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吉儿,是个西夏人,姓野蒲,他家祖祖辈辈都是西夏的军官。元太祖十六年,他爸爸甘卜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降了蒙古,加入了蒙古军队,还被封了个千户的官职。后来他爸爸生病去世了。

昂吉儿接替他爸爸统领部队,跟着军队去打仗,立了不少功劳。元至元六年,他被授予千户的职位,还佩戴着金色的符节。他带兵攻打淮南地区,势不可挡,一路打过去。当时蒙古的战马怕热,经常得皮肤病,昂吉儿就带领自己的部队把马匹赶到山里去治疗,效果很好。从那以后,军队里只要有马生病了,都交给昂吉儿来治疗,每年治疗的马匹数量都上万匹。

宋朝从金刚台运送粮食,准备深入蒙古境内,昂吉儿带兵截断了他们的运输路线。他还向朝廷建议说:“河南的边境地区和宋朝接壤,宋军的骚扰一直是边境的隐患。唐州东南全是山,不是军队能走的路,而信阳州南边九里、武阳、平靖、五水等关口,是宋军入侵的通道,信阳就是他们的咽喉要地。以前金朝灭亡后,朝廷占领了寿州、泗州、襄阳、郢州,却没有留下军队驻守,结果让宋朝占了便宜。我建议修筑信阳城,用来扼守宋军。” 朝廷批准了昂吉儿的要求,让他率领河西军一千三百人去修筑信阳城。

九年后,昂吉儿被提升为明威将军、信阳军万户,佩带着虎符,还分到了阿暐将军率领的一部分河西兵。后来他又被加封为怀远大将军。丞相伯颜渡江后,留下阿暐镇守淮南东线,西线就由昂吉儿负责,驻扎在和州。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派侯都统率领四万大军来攻打,昂吉儿先把内应的人全部杀了,然后埋伏兵力,在千秋涧截断了夏贵的退路,打败了他们,俘获了上千人马。接着,昂吉儿攻打庐州,夏贵派人来说:“将军不要攻打,我准备投降临安,我马上就投降!”宋朝灭亡后,夏贵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降了。昂吉儿进入庐州后,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没有受到任何侵犯。昂吉儿被提升为镇国上将军、淮西宣慰使。

后来,宋朝丞相文天祥起兵反抗,舒州人张德兴响应了文天祥,占领了兴国、德安等郡,最后据守司空山。朝廷下令让昂吉儿去攻打,昂吉儿只打了一仗就拿下了司空山,杀了张德兴,还抓了他的三个儿子献给了朝廷。

江左地区刚平定不久,官场制度才刚开始建立,权臣阿合马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导致官员数量过多,冗员泛滥。一个州里竟然有好几个人同时佩戴金符,官职宣慰使更是被各行省官员大量推荐任命。昂吉儿上朝后,把这些情况都详细地告诉了皇帝。皇帝听了非常吃惊,说:“竟然有这样的事!”然后责备姚枢等人说:“这些事情你们都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朕?反倒是昂吉儿来报告?”于是,皇帝立即命令昂吉儿与平章政事哈伯、左丞崔斌、翰林承旨和鲁火孙、符宝奉御董文忠一起,着手精简官员,并且下令通告江淮地区的军民。

当时两淮地区到处都是荆棘灌木,荒草遍野。昂吉儿建议设立屯田,以解决军队的粮饷问题,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可是没过多久,阿塔海就出来反对说:“屯田需要很多人、牛和农具,现在正要出兵日本,如果再征调民兵去屯田,恐怕会扰民太多。” 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了。没过多久,宣慰使燕公楠又再次提出这个建议。皇帝这才派了几千人到芍陂、洪泽湖一带试行屯田,结果证明昂吉儿说得对。于是,皇帝下令调拨两万兵丁进行屯田,每年都能收获几十万斛粮食。 因为功劳显著,昂吉儿被先后加封为辅国上将军、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又升任骠骑卫上将军、行中书省左丞,最后还加封为龙虎卫上将军、行尚书省右丞,这两个官职都兼任淮西宣慰使和都元帅。

皇上命令阿塔海他们带十万大军去征讨日本,昂吉儿就上书给皇上,大概意思是说:“我听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且上下同心才能取得胜利。最近几次打仗,跟外国打仗,军队接连失败,这说明士气不足;国内老百姓人心惶惶,一听说要征兵,上上下下都愁眉苦脸,这也不是同心同德啊。所以,请皇上您下令停止战争,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吧!”皇上没听他的。结果,出兵日本那次,果然没打赢。后来,昂吉儿被任命为行省平章政事。

昂吉儿在淮西当官将近二十年,为人专横跋扈,我行我素。宋朝灭亡后,淮海地区有很多土匪强盗,昂吉儿不仅没抓他们,反而包庇他们,还收受他们的贿赂。按察使姚天福揭发了这件事,昂吉儿就派一个小兵丁文虎去半路刺杀姚天福,没刺杀成功,《天福传》里记载了这件事的详细经过。朝廷派近侍阿术和侍御史万僧去调查这件事,昂吉儿因此被免职。元贞元年,昂吉儿又因为私自杀人,到京城告姚天福,结果没成功。没过多久,他就死了。

他生了五个儿子,比较有名的是昂阿秃。昂阿秃最初是速古儿赤,跟随军队征讨乃颜立了功,继承了庐州蒙古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的职位。大德年间,他跟随军队征讨宋朝的隆济,还曾经拿出自己的钱,建造了一百二十间房子给士兵们住,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他还有一个儿子叫暗普,担任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他的孙子教化,世袭千户的职位。

史书上说:元世祖要攻打日本,朝中大臣谁也不敢反对,只有昂吉儿上书反对,他说打仗靠士气,上下同心才能取胜,这说明他很善于判断胜负。虽然他为人暴虐,但他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哈剌,哈鲁氏。他父亲八合,跟随睿宗皇帝征讨金国,在三峰山大战中,射中了金国的恒山公武仙,睿宗皇帝看到后很惊奇,赐给他名字奥栾拔都。当时下大雪,士兵们又冷又饿,快要死了,八合杀了自己骑的马,让士兵们吃马肉,救活了很多士兵。后来,他又参加了攻打汝州的战役,战死了。死后,被追封为怀远大将军、沿海翼管军万户、轻车都尉、汝南郡侯。

哈剌这小子,又勇猛又聪明,很有军事才能。一开始跟着大军去围困襄樊,跟宋军对峙了六年,他愣是穿着盔甲睡大觉,一点儿也不脱,从那以后就出名了。十二年的时候,跟着丞相伯颜去打宋朝,被任命为管军百户。十月,大军到了扬州,宋军的将领孙虎臣派人来说:“古代打仗,将领对将领打,士兵对士兵打,现在我们派刘都统出来单挑,你们也派个武艺高强的人来应战,别乱杀士兵。”伯颜问手下将领,大家都互相看看,没人敢答应,只有哈剌主动请缨。伯颜拍拍他的后背说:“好样的!” 巧的是,两个将领的马都是黑色的,就在扬子桥上摆开阵势,打了好多回合,也没分出胜负。刘都统用长矛刺中了哈剌,哈剌掉下马,刘都统的马也跑了,哈剌赶紧追上去,刘都统回身又用长矛刺向哈剌,结果矛尖从哈剌左腋下穿了过去,哈剌一把抓住长矛,砍下了刘都统的头,提着人头回营了。当时看热闹的几万人,都欢呼雀跃,震天动地。这个刘都统,人称“黑马刘”,是宋朝有名的猛将。当天,伯颜还派人用仪仗队把哈剌送回营地,还画了战斗图给他上报,赏赐了他盔甲和银鞘刀。

后来他又跟着丞相阿术跟宋军在焦山打仗,缴获了两艘海船。阿术让招讨使王世强造一百艘白鹞海船,又从四十一万户里挑出三千五百个汉军和一千五百个新投降的士兵,让哈剌和王世强一起统领他们。他们攻下了宋朝的江阴、许浦、金山、上海、崇明、金浦等地,缴获了三百多艘海船,最后驻扎在澉浦海口。

十三年春天,行省给他发文书,任命他为沿海招讨副使。宋朝将领张世杰带兵到庆元朐山东门,哈剌追击,抓获了四艘战船。后来又调到定海港驻守。秋天,宋朝昌国州、朐山、秀山那边,上千艘战船来攻打定海,哈剌迎战,抓获了宋军的裨将,还缴获了三艘大船。宋军又来进攻,哈剌打败了他们,行省又给他发文书,任命他为蒙古汉军招讨使。十月,哈剌带兵从温州青岙出发,招降了温州守将家之炳。十一月,到了福州,又缴获了宋朝二十艘海船,抓获了他们的将领毛监丞等人。

十四年,皇上赏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宣武将军、沿海招讨使。后来又让他担任行省的沿海经略副使,跟万户刘深一起在庆元管理元帅府的事务。 接着,他又被任命为沿海经略使,同时兼任左副都元帅,负责督造海船。八月份,江西行省左丞塔出等人攻打广南,皇上命令哈剌率领他的部队支援。哈剌升任昭勇大将军、沿海招讨使,并且佩带金虎符。那时候宋军占领了温州,哈剌又把它夺了回来。接着又攻克了朝阳县,宋将陈懿等率领七千畬兵投降。塔出攻打广州不利,哈剌率兵前去支援,劝说宋朝安抚使张镇孙和侍郎谭应斗投降。他还和宣抚梁雄飞、招讨王天禄一起追击张世杰到香山,抓获了他的将领李茂等人。审问李茂,李茂供认张世杰和陈宜中攻打泉州,兵力还有几千人,船只八百艘,后来到了虎头山,遇到大风,船只都坏了,人都淹死了,只有陈宜中逃脱了性命。哈剌又追击张世杰到七洲洋,抓获了宋朝皇帝的母舅俞如靖。他还劝降了宋朝南恩州守将梁国杰,梁国杰率领一万五千畬兵投降。

十五年,哈剌回师庆元。他上奏朝廷,提出了加强海防的建议,建议从南恩州到上海设置三十一个水站,安排巡兵进行警戒巡逻。七月份,他入朝觐见皇上,皇上赏赐给他金织文衣和精美的马鞍马勒,并晋升他为昭武大将军、沿海左副都元帅、庆元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十六年,日本商船来到庆元港口,哈剌探知他们没有恶意,就向行省报告,允许他们进行贸易后就放他们走了。他还抓捕了海贼贺文达等人,缴获了六十多艘船只。

十八年,哈剌升任辅国上将军、都元帅,跟随大军征讨日本,途中遇到飓风,只好返回。皇上再次命令哈剌镇守庆元。

二十一年,朝廷罢免了他的都元帅职务,另立沿海上万户府,任命哈剌为达鲁花赤。

二十二岁那年,他进京上朝,皇上给他赐名哈剌拔都。他上奏请求拨给士兵衣物,以及严禁私盐走私,皇上很高兴,都答应了,还赏了他锦衣、玉带、金鞍马勒和弓箭,规格还不一样呢。

二十四岁,他升任镇国上将军、浙东道宣慰使,还兼管着万户府。二十五岁的时候,枢密院说水军没元帅,就奏请让他兼任。第二年,他又升任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左丞,继续担任浙东道宣慰使,军职也照旧。

大德五年,他又进京了,升官为资德大夫、云南行省右丞,还跟刘深一起带兵去征讨八百媳妇(指当地土著部落)。结果大军打败仗了,刘深被杀头,哈剌拔都也被免官了。十一年,他因为生病,死在了汝州。他在浙东当官的时候,做了不少好事,死后,浙东的老百姓很多都给他立庙祭祀。皇庆二年,朝廷追赠他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巩国公的爵位,谥号武惠。

他的儿子哈剌不花,继承了他沿海万户府达鲁花赤的职位,后来也死了。 他孙子安坦又继承了这个职位。

哈剌拔都的祖上是蒙古人。他曾祖父阿察儿,曾经侍奉太祖皇帝,是个博儿赤(蒙古官职)。他祖父赤脱儿,跟随太宗皇帝征讨钦察、康里等部,立下战功,当上了涿州达鲁花赤,后来去世了。他伯父哈兰暐继承了他的职位,还佩带着金符,因为战功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益都路蒙古万户,最后死在了战场上。

忽剌出一开始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

元朝十二年,他带兵攻打宋朝的六安,行省命令他率领军队和战船作战,结果打败了宋军。大军到了安庆,忽剌出和参政董文炳担任先锋,在丁家洲跟宋军的孙虎臣等人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接着又在朱金沙打了一仗,又一次把宋军打败了。七月,他和宋军在焦山又打了一仗,当时丞相阿术亲自督战,忽剌出和董文炳冒着飞石箭矢,沿着河边激战了八十里,两人身上都受了好几处伤,愣是没退缩。后来,宋朝的张殿帅攻打吕城,忽剌出又和万户怀都生一起把他抓住了。

元朝十三年,大军到达临安,丞相伯颜命令忽剌出镇守浙江亭和北门。那时候扬州还在宋军手里,忽剌出在扬子桥打败了扬州的军队。他还打败了真州的军队,一路追击李庭芝,追到了通州的海边。江南平定后,忽剌出被加封为昭毅大将军,不久又升任湖州路的达鲁花赤。

元朝十四年,他升任镇国上将军、淮东宣慰使。后来他在上都戍守,又改任嘉议大夫、行台御史中丞。之后又升任资善大夫、福建行省左丞。后来又调任江淮行省右丞,最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可惜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

叶谛弥实,朵鲁伯氏。这哥们儿,厉害着呢!一开始,他就在世祖的府邸当侍卫。世祖经常暗中观察侍卫的腰带,发现叶谛弥实的腰带特别讲究,就让他佩刀侍奉左右。后来,跟着世祖打仗,在金刚台打败了宋军,又在筲箕窝打仗,结果中箭落马,换了匹马又冲上去,最后大获全胜! 世祖还派他儿子纽邻去请降光州,召见他汇报战况,赏了他金鞍一匹,还封他为昭勇大将军、光州等处招讨使。

接着,他又跟着伯颜去打宋朝,统领十二万户攻打阳逻堡。后来驻守黄州,又调到浔阳,卡住江西的咽喉要道。南康、瑞昌、德安,这些地方都落入他手里。攻打洪州的章江门时,虽然没攻下来,但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守将给说服了,城门大开,投降了。之后,抚州也顺利拿下。建昌有个土匪张青,占据险要地势自保,叶谛弥实夜里急行军七十里,偷袭了他的营寨,抓住了张青,还把被胁迫的其他人也都放了。乐安、崇仁、宜黄等县都主动投降了。他和其他的将领分头攻打福建,一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结果,黄州又造反了,朝廷一看叶谛弥实威名远播,就把他召回,让他统领江西的军队去平叛,老百姓还给他立了生祠,可见他多受爱戴! 早些时候,湖广的军队驻扎在樊口,叶谛弥实觉得这地方战略位置不好,他的上司郑鼎不听劝,结果战败身亡。叶谛弥实得到了郑鼎的虎符,上报朝廷,升官为镇国上将军、广东道宣慰使。后来又当上了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可惜被同僚诬陷,降职成了招讨使。他去朝廷述职的时候,自陈冤情,又恢复了江西道宣慰使的职位。之后,他又被任命为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后来又调回江西,平定了邵武等地的土匪。

世祖想设立枢密院,征召行省官员一人参与讨论,叶谛弥实上奏的意见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被任命为佥书江西等处行院事。至元二十四年,叶谛弥实去世,享年七十岁。

他的儿子们也都很厉害:伯帖木儿是千户;纽邻继承了他的万户职位;野仙帖木儿当上了咸平府同知;保保当上了江阴州同知。

塔里赤,是康里人。他爸爸也里里白,在太祖的时候被封为帐前总校,是个很重要的军官。塔里赤从小就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行省还让他当了断事官,负责处理各种事情。

那时候,南方北方的人口混杂,有老百姓,也有外族人,地位高低不一;蒙古军队放牧的草地和老百姓的土地也互相重叠,乱糟糟的。于是,朝廷就派塔里赤去解决这个问题,要他把军队的草场和老百姓的土地划分清楚,让大家都有地方住,都有地可耕。后来,他还跟着大军攻下了樊城和襄阳,又跟着丞相伯颜渡过长江,驻扎在临安。

之后,朝廷又命令奥鲁赤他们分成六路大军,去追捕南宋的广王和益王。塔里赤带兵到了福建,一路走来秋毫无犯,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南宋的都统陈宗荣见大势已去,干脆带着部队投降了。因为立了大功,塔里赤升迁为福建招讨使。

那时候福建各地盗贼四起,有个叫陈吊眼的土匪头子,手下竟然有五万多人,还攻占了漳州。行省就授权塔里赤担任闽广大都督、征南都元帅,让他统领四省的军队去收复漳州。结果,塔里赤不仅收复了漳州,还活捉了陈吊眼,把他杀了。接着,他又去征讨叛乱的蛮族,打败了黄圣许等人。因为战功累累,他被封为镇国上将军,还得到了三珠虎符这种象征最高权力的信物,以及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都元帅的职位。后来,贺州又发生了盗贼作乱,塔里赤又把他们平定了。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福建宣慰使和浙东宣慰使。可惜,后来他旧伤复发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辅国上将军、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护军,还追封他为临安郡公。

他的儿子脱脱木儿,是邵武汀州新军万户府达鲁花赤;另一个儿子万奴,是广西宣慰使都元帅。

沙全,哈剌鲁氏的人。他爹沙的,跟着成吉思汗打过金国。沙全,原名叫抄儿赤,五岁的时候被宋军抓走了。十八岁的时候,他被编进了刘整的队伍。宋人因为他爹叫沙的,就给他改了姓,叫他沙全。中统二年,刘整带着泸州投降了元朝,沙全跟着他一起。宋军追了上来,他们拼死抵抗才逃脱,沙全被授予管军百户的职位。

至元三年,刘整带兵去打云顶山,遇到了宋将夏贵的军队,沙全杀死了很多宋兵。五年,刘整被任命为都元帅,带兵围攻襄樊,沙全被任命为镇抚。刘整派沙全率领军队攻打仙人山、陈家洞等寨子,都攻破了,沙全升了千户,还被赐予了银符。后来,他又打败了宋将张贵,攻下了樊城,和刘整的军队会合。之后,他们修整了阳城,带兵渡过淮河,打败了宋将陈安抚。

至元十二年,他跟着丞相阿术,和宋将张世杰、孙虎臣在焦山打了一场大仗,水陆两路一起进攻,宋军大败,抓了三十三个宋军的将校。接着,他们攻打常州,攻下了,乘胜追击,拿下沿海好几个城池。到了华亭,沙全告诫士兵不准杀掠抢夺,宋将就开门投降了,因为立了功,沙全被任命为华亭军民达鲁花赤。当时民心还不稳定,有几万盐工造反,抢掠华亭,沙全把他们打败了,抓了六千人,然后向行省请求,把他们安置在淮北芍陂屯田。行省担心这些新投降的人会反叛,派万户忽都忽等人去调查,想屠城,沙全说:“这些盐工大多不是本地人,如果屠城,冤枉死的人太多了。”他用自己的全家做担保,保证他们不会叛乱,这才作罢。沙全被赐予金符,加封为武略将军,还兼管盐场,原来的职务也保留着。不久,华亭升格为府,沙全继续担任达鲁花赤,还被赐予了虎符。当时盗贼四起,沙全把他们都招安了,境内就安定了。后来,他又被调到松江万户府担任达鲁花赤,开始全面负责军政事务。

至元二十二年,沙全被朝廷召见,调任隆兴万户府达鲁花赤,他请求恢复原来的名字抄儿赤。没过多久,皇帝认为松江是海边重要的战略要地,又派他去镇守,还赐给他三珠虎符。最后,他死在了任上。

话说有个叫谒只里的人,是女真人。他祖上世代都没做过什么大官,但他自己却考中了金国的进士。后来,谒只里在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他了。元朝中统年间,皇上任命他去陕西行枢密院当参议,协助商挺一起工作。

赴任之前,谒只里上奏皇上说:“关陕地区非常重要,军事任务一点也不轻松。现在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阿脱仰剌,我担心他们意见不合,耽误大事,万一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请允许我随时向您汇报。”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还设宴款待了他才放他走。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到行省当断事官,后来又回到皇帝身边当侍卫。

李璮叛乱平定后,朝廷要选派侍卫去监军,就派谒只里拿着虎符去毗阳监视汉军。元朝至元七年,皇上派他去前线监战,带领军队包围襄阳,还修筑了一字长蛇阵来增强军队的声势。当时的名将刘国杰、李庭等等,都听他指挥。

至元十一年,谒只里跟随丞相伯颜到了郢州。一次,他带了少量骑兵外出,遇到了宋军。有个士兵掉下马,谒只里就挥舞着武器冲进宋军阵营,把那个士兵救了回来。当时军队缺粮,谒只里就带兵攻打江陵的龙湾堡,缴获了一万石粮食,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后来大军东下,宋将夏贵在阳罗堡迎战。大家想等丞相伯颜到来再打,但谒只里说:“打仗要讲究速度,机会稍纵即逝,应该趁他们还没准备好就进攻!”于是他带兵冲进夏贵的军队,俘获了百余艘战船,夏贵大败而逃。伯颜把他的功劳报了上去,皇上就封他为定远大将军。

至元十二年,他攻打常州,还发明了云梯和绳桥攻城,攻克常州后,又陆续攻下了安吉等州。至元十三年,南宋投降,伯颜让他看守宋朝皇宫。他纪律严明,管理得井井有条,一点差错都没有。回朝后,他被提升为昭勇大将军,不久又当上了浙东宣慰使。至元十九年,谒只里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他的儿子赤老温继承了他的万户爵位,后来官至江东廉访使;另一个儿子脱脱,当上了淮东宣慰使。

囊加歹,是个乃蛮人。他爷爷不兰伯,他爸爸合折儿,都是乃蛮的大将军。他爹麻察,在成吉思汗平定乃蛮的时候投降了。成吉思汗就让他和察剌一起管蒙古和汉人的军队。后来跟着忽必烈打宋朝,在失门秃打败了阿里不哥,又跟着诸王哈必赤平定了李璮的叛乱,立了不少功劳,皇上赏了他金符。他死后,被追封为太傅,梁国公,谥号桓武。

囊加歹从小就学习军事,带着金符在元朝大元帅府当经历官。他跟着阿术围攻襄阳,襄阳城投降了,因为有功,被封为汉阳地区的千户。后来又跟着丞相伯颜去攻打复州,在风波湖打败了宋军。渡过长江后,伯颜往南攻打鄂州,阿术往北攻打汉阳,囊加歹和张宏范他们一起烧掉了宋军的蒙冲船三千多艘,两座城池都吓得赶紧投降了。伯颜的军队到了安庆,贾似道派宋京、袁克己等人来求和,伯颜就让囊加歹和宋京一起回去见贾似道。贾似道又派阮思聪和囊加歹一起到伯颜军营里。当时正赶上雨季,忽必烈担心士兵们不适应当地的水土,就下令缓兵。伯颜、阿术和其他将领商量了一下,决定趁胜追击,结果在丁家洲打败了贾似道。

大军到了建康(南京),皇帝听说囊加歹办事靠谱,就把他叫到京城,让他把事情的经过详细汇报了一遍。汇报完之后,皇帝把他打发回去,并嘱咐他告诉伯颜:北方战事还没平定,不要轻易深入敌境。这会儿大军已经攻克了平江(苏州)了。

宋朝派来的使臣柳岳、夏士林、吕师孟、刘岊等人也陆续到了,皇上都让囊加歹去回复他们。大军兵临安城(杭州)城下,皇上又派囊加歹进城去取降表和玉玺。之后,囊加歹又奉命把宋朝的降表和玉玺送到京城,皇上赏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怀远大将军、安抚司达鲁花赤。他还和阿剌罕、董文炳等人一起攻下了台州、温州、福州。

接着,他又被任命为蒙古军副万户、江东道宣慰使,金虎符还是照旧佩带着。后来又升任江东道按察使,然后又当回江东道宣慰使,万户的职位也没变。皇上又召他进京,任命他为都元帅,让他去东征日本,结果还没出发就回来了。皇上又让他管军队,和孛罗迭儿一起统领军队的一个部分,任命他为万户,驻守建康,还换给了他一个三珠虎符。

之后,他被任命为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去讨伐金齿和缅甸,结果染上了疾病,被召回京城。 回到京城后,他被任命为南京等路宣慰使,后来又改任河南道宣慰使,皇上还让他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做了蒙古军都万户。

武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皇帝去北方打仗,跟海都大战在帖坚古。第二天又打了一仗,咱们军队打输了,被敌人重重包围,囊加歹拼死搏斗,杀出一条血路。军队撤退的时候,囊加歹殿后,被海都截住。囊加歹挑选了一千个勇敢的士兵,直接冲了上去,敌人被打得溃不成军,皇帝这才得以和旭哥耳温、称海以及晋王的军队会合。

成宗皇帝去世了,仁宗皇帝在怀州,派囊加歹和八思台去跟诸王秃剌商量事情。当时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囊加歹力挺秃剌,建议他先下手为强。回来后向仁宗汇报,仁宗反复询问可行性,囊加歹说:“这种事要赶紧办,不然以后就只能被动挨打了。”太后和仁宗这才下定决心。内乱平定后,仁宗监国,任命囊加歹为同知枢密院事。武宗皇帝登基后,提升囊加歹为同知院事,晋升为资德大夫,还赏赐了他七宝束带、马鞍马具、盔甲、弓箭和五十两黄金,表彰他定策的功劳。接着又授予他开县万户府达鲁花赤的职位,仍然兼任同知院事。

仁宗皇帝曾经跟身边的臣子说:“今年春天的那件事,全靠囊加歹一句话才得以解决。我听说周朝有姜尚,囊加歹也是我们家的姜尚啊!”后来囊加歹年老多病,请求退休,仁宗皇帝没答应。仁宗皇帝即位后,特别任命囊加歹为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还赐给他金虎符,可惜他后来病死了。死后被追封为浚都王。他有两个儿子:教化,山东河北蒙古军副都万户;执礼和台,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他的孙子脱坚,是山东河北军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