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日本”后面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日本是个岛国,宋朝以前的历史,各种史书都有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中统元年册封高丽世子王倎为高丽王,送他回国,然后就想利用高丽来跟日本建立联系。当时日本天皇是龟山天皇,年号是文应。元朝至元三年秋天八月,世祖选派合适的人去日本,任命兵部侍郎黑的佩带虎符作为正使,礼部侍郎殷弘佩带金符作为副使,还赐给高丽王一封信,信里说:“现在你高丽人赵彝来报告说,日本跟你们是近邻,他们的典章制度和政治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汉朝唐朝以后,也曾经跟中国通使,所以现在我们派黑的他们去日本,想要跟你们通好。你应该好好引导他们,让他们顺利到达日本,打开东方交往的大门,让日本效仿中国。这件事的责任,你应该承担起来,不要拿风浪险阻当借口,也不要拿以前没有通好当理由。担心他们不听命令,阻碍使臣前往,所以把这件事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努力。”

高丽王禃就派枢密院副使宋君斐和礼部侍郎金赞陪同黑的他们前往日本做向导。到了至元四年春天正月,他们到达高丽的巨济县松边浦,因为害怕风浪险恶就回去了。高丽王禃就派宋君斐和黑的他们一起进京上书,说:“皇上命令使臣去跟日本通好,我们派陪臣宋君斐他们陪同使臣前往。到了巨济县,远远望见对马岛,茫茫大海,万里波涛,风浪像要掀翻天空一样,觉得这样危险,怎么能让上国的使臣冒险前往呢?就算到了对马岛,他们的风俗粗犷蛮横,没有礼义廉耻,万一他们不轨,又该怎么办呢?再说日本跟我们小国以前也没有通好过,只有对马岛的人有时来金州做买卖而已。我们国家自从陛下即位以来,深受皇恩,三十年战乱之后,才稍微恢复过来,苟延残喘,圣恩浩荡,我们誓死报效,如果有什么能做的,我们一定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世祖因为高丽王禃找借口推辞而生气。

八月,世祖又派黑的他们去,并赐给高丽王一封信,信里说:“先前派使者去招抚日本,托付你做向导,没想到竟然让他们空手而归。是不是因为日本已经知道了你们国家的虚实,所以才找借口推辞?你们国家在京师的人不少,你的计策也太疏忽了。而且天命难测,为人处世要诚实,你前后说话不算数的情况太多了,应该好好反省一下。现在日本的事情全部交给你负责,你应该领会我的意思,一定要跟日本沟通好,务必取得实效。”高丽王禃心里犹豫不决。他手下的人李藏用给黑的写信,请求约定时间,慢慢观察日本是否会来,如果日本来就鼓励他们归附,如果日本不来就置之不理。他的信写得非常恳切。高丽王禃因为李藏用给使者写信没有先告诉他,怀疑他有二心,就把他流放,他的同事,起居舍人潘阜也因为没有报告而被流放。潘阜跟黑的谈话的时候,武士突然冲进来抓他们。黑的生气了,问清楚原因后,就回信给李藏用说:“我会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如果皇帝同意,那是天下的福气;如果皇帝不同意,对你国家也没有罪过。”因此李藏用和潘阜都被赦免了。

高丽王禃没办法,只好派潘阜带着元世祖的玺书去日本,还带了一封给日本天皇的信,信里说:“我们国家臣服于蒙古大国,奉行正朔已经很多年了。皇帝仁慈明智,把天下视为一家,普天之下,都仰慕他的恩德。现在想要跟贵国通好,但是皇帝命令我说,不要拿风浪险远当借口。他的旨意非常严厉,所以我不得不派起居舍人潘阜奉上皇帝的书信去贵国通好。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跟日本交往的情况,何况现在皇帝想要跟贵国通好,并不是想要你们的贡品,而是想要以没有外敌的名义来高居天下。如果能得到贵国的通好,一定会厚待贵国。不如派一个使者来中国看看情况如何?希望贵国认真考虑一下!”潘阜到了日本,在太宰府住了五个月,没有得到回复就回去了。当时日本政权掌握在大将军手里,惟康年幼,被相模守北条时宗拥立。当时时宗掌握政权,他认为高丽的信函多有失礼之处,不如不回复,所以压制下来,没有派遣使者。

高丽的使臣藏用来朝见皇帝,皇帝对他说:“朕把你们国家看作是一家人,你们国家有困难,朕能不管吗?朕讨伐不服管教的国家,你们国家也应该出兵帮忙啊!应该建造一千艘战舰,每艘船能装载三四千石粮食。你们去宋朝,顺风的话两三天就能到;去日本,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这就是你们国家和那些蛮夷之间说的那些话。你回去把这些话告诉你们国王。”

七月份,高丽又派潘阜来朝见皇帝,上书说:“之前您下诏让我去宣旨日本,我立刻派我的属下潘阜带着皇帝的信和我的信以及国家的礼物前去宣旨。可是日本边境官员不接受,把我留在西边的太宰府足足五个月,待遇很差,给了他们诏书,他们也没回信,所以没办法只好回来了。没能完成您的旨意,我心里非常惶恐不安。” 九月份,皇帝再次派黑的和殷宏带着皇帝的信去日本,并命令高丽人带路。

六年春天三月,黑的他们到了对马岛。岛上居民拒绝他们。黑的他们很生气,就和岛民打了起来,抓了两个岛民塔次郎和弥四郎回来。四月份,黑的和殷宏回来复命,献上了他们抓到的两个人。皇帝非常高兴,对塔次郎他们说:“你们国家朝拜中国,历史悠久了。现在朕想让你们的国王来朝见,不是为了逼迫你们,只是想在历史上留下名声而已。” 皇帝还给了他们很多赏赐。六月份,皇帝命令高丽把塔次郎和弥四郎送回日本,并且命令中书省给日本国写信说明这件事。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回应。

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七年)十二月,元朝皇帝要选派大臣出使日本,陕西宣抚使赵良弼主动请缨。皇帝任命赵良弼为秘书监,让他担任国信使,还给他配备了三千士兵护卫。赵良弼推辞了护卫,只带了24个书状官就出发了。

公元1288年(至元八年)九月,赵良弼和高丽使者徐称吉到达日本筑前今津港。港口官员想攻击他们。赵良弼下船上岸,说明来意,日本人这才把他们带进屋子,派兵看守。第二天,筑后地方长官藤原给资带兵前来,不停地质问,索要国书。赵良弼说:“国书应该交给国王,如果国王不接受,再交给大将军,否则我绝不交出国书。”过了几天,藤原给资又来了,说:“我们日本从太宰府往东,古代使臣从来没来过。现在你们国家派使臣到这里,却不交出国书,怎么表明诚意呢?”赵良弼反驳道:“隋文帝派裴清来日本,你们的国王还出城迎接呢!唐太宗、高宗派来的使臣也都见到了你们的国王,为什么偏偏不见我们的使臣?”于是,赵良弼拿出国书的副本给他看。

日本人还是不答应,要太宰府派人把赵良弼等人送到对马岛。赵良弼被拒,无法完成使命。太宰府的守护官也担心和中国发生冲突,害怕以后难以平息战乱,就私下和赵良弼约定,派弥四郎等十二个人假称使者,和书状官张铎一起回元朝。元世祖皇帝召见张铎,还设宴款待他。张铎奏报说:“赵良弼让我来,说去年九月他和日本弥四郎等人到达太宰府西边的守护所,守护官说以前被高丽人欺骗过,多次说上国要来侵略。没想到元朝皇帝爱好和平,厌恶杀戮,先派使者带来国书。但是王京离这里还很远,希望先派人随使者回去,所以赵良弼让我和弥四郎等人一起到京城。”

皇帝怀疑这是个骗局,就让翰林学士承旨和礼霍孙去询问姚枢、许衡。他们都说:“正如圣上所料,日本人害怕我们出兵,所以派这些人来侦察我们的实力。应该对他们表示宽容,不要让他们进宫觐见。”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公元1290年(至元十年)三月,赵良弼再次到达太宰府,又被日本人拒绝。六月,赵良弼回国。皇帝问他事情的经过。赵良弼说:“我到达太宰府后,指责他们不恭敬,并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来意。太宰府官员感到羞愧,请求国书。我说:‘必须见到你们的国王才能交给你们。’我们几次交涉,他们甚至用兵威胁,我始终没有交出国书,只给他们看了副本。后来他们又说大将军带十万大军来索要国书。我说:‘如果见不到国王,宁愿提着我的头回去,国书也绝不会交给你们。’日本见我不可屈服,就派了十二个使者来朝见。”皇帝说:“你真是不辱使命啊!”赵良弼详细记录了日本君臣的爵位、称号、州郡、姓名、风俗习惯、土地物产等情况上报。皇帝又问他用兵的策略。赵良弼奏报说:“不应该用我们宝贵的民力去填补无底的深渊,请求不要出兵。”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公元1281年正月,日本龟山天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太子即位后被称为后宇多天皇,并且改元为建治。三月,元朝皇帝命令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邱率领元军、女真军和水军共一万五千人,以及九百艘战船,计划在七月进攻日本。他还命令高丽增派一千六百兵力支援。

八月,元军元帅忽必烈、右副元帅洪茶邱、左副元帅刘复亨抵达高丽。高丽派都督使金方庆率领三路大军共八千人,与忽必烈等人从合浦出发,进攻对马岛。日本将领宗助国率领八千骑兵迎战,还派人到元军船上询问来意。忽必烈等人没理他们,直接登陆,向日军发起攻击。宗助国战死。

忽必烈等人接着攻打壹岐岛,登陆后竖起了红色的旗帜。日本将领平经高战败逃跑,躲进城里死守。第二天,城池被攻破,经高战死。忽必烈等人接连攻破三个岛屿,大肆杀戮,还抓获了大量妇女,把她们的手用绳子穿起来,绑在船舷上。日本人非常震惊,紧急征召藩属兵十万二千多人前来增援。

忽必烈等人与日军在博多展开决战。元军将领们站在高处擂鼓指挥,士兵们根据鼓声进退,遇到敌人突围,就合力围攻。元军还使用火炮,消灭了无数敌兵。日军战败逃跑,忽必烈等人继续推进,到达了今津。元军部将与日本将领菊池康成在赤坂作战,又与少贰资惠在百道原作战,都取得了胜利。不过,少贰资惠的女儿景资善于骑射,一箭射中了刘复亨,把他射下马来。

忽必烈等人列阵在松林中,日本将领大友赖康前来阻击,又被击溃逃走。天色渐晚,元军将领们开始陆续登船。金方庆对忽必烈和洪茶邱说:“我们的兵虽然少,但已经深入敌境,人人都会奋勇作战。这就像孟明烧船、韩信背水一战一样,请再次决战!”忽必烈说:“以疲惫之师深入敌境,不是长久之计,不如班师回朝。”刘复亨的伤势很重,率领他的部队先行撤退。当夜暴风雨大作,元军战船很多触礁损坏。忽必烈等人趁夜色撤兵。

二月,皇帝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和计议官撒都鲁丁带着皇帝的信去日本和谈,还让高丽将领徐赞和三十个高丽人做向导。

四月,杜世忠他们到了日本的室津,后来又去了筑前太宰府。八月,太宰府的人把杜世忠他们护送到镰仓。九月,北条时宗在龙口把杜世忠、何文著、撒都鲁丁、书状官董畏和高丽人徐赞都杀了,还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示众。

过了两年,公元1274年,日本派商人来中国用金子换铜和铁,我们答应了。 这下日本人才知道宋朝已经灭亡了。

公元1275年七月,高丽王王暙来朝见皇帝,直接跟皇帝说:“日本那个弹丸小岛,蛮夷之国,仗着地势险要,不肯臣服,还敢反抗我们的军队,我想造船囤积粮食,带兵去讨伐他们!” 皇帝说:“你回去跟宰相好好商量一下,再决定要不要派兵去打。” 十一月,我们在扬州设立了淮东宣慰司,负责管理沿海地区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

公元1276年六月,宋朝投降的将领范文虎,夏朝投降的使臣周福、栾忠,还有个日本和尚灵果和个通事陈光,他们带着书信去日本,结果都在博多被日本人杀了。 七月,以前宋朝的官员给日本送去消息说:“宋朝已经被蒙古灭掉了,怕你们日本也跟着遭殃,所以来告诉你们一声。”

十七年二月,皇上才听说日本杀了咱们的使者。忻都和洪茶邱就主动请缨,要带兵去打日本。皇上说,这事儿先缓缓再说。

八月,高丽王来朝见皇上,说可以派驻扎在耽罗岛的高丽兵去参加这次东征,皇上同意了。当时忻都和洪茶邱都参与了皇上的作战计划。洪茶邱说:“要是我不打下日本,还有什么脸面再回见皇上!”于是他们俩就商量好了作战计划:“洪茶邱和忻都率领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人马从合浦出发,范文虎率领蛮军十万人从江南出发,都在一岐岛会合,两路大军一起进攻,直捣日本城下,拿下它肯定没问题!”皇上就封阿剌罕为左丞相,范文虎、忻都、洪茶邱为中书右丞,李庭、张拔都为参知政事兼行中书省事。

九月,皇上派也速达儿和崔仁著把驻扎在开元、北京、辽阳的水军调到东宁府,准备去日本打仗。十月,皇上又派人到开元等地征集了三千兵,凑齐了十万人马,让范文虎统领。十二月,皇上封高丽王为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任命金方庆为高丽都元帅,朴球、金周鼎为昭勇大将军、左右副都统,都授予了虎符;任命赵仁规为宣武将军、王京断事官,授予金符;任命朴之亮等十人为武德将军、管军千户,授予金符;任命赵抃等十人为昭信校尉、管军总把;任命金仲成等二十人为忠显校尉、管军总把。

十八年正月,皇上召见阿剌罕等人,一起商讨作战计划,留下张珪、李庭镇守后方,命令忻都、洪茶邱从陆路经高丽出发,组成东路军,但军队物资还是走水路运输。范文虎请求皇上拨给他两千匹马,给秃失忽的军队和回回炮匠用。皇上说:“水战要马干嘛?不行!”三月,皇上拨给东征军四千锭钞票,发给善于射箭的士兵和高丽兵,把耽罗岛新造的船只给了洪茶邱,把那些该减刑的囚犯给了忻都当士兵。皇上告诫范文虎等人说:“他们扣留了咱们的使者,所以才让你们去打仗。我听说汉人的说法,打别人国家,是为了得到人家的土地和百姓。要是把百姓都杀光了,得到土地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一件事,我真的很担心:就是你们互相不和。如果对方来谈判,你们一定要同心协力,立场一致地回答他们。”皇上再次强调军纪,然后发放了铠甲、弓箭、海青(一种鸟类,此处指盔帽)和令牌。这时忻都、洪茶邱已经先出发了,到达了高丽。高丽王下令,即使士兵父母去世,只要过了五十天,就得立刻上战场。五月,忻都、洪茶邱以及金方庆、朴球、金周鼎等人率领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人,乘坐九百艘战舰,从合浦出发。丙辰日,攻打日本的对马岛和壹岐岛,杀死了三百多岛民。岛上躲在山里的居民,只要士兵听到婴儿哭声,就会立刻去寻找并杀死他们。日本将领少贰资时、龙造寺李时等率领几万兵马,在壹岐岛的濑浦与我军交战。我军发射火炮,日军溃败,少贰资时被杀。六月己巳日,又在筑前志贺岛再次交战。洪茶邱差点被日本人俘虏,幸好裨将王万户救了他,洪茶邱才得以脱险。庚午日,再次交战,又打了败仗。这时军中爆发了大规模瘟疫,已经死了三千多人。我军推进到宗像海,北条时宗派遣其将领秋田城次郎等人前来增援。我军把战船组成环形营地,外围是大型战船,设置石弩,等敌人靠近再发射。日本战船小,无法与我军抗衡,前后进攻的日军都被打退,国内人心惶惶,市场上没有米卖。日本国王亲自到八幡祠祈祷,还在太神宫下诏,请求以自身代替国家承受灾难。

首先,各位将军商量好了,忻都和洪茶邱从高丽出发,坐船去壹岐岛;范文虎和李庭他们则从庆元出发,去平户岛。平户岛四面环水,适合驻扎军队,所以先占领这个岛。然后派人坐轻便的小船去壹岐岛,把忻都和洪茶邱召集过来,合兵一处,计划在六月十五之前在平户岛会合。结果,阿剌罕在去庆元的路上病死了,皇上就命令左丞相阿塔海代替他统领军队,可阿塔海还没到,范文虎和李庭就已经出发了。

这时候,忻都、洪茶邱他们就开始商量了:“咱们之前约定好,江南的军队和东路的军队在壹岐岛会合,现在南边的军队没按时来,我们先到了,已经打了好多仗了,船都坏了,粮食也吃光了,这可怎么办啊!”金方庆没说话。过了十几天,他们又提这事儿,金方庆才说:“我带了三个月的粮食,现在还剩一个月的,等南边的军队来了,再一起进攻也不迟。”其他的将军们都不敢吭声了。

后来,范文虎和李庭带着三千五百艘船,十多万士兵,到了能岛和志贺岛附近。忻都和洪茶邱率领自己的部队和他们会合,船只首尾相连浩浩荡荡地前进,结果好几次都被日本人打败了,招讨使忽都、哈思等都战死了。因为接连打败仗,大家就转移到了肥前鹰岛。看到山影在海面上若隐若现,大家怀疑海口有暗礁,不敢靠近。这时,海面上出现了青色的虬龙,海水还散发着硫磺味,各种怪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军心都吓坏了。

八月初一,刮起了巨大的台风,战船都被打坏沉没了。左副都元帅阿剌帖木儿以下,淹死的人数不清,尸体随着潮水漂到浦口,堆积得像小山一样。侥幸活下来的人还有几千,他们到了鹰岛,修补坏掉的船,想逃回去,结果都被日本人杀害了。范文虎和李庭的船也坏了,李庭抱着船板漂到岸上,带着剩下的士兵从高丽北边回去了。

话说当时,行省平章政事张禧,还有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他们,一起带着水军到了日本肥前。张禧下了船,在平户建起了营垒,还把战船都安排好,船与船之间保持五十步的距离,这样就能避免风浪互相碰撞,所以只有张禧的部队没受什么损失。

范文虎想撤兵回去了,张禧说:“咱们的士兵淹死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是精壮的汉子啊!不如趁他们还没心思往回跑,就地取材,从敌人那里抢粮食,拼死一搏!”范文虎他们不同意,说:“回朝之后,皇上问罪,我们几个担着,你不用管。”张禧没办法,只好把船分给范文虎他们,让他们回去了。这次战役,没回来的士兵足足有十多万人,高丽军也死了七千多人。

八月,范文虎他们到了高丽的合浦,把散兵散将都收拢起来,然后回国了。他们骗皇上说:“我们到了日本,本来想攻打太宰府,结果碰上暴风雨,船都坏了,我们还想继续打仗呢!可是万户厉德彪、招讨使王国佐、水手总管陆文政他们不听指挥,自己逃跑了,所以我们省里剩下的兵船到了合浦,就把他们都遣散了,让他们各自回家。”

没过多久,有个叫阊的逃兵回来了,他说了实话:“我们七月到了平户岛,又搬到了五龙山。八月一日,刮起了台风,船都坏了,将领们都抢着上了结实的船,把十多万士兵扔在了山下。大家推举张百户当领导,听他的指挥。我们正砍树造船准备回去,日本人就来打我们,结果全军覆没,剩下的两三万人被日本人抓了,到了八角岛全都被杀了。只有说是新归附的士兵,日本人当他们是唐人,就留他们当奴隶,我就是其中一个。”

后来,又有一些士兵,比如莫青、吴万五他们也逃回来了,说的跟阊差不多。这下子,范文虎他们都受到了处罚,只有张禧一个人没事。

皇上因为在日本那边没捞到什么好处,又下令阿塔海带兵去打。当时没人敢反对。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相威站出来狠狠地批评了这事儿,皇上这才下令撤兵。十九年三月,南军总把沈聪等六个人逃到了高丽,高丽派印侯柳庇把他们送了回来。

二十年正月,皇上又想发兵,任命阿塔海为征东行中书省丞相,高丽王暙为左丞相,还让枢密院召集军官们商量作战计划,把造好的回回炮和造炮的工匠张林等等都交给征东行省,给军队发放军饷和盔甲。结果呢,民间开始骚动,盗贼四起,忽都帖木儿、忙古带都来请求增兵剿匪。皇上这才告诉阿塔海说:“造战船的事先缓缓,那些扣押的商船都放回去吧。”

这一年,南海补陀寺的和尚如智跟皇上说:“现在又要兴兵征讨,会害死很多人啊,日本那边也有佛教文化,他们难道不明白什么叫强大和弱小吗?如果派我们带圣旨去劝说,他们一定会高兴地归顺的。”皇上听了他的话。于是就派如智和提举王君智带着圣旨去日本。八月,他们过了大洋,遇到了飓风,没到日本就回去了。二十一年正月,皇上又派如智和王积翁去日本,从庆元出发航海。结果船上的人杀了王积翁,还是没到日本。之后皇上好几次想发兵,都被大臣们劝住了。成宗皇帝登基后,丞相完泽坚决主张放弃征讨日本,从此征讨日本的计划才算彻底黄了。

1282年,日本天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这位太子就是后伏见天皇。1283年,浙江省的官员们劝皇帝再次讨伐日本。皇帝说:“现在还不是时候。”然后,他派浙江佛教界的主管,一位叫一山的补陀寺僧人,作为使者去日本。皇帝的诏书上写着:“最近,一些官员上奏说,之前曾派补陀寺僧人如智等人两次带着国书去日本友好往来,但都因为中途受阻而返回。自从我即位以来,一直致力于安抚属国,四海之内,没有遗漏的地方,日本和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应该恢复。现在,补陀寺僧人一山,戒律高尚,可以派他去传达我的旨意,让他搭乘商船前往,务必到达。我特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也希望以此表达先皇的意愿。至于如何增进友好、安定民心的大事,就请你们好好考虑了。”

一山到了太宰府,日本人却把他扣押在了伊豆,根本不理会他的使命。1285年,日本天皇又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这位太子就是后二条天皇。那年冬天十二月,日本谣传有两百艘战船要攻打萨摩和甑岛,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出兵。到了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1368),日本多次侵扰我国沿海州县。1363年,日本袭击了蓬州,万户刘暹率军打败了他们。