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记录的郊祀、宗庙和泰定十室的乐舞表演,看着就复杂!先说郊祀的祭祀舞蹈,伴随着“崇德之舞”和《乾宁之曲》的音乐,一共六段。乐器方面,圜钟用了三段。一开始是三组鼓点,每组都是一声钟,一声鼓,重复三次,后面的都按这个模式来。第一组鼓点响的时候,舞者稍微往前站,然后摆好起舞的姿势;第二组鼓点,舞者合手,往后退;第三组鼓点,舞者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组鼓点结束后,中间加一段乐器演奏,两声钟,一声鼓。然后又是新的三组鼓点:第一组,舞者稍微往前,跳舞;第二组,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揖;第三组,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揖;第四组鼓点,舞者高举双手;第五组,舞者两两相对蹲下;第六组,稍微往前,摆好起舞的姿势;第七组,后退,然后伏地;第八组,举起左手,放下,左揖;第九组,举起右手,放下,右揖;第十组,稍微往前,摆好起舞的姿势;第十一组,合手,后退,鞠躬;第十二组,伏地,然后起身,仰望;第十三组,跳舞,面对面站立;第十四组,再次站立,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十五组,鞠躬,结束。最后再用三组鼓点收尾。黄钟角也用了一段,也是三组鼓点。第一组,舞者稍微往前,跳舞;第二组,合手,后退;第三组,互相看着,蹲下。中间加一段乐器演奏,之后继续,第一组,舞者稍微往前,跳舞;第二组,高举双手;第三组,两两相对蹲下;第四组,举起左手,放下,左揖;第五组,举起右手,放下,右揖;第六组,稍微往前,摆好起舞的姿势;第七组,回到原位,行正规的揖礼;第八组,两两相对,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九组,回到原位站立;第十组,稍微往前,摆好起舞的姿势;第十一组,合手,后退,鞠躬;第十二组,伏地,然后起身,仰望;第十三组,举起左手,放下,摆好起舞的姿势,然后蹲下;第十四组,举起右手,放下,摆好起舞的姿势,然后蹲下;第十五组,鞠躬,结束。最后也是三组鼓点收尾。

这舞步和乐器配合,真是复杂得不得了!看来这古代的祭祀仪式,可是相当隆重啊! “郊祀降神文舞,(崇德之舞。)《乾宁之曲》六成。” 这几个乐舞的名称,听着就很有仪式感。 记录得这么详细,可见当时对这些仪式的重视程度。

好家伙,这描述的是什么古代舞蹈啊,看着就复杂!咱们一句一句来,慢慢捋顺。

先说“太簇徵一成”。 这开头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按照“太簇徵”这个乐章的节奏来表演,一套完整的舞蹈开始了。然后,“始听三鼓”,意思是说,舞蹈开始,先打三下鼓。接下来,一鼓响了,舞者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打开手,站好;二鼓响了,舞者把手合拢,往后退;三鼓响了,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下鼓响完之后,中间会有个间歇,然后伴奏乐器奏响。 接着,一鼓响,舞者又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二鼓响,舞者回到原位,弯腰行礼;三鼓响,舞者高举双手;四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边的舞伴行礼;五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边的舞伴行礼;六鼓响,舞者两两相对,互相交换乐器(应该是某种古代乐器),然后一起蹲下;七鼓响,舞者回到原位,弯腰行礼;八鼓响,舞者跳舞,面对面站立;九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趴下;十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边的舞伴行礼;十一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边的舞伴行礼;十二鼓响,舞者趴下,然后起来,抬头向上看;十三鼓响,舞者跳舞,面对面站立;十四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十五鼓响,舞者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打三下鼓,表示这套舞蹈表演完毕。“终听三鼓。(止。)” 这意思就是,最后再打三下鼓,舞蹈结束。

接下来是“姑洗羽一成”。 这又是另一套舞蹈,按照“姑洗羽”这个乐章的节奏来表演。 开场也是“始听三鼓”,先打三下鼓开始。然后,一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打开手,站好;二鼓响,舞者把手合拢,往后退;三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下鼓响完之后,中间会有个间歇,然后伴奏乐器奏响。 一鼓响,舞者又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二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礼;三鼓响,舞者高举双手;四鼓响,舞者推开左手,放下,然后左边的舞伴行礼;五鼓响,舞者推开右手,放下,然后右边的舞伴行礼;六鼓响,舞者两两相对,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七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趴下;八鼓响,舞者跳舞,面对面站立;九鼓响,舞者回到原位,弯腰行礼;十鼓响,舞者趴下,然后起来,抬头向上看;十一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边的舞伴行礼;十二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边的舞伴行礼;十三鼓响,舞者跳舞,面对面站立;十四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十五鼓响,舞者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打三下鼓,表示这套舞蹈表演完毕。“终听三鼓。(止。)” 和前面一套舞蹈很像,但细节动作略有不同。

总而言之,这段文字详细地记录了两套古代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配合鼓点节奏,真是精妙绝伦!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定非常壮观!

首先,给昊天上帝敬酒,然后跳起“崇德之舞”,演奏的是《明成之曲》,用黄钟宫调,一共演奏一遍。 一开始是三声鼓点。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然后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声停顿一下,然后继续。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跳舞,面对面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三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站好,双手打开;第四声鼓响,舞者合手,行正规的揖礼;第五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行左边的揖礼;第六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行右边的揖礼;第七声鼓响,两人一组面对面,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八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正规的揖礼;第九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双手打开站好;第十声鼓响,舞者后退,然后俯伏在地;第十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双手打开站好;第十二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放下;第十三声鼓响,舞者推开右手,放下;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然后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腰,接受(祭祀)。最后再敲三声鼓,结束。

接下来,给皇地祇敬酒,演奏的是大吕宫调,一共演奏一遍。一开始也是三声鼓点。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然后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声停顿一下,然后继续。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跳舞,面对面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正规的揖礼;第三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行左边的揖礼;第四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行右边的揖礼;第五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手;第六声鼓响,两人一组面对面,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七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然后俯伏在地;第八声鼓响,舞者跳舞,面对面站好;第九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弯腰;第十声鼓响,舞者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十一声鼓响,两人一组面对面,双手打开,一起蹲下;第十二声鼓响,舞者先伏地,然后起身,仰望;第十三声鼓响,舞者跳舞,面对面站好;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然后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腰,接受(祭祀)。最后再敲三声鼓,结束。

好家伙,这描述的是古代祭祀舞蹈啊!第一段说的是太祖的献舞,用的是黄钟宫的音乐,一共十五个鼓点。先来听三声鼓,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双手打开站好;第二声鼓响,双手合拢,后退一步;第三声鼓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中间有乐器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回到原位,行个标准的揖礼;第三声鼓响,举起左手,放下,行个左边的揖礼;第四声鼓响,举起右手,放下,行个右边的揖礼;第五声鼓响,高高举起双手;第六声鼓响,两人面对面,互相交错乐器,然后蹲下;第七声鼓响,回到原位,俯身下拜;第八声鼓响,跳舞,面对面站立;第九声鼓响,回到原位,弯腰行礼;第十声鼓响,互相交错乐器,然后蹲下;第十一声鼓响,两人面对面,双手打开,蹲下;第十二声鼓响,先趴下,然后起身,仰头看着上面;第十三声鼓响,双手合拢,行个标准的揖礼;第十四声鼓响,磕头,然后跳舞;第十五声鼓响,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听三声鼓,就完事了。

接下来是亚献和酌献的武舞,也是黄钟宫的音乐,也是十五个鼓点。还是先听三声鼓。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双手打开站好;第二声鼓响,双手合拢,后退一步,手按着腰站好;第三声鼓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中间有乐器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左右挥舞干戚(一种古代乐器);第二声鼓响,后退一步,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三声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第四声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第五声鼓响,左右挥舞干戚,面对面站立;第六声鼓响,回到原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七声鼓响,举起干戚展示;第八声鼓响,回到原位,手按着腰站好;第九声鼓响,用干戚互相击打;第十声鼓响,回到原位,推开左手,放下;第十一声鼓响,推开右手,放下;第十二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双手打开站好;第十三声鼓响,左右挥舞干戚;第十四声鼓响,回到原位,手按着腰,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五声鼓响,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听三声鼓,就完事了。

首先,咱们来解读一下这段关于古代宗庙祭祀乐舞的记录。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祭祀过程中,舞者随着鼓声变换动作的详细过程。 第一段描述的是武舞,也就是比较强劲有力的那种舞蹈。 “终献武舞,黄钟宫一成”意思是说,武舞表演完毕,用黄钟宫调式演奏了一段乐曲。 然后,“始听三鼓”说明接下来要根据鼓声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后面的内容,就是详细地描述了舞者在三声鼓、五声鼓等等不同节奏下,要做的具体动作,比如“开手立”、“退后”、“按腰立”、“相顾蹲”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舞蹈中的专业术语。 简单来说,就是舞者随着鼓声,不断变换姿势,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最终完成整套武舞表演。

接下来,这段文字描述了舞者在三声鼓声的节奏下,依次完成一系列动作。“一鼓稍前,开手立;二鼓合手,退后,按腰立;三鼓相顾蹲”;“三鼓毕,间声作”意思是说,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演奏一段间奏;后面又继续随着鼓声变换动作,直到“十四鼓三叩头,拜舞;十五鼓躬身,受”完成整个舞蹈。 最后一句“终听三鼓。(止。)”表示舞蹈结束,演奏了三声结束鼓。 这段文字非常细致地记录了古代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可见当时对礼仪和舞蹈的重视程度。

接着,我们看第二段,这段描述的是文舞,也就是相对文雅一些的舞蹈。“宗庙。世祖至元三年,八室时享,文舞(武定文绥之舞。)降神,《来成之曲》九成。”这段话交代了背景:是在宗庙祭祀,元世祖至元三年,八室同时祭祀,文舞是“武定文绥之舞”,用《来成之曲》演奏了九遍。 “黄钟宫三成”说明文舞的音乐用黄钟宫调式演奏了三遍。 和武舞一样,文舞的动作也随着鼓声变化,同样是详细地记录了每个鼓点下舞者的动作,比如“一鼓稍前,开手立;二鼓退后,合手;三鼓相顾蹲”等等。 这些动作和武舞的动作虽然有些相似,但细节上还是有所不同,体现了文舞和武舞在风格上的差异。 最后,“十五鼓稍面躬身,受。终听三鼓。(止。)”表示文舞表演结束。 总而言之,这两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宗庙祭祀中乐舞的盛况,以及对舞蹈动作的精细要求。

好家伙,这描述的是古代的某种仪式舞蹈吧?第一段说的是“大吕角二成”的舞步,先听三声鼓响开始。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打开双手站好;第二声鼓响,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声鼓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中间会有乐器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跳舞,双手合拢站好;第二声鼓响,举起左手,停住,收起右脚;第三声鼓响,举起右手,停住,收起左脚;第四声鼓响,两人面对面站好;第五声鼓响,稍微往前走,高举双手,停住;第六声鼓响,跳舞,然后往后退一步站好;第七声鼓响,稍微往前走,打开双手站好;第八声鼓响,双手合拢,往后退一步蹲下;第九声鼓响,面向队列站好;第十声鼓响,推开左手,收起右脚,再推开右手,收起左脚;第十一声鼓响,举起左手,收起右脚,再举起右手,收起左脚;第十二声鼓响,稍微往前走,正面仰头看着;第十三声鼓响,稍微往后退,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四声鼓响,双手合拢,弯腰站好;第十五声鼓响,正面弯腰行礼,结束。最后再听三声鼓响,就完事了。

接下来是“太簇徵二成”的舞步,也是先听三声鼓响开始。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打开双手站好;第二声鼓响,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声鼓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中间会有乐器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二声鼓响,弯腰鞠躬;第三声鼓响,稍微往前走,高举双手站好;第四声鼓响,放下双手,正面蹲下;第五声鼓响,举起左手,停住,收起右脚;第六声鼓响,举起右手,收起左脚,放下双手;第七声鼓响,两人面对面站好;第八声鼓响,稍微往前走,抬头仰望;第九声鼓响,稍微往后退,放下双手蹲下;第十声鼓响,举起左手,停住然后蹲下;第十一声鼓响,举起右手,放下双手然后蹲下;第十二声鼓响,面向队列,跳舞;第十三声鼓响,弯腰行礼;第十四声鼓响,交换乐器,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五声鼓响,正面弯腰行礼,结束。最后再听三声鼓响,就完事了。

这两种舞蹈的步骤还真挺复杂的,感觉像是某种祭祀仪式或者宫廷舞蹈,每一下动作都规规矩矩的,一丝不苟。 “大吕角二成”、“太簇徵二成”,听着就感觉很古色古香。

好家伙,这舞步可真复杂!先说第一个舞,叫什么应钟羽二成,一共跳十五个鼓点。第一遍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双手张开站好;第二遍鼓响,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遍鼓响,大家互相看看,然后蹲下。三遍鼓声结束,中间会穿插一些乐器的声音。接下来,第一遍鼓响,稍微往前走,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二遍鼓响,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第三遍鼓响,举起左手,收起右脚,向左行礼;第四遍鼓响,举起右手,收起左脚,向右行礼;第五遍鼓响,回到队伍里,正面站好;第六遍鼓响,稍微往前走,高高举起手,停住;第七遍鼓响,放下手,稍微后退,互相看看,然后蹲下;第八遍鼓响,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第九遍鼓响,稍微往前走,双手张开蹲下;第十遍鼓响,往后退,双手合拢行礼;第十一遍鼓响,回到队伍里,正面站好;第十二遍鼓响,稍微往前走,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十三遍鼓响,左手垂下,右脚跟着动;第十四遍鼓响,右手垂下,左脚跟着动;第十五遍鼓响,正面弯腰行礼,结束。最后再听三遍鼓声,就完事儿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舞,烈祖第一室文舞,《开成之曲》,无射宫一成,也是十五个鼓点。第一遍鼓响,稍微往前走一步,双手张开站好;第二遍鼓响,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遍鼓响,大家互相看看,然后蹲下。三遍鼓声结束,中间会穿插一些乐器的声音。第一遍鼓响,稍微往前走,跳舞,双手合拢站好;第二遍鼓响,稍微往后退,弯下腰,双手张开站好;第三遍鼓响,左手垂下,停住,收起右脚;第四遍鼓响,右手垂下,停住,收起左脚;第五遍鼓响,身体向左侧转,互相看看,向左行礼;第六遍鼓响,身体向右侧转,互相看看,向右行礼;第七遍鼓响,正面弯腰行礼,然后站直;第八遍鼓响,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双手合拢;第九遍鼓响,互相看看,高高举起手,停住;第十遍鼓响,放下手,跳舞;第十一遍鼓响,左转跳舞,然后放下手站好;第十二遍鼓响,右转跳舞,然后放下手站好;第十三遍鼓响,举起左手,互相看看,蹲下;第十四遍鼓响,举起右手,互相看看,蹲下;第十五遍鼓响,稍微往前走,正面弯腰行礼,结束。最后再听三遍鼓声,表演就结束了。

话说太祖的第二套文舞,叫《武成之曲》,是在无射宫表演的,一共一套动作。一开始是伴着三声鼓点开始的。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然后打开双手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演奏一段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开始跳舞,之后双手合拢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面对面,高高举起双手,停住;第三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互相行礼;第四声鼓响,舞者回到队列,跳舞,之后双手合拢站好;第五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打开双手蹲下,然后站直;第六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蹲下,然后站直;第七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向左边行礼;第八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向右边行礼;第九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停住,然后正身蹲下;第十声鼓响,舞者推开右手,正身蹲下;第十一声鼓响,舞者打开双手,拿着籥和翟,正面俯视;第十二声鼓响,放下左手,收起右脚;第十三声鼓响,放下右手,收起左脚;第十四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正面仰视站好;第十五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正面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伴着三声鼓点结束。(完)

接下来是太宗的第三套文舞,叫《文成之曲》,也是在无射宫表演的,同样是一套动作。也是一开始是伴着三声鼓点开始的。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然后打开双手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演奏一段间奏。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面对面,高高举起双手站好;第三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打开双手站好,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四声鼓响,舞者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站好,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五声鼓响,舞者放下左手,右脚跟着动;第六声鼓响,舞者放下右手,左脚跟着动;第七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停住,向左边行礼;第八声鼓响,舞者推开右手,停住,向右边行礼;第九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仰视,然后行礼;第十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停住,收起右脚;第十一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停住,收起左脚;第十二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跳舞;第十三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打开双手,互相看着对方站好;第十四声鼓响,舞者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站好;第十五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正面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伴着三声鼓点结束。(完)

咱们先来说说皇伯考的第一个舞蹈,就是第四室的文舞,用的曲子叫《弼成之曲》,在无射宫演奏,一共演奏一遍。一开始先敲三下鼓。第一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然后张开双手站好;第二下鼓响,舞者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下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三下鼓声结束之后,乐器演奏间奏。接着,第一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开始跳舞;第二下鼓响,舞者双手合拢,弯腰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第三下鼓响,舞者面向前方,高高举起双手,停住动作;第四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五下鼓响,舞者放下左手,向右边看着对方,然后放下手站好;第六下鼓响,舞者放下右手,向左边看着对方,然后放下手站好;第七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高高仰起头看着上方,放下手,面向前方站好;第八下鼓响,舞者往后退两步,高高举起籥和翟(乐器),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第九下鼓响,舞者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十下鼓响,舞者举起左手,停住动作,收回右脚;第十一下鼓响,舞者举起右手,停住动作,收回左脚;第十二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张开双手站好,然后放下手蹲下;第十三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然后往后退,双手合拢站好;第十四下鼓响,舞者弯腰,双手合拢站好;第十五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面向前方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敲三下鼓,表演结束。

接下来是皇伯考的第二个舞蹈,合台第五室的文舞,用的曲子是《协成之曲》,也是在无射宫演奏一遍。也是先敲三下鼓开始。第一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然后张开双手站好;第二下鼓响,舞者往后退一步,双手合拢;第三下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三下鼓声结束之后,乐器演奏间奏。第一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二下鼓响,舞者张开双手,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第三下鼓响,舞者双手合拢,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第四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高高举起双手,停住动作;第五下鼓响,舞者举起左手,向右边看着对方,然后左手行礼;第六下鼓响,舞者举起右手,向左边看着对方,然后右手行礼;第七下鼓响,舞者推开左手,停住动作,收回右脚;第八下鼓响,舞者推开右手,停住动作,收回左脚;第九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跳舞,然后双手合拢站好;第十下鼓响,舞者张开双手,然后正身蹲下,起身,双手合拢站好;第十一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面向前方抬头看着上方站好;第十二下鼓响,舞者交换手中的籥和翟(乐器),互相看着对方,然后蹲下;第十三下鼓响,舞者各自举起左手停住动作;第十四下鼓响,舞者各自举起右手,然后放下手站好;第十五下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面向前方弯腰行礼,舞蹈结束。最后再敲三下鼓,表演结束。

唐睿宗的第六个宫室里跳的是文舞,音乐是《明成之曲》,用的是无射宫调,一共表演一遍。一开始听到三声鼓响。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双手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后退,合拢双手;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毕,乐器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双手站立;第三声鼓响,舞者后退,合拢双手站立;第四声鼓响,舞者垂下左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五声鼓响,舞者垂下右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六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正面仰视站立;第七声鼓响,舞者舞动左手,停下来,收起右脚,放下双手;第八声鼓响,舞者舞动右手,停下来,收起左脚,放下双手;第九声鼓响,舞者互相面对,合拢双手站立;第十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再推开右手;第十一声鼓响,舞者都举起左右手;第十二声鼓响,舞者正面高举双手站立;第十三声鼓响,舞者后退,合拢双手,弯下身子;第十四声鼓响,舞者打开双手,高举籥翟(一种乐器),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五声鼓响,舞者正面稍微向前,弯下身子,结束舞蹈。最后听到三声鼓响,表演结束。

唐定宗的第七个宫室里跳的是文舞,音乐是《熙成之曲》,用的是无射宫调,一共表演一遍。一开始听到三声鼓响。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双手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后退,合拢双手;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毕,乐器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舞者互相面对,高举双手站立;第三声鼓响,舞者垂下左手,同时右脚跟着动;第四声鼓响,舞者垂下右手,同时左脚跟着动;第五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双手站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六声鼓响,舞者后退,合拢双手站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七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停下来,收起右脚;第八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停下来,收起左脚;第九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向左行礼;第十声鼓响,舞者推开右手,向右行礼;第十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开始跳舞;第十二声鼓响,舞者后退,正面行礼;第十三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双手互相看着对方站立;第十四声鼓响,舞者后退,合拢双手站立;第十五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正面弯下身子,结束舞蹈。最后听到三声鼓响,表演结束。

唐朝皇帝的第八个妃子表演文舞,用的音乐是《威成之曲》,在无射宫演奏,一共演奏一遍。一开始是三声鼓点。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手势;第二声鼓响,舞者往后退,合拢手势;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队演奏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上前,开始舞蹈,之后合拢手势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手,停住;第三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向右看;第四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向左看;第五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向右行礼;第六声鼓响,舞者推开右手,向左行礼;第七声鼓响,舞者彼此相对,交叉拿着乐器,站立;第八声鼓响,舞者回到队伍中,合拢手势站立;第九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舞蹈,然后收起手势站立;第十声鼓响,舞者往后退,行正礼;第十一声鼓响,舞者弯下身子,行正礼;第十二声鼓响,舞者高高仰起头;第十十三声鼓响,舞者放下左手;第十四声鼓响,舞者放下右手;第十五声鼓响,舞者面向前方弯下身子,舞蹈结束。最后再敲三声鼓。(结束)

接下来是亚献的武舞表演,(这是内外都和谐统一的舞蹈),用的音乐是《顺成之曲》,也在无射宫演奏一遍。一开始也是三声鼓点。第一声鼓响,舞者侧身打开手势;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手势;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队演奏间奏。第一声鼓响,舞者都稍微往前走,开始舞蹈,然后按住腰部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按住腰部,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三声鼓响,舞者左右挥舞干戚(古代兵器),然后收起手势按住腰部;右边舞者用动作象征着消灭王罕(古代人物);第四声鼓响,舞者稍微后退,舞蹈,然后按住腰部站立;第五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相对而立,按住腰部站立;第六声鼓响,舞者回到队伍中,打开手势,蹲下;第七声鼓响,舞者面向西方,收起手势按住腰部站立;第八声鼓响,舞者侧身击打干戚,然后收起手势站立;右边舞者用动作象征着击败西夏;第九声鼓响,舞者回到队伍中,弯下身子,然后站直;第十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舞蹈,然后按住腰部站立;第十一声鼓响,舞者左右推动手势,然后按住腰部站立;第十二声鼓响,舞者跪下左膝,叠起双手,举起干戚,停住;右边舞者用动作象征着战胜金国;第十十三声鼓响,舞者收起手势,按住腰部,然后站直;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相对而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五声鼓响,舞者面向前方弯下身子,舞蹈结束。最后再敲三声鼓。(结束)

首先,咱们来说说这个《顺成之曲》的武舞。这舞啊,一共跳了十五段,每段都跟着鼓点走。一开始,先敲三下鼓,预备!第一下鼓响,舞者侧身站好,手打开;第二下鼓响,双手合拢,手按在腰上;第三下鼓响,舞者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下鼓敲完,中间还有点别的乐器的声音。接下来,第一下鼓,舞者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然后手按在腰上站着;第二下鼓,手打开,正面蹲下,然后把手收回来按在腰上;第三下鼓,面向西边跳舞,然后手按在腰上站着;第四下鼓,面向南边,左右挥舞着干戚(一种古代乐器),然后手按在腰上;第五下鼓,侧身挥舞干戚,手按在腰上站好,右边这几个动作,象征着平定西域和河南;第六下鼓,舞者两两相对站着;第七下鼓,回到原来的队形,正面站好,手打开,蹲下,然后手按在腰上;第八下鼓,舞者东西相对,弯下身子,接受赐福,右边这几个动作,象征着平定西蜀和南诏;第九下鼓,回到原来的队形,跳舞,后退,然后手按在腰上站着;第十下鼓,推开左右手,弯下身子,然后站直;第十一下鼓,往前走,跳舞,然后手按在腰上站着,右边这几个动作,象征着臣服高丽和交趾;第十二下鼓,两两相对,手按在腰上蹲下;第十三下鼓,回到原来的队形,左右挥舞着手,手按在腰上站着;第十四下鼓,正面站好,手打开,向下看着;第十五下鼓,手按在腰上,弯下身子,接受赐福。最后,再敲三下鼓,舞蹈结束。

接下来是《思成之曲》的迎神文舞,这个舞也是十五段,也是跟着鼓点走,不过乐曲的宫调不一样,是黄钟宫。同样是先敲三下鼓开场。第一下鼓,舞者往前走一点,手打开站好;第二下鼓,双手合拢,后退;第三下鼓,互相看着,蹲下。三下鼓敲完,中间也有别的乐器的声音。第一下鼓,舞者往前走一点,跳舞;第二下鼓,高高举起手;第三下鼓,举起左手,放下,左边行礼;第四下鼓,举起右手,放下,右边行礼;第五下鼓,后退,互相看着,蹲下;第六下鼓,两两相对站着;第七下鼓,回到原来的位置,伏下身子;第八下鼓,举起左手,手打开,正面蹲下;第九下鼓,举起右手,手打开,正面蹲下;第十下鼓,往前走一点,手打开站好;第十一下鼓,双手合拢,后退,弯下身子;第十二下鼓,伏下,起来,抬头向上看;第十三下鼓,跳舞,两两相对站着;第十四下鼓,回到原来的位置,互相交换乐器,正面蹲下;第十五下鼓,弯下身子,接受赐福。最后,再敲三下鼓,舞蹈结束。

好家伙,这描述的是什么古代舞蹈啊,看着就复杂!先说第一个,大吕角二成,这开头就来了个专业术语,咱不懂,先放着。然后说,开始的时候敲三下鼓。

第一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第二下鼓响,双手合拢,往后退;第三下鼓响,大家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下鼓声完了,中间有别的乐器的声音。然后,第一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继续跳舞;第二下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手行礼;第三下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手行礼;第四下鼓响,高高举起手;第五下鼓响,大家两两相对,蹲下;第六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打开手站好;第七下鼓响,回到原位,然后行个标准的礼;第八下鼓响,两两相对,交叉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九下鼓响,回到原位,行个标准的礼;第十下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手行礼;第十一下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手行礼;第十二下鼓响,先趴下,然后起来,抬头仰望;第十三下鼓响,跳舞,面对面站着;第十四下鼓响,回到原位,站好;第十五下鼓响,弯下身子,接受(结束)。最后再敲三下鼓,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太簇徵二成,又是专业术语,先不管它。也是开始敲三下鼓。第一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打开手站好;第二下鼓响,双手合拢,往后退;第三下鼓响,大家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下鼓声完了,中间有别的乐器的声音。然后,第一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跳舞;第二下鼓响,回到原位,弯下身子;第三下鼓响,高高举起手;第四下鼓响,两两相对,交叉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五下鼓响,回到原位站好;第六下鼓响,跳舞,面对面站着;第七下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手行礼;第八下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手行礼;第九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跳舞;第十下鼓响,往后退,趴下;第十一下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打开手站好;第十二下鼓响,推一下左手,放下;第十三下鼓响,推一下右手,放下;第十四下鼓响,磕三个响头,然后跳舞;第十五下鼓响,弯下身子,接受(结束)。最后再敲三下鼓,就结束了。

这两种舞蹈动作,看着就复杂,估计得练好久才能学会吧!

好家伙,这记录的是古代宫廷舞蹈的步骤吧?咱一句一句捋捋。

先说第一个舞蹈,叫什么“钟羽二成”,一共跳十五个鼓点。第一遍鼓响的时候,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站好,双手打开;第二遍鼓响,双手合拢,往后退;第三遍鼓响,两个人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遍鼓声完了之后,中间会穿插一些乐器的声音。然后,第一遍鼓响,开始跳舞;第二遍鼓响,回到原位,然后行个标准的揖礼;第三遍鼓响,高高举起手;第四遍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双手打开站好;第五遍鼓响,往后退,弯腰行礼;第六遍鼓响,推开左手,然后放下;第七遍鼓响,推开右手,然后放下;第八遍鼓响,跳舞,两个人面对面站好;第九遍鼓响,回到原位,弯腰行礼;第十遍鼓响,交换乐器,然后蹲下;第十一遍鼓响,两个人面对面站好,双手打开,然后蹲下;第十二遍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向左行礼;第十三遍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向右行礼;第十四遍鼓响,磕三个响头,然后跳舞;第十五遍鼓响,弯腰行礼,然后结束。最后再听三遍鼓声,就完事儿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舞蹈,是初献、酌献太祖第一室文舞,用的曲子是《开成之曲》,属于“无射宫一成”。也是十五个鼓点。第一遍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站好,双手打开;第二遍鼓响,双手合拢,往后退;第三遍鼓响,两个人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遍鼓声完了之后,中间会穿插一些乐器的声音。然后,第一遍鼓响,开始跳舞,两个人面对面站好;第二遍鼓响,回到原位,然后行个标准的揖礼;第三遍鼓响,推开左手,然后放下;第四遍鼓响,推开右手,然后放下;第五遍鼓响,磕三个响头,然后跳舞;第六遍鼓响,两个人面对面站好,交换乐器,然后蹲下;第七遍鼓响,回到原位站好;第八遍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第九遍鼓响,回到原位,然后趴下;第十遍鼓响,高高举起手,然后行个标准的揖礼;第十一遍鼓响,两个人面对面蹲下;第十二遍鼓响,回到原位,双手打开站好;第十三遍鼓响,双手合拢,然后行个标准的揖礼;第十四遍鼓响,先趴下,然后起来,抬头向上看;第十五遍鼓响,弯腰行礼,然后结束。最后再听三遍鼓声,就完事儿了。

咱们先来说说睿宗第二室的文舞,跳的是《武成之曲》,在无射宫表演,一共就一套动作。一开始听到三声鼓响才开始。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打开手站好;第二声鼓响,双手合在一起,往后退;第三声鼓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中间会有一些乐器伴奏的声音。然后,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回到原位,然后行个正规的揖礼;第三声鼓响,高高举起双手;第四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打开手站好;第五声鼓响,往后退,然后弯腰;第六声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向左行礼;第七声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向右行礼;第八声鼓响,跳舞,然后面对面站好;第九声鼓响,回到原位站好;第十声鼓响,推一下左手,放下;第十一声鼓响,推一下右手,放下;第十二声鼓响,先伏下身子,然后起来,抬头仰望;第十三声鼓响,两人面对面蹲下;第十四声鼓响,回到原位,交换乐器,然后正正经经地蹲着;第十五声鼓响,弯腰,结束。最后再听三声鼓响就表演结束了。

接下来是世祖第三室的文舞,跳的是《混成之曲》,也是在无射宫表演,同样一套动作。一开始也是听到三声鼓响才开始。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打开手站好;第二声鼓响,双手合在一起,往后退;第三声鼓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中间会有一些乐器伴奏的声音。然后,第一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高高举起双手;第三声鼓响,交换乐器,然后正正经经地蹲着;第四声鼓响,两人面对面站着,打开手,然后正正经经地蹲着;第五声鼓响,先伏下身子,然后起来,抬头仰望;第六声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向左行礼;第七声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向右行礼;第八声鼓响,往后退,然后弯腰;第九声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打开手站好;第十声鼓响,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向左行礼;第十一声鼓响,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向右行礼;第十二声鼓响,高高举起双手,然后行个正规的揖礼;第十三声鼓响,跳舞,然后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四声鼓响,三次叩头,然后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弯腰,结束。最后再听三声鼓响就表演结束了。

裕宗的第四个节目是文舞,表演的曲目是《昭成之曲》,用的调子是无射宫,一共演奏一遍。一开始,先敲响三下鼓。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然后打开手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合上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间奏一下。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舞者后退,高高举起手;第三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揖;第四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揖;第五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手站好;第六声鼓响,舞者后退,鞠躬;第七声鼓响,舞者两人相对,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八声鼓响,舞者伏地,然后起身,仰望;第九声鼓响,舞者推出左手,放下,然后左揖;第十声鼓响,舞者推出右手,放下,然后右揖;第十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跳舞;第十二声鼓响,舞者后退,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三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手;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然后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鞠躬,结束舞蹈。最后再敲响三声鼓,表演结束。

显宗的第五个节目也是文舞,表演的曲目是《德成之曲》,用的调子也是无射宫,一共演奏一遍。一开始,先敲响三下鼓。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然后打开手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合上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间奏一下。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跳舞,然后面对面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正揖礼;第三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第四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第五声鼓响,舞者伏地,然后起身,仰望;第六声鼓响,舞者两人面对面站好。第七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八声鼓响,舞者后退,鞠躬;第九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打开手站好;第十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左揖;第十一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右揖;第十二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手;第十三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然后一起蹲下;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然后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鞠躬,结束舞蹈。最后再敲响三声鼓,表演结束。

顺宗皇帝的第六个妃子跳的舞叫《庆成之曲》,用的是无射宫调,一共表演一遍。一开始听到三声鼓响。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然后打开双手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队奏出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三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双手站立;第四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行正规的揖礼;第五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行左边的揖礼;第六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行右边的揖礼;第七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面对面,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八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站立;第九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双手站立;第十声鼓响,舞者先伏下身子,然后起身,仰头看着前方;第十一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二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三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双手,行正规的揖礼;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下身子,结束舞蹈。最后听到三声鼓响,舞蹈结束。

成宗皇帝的第七个妃子跳的舞叫《守成之曲》,也是用无射宫调,一共表演一遍。一开始听到三声鼓响。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一步,然后打开双手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队奏出间奏。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开始跳舞;第二声鼓响,舞者后退,弯下身子;第三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行左边的揖礼;第四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行右边的揖礼;第五声鼓响,舞者先伏下身子,然后起身,仰头看着前方;第六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面对面,互相交换乐器,然后一起蹲下;第七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正规的揖礼;第八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双手;第九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行左边的揖礼;第十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行右边的揖礼;第十一声鼓响,舞者打开双手站立;第十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行正规的揖礼;第十三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开始跳舞;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下身子,结束舞蹈。最后听到三声鼓响,舞蹈结束。

武宗第八室的文舞,表演的是《威成之曲》,在无射宫表演了一场。一开始听到三声鼓响。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张开手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毕,中间有乐器伴奏的声音。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开始舞蹈;第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标准的揖礼;第三声鼓响,舞者高举双手;第四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张开手站立;第五声鼓响,舞者后退,弯腰行礼;第六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行左边的揖礼;第七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行右边的揖礼;第八声鼓响,舞者舞蹈,面对面站立;第九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站立;第十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行左边的揖礼;第十一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行右边的揖礼;第十二声鼓响,舞者伏下身子,然后起身,仰望天空;第十三声鼓响,舞者两人面对面站立;第十四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交换乐器,然后正襟危坐;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腰行礼,结束舞蹈。最后听到三声鼓响,表演结束。

仁宗第九室的文舞,表演的是《歆成之曲》,也在无射宫表演了一场。一开始也是听到三声鼓响。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张开手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毕,中间有乐器伴奏的声音。然后,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舞蹈,面对面站立;第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标准的揖礼;第三声鼓响,舞者高举双手;第四声鼓响,舞者推开左手,放下;第五声鼓响,舞者推开右手,放下;第六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张开手站立;第七声鼓响,舞者后退,弯腰行礼;第八声鼓响,舞者两人面对面站立;第九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交换乐器,然后正襟危坐;第十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然后行左边的揖礼;第十一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然后行右边的揖礼;第十二声鼓响,舞者稍微向前,舞蹈;第十三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标准的揖礼;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伏下身子,然后起身,仰望天空;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腰行礼,结束舞蹈。最后听到三声鼓响,表演结束。

皇帝英宗的第十个节目是文舞,演奏的是《献成之曲》,在无射宫演奏完成。一开始是三声鼓点。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手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后退;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间奏。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跳舞,面对面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举起左手,放下,向左行礼;第三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向右行礼;第四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双手;第五声鼓响,舞者伏下,起身,仰头看着上面;第六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面对面蹲下;第七声鼓响,舞者后退,伏下;第八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交换乐器,然后正襟危坐蹲下;第九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手站好;第十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弯腰;第十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跳舞;第十二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行正礼;第十三个鼓响,舞者跳舞,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第十四声鼓响,舞者三次叩头,行拜舞礼;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腰,接受(仪式结束)。最后再敲三声鼓。(结束)

接下来是亚献的武舞,演奏的是《肃宁之曲》,也在无射宫演奏完成。一开始也是三声鼓点。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手站好;第二声鼓响,舞者合拢双手,后退,然后手按在腰上站好;第三声鼓响,舞者互相看着对方蹲下。三声鼓响完之后,乐器间奏。第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左右挥舞干戚;第二声鼓响,舞者后退,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三声鼓响,舞者高高举起双手;第四声鼓响,舞者左右挥舞干戚;第五声鼓响,舞者展示干戚;第六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手按在腰上站好;第七声鼓响,舞者舞动干戚;第八声鼓响,舞者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打开手,正襟危坐蹲下;第九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举起左手,放下;第十声鼓响,舞者举起右手,放下;第十一声鼓响,舞者稍微往前走,打开手站好;第十二声鼓响,舞者后退,手按在腰上站好;第十三个鼓响,舞者左右挥舞干戚,面对面站好;第十四声鼓响,舞者回到原位,手按在腰上,互相看着对方蹲下;第十五声鼓响,舞者弯腰,接受(仪式结束)。最后再敲三声鼓。(结束)

先说武舞吧,音乐是《肃宁之曲》,在无射宫演奏,一共演奏一遍。开始的时候敲响三通鼓。第一通鼓响,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站好,打开双手;第二通鼓响,往后退,双手合拢,腰杆挺直站着;第三通鼓响,大家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通鼓响完之后,乐器间奏一下。然后第一通鼓响,稍微往前走,左右手拿着干戚(一种乐器)舞动;第二通鼓响,往后退,高高举起双手;第三通鼓响,举起左手,然后放下;第四通鼓响,举起右手,然后放下;第五通鼓响,面向西边,打开双手,然后正襟危坐蹲下;第六通鼓响,回到原位,左右手舞动干戚;第七通鼓响,弯下身子,表示接受;第八通鼓响,举起干戚;第九通鼓响,回到原位,腰杆挺直站着;第十通鼓响,用干戚刺的动作;第十一通鼓响,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第十二通鼓响,回到原位,腰杆挺直站着;第十三通鼓响,往后退,互相看着,然后蹲下;第十四通鼓响,三次叩头,行拜舞礼;第十五通鼓响,弯下身子,表示接受。最后再敲响三通鼓,就结束了。

这是天历三年新创的乐舞。接下来是文舞,音乐是《永成之曲》,也在无射宫演奏一遍。开始的时候也是敲响三通鼓。第一通鼓响,双手合拢,稍微往前走一点,然后站好,打开双手;第二通鼓响,往后退,站好;第三通鼓响,大家互相看着,然后蹲下。三通鼓响完之后,乐器间奏一下。然后第一通鼓响,往前走,跳舞,面对面站着;第二通鼓响,回到原位,三次叩头,行拜舞礼;第三通鼓响,两个人打开双手,正襟危坐蹲下;第四通鼓响,回到原位,然后趴下;第五通鼓响,互相交换乐器(籥),然后正襟危坐蹲下;第六通鼓响,先趴下,然后起来,仰望天空;第七通鼓响,弯下身子;第八通鼓响,稍微往前走,然后站好,打开双手;第九通鼓响,回到原位,作揖,高高举起双手;第十通鼓响,举起左手,然后放下,左边的作揖;第十一通鼓响,举起右手,然后放下,右边的作揖;第十二通鼓响,作揖;第十三通鼓响,两个人互相交换乐器(籥),然后互相作揖;第十四通鼓响,回到原位;第十五通鼓响,弯下身子,表示接受。最后再敲响三通鼓,就结束了。

祭祀的前一天,我们住在县衙的院子里。在县衙南边稍偏东的横街上,立了四个标志物。舞队的表演场地设在县衙的北边。文舞的舞者左边拿着籥(yuè,一种乐器),右边拿着翟(dí,一种礼器);武舞的舞者左边拿着干(一种兵器),右边拿着戚(一种兵器);文武舞者加起来一共六十四个人。

到了祭祀这天,我和工人们先进去,各就各位。两个舞师,两个执纛(dào,一种旗帜)的人,引导文舞的舞者分列在标志物南边站好。武舞的舞者和那些拿着乐器的人,则在县衙的左右两边等候。乐器有:鼗(yú,一种打击乐器)两个,双铎(duó,一种铃)一个,单铎两个,铙(náo,一种铜器乐器)两个,錞(chún,一种铜器乐器)两个(这两种乐器各需六个人操作),钲(zhēng,一种铜器乐器)两个,相鼓(一种鼓)两个,雅鼓(一种鼓)两个,总共有二十个人。

文舞表演结束后,两个舞师,两个执旌(jīng,一种旗帜)的人,引导武舞的舞者入场,站到文舞刚才的位置。文舞的舞者则回到县衙旁边站着。

祭祀的音乐和舞蹈,一共九成九变。“黄钟宫”三成三变,“大吕角”二成二变,“太簇徵”二成二变,“应钟羽”二成二变。圜丘祭祀的音乐和舞蹈,一共六成六变。“夹钟宫”三成三变,“黄钟角”一成一变,“太簇徵”一成一变,“姑洗羽”一成一变。

舞师四个人,都拿着指挥棒,还有两个人执纛,两个人执旌,祭祀的时候,他们会在前面跳舞,展示舞蹈的姿态。舞者从南边的标志物开始,向第一个标志物移动,就算完成一成,也完成了一变。从第二个标志物到第三个标志物,为二成。从第三个标志物到北边第四个标志物,为三成。然后舞者转身面向北边第四个标志物的北边,再从第一个标志物到第二个标志物,为四成。从第二个标志物到第三个标志物,为五成。从第三个标志物回到南边第一个标志物,为六成。如果是八变的话,就再从南边到北边,走到第二个标志物,为七成。再从第二个标志物到第三个标志物,为八成。如果是九变的话,就再从第三个标志物到北边第一个标志物,为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