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吉,字吉甫,是河西人。他曾祖是朵吉,祖父是搠思吉朵儿只,父亲是思吉,他们祖孙三代都是怯里马赤(官职名,此处不做翻译)。星吉继承了家里的怯里马赤职位,还在仁宗当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当差。
元至治年间,他一开始被任命为中尚监丞,做事非常认真仔细,尤其是在钱财的收支方面。英宗皇帝很欣赏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就把他升职为右侍仪,还让他参与修撰起居注(皇帝的日常记录)。泰定元年,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弹劾御史大夫倒剌沙,这件事当时在朝野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三年后,他升任引进使,同时兼任侍仪事。四年后,他又升任侍仪使。
文宗皇帝登基后,星吉被任命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皇帝还赏赐给他上等酒两坛、衣服一套和五十贯钱。至顺元年,他升任河东山西道廉访使,后来又再次被任命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之后被召回朝廷,担任同知中政院事,不久又改任同知功德使司事。
元统二年,他被外派担任淮西江北道廉访使。第二年,他被提升为大都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官职名,此处不做翻译),之后又升任大府卿(相当于财政大臣)。有一次,将作院(负责宫殿建筑和器物制作的机构)丢失了一万五千匹锦缎,星吉把责任人全部追究出来,让他们赔偿损失。因此,官员们都对他非常敬畏,就像敬畏神明一样。 昆山知州曾经诬告总管府的道童谎报了灾情,皇帝就让星吉去调查这件事。那个道童为人正直,但是他的下属不堪重负,所以才诬陷他,并且还拉拢了前翰林学士阿鲁灰来帮忙。星吉调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不仅惩治了诬告的道童的下属,还治了阿鲁灰的罪。 于是,朝廷的三大部门都上奏章推荐星吉,皇帝就特别任命他为资善大夫、大都留守,还继续兼任大府卿。不久后,他又被加封为荣禄大夫。
皇帝曾经到他的大府视察,看到他的账目记录得非常细致准确,非常高兴。有一次星吉在阶下侍奉皇帝,遇上雨天,皇帝就命令拿来自己的雨衣给他穿,还赏赐给他金腰带。之后,星吉又升任宣徽院使。四年后,他又被任命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后来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中政院使。
六年后,皇上赏赐给他金虎符,让他去海西、辽东、合思罕等地担任负责抓捕鹰房怯怜口万户府达鲁花赤的官员。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宣政院使,然后又外放,做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他选拔那些刚正不阿的御史,巡视十个道,狠狠地打击贪污腐败,一点也不手软。有一次,秦桧的后代霸占了百姓的田地,官司打了很久都没结果。星吉问:“秦桧是什么人?”下属回答说:“宋朝的大奸臣!”星吉翻阅了秦桧的传记,然后在判决书上写道:“秦桧的罪行,足以让他的子孙后代受辱一百代以上,他的后代竟然还敢祸害百姓!” 最后,他把田地全部还给了老百姓。
浙江东路佥事三宝住,是个清廉的官员。有个御史诬告他,星吉大怒,狠狠地打了那个御史一顿,并证明了他的清白。丞相脱脱和那个御史有关系,因此很讨厌星吉。
后来,星吉被调到湖广行省担任平章政事。威顺王宽彻不花喜欢打猎,老百姓苦不堪言。他还修建广乐园,聚集妓女和商人来牟利,下面的官员谁也不敢过问。星吉到了之后,去拜见威顺王。威顺王竟然只打开侧门让他进去。星吉指着椅子说:“我奉天子之命,是行省的大臣,怎么能走小门呢?”守门人害怕了,赶紧去报告威顺王,威顺王这才打开了正门。星吉进去后,责备威顺王说:“王爷是皇室宗亲,却不好好为百姓做实事,只顾着寻欢作乐,让百姓受苦,我替王爷担心啊!”威顺王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握着星吉的手表示感谢。
公元1200多年,也就是十一年的时候,汝颍地区爆发了叛乱,朝廷派老将郑万户去镇守。叛军派了两千人来投降,郑万户表面答应,暗中设伏,全歼了这伙叛军,还把他们的头目几十个人都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结果,朝廷派郑万户去当大司农平章政事,可偏偏有个和尚收了叛军的贿赂,诬告郑万户,把那些被抓的叛军头目都给放了。
第二年,叛军大举进攻,内外勾结,城池失守了。城里的人哭着说:“大人您要是不走,我们怎么会被叛军俘虏呢?”郑万户赶紧进宫面见皇帝,把叛乱的来龙去脉都详细地汇报了一遍。皇帝听后很高兴,赏赐了他很多粮食和三万贯钱。但是,因为有人跟郑万户有旧怨,就奏请朝廷把他调到江西行省当平章政事,还让他跟浙西平章政事不颜帖木儿、御史中丞蛮子海牙一起守江州。那时候江州已经沦陷了,郑万户在太平建立了防线,叛军兵临城下,号称百万大军,官兵们都害怕极了。
郑万户向富商借粮,招募士兵,一天之内就招募到了三千人。他率领军队在池州跟叛军打了一仗,打败了叛军,收复了池州城。到了鲁港,威顺王的军队也赶到了,叛军趁夜逃跑,郑万户派副将又在白马湾打败了叛军,叛军逃到了淮西。郑万户指挥各路军队追击,在白湄又打败了叛军,俘虏了叛军的伪丞相周驴,缴获战船六百艘。
叛军又偷偷摸摸地窜回了池州,郑万户率领军队前去支援。听说叛军攻陷了石棣,他连夜赶过去。叛军在县城西面的岳溪桥摆开阵势,有个叛军将领骑着驴出来叫阵,非常勇猛,官兵们都很害怕。郑万户拉弓射箭,一箭射死了那个叛军将领,叛军大败而逃。叛军又派了两百艘战船来进攻,郑万户派万户王惟恭打败了他们,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望江清水湾。侦察兵报告说,叛军还有四百艘战船,正顺风赶来。众将领都变了脸色,郑万户却说:“我有办法打败他们!”他把军队埋伏在港口中间,等到风势有利的时候,叛军战船呼啸而过,官军突然从后面杀出来,又一次打败了叛军。叛军正在围攻安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烧毁营帐逃跑了。郑万户驻扎在鄱阳,派王惟恭守卫小孤山,扼守长江和鄱阳湖的要冲,准备收复失地。
当时湖北和湖南都已经被敌人占领了,江浙地区的军队接连战败,江西成了孤军奋战。有人建议说:“东南地区还算完整富足,为什么不利用这里的粮食再次组织军队反击呢?” 星吉斩钉截铁地说:“我奉命守护江西,一定会死在这里!” 大家都不敢再说话了。
十二年九月,敌人用大量的战船从四面八方来进攻。星吉率领将士们殊死抵抗,他的儿子伯不花战死沙场,星吉本人仍然坚守阵地一动不动。敌人射中了他的眼睛,他这才昏倒了。敌人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想劝降他。第二天,星吉稍微清醒了一些,敌人送来食物,星吉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狂贼!我是朝廷的大臣,恨不得杀了你们,还谈什么投降!” 他拒绝进食,最终壮烈牺牲,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江西行省丞相的官职,追封为威宁王,谥号忠肃。
星吉为人廉洁公正,果断决断,在军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用忠义激励人心,所以才能以少胜多,得到将士们的全力支持。他的儿子剌咱很有见识,后来做了监察御史;另一个儿子答里麻,则官至辽东行枢密院事。
石抹宜孙,字申之,是契丹人。他的祖父石抹良辅和父亲石抹继祖,都做过沿海副万户。石抹宜孙天资聪颖,好学上进,继承了祖上的职位。等到他的嫡母弟弟石抹厚孙长大成人后,他就把职位让给了他。至正十一年,方国珍在海上起兵造反,浙江行省命令石抹宜孙守卫温州。同年,蕲州和黄州的叛军从福建入侵龙泉,行省又命令石抹宜孙前去抵御。叛军退去后,处州的判官想要诛杀所有误入贼营的平民百姓。龙泉人章溢对石抹宜孙说:“穷苦百姓因为饥寒交迫才被迫加入叛军。如果能派一位清廉的官员来安抚他们,他们都会成为良民。现在不解决根本问题,反而滥杀无辜,这是用扬汤止沸的方法啊!” 石抹宜孙说:“说得对!” 立刻下令判官不要擅自杀人。因为立下战功,石抹宜孙被提升为浙东道宣慰使,镇守台州。
海盗起事,黄岩、宁海的乱民响应,包围了台州。石抹宜孙命令章溢率领民兵前去救援。章溢接到命令后立刻起身说:“如果不是石抹将军,我们家乡的人都会死光。现在正是报答恩情的时候!” 他率领几百精锐士兵赶到城下,里应外合,打败了海盗。不久,处州所属各县的叛军也纷纷起事,石抹宜孙再次率领部队前去讨伐。
宜孙十七年的时候,被任命为行省左丞相达识帖木儿手下的枢密院判官,负责治理处州。他请来了儒学副提举刘基当他的幕僚,萧山县尹苏友龙当他的照磨,还另外找来了章溢、胡深、叶琛这些人帮他出谋划策打仗。他派千户曹胜安去攻打松阳的叛军,把他们给降服了。接着又派章溢他们去平定了丽水、青田、金华、东阳等地的叛乱。没多久,宜孙就被提升为行省同佥枢密院事。
十八年二月,明军逼近婺州,宜孙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城里。宜孙哭着说:“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去尽职,这叫不忠君;母亲有难却不去救援,这叫不孝顺。我还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吗?”于是他派胡深他们带领几万民兵去救援婺州,自己带着精锐部队殿后,结果打了败仗,灰溜溜地回来了。他母亲和弟弟都被明军抓住了,明军还写信让他投降,但他坚决不答应。
这时候,经略使李国凤到了浙东,皇上任命宜孙为行省参知政事,官阶是中奉大夫。十九年,明将胡大海、耿再成绕道攻打处州,耿再成把军队驻扎在缙云的黄龙山,处州四面都被围住了。宜孙派元帅叶琛驻守桃花岭,参谋林彬祖驻守葛渡,镇抚陈仲亨驻守樊岭,元帅胡深守卫龙泉来抵抗。可是士兵们都没什么斗志,胡深竟然带着军队投降了胡大海,还告诉胡大海处州兵力薄弱,很容易攻打。胡大海于是带兵攻打樊岭,和耿再成一起进攻。桃花岭地势险要,耿再成绕到桃花岭后面,接连攻下了桃花岭和葛渡两个据点,很快就逼近了处州城下。宜孙战败后逃到了建宁。他收集残兵败将攻打庆元,结果又被耿再成打败了。回建宁的路上,半路遇到了溃兵,被杀害了。他的部将李彦文把他葬在了龙泉。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推诚宣力效节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上柱国等称号,追封他为越国公,谥号忠愍。
宜孙手下的刘基、章溢这些人后来都投降了明朝,只有苏友龙始终没有投降。跟宜孙一起在绍兴守城的还有迈里古思。
迈里古思,字善卿,是宁夏人。元至正十四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他对待百姓非常和蔼可亲,老百姓都把他当作父母一样爱戴。有一次,杨完者手下的将领带着战报来到绍兴,竟然无缘无故地抢劫了照磨陈修的家,迈里古思非常生气,立刻带着衙役把他们抓了起来。老百姓们都拍手叫好,积极帮忙抓人。最后抓获并斩杀了几个劫匪,那些苗兵害怕了,再也不敢来绍兴闹事了。
后来,江南行台迁到了绍兴,上级任命迈里古思担任行台镇抚,他招募了两千多人,组建了一支军队,叫做果毅军。 处州的山贼攻陷了永康,又去抢劫东阳,迈里古思率领部队前去讨伐。他命令部将黄中等用计谋骗过了山贼,抓住了六个贼首,斩杀了六百多名山贼。山贼们又摆空营出来决战,迈里古思挑选精兵,截住了他们的冲击,山贼大败,永康也收复了。因为立了大功,他升任江南浙西道廉访司知事,后来又升迁为江东建康道经历。
行省丞相达识帖木儿授权他担任行枢密院判官,在绍兴办公。当时,御史大夫拜住哥统领三千军队,号称台军,可是军纪非常松散,老百姓经常受到他们的骚扰和欺压,百姓就向迈里古思告状,迈里古思就依法处置他们,台军里的人都很怨恨他。拜住哥是个贪财的人,迈里古思也不巴结他。有人劝告迈里古思,迈里古思说:“我知道上面有皇上,下面有百姓,其他的我管不着!”拜住哥因此更加记恨他。
这时候,方国珍派兵入侵绍兴附近的县城,占领了上虞。迈里古思说:“方国珍本来是海盗,现在投降了朝廷,还当了大官,却来祸害我们老百姓,这算怎么回事?”于是,他先派黄中去夺回上虞,自己率领亲兵和方国珍的将领冯万户作战,结果战败了。当时朝廷正依赖方国珍提供粮草运输,拜住哥和方国珍私下里勾结,关系非常好,于是就决定要杀掉迈里古思,派人把他骗到自己的府邸,商议事情。迈里古思到了之后,拜住哥的左右用铁锤把他打死了。老百姓听说迈里古思死了,都非常悲痛,纷纷为他穿上丧服,设香案祭奠他,私下里追谥他为“越民考”。
黄中带着大家去报仇,把拜住哥全家老小和行台的官员都杀光了,就只留下了拜住哥。拜住哥自己检举揭发自己的罪行,上交印信官职,后来被调到宣政院当差。御史真童弹劾拜住哥说:“他暗中害死主帅,差点儿引发巨大的变乱。不守法,不忠诚,罪恶滔天!应该严惩!”皇上就下令免去拜住哥的官职,把他发配到湖州去,迈里古思的冤屈这才昭雪。后来追封他为西夏郡侯,追赠中奉大夫、江浙枢密院佥事,谥号忠勇。
迈里古思的朋友董旭,是钱塘人,字太初,方国珍想用他,他坚决不肯低头,结果被方国珍杀害了。
苏友龙,字伯夔,是金华人。江浙行省参政苏天爵听说过他的名声,把他招来当幕僚。苏友龙办事认真,敢于直言,苏天爵对他又敬又怕。后来贼寇攻打杭州,省里的官员都逃跑了,只有参政樊执敬发誓要死守城池。苏友龙劝樊执敬说:“大人您以身殉国,虽然是正义之举,但是城里的百姓怎么办?现在城里还有几十万青壮年,府库里还有大量的银子和布匹,我们可以招募士兵抵抗,就算打不过,死也死得其所啊!”樊执敬没听他的,策马冲向敌军阵亡了。苏友龙和幕僚李枢一起号召百姓杀敌。一个贼首的赏金是二百五十缗。几天之内就杀了上万个贼寇。没过多久,平章教化收复了杭州,苏友龙却一句功劳都不说。等到考核期满,他去参加选拔考试,中书参议汝中柏想把他引荐到右曹当掾,苏友龙拒绝了。后来他被提升为萧山县尹。萧山县的百姓隐瞒姓名,藏匿田赋,赋税收不上来。苏友龙就让百姓自己如实上报,编成册子。以后征收赋税,都根据册子上的轻重来收。萧山县的粮食要运到衢州和处州,百姓觉得路途遥远,就让官吏代为运输,官吏从中作梗,谋取私利。苏友龙就制定了新的办法,每个乡里都安排一个人负责督运,催促百姓把粮食运到江边,检查粮食的多少,雇船运输,百姓们都觉得方便多了。后来他升迁了好几级,做到行枢密院照磨。
张士诚投降了,友龙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湖州,责令那里的守将潘允明按照迎接圣旨的礼仪迎接。潘允明想背对着诏书坐着,友龙严肃地说:“你敢和圣旨对着干吗!”潘允明吓得服服帖帖的。临走的时候,潘允明送给他一百斛米和二十匹锦缎,友龙都拒绝了。那时候张士诚刚被封为淮南平章政事,向行省请求办事,丞相说:“现在朝廷的使者到处都有,只有苏照磨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我希望他能做我的幕僚。”友龙谢绝了。后来他被提升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
石抹宜孙被分派到处州任职,邀请友龙和青田的刘基一起去。后来幕僚里很多人离开了,部将胡深、章溢也带兵观望,只有友龙一直留在石抹宜孙身边,还写信劝说胡深等人,诚恳地劝他们一起为国家做事。后来明朝军队攻打处州,有人告发友龙的长子在陈有定手下做事,于是友龙被迁到滁阳。明朝丞相李善长想给他官做,但友龙因为年纪大了就推辞了,最后他活到八十二岁去世。
也儿吉尼,字尚文,是唐兀氏族人。至正五年,他从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升任内台御史,他弹劾丞相别儿怯不花,说他五点不适合当丞相,还两次上奏章。后来他被外放为浙西道廉访司佥事,刚上任,他又弹劾别儿怯不花。皇帝被他的坚持打动了,罢免了别儿怯不花,让他做了太保。也儿吉尼说:“他不是不能当丞相,而是只能当老师!我是谏官,我的话不被采纳,我就应该离开。”他坚决辞去了之前的任命。因此,别儿怯不花被贬到渤海。也儿吉尼父亲去世后,他请求朝廷允许他奔丧后继续为官,后来被任命为中政院判官。十一年后,他升迁为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
十二年前,红巾军攻陷了潭州,一路向西挺进。也儿吉尼当时就计划修缮城池,巩固险要地势,他还变卖俸禄去经商,买卖海盐,几年下来积攒了巨额财富,用来充作军费。之后,他召集众将领,说:“如果让敌人长驱直入,广西就危险了!应该出兵衡州和湘州,扼住他们的进攻路线。”于是他派万户黄祖显率领三千人作为先锋,都元帅甄崇福统领五万兵马随后跟进。黄祖显在樟木镇打败了敌人,敌人逃到衡山,追击过去,连续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斩杀敌军数万人,潭州和衡州都恢复了平静。
后来,道州的贼寇周伯颜攻陷了全州,也儿吉尼派万户孙思敬前去救援,打败了敌人,又乘胜攻克了道州,抓住了周伯颜,将他处死了。他还派同知普颜帖木儿等人平定了临桂、贺州的叛乱,广西终于安定下来了。朝廷因此提升他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兼任广西道肃政廉访使。二十三年,朝廷设立了广西行省,任命也儿吉尼为平章政事。那时候江南其他行省大多沦陷了,只有也儿吉尼坚守广西十五年。
二十八年,明军将领杨璟等人攻克了永州,进攻靖江,另一路明军将领朱亮祖也从平乐率军前来会合。也儿吉尼多次战败,他派副使王暹快马加鞭赶到梧州招募士兵,却没有人响应。他又派儿子不花帖木儿到肇庆向普颜帖木儿求援,送给他五千两银子,让他先回去。不花帖木儿在半路上被明军俘获,被押到城下,劝降他父亲。也儿吉尼登上城墙,下令说:“谁能射杀我的儿子,赏赐五十两黄金!”有人射箭,却都没射中。六月,杨璟让降将皮彦高暗中收买把水元帅张荣作为内应,张荣的手下裴观偷偷从城里爬出来,和杨璟约定投降。杨璟给了他一百多顶白帽子作为识别标志。当夜,明军从宝贤门攻入城内,城池失守。也儿吉尼逃走,被追捕后押送到金陵,他始终不屈服,最终被杀害。他的部将陈瑜、刘永锡、曾尚宾都全家自杀殉节。
陈有定,字安国,是福建汀州清流人。他小时候得过病,长大后却长得高大威猛。家里很穷,他在同乡罗家做佣人。罗家的老爷子觉得他长得不错,想把女儿嫁给他,可老太太不同意,就给了他一些钱财资助他。陈有定花钱大手大脚,没攒下什么钱,日子越过越艰难,后来就去了明溪寨当兵,大家都佩服他的勇敢和谋略。
至正年间,天下大乱,到处都在打仗。有个叫柳顺的土匪占据了宁化曹坊寨,手下有一万多人。有一天,柳顺向明溪寨索要战马。陈有定想了个计策,表面上用牛酒款待他们,暗地里却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然后把他们全部杀掉了。柳顺气急败坏,亲自带了几千人来攻打明溪寨,寨子里的人都很害怕。陈有定挑选了几百个精壮的士兵,埋伏在山脚下。等到柳顺到了,伏兵突然袭击,土匪们乱作一团。陈有定冲出去,带领士兵们猛攻,俘虏斩杀了大部分敌人,乘胜追击,攻下了曹坊寨,活捉了柳顺。大家纷纷向陈有定下拜说:“除了您,没有人能领导我们这个寨子了!”于是推举他当寨主。
至正十七年,陈有定被朝廷任命为明溪巡检。当时附近几个县有几十个匪巢,陈有定把它们全部平定了,还在险要的地方修建了三个寨子,分别叫做南北寨、石龙寨和平安寨。他训练军队,储备粮食,成为当地的一道屏障。后来,匪首曹福山、马文甫等人和红军勾结,兵临汀州城下,来势汹汹。陈有定让巫师对外宣称:“神明要派兵来帮助我们!”敌人竟然相信了。陈有定于是率兵直接攻击敌人的营垒,斩杀了曹福山和马文甫,取得了胜利。福建行省上报朝廷,陈有定被任命为清流县尉,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那年春天,义兵万户赛补丁、阿达黑丁在泉州叛乱。第二年,朝廷派礼部员外郎姜硕从海路去慰问陈有定,结果在路上遭遇土匪而丧命。不久,朝廷又派使者来,任命陈有定为延平总管。至正二十一年,陈友谅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地区,派他的将领邓克明率领几万大军攻破了汀州和延平,然后包围了建宁府。当时陈有定驻守在平安寨,他秘密率军救援建宁,与福州守将阮德柔会合,一起攻击邓克明,打败了邓克明,追歼了他的军队,收复了所有失地。从此,陈友谅再也不敢觊觎福建了。
话说二十二年的时候,安抚使李国凤因为平定叛乱有功,朝廷授予他福建行省参知政事这个职位。他本来想辞官不就,但是尚书李士赡因为公务在福建,极力劝说他,他才接受了任命。 福建福清路的宣慰使陈端孙不服从李国凤的管辖,李国凤就带兵去逼他。陈端孙抵抗被抓,李国凤威胁他投降,陈端孙宁死不屈,结果被李国凤杀了。
没过多久,平章普化帖木儿和泉州万户赛补丁又打起来了。普化帖木儿请来了以前平章政事的三旦八和以前总管安童,让他们分别驻守在兴化,作为自己的支援。他还贿赂泉州的亦思八夷酋长阿迷里丁,让他偷袭兴化。阿迷里丁果然袭击了兴化,抓住了三旦八,安童逃跑了。阿迷里丁大肆抢掠一番后就撤兵回去了。
一开始,浦田的林德隆和惠安的陈从仁因为抵抗海寇有功,朝廷任命林德隆为兴化总管,陈从仁为兴化同知。这两个人本来就有矛盾,陈从仁就暗算杀了林德隆。林德隆的部下又杀了陈从仁报仇。陈从仁的弟弟陈同和他的亲戚柳伯顺,就和林德隆的儿子林珙以及林德隆的部将许瑛带兵互相攻打。陈同向漳州的罗良求救,林珙则向阿迷里丁和赛补丁求援。各路军队接连赶到,兴化地区顿时大乱。
五月初一,赛补丁攻入福州,平章燕只不花战败被杀。赛补丁率领剩下的军队乘船回到泉州。与此同时,阿巫那又杀了阿迷里丁,打败了陈同等人,杀戮非常惨重。皇太子听说福建大乱,就派孙观担任左丞,前往泉州处理此事,阿巫那表面上听从孙观的调遣。但是孙观处理事情方法不当,阿巫那更加嚣张跋扈,难以控制。不久之后,柳伯顺和林珙联合起来,带兵抵抗阿巫那。阿巫那派他的将领白牌马合和金阿里去杀害许瑛,并且在沿海地区大肆烧杀抢掠。柳伯顺趁机进入兴化,白牌等各路酋长听到这个消息,就回师攻打兴化城,把城围得水泄不通,唯独没有攻打宁真门。
话说战乱持续了很久,朝廷下令讨伐叛乱。朝廷派有定的儿子宗海带兵,趁着夜色从宁真门进入敌营,外敌根本没察觉。第二天早上,宗海下令打开西南两个城门。叛军突然看到城门大开,心里已经害怕了。不一会儿,城里大军浩浩荡荡地冲出来,叛军更加惊慌失措。宗海率军直接冲上去猛攻,敌军大败,死了上千人。他们还抓获并斩杀了白牌的几个首领。有定随后赶到,安抚残余的士兵,声势更加壮大。伯顺、珙都归顺了有定,各自率领部队听从他的指挥。于是,他们进兵讨伐泉州,泉州百姓抓住阿巫那、赛补丁献给有定请降,有定把他们杀了。兴化、泉州遭受战乱的苦难长达十多年,直到这时才平定下来,所以两路百姓都非常感激有定。
漳州的罗良先,以左丞的身份驻守漳州,自认为凭借着八夷不敢侵犯他的地盘,一直不肯归顺有定。有定很生气罗良先不归顺自己,于是攻打他。罗良先战败后逃进城里。城池被攻破后,罗良先在巷战中战死,他的妻子陈氏也投水自尽了。这样一来,九路之地都归顺了有定。朝廷听说兴化、泉州平定后,提拔有定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他的将佐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官职。有定觉得延平城地势险要,就自己住在那儿,派宗海镇守将乐,又让他族弟宗琦守卫建宁,用自己的部将控制各路,而行政事务则听从朝廷任命的官员管理。
有定为人作风低调,生活习惯和以前没当官时一样。他为政既有威严,又有恩惠,每年按时上缴贡赋,还整理了闽中废弃的寺庙田地,把租税通过海路运送到京城。惠宗皇帝非常赏识他的忠诚,多次赏赐他东西。当时朝廷的命令只有福建能及时传达,所以很多旧臣老将和江西地区想为国家效力的人都来到福建,有定都礼待他们并委以重任。最初,宗海到泉州拜访士人赵应嘉,赵应嘉劝他说:“夷狄是中国的祸患,应该一起驱逐他们,怎么能为他们效力呢?”宗海觉得很有道理,把这话告诉了有定。有定于是邀请赵应嘉到延平,向他咨询时务。赵应嘉说了很多迂腐的言论,还劝有定建立宗庙。有定觉得他太迂腐了,就没理他。
话说二十三年,陈友谅死了,他的残余势力熊天瑞占据着赣州。当时张士诚派江伯昂去劝说熊天瑞,想和他联合起来对抗朱元璋,结果熊天瑞没答应。江伯昂回来的时候,在吉水遇到了萧寅,萧寅很欣赏他的忠义,就跟着江伯昂去了福建,又渡过两浙,一路到了金陵和四川,去找到了以前在州里做官的解若凤商量,说:“我看那些起义军,只有张士诚是值得依靠的,忠义可靠。” 然后他们又回到了福建。张士诚任命萧寅为邵武知县,让他参与军事谋划。张士诚用兵很严厉,杀戮也比较滥,萧寅就尽量想办法周旋,救活了不少人。
二十五年正月,张士诚的军队到了浙江东部。有人跟朱元璋说:“福建的军队很弱,容易打败。”朱元璋就派胡深带兵去攻打福建。胡深攻下了浦城和建阳。张士诚和阮德柔带着四万大军在锦江设下埋伏,准备偷袭胡深的后方。结果胡深回军打败了他们,并且乘胜追击,福建士兵趁机攻击胡深,胡深的大军溃败,他自己也被俘虏了。当时明朝将领朱亮祖正在攻打崇安,听说胡深战败了,就撤兵退守紫溪。张士诚刚开始俘虏了胡深,还很尊敬他,没打算伤害他。胡深劝张士诚投降朱元璋,效仿窦融的例子,但是张士诚没答应。过了一会,大都督的使者来了,催促张士诚杀了胡深,以表示他不会背叛朱元璋,张士诚就弄了个铜驴,把胡深放在上面烧死了。他还说:“以后谁敢侵犯我,就让他看看这个下场!”
张士诚统一了福建之后,参政阮德柔觉得自己是元朝旧臣,不肯完全听从张士诚的命令,张士诚容不下他。阮德柔害怕不安,就暗中和朱元璋联系,请求朱元璋派兵来救他。还没等他的请求得到回应,张士诚就把他给杀了,阮德柔战死了。柳伯顺因为打败胡深而骄傲自大,张士诚也忌讳他,把他杀了。当时陈同率领军队驻守潮州,张士诚担心陈同因为柳伯顺的事而怨恨他,就把他召回福建,让他在福州任职。二十七年,朝廷因为海路遥远,就空发了几十道诏书给他,让他可以自行封官拜爵,并鼓励他忠于朝廷,想以此牵制明军的进攻。张士诚虽然接受了朝廷的命令,也不敢轻易行动。
话说那会儿,福州鼓楼上的鸱吻吐气,像烟雾一样,大家觉得这是不吉利的预兆。到了冬天十月,朱元璋派汤和等人去攻打张士诚,兵分三路,一路从衢州出发,一路从建昌出发,一路从台州温州出发,走海路进攻。张士诚只防备陆路,在邵武、浦城严兵把守,自己还亲自带兵来回奔走,互相支援。
十二月,胡廷瑞、何文辉攻破了杉关,又攻占了光泽,守将李宗茂见势不妙,带着邵武投降了。接着又攻破了崇安,守将曹复畴也带着建阳投降。到了正月,明军到达建宁,守将同佥达里麻和参政陈子琦商量说:“金陵的军队自从攻破杉关后一路猛攻,势不可挡,我们这点兵马,不到一万人,与其硬拼不如坚守,再说咱们粮食储备充足,就应该死守城池,耗尽他们的锐气。他们攻城攻不下,一定会退兵,到那时我们再反击,就能取得胜利。”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胡廷瑞等人包围了建宁城,多次挑战都不应战,于是就四面猛攻。达里麻自知抵挡不住,就开门投降了,明军将领整顿兵马进入城内,抓住了陈子琦押解到京城。
张士诚虽然丢了建宁和邵武,但还依靠着延平府的坚固城防,跟明军对峙。这时,汤和的海路大军突然杀到。南台的陈同因为以前和张士诚有过节,第一个投降了。福州守将平章曲出逃跑了,左司郎中柏帖木儿战死了,汤和顺利攻克了福州。这下延平府彻底孤立了,前后都被明军包围。汤和等人督促大军攻打延平,多次派使者带着朝廷的旨意招降张士诚,张士诚却杀了使者,把使者的血和酒掺在一起,和将领们一起喝,依然坚守不出。汤和于是分兵攻打延平府的西门,张士诚看到明军非常强悍,不敢出战。汤和又堵塞了剑水下游的水流,水位逐渐上涨,快要淹到城里了,张士诚仍然严阵以待,寻找战机,日夜巡逻毫不松懈。他的部下都请求决战,张士诚却不答应。部下多次请求,张士诚怀疑他们另有图谋,杀了几个请求决战的人。于是人心涣散,许多人偷偷从城墙上溜走逃跑了,汤和等人集中兵力猛攻,张士诚更加危急。
城都快破了,陈友定召集将领邓益、谢英辅等人,跟他们告别说:“你们要好好想办法自保,我准备死了。”然后他喝了朱雀血,虽然没死透,但谢英辅和达鲁花赤(元朝地方官)都穿着朝服,面向北方自杀了。将领赖正孙打开了城门,迎接明军入城。陈友定被押解到神武门的时候,突然打了个雷,把他震醒了,然后就被押解到金陵(南京)。
这个月,汤和派使者去兴化劝降将领王恩义等人,结果王恩义杀了使者,逃到了泉州。兴化百姓李子诚向汤和献上财物,然后杀了王恩义等人。漳州的达鲁花赤合鲁温也自杀了。当初延平被围困的时候,陈友定指望将乐来救援,可是宗海无力支援。延平城破后,陈友定只身一人逃出来投降,并且被押送到京城。明太祖朱元璋问陈友定:“元朝灭亡了,你是为了谁守城?如果你投降,我就继续给你官做;否则,你就得伏在铜马(古代一种酷刑)上。”陈友定说:“我不投降,情愿伏在铜马之下。”于是,他和宗海一起被处死了。
宗海力气很大,擅长骑射。陈友定平定各地叛乱,宗海出力最多。将乐城投降后,陈友定以前的部下占据了据、明溪、白头、虎头、黄龙、青龙等寨子,他们都率兵投降了。六月,陈友定的旧将金子隆起兵攻打延平,明将沐英打败并杀了他。萧寅跟着陈友定到了京城,陈友定死后,明太祖想给他官做,萧寅因为家里老人年迈而辞官,在家住了三十年后去世了。陈同归降后,官吏们对他很苛刻,陈同无法忍受,于是假借行省的命令,招募民兵,得到两千多人,举兵叛乱。泉州派兵讨伐他,结果被陈同打败,很多人响应他。明朝驸马王克恭率领大军到来,陈同败逃到光泽,被明军俘获并处死。
史书上说:星吉、石抹宜孙,都想招揽英雄豪杰来解救国家危难,等到形势危急,救援断绝,人心背离的时候,他们仍然忠贞不渝,舍生取义,没有辜负他们的忠义和气节。但是,石抹宜孙幕府里的那些人,后来都成了明朝的功臣,跟张良相比,这并非他们比石抹宜孙聪明,而是他们所依仗的势力不同。元朝末年,云南有梁王,福建有陈友定,广西有也儿吉尼,这可以说是三个忠臣。国家灭亡了,他们仍然不改变节操,跟何真、陈均义这些人相比,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