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实,字武叔,老家是泰安长清的,长得好看,有点文化,性格豪爽,喜欢做好事。公元1123年(金太祖八年),金兵扫荡河北山东,后来又撤回北方。金国的东平行台征调民兵,任命严实当百户。第二年春天,泰安人张汝楫占据灵岩山,派兵攻打长清,严实打败了他,因为立功被任命为长清尉,还兼任东阿、平阴、长清三县的提控捕盗官,并代理长清县令。后来张林率益都投降南宋,趁机向西扩张,严实出城催收赋税,回来的时候发现城池已经被攻破了,他很快又带兵收复了城池。

金国的东平行台怀疑严实跟南宋勾结,想杀了他。严实带着家人躲到青崖崮,依靠张林的势力自保。公元1129年(金太祖十五年)八月,南宋使者赵拱到山东各地招降,路过青崖崮,严实就投降了南宋,分兵四路出击,所到之处州县都投降了。同年冬天,木华黎到达济南,严实意识到南宋靠不住,就带着山东二府六州三十万户人家投降了金军,木华黎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

严实随后攻打曹州、濮州、单州三个州,都攻克了。他的偏将李信守卫青崖崮,犯了罪害怕被杀,趁严实外出的时候,杀了严实的妻子杜氏和她的哥哥杜彬,投降了南宋。公元1130年(金太祖十六年),严实用蒙古兵攻打李信,杀了他。后来跟着木华黎围攻东平府,木华黎对严实说:“东平府的粮食已经用尽了,城里的人一定会逃走,你进去之后要好好安抚他们。”于是给了严实东平行省的权力。木华黎又对千户札拉儿台说:“东平府攻破后,可以命令严实和石珪分别守卫南北。”结果守将蒙古纲逃跑了,严实进入城里建立了行省,札拉儿台按照木华黎的命令,让严实平定东平府以北的恩州、博州等地,石珪则移治曹州。

十七年的时候,宋朝将领彭义斌收复了京东地区的州县,晁海因为青崖山投降了彭义斌,晁海的家属也被彭义斌抓住了。十八年,元帅史天倪攻打河卫,晁海带兵去支援他,和金国的将领布哈等人打了一仗,结果打输了,晁海被金兵俘虏了。史天倪想在延津杀了晁海,但晁海最后还是逃跑了。

二十年四月,彭义斌攻打东平,晁海向孛里海求援,可援兵迟迟不到,东平城里粮食吃光了,晁海就和彭义斌联合了。彭义斌也想借助晁海的力量收复河朔地区,然后再图谋其他事情,所以待晁海如同兄长一般。当时晁海手下还有几千兵马,彭义斌并没有夺走,还留着他的家属不放。六月,彭义斌在真定西山和孛里海的军队对峙,晁海就自己带着人马投奔了孛里海。后来彭义斌在赞黄五马山打仗,大败,被史天泽俘虏并杀害了,于是京东地区的州县又回到了晁海手里。这一年冬天,带孙郡王攻下了彰德;第二年,又攻下了濮州和东昌;太宗元年,孛鲁攻下了益都,晁海都跟着一起出征,立下了不少功劳。

四年八月,晁海去牛心帐殿朝见太宗皇帝,皇帝赐给他座位,设宴款待了他一整天,太宗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金虎符。太宗皇帝好几次看着晁海,对身边的人说:“严实(晁海的字),真是个有福气的人啊!”八年,晁海再次去和林朝见太宗皇帝,被授予东平路行军万户的官职,手下有八个偏将都得到了金符。晁海管辖着五十四座城池,后来把大名、彰德划归外属,又增加了德州、兖州、济州、单州四州。太宗皇帝知道晁海不适合骑马打仗,就下令让他不要参加征战了。晁海长期患有风痹病,有人劝他请好医生,他笑着说:“人哪有不死的,我能够没有疾病而死就足够了。”十二年四月,晁海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话说这东平府啊,宋子贞被任命为评议官,还兼着提举学校的差事。他把有名的学者康晔、李昶、徐世隆、孟祺这些人都请到幕府里来帮忙,一时间,各地读书人都慕名而来,东平的文化氛围可真是兴盛啊! 宋实这个人呢,也很努力地提升自己,经常向儒生们请教历史上的成败兴衰,以及为民造福的事儿,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很受启发。

有一次,带孙郡王克彰想把几万老弱百姓都杀了,宋实极力劝谏,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攻下濮州,克彰又想屠城,又是宋实劝谏,这才救了数万人的性命。大军从武关出发,经过襄阳、邓州,攻打河南的州县,宋实知道俘虏肯定很多,就拿出很多金银财宝去赎人,还严令将士们不准乱杀无辜。那年闹大饥荒,好多流民都饿死了,朝廷的法律规定,藏匿逃亡的流民,整个村子都要受牵连,流民们无处可去,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尸体。宋实就让人煮粥,放在路边施舍给流民们吃,救活了无数人。

有个叫王义深的人,是彭义斌手下的将领,彭义斌战败逃到金国去了,宋实家里的亲属都在东平,都被王义深害死了。后来金国灭亡了,宋实抓到了王义深的老婆孩子,还好好地照顾他们,可见他为人多么宽厚仁慈! 中统二年,宋实被追封为鲁国公,谥号武惠。他生了七个儿子,分别是忠贞、忠济、忠嗣、忠范、忠杰、忠裕、忠祐。老大忠贞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比宋实先去世了。他的孙子宋度,后来当上了甘肃行省左丞。

话说这位忠济,原名忠翰,字紫芝,当年直接去见皇上太宗皇帝,皇上赏了他虎符,让他继承了东平路行军万户的职位,还管着当地老百姓的事儿。一开始他手下就管着十七个千户,后来宪宗五年的时候,皇上让他去山东招募新兵,一下子又增加了二万多兵马。他弟弟忠嗣和忠范也都是万户,他其他的弟弟和老部下的儿子们都做了千户,都归他管,一起驻守在蕲县。宪宗九年,皇上世祖南征,就下令让忠济带着部队去鄂州会合。中统二年,忠济回京,皇上就让忠范接替了他的职位。忠济在东平借过一些钱,用来帮老百姓交欠税,结果债主拿着借据上门讨债,皇上世祖直接下令从内库里拿钱给他还债。到了至元二十二年,皇上又特别任命他为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让他去江浙省处理政务,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就辞官了。至元二十九年,皇上赏了他一万五千缗钱和一套宅子,还召他的儿子瑜进宫侍奉。至元三十年,忠济去世了,朝廷给他谥号“庄孝”。忠济年轻的时候有点骄横跋扈,朝廷一直担心不好管教,可他退休后,虽然地位显赫,却能保持清贫,安于朝廷的安排,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

忠嗣呢,年轻时跟着张澄、商挺、李桢几位先生学习,对经史大义略知一二。后来被任命为东平人匠总管,兼任单州防御使。宪宗五年,他当上了东平路管军万户。七年,他跟着他哥哥忠济去扬州打仗,攻打邵伯埭立了功。九年,又跟着他哥哥渡过淮河,带兵从挂车岭出击,和宋军对峙了三天三夜,杀敌无数。他还参加了攻打蕲州的战役。后来又参加了渡江围攻鄂州的战役,表现非常英勇,战后皇上赏赐了他金虎符。中统三年,宋军攻打蕲州,徐州总管李杲哥叛变投降了宋军。忠嗣跟着大军收复了徐州,抓住了李杲哥并将其处死,皇上赏赐了他二百两银子和五十匹布。中统四年,他退休回家,后来在家中去世了。

忠范,接替他哥哥忠济担任东平路行军万户。至元九年,他被任命为成都行省佥事,结果打仗失利,被押解到京城,后来赶上大赦才被释放。至元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国信副使,和廉希贤一起出使宋朝,到了独松关,被宋将张濡杀害了。

史书上说:严实先投降了金朝,后来又投降了蒙古,他这个人啊,就是个见风使舵、捞好处的主儿。等到中原地区基本平定之后,他把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安顿下来,还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搞得文教兴盛。那些一心向道、爱民如子的官员,又有什么理由不效仿他呢?虽然他的功劳和名声比不上张柔、史天泽,但他的名气却远播四方。

严实手下有名有姓的官员,一共有十二个人,他们的名字都记录在左边。

王玉汝,字君玮,是郓州人。他一开始是严实手下的小官,后来慢慢升迁到行台令史。有一次,中书令耶律楚材路过东平,发现王玉汝很有才华,就给他安排了个本路奏差官的职位。后来夏津地区发生灾害,王玉汝上奏朝廷,请求免除灾区百姓一年的赋税。元太宗十年,朝廷要把东平的地分封给那些有功的臣子,让大家自己收税,不用上交给政府。王玉汝一听急了,说:“要是这样的话,严公当年打下的江山可就剩不下多少了!”他晚上跑到耶律楚材的帐篷后面哭了一夜。第二天,耶律楚材把他叫过去问:“玉汝啊,你是严公的手下,现在严公的地盘被瓜分了,你却无力阻止,是不是觉得没脸回去见他,所以才哭成这样?”耶律楚材听完后心里很难受,过了好一会儿才让王玉汝去皇上面前告状。王玉汝对皇上说:“严实带着三十万户人家投降朝廷,一路风餐露宿,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忠心,他哪里能跟那些投降派相比啊!现在把他的地盘分掉,这不是寒了有功之臣的心吗?”太宗皇帝听了王玉汝这番忠诚的话,很感动,就取消了分地的事情,还把王玉汝升为行台知事,同时兼任平阴县令。严实的儿子严忠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任命为左右司郎中,负责管理行台的政务。元定宗即位后,那些分到东平土地的人,又想把严实的地盘再分一分,王玉汝极力阻止,这才作罢。元宪宗即位后,下令每年额外征收一些银两,叫做“包垛银”,王玉汝认为百姓负担太重了,就带领各路管民官员到朝廷上告状,最终把“包垛银”减少了三分之一。王玉汝后来官至泰定军节度使,兼任兖州管内观察使,还担任行台参议。后来他因为生病请求退休,严忠济硬把他请了回来,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张晋亨,字进卿,是南宫人。他哥哥张颢,在金朝时担任安武军节度使,管辖枣强县。后来他率领部下投降了严实,被封为安武军节度使,后来战死沙场。木华黎掌权后,让张晋亨继承了他哥哥的职位。

晋亨这个人很谨慎,大家都挺欣赏他,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儿子忠贞当兵去了,晋亨也跟着他儿子一起去了。元世祖忽必烈当皇帝的第二十二年,晋亨跟着孛鲁去攻打益都,因为立了功,升官做了昭毅大将军,恩州刺史,还兼任行台马步军都总领,后来又升了镇国大将军。元成宗铁穆耳当皇帝的第六年,他儿子忠贞进京朝见皇帝,晋亨也跟着去了,被授予东平路行军千户的职位。后来又跟着军队围攻安庆,攻打光州的定城,还打下了信阳。之后又单独带兵攻打六合,把六合城也拿下了。

他儿子忠贞死了以后,忠贞的儿子忠济上奏朝廷,让晋亨代理东平府府尹。东平的赋税收入比其他地方多出一倍,而且各种文书、诉讼案件多得处理不过来,晋亨做了七年府尹,深受百姓爱戴。元武宗海山当皇帝的时候,忠济进京朝见皇帝,晋亨也跟着去了。当时朝廷正推行包银制,朝廷规定每户要交六两银子,很多地方的长官都请求试行包银制。晋亨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批评他们说:“诸位都是为百姓服务的官员,难道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吗?现在知道却不说出来,这是罪过;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却完不成任务,更是罪过!再说,各地土特产不一样,应该根据当地的特产来征税,这样百姓方便,事情也容易办成;如果一定要百姓交银子,那即使倾家荡产也交不起的百姓怎么办?”大臣们把晋亨的话报告给了皇帝。第二天,元成宗召见晋亨,晋亨重复了昨天说过的话。皇帝很认同他的意见,就免除了三分之一的赋税,还允许百姓用其他东西代替银子交税,并且把这个规定定了下来。皇帝想要赏赐晋亨金虎符,晋亨推辞说:“虎符是高级将领才能佩带的,我佩带虎符不合规矩,不敢接受。”皇帝更加高兴,改赏赐了他玺书和金符,并且让他管辖一万户百姓。

中统三年,李璮叛乱,晋亨跟着忠范在遥墙泺打败了叛军,升任本道奥鲁万户。中统四年,朝廷授予他金虎符,让他统领本道的军队,担任万户,驻守宿州。他向朝廷建议说:“汴河两岸土地肥沃,应该在那里开垦屯田,来供应军队的粮食。”于是他就分兵开垦屯田,一年后就收到了成效。至元八年,他被任命为淄莱路总管,兼任军事。至元十一年,元朝大举伐宋,晋亨被选中,接到命令后就上路了,他说:“这是报效国家的时候了!”他率领部队从安庆渡江,伯颜留守镇江,他们在焦山、瓜洲打了胜仗,都立了功。至元十三年,晋亨去世了,他留下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叫好古、好义、好礼。

好古,字信甫。他担任晋亨权知府的差事,因为晋亨带着好古一起领兵,驻扎在宿州。 后来好古升任行军千户,参加了围攻樊城的战役。 接着又参与了征讨扬州的战役,攻克了邵伯埭。 中统元年,他又兼任恩州刺史。没过多久,调到蕲县驻守,宋军来攻,好古奋勇作战,战死了。 当时晋亨在济南军中,听到这个消息后,说:“我的儿子死得其所啊!” 至元元年,因为好古战死沙场,朝廷就命令他的弟弟好义、好礼一起继承他的职位,都做了千户。

齐荣显,字仁卿,是聊城人。他父亲叫旺,是金朝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荣显九岁的时候,就代替父亲担任千户,佩带着金符。他跟着岳父严实多次建立战功。攻打濠州的时候,宋军依托城墙列阵,荣显率军猛攻,势不可挡。 部将王孝忠奋勇作战,被钩戟击中,荣显砍断戟杆,把王孝忠救了出来,大帅察罕对此非常赞赏。 后来又攻克了五河口,升任权行军万户,驻守宿州,一次骑马摔伤了大腿,改任本路课税提领。 之后又改任本路诸军镇抚,兼任提控经历司。 当时断事官正在核查各路积欠的赋税,很多官员都受到了责难,荣显从容不迫地进行辩解,最终都得到了减免。 他跟随严实进京,被授予东平总管府参议,兼任博州防御使。 等到大军伐宋的时候,路过东平,索要二万锭银子的供给,荣显就到断事官那里申诉,最终得以折算成赋税。 中统元年,他告老还乡,在家中去世了。

岳存,字彦诚,是河北大名府冠氏县人。他担任严实将军手下的都总领,负责守卫冠氏县。当时金国的将领郑倜率兵攻打大名府,岳存死守不出。郑倜亲自率领一万多人包围了冠氏县,岳存带领一百多名死士,从西门杀出,跟敌人拼死搏斗,最终把郑倜打跑了。后来,他又跟随严实将军在彰德府西面抵挡金军武仙的进攻,并取得了胜利。之后,岳存升任明威将军,并担任冠氏县主簿。

第二年,岳存率领五百人从彰德府北返,途中遇到了金将张开率领的一万多军队。岳存把部队带进了树林里,并告诫大家说:“敌军人多势众,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一定要听我的号令行动。”他命令骑兵在前面,步兵在后面,距离敌人二十步远的时候就开始击鼓进攻,一直冲到张开的军队面前,把张开打得落荒而逃。这次战斗,岳存的部队竟然没有一人伤亡。很快,岳存升任冠氏县丞,后来又调到楚丘县任职。最后,他告老还乡,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儿子岳玉祯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担任冠氏县的军民弹压,参加了襄樊之战,负责修筑百丈山、鹿门等堡垒。他还曾在镇江、焦山监造战船,并参与战斗,后来升任千户。宋朝灭亡后,他跟随张宏范去柳林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受到赏赐,被授予金饰银鞍勒,并升任福州路总管,后来又升任建康路总管。他在任期间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百姓还为他立碑纪念。至元二年,岳玉祯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王德禄是兴中府人。他最初跟随王守玉将军在东平驻守,后来又跟随王守玉投奔严实将军。凭借军功,他逐步升迁,最终担任兖州军事同知。在与宋将彭义斌作战时,王德禄壮烈牺牲。

信亨祚,字光祖,是上谷人。他率领家乡一千多人依附在梁山,后来投奔严实将军,被任命为五翼都总领,佩带金符。金国的济南军队来袭击青崖,信亨祚率军与之作战,大获全胜,斩获颇丰。后来,他驻守曹州,三年没有脱下盔甲。他还跟随严实将军攻破黄山,夺取恩州,每次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还跟随大军击败了彭义斌手下的将领刘庆福,并升任曹州同知。严实将军治军非常严格,动辄以军法从事,信亨祚常常从中调解,救活了许多人。泰安人司仙率领一万多户人家依附在徂徕山,后来归附信亨祚,信亨祚接纳了他们,秋毫无犯。信亨祚去世时,享年四十九岁。

毕叔贤,永清人,在金朝担任济南总管。后来,成江的养子李全占据了益都,任命毕叔贤做他的帐前都统,后来又升迁为统制。大军包围了益都,城里粮食吃光了,李全关上门想自杀,想试试大家对他的忠心。毕叔贤撞开门进去,劝他说:“你要是死了,城池马上就会被攻破,大军一冲进来,城里的百姓一个都活不了。你投降的话肯定不会死,为什么不肯委屈一下自己,为城里的百姓考虑呢?”李全于是投降了,后来跟着成江归顺了严实,严实很器重他。

后来发生了一件妖人李佛子的案子,冤枉了很多人,严实想把他们全部杀掉,毕叔贤劝谏说:“老百姓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已经够可怜了,更何况还有他们的老小。您一句话的分量很重,能让人重获新生,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不管呢!”严实听了很感动,重新调查,查明了冤情,救活了很多百姓,还用金银赎回了他们。十五年后,严实授权任命毕叔贤为行军总领,又遥授他邹平、齐河两县令,后来又不断升迁,做到濮州刺史,之后又担任营屯都总领,还兼管本路税课所长官。最后去世了。

阎珍,上党人,在金朝做公府掾。金朝上党公张开壁在马武寨,派别将李松守卫潞州。严实率领大军攻打各地,张开壁逃跑了,潞州城里的百姓推举阎珍当领袖,于是城池投降了。严实授权任命阎珍为潞州招抚使。有人在严实面前诬告阎珍贪污百姓的钱财,私下藏了起来。严实查了账目问他,阎珍的收支都有详细的记录,清清楚楚。严实非常赞赏他,提升他为元帅左监军,兼任同知昭义军节度使。后来又因为严实的推荐,升任左副元帅、昭义节度使,佩带金虎符。后来武仙又叛乱,抓了阎珍送到马武寨,虽然有人营救,但最终没有被杀,阎珍被迁到河南。后来又回到严实身边,最后去世了。

孙庆是济南人。严实驻守在青崖崮,孙庆就跟着他去了。严实和彭义斌暗中勾结,偷偷向元朝国王忽必烈告密,请求派大军来支援。他们俩在赞皇西山碰了头。当时严实带着他的部队跟着彭义斌,孙庆献了个计策说:“援兵到了,咱们应该加入北军,壮大我们的声势,成败就在此一举,机会稍纵即逝啊!”严实立刻就带兵去了,结果彭义斌大败,很快就被抓住了。孙庆因此被任命为济南府军资库使,后来又改任尚书省应办使,一路升迁,最后做到本路镇抚军民副弹压,还兼任府领事。后来他被罢免了官职,又重新被起用为都指挥使。最后去世了。

齐珪是滨州蒲台人。他跟着严实攻打德州,立下了功劳,被授予无棣县尹的职位,后来又代理征行千户,之后又兼任总管,镇守枣阳。李璮叛乱的时候,征调枣阳的军队去讨伐,只剩下几千残兵败将。当时齐珪代理万户的职位,和宋军对峙。因为东门外护城河太窄,他就下令把它挖宽。宋军将领聂都统和陈总管果然率领一万多兵马来到东门,被护城河挡住了,无法进行正面进攻。齐珪又率领士兵奋力作战,敌人最终撤退了。这件事上报后,他被赏赐了金符,正式授予千户的职位。至元二年,他退休了,他的儿子齐秉节替他接替了职务。齐珪最终在家中去世了。

话说这位秉节将军,字子度。元宪宗四年,宋军包围了海州,秉节前去救援,直接冲进敌阵,活捉了宋军两个将领。厉害吧!

四年后,也就是宪宗五年,他跟着大军去打宋朝,参与修建了白河口堡和鹿门山的新城,还把郢州大洪山黄山洞那一带的地盘都给抢过来了。没几年,宪宗七年,他就升了上千户,紧接着又升了万户,官越做越大。

到了宪宗十一年,跟着丞相伯颜攻打郢州,攻克了武矶堡,还抓住了宋军的阎都统。第二年,大军在丁家州打败了宋朝的贾似道,秉节被派去驻守建康,在西离山跟宋将赵淮打了一仗,把赵淮给打跑了。 因为战功赫赫,他被提升为武义将军。之后他又参与平定了太平、安庆等地,在昆山跟宋将张谘议交战,直接把张谘议给砍了。

宪宗十四年,他又升了官,成了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后来黄州闹叛乱,秉节前去平叛,把叛军将领余总辖给斩杀了。十七年,他又被封为明威将军。

到了宪宗二十三年,他调任饶州,抓住了安仁县里一个臭名昭著的强盗头子蔡福乙。二十五年,再次升官,成了广威将军、枣阳万户府副万户。 最后,在二十八年,秉节将军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他的儿子秉英继承了他的爵位。秉英也继承了他父亲的军事才能,而且从不滥杀俘虏。所以啊,当时人们都说秉节一家三代都是仁义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