张士诚当然不听他的,把他关在船上。盛昭对身边的下属说:“我到了这个地步,只有死了这条路了。”

后来官军逼近高邮城,张士诚给了盛昭一些兵,让他去抵挡官军。盛昭怒斥道:“我奉命来招降你,你却囚禁朝廷使者,罪该万死!你还想让我帮你当贼吗?”他破口大骂,骂个不停,张士诚气坏了,先挖了他的胳膊肉,然后把他凌迟处死。

杨乘,字文载,是滨州渤海人。元朝至正年间,他当上了介休县的县令。当时老百姓都饿肚子,很多人就成了强盗。杨乘制定了招安的办法,鼓励他们改过自新。结果那些强盗都扔掉武器,磕头认错,愿意重新做个老百姓。

后来,他官越做越大,做到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可惜后来因为海盗抢劫漕运粮船的事,他被免了官,就住在松江。张士诚攻占了平江府(今苏州),他的手下郭良弼和董绶向张士诚推荐杨乘。张经奉命去邀请杨乘。杨乘说:“郭良弼和董绶都是有名望的读书人,现在却投降了张士诚,他们是想利用我帮他们干坏事吧!” 然后,他又问张经:“你平时读书都读些什么?”张经低着头答不上来。

杨乘整天和朋友们痛痛快快地喝酒,却一句话也不说。朋友们问他:“你打算怎么办啊?”杨乘说:“我一个小小官吏,做到这么高的官位,到头来不过一死,还有什么好走的呢?” 说完,他就整理好衣冠,自尽而死,享年六十四岁。

纳速剌丁,字士瞻,他老爸马合木,以前跟着军队去襄阳打仗,因为立了功,被提升到濬州当达鲁花赤,所以家就安在了大名府。纳速剌丁呢,是乡试考中了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淮东廉访司当个小吏。他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他又被调到两浙盐运司当了个小官,后来又调回了淮东宣慰司。

到了至正十年,真州闹贼了,纳速剌丁带着当地民兵去打,抓了四十二个贼。没过多久,泰州那边贼寇又闹大了,镇南王府宣慰司就请他去帮忙出主意打仗。纳速剌丁建议修建四座城池,再在外边建个营寨,还要挖河筑堤,多招募一些兵。行省就命令他带六十艘战舰、十四艘海船,在江面上巡逻,防止贼寇偷袭,还要护送五百名蒙古兵去江宁。路上碰上了贼寇,他杀敌二百多人,活捉了十八个,顺利到达龙潭后返回。

没过多久,他又去江上巡逻,结果贼寇突然杀到,纳速剌丁一个人就射死了三十个贼,还抢了贼寇用来放火的二百多条小船,贼寇吓得逃跑了。接着他又守住了龙潭口,把贼寇打跑了,追击中又斩杀了三百多人。他儿子宝童还活捉了贼首陈亚虎,连带着贼寇的旗帜都缴获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对他赏赐非常丰厚,还把他召回真州。后来贼寇又攻打芜湖,行省派人来请他帮忙,他就分兵三路,用战舰猛攻,贼寇溃不成军,被杀被俘的无数。江面上贼寇过不去,全都是纳速剌丁的功劳。所以他就留在了芜湖江口驻守。

泰州的李二又造反了,行省调纳速剌丁去高邮的得胜湖那边守卫。贼寇七十多艘船突然杀到,纳速剌丁迎战,烧掉了贼寇二十多艘船,李二见没救了,就投降了。结果李二的同伙张士诚杀了李二,又开始造反,占领了兴化,还派兵去攻打高邮。纳速剌丁就带着水师和其它军队一起讨伐,驻扎在三垛镇。贼寇突然杀到,阿速卫的军队和真滁万户府的官员都逃跑了,纳速剌丁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就对他的三个儿子宝童、海鲁丁、西山驴说:“你们快逃吧!”但是三个儿子都不肯离开,最后都和他一起战死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为淮西元帅府经历。

胡善,字师善,是绍兴诸暨人。他在泰定年间考中了进士,然后被推荐担任松江儒学的教授。

到了至正十五年,农民起义军打过来了,想要毁掉孔庙。胡善坐在明伦堂里痛骂他们,结果被杀害了。但是,孔庙最终保住了。

早些时候,胡善在墙上写了一首诗:“领檄来司铎,将危要致身。” 他这诗后来应验了,果然为了保卫孔庙而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