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和尚拔都,是安肃人,属于朵鲁别族,从小就用小名。他小时候被金国的军队抓走,长大后精通翻译,还擅长骑马射箭。成吉思汗派他出使南宋,来来回回好几次,因为他办事能力强,被封为九原府行军元帅,还配发了金符。窝阔台三年,他被提升为行军万户。七年,他跟随窝阔台征讨南宋,围攻襄阳,宋军在汉水上布阵,他率领几百名精锐士兵冲锋陷阵,打得宋军溃不成军。八年,他又跟随都元帅塔海攻打南宋,攻克了兴元。宋将王连率领重兵防守剑门关,和尚拔都组织敢死队夜袭,成功攻破剑门关,一路打到了成都。第二年,又攻下了夔州,宋军的船队前来支援,和尚拔都乘着轻便的小船直接冲进敌阵,进进出出,宋军根本拦不住他,因此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十二年,他去行宫朝见窝阔台,窝阔台下令脱掉他的衣服,数了数他身上的伤疤,一共二十一个,然后晋升他为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换上了金虎符,并给他配备了两万兵马,还赏赐了他两匹上等马、三匹西域马以及各种锦缎、弓箭、铠甲。

贵妃六皇后临朝称制三年,和尚拔都去宿瓮都的行宫朝见窝阔台,窝阔台赏赐给他一万锭银子,但他谦虚地说:“赏赐太丰厚了,我不敢独自享用,想分给将士们。”于是他上奏推荐了刘天禄等十一人,都赏赐了金银符。窝阔台三年,朝廷下令让他回太原任职,所有赋税、盐课中过重的部分都免除了。那年闹饥荒,他又拿出六千锭银子、一千石粮食、一千头羊来救济百姓。四年后,他的万户府升格为河东北路行省,可以便宜行事。元宪宗二年,他去世了,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号忠定。

他留下了七个儿子:长子天益,佩带金符,担任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次子仲威,继承了他五路万户的爵位;三子天举,担任大都路总管,兼任府尹;四子天祐,担任陕西奥鲁万户;五子天泽,担任夔州路总管;六子天麟,担任京兆等路诸军奥鲁万户;七子天挺,最为有名。

天挺,字叫继先,是元好问的学生。因为祖上是功臣,所以被皇帝召见。世祖皇帝觉得他长得好看,说话有礼貌,就让他去侍奉太子,帮太子处理一些文书方面的事儿。后来云南设立行省,他就当上了参议行尚书省事,没多久就升官了,当上了参知政事,之后又升任陕西汉中道廉访使。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回朝廷,当上了吏部尚书。接着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行御史台中丞、四川行省参政、江浙行省左丞,但他一个都没去。

武宗皇帝即位后,任命他为中书左丞。他跟宰相意见不合,就当面批评他们。有一次,他上奏的建议被皇帝采纳了,皇帝赏了他一百两黄金,但他没要。武宗皇帝说:“我不是想贿赂你,只是表彰你敢于直言啊!”仁宗皇帝即位后,让天挺和张闾等十个人一起商量国家大事,改革尚书省的弊端。后来他又被外放,当上了江西行省右丞,之后又调到河南行省。之后他又被召回朝廷,当上了御史中丞。他一进宫就先跟皇帝说了说整顿吏治的重要性,还用打猎做比喻说:“御史弹劾奸臣就像老鹰抓兔子,抓那些弱小的容易,要抓那些强大的,就必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不然会伤到自己。”仁宗皇帝很认同他的说法。他还上书提出了七条建议:珍惜名声和官位、抑制奢侈浪费、停止摊派田赋、延长官员任期、劝导官员做好事、奖励农业生产、培养人才。皇帝下令让中书省执行这些建议。后来他又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当时卜怜吉歹是行省丞相,对他非常尊敬,把他当成老师一样看待。皇庆二年,天挺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号忠定。

元好问写了《唐诗鼓吹》十卷,天挺为它做了注释,赵孟頫还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说:“唐朝的诗歌,如果不是元好问,就无法完全展现其精妙之处;如果不是天挺,就无法完全展现其比兴的深意。”

他的儿子天佑,字君辅,在仁宗时期当上了殿中侍御史,以清廉正直著称。后来升任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又当上了陕西行台侍御史。他的孙子孙忠恕,是翰林待制,他创作的《无逸图》献给了皇帝,还参与了《辽史》、《金史》、《宋史》的修撰工作。书写完成后,他就辞官回家,最终在家中去世。

何伯祥,字世麟,祖籍陕西,后来搬到易州。他爹何渊是易州知州。何伯祥当了个行军千户,跟着张柔打仗。那时候,保定经略使王子昌和信安张进死守城池不肯投降。这王子昌是金国的猛将,张柔就派何伯祥去拿下他。何伯祥带兵到城下摆开阵势,王子昌一看不妙,拔腿就跑。何伯祥紧追不舍,结果被王子昌反过来一枪,正中胳膊。何伯祥赶紧丢了枪,空手和王子昌搏斗,最后把王子昌和他的金虎符都抓住了,然后自己也撤了。之后,何伯祥又攻下了西山一带的多个寨子,总共拿下了三十多个城池,后来又参加了攻打蔡州的战役,因为战功被任命为易州等地的军民总管。

太宗九年,何伯祥跟着察罕去打宋朝,他一个人就攻下了三十多个寨子,缴获了上万艘战船。宋军派两万人马驻守洪山,何伯祥迎头痛击,把他们打败了。接着又参与攻克了光州,然后去攻打黄州。这时候来了一艘小船探路,张柔说:“这是来侦察的,咱们得防着点儿。”于是命令何伯祥在赤壁埋伏兵力等他们。晚上,宋军果然从水路和陆路一起进攻,何伯祥突然袭击,大败宋军。打完仗回军途中,又攻下了张家寨,斩杀了上万敌军。大帅口温不花和察罕把何伯祥的功劳报了上去,张柔上朝的时候也亲自向皇帝汇报了何伯祥的战功。皇帝下旨赐给他宣命军符,让他继续担任易州等地的行军千户兼军民总管,还赏赐给他战马和盔甲。张柔经常让何伯祥代理帅府事务,军中的事情都得问过他。

宪宗二年,何伯祥又跟着大军南征,深入敌境。结果察罕从另一条路突然撤军了,其他将领都慌了神。何伯祥说:“察罕一定是遇到了敌人阻击,我们不如出其不意,让他摸不透我们的意图,这样才能突围。”于是他直接杀奔司空山寨,摆出进攻的架势。到了晚上,他把部队分成十个营,每个营都点起一堆火,并在营前埋伏精兵。第二天黎明,部队缓缓前进,宋兵果然追了上来,结果撞进了埋伏圈,大败而逃。这场战斗打了上千里路,多亏何伯祥,大军才得以脱险。皇帝听说后,赏赐给他黄金二百两。

元世祖打宋朝的时候,让伯祥参与军事行动,后来伯祥死在了鄂州。元仁宗延祐年间初期,追封他为“推忠保节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还追封他为易国公,谥号忠毅。他有两个儿子,叫瑛和玮。瑛是行军千户,他和儿子德隆一起战死了。

玮,字仲韫。他十六岁的时候跟着张柔去见元世祖,皇帝因为同情他父亲的死,就让他当了易州知州。没多久,他又继承了他父亲的行军千户的职位,驻守在亳州。有一次围攻樊城,宋将夏贵率领水军来救援,玮就在城东北扎营,堵住夏贵的进攻路线。夏贵下令放火烧北关,想逼近玮的营地,万户脱温不花等人劝玮进城避难,玮不肯,带领部队死战,结果夏贵被打败了,仓皇逃窜。至元十一年,伯颜攻打宋朝,任命玮为帐前都镇抚。伯颜命令军中,谁要是违抗命令就杀掉,玮劝他说:“丞相您是为了安抚百姓,讨伐罪犯,应该以不杀人为根本原则。”伯颜听取了他的建议。后来攻下黄家湾、沙洋堡后,让玮去安抚百姓,结果发现沙洋堡已经被屠杀了。攻打阳罗堡的时候,夏贵把战船摆在河的上游和下游,玮跟着阿暐先渡过河,奋勇攻击,夏贵又被打败了。他还打败了贾似道于丁家洲。之后,他被授予武德将军、管军总管的职位,还佩带着金虎符。

宋朝灭亡后,玮被晋升为怀远大将军、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不久又升任户部尚书,兼任两淮都转运使。后来阿合马当权,玮就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了。元仁宗至元十八年,他又被召回朝廷,参与中书省政事。后来又被外派,担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之后又改任大名路总管。至元二十八年,他升任湖南宣慰使。至元三十一年,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当时朝廷宰执有十二个人,玮因为觉得政出多门,就推辞了这个职位。

1274年,也就是元世祖至元大德四年,我被任命为侍御史,但因为母亲生病,我就辞官回家了。过了三年,7年的时候,我又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我这个人性格刚正,从不畏惧权贵,上奏了十条重要的政事建议,主要内容是减轻百姓负担、控制国家开支、做好防灾准备、提高官员待遇、为贤才提供晋升之路,这些都是当务之急。我还说:“安童丞相非常贤明,但他前后两次担任丞相,政绩却大相径庭,这主要是因为他第一次做丞相的时候,有史天泽、廉希宪、许衡等贤臣辅佐他,而第二次做丞相的时候,这些人都离开了。”世祖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我的建议。

京城孔庙建成后,我建议在孔庙旁边修建国子监,皇帝也同意了。后来发生地震,我上奏说这是因为大臣们有过失,第二天,洪双叔、木八剌沙、阿老瓦丁这几个大臣都被罢免了。过了一段时间,赛典赤、八都马辛等人又被召回朝廷,我马上进言说:“这些奸邪的党羽不能再重用了,应该选拔正直的人来辅佐皇帝。”我的奏疏呈报给了皇帝。御史郭章弹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贿,哈剌哈孙已经被定罪了,但他又勾结权贵,诬陷郭章,要抓捕他。我对皇帝说:“陛下如果杀了郭章,那祖宗的法度又该如何遵守呢?”皇帝听了我的话,就放了郭章。

1279年冬天,要举行南郊祭祀,大家讨论要配享哪些先祖,我说:“祭祀天地,应该祭祀严父,这是万世不变的道理。”最后,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世祖皇帝驾崩后,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的命令,召集大臣商议世祖皇帝祔庙以及皇后摄政的事宜。我说:“按照朝廷的惯例,只有亲王才能参与这些事情,臣不敢妄加评论。”阿忽台一听,脸色就变了,拿唐朝武则天来做例子。我反驳说:“武则天那时候还有庐陵王,情况不一样。”我出来之后,赶紧劝右丞相答剌罕和御史大夫塔思不花,赶紧向武宗皇帝和皇太后禀报,尽早确定大计。

元武宗登基,就在上都。 他把脱脱从副詹事提拔起来,又远远地任命他为平章政事,让他参与中书省的政务。武宗皇帝到了上都,群臣都去郊外迎接他。皇帝问:“谁是脱脱中丞?” 脱脱出来拜见,皇帝说:“我听说你为人忠诚正直,希望你帮助我弥补不足之处,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要有所隐瞒。”

大至元年,脱脱升任詹事,同时兼任卫率使。后来又升任中书左丞,继续参与中书省的政务。 当时越王秃烈提议设立官吏自行征税的制度,脱虎脱等人又建议设立尚书省,并更改钞法。脱脱都上奏反对,没让这些建议通过。没过多久,脱脱被外派到河南行省担任平章政事,还被授予金虎符,负责督办屯田事务。皇帝把他召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汴梁的事情很重要,屯田很久荒废了,你一定要为国家尽心竭力!” 皇帝还赏赐给他一件黑貂皮袍和一件锦缎衣服。

脱脱到任后,巡视到扬州,发现老百姓欠镇南王钱,镇南王把欠债的百姓当作佣人使唤,等还清债务的期限到了,就把他们没收为奴隶。脱脱就劝说镇南王把这些人释放了。后来,有个坏人叫赵万儿造谣生事,事情败露后,牵连到南阳、归德等地几百户人家。脱脱查办了此案,处死了赵万儿,并将所有被抓捕的人全部释放。一年多后,河南屯田的粮食增加了十七万石。他又整顿了荆湖地区荒废的屯田,每年又增加了百余万石粮食。他还用行台的五十万钱在南阳修建了国学,买了三千亩地,建立了书院,并祭祀了诸葛亮。他还请求设立洪泽、芍陂屯田万户府和儒学教授。三年后,脱脱被调任为行尚书省平章政事。 他去世的时候,享年六十六岁。

皇庆年间,朝廷追赠他为“推忠佐理同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梁国公,谥号文正。他的儿子脱脱德严担任顺德路总管;脱脱德温担任武略将军、副万户。

王善,字子善,是河北真定藁城人。他长得高大威猛,而且很有智谋。金宣宗南迁后,河北地区盗贼四起,藁城的老百姓推举王善当领袖,保护家乡。后来,他被任命为藁县的主簿。没过多久,他又升任中山府治中的副职。当时武仙在真定很有势力,忌惮王善的名声,就暗中指使中山府知府李济和通判郭安图去陷害他。王善察觉到了他们的阴谋,干脆把李济和郭安图杀了,然后投降了朝廷。朝廷任命他为中山府同知,还给了他金符作为身份象征。

他率领三百人攻打武仙,武仙派副将抵抗,结果被王善生擒斩杀。武仙逃到获鹿,让他的将领段琛坚守城池,王善又攻克了获鹿。他的军队声势大振,中山府以南的四十二个州县都投降了。十五年,王善被提升为中山镇定等路招讨使,不久又加封为右副元帅、骠骑大将军,驻扎在藁城。十七年,藁城被升格为永安州匡国军,王善担任行帅府事。第二年,他又升任金吾卫大将军、左副元帅。武仙投降后,王善向朝廷上奏说,武仙这个人心怀鬼胎,迟早会反叛,请求朝廷修筑城防以作准备。

十九年,武仙果然叛乱,率兵来攻打真定,打到了西门,王善奋力抵抗,击退了武仙的军队。从此以后,武仙再也不敢进犯真定了。二十一年,朝廷赐予王善金虎符,仍然让他担任行帅府事。金太宗四年,王善跟随军队攻打河南。到达郑州时,守将马伯坚早就听说过王善的大名,于是登上城墙大声喊道:“藁城王元帅在军中吗?我愿意投降!”王善摘下头盔回应了他,马伯坚果然开城投降。八年后,王善又兼任河北西路兵马副总管。十三年,他被任命为中山府知府。

他所管辖的新乐县地处要冲,往来运输和供给比其他县多得多,百姓不堪重负。王善拿出自己的家产资助百姓,百姓都非常感激他。王善六十一岁去世。皇庆元年,朝廷追赠他银青荣禄大夫、司徒的官职,追封他为冀国公,后又进封为赵国公,谥号武靖。他的儿子庆渊是行军千户,在战场上战死;次子叫庆端;他的侄子思义,跟随军队征讨江西和广东,立下战功,官至广东兵马招讨使,兼领韶州路总管。

庆端,字正甫,一开始在本地当个管仓库的小官,后来升迁当了水军头头,带兵训练那叫一个认真,跟真打仗似的。他曾在老鸧口打败了李璮,立了大功,被授予金符,当上了千户。后来参与修建大都城,当时计划用砖,庆端建议改用芦苇,省了不少钱。工程完工后,朝廷要赏赐他,庆端坚决推辞,还说跟他一起干活的颜进也应该得到提拔。于是颜进也被提升为千户,庆端还另外得到了一笔赏赐。

大军攻打宋朝的时候,庆端被派去守卫清口。宋军探明虚实后前来进攻,守城的将领战死了,城池眼看就要失守了。庆端拔出刀来,激励士气,赶紧修筑防御工事,他自己手臂受伤了,还把伤口割开,连续奋战好几天,最后把敌人打退了。之后,他被提升为武节将军、管军总管,还统领左右中卫的军队。元世祖初期,他跟随皇帝北征回来后,升任右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后来又升任侍卫军都指挥使。庆端创建了武威营来安置卫兵,又另外组建了神锋军,专门训练快速出击的战术。他还修建了整暇堂和犀利局,管理田地房屋,就像管理自己的家务一样认真细致,后来其他卫队都效仿他的做法。

元世祖十九年,设立了詹事院,庆端兼任詹事丞。当时有人想从威武卫的仓库里借一万石粮食救济灾民,皇太子问庆端怎么办,庆端说:“兵民本是一家,还用问吗?”马上就批准了。元世祖听说这件事后,感叹道:“这真是宰相的料啊!” 皇帝还派近侍晚上偷偷出去暗访,结果被巡逻士兵抓住了。近侍说明了来意,士兵说:“军营里只认将令,其他一概不知。”近侍把这事儿汇报给皇帝,皇帝赏赐庆端一件黑貂皮大衣以示嘉奖。

后来皇帝亲征乃颜,下令让庆端率领部队随行。庆端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晚上都不脱衣服睡觉。有空的时候,他还让士兵们在军营里自己开个小市场,互相买卖东西,所以即使长期在外奔波,士兵们也不挨饿。战争结束后,元世祖北巡,命令庆端先回京,但庆端坚持要跟随皇帝,皇帝非常赞赏他的忠义。

世祖皇帝驾崩了,庆端对裕圣皇太后说:“皇位不能空着太久,应该赶紧决定继承人,以满足天下人的期望。”

成宗皇帝登基后,考虑到庆端在拥立他登基的过程中立下的功劳,就把他提升为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让他兼任徽政院副使和隆福宫左都卫使。大德二年,庆端又升任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佥书枢密院事,其他职务不变。 同年十二月,庆端因病去世。皇庆二年,朝廷追赠他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官职,追封他为冀国公,谥号忠武。他的儿子庆桓,也做到了平章政事这么高的官位。

梁瑛,是山西平遥人。他武力超群,擅长骑马射箭。元太祖十三年,他率领部众投降了木华黎,被授予元帅左监军,负责攻打那些还没攻下来的城池。梁瑛善于招降纳叛,深得人心。十四年,他跟随木华黎经牛、凤栖二岭回师,攻克了平阳、霍州、晋安、沁州、潞州等几十个州县。接着又越过太行山,攻占了怀州、孟州等地。十五年,他跟随木华黎进入陕西,当时天气寒冷,黄河结冰,军队顺利渡河,攻下了祯州。他被提升为征行都元帅,佩带虎符,负责平遥县和平安州的事务。 元太祖二十二年,金兵攻陷了平阳和太原,摄国王按札尔命令梁瑛率兵讨伐,最终大败金兵。

公元618年,我进京朝见皇帝。正好赶上朝廷改制,皇上直接任命我当御前千户,还给了我金符,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啊!第二年,跟着皇上南征,到了凤翔,皇上派我带兵去宋朝的地盘转悠转悠,结果一口气拿下西和、兴元十多个城池,战绩辉煌!

四年后,咱们跟金兵在三峰山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当时投降的金兵越来越多,其他将军因为粮草不够,想把他们全杀了。我说:“杀降是不吉利的!” 所以,我手下所有投降的士兵都保住了性命。十一年的时候,跟着塔海将军去四川打仗,一路攻下重庆、万州,还在夔州打败了宋军。我还发明了一种皮船,方便军队渡河,皇上很高兴,升我做了征行万户,让我驻守兴元。后来又跟着塔海将军围攻资州,围了一个多月才攻下来。塔海想把城里的人全杀了,我说:“现在才拿下个资州就杀光他们,以后还怎么打其他的城池呢?” 事情结束后,我高兴地说:“我打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仗,没输过一场,救活的人也有好几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十三年,跟着塔海攻打成都,我们从新井方向潜入城内,还假装打着宋军的旗帜迷惑敌人。宋军的制置使丁黼半夜出来迎战,结果在石笋街被我们打败,战死了,成都城就这样被我们拿下了! 六皇后称制的第一年,宋军又夺回了成都,我又跟着塔海去攻城,跟先锋秃薛一起抓住了宋军的制置使陈隆之,成都最终被平定。

到了定宗皇帝在位的第二年,我请求退休,皇上不同意,还让我管辖西京、平阳、太原、京兆、延安五个路,让我在太原府任职。我儿子翼继承了我的职位,做了行军千户。因为太原刚刚安定下来,百姓流离失所,我就上奏朝廷,请求给百姓三年时间恢复生产,结果,有超过三万户人家从各地迁来太原。 宪宗皇帝在位第六年,我死了,享年六十六岁。

我还有三个儿子,翼、羽、天翔。翼从千户一步步升官,最后做了成都转运使;羽是太原路的行军千户。

天翔,字飞卿,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能理解文章的大义,精通官话,尤其擅长射箭。十八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平遥县令。他召集了十几个乡绅父老,向他们询问民情,大家觉得可行他才去做,县里的人都对他赞扬有加。

中统五年,他被任命为怀孟路奥鲁总管府同知。至元九年,调任介休县令。介休县地处南北驿道要冲,往来的诸王使臣络绎不绝,天翔负责迎接送别和供给,做到了百姓不受扰,事情又办得妥妥当当。后来朝廷征兵戍守南方边境,天翔考虑到当地百姓少,就将士兵编成甲乙两伍,大家都觉得他处理得公平公正。

十三年,因为部使者的推荐,他被任命为郢州同知。郢州刚归顺朝廷,百姓心里还有反叛的念头,一些不法之徒聚集起来当盗贼,天翔抓住了首恶,杖毙了他们,其他人则不予追究,整个地区都安定下来了。之后,他升任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又升任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副使。当时宣慰使白甲贪婪暴虐,当地豪强因为民怨沸腾,计划造反,天翔弹劾罢免了白甲,百姓的心才安定下来。

他又升任奉议大夫、四川道提刑按察副使。那年闹饥荒,天翔想要打开粮仓赈灾,但有人反对,这事儿要上报朝廷。天翔却说:“如果等朝廷批复下来,百姓都饿死了,朝廷的责任我一人承担!”于是他直接就放出四万石粮食救济灾民。这事儿上报后,元世祖也赞同他的做法。

桑哥当权时,派人到全国各地收刮钱粮,也让天翔负责一部分。天翔并没有阿谀奉承,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他还上书建议,说八番蛮獠依仗险要地势当盗贼,应该把他们迁到右部郡县,并且选拔能干的官员管理他们,让他们有所畏惧,然后再设置宣抚使镇守那里,这都是天翔提出来的建议。

不久,他又升任奉政大夫、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副使,但还没上任。至元二十六年,他被任命为云南行台侍御史。天翔到任后,调查了军民的疾苦,精简冗员、减轻赋税、精简驿站、迁移土官、抚恤军队、追讨欠款、树立威信、安抚百姓,一共做了二十多件事,元世祖都非常赞赏。

后来他回到朝廷,担任吏部侍郎。高丽发生饥荒,朝廷派天翔去赈灾,回来后被任命为少中大夫、成都路总管,又改任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任命还没正式下达,他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

半夜子时,他担任信州路总管府治中;后来,又当上了清河县尹;再后来,是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最后,做了成纪县尹。 这个人叫杜丰,字唐臣,是山西平遥人。年轻时就很有气概,志向远大,在金朝当官,是平遥县的义军谋克,还佩带着银质的官符呢!

后来朱元璋攻打太原,杜丰就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降了国舅按赤那延,被授予兵马都提控的职位。之后,他参加了攻打平阳的战役,又参与了攻克绛州、解州等地的战斗,招降了三万多户流民。因为战功显著,他被赐予金质的官符,并被提升为征行元帅左监军。太祖朱元璋在位十五年的时候,金国的将领上党公张开攻打汾州,杜丰打败了他。他还跟随皇弟哈察儿攻打怀孟,夺取了温谷、木涧等地的寨子。之后,他又攻克了洪洞西山和松平山,斩获无数。十七年的时候,杜丰被授予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南北路兵马都元帅的职位,可以便宜行事,权力很大。二十一年,他又跟随按赤那延攻克了益都,接着又攻取了登州、莱州,招降了上万岛民。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就是洪武元年,杜丰率领自己的部队攻克了沁州以及铜鞮、武乡、襄垣、浮山、沁源等县。三年后,朝廷命令他负责平定平阳、太原、真定三路以及辽州、沁州两地尚未投降的山寨。七年后,他被任命为沁州的长官。杜丰在沁州待了十多年,他减轻徭役,降低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积蓄粮食,因此沁州百姓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到了明太祖的儿子朱棣当皇帝的第二年,也就是明成祖永乐二年,杜丰就退休了。 等到明宪宗朱见深在位六年的时候,杜丰被追封为沁阳郡公,去世时享年六十七岁。沁州的百姓还为他建立了庙宇来祭祀他。他生了三个儿子:杜思明、杜思忠、杜思敬。

他的儿子杜思明,字彦昭。杜丰退休后,杜思明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初期,杜思明按照规定被提升为隰州、邓州、陕州三州刺史。他的治理风格比较严厉,所以盗贼都销声匿迹了。到了元朝至元十九年,他跟随伯颜征讨南宋,攻打阳罗堡时,他第一个冲上去,因此被授予明威将军、吉州路总管、达鲁花赤的职位。他去世时,享年六十四岁。

思忠,字信甫,是沁州诸军奥鲁的长官。当时高丽金通精构造反,朝廷就派思忠去讨伐。思忠跟他们讲清楚大道理,高丽人就投降了。回来后,朝廷授予他承务郎、固镇铁冶提举的官职。但思忠说:“盐铁专营的政策,是古人所看不起的,经商营利不是我能干的。”于是他就辞官回家了,当时的人都非常敬佩他。

思敬,字亨甫,是许衡的学生。他在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他做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治书侍御史。阿合马兵败后,很多御史因为没有早点预料到而被斥责罢官,但思敬因为受到世祖的器重而被留了下来,后来被外派担任顺德安西等路总管,之后又回到朝廷担任侍御史。他严厉查办了桑哥的罪行,使朝纲得以整肃。没过多久,他就升任参知政事,之后又改任四川行省右丞,但他没去赴任,最后以中书右丞的职位退休,享年八十六岁,死后被追谥为文定。

思明有个儿子叫洄长,当过宁州知州;思敬的儿子肯构,做过山西道宣慰使;思敬还有个儿子叫肯播,当过会州知州;另一个儿子肯获,做过陕西行省左丞。肯构的儿子宣,官至光禄大夫、集贤大学士,死后追封为晋国公;肯获的儿子文献,当过晋宁路同知。

王玉是赵州宁晋人。他父亲守忠,在金朝时是承信校尉。王玉身材高大,肩膀宽阔,力气很大。金朝末年,他当上了万户,负责守卫赵州。元朝大军打来的时候,王玉率领部下投降了,然后带着自己的军队,参与攻打邢州、洺州、磁州以及济南等地,被称为长汉万户。后来又参与攻打泽州、潞州等地,只有潞州坚守不出。王玉率军猛攻,左眼被流矢射中,最终还是攻下了潞州。他还攻破了平阳,拿下太原、汾州、代州等地。战争结束后,他被任命为元帅府监军,并统领赵州的四十个寨子。

武仙这小子,先是投降,后来又反了,还杀了元帅史天倪。宋将彭义斌当时在大名府,暗地里跟武仙勾结。结果,玉从笑带着史天泽一起打败了武仙,还把彭义斌给抓了,然后驻军在宁晋的东里寨。武仙派人拿着朝廷的诏书去诱骗玉从笑的妻子,他妻子义正言辞地拒绝说:“我怎么可能让我丈夫当个二心臣呢!”武仙就包围了他们好几层,还杀了玉从笑的儿子宁寿。玉从笑听到这个消息后,带着几个骑兵冲出重围,杀敌数百人后才回来。武仙派人追赶,但追兵都不敢上前,都说:“王将军太勇猛了,我们不是对手!”气急败坏的武仙,竟然把玉从笑祖先的二十七座坟墓都给刨了!后来,玉从笑和史天泽等将领在赵州打败了武仙,武仙粮草断绝,逃到双门寨,被围困起来。正好遇上大风,武仙自己逃跑了,留下四十三名将领被斩杀,真定府终于平定了。玉从笑被加封为定远大将军,掌管真定五路万户,还被授予赵州庆源军节度副使。

有个西域商人欠了银子,还翻倍地欠着他母亲的,无力偿还,玉从笑就拿出五千两银子替他还了债,还把家里二百多奴仆都放了,让他们成为自由民。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中统元年,玉从笑去世,享年七十岁,留下儿子玉忱。

玉忱,字允中,从小就聪明伶俐。平章赵璧把他引荐给裕宗皇帝,玉忱的奏对让皇帝很满意,于是被安排在宫中侍卫,负责钱粮和账簿。至元十七年,他被任命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官职是朝列大夫。驸马伯忽里经常出去打猎,践踏百姓的田地,玉忱就依法惩治了他。有个司吏叫耿熙,说北京宣慰司积压多年的欠款可以追回二十万锭钞票,皇帝就派人去核实。耿熙害怕事情败露,就擅自修改了奏章,加上了“并打算大小一切诸衙门等事”十二个字,导致数百名官吏被逮捕。玉忱仔细调查,发现是耿熙的诈骗行为,耿熙这才认罪伏法。裕宗皇帝去世后,玉忱上奏说:“陛下年纪大了,应该早点立储君。”他三次上奏,平章不忽木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二十四年,他升职了,当上了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副使。他发现江南人把孩子卖到北方,说是收养,其实就是当奴隶,于是就请求朝廷禁止这种行为。他还看到朝廷用正规军队剩下的田地来征收赋税,就说:“士兵们冒着酷暑严寒,长途跋涉,应该多加抚恤。”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颍州有个叫朱喜的人被抓了壮丁,后来自己赎了身。可是他原来的主人看中了他的钱财,还想把他当奴隶使唤;还有人诬陷息州的汪清是奴隶,把他杀了,霸占了他的妻子、田产和房屋,官司拖了很久都没结果。这些案子,他都一一平反昭雪了。他还弹劾罢免了镇南帅唐兀台,结果唐兀台反过来诬告他,把他抓到京城。他当面把事情说清楚了,皇上这才明白真相,惩罚了唐兀台。

后来他升迁为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副使,皇上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可不是吃闲饭的!”还特地派人去慰问他。二十七年,河间盐务部门盗印钞票十多万张,他查清了这件事,处理了相关人员。当时诸王在各地分封领地,用钱借给百姓,利息却是两倍,他下令如果利息是本金的一倍就停止,超过一倍的要处罚。

之前,征召百姓当兵,规定每人只能留下四顷私田来养家糊口。他说:“一个士兵一年的花费至少要一千贯,仅仅限制几亩地怎么够用呢!”于是上奏请求增加田地数量来抚恤士兵,但没有得到批准。到这个时候,因为戍边士兵很穷,皇上命令他和其他的大臣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真定、顺德、广平等路就征调了几百户富户来补充兵额,把那些贫困的士兵遣散回家,大家都觉得他的做法很公平合理。

三十年,他被任命为广西道肃政廉访使,官阶升到了嘉议大夫,后来因为生病就辞官了。

元贞元年,郝王忱被任命为河东道肃政廉访使。当时五台山要建一座佛寺,朝廷官员选了个叫陆信的工部司程来负责,他征调了几千民夫进山砍伐木材,结果死了大半。王忱就向皇太后说了这事儿,请求减少徭役,并且抚恤死者的家属,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后来,宗室王爷在河东分到了一块地,他手下的一个叫哈塔不花的家伙仗着王爷的势力欺压百姓。王忱查办了这事儿,哈塔不花也认罪了。可王爷却为他求情,王忱没答应。正赶上皇帝北巡,哈塔不花就逃跑了,还诬告王忱违法乱纪,皇帝就让中丞崔彧去调查。结果崔彧没多久就死了,哈塔不花又上告朝廷,皇帝下令让省里和御史台的官员一起审理此案。最后查明,哈塔不花诬告,他的罪行反而暴露了。

大德三年,王忱升迁为江陵路总管,但他没去上任,后来又改任汴梁路总管。黄河在原武决堤,当时有上万户回回炮手住在鄢陵,王忱督促他们赶紧修堤坝,没几天堤坝就修好了,老百姓对他更是赞不绝口。

至大三年,王忱被任命为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护军太原郡公,谥号宪穆。王忱和姚天福、陈天祥并称,都是以正直刚正闻名于世的。

史书上说:郝和尚、拔都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而且他们的儿子也都继承了父辈的事业。郝天挺的文学造诣,王庆端、梁天翔的政绩,王忱的敢于直谏,都是朝廷栋梁之才啊!何玮在朝堂上刚正不阿,侃侃而谈,更是无愧于国家的忠臣,大概可以和张珪、李孟相比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