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林是济南历城人,特别仗义,骑射技术高超。金朝末年,他当上了威宁防城的千户。后来成吉思汗围攻威宁,刘伯林知道打不过,就偷偷从城墙上溜下去,投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他在金国是什么官职,他说自己是“都提控”。成吉思汗就让他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还让他挑选士兵组成一支军队,和太傅耶律秃花一起招降山后的各个州县。

成吉思汗北返后,留下刘伯林驻守天成堡,抵挡金兵。他前后打了数十仗。攻打西京的时候,成吉思汗赏赐给他金虎符,让他继续担任西京留守,还兼任兵马副元帅。后来他又跟随大军攻打山东,攻下了梁门、遂城,又跟着大军攻下了济州、兖州等地。木华黎向成吉思汗上报了他的功劳,成吉思汗赏赐他二十匹好马和一件锦衣。成吉思汗十三年,他跟随大军攻打太原、平阳。第二年,又攻破了潞州、绛州和闻喜等州县。当时有人建议把闻喜的老百姓迁到天成堡去,刘伯林考虑到百姓难以生存,就阻止了这件事。他的部队俘虏了上万的人,但他都把他们放回去了。他在威宁待了十多年,努力发展农业,积蓄粮食,让百姓休养生息。他还说过:“我听说救活一千人的人将来一定会被封官,我救活的人何止万余,他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成吉思汗十六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后来被追赠为太师,封为秦国公,谥号忠顺。他的儿子叫黑马。

黑马,名叫刘嶷,字孟方,因为他出生时家里养的白马生下了一匹黑马驹,所以给他起了个小名“黑马”,后来就一直用这个小名。他骁勇善战,很有胆识,从小跟着他父亲打了数百仗,出入战场,一点也不害怕。有一次,他带了十三个人巡逻,遇到了金兵的包围,他立刻和金兵搏斗,亲手杀死了好几个金兵,十三个人都安全逃脱了。他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佩带着虎符,还兼任都元帅。成吉思汗十八年,他跟随国王木华黎攻打凤翔,没有攻下,就回到绛州驻守。他又跟随孛罗攻打西夏。第二年,他又跟随按真那演攻破了东平、大名。成吉思汗二十年,金朝降将武仙占据真定叛乱,他跟随孛罗讨伐武仙,武仙逃跑了。金将忽察虎又夺回了山后的州县,黑马在隘胡岭与他激战,大获全胜,斩杀了忽察虎。

老黑马,真名咱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叫他。他跟着太宗皇帝起家,一开始被封为三万户的统领,排在他前面的是萧札剌和史天泽。皇帝还给了他金虎符,让他管辖平阳、宣德等地的军队,还让他兼任太傅府的差事,总管汉军。他跟着皇帝打仗,攻破了凤翔、西和、沔州好几个城堡。

第二年,睿宗皇帝从大散关回来,要借道宋朝去打金国,就让黑马先从兴元、金州、房州那边南下。到了三峰山,他跟着大军打败了金将合达,还参加了攻打香山寨和钧州的战役。因为战功卓著,皇帝赏了他西锦、好马和貂鼠皮衣。后来军队扩编到七万户,黑马还是领头,萧札剌、史天泽、严实等人排在他后面。

五年后,他跟着皇帝打仗攻破了南京,皇帝赏了他绣衣和玉带。六年后,他又跟着皇帝攻破了蔡州,灭了金国。七年后,他和元帅答海绀卜一起征讨西川。十三年,他被提升为都总管万户,统领西京、河东、陕西等地的军队,夹谷忙古歹、田雄这些人都听他的指挥。他进京朝见皇帝,皇帝还慰劳了他,送给他三百张银鼠皮,让他给孙子做衣服。后来,皇帝又派他巡视中原,了解百姓的疾苦。

有一次,应州的郭志全造反,跟着他造反的有五百多人,官府要全部杀掉他们,但是黑马说,只要杀几个首领就行了,其他的可以从轻处罚。

宪宗皇帝三年,黑马跟着皇帝到了六盘山。商州和宋朝接壤,经常被宋朝侵犯,皇帝就派黑马去守卫那里,宋朝人一看黑马在那儿,就老实了,不敢再犯。七年后,黑马进京朝见皇帝,建议在成都建城,以图控制整个四川,皇帝同意了,还让他统领新旧军民大小事务,还给了他一个称号叫“也可秃立”。

中统元年,廉希宪和商挺去川陕地区安抚百姓,当时有个叫密力火的人,手握重兵驻扎在成都,廉希宪和商挺担心他会造反,就因为黑马胆识过人,就派他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杀了密力火。密力火的孩子到朝廷告状,世祖皇帝说:“这是朕下的命令,别再说了。”三年后,黑马又兼任成都路军民经略使。泸州被围困的时候,黑马已经病得很重了,但他仍然亲自督促运送粮草,手下人劝他休息,但他却说:“国家大事紧急,就这样死我也没有遗憾!”最后,他病死了,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位,封他为秦国公,谥号忠惠。他留下了十二个儿子,元振和元礼最有名。

元振,字仲举,是黑马(其父)的长子。他跟着父亲去了四川,正赶上商州、邓州那边闹事,他父亲黑马被派去镇压,就让二十岁的元振暂时代理万户的职务。元振上任后,纪律严明,部队里的老将都对他又敬又怕。后来宪宗皇帝打宋朝,驻扎在钓鱼山,还让元振和纽邻当先锋。

中统元年,世祖皇帝登基,廉希宪、商挺推荐元振担任成都经略使,兼管万户。宋朝泸州的守将刘整送来礼物请求投降,黑马让元振去接收。很多将领都说:“刘整无缘无故就投降,不可靠啊!”元振说:“宋朝当权的大臣们,赏罚不明,有功的人经常被算计掉,所以将士们离心离德。再说,刘整本来就不是南方人,却占据着泸州这么重要的位置,这情况跟李全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刘整这么做,一点儿也不奇怪。”于是元振就去了。黑马叮嘱他:“刘整是宋朝的名将,现在突然投降,真假难辨,你不用只顾自己,事情成功了,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不成,战死沙场也是你的职责所在。”

元振到了泸州,刘整打开城门出来迎接,元振先下马和刘整见面,表示自己不怀疑他。第二天,元振请求进城,他脱下盔甲,只带几个人和刘整并排骑马进城,一起喝酒聊天,喝到尽兴,刘整彻底服气了,献上六千两黄金和五百个男女奴仆。元振把黄金分给将士们,而把那些男女奴仆都还给了刘整。

宋朝将领俞兴率兵包围了泸州,昼夜猛攻,从正月攻到五月,城池都快陷落了。元振的部下劝他说:“现在情况这样,应该想办法改变一下策略,刘整本来就不是我们的人,跟他一起死也没什么好处。”元振说:“人家是真心实意投降的,我们已经接受了他的投降,怎么能因为情况危急就抛弃他呢!再说,泸州的得失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我只有战死了!”粮食快吃完了,元振就把自己的马杀了犒劳将士,又派擅长游泳的人用蜡丸书信送往成都求援,同时还自己铸造金银牌子赏赐有功人员。没过多久,援兵就到了,元振和刘整一起出城迎战俞兴的军队,大获全胜,斩杀了俞兴的一个都统,俞兴逃跑了。捷报传到朝廷,元振还主动承认自己擅自铸造金银牌子的罪过。皇帝很欣赏他的随机应变,赏赐他一件锦衣和五百两白银。元振回朝后,皇帝又赏赐他五十两黄金、弓箭和马鞍马具。

黑马卒,他爹去世后,被任命为成都军民经略使。到至元七年,朝廷觉得勋贵家族掌握的权力太大了,就把他降职为成都副万户。至元十一年,又让他兼任潼川路副招讨使。至元十二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

他儿子黑马纬,继承了他爹的职位,佩带着虎符,当上了万户,镇守潼川,还建立了遂宁一带的山寨。他跟着军队围攻钓鱼山,多次作战都有功劳,被授予潼川路副招讨使,后来升迁为副都元帅,再次被任命为管军万户,最后升任同知四川西道宣慰司事。后来进京朝见皇帝,被提升为四川西道宣慰使,又升任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最后去世了。

黑马元礼,是黑马的第五个儿子。他跟着他爹在军队里,被授予金符,当上了京兆路奥鲁万户。中统四年,他升迁为兴元、成都等路兵马左副元帅。至元元年,又升迁为潼川路汉军都元帅。至元二年九月,宋将夏贵率领五万大军进攻潼川,而元礼手下的兵只有几千人,敌我力量悬殊,将士们登上城墙望见夏贵的军队,都露出了害怕的神色。元礼说:“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智慧,不在于兵力多少。”于是他主动出击,多次打败了夏贵军。

后来又在蓬溪进行了一场大战,从早上寅时打到下午未时,胜负仍然未分。元礼对将士们说:“蓬溪离城一百里,如果让敌人占领了蓬溪,我们就进不了城,潼川也就不是国家的了。大丈夫应该用死战来争取功名,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说完,他就拿着长刀大喊着冲进敌阵,所向披靡,大败夏贵军,斩首一万多级。战报传到朝廷,皇帝赏赐他两件锦衣、三锭白金、一匹好马、金鞍马具和弓箭。

他被召进京朝见,之后又奉命回到潼川,并在蓬溪修建了寨子。元礼又上奏说:“嘉定距离成都三百六十里,中间以前有个眉州城,可以修复它,驻扎军队,用来扼守嘉定往来的道路。”元世祖同意了他的建议。至元四年,朝廷派平章政事赵宝臣去查看是否可行,有人认为眉州荒废已久,修建它没有什么好处,只会浪费钱财,元礼极力争辩,赵宝臣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开始动工,七天就完成了。元礼在眉州镇守了五年,之后进京朝见,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至元九年,他又被任命为怀远大将军、延安路总管,后来去世了。

初伯林和夹谷常哥一起守卫威宁,后来又同时投降了元朝,他们父子的功劳和刘氏家族不相上下。

夹谷常哥是女真人。他投降成吉思汗后,被任命率领自己的部下驻守威宁。金国人用高官厚禄诱惑他反叛,结果常哥把金国的使者绑起来献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很高兴,提拔他做了万户,还兼任招讨使。后来他去世了,追赠定襄郡公,谥号忠敏。

他的儿子忙古带继承了万户的职位。他跟随木华黎平定了山东、河北,又跟随窝阔台攻克了凤翔;第二年,又参加了在散关击败宋军的大战,屡立战功。太宗七年,他跟随塔海、绀卜伐蜀。第二年,他上奏说:“兴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边可以控制巴蜀,东边可以扼守荆襄,山南地区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战略要地了。如果在这里驻兵防守,招降未投降的人,选择合适的田地,给他们发放牛种,这样既可以节省关中的运输费用,又能控制住蜀地,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兴元军民安抚使,负责屯田事务。定宗即位后,在兴元设立行省,由忙古带负责,宋朝阆州守将马仲、巴州守将张文贵等等都投降了。宪宗元年,宋朝制置使余玠在金牛堡打败了元朝利州路元帅王进,然后包围了兴元,忙古带誓死抵抗,城池快要失守了,这时元朝都元帅秃薛带兵前来支援,余玠才逃跑了。宪宗皇帝很赏识他的功劳,授予他军民万户的职位,并且再次赐给他金虎符。七年,他和刘黑马一起修建成都城,只用了七天就完成了。中统三年,再次赐予他虎符。四年,他退休了,由他的儿子坚实继承他的职位。他去世时,享年七十岁。后来追封为沔国公,谥号忠靖。他的儿子坚实,官至河南行省右丞。

郭宝玉,字玉臣,是陕西华州郑县人,是唐朝宰相郭子仪的后代。他精通天文、兵法,骑射技术也很厉害。金朝末年,他当上了猛安,驻扎在定州。那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 后来,哈雷彗星划过天空,郭宝玉感慨地说:“北方军队南下,汴梁很快就会投降,天下要改朝换代了!”

金朝派独吉思忠和完颜承裕负责中书省的事务,带兵修建鸟沙堡。大军压境,独吉思忠等人战败逃跑,郭宝玉就举兵投降了。木华黎把郭宝玉带去见成吉思汗,问他如何拿下中原的策略。郭宝玉回答说:“中原势力强大,不能轻视。西夏人骁勇善战,可以利用他们,先拿下西夏,再图谋金朝。”他还说:“建国初期,应该颁布新的法令。”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颁布了五条法令,内容包括:出兵打仗不能随意杀人;刑罚方面,只有重罪才处死,其他轻罪根据情况轻重处罚;军队方面,蒙古人和色目人每户出一名士兵,汉人拥有田地四顷、人口三丁的也要出一名士兵;十五岁以上算成年人,六十岁以上就算老弱,站户和军户一样;民间工匠限地一顷;和尚和道士对国家没有好处,反而损害百姓利益的,全部禁止。这些法令都是郭宝玉提出的建议。

皇上要打西域,可西域那些城池都依山傍险,不好攻打。皇上就问宝玉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宝玉说:“要是那些城池在天上,那当然打不下来,可要是不在天上,那就一定能拿下!”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封他做抄马都镇抚。

宝玉跟着木华黎去攻打高州,然后又拿下北京和龙山。后来,他又率领抄马军队从锦州出发,南下攻打燕地,打败了太原、平阳等地的守军。

十四年的时候,皇上西征,宝玉王爷被流矢射中了胸口。皇上让人剖开牛肚子,把宝玉放进去,过了一会儿,宝玉就醒过来了。军队到了忽章河,敌人摆开两路阵势迎战,双方打得正激烈,宝玉突然指着敌军大喊:“西边的军队逃跑了!”果然,西边的敌军真的溃逃了,宝玉率军追杀,几乎全歼了敌军。

接着,军队又到了阿母河,敌人修筑了十多座营垒,还在河里摆满了战船。突然,狂风巨浪起来了,宝玉下令用火箭射敌船,趁胜追击,打败了五万守河的敌军,斩杀了敌军大将佐里,攻破了所有营垒,收复了呼拉商部马里四城的土地。

十六年,西域的统治者札剌勒丁往南逃跑了,逃进了铁门关,宝玉紧追不舍,札剌勒丁一直逃到了印度。皇上在终南山脚下驻扎下来,当时山谷里的积雪有两丈深。宝玉建议皇上封山川神灵。

十七年三月,皇上封昆仑山为玄极王,大盐池为惠济王。跟着宝玉一起西征的将领者别、速不台也立下了不少战功,都升官了,最后速不台死在了贺兰山。他有两个儿子,德海和德山。德山作为万户率领军队攻破了陕州,又攻打潼关,最后战死了。

德海,字大洋,长得又高又壮,而且还懂天文和兵法。金朝灭亡的时候,他是谋克,在山东打败了宋朝将领彭义斌。他知道他父亲宝玉投降了元朝,就躲进了太行山。等元朝大军来了,他才出来投降,被任命为抄马的弹压。

者别西征的时候,渡过了乞则里八海,攻打铁山。因为双方的军旗难以分辨,他就下令烧蒿草作为信号,浓烟滚滚,漫山遍野。敌军一有动静,就立刻出击,斩杀了三万敌军。他们越过雪岭,向西北进军,到达答里国,平定了答里国。

二十年,军队回到峥山,吐蕃首领尼伦和回纥首领阿必丁反复无常,都被宝玉擒杀。

公元1221年春天,跟着元帅阔阔出去打仗,结果金国人把关门关得死死的,不让咱们过去。德海就带着五百个骑兵,冲过去把关门砍了,杀了三百个守城的金兵,一路杀到凌风寨,后来大部队没跟上来,他就带兵撤了。

公元1222年秋天,他又打败了南山地区的八十三座寨子,陕西地区终于平定了。 德海还带路,帮助大将夔曲涅拔都从汉中绕道,一路向东,在白河跟金将武仙碰上了。德海只带了一小队人马,跟人家打了个转战,结果武仙被打败了,仓皇逃窜。后来又在邓州打败了金将移剌粘哥。公元1224年正月,德海跟着睿宗皇帝在三峰山打败了金兵。 他还打败了金将合喜的军队,在中牟取得了胜利。完颜斜烈又带着十万大军来进攻,双方在郑州大战,德海冲锋陷阵,打败了金军,还杀了他们的都尉左崇。因为立了大功,德海被提升为右监军。公元1225年正月,又在黄龙冈打败了金军。公元1226年,河南又造反了,德海去平叛,结果被炮弹炸伤了脚,因为伤势过重,最后去世了。

德海曾经建议,派大臣去全国各地考察僧尼道士,选拔一千个精通经文的,如果还有其他技艺的,就让小通事之类的官员管理他们,其余的都让他们当老百姓。他还建议全国各地都设立学校和粮仓,培养人才,太宗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德海的儿子叫侃。

德海的儿子侃,字仲和,小时候就被丞相史天泽看重,留在家里培养教育。 年轻的时候当上了百户,为人骁勇善战,而且很有谋略。公元1225年,金将伯撒又来攻打卫州,侃率军抵抗,在新卫打败了金军四万人马。接着渡过黄河,追击金国皇帝,一直追到归德。他还跟着速不台攻打汴京西门。因为战功卓著,被授予总把的职位。后来跟着史天泽驻扎在太康,又因为在德安的功劳被提升为千户。他还护送军械到和林,后来改任抄马那颜。

旭烈兀王爷西征的时候,带着他一起去了。元宪宗三年,他们到了木剌夷,敌人挖壕沟,还在水里下毒。侃将军厉害啊,一下子就打败了五万敌军,还斩杀了敌将忽都答和兀朱。

五年后,他们到了乞都卜。这个城建在担寒山上,城里的人用绳梯上下,守城的都是精兵强将。侃将军架起炮攻城,守将火者纳失儿一看不行,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后来,旭烈兀王爷派侃将军去劝降兀鲁兀乃算滩。他爹阿力据守西城,侃将军攻打西城,阿力就跑到东城去了。结果东城也被攻破了,阿力也被杀了。

六年正月,他们到了兀里儿城。侃将军事先埋伏好了兵,下令说听到锣声就发起攻击。敌人果然来了,伏兵一起冲出来,把敌人全杀了,海牙算滩也投降了。接着,他们又往西到了阿剌汀,打败了三万敌军游兵,祃拶答而算滩也投降了。到了乞石迷部,忽里算滩也投降了。

跟着旭烈兀王爷进攻报达,那是教主哈里发的大本营。侃将军到了那里,打败了七万敌军,屠杀了西城。接着又攻破了东城,东城的宫殿都是用沉香檀木建造的,一把火烧了,香气飘了百里远,还缴获了七十二弦琵琶和五尺高的珊瑚灯檠。两座城之间隔着一条大河,侃将军早就在河上造好了浮桥,防止敌人逃跑。城破后,哈里发想乘船逃走,结果看到河上有浮桥堵着,没办法,只好自己绑起来投降了。他的将领纣答儿逃跑了,侃将军追赶他,到了晚上,将士们都想休息了,侃将军不同意,又走了十多里才停下来。晚上下暴雨,他们之前想休息的地方,水都深到几尺了。第二天,他们抓住了纣答儿,把他杀了。

话说他们又往西走了三千多里,到了天房这个地方。那里的首领住石写信来求降。身边的人觉得住石的话可信,就放松了警惕,没怎么准备。但是张侃却说:“欺骗敌人的人最终会失败,战争中计谋很多,如果中了他们的计策,那可是最大的耻辱啊!”于是他下令严加戒备,做好战斗准备。

住石果然率兵来挑战我们的军队。张侃和他交战,大获全胜,把住石给打败了,巴儿算滩也投降了。接着他们继续西行,到了密昔儿,天色已晚,大家准备休息。但是张侃又下令继续前进,只留下几个生病的士兵,然后继续往西走了十多里扎营。他命令全军士兵咬紧牙关,不许发出声音前进,敌人一点也不知道。他们悄悄地摸到敌营,袭击了那些生病的士兵。敌人的首领可刀算滩非常震惊,大叫道:“东将军真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啊!”于是也投降了。

后来忽必烈派张侃渡海去收复富浪国。张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兀都算滩说:“我昨天晚上做梦梦到神仙,那就是将军您啊!”兀都算滩一听,立马就投降了。军队回师途中,到了石罗子,敌人出来阻拦,张侃只用一鼓作气就打败了他们,换斯干阿答毕算滩也投降了。

到了宪宗九年,张侃又打败了兀林的四万游兵。阿必丁算滩吓得不轻,赶紧来投降。接着他们又往西南方向走到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也来投降了。西域平定之后,张侃带着捷报赶往钓鱼山,结果正赶上宪宗皇帝驾崩,于是他便返回邓州,开垦屯田,建立保障设施。

世祖皇帝登基后,郭侃上书提出了二十五条建议,包括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府、兴办学校等等,还献上了平定南宋的策略。他的策略概括来说就是:“南宋占据东南,把吴越当作自己的地盘,真正重要的战略要地只有荆襄地区。现在我们应该先拿下襄阳,拿下襄阳后,扬州、庐州那些城池就只是些弹丸之地了,根本不用理会,直接兵临安城脚下,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样一来,江淮、巴蜀地区不用打自然就平定了。” 后来,他的策略都一一被采纳了。

中统二年,郭侃被提升为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三年二月,益都的李璮造反,夏贵又来侵犯边境,史天泽推荐了郭侃,皇帝召见了他,问他有什么计策。郭侃说:“这些盗匪作乱,就像笼子里的老虎一样,他们内部缺乏粮草,外部得不到救援,我们只要在外面筑起营垒包围他们,等着他们自己困乏,不出几天就能抓到他们。” 皇帝很认同他的想法,赏赐给他御用衣服和弓箭。夏贵烧毁房屋,把百姓迁移到南方去了,郭侃追击夏贵到宿迁县,夺回了上万军民,皇帝又赏赐给他金符,让他担任徐州、邳州的总管。后来夏贵率领三万大军入侵,郭侃出战,斩杀敌军一千多人,夺取战船二百艘。

至元二年,有人说应该解除史天泽的兵权,史天泽于是被调到其他官职,郭侃也被调任滕州同知。至元三年,郭侃上书说:“宋朝扣留了我们的使臣,我们应该兴兵问罪。在淮北可以设立三百六十个屯田点,每个屯田点养三百六十头牛,一个屯田点的产出,足够供应军队一天的所需。” 至元四年,他被调任高唐县令,兼管夏津、武城等五个县。后来跟随大军攻克襄阳,江南平定后,他被任命为宁海州知州,一年后去世。

郭侃带兵很有纪律,野外做饭露宿,即使刮风下雨也不进百姓的房屋,他到哪里都兴办学校,鼓励农业生产,百姓和官员都很敬畏他。他的儿子叫秉仁、秉义。

史书上说:元朝的军队制度,汉人没有担任蒙古军队的将领的。旭烈兀平定木剌夷和报达的战役中,郭侃的功劳超过了怯的不花等将领,但是这些事情可能有些虚夸不实。《春秋》的原则就是“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我们现在还是采用旧史书的记载来写他的传记。

石天应,字瑞之,是兴中永德人。他骑马射箭都很厉害,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乡里人都很拥戴他。

后来,太师木华黎南下,石天应就带领大家去军营拜见木华黎。木华黎当场就授予他兴中府尹兼兵马都提控的职务。石天应很擅长制造攻城武器,而且临危不乱,作战非常迅速,像神仙一样。因为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石天应的军旗是黑色的,所以大家都叫他的军队“黑军”。

他跟随木华黎大小打了二百多仗,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因此屡次升官,最后升到了右副元帅。元太祖十六年五月,他攻克了洺州。九月,他又跟随木华黎从东胜渡过黄河,攻取了葭州,然后又攻克了绥德。

石天应这时对木华黎说:“西夏人虽然投降了,但实际上并不可靠。葭州地处金朝和西夏的交界处,守军战斗力强,而且粮草充足,再加上黄河天险作为屏障,万一被敌人截断后路,那就会非常被动。应该派大将驻守这里,多造船只,以防万一。”木华黎采纳了他的建议,上表朝廷,授予石天应金紫光禄大夫、陕西河东路行台兵马都元帅的职务,并留下五千精兵让他驻守葭芦。

于是,石天应就开始造船,修建浮桥。很多将领都说发大水了,费这么大力气没用,石天应就下令说:“谁要是敢阻挠我的工作,就割了他的舌头!”桥修好了,其他将领这才心服口服。之前,金朝葭州的守将王公佐正在收拾残兵败将,准备攻打函谷关,想收复失地,结果看到桥修好了,就赶紧逃跑了。

一天,天应去拜见木华黎,地点在汾河东岸。木华黎跟天应商量进攻的策略。天应决定回河中驻扎,召集将领们说:“我让你们辛苦驻扎在这里这么久,现在听说河中东西都是平原,可以驻扎军队,然后图谋攻取关陕地区,大家觉得怎么样?”有人劝谏说:“河中虽然是适合打仗的地方,但是南方有潼关,西方有京兆,都是金军的驻扎地,而且老百姓刚刚归附,人心还不稳定,守住河中恐怕会后悔莫及。”

天应说:“葭州跟鄜州、延州相通,现在鄜州已经平定了,延州也不会孤立无援。如果我们给西夏国写信,让他们攻取延州,那简直是易如反掌。再说,我们国家最紧急的任务是在河南,河中虽然面临潼关和京兆两地的威胁,但它确实是一个战略要地,北边连接着汾州、晋州,西边连接着同州、华州。如果我们开通漕运,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那么关内地区就能在规定时间内拿下。关内拿下之后,河南地区就唾手可得啦!我年纪都快六十了,万一哪天病倒在床上,听到后辈们立下功劳,我死也瞑目不得啊!”九月,天应就率军转移到了河中。

结果金军果然从中条山秘密袭击河中。天应事先知道了,就派骁将吴泽在要道埋伏兵力。吴泽这个人很勇敢,但是嗜酒如命,那天晚上喝醉了酒,睡着了。金兵就从秘密小路到达了城下。当时城里刚刚经历战火,防御工事还没修好,金兵乘虚而入。天应看到火光冲天,知道城池已经失守了,身边只有四十多名骑兵护卫,大家都劝他渡河逃走。天应说:“当初有人劝我不要南下,我违抗众人的意见来到这里,现在情况紧急却逃跑,这算什么英雄好汉?就算太师不惩罚我,我又怎么有脸面去见其他的将领呢!今天我只有战死了,你们要努力啊!”

一会儿,金兵就包围了天应,天应奋勇作战,直到中午才战死。木华黎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痛惜,就让天应的儿子焕中担任兴中府知府,并担任中行军千户,还让他担任兴中府相副官。当初,天应战死的时候,他的弟弟天禹的儿子佐中正在军中,他看到敌军稍有松懈,就拔出斧头反击,冲出城去,跑到木华黎的大营,率领几千蒙古兵回过头来跟敌军作战,打败了他们。木华黎很欣赏他的勇敢,上奏朝廷授予他金符,让他代理元帅的职务;不久后,朝廷下令各将领回到原来的岗位,并授予佐中兴中府千户的官职。天应的儿子叫安琬。

安琬上任后,身上挂着金符,跟着军队去大理打仗,又参与讨伐李璮,都立了功。

后来到了元朝至元十三年,分宁出了盗贼,行省就派安琬去剿匪。那些贼寇占据山地布阵,安琬带兵绕到他们后面,贼寇一看吓坏了,立刻溃散,然后又退回去据守。安琬挥兵直逼敌营大门,贼寇喊话求饶说:“我们愿意让士兵们出来作战,死了也心甘情愿。”安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贼寇果然出来了,安琬就率兵冲进敌阵,大声喊:“我只杀贼首,普通士兵不是我的对手!”然后一刀砍中了贼首的背,活捉了他。

因为屡立战功,安琬升到了右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的职位,又晋升为怀远大将军,还被赐予了金虎符。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大同等处万户,率领一万江左新归附的士兵在红城屯田。

到了元朝大德三年,有个叫李万户的应该去和宁戍守,但他年老多病,安琬就请求替他去。 等他回来后,就因为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安居谦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又升任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